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日本语论文范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雪国日本语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针对其1988年合作编写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于2005年出版的改版教材。它弥补了旧版教材在话题陈旧、词汇量少等许多方面的缺点。作者根据自己使用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第一篇:雪国日本语论文范文

日本人名中体现的日本文化

摘 要:日本人姓氏的种类,约30多万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日本人名却多种多样,无论是姓氏还是名字都多得数不清。这些人名中是否包含着某种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本文将通过对日本人名的研究,深刻的理解日本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今后日语的学习。

关键词:日本人名;文化特征;男尊女卑;儒家思想

作者简介:杨亚(1993-),女,汉族,重庆万州人,吉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日语。

一、日本人名的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名字类别最多的国家之一。名字的长度也各不同,最长的由5个汉字组成,最短为1个汉字。现在日本的名字共有15万,但1997年出版的《日本姓氏大辞典》中,却有29万1129种。其原因是该辞典中,即便是同一个汉字,读法不同的汉字,和读法相同但字体不同的汉字都分开计算。现实中,7000种姓氏就覆盖了96%日本人。其中“佐藤”是最多的,大约有190万人,第二位是“铃木”,约170万人。而且,各个地区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例如东京及其近郊的神奈川、千叶、埼玉等地,“铃木”这个名字最多。北海道和东北各县“佐藤”分布最多。此外,关西和九州一部分布最多的则是“田中”和“山本”。

二、人名中体现的文化特征

(一)严格的社会制度

关于日本姓氏的起源,语言领域的专家们认为与天皇、宗教、地方特征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在古代的氏族社会中,存在着体现地区和职业特色的“氏”,后来统一了日本的大和王朝采用了氏姓制度,成立了由“氏”构成的统治阶级。到了平安时代,贵族和武士为了区别于平民阶级,而自称家名或者名字,这一现象也逐渐被社会所普及。在日本古代最有名的四个姓氏就是:“平”、“藤原”、“源”、“橘”,其中除了“橘”之外都是天皇赏赐的。另一方面,日本天皇中不存在姓氏。因为天皇象征着神,被认为是不属于任何氏族的天上人。在封建时代,只允许豪族和武士、商人自称姓氏。

(二)男尊女卑的观念

在那个没有幕府法令,仅依赖于习俗法的时代。武士的世界就变成了男人的世界。近代之前,日本实行夫妇别姓制度。但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要随父亲的姓。妻子是通过婚姻进入夫家,与丈夫血统不同, 因而婚后要继续用本姓。1876年, 明治政府颁布了“继续沿袭传统的夫妇别姓制度”的指令, 主张继续坚持夫妇别姓的制度。但此时大多数人才刚刚拥有姓,国民大多数觉得如果婚后夫妻还使用不同的姓,没有家人的感觉,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与团结。所以,1878年明治政府发布“民法草案”的188条规定:“妻子更改为丈夫的姓”。这是关于夫妇姓氏规定最初的法律条文。1898年,《明治民法》进一步确认了妻子改随丈夫姓氏的夫妇同姓制度。

(三)传统的儒家思想

日本的思想文化,包含了以下三个。一是日本固有的宗教“神道”。以及在日本很早就廣泛扎根的“佛教”。最后是《论语》带来的“儒学”。日本人曾在训读中国文字方面下功夫,发明了假名。明治时期引进了大量对应外语的词语。 于是形成了现在日本独特的日语。可以说日本人是以优秀的包容力和陶铸力来接受和演化外国的异质东西的。儒学也是以中国为源流经朝鲜传入的思想,以其优良的包容力和陶铸力来接受和吸收,可以说是根植于日本的历史风土而进化的。 因此,日本儒学和中国、韩国的儒学,比如在中韩的冠婚葬祭上经常出现的宗教性和礼学性格上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人的名字也受到儒学的一定影响。例如,“仁”字有两个人。肩并肩的两个人表现出对等平等、人类之间的交流。另外,它是种子中发芽的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东西。“仁”的意思是真心和体贴,再加上孝。人类爱人道主义的思想本身。毕竟,儒学的“仁”和基督教的“爱”、佛教的“悲”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而日本历代天皇、皇太子的名字都有“仁”字。

三、结论

和日本相比,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亲近了就不再用姓氏称呼对方,而是亲切的用名字互相称呼。其理由是,中国与日本相比姓氏种类较少,所以他人和自己姓氏相同的情况非常多,通过用名字互相称呼能表现得更熟悉。也可以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森岡 浩.『なんでもわかる日本人の名字』[M].日本:朝日新聞 出版,2012.

[2]森岡 浩.『日本の名字』[M].日本:エイ出版社,2015.

