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教学教案

2022-09-08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本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上部分、把下部分、跳跃部分及技巧部分),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一位擦地时注意节奏的变化,通过各种变化,使学生更加好的掌握双腿的控制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处理。

(2)4拍和1拍完成半蹲的不同发力点,4拍的松弛以及1拍的瞬间松紧感,更好的训练到学生膝盖的控制能力。

(3)五位擦地除了动作变化外,重点做四位回转时的稳定性,为把下技巧打好基础。

(4)做旁腿变后腿时要保持上身体态,特别是腿的控制力,腿尖、膝盖要使上劲,千万不能向下掉,感觉腿的延伸感。

(5)做小弹腿时,加上半脚尖的动作,更好的训练到脚腕的能力,以及膝盖、小腿的灵活性。

(6)做控制时注意胯的稳定性,上身、后背的垂直,通过各种不同的舞姿,更好的训练到了学生双腿的控制能力。

(7)五位小跳加上手的动作,要求学生注意手、脚、腿的配合性,更好地训练到学生的协调性。

(8)射燕、跳中的跳转身360度,注意方位感,特别是在转身过程中注意要有空中感,以及落地时的舞姿。

(9)拧身跳跃接扑步,眼睛随手的路线经上弧线,注意拧身及跳跃的高度,动作要求完成好,做到轻、飘、高。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重点是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地讲解,以及加大训练的强度,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规范。 作业安排情况:

练习课堂所学内容,特别是难点,加强训练。

三、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

上节课存在的问题:学生连接动作的能力不够以及手脚的配合不够准确。本节课以复习为主,在其过程中解决上节课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跳跃练习,解决跳跃中蹲的不足,以及移动性运动过程中后背松懈、腿部力量不足的现象,特别时对学生们在做从一个舞姿过渡蹈另一个舞姿时路线的要求。

身韵课教案

授课教案:步伐训练——“慢步组合”

1、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步伐训练在课程中是一个重点部分,它的作用是起到对动作的连接转换,要求脚底连贯性强、平稳,膝盖松驰,身体在旁提基础上的舞姿变化。

2、讲授的内容提要:

慢步组合是通过腿脚部分在不断行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动势,路线有横向行走和斜线前后行走,与身体的舞姿的变化结合起来,突出流动过程中的风格韵味。

3、重点和难点:

注重脚底在行走中通过脚跟脚掌趾的过程,膝盖松弛。动作容易把脚跟抬得过高落地,脚的动作不连贯。

4、解决方法:

(1)加强步伐的单一练习;

(2)流动中脚步贴着地面行走,力量均衡缓慢。

5、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首先把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重点加以表述,把要教授的动作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动作。根据学生模仿时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讲解正确方法和容易出现的毛病,再次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会。

(1)先教授单一动作,正面、反面进行练习

(2)把单一动作通过节奏变化反复练习,直到基本动作掌握 (3)教授组合动作 (4)动作与音乐配合阶段

(5)从开始至结束组合反复练习,纠正动作,加强组合的熟练程度。

最后要求在课后复习,熟悉动作和节奏,更好的把组合内涵表现出来

第二篇:中国古典美学教案

导论:学习与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的思路与方法

一.中国古典美学何以成立

1.美学:近代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1)美学学科建制的近代属性(西方与中国)

据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考证,1878年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以“维氏美学”为名翻译了法国人Veren的著作“Lesthetique”是汉字文化圈中使用“美学”一词最早的记录。

(2)美学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与伦理学。 2.走出“失语症”的假问题怪圈

其实“中国美学如何成立”的真正依据不在于中国学术传统中有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美学”,而在于中国本土有没有审美实践活动和审美经验。美学是关于人类审美实践活动、审美经验的理论思考和总结,只要我们承认审美实践活动、审美经验以及对此进行理性反思的世界性和普遍性,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质疑“中国美学”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审美实践与审美经验最直接的体现于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及审美精神中,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化结晶就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中国古典的审美实践、审美经验、审美意识与审美精神进行理性反思与理论化、系统化的深入、细致的反思与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问题的探讨与解决。

二.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敏泽、李泽厚、刘纲纪、叶朗、陈望衡、张法等学者的建树。 2.过度诠释与深度匮乏。 3.王振复先生的突破。

三.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叶朗先生的意见:审美意识史=美学史(范畴的系列)+各门艺术史(形象的系列)

2.张法先生的意见:

