老人消费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消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018年12月8日,2018(第二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此次峰会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主办,论坛以“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养老多元参与”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农村养老领域的政界、学界和民间组织代表,并就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現象、寻找农村养老模式和推进农村养老公共政策进步与社会关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篇:老人消费论文范文

居家护理老人的技巧

居家护理是指对需要照顾的个人及其家庭,在自己居家的环境中,获得定期的专业健康照顾和护理服务,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及预防疾病的目的。由于老年人的居家护理是一个较广的护理问题,加之个体差异较大,今天重点从以下六方面谈谈老年人的基本居家护理技巧。

在家应为老年人选择合体、轻软、保暖、宽松、舒适、穿脱方便的衣服。避免穿化纤、套头衫、弹力裤、领口紧、裤腿长的服装。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要每2小时帮助老年人翻身、按摩1次,整理好床单、衣服,保持平整及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在家为老年人选择舒适柔软的布鞋或防滑拖鞋,切记不宜穿鞋底较硬且光滑的鞋子。同时每周定时协助淋浴或擦拭,保持老人头发、面部、口腔、会阴、足部及身体清洁。帮助老人注意保暖,保护隐私,保持衣裤及床具的整洁。

根据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护理居家的老年人,摄入食用油每日少于25克,盐少于6克。每日让老年人喝牛奶或酸奶1-2杯,吃鱼蛋类4-5两,水果2-3个,蔬菜6-8两,主食类3碗以及每日饮水(或清汤、果汁)6-8杯,为老年人提供均衡的饮食。饮食上应品种多样,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低盐,低脂,柔软易消化。

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且女性多于男性。因此,在家应让老年人多吃高钙食物,如:奶酪、牛奶、海带、虾皮、芝麻酱、杏仁、花生、红枣等。常晒太阳,戒烟限酒。

老年人进餐时应选择安静的环境,注意力集中,进食做到细嚼慢咽,不宜在进餐时大声说话。卧床的老年人进餐时一定要垫高床头或坐起吃饭,饭后半小时后方可躺下,以免发生反流,造成坠积性肺炎。如果需要喂食,一定要掌握好每次喂食的量要少,勺要小,嘱其细嚼慢咽,待完全咽下后再喂下一口。总之喂食喂水时一定要掌握“慢”节奏,避免发生噎食、误吸。

家是生活的港湾,不仅要温馨,更要安全。对于老年人来讲,家里的格局定下来就不要轻易变动,熟悉的环境才是最安全的。居家护理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家里光线、照明充足,空气流通。把灯的开关或电话放在老年人躺在床上伸手可以够着的地方,把眼镜、拐杖也放在日间和晚间可以伸手够到的地方。

老年人不宜睡软床,应为其选择硬度合适的床垫。在卫生间铺上防滑垫,淋浴或浴缸洗浴时周围要有扶手,最好有沐浴凳。马桶旁也最好安装扶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提供助行器或便器椅,方便老年人使用,避免跌倒的发生。每日睡前,协助老人用温水洗脸、洗脚、涂护肤霜、听听轻音乐,促进睡眠,勿让老年人观看恐怖、惊险、枪战等电视剧,造成大脑过度兴奋,不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睡觉时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棉被,勿受凉引发疾病。

掌握好清晨起床的“三个半分钟”。告诉老年人睡觉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先在床上躺半分钟到完全清醒,起来后在床上坐半分钟,两腿垂下在床沿上等半分钟,最后再开始行走,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跌倒的发生。行走时如发生头晕或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下休息,如无好转可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求助。

在家里活动时,确保走廊无杂物堆放,地上没有过多的电线。最好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每周至少3-5次能选择上午九点至十点,参加1小时的户外运动,行动不便的也要在家中进行活动。运动建议选择慢走、打太极拳(剑)、做家务、跳慢舞等有氧运动,这样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发生。但老年人不适宜参加负重憋气运动,对抗性运动,如:篮球、网球、摔跤、羽毛球等。

心理

随着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心理上逐渐出现感觉、智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情绪、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因此护理老年人时应帮助其保持阳光心态、心胸宽广、豁然开朗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对于性格偏执的老年人,应注意说话的简短直接,有效的沟通,勿与老年人发生争执,多以欣赏的眼光称赞,多肯定其过去的成就,使老年人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急救