[3]刘元满.日本人名用汉字数量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2007.(4):140-146

[5]徐玉明.浅谈日本人的姓名[J].日语知识,1999.(12):46-47

[6]张小琴.日本人的姓[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4-67

[7]张敏,王娟.小议“日本夫妇姓氏”问题[J].黑河学刊,2010.(3):40-41

[8]邢运芳.中日姓氏与姓名的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2009.(2):259-262

作者:杨亚

第二篇:《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摘 要: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针对其1988年合作编写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于2005年出版的改版教材。它弥补了旧版教材在话题陈旧、词汇量少等许多方面的缺点。作者根据自己使用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基本结构 优缺点 教学建议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由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于1988年合作编写的教材,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多年。由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具有内容简单、入门容易等特点,因此被日语培训学校和各大学及自学者广泛使用。2005年出版了修订版《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新版标日》)。《新版标日》弥补了旧版的话题太过陈旧、语法解释太过简单、词汇量少等缺点,从内容和结构上对旧版作出了修改。我根据自己在使用《新版标日》这本教材时的认识和体会,浅议其优缺点,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教材基本结构

1.整体结构

《新版标日》初级上下册各设6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由4课组成。上册另设入门单元。每单元前设置单元扉页,单元后设置单元末。另外还配有“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和附录。每单元设定一个话题,单元内4课的应用课文都与此话题相关联,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完整,每个单元之间的出场人物、故事情节也一脉相承。单元扉页利用插图和文字简单地介绍本单元4课的场景及内容。单元末由“阅读文”、“实用场景对话”、“词语之泉”和“日本风情”构成,主要以插图、照片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对话的场景、词语的实物和日本的生活、社会等情况。“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上、下册分别相当于日本语能力测试N5级和N4级的水平。附录旨在整理学习项目,内容包括“课文译文”、“练习Ⅱ、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练习、模拟试题录音内容”、“数、量词搭配使用表”、“动词一览表”、“句型、表达索引”、“总词汇表”、“关联词语范畴一览表”、“专栏日语译文”及“图画词典”。

2.每课结构

每课均由“基本课文”、“应用课文”、“语法解释”、“表达及词语讲解”、“练习”、“生词表”、“专栏”构成。“基本课文”分为“基本课文Ⅰ”和“基本课文Ⅱ”,“基本课文Ⅰ”以单句的形式突出本课所学的重点句型;“基本课文Ⅱ”以甲乙对话的形式再现重点句型。“应用课文”是将重点句型再现于有场景、有情节的故事中,以展现活生生的、自然的日语。全书48课的应用课文中所涉及的出场人物在本书开头专门做了介绍,内容上前后联系,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系列生活故事。“语法解释”主要就本课所学的句型、语法项目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表达及词语讲解”主要就课文中出现的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词汇的用法进行讲解、说明。对相关的日语语言表达特征、交际策略、日本社会、风俗习惯等也在表达及词语讲解中作了说明。“练习”分为“练习Ⅰ”和“练习Ⅱ”。“练习Ⅰ”主要通过替换、变换说法等练习巩固基本功,一般都是仿照例句进行的。“练习Ⅱ”是在“练习Ⅰ”的基础上,通过听解、读解、填空、中译日等发展性的、实践性的训练,检验、巩固和活用所学的知识。“练习Ⅱ”出现的单词、语法等控制在已学范围之内。“生词表”是将本课出现的独立词、寒暄表达、惯用短语和量词等汇总列出。“专栏”用中文介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等诸多方面,是学习者扩大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窗口。

二、教材的优缺点

1.优点

首先,词汇量大大增加,信息量大。词汇总数有2900词左右,加上关联词语和词语之泉,教材总字数高达1000000字。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学习者在完成两册的学习之后,应能进行日常基础的简单交流和对话。在版式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初学者学习的需要,设置脚注,全书注假名,并且使用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营造出直观、愉悦的视觉效果。而且句型、语法项目按照“日本语能力测试(旧)”的4级—3级的出题标准由易到难地分阶段排列。