西方美学存在于四类著作中,一是一般美学理论体系性著作,如黑格尔《美学》、桑塔耶那《美感》、丹纳《艺术哲学》;二是论某—个或几个主要概念的著作,如柏克《论崇高与美》、沃林格《抽象与移情》;三是对两个或多个艺术部门进行比较的著作,如莱辛《拉奥孔》;四是仅为某一艺术门类的著作,如亚里士多德《诗学》、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而中国的理论则存于相异的四种类型中:

一、几个审美领域同时论述的著作,如刘熙载《艺概》(把文学各类和书法并在一书中讲);李渔《闲倩偶寄》(把戏曲、建筑和各种生活审美放在—起讲);

二、部门艺术专著,如荀子《乐论》,孙过庭《书谱》,石涛《画语录》;

三、以诗品画品书品这类特殊形式表达的理论,其中又有两类,一是如谢赫《古画品录》,形式松散但论题集中,是专门的‚品‛;二是如欧阳修《六一诗话》,形式和论题全都松散,是闲时的‚话‛。

四、以诗论诗,如杜甫《戏为六绝句》和司空图《诗品》。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方既有交叠又有不同。

——————张法《中国美学史》 3.李泽厚、刘纲纪的意见:广义的研究与狭义的研究。 4.陈望衡先生的体系划分:

(1)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 (2)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 (3)以“妙”为主要范畴的审美品评论系统; (4)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作理论系统。 5.审美精神与意蕴的深入开掘。 四.中国古典美学的历史分期:

1.叶朗:发端:先秦——两汉;展开:魏晋——晚明;总结:清代。

2.李泽厚、刘纲纪:先秦两汉(奴隶社会);魏晋——唐中叶(前期封建社会);晚唐——明中叶(后期封建社会);明中叶——戊戌变法(封建社会末期);戊戌变法——文革(近、现代形态的美学)。

3.陈望衡:奠基期:(先秦);突破期(两汉魏晋南北朝);鼎盛期(唐宋);转型期(元明);总结期(清代)。 4.张法:

(1)文化大线:定型期:远古——先秦;前期:秦——唐;后期:唐——清。 (2)美学分期:

对中国美学来说,可分为几个重要时期:一是中国美学从远古向先秦的演化,揭示与中国审美意识相关的文化重要概念如何从原始思维进入理性思维;二是先秦中国美学相关的文化结构的形成和中国审美方式的确立;三是魏晋南北朝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产生,特别是中国式的理论把握范式的形成;四是唐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质的完成.以意境理论的出现和司空图《诗品》为标志;五是宋元中国前期审美境界继续发展并在后期文化转型新质的刺激下升腾上中国美学的顶峰,此以文人画理论为标志;六是明代审美新潮的出现和进入清代后的蜕变,即以李贽为代表的晚明思想到李渔的演变;七是从明代到清代中国美学理论在小说戏曲理论的冲击下出现的新质,及对中国美学整体理论的贡献;八是明清以市民趣味为背景的士人生活趣味对美学理论的深度开拓;九是中国美学在前后期的冲突中走向整合,呈现了一个情况复杂的美学理论总结期。

———张法《中国美学史》 5.王振复:文脉的起承转合中阐释历史的进程。

巫史文化:审美初始;诸子文化:审美酝酿;经学文化:审美奠基;玄儒佛之思辩:审美建构;禅宗文化:审美深入;理学文化:审美综合;实学精神:审美终结。

五.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方法 1.走出“方法论”的迷信。 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3.文化人类学与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第一章 巫史文化:文化根性与原始审美意识

第一节 人类学三路向:神话·图腾·巫术

一.审美与文化根性 二.神话说及其批判 三.图腾说及其批判 四.巫术说的合理意义

第二节 巫文化

一.“巫”的神话传说

1.宇宙树的神话与原始宇宙观念:

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

——《山海经〃海内经》

有木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山海经〃海内南经》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览形训》 天下之高者,有扶桑,元枝木焉。上至于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玄中记》 2.“绝地天通”与“巫”的产生。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尚书〃吕刑》

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国语〃楚语》 二.“巫”的考古学发现

1987年6月,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发现的玉龟、玉版,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文物,距今5000-8000年前的龟卜神器。 三.“巫”的文字学考释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裒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

——《说文解字》

觋,能斋肃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说文解字》

第三节 史文化

一.“史”的本来面目:文字学的考察。

二.由“巫”到“史”的文化嬗变。巫史——史巫

三.“史”的文化心理:史巫结合,祖先崇拜与历史感与时间观。 四.甲骨文与《周易》:巫史文化的见证 1.甲骨与龟卜 2.《周易》与占筮

第四节 原始审美意识

一.审美意识的逻辑特性与现实存在

1.哲学上的审美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与实践关系中所自由地存在的人的自我意识。