由于老年人神经功能衰退,反应不灵敏,视力、记忆力减退,对新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对一些新型家用电器的性能不了解,使用中特别易发生外伤。还有老年人常有心脑血管病变,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中风等疾病,很可能引起猝死。另外。老年人吞咽反射差,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吞咽时易发生噎、呛,阻塞气道导致窒息。

据统计,有90%的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以外,也就是“救星”尚未到达现场的空白时间段。在我国,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一个猝死急需救助的病人来说,是一段难熬的“漫漫长夜”。而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这就是急救中常说的“黄金4分钟”。每耽误一分钟,病人的生存机率就会急速下降,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

以下介绍几种意外发生时的急救方法:发生晕厥时,应立即将老年人平放,或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解开衣领、裤带,去除假牙等;发生胸前区剧烈疼痛,嘴唇发紫时,立即在其心前区用力叩击3-5下,促进心跳、恢复呼吸。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要绝对卧床休息;发生跌倒时不要急于挪动老年人,先排除骨折后,让老年人平卧;发生食物中毒时,尽快催吐和药物导泻;发生煤气中毒时,应立即开门窗通风,解开老年人衣服、裤带,将其转移至温暖、通风好的房间;发生噎食时,在呼叫急救车的同时,进行现场急救,协助老年人弯腰、低头并张嘴吐出食物。同时帮助老年人在急救后逐步恢复,做好功能锻炼。

总之,做好居家老年人的护理,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学”,使每个老年人都能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

作者:陕海丽

第二篇:《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研究报告》发布 留守老人成公益领域边缘性议题

2018年12月8日,2018(第二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此次峰会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主办,论坛以“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养老多元参与”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农村养老领域的政界、学界和民间组织代表,并就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現象、寻找农村养老模式和推进农村养老公共政策进步与社会关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当天的峰会中,南方都市报联合北京耿耿丹心教育公益基金会、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研究报告》。

1600万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有户口在本村的子女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达6个月及以上、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且60岁以上,身边没有赡养人或者是赡养人没有赡养能力的农村老年人。其规模达1600万人。

报告显示,20多年来,关注农村“三留守人群(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呼吁频繁见诸媒体,农民工跳楼讨薪维权、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每年涌动一次的壮烈的春运返乡大潮和城市用工荒、农村空心化凋敝等状况和问题,反复、强烈地吸引了社会注意力,相对而言,为留守老人的发声颇为微弱。

直到近年,在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作为对留守儿童养育成长不利的因素,使得留守老人承担的隔代抚养和教育成为引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伴随农村空心化日渐凋敝和农村老人自杀、或死亡多日无人发现等虐心事件频繁流传,留守老人包括其他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也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重要社会议题。尤其是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对老年群体的状况和政策等各类研究成为热点,农村留守老人这个典型的脆弱群体也更多地被纳入研究者的视线。

已经引起政府重视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和政府政策、老年事业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2013年后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得到政府的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民政部等9个部门于2018年2月24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针对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强调:“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服务体系的完善关乎广大农村留守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关系到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意见》将从五个方面落实十九大的要求:1.强化家庭在农村留守老人赡养与关爱服务中的主体责任;2.发挥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的权益保障作用;3.发挥为老组织和设施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的独特作用;4.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留守老人关爱服务;5.加强政府对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支持保障。

农村养老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已经有了政策的支持,但农村养老依旧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报告发现,中国农村老人几乎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唯一无法转型的群体:年龄和不能转换的身份;能力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和市场;身体机能状态不可逆转的弱化;缺少青壮年劳力和活力的生存环境;农村普遍的公共资源稀缺;不完善的基本社会保障系统和设施;紧缺的社会服务等。

各种叠加的积困致弱因素致使农村老人成为社会人口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相比之下,农村留守老人则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断裂变得更加弱势。

报告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确立政府主责、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资金保障,建立具有底线的社会保障和法律政策是制度基础。而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进入农村社区,发展社区服务与照护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力量。

报告建议,改变或消除城乡身份壁垒,实现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基本平等的社会福利待遇,首先是享有与其他老年人平等的生活、医疗、安全、尊严等的基本权益的社会保障,以及享有健康、参与、发展等权益和福祉,这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根本需求,也是解决之道。“应尽快地全面实现可支付得起、有质量和水平的农村医疗、护理和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

公益领域的边缘性议题

政府之外,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在解决留守老人问题上该如何做呢?报告发现,目前留守老人还是公益领域的边缘性议题,需要更多力量的关注与投入。

