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2023-05-15

第一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本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上部分、把下部分、跳跃部分及技巧部分),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一位擦地时注意节奏的变化,通过各种变化,使学生更加好的掌握双腿的控制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处理。

(2)4拍和1拍完成半蹲的不同发力点,4拍的松弛以及1拍的瞬间松紧感,更好的训练到学生膝盖的控制能力。

(3)五位擦地除了动作变化外,重点做四位回转时的稳定性,为把下技巧打好基础。

(4)做旁腿变后腿时要保持上身体态,特别是腿的控制力,腿尖、膝盖要使上劲,千万不能向下掉,感觉腿的延伸感。

(5)做小弹腿时,加上半脚尖的动作,更好的训练到脚腕的能力,以及膝盖、小腿的灵活性。

(6)做控制时注意胯的稳定性,上身、后背的垂直,通过各种不同的舞姿,更好的训练到了学生双腿的控制能力。

(7)五位小跳加上手的动作,要求学生注意手、脚、腿的配合性,更好地训练到学生的协调性。

(8)射燕、跳中的跳转身360度,注意方位感,特别是在转身过程中注意要有空中感,以及落地时的舞姿。

(9)拧身跳跃接扑步,眼睛随手的路线经上弧线,注意拧身及跳跃的高度,动作要求完成好,做到轻、飘、高。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重点是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地讲解,以及加大训练的强度,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规范。 作业安排情况:

练习课堂所学内容,特别是难点,加强训练。

三、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

上节课存在的问题:学生连接动作的能力不够以及手脚的配合不够准确。本节课以复习为主,在其过程中解决上节课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跳跃练习,解决跳跃中蹲的不足,以及移动性运动过程中后背松懈、腿部力量不足的现象,特别时对学生们在做从一个舞姿过渡蹈另一个舞姿时路线的要求。

身韵课教案

授课教案:步伐训练——“慢步组合”

1、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步伐训练在课程中是一个重点部分,它的作用是起到对动作的连接转换,要求脚底连贯性强、平稳,膝盖松驰,身体在旁提基础上的舞姿变化。

2、讲授的内容提要:

慢步组合是通过腿脚部分在不断行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动势,路线有横向行走和斜线前后行走,与身体的舞姿的变化结合起来,突出流动过程中的风格韵味。

3、重点和难点:

注重脚底在行走中通过脚跟脚掌趾的过程,膝盖松弛。动作容易把脚跟抬得过高落地,脚的动作不连贯。

4、解决方法:

(1)加强步伐的单一练习;

(2)流动中脚步贴着地面行走,力量均衡缓慢。

5、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首先把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重点加以表述,把要教授的动作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动作。根据学生模仿时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讲解正确方法和容易出现的毛病,再次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会。