2.审美意识现实存在的复杂性。 二.原始巫史文化与原始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

1.原始巫史文化的目的与功利意识,是原始审美意识得以萌生的历史与心理前导。

2.体现在原始巫史文化形态中的人的盲目的自信力,是原始审美意识得以萌生的文化前提。

悲剧性的历史处境却虚假的衍生出一种原始喜剧性的文化心态。

——王振复《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

3.原是巫史文化对原始知识、理性因素抱着宽容的文化态度,这是原始审美意识得以萌发的一种文化土壤。

人们只有在知识不能完全控制处境及机会的时候才有巫术。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

最重要的就是在初民知识中有一部分的领域是没有巫术成份的。……只要这些方法是一定可靠的,其中就没有任何巫术。可是在任何危险的、不稳定的捕鱼方法中就免不了巫术。在狩猎中,简单而可靠的设阱或射击都只靠知识和技术,若是在那有危险及拿不稳的围猎中,巫术便立刻出现了。航行亦然。靠岸的活动,平安无事的,没有巫术;外出远征,没有不带着种种巫术仪式的。

——同上

在一部落之中能做酋长的人,大抵是因为他具有孔武勇俊的身体,是无畏的猎人,勇敢的战士;至于具有最灵敏最狡猾的头脑。 自称能通神秘之奥者,则成为神巫.即运用魔术的人。

这种人的名称有很多种。依地而异,或称巫(wizard)、觋(witch),或称禁厌师(sorcerer),或称医巫(Me-dicine man),或称萨满(Shaman),或称僧侣(Priest),或称术士(Magician)。名称虽不一,实际的性质则全同,所以这里把他们概称为巫觋。巫觋们常自称能呼风唤雨,能使人生病并为人疗病,能预知吉凶,能变化自身为动植物等,能够与神灵接触或邀神灵附体,能够用符咒、法物等作各种人力所不及的事。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

肯定没有人比野蛮人的巫师们具有更激烈追求真理的动机,哪怕是仅保持一个有知识的外表也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有一个错误被发现,就可能要以付出他 们的生命为代价,这无疑会导致他们为了隐藏自己的无知而实行欺诈。然而这些也向他们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动力,推动他们去用真才实学来代替骗人的把戏。

——弗雷泽《金枝》

因而,我们尽管可以正当地不接受巫师的过分的自负,并谴责他们对人类的欺骗,但作为总体来看,当初出现由这类人组成的阶层,确曾对人类产生过不 可估量的好处。他们不仅是内外科医生的直接前辈,也是自然科学各个分支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直接前辈。正是他们开始了那在以后时代由其后继者们创造出如 此辉煌面有益的成果的工作。 ——同上

4.从远古巫觋来看,尤其是一些大巫,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具有一定原始审美品格的人格范型。

三.原始“艺术”与审美 四.甲骨文化与审美初始 1.释“井”

2.释“天”与“人”

3.崇生、崇祖的意识:释“生”、“祖”、“姓”、“好” 五.龙文化与原始审美

第二章 先秦诸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轴心时代”的祛魅

一、“轴心时代”的历史发生

假若存在这种世界历史轴心的话,它就必须在经验上得到发现,也必须是包括基督徒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那种事实。这个轴心要位于对于人性的形成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 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它的特征即使在经验上不必是无可辩驳和明显确凿的,也必须是能使人领悟和信服的,以便引出一个为所有民——不计特殊的宗教估条,包括西方人、亚洲人和地球上一切人——进行历史自我理解的共向框架。看来要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在公入前800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找到达个历史轴心。正是在那里,我们同最深刻的历史分界线相遇,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人开始出现。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轴心时代‛(Axial Period)。

最不乎常的事件集中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象中国一样,印度出现了《奥义书》(Upanishads)和佛陀(Buddha),探究了一直到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可能性。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传授一种挑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坦,从以利亚(Elijah)经由以赛亚(Isaiah)和耶利米(Jeremiah)到以赛亚第二(Deutero——Isaiah)先知们纷纷涌现。希腊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斯、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在这数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 ——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Karl Jaspers: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

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各不相谋而方式各异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Philosophic Breakthrough)的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参见马克斯〃韦伯(Max Weber):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以及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为本书所写的前言。