其次,《新版标日》(初级)异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仅文化背景知识就涉及饮食文化、传统文化、日本的交通情况、旅游景点、日本现代社会、文化生活情况等。并在应用课文中有机地将这些内容融合进去,介绍了真实的、与学习者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生活。本书的出场人物很多,通过对多个人物生活的介绍,让学习者深切地感受到即便是同一个文化背景下的人,其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也存在差异,从而避免形成脸谱化、模式化的印象。而且为了解决中国的学习者说起日本头头是道,却不能用日语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现象,本套书上册的场景设在日本,下册移至中国。话题也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自然景观等许多方面。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学习者能够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最后,在“应用课文”当中,以基本文法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编排了合理、地道并有应用价值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按照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的不同,使用了符合其个人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把整套书编成一个情节丰富、完整、形象生动的系列故事,使学习者有了明确的学习主线。课文内容、情节连贯性强,让学习者的印象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听力内容。这弥补了学习者在平时学习中对听、说能力训练匮乏的缺陷。作为一套日语能力测试的针对教材,这种补充是极为必要的有用的。日语能力测试中有听力的单独测试,而且从2010年开始的新日语能力测试更是提高了对于听力的要求。因此在学习中进行听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缺点

《新版标日》是一部好教材,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在使用过程中,感受比较深刻的有两点。首先《新版标日》在词汇表中始终没有标注动词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在上册第18课才指出有他动词和自动词的区别,在下册第32课较详细地讲解了自他动词的区别问题。但事实上,从一开始学习动词用法,自他动词的区别使用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如果不作说明,学生就难以掌握动词的词性和用法,因此教师授课时必须给予补充说明,以便学生区分清楚,使用时才不会出现错误。

更重要的是术语和常规语法书相比较有很大区别。传统语法书通常把动词分为五段活用动词、一段活用动词、カ行变格活用动词和サ行变格活用动词。而《新版标日》则是简单地把动词分为动词1、动词2和动词3。这样做固然使术语简单化了,但是却不利于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词的变形方式及区分动词类别的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同样,在讲授动词的活用形时,传统语法书都把动词的活用形分为未然形、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假定形、命令形,《新版标日》没有按照这种术语加以说明,只是简单地称之为“ない”形、“ます”形、“ば”形等,并且单词表中所给的是动词的“ます”形,而非动词原形,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动词的类别和变化方式。虽然本套书所用的这种动词的分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科书采用,但是我对于这种分类方式存在异议,我认为对于传统语法而言,旧术语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术语统一,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词的分类。

三、教学建议

在我国的各个院校专业设置中,日语依然是第二外语的首选。随着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而且对于会日语且兼具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许多非外语专业的学科也在不断开展二外日语的教学。教师要尽量发挥《新版标日》这部教材的长处,并适当补充适合学习者不断深入学习所需的内容,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词汇的学习

传统日语词汇学习比较孤立。学生往往是先背单词,然后背语法、句型或者课文。但这种方法太过单调乏味,很容易出现背过就忘的情形。学生在初接触日语时,总是反映背单词很困难,背上很多遍也记不住。而且由于太枯燥,也很难坚持背下去。我认为应该将词汇学习与语法学习结合起来,在语法、句型的学习中融入词汇学习。在进行语法替换练习或者造句练习时,把新单词尽可能多地融入进去,这样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印象会更深刻,能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掌握新词汇。要求学生通过背句子来背单词,这样就不仅掌握了单词的读音、用法,而且掌握了语法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法知识点的学习

可以通过某些特殊场景、故事或前一课的相关内容来引出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语法内容,适当选用课后练习Ⅰ的习题,进行反复的替换练习,以巩固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或让学生自己使用所学语法点进行造句练习,在初级阶段最好要求学生写下来,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在汉字、假名等词汇书写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语法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会使用的句子。这些问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汉语与日语之间的差异,并且很容易理解什么是语境。如果单纯强调语法规则,则会让学生说出一些汉语式的日语甚至于让人无法理解的日语。《新版标日》每一课的应用课文之间,每一单元之间都是有连贯性的,非常适合进行会话练习。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背诵会话内容,并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的复述练习。当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利用单元小结或者设定一些场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语法知识等内容自己组织会话内容,尽量让学生都参与到会话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解能力。

3.其他方面

《新版标日》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练习力度不足。当今社会,日语学习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视、DVD、网络、面对面交流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学习和使用日语。虽然现在的日语学习趋势是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但是不能因此忽视阅读和写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日语能力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仅仅按照书上的内容讲解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日语能力,仅依靠教材远远不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适当补充阅读材料,要阅读与听说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上,应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指导为导向的自主化、个性化方向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手段上,要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模拟日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本,多和日本人直接交流。要勇于创新,研发电子网络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多层次、个性化、交互式和自主学习的日语教学新模式。

《新版标日》出版至今已逾5个年头,这本教材作为自学者和二外学习者的首选教材,必然会为更多的人所使用,其中的缺点和不足也一定会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完善。以上是我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分析和体会,希望对学习者、使用者乃至于编纂者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卜宪华.标准日本语教材教学实践之我探.长春大学学报,2003.10,VOL13,(5).

[2]徐文智.二外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VOL10,(1).