(1)先教授单一动作,正面、反面进行练习

(2)把单一动作通过节奏变化反复练习,直到基本动作掌握 (3)教授组合动作 (4)动作与音乐配合阶段

(5)从开始至结束组合反复练习,纠正动作,加强组合的熟练程度。

最后要求在课后复习,熟悉动作和节奏,更好的把组合内涵表现出来

第二篇:《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

——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为什么要开展中国古典舞训练课程)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是幼师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从教育目的和实际出发,遵循幼师舞蹈教学大纲,以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的掌握与训练、幼儿舞蹈的训练与创编为主体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中国古典舞训练是幼师舞蹈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芭蕾基训组成了舞蹈基本训练中的两个版块。其中芭蕾基训是以训练人的身体形态为主要目的,民族民间舞是以训练人的上下身协调性以及掌握我国各民族舞蹈的风格为训练目的,而中国古典舞则是以训练人的气息,韵律和肢体表现力为训练目的,而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现力是最不容易掌握的一个元素,因为中国古典舞是从中国的戏曲舞蹈中演变过来,讲究的是身体韵律,内在气息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正因为中国古典舞有着这样的优势,所以它带来的训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对培养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动作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是舞蹈训练中的必要手段,在舞蹈课堂训练中,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就占了整个训练内容的一半以上。而这次的新课内容是中国古典舞中的手眼练习及综合手位组合,是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最基本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手位和手位之间的常用变化,以及身体的一些基本动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才能为今后学习中国古典舞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中国古典舞因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所以其风格特点在与一个“圆”,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的另一种国粹“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古典舞中,任何动作,任何动作变化都离不开圆,“平圆”“立圆”“8字圆”而正是这个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眼随手走,欲左先右,起于腰、奔于肋、行于肩的舞蹈风格。所以学生在学习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变化时,至始至终都要贯彻这个“圆”字,只有掌握了园的规律,才能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分析(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本节课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部分就是在跟音乐做动作时,要注意音乐的感觉,根据音乐给出来的感觉来做动作,要让音乐与感情融合,与动作配合,化成整个肌体的动力抒发在流动的形体线条之中。让情感随着音乐而流动、延伸、转换、发展变化。在音乐中发挥丰富的想象。这种构成情感的音乐性舞蹈训练不是一节课或两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它必须靠学生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体会,不断地磨合,不断地去感受才能找到最佳状态。所以这种训练是本节课也是整个中国古典舞课程中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怎样调动学生的学舞积极性) 舞蹈是美的,但舞蹈的训练过程却是枯糙而乏味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舞蹈的美需要平时百遍乃至千遍的练习才能达到。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典舞的时候不感到枯糙而乏味,始终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是这次的首要问题。

在舞蹈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一个舞蹈的音乐选得好,选的适当,那这个舞蹈就已成功了一半,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点都不假。一般训练课(如芭蕾训练)的音乐是用钢琴伴奏的多,比较单一,而对于并非专业舞校的幼师学生来说,这种千篇一律的音乐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这样就难免在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以后的学舞非常地不利。所以我认为在舞蹈课堂上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课堂,音乐的选用也是非常地重要,对学生是否能很快地进入舞蹈状态,是否能准确地把握舞蹈韵律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激起她们学习古典舞兴趣的第一步。因此我选用了唐诗新唱的歌曲村居和音乐优美的梦江南,村居音乐轻快,节奏明朗,正是练习花邦步中所需要的感觉,干脆、清晰。《梦江南》音乐柔缓,有一种抒发情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手位组合中的软亮相、眼神的收放等动作元素所需要的。

其次在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势下,我在舞蹈教学中发扬"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精神,不断发展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实现创新教育.因此我在梦江南舞蹈编排中空中一段让学生自由组合创作造型,让学生用自己已经学会的手位来进行即兴表演。即可以避免学生一味跟学,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一、

基本功练习:基本功练习是舞蹈课程中的必需品,塑造一个优美的舞蹈形象完全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在这节课中是新课前的热身运动,主要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地活动,既为后面的习舞打下基础,又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二、

精品欣赏、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是让她们通过直观印象首先在头脑里产生一个美的概念。激发她们内在的爱美之心,初步引起她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欣赏芭蕾舞片段和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常识和其韵律特征,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实践。

三、

学习组合:这里是本节课的核心。手位组合和步伐组合都是古典舞中最基本但又最常用的元素之一。基础打不好,就容易出现歪份儿、错份儿,就影响了古典舞的韵律特征。所以在学习组合时,必须将动作分解开来做,直至每个单一动作学生都掌握了以后,才可以串连合音乐。

四、

分组练习、纠正错误:在集体训练后,把学生分开练习,让他们相互观摩。一是可以让教师的注意范围缩小,更精确地注意到每个学生身上易出现的错误。二是让学生通过观摩自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在这一节我还运用了专业学校的方法,用摄象机将学生分组练习的情况拍摄下来,这样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反馈给她们,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记录她们的原始资料,让她们有个可比性,可以比将自己前后几次的练习情况做个比较,看有哪些进步了,哪些还做得不够,下来加强练习。第二是对自己有督促,谁都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差,利用每个人都有的虚荣心,爱美之心来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五、