在开创时期,由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的发展;由人文精神的发展,而至人性论的建立;在时间之流中,皆有其历历的径路可寻。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二、世界范围内“轴心时代”的思想意义 1.人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2.人的转化

3.此岸与彼岸,世间与出世间

三、中国“轴心时代”历史路径的特殊性

1.西方:巫术——宗教——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等) 2.中国:巫术文化——史文化 (1)“神”格的世俗性与实用性 (2)原始巫文化的理性早熟

第二节 老子哲学的审美精神

一.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老子是一位蒙着神秘面纱的思想家,李耳、老聃、老莱子、太史儋等等说法莫衷一是。我们基本上可以相信作为道家思想奠基人的老子就是春秋末年(约生于前576年)的老聃。《史记·老聃申韩列传》的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但也多有神话成分。

《史记》及各家学说多记载孔子问礼于老聃的事件: 老聃其龙也!神龙见首不见尾。——《史记》

《老子》一书的三个传本:通行本、帛书本、竹简本。主要注本有汉代河上公、晋代王弼、元代吴澄、清代姚鼐等注释本,以王弼本最为通行。当代学者陈鼓应的注本《老子译注及其评价》堪称善本。 二.老子哲学的重要贡献 1.以“道”为核心的自然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2.具有葱郁而深刻的理性精神的怀疑主义

怀疑态度,即一种在本能状态下作出某种决定的同时,对之加以仔细平衡和毫无偏见的检查的态度。

在欧洲,最早的怀疑论学派出现于公元前三百年的雅典的艾利斯,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皮罗。大约与此同时,中国的老子也写了一部《道德经》,这其实是一部涉及范围更广的哲学怀疑论著作。

——赫伯特〃曼纽什《怀疑论美学》 三.老子关于美的哲学命题 1.道法自然与本真之美

2.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最高层次的美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美与真的统一 4.无为无不为:诗化的政治哲学 四.老子的审美理想 1.虚与无:空灵之美 2.淡乎无味:恬淡之美 3.守雌致柔:阴柔之美 4.抱扑守拙:朴拙之美 五.老子的审美心境 1.游心于物之初 2.涤除玄览 3.致虚极 4.守静笃。

第三节 孔子仁学的美学思想

一.孔子其人与《论语》其书

孔子人生道路的几点启示:(1)经世以致用的功力性追求(2)对道德理想与人生信念的执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3)对文化教育的极度重视(4)信而好古与述而不作

《论语》的几个重要注释版本: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康有为《论语注》、现代学者杨伯峻《论语译注》、李泽厚《论语今读》、钱穆《论语新解》等等。 二.孔子仁学的思想阐释 1.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

2.以仁释礼:由神而人、由外而内,由强制而自觉 3.仁的现实性与终极性 三.善与美的统一

善与美的关系是孔子美学乃至儒家美学第一位的问题。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弔。吉月,必朝服而朝。

——《乡党》 四.孔子的审美命题 1.文与质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醇,犹犬羊之醇。(《颜渊》) 2.中和之美与诗教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雍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3.“游”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孔子“乐”的审美境界 (1)对音乐美的重视与喜爱 (2)“比德”的自然审美追求

(3)“乐”的人生境界的追求:由道德自由到审美自由 4.兴观群怨

小子何不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五.儒家与道家:通融或对立?

第四节 孟子与荀子的美学思想

一.心性与审美:孟子美学思想的主题。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孟子〃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而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公孙丑上》

二、孟子的美学思想: 1.美的根源:道德心性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牿亡之矣。牿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告子上》) 2.孟子论人格美 (1)人格美的境界划分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尽心下》) (2)理想的人格 A.大丈夫的人格形象 B.“浩然之气”的人格涵养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C.动心忍性的人格砥砺 3.孟子论共同美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喜者也。如使口之于 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 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上》) 4.“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观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上》)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是以论其世也。(《万章下》) 三.天人之分与人性本恶:荀子美学的哲学基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天论》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恶》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礼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礼论》

荀子是一个坚定的理性主义者,也是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家“祛魅”最为彻底的一个。他的思想割断了理性启蒙后的“人”对于“天”的原始巫术文化中的从属、依附关系,从而使人从对“天”、“帝”、“命”的神性崇拜中解放出来。同时,他对人性又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恶”的强调同时也意味着对于改造、教化现实人性的“伪”(礼义)的重视。 四.荀子的美学命题

1.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美的根源在于礼乐教化

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王霸》)