报告指出,首先老年人项目数量及公益资源支持较少。本次调研设计了《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公益项目名录征集》问卷,以期了解领域现状,并为潜在的资助方提供信息参考。

入选项目需以农村留守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执行单位需是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基金会、社会团体等。

问卷主要通过行业媒体、地方枢纽公益机构、农村发展领域支持机构、涉老公益平台机构等渠道发放。同时,项目组亦借助中国发展简报公益组织名录、腾讯乐捐平台等进行了信息检索,主动向其中的农村涉老公益服务组织推送了问卷。

名录共收集有效信息38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组织涉老服务项目数量上的不足。问卷的结果显示,政府是留守老人服务项目的最大支持方,之后依次是企业、公众,而基金会则排名末尾,可窥见该议题在公益行业中的边缘处境。

其次,留守与否不是选择服务对象的主要标准。

在此次调研实地探访的项目点中,其中大部分不完全针对留守老人,而只是将这一群体作为服务对象之一;或是在为村庄老人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帮扶留守老人;或是重点服务家庭经济困难或行动能力受限的老人,其中可能包含一部分留守群体。这样的决策既是机构的主动选择,亦受外部条件限制。

究其原因,首先,社会组织首选的受益人群一般是鳏、寡、未婚独居,自己或家人有重病以及高龄的老人,特别是其中经济困难或行动能力受限的群体,其中只有一部分人的儿女长期在外。

其次,是避免标签效应。如果只为留守老人提供服务,容易强化该群体的弱势形象,无论是来源于自我认知还是外部看法,都会增加老人的心理负担,使其陷入不利处境。因此,一些社会组织选择直接为村庄的所有老人提供普适性服务。

再次,服务对象选择也受文化、社会环境以及资源规模的影响。很多外出务工子女怕丢面子,不愿意让留守的父母接受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会组织选择哪些人作为服务对象就更需要慎重考虑,否则会在村庄内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

此外,调查显示,社会组织最主要的服务方式是以物资发放为主的短期慰问和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组织次之。

世界卫生组织(2016)在《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指出,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其功能的发挥。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两种因素的结合,一是老年人的能力,二是老年人所处的环境。换句话说,即便是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上有所减损,如果能够获得发挥功能所需的辅助性器具、社会服务、适老化设施等支持,他们依然能够实现对生活的掌控。

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少部分的社会组织在开展“失能失智者长期照护”以及“适老设施建设”等服务。可以说,在农村留守老人服务领域,现有的公益项目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错位。这也与中国民营养老产业的现状相一致。

村民志愿者是主要服务人员

在服务方面,最主要的服务人员是村民志愿者。在接受本次实地调研的社会组织中,大部分机构都是采取“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模式。社会工作者的驻地一般设在市、县一级,在涉老服务中主要起到引介外部资源,统筹项目和老人个案管理,发掘、培养和督导在地志愿者的作用。

报告显示目前农村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涉及:救助服务、照顾安排、家庭辅导、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中的大部分内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个人卫生清洁、饮食照料、安全保护为主的基本生活照料;以测量血压、血糖,定期健康巡查为主的技术护理;以陪同聊天、情绪疏导、矛盾调解为主的心理护理等。

志愿者通常是项目点所在村庄或周边村庄的村民,主要负责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监测等方面的服务。

调研发现,一部分公益项目所提供的月度志愿者补贴的数额大致与当地打一天零工的收入相当,但对于因为要照顾孩子或老人而无法外出务工或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村民来说,几百元也起到了一定的收入补充作用。服务中的很大部分挑战来自于老人、老人家属以及村庄其他人对涉老服务的看法。志愿者这样家庭之外的成员上门提供服务,就意味着子女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赡养、照料的义务,子女自觉脸上无光,老人也担心他们会被人说闲话。志愿者往往要承受来自多方的冷嘲热讽和老人退出服务项目的情况。同时,因为项目的服务对象中很多是高龄老人,志愿者相对更容易遭遇老人去世的情况。怎样应对潜在的情绪风险,做好自我照顾,一线实践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因为在过往的服务中并未遭遇严重的纠纷,本次接受调研的公益机构几乎都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系统的防范措施。老人、志愿者以及社工在活动中的安全保障主要靠自助和互助,鮮少正式购买商业保险。当服务中出现个别纠纷时,一般都在服务双方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协商解决。

报告建议,为保障服务双方的权益,社会组织需要逐步建立正式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出台涉老服务所需的职业伦理指引。