[3]刘粉丽.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材编制.课程·教材·教法,2007.03,VOL27,(3).

[4]闻江涛.以成人教育要求论新版《标准日本语》之优点.考试周刊,2009,(30),(下卷).

作者:刘兆芳 纪微 卜小恬

第三篇:日本学者坚持揭示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

松冈环与南京大屠杀纪实片

《南京——被撕裂的记忆》

我是2008年8月16日认识松冈环女士的。松冈环女士毕业于关西大学文学系东洋史学科,原本是日本一名小学历史教师,热衷于日中友好。1986年以来每年8月中旬率领主要由教师及大学生组成的铭心会访华团来南京访问,在8月15日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时走访当年日军在华屠杀遗址及幸存者。2008年来访是第23次访问,由铭心会代表团团长松冈环带领一行34人,于8月16日赴芜湖走访日军暴行遗址并听取幸存者证言。作为坐落在芜湖市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我曾担任《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在安徽师范大学“五四堂”接待了他们的访问。

松冈环介绍了他们访问的缘由。她说:“20年前,我对南京大屠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甚了了,是带着满腹疑团去的南京。在事前学习查找书籍时,我们发现既有大学教授及新闻记者撰写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研究著作,同时,否认南京大屠杀或歪曲事实真相的书籍以及大众杂志,也充斥于书店摊头。‘有’还是‘没有’的说法尖锐对立,使我更加想了解在南京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当时的现状,向原日本兵做调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就想首先到南京当地,从向中国的战爭受害者中听取证言开始,展开我们的工作。日本军队是先占领芜湖,后占领南京的。所以,这次到芜湖来访问,向芜湖的战争受害者们听取证言。”我向他们介绍了日军侵略芜湖的历史事实,探访了原日军宪兵司令部遗址、日军第十八师团司令部遗址,听取了芜湖市湾里街道陈桥村村民胡继其、汤村村民李瑞言、裕溪口村民房士文等战争受害者的证言。

此次访问后,我和松冈环建立了联系,并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松冈环寄给我一位侵华日军士兵的日记复印件,日记中有日军在大别山使用毒气等化学武器的记载。还寄给我她的新作《南京——被撕裂的记忆》日文版的纪录片的片断。她用影像,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惨案。

松冈环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个人在20年前所抱的疑问,‘在南京到底发生了些什么’,这回就想通过影像来告诉大家。”“我们在南京从大屠杀幸存者口中听到的,几乎都是集团屠杀或者个别杀戮的残酷事实。另一方面,在日本,据称有近20万人之众参与了南京攻城战,可来自日本军将士的加害证言,却从未听说过。是因为在高声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喧嚣声中不敢说出自己姓名,还是如战败时下令将所有材料烧毁一样,被上面的缄口令严令不得透露在南京所做一切的真相,所以没有证言呢?不管怎样,在亚洲各国,种种受害事实被揭露,而从当事者口中听不到在南京时的任何相关证言,让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松冈环的团队于1997年10月在日本市民运动各种组织的协助下,在日本国内的东京、金泽、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6个地方,设置了为时3天、名为“南京大屠杀热线”的电话征集工作,电视和报纸也作了报道,共接到130个电话。其中,有13个原日本兵提供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他们一方面以掌握的这些电话信息为根据,同时也从各地方图书馆的战争记事、各联队各中队的军史以及“战友”名单中,开始了寻找原日本士兵的工作。松冈环的团队一共向250名原日本士兵做了取证调查。在进攻南京的10个师团中,他们向第三(名古屋)、第九(金泽)、第十六(京都)、第六(熊本)师团及南京停泊所司令部等其他部队的将士做了取证调查。她对住在三重、奈良、岐阜、爱知、大阪以及京都的原日本老兵,一家一家地逐一进行走访调查。

为了解更多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真相, 松冈环从1988年至今到访南京超过90次,先后走访了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300多名受害者,他们也是采取一家家走访听取证言的方法,通过笔、照相机、摄像机将这些人的证言一一记录下来,汇集出版成书或制成纪录片。目前,松冈环已出版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日文、英文、中文版书籍6本,参与制作纪录片3部。2002年8月,日本社会评论社出版了日文版的题为《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的证言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了中文译本。这是原日本士兵的访问记录集。因为是收集了加害者一方的证言,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2003年度的“新闻工作者会议奖”。被害者方面的证言集题为《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2003年由社会评论社发行出版(中文版2005年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另外,松冈环以在日本国内国外进行调查得到的大量资料为基础,制作了58块大型图示版,从2003年开始在日本全国40个以上的地方举行了《南京·被封闭的记忆》图示版展览。松冈环说:“就在这样同时听取加害方与受害方证言时,发现对当时日本军实施残暴行为的实际情况(集团大屠杀、强奸、放火、抢夺等)的讲述,以及所说的时间、地点,有时常常会达到惊人的一致。”2014年4月5日是清明节,当日上午,《南京——被撕裂的记忆》中文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映。