背向练习、巩固提高:这一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克服依赖性。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做到掌握每个动作,每个要领,每个组合。

六、

行礼下课、布置作业:规范学生的课堂习惯,培养她们的舞蹈修养,提高她们的学舞自

信心。督促她们课后练习

第三篇:古典舞基本训练

我们学校使用的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教师编册,其中教材融合了

1、古典舞基训

2、古典舞身韵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在此前面已经为大家大概介绍一些基本的情况,在此处为大家介绍一下课堂上训练的一些情况:

古典舞基训内容

一、舞蹈的地面训练,是舞蹈训练的一种空间占有形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训练,亦是如此。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作训练三个方面。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腿肌肉松弛。

1.绷脚与勾脚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绷脚与勾脚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向斜下远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双脚的。

(2)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2.压前腿

压前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双腿并直平伸,双腿在勾和绷的形态上,结合平伸手、双托掌手位,以拉伸柔韧度为训练目的的一个基本动作。在地面以髋关节为支点,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于横膈膜处,同时向前延伸和向下压。

准备:坐姿

动作: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双手经平伸手到双托掌手位,并带动躯干向腿部贴拢。

教学要求:整个动作过程强调保持腿部的伸直和躯干的伸展。

3.压后腿

压后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前腿绷脚吸腿,后腿在外开、绷直的形态上向后向远拉伸。上身保持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与前腿同侧的手臂置于斜下位,撑地以保持身体平衡。与后腿同侧的手臂形成托掌舞姿,带动身体向后下压。

准备:(以左腿为例)坐姿,面向3点或7点,吸左腿,伸直右后腿,右手托掌、左手撑地。

动作:以托掌手为引领,带动身体向正后方下压,达到向后向远延伸至最大限度。

4.压旁腿

压旁腿有两种基本方式:

(1)双腿分别形成吸腿和旁腿,手位成托、按掌手位压旁腿。

(2)在横叉的姿态上压旁腿。

准备:(以左腿为例)坐姿,右腿吸腿、后背直立,左腿向旁向远伸直,双手成托按掌舞姿。

动作:在准备的姿态上,以托掌手引领,并带动身体向直膝伸直的一条腿贴拢。

古典舞基训技巧

在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古典舞技巧跳、转、翻方面的提高

弹跳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

旋转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翻身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转) 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人人趣学,那里有很多家长和专业的老师,您可以和他们一起交流。人人趣学学习QQ群: 427287231

第四篇: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规律及特点

摘 要: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规律和特点是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支撑和性质,正确合理的认识和把握对教学是非常有益的。教师本人独到的理解和对教学的感悟,是本篇论文的核心之处。

关键词:规律;特点;阶梯性;基础性

前言

身为一名从事中国古典舞教育专业的教师,经过四年系统的对本专业的学习,加之自己通过几年的教学,深感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重要性和基础训练教学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一次深刻的思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建立在戏曲舞蹈和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借鉴芭蕾科学系统整理教材方法,经过提炼和发展,形成的一套适合培养中国舞蹈演员的基本训练课。它对人体在软开度,柔韧度,力量,速度,旋转,弹跳和技术技巧方面的严格训练是其他舞种所不能相比的,这也就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价值和特点之一。尤其是大学阶段,是整个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最重要的阶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是中国舞蹈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中国舞蹈演员。就必须经过科学,系统,规范,而全面的训练,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一 、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规律