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礼论》) 凡礼,始乎梲,成乎文,终乎悦校。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礼论》)

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 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墨,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故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厉鹜不外是矣。(《礼论》) 2.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劝学》) 3.水玉比德的自然审美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至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宥坐》)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法行》) 4.虚壹而静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壹,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解蔽》) 5.荀子乐论

(1)音乐的审美功能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论》)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论》) (2)音乐的政治教化功能 乐在宗庙之中,群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论》)

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乐论》)

第三篇: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一、蹲 的 练 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

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

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

3、踏步半蹲、全蹲

4、弓箭步蹲(正、旁)

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 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 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 的 练 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

2、丁字步拧腰

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

4、弓箭步涮腰(男,1-3次)

5、踏步旁腰

6、大踏步旁腰

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

8、单腿跪前、后下腰

9、卧鱼

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

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 踢 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

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

3、踢后腿

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

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

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

7、踢紫金冠

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

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四、身 法 和 步 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由于传统身法与步法的种类繁多现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典型动作,作为训练演员掌握古典舞中的基本风格和韵律的教材。同时这部分身法与步法的动作也是舞台上表演所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身法: (1)单山膀、踏步位 (2)双山膀、丁字步位 (3)顺风旗、大踏步位 (4)双托掌、踏步蹲 (5)托按掌、踏步位 (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 (7)斜托掌、丁字步位 (8)提襟按掌、踏步位 (9)小五花(不转身、带转身) (10)云手(不转身、带转身) (11)大刀花(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2)双盘手(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3)双晃手(小、中、大,带转身) (14)摇臂(向前、向后,带转身) (15)穿肠刺背(不转身、带转身) (16)云肩转腰(不转身、带转身) (17)燕子穿林 (18)青龙入水

2、步法: (1)慢进步 (2)慢退步 (3)圆场(慢速、快速) (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 花梆步(男,左右) (5)错步(女,慢速、快速) 错步(男,快速)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身法与步法动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温柔与刚健的双重性格。可以选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乐曲伴奏。

2、首先,将身法与步法中(2)至(8)项动作组合练习,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规律和韵律。

3、将身法、步法的动作与练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转、翻身、跳跃等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并可组成综合性组合动作,这种练习可以使舞姿的风格更为鲜明。

五、基 本 舞 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舞姿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基本动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它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因此,基本舞姿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掌握古典舞风格的手段。 由于在基本舞姿训练时往往是将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舞姿也可称为控制动作。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材内容:

1、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

2、大射雁

3、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

4、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

5、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

6、斜探海(原地,带辗转)

7、躺身旁腿

8、软踹燕(女)

9、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

10、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

11、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

12、紫金冠(女)

13、老鹰展翅(男)

14、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

15、商羊腿踹燕(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基本舞姿练习可采用两种速度:大多是用徐缓慢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其次,是用快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2、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基本舞姿组合起来练习,即从一个舞姿到另一个舞姿。

3、组合时可以选用下列动作作为衔接或结束: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步法、旋转、翻身、中跳和大跳等动作。

六、旋 转

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这里所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旋转的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力和高度的协调性。旋转时的舞姿应鲜明,也就是在旋转时要能保持住固定的舞姿。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较扎实的基本舞姿训练的基础。因此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一至五类的训练,再开始转、翻、跳的技巧训练较为稳妥。旋转的某些动作可以作为特技表演。

教材内容:

1、平转(斜线或圆圈进行)

2、反跨转(2-5圈)

3、踏步掖转(2-5圈)

4、跨转(男,2-5圈)

5、上步掖转(女,2-5圈)

6、斜探海转(女,2圈)

7、探海转(2-5圈)

8、后腿侧身转(2圈)

9、紫金冠转(女,2圈)

教材组织范围:

1、旋转可采用两种速度进行练习。初级训练阶段的小舞姿转以及大舞姿转都要求动作平稳流畅,一般多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舞姿转进入中级和高级训练阶段时要求平稳而急促,大多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练各种旋转的单一动作,反复进行。

3、在单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2)至(4)项旋转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4、常用的组合有:平转两次接上步掖转两圈(女,斜线)。掖腿转接卧鱼(女)。掖腿转接踹燕。涮腰接探海转。平转接跨掖空中转(男)。平转接旋子(男)等。

5、旋转也可以作为大踢腿,基本舞姿,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来做。

七、翻 身

翻身动作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蹈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身动作不仅在实际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对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训练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某些翻身动作可成为特技。

教材内容:

1、点步翻身(1-16次)

2、踏步翻身(带跳踏步的1-4次)

3、串翻身(斜线1-16次)

4、吸腿翻身(1-连续3圈)

5、探海翻身(女,1-4次,慢速和快速的)

6、大蹁腿翻身(女)

7、上步翻身

8、刺翻身

9、跨腿翻身

10、白鹤翻身

11、大蟒翻身

12、盖腿翻身

教材的组织范围:

1、每项翻身动作在表演中都可以有两种节奏,即徐缓抒情和急促强烈。因此,可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音乐伴奏。训练的步骤是先慢后快。

2、首先是每个单一翻身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可将两个以上的翻身动作组合起来。

4、常用的组合有:探海翻身接卧鱼(女)。踏步翻身2次接点步翻身7次(女)。跳踏步翻身接大蹦子接卧鱼(男)等。

5、翻身动作可以作为基本舞姿,大踢腿,旋转,中跳和大跳组合的衔接或结束动作。其中上步翻身,刺翻身,跨腿翻身,白鹤翻身,大蟒翻身和盖腿翻身只做一个。单一练习后再进入组合练习。

八、跳 跃

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大跳要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教材内容:

1、小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的小跳 大八字步位的小跳 丁字步位的小跳 变位小跳 跳空中转(男) (2)双起单落: 前腿小跳 后腿小跳 小射雁跳 小端腿跳 小掖腿跳 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 (3)单起双落: 前腿小跳 旁腿小跳 后腿小跳 (4)单起单落(换脚): 小射雁跳 后换后小跳 前换前小跳 (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 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 小射雁上的 小斜探海上的

2、中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中跳 大八字步位中跳 变位中跳 劈腿中跳 燕式跳 端腿跳 射燕跳 盘腿跳(女) 前双飞燕(男,1-3次) 横双飞燕(男,1-3次) 后双飞燕(男,1-3次) 跳空中转(男,1-3圈) (2)双起单落: 后腿中跳 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 中斜探海跳(带翻身) (3)单起单落(换脚): 后换后中跳 (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 斜探海舞姿的中跳 抬后腿中跳

3、大跳 (1)双起单落: 紫金冠跳(女,1-4次) (2)单起单落(换脚): 凌空越(1-3次) 大射雁(1-3次) 剪式变身跳(1-2次) 跳卧鱼(女) 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 大蹦子(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8次) 飞脚(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4次) 跨掖空中转(男,斜线行进) 拉腿蹦子(男,斜线行进) 蹁腿飞脚(男) (3)单起单落(不换脚): 吸腿跳 单腿变身落后腿 单腿变身落射雁(女) 单腿变身落卧鱼(女) 单腿变身燕式跳 旁腿斜探海跳 摆腿跳 摆腿紫金冠跳(女)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跳跃属于快速表演动作,并非所有的快速音乐都可用来伴奏,需选择有跳跃性的、节奏鲜明的乐曲。

2、首先,进行单一跳跃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分别将小跳、中跳、大跳中两项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另外小跳和中跳动作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大跳组合中。

4、常用的组合有:双起单落小射雁跳接单起双落旁腿小跳再接双起单落带翻身的小斜探海跳。中斜探海跳接踏步翻身(女)。紫金冠跳接单起双落前腿小跳再接中射雁跳(女)。吸腿跳接错步再接大赞步(男),......等。

5、下列动作可以在跳跃组合中作为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圆场;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基本舞姿;旋转和翻身等动作。

九、特 技

这里所指的“特技”不是每个演员的必修项目,也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掌握得了的技巧。它可以“因材施教”。 特技是某些旋转、翻身和跳跃动作从质量、数量、速度以及姿态等方面向“精”与“尖”高峰发展的成果。介于旋转、翻身、跳跃与武功之间的某些技巧也称为特技;两种难度较大的技巧连接在一起的“复合”技巧也大多属于特技。特技不仅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动作,也是舞台上很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除下面所列举的一些特技动作外,还可根据演员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去发挥与创造。

教材内容:

1、平转接上步掖转(女,圆圈进行)

2、绞腿跳转(女,圆圈进行)

3、扫堂接探海转接跨转(男)

4、吊腰(男,8次以上)

5、串翻身(圆圈进行)

6、串翻身接绞腿蹦子(斜线进行)

7、串翻身接吸腿翻身(斜线进行)

8、串翻身接点步翻身(斜线进行)

9、串翻身接跳斜探海翻身(斜线进行)