2015年清明节,我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该纪念馆内,有一块介绍南京大屠杀学术研究成果的展板,松冈环的照片和研究成果出现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2015年10月,松冈环的朋友井上佳子访问我时,我询问《南京——被撕裂的记忆》的纪实片在日本放映的情况,井上佳子说:放映时,发生过日本右翼人士包围电影院、起哄等行为,松冈环的团队用摄像机拍摄了这一场面,并于第二次放映影片之前播放。如此反复,平息了事态,稳定了放映的秩序。

据新华社大阪2016年4月26日电:《南京:被撕裂的记忆》一书的作者,日本史学研究者、女作家松冈环25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出版发行英文版《南京:被撕裂的记忆》一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松冈环于4月10日在加拿大多伦多推出了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南京:被撕裂的记忆》一书英文版。随后,她在加拿大和美国多个城市举行签名售书、演讲会等新书推广活动。松冈环介绍说,英文版《南京:被撕裂的记忆》一书的内容从她过去近30年出版的数本日文版、中文版同名书籍中精选而来。该书既包括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证言,也有加害者日本老兵的证言,且双方的证言在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上高度一致,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松冈环说,通过发行英文版,她希望让更多欧美人通过南京大屠杀事实了解过去亚洲发生的那场残酷战争,以及受害者所经历的巨大痛苦,从而珍视和平,远离战争。松冈环说:“这本书及已经制作的有日本老兵证言的3部电影将为帮助人们尤其是欧美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发挥很大作用。”

井上佳子的两部纪实片:

《中国劳工》《大陆打通作战》

经过松冈环的书面介绍,我认识了井上佳子。那是2015年10月26日,井上佳子带着松冈环写给我的介绍信,专程从日本飞往上海,并聘请复旦大学博士生王梦雪做翻译,到达芜湖市。于27-28日,访问了我和我所在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27日上午,井上佳子来到历史与社会学院会议室,与该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交流会由王彦章教授主持,沈世培教授介绍了日军侵占芜湖及其烧、杀、抢、掠的暴行,汪效驷教授运用课件展现了日军实行细菌战、中国人受伤害的照片,王平子介绍了日军对安徽的经济掠夺,王彦章、刘灿华、丁守伟也先后发言,介绍了日军侵占上海、南京、芜湖以及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历史事实。27日下午,我介绍了安徽省的广德抗战、芜湖抗战、安庆抗战、潜山抗战、太湖县东山头战斗的经过,并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为依据,揭露了日军在安徽省的暴行。

28日上午,我陪同井上佳子考察了抗战时期日军在芜湖的第十八师团司令部遗址、日本宪兵司令部遗址、日本军官宿舍遗址,以及当年遭到日军轰炸的轮船码头、洋铁桥、十里长街遗址等。

28日下午,在历史与社会学院会议室,井上佳子作题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不容否定——我的战争采访》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共2小时,前1个半小时为讲演,后半个小时回答与会者的提问。

井上佳子出生于1960年12月28日,在日本熊本电视台从事电视纪录片制作工作已经有许多年了,现任电视节目制作部部长代理。经过和井上佳子的交流,我知道她根据日本方面的资料和中国受害人的证词,已经拍摄过《中国劳工》和《大陆打通作战》这两部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的电视纪实片,并在日本电视台播放。

《中国劳工》的片子是井上佳子2008年制作的。她所生活的熊本县,位于日本九州的中部地区,与福冈县相邻。在福冈县有一座大型的煤矿,这座煤矿是由三井财阀经营的“三井煤矿”。三井煤矿曾经从中国以及朝鲜半岛地区强征了许多劳工。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根据美国驻日本联合军总司令部的指示,日本外务省曾要求全国135处曾使用中国劳工的工厂汇报强征中国劳工的情况,并向外务省提交报告,这份报告史称《外务省报告书》。根据这份报告显示,1943年至1944年5月这段时期,共有38935名中国人被强征。这些被送到日本被迫从事劳动的中国人的年龄下至11岁的少年上至78岁的老年人。大多数是中国华北地区人,有35778名,华中地区的有2137名,被日本占领的伪满洲人1020名。被强征中国劳工的死亡率达17.3%,也就是6830名中国劳工。死亡原因方面,在被带往日本途中死亡的有812人,在工厂死亡的有5999人,送回本国时死亡的有19人。中国劳工曾在35个企业的135处工厂工作。工作地点有开采铁矿的矿山、煤矿、造船厂、港口等,而这些地方全部都是军需设施。35个企业当中,在三井矿山工作的劳工最多,有5517人。还有三池煤矿,这所煤矿自1944年5月至1945年3月一共强征了2481名劳工,其中493人死亡。进行中国劳工强征问题福冈诉讼的日本律师和中国的康健律师曾一起到中国的东北地区寻访受害者。并于2000年在福冈地方法庭首次提起诉讼,最终地方法庭裁定原告方胜诉。