所谓规律,是一件事情内在的规则和定律,是支撑它成立及存在的客观条件和依据。任何事情都一样,中国古典舞本科教学也不例外。本人认为,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最明显的规律是它的层层递进的阶梯式教学,在这里可以称为:阶梯性。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归拢,加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自己认为教学就象上楼梯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是层层向上的,每一个台阶都是前面那个台阶的铺垫。例如用教材的内容做一个比喻:擦地,教材当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训练内容。在不同的年级当中的训练就有不同的阶梯性。一年级,擦地的训练是分解的,慢的,节奏和方向也是相对单一的,通常是八拍甚至是十六拍一次的。到了二年级,擦地会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五位上的,不同方向的,节奏也开始加快。到了后面更高年级的时候擦地的训练又有了不同的内容和意义,如速度加快,节奏的丰富变化,力量的加强等等。虽说同一个动作,它在年级不同所体现的内容和功能也是不同的,呈现出明显的阶梯走向。用这个例子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层层铺垫的阶梯式是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规律。另外自己觉得要补充的是,在基本功教学的阶梯式规律中的“阶梯”并不一定都是相等的高度,应该是越来越高的向上递进。还用刚才的例子做比喻。起初是十六拍或者是八拍一次单一的,然后是四拍一次的,再往后是两拍的一拍的甚至是半拍的。因为在节奏和力量变化的同时对学生身体各方面,如重心的稳定,肌肉的素质力量,节奏的把握和分配等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可以看出,每一次的递进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前进,而都是一次次质的飞跃,都是不断的升级和突破。很早以前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些,当初认识的很浅。就好象认为一年级能踢一腿,二年级当然要进步了,所以能踢两腿……说来虽有些可笑,这个比喻确实说明自己之前认识问题的不彻底。从大学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每一次年级的递进都是踩着本年级的基础向前迈步的,而且每一次年级的递进都是一次更高的飞跃。所以说,步步铺垫,层层质变的阶梯式是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规律。

下面还要以自身的角度对刚才的观点进行补充。以目前自身对古典舞基本功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操作能力,想象一下如果面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话,并没有太多的自信。因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难度很大,学生的考进来的专业水平层次不一,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功底也比较差。对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的要求非常高。加上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实践还远远不够,很难在教学中做到一步一个脚印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经过思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规律可循。我想把它称做“循环往复式的前进”。因为在教学当中,教材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没有解决彻底的话就很难往下进行。一般刚毕业的年轻教员在教学中偏向于求快,而不求稳。其实也不是不想求稳,而是不知道如何求稳,如何才能练的扎实。如果一味的原地强化训练?进度容易拖后,又是难题。所以不断的回头,不断的巩固前面的训练内容,以一种“循环往复式的”训练方式进行教学也是一种值得去探讨和研究的内容。说“不断的回头”不是说要“往回走”的意思,而是以一种温习的方式和态度,对前面的训练内容做及时的回顾和“再认识”。用数字排序作比喻不知道是否贴切,想象当中的教学进度:1—2—3—4—5。循环往复式的教学进度:1—2,2—3,3—4,4—5。仔细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阶梯式的另一种表现。这样看起来比想象当中的教学进度要缓慢许些,但是实际上是快速有效的。因为这样会对以前的训练内容和教材起到检验的目的,始终是踩着前面的基础往前进行,会训练的扎实一些。这种可循的规律也对学生巩固和提高一个阶段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相信这种循环往复式的教学规律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定会有很大的使用空间。 二 、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特点