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师进辉指出,城市养老正在成为创业的蓝海,各种现代化、人性化的养老模式层出不穷,受到社会资本、公益力量及媒体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空巢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养老的体制短板和资源短缺也更为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养老问题更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第三篇:浅析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作者简介:文冠军(1984-),男,汉族,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外出务工群体的壮大,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原因;对策建议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

一般意义上讲,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从经济状况来看,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没有退休金,经济主要靠个人积蓄和儿女的贴补,还有近年来逐步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这些都是很有限的,绝大部分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高,而且只要在身体还行的情况下,大部分都还在辛苦劳动。如果遇到疾病,基本上就是“小病扛,大病拖”,能省则省。

从生活照料上来看,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乏照料,子女上学、外出务工的情况较多,日常生活基本靠自己,而残障老人、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更是艰难。由于农村现阶段缺乏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公益服务等项目,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日益严重。

从精神慰藉看,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感到孤单、寂寞,农村精神文化活动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生活比较单调,缺乏子女关爱,极易造成老人精神上的孤独。

二、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产生的特定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经济原因。目前我国“农业弱、农民穷”的现状依然存在,农业收入低,农民面临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所以“被迫”外出打工以求获得更好地生活水平,成为越来越多地农村劳动力的第一选择,青壮劳动力携妻带子外出务工、带子上学,老人独守农村,自然成为空巢老人。另外,子女进城务工后,大部分是租房居住,面积都比较小,老人随子女生活确实给子女带来一定的生活压力。

2、家庭原因。大部分农村老人都有“故土难离”的感情,不愿随子女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村;还有部分老人不适应城市生活,不习惯城市生活的方式,宁愿独守农村;也有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孝老”意识淡薄,关心关爱老人不够,认为老人身体无病,适合农业劳动,又能帮自己守住老房子,留在农村是最合适的,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孝道观念日渐淡薄。

3、社会原因。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小病报销不能异地报销,只能在户籍所在乡镇的卫生所,老人若外出随子女生活,医疗报销方面就比较麻烦,一些老人就宁愿待在农村;还有社区养老还不能较好地实现,老人随子女进城后,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也缺乏照顾,而所在的社区养老又不能较好实现,老人会感觉自己留在城市给子女增添了麻烦、加重了负担,相比之下,更愿意回农村生活。

三、对策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老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让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1、加大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新产业

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让农村青壮劳动力能留在家乡,取得发展,这样既能养家,又能很好地实现“家庭养老”。而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就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引导,这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例如,某县几年前还是一个有名的贫困县,农民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现象非常普遍。该县新的领导班子就任后,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地区适合栽植苹果,当地政府就积极邀请专家论证,确定发展规划后,又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宣传,增强品牌效应,当该地的苹果产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后,农民尝到了甜头,都积极响应号召,扩展连片经营、规模化经营,现在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也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给农民带来了很好地经济效益,农民外出务工现象明显减少,“家庭养老”重新回归,空巢老人现象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2、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逐步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有效举措,但保险金额偏少,制度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要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尤其是高龄孤寡老人、病残老人都应纳入“五保”范围。同时,要大力发展“互助养老”、“邻里养老”,让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要完善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让农村空巢老人精神上不再寂寞孤单,真正“老有所乐”。

3、要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目前,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严重不足,老年活动中心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农村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又一有力举措,能有效地帮助农村空巢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4、大力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关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积极倡导发展各种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府可以组织发起帮助农村空巢老人的公益募捐活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水平。同时,基层政府可组织低龄的“老年志愿服务队”,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为一些高龄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强化宣传,营造孝老氛围

尊老敬老孝老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孝老、爱老成为一种美德、一种光荣。此外,要在农村开展孝亲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孝老家庭”、“最美儿媳”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培育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村风民风,形成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必然依靠发展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群策群力,需要“三农”发展、制度完善、社会进步等共同推动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使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明权.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93-94

[2]贾舞阳.浅谈中年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M].现代护理,2006.

[3]穆光宗.2002,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第1期

[4]吴雪,王克芳,娄凤兰,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

作者:文冠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老人消费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老人消费论文提纲11-15

消费论文范文05-08

消费学论文范文05-08

消费法论文范文05-09

生活消费论文范文05-09

消费意识论文范文05-09

消费市场论文范文05-09

艺术消费论文范文05-09

医疗消费论文范文05-09

农民消费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欧洲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技师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