井上佳子在2008年曾经到北京采访过康健律师。康健律师带井上与原告之一刘千先生会面。刘千先生因为在劳动期间遭受虐待,至今行动不便。因为身体受伤,刘千结婚很晚,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井上说:“作为日本人,我不知道在与刘千先生会面时,他将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我,所以内心非常紧张。”但是当井上佳子告诉刘千先生她是从日本来的时候,他睁大眼睛很惊讶的说:“你是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的啊”。然后做手势请她吃放在桌子上的香蕉。井上佳子问刘千先生现在还会说日语吗,他回答还记得喊口号计数的数字说法,“一、二、三、四、五、六……”还有“笨蛋”,这两句被辱骂和强制劳动的话。吃的东西跟喂鸡吃的是一样的,不叫名字只叫代号。井上佳子感觉到这些往事给刘千先生带来久久不能愈合的伤痛。刘千先生家里有煤,当井上佳子说:“这里有煤啊。”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煤,突然哭了起来。井上佳子想,肯定是痛苦的回忆又一次让他伤心了。

田春生先生小时候跟父亲一起被带到了三池煤矿。一个月之后田先生的父亲就去世了。死因不明,可能是被殴打致死。井上佳子去采访的那晚刚好是满月。井上佳子在田先生家与他一起赏月,井上佳子感慨道“今天是满月啊”。他语调伤感的回答:“小时候在煤矿看到满月时会想,如果在中国的话,妈妈肯定做了好多好吃的。”战争结束以后,田先生被同在煤矿被强制劳动的男性带走并抚养长大。现在的田先生表情和蔼地欢迎井上的来访。

杜宋仁先生在16岁时被带到了日本。杜先生喜欢唱歌,即使是在日本,痛苦的时候也会唱歌。每天开始劳动前都会有唱歌的程序,唱的都是鼓舞国民面对战争团结前进的歌。杜先生并不知道歌词的意思,问井上佳子是不是“关于劳动的歌”。参加法庭审判的杜先生并不知道歌词的意思,但即使是现在也能很流畅的把这首歌唱出来,井上佳子感到非常震惊。后来又想到,不知道他在日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遭遇。杜先生因为劳工诉讼去日本福冈时,受到了很多日本支持者的迎接。他说感觉非常高兴非常感动。

井上佳子根据这些证词制作了电视节目,后來这些节目在全国播出。并且还出版了一本比电视节目内容更详细的书,书名叫《三池煤矿的回忆》。这本书也被日本全国的图书馆所收藏。前不久,井上佳子还将这本书付邮,赠送给我。

《大陆打通作战》是井上佳子2015年做的采访节目。这场战役是1944年4月日本陆军发起的,在中国称之为豫湘桂战役。井上佳子认为,当时日本为了攫取石油等资源开始进攻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但是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出发的装载着物资的船只受到了美军的攻击。因此日军沿着从中国大陆的北京到法属印度支那这条线路行军,企图确保陆上的运输通道。当时日本部队的粮食供应命令是“当地调配”。结果日军开始抢夺中国当地人的粮食。在日本熊本县生活的吉冈义一就参加了此次作战。吉冈于2015年还写了一本关于当时作战回忆的书。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因为中国人的粮食被日军抢走导致许多中国人都被饿死了,他曾看到变成一具骸骨的饿死中国人的尸体。井上佳子说:“2015年是日本战败70周年,这本书在日本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井上佳子采访吉冈的视频首先在熊本县、后来在九州地区、最后在全国的电视台得以播出。吉冈先生的证言终于公之于众。吉冈在战争结束之后曾经被拘留在湖北省黄梅县的张村,从事了10个月的劳动。在这期间他受到了中国人民友好的对待,吉冈留着泪说,至今都没有忘记当时吃到的韭菜和鸡蛋做的菜粥的味道。吉冈现在已经93岁了,仍然惦记着当时照顾过他的张村人。

井上佳子拍摄的《中国劳工》《大陆打通作战》这两部片子在日本全国播出,揭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历史事实。