所谓特点,是一件事情特有的,独有的性格及特质。是辨别与其他事情的区别的最明显的特征。本人认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特点是它的基础性。这体现在基训的教材里,任何的功能性训练都是围绕着“基础”这两个字的。比如在普通高校大学本科阶段教学当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象低年级阶段对学生身体条件的改造,包括纠正自然体态,软开度的训练,拉长韧带,增强弹性,解决好身体各部位的幅度问题,还有规范舞姿等等要求。中年级对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和力量的训练。到了高年级,各种技术技巧的开发与训练和审美意识的培养等等,训练内容虽有不同,但却都属于基础教学。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学就是一架飞机从滑行到起飞的过程,是由慢到快最后升空。升空之前都是基础教学,即便是再快也是基础。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下面,我要以 “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是舞蹈基础性教育的论点进行补充。我认为“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是本科教学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当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吃不了苦。而专业舞蹈训练的过程却是很苦很累,很枯燥的。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由于受舞蹈教学特殊性的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都是以专业训练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很少,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德育”和“职业”的教育。专业老师不但要教授学生舞蹈专业的知识和指导日常的舞蹈专业训练,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在当今的物质社会,要保持一颗“艺术”的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要为学生指明方向,要以积极明朗的态度带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价值,要提倡执着,敬业的专业精神,这对学生积极自主的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干一行,爱一行”是现在应当提倡的。只有发自内心去喜爱舞蹈,甘愿为舞蹈付出的精神,才能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实际上良好的“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对舞蹈训练和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德育”与“职业”教育也是舞蹈教学基础性特点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 、普通高校本科各年级基本功训练的规律及特点

在本科教学的四年当中,很明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那就是一年级的低年级阶段,二年级的中年级阶段和

三、四年级的高年级阶段。一年级为低年级阶段,是从启蒙到打下各方面基础的初级阶段。二年级是中年级阶段,是加强能力和技术技巧的全面开法儿,到强化到逐步成熟的阶段。

三、四年级为高年级阶段,是从巩固,提高到成熟和加强综合运用能力的阶段。 低年级教学要点:主要是以腰腿和肩,髋关节的软开度为主。还有就是身体基本形态的训练也是低年级必须要解决的,包括空间和方位也要配合训练。低年级身体形态的训练主要包括:扶把的基本训练,身体的站立形态,简单的拧倾,垂直舞姿与拧倾舞姿的规格和用力方法一定要准确,规范。低年级的把杆训练也很重要,借鉴芭蕾把杆训练的科学系统,来打好舞蹈演员所应该具备的共性的舞蹈素质能力。这一时期,规范是尤其重要的,一举一动,要绝对的正规,细致,学院派。中年级的教学要点:以各类动作的规格,方法,质量为前提,稳中求快。常规技术技巧的训练已经熟练,身体各方面能力已达到要求。中年级的能力训练主要包括:腰腿功的能力,开绷直的能力,拧倾的能力,半脚尖的能力,控制的能力,旋转的能力,翻身的能力,跳跃 的能力,爆发力,运动耐力等能力。还有就是动作之间的连接能够支配自如。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中年级的教学,因为中年级的教学是高年级教学的开始,也是低年级教学的延续。它从对学生身体条件的改造转向以技巧训练为主的教学阶段,这就要求从身体的能力与技术技巧两个方面来考虑训练方法。一方面要求继续加强柔韧性和身体形态的训练,另一方面一定要加强单一技巧的质量,以加强跳,转,翻,控制技巧所需要的全方位的能力与技法。以稳固的,规范的,有质量的能力与技巧的基础进入高年级的系统训练。进入高年级之后,整个教学进入冲刺阶段:技术技巧的训练,全面贯彻巩固和提高的教学原则。还有,这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要增加运动量强化学生的体力。要注意教材及组合的数量,提高连接的难度,强调全方位多变化的综合素质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包括舞蹈语言的感染力。舞蹈艺术的修养,舞蹈音乐的修养都是这一时期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培养学生自觉自主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高年级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四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中身韵部分的认识