10、串翻身接大蹦子接点步翻身(男,斜线进行)

11、探海翻身接吸腿翻身接卧鱼(女)

12、点步翻身(女,32次)

13、点步翻身接吸腿翻步(女,共32次)

14、盖腿翻身(男,16次以上)

15、横双飞燕(男,8次以上)

16、前双飞燕(男,8次以上)

17、双腿倒踢紫金冠(男,4次以上)

18、双起双落燕式跳带空中转(男,4次以上)

19、绞腿蹦子(12次以上)

20、躺身蹦子(男,圆圈进行)

21、拉腿蹦子(男,圆圈进行)

22、飞脚空中转接扑步(男)

23、飞脚接卧鱼(男)

24、躺身飞脚(男,圆圈进行)

25、跳探海翻身(男,4次以上)

26、旋子360度(男)

27、扫堂旋子(男,圆圈进行)

教材组织范围:

1、各项特技的速度和动作次数可根据演员具体情况决定。特技虽属于快速表演的动作,但某些特技用慢速表演的,其难度也很高。

2、以上各项特技以单项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而流畅的标准。

第四篇:中国古典舞的特质及其教学理念

舞蹈是追求、诠释美的艺术门类。古典舞蹈之美的本质特色,就在于:中国古典舞之身韵产生于悠久、精深、博大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形态美学、韵律美学的结晶,它的独特形式、独特的韵味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它科学地吸收各类传统文化的精华,不照搬某种形式,而是从审美上找民族特性,又按照舞蹈的特殊规律去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舞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之美的特质所在。

正是基于中国古典舞蹈的这一美学特点,就要求我们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舞蹈教育作者,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各类舞蹈基本技术、技巧训练之外,还应当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上下功夫。[2]使他们除了具备形体之美,还具有气质和精神之美—对美的感悟、理解、联想和阐释能力。有些舞蹈只追求华丽的服装效果,或者单一的表现舞蹈演员形体和外观上的可视性,在舞台上只是换换队形,就那么几个动作晃来晃去,就连舞蹈演员的表情也不自然,美又何在呢?舞蹈美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应当是“形神兼备”的有机统一之美。

对于中国古典舞蹈教育工作,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培养学生对“美”的领悟和鉴赏入手,使学生首先明白“何者为美”、美的价值何在的问题,从而确立他们对舞蹈美的追求方向,从根本上夯实舞者“悟美”之才的艺术根基。很难设想,一个缺乏美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的舞者,能够最大限度、最恰如其分地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诠释和呈现舞蹈的意境和襟怀。只有通过对中外舞蹈经典作品的欣赏与品析,才能使学生们在享受美伦美奂的艺术精品的同时,又能细细品味、消化其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在研讨与观赏中,逐步接受和感悟舞蹈美的特有韵味。这种赏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入发现美、了解美、诠释美的审美意识的升华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悟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环节的浸润习染,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舞蹈美学价值的理性认识,从而提升了他们对舞蹈肢体语言作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舞蹈基训课程和形体训练的自觉性、能动性。

第五篇: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

2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

3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的主题音乐。

教学重点:

1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

2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

3、 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

(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

(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

(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

1. 认识音乐家舒曼、安德森、哈恰图良

2. 欣赏《快乐的农夫》《雪橇》《打字小姐》《马刀舞曲》 教学目标:

1. 认识音乐家舒曼、安德森、哈恰图良,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感受音乐作品传达的不同情感。

2. 用律动、想象、打节奏、表演等不同学习方法体验每首乐曲表现的情感和主题,能从音乐中感受其在节奏、演奏乐曲上的特别之处,能在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教材分析:

《快乐的农夫》乐曲非常短小。作者将旋律放在低声部,运用了大量附点音型,使乐曲充满活力。全曲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作了反复。 《雪橇》乐曲分为ABA三个部分,乐曲一开始是个小引子,第一段结构是a-b-a,b和a相似,但更为优美抒情些。中段B以重复音渐强的手法发展乐句,通过一个小过渡,回到稍加变化的A。

b

《打字小姐》用打字机的节奏描绘了都市中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乐曲A-B-A结构。A是用十六分音符组成。不时有休止符,是节奏不稳定,像是在打字时间歇,并有模仿打字机的声音。这种模仿在B短小时了,乐队由持续的十六分音符演奏,并用强弱对比来增强乐曲的诙谐感。