井上佳子的第三部纪实片:《追寻我的祖父日记中的足迹》

2015年10月26日至 28日,井上佳子的访问,主要是为拍摄《追寻我的祖父日记中的足迹》,在中国做学术上的准备。

井上佳子的祖父井上富广,是一位侵华日军士兵。1938年6月13日,井上富广作为补充兵源从日本到达中国上海,是日军第六师团第十三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卫生一等兵。6月16日乘坐火车前往南京,6月20日到达芜湖,6月22日到达安庆,6月25日到达潜山,7月27日在太湖的战斗中战死,时年27岁,在中国历时47天。

井上佳子说:“祖父去中国打仗的前一年,中国南京被攻陷了。当时的日军犯下了惨无人道的历史罪行。我想了解当时日本加害中国人民的事实,并且想把这一事实告诉更多的人。”

井上富广原本是一个农民,派往中国打仗之前写了4年的日记,在中国的47天期间也写了日记。井上富广的这47天的日记,就是日本侵华的一个证据。井上佳子对其27岁的祖父的印象是通过阅读他的日记形成的。其出征4年前的日记中,将他新婚的妻子比作“沙漠中的红宝石”,虽然为气候所左右,但仍然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品味着因努力付出而收获的喜悦的充实感,充满了对人与自然的无限热爱;也记录了日本发动疯狂战争以后,作为当时一位普通年轻人的心理活动,即与猛然突进的军国国家共鸣的爱国叫嚣。在中国的47天的日记,有体贴家人的文字,有对卷入战争的中国人的“怜悯”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记中开始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描写:行军中,看到道路两旁中国士兵遗体时他用了“愉快”来表现心情,面对将已处死的中国兵的尸体扔去喂狗的残忍行径无动于衷。“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的祖父的言辞”,让井上佳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井上佳子试图将其祖父出征前的日记与出征后人生的最后阶段连接起来。但是,他出征前和出征后的心情相去甚远。仅仅47天,为什么会生出如此之大的差别?为什么战争会改变人性?在熊本放送制作电视节目的井上佳子,光靠这些日记,难以平复心中的纠结。她要以祖父这47天的日记为线索,拍摄《追寻我的祖父日记中的足迹》的纪实电视片。纪实片除了在日本熊本市(井上富广居住地)、东京防卫部资料馆、第六师团生存者中取材以外,还要前往中国取材。此次前往中国的取材之旅,尋找当地中国人的证言,也是为了挖出其中的原委,还原日军侵占芜湖、安庆、潜山、太湖县等地的历史真相,揭示战争的残暴性和当时日军的本质。

她相信纪实电视片的内容具有与她的祖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日本人所共通的东西,该片完成以后,在日本全国电视台播放,能向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传达出某些信息。即让更多的日本人见证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其主题是对于侵略战争责任的追究和对和平的希望。

井上说:“我与祖父未曾谋面,为此我感到非常遗憾。虽然心里很想能与他见上一面,但是一想到他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就觉着祖父是个非常渺小的人。并且我觉得必须对中国人民道歉。即使是我本人,连没能见过祖父一面都觉得遗憾,何况是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亲人的中国人民、韩国人民,可想而知他们的心情有多么的悲伤。我在日本也采访过许多经历过战争的人,其中前天采访过的一位就说‘应该继续道歉’。这位采访者强调必须要这样做。我觉得确实是只有经历过当时战争的士兵才能说出这样有深度的话。对我来说,告诉大家战争是怎样改变一个人、日本在战争期间对受害国人民的伤害,以及当时的日本在亚洲究竟都犯下了怎样的战争罪行,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与邻国人民之间建立与培育出友情,才是追求真正的和平所应该做的。”

2016年2月22日到3月2日,井上佳子和摄影师中川亮应邀来安徽拍摄纪实电视片。中方陪同人员有我,还有芜湖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乐宁、安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方庆寨、太湖县委党史研究室贺力银等人,武汉大学张慧霞老师担任翻译。为时10天的访问,先后在芜湖、安庆、怀宁、潜山、太湖等地,走访了20多名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还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采访的资料拍摄长达20多小时。其主要收获如下:

1、井上佳子说:“战争的伤害还在”。

2月23日下午,我们在芜湖市九华山路沿河小区,访问了96岁的周官峰老人。

日军占领芜湖时,周官峰是芜湖亚东印刷所学徒工,学习排字印刷业务。他讲述了日军占领芜湖以后对他本人及其家人的加害后说: “还有一件事,我憋了近80年,到今天才讲出来。这就是我的三嫂子,被日本兵强奸了。当时,嫂子刚结婚不久,在我们家的房子里,我和我的三哥都在家。日本兵将我的三嫂拖到我家另一个房间,进行强奸。日本兵手中有枪,我和三哥都在场,都很无奈。此事除三嫂、三哥和我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我也一直没有讲这件事。”

井上佳子说:“这件事,您憋了近80年,怎么今天想起来要跟我讲这件事?”