虽然在本科教学当中很多院校都没有独立的“身韵”课训练,但是我认为加强 “身韵”课的训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的。其目的就是要学习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风格韵律。“风格韵律”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魂,必需贯穿训练的全过程。最好在低年级教学阶段就安排一定时间学习身韵基本教材,及手腕,手臂,手的位置,手的连接动作,步伐和典型动作。中年级开始学习身韵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学会把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神”结合起来,贯穿提,沉,冲,靠元素和手,眼,身,法的配合,把风格韵律融合到基本训练中,加强基本训练的民族风格和身体表现力,使学生掌握和体现出“形,神,劲,律”。广而言之,有条件的本科院校都应开设“身韵”课。“身韵”集中体现着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而学生重点在强化各种体能素质的训练和各种技术技巧的训练,低年级时,风格韵味稍逊一些好象还不是多要紧的事情,但是到了高年级,这个问题就不能不重视了。因为这时候学生正准备由课堂向舞台过渡,不仅要具备“形”的准确,而且应具有“神”的魅力。风格性必须要融会在技术性的动作之中,学生的学习也应该由外部形态的模仿进入内在韵味的领悟了。所以说,本科教学当中加强“身韵”的培养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的,它将是学生由课堂向舞台过渡的桥梁;是学生由形,神两分向“形`神合一”升华的阶梯,也是学生由模仿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过渡的发端。 五 、总结

总之,本科基本功教学是科学,严谨,细致而复杂的过程,是不断钻研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的一项艰巨事业。教学不仅要积极落实和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对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材的把握思路要清晰,从始至终都要严格要求,负责。本科基本功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舞蹈教育整体的质量,如果基本功教学所遗留的问题过多,那么就会给往后的舞蹈教学形成阻碍。如果基本功教学很成功,那么对学生以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登上舞台都有直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 熊家泰 着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第五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一.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理解其精髓,掌握和具有中国古典舞规范,扎实的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通过把上擦地组合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完成完美的动作和要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总体符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这一目标。

二.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舞蹈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到两年的舞蹈训练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把上擦地组合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脚背,和腿部的软开度的加强,和腿部力量的加强与控制。

2.擦地时脚的动作完满和控制3.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二)教学难点:动作过程中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从脚往上肌肉的收紧。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舞蹈基训服

(二)老师准备:钢琴伴奏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新课内容

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和作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练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素质练习

(1)压脚背练习:音乐节奏3/4拍,学生地面横排插空对齐,脚背绷直跪下,脚腕并拢准备,双手平放膝盖前,音乐响起,胯部抬起,膝盖伸直。做8x8拍。教学要求:脚腕并拢。

(2)压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地面右脚在前竖叉准备。a 向前压8x8拍,前4x8双手扶地,后4x8双手变三位手。b向后压8x8拍,前4x8拍双手扶地,后4x8拍左手扶地,右手三位手。c变横叉4x8拍,身体往前趴。然后变反面。教学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直,上身直立,不能掀胯,节奏要准确。

(3)踢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前、旁、后,各4x8拍,反面一样。要求:脚背带动,快起慢落。

2.把上擦地组合

(1)教师完整示范:钢琴伴奏准备2/4拍。双手扶把,一位站好准备。动作过程:a右脚由脚后跟带动向前擦出,脚尖点地整条腿外开,1x4拍完成前擦动作,然后由脚尖带动擦回一位,1x4拍完成擦回动作。重复两次动作。b右脚脚背带动脚后跟推动擦地到旁脚尖点地,1x4拍完成旁擦动作,由脚后跟带动往回收到一位,脚尖不得离开地面1x4拍收回。重复两次动作,第二次擦回收五位站立。c由脚尖带动,在脚弓的推动下,往后擦出到后,脚尖点地,1x4拍完成动作。重复动作两次。d右脚后擦地脚尖点地,1x4拍擦出,右脚脚尖点地整条腿保持绷直,膝盖不能弯由后环动到旁点地,1x2拍完成,右脚收回一位,1x2拍完成。

(2)同上做反面

(3)教学要求:a注意一位站立的姿态和上身的控制。b做动作时注意动作的极度伸展。

3. 学生动作示范

个别学生示范练习,其他同学排成一排观摩。在观摩前老师提出要求:在同学示范的时候观摩的同学找出同学的优点和问题,并想办法讨论解决。

4. 学生练习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指出问题,再次强调动作重点。

5. 放松练习

学生集中,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用时配合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身心。

6.布置课后练习

八.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表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教师在积极地气氛中宣布本节课结束,师生再见。

上一篇: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大全下一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