《马刀舞曲》芭蕾舞曲《加雅涅》选曲,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定音鼓、军鼓、长号和弦乐的伴奏下,表现出热情、活泼的主题部分。中级部分是萨克斯管和大提琴演奏的旋律,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部分并出现了一呼一应的乐句。

教学难点:

1. 感受乐曲表现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欣赏中获取作品的相关知识,如作曲家、作品背景、主题情感、曲式结构等。 教学准备:学习过程卡、音乐CD、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学习卡 (第2课时)

1. 作 曲 家:舒曼是

国钢琴家。

安德森是美国人,他的作品特点是

,使许多儿童热爱上古典音乐。 哈恰图良是前苏联人国人,《

舞曲》选自芭蕾舞曲《加雅涅》。 2. 音乐作品:

《快乐的农夫》 请随音乐哼唱这首舞曲,你觉得农夫为什么会快乐? 《雪橇》 是

的作品,音乐作品的结构是

《打字小姐》 你能随音乐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表现出16分音符的飞快打字情景吗?第二段的节奏是

分符。

《马刀舞曲》

你知道乐曲背后的故事吗?乐曲由

演奏乐器演奏的。 3. 我的感受: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最喜欢《

》是

国音乐家

的作品,表现了音乐人物

今天的学习使我明白了

的道理。四(

) 班

教师评价:

一、复习第一课时学习

1)教师播放音乐作品片段,请学生听辨乐曲名 2)分别交流自己对四首乐曲掌握的相关知识。 《小狗圆舞曲》 《小猫圆舞曲》 《电闪雷鸣波尔卡》 《野蜂飞舞》

二、《快乐的农夫》欣赏

目标:

认识音乐家舒曼,能随音乐用LU哼唱旋律,从音乐作品中了解劳动快乐的意义,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过程:

1. 介绍音乐家舒曼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等杰出的作品。

2. 欣赏乐曲

1)思考:乐曲旋律主要是低声部还是高声部?表现的是农夫还是农妇的形象?音乐用怎样的节奏特点表现了音乐形象怎样的心情?

2)欣赏 3.交流

1)低声部,表现的音乐形象是农夫 2)附点节奏 4.复听

请学生跟随音乐用LU哼唱 5.交流

思考:农夫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引导学生劳动是快乐的,认真学习也能带来快乐。

三、《雪橇》欣赏

目标:

认识音乐家安德森,感受音乐中圣诞老人驾车送礼物时的快乐情绪,能听辨出ABA的音乐结构。

过程:

1. 打击乐器创编

1)情境创设:骑着小马去散步,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形象。 马蹄声:

da da

da da 铃铛声:

ding

ding 教师哼主旋律,学生表演 2.完整欣赏

1)思考: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感受到它的曲式结构吗? 2)交流:听到马蹄声、铃铛声„„ 3. 音乐情感

思考:《乘雪橇》表现了作品怎样的主题情感? 帮助别人的快乐,劳动的快乐。

四、《打字机》欣赏

目标:

能感受打字机发出的节奏和声效特点,运用模仿打字的方式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和每段特点,能想象乐曲表现的情境。

过程:

1.模仿打字机动作

1)介绍旧款打字机,特别是“嗒嗒”的打字声音和换页时发出“叮”的声音。 2)速度练习

XXXX XXXX XXXX X | 十六分音符

XX XX XX X| 八分音符 节奏变紧密了。 2. 欣赏乐曲 1)跟随音乐表演 思考打字小姐的节奏紧密都一样吗?如果有变化表现的是她怎样的心情? 2)交流 乐段

打字节奏

情境想象 3. 作曲家 安德森

五、《马刀舞曲》欣赏 目标:

能知道乐曲的故事,能感受定音鼓、军鼓、长号及弦乐器伴奏下,木琴以急板表现的热情活泼的主部主题以及大提琴和萨克斯管变现出来的优美抒情主题,并能用形状表现出音乐结构。

1)教师提出以上情绪

2)请各小组商量后选择合适的形状 2.了解乐曲的故事

„„本曲选自舞剧第三幕第二场,当阿尔缅恢复视力后,加雅涅投入他的怀抱,村民们为他们祝福时的群舞音乐。

3. 欣赏

1)边欣赏,边随音乐情绪选择合适的形状。 2)各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形状结构。 4.教师总结

今天欣赏的乐曲都是表现了快乐的情绪,前三首都是表现了劳动活动的快乐,后一首表现了人们重归于好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感受到三部曲式的音乐都是ABA结构,每段的旋律速度、情绪都有显著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上一篇: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下一篇:志工部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