周官峰说:“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也是不光彩的事,很丑的事。为了保护三嫂子的名声,为了三嫂子不再受到伤害,我对任何人都没有讲。你们是日本的新闻媒体,我对你们要讲真话,讲日本兵对中国老百姓的伤害,将日本兵在中国做的这些坏事揭露出来,希望战争不要再发生,希望这样的事以后不要再发生。”

我们已三次访问周官峰老人,还是第一次听他讲述这件事,此前未讲过。这次讲述时,老人含着泪花。

井上佳子说:“看来,战争的伤害还在,老人还有心理压力。”

2、井上佳子说:“对日军制造的惨案有了深刻的了解”。

2月25日下午,我们来到怀宁县档案馆查阅档案材料。其中查到该馆153卷(1)档号L002-1-86的档案,内有《关于第三区灾情报告》。这是当时国民党怀宁县第三区区长郑继周关于“车邻惨案”给县政府的报告。

1938年6月,怀宁县、潜山县沦陷,日军在沦陷区施暴,驻在潜山梅城的日军经常出来扫荡。同年10月,怀宁县第三区区长郑继周向县政府报告日军侵占车轴乡(现属于小市镇辖区)、邻潜乡(现公岭镇瓦窑、毛庵一带),被日军杀害共186人、抢掳耕牛106头。邻潜乡抢掳猪333头,烧毁房屋482间。抢掳衣被959件。

被日军杀害的186人,全部有姓名、年龄、遭害情况的记载。遭害情况,分为遭杀害、遭淫致死、拒淫遭杀、遭敌淫后枪杀、被敌活埋、被敌乱刀杀死等。档案资料显示:车轴乡和邻潜乡被杀的186人中,男性125人,女性61人。邻潜乡遇害者6旬以上的6人,15岁以下8人,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5岁。

我对井上佳子说,去年你访问我时,我送过一本芜湖市档案馆编写的已出版的档案资料,其中有芜湖市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损失的档案。另外,中国抗战损失课题调研自2004年10月开始,历时10年,先后有60万人参与。全部调研成果,编纂成《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共300本左右。资料显示:在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实施了 4000 多起惨案和暴行,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按照1937年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井上佳子说:“看到这个资料,我就感觉我现在亲眼看到的,已经不是那个大概的数字所概括的那个抽象的人群,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3、查阅并拍摄了若干本《支那事变画报》《支那战线写真》等材料以后,井上佳子说:“这是日军侵华罪行的自录”。

2月26日下午,我们在潜山县梅城镇,访问了吴胜生,拍摄他收藏的《支那事变画报》和《支那战线写真》画报。

《支那事变画报》为8开本,前两辑名为《北支那事变画报》,第三辑名为《日支事变画报》,从第四辑起改名为《支那事变画报》。《支那事变画报》为10日刊,临时增刊为周刊,均在日本国内印刷后运到中国发行,发行所(出版社)为大阪每日新闻社、东京日日新闻社。

《支那事变画报》创刊于日本昭和12年(1937年)7月30日,创刊号封面上标有“陆军省许可、支那驻屯军司令部许可”字样, 2—100辑封面上均印有“大阪每日、东京日日特派员摄影”字样。每辑《支那事变画报》,以该“特派员”摄影的清晰度非常高的大量的照片为主,每幅照片均有详尽的日文文字说明与署名,还有文章,涉及日军侵略过的北京、上海、南京、合肥、安庆、潜山、保定、武汉、济南、重庆、海南岛等中国城市。

吴胜生花高价钱,辗转从日本搜购了若干本《支那事变画报》和《支那战线写真》。其中《支那事变画报》第20辑,有日军侵占芜湖的4幅照片,芜湖城隍庙被日军的飞机轰炸后已是断壁残垣,日军骑着战马出入芜湖公园。第27辑,记载了日军架设淮河铁桥的7幅照片和文字说明、怀远县城附近的战斗6幅照片和文字说明,以及蚌埠“自治委员会”成立的8幅照片。第28辑,其中有日军攻占和县的4幅照片,有日军进攻巢县、含山县的照片。第35辑,有驻安庆日军出发准备的照片。

《支那战线写真》第52报、54报,有作战地图、“潜山城占领(南京特电)”电报,内有珍贵照片200余张,里面详细记载了日军1938年6月6日从合肥出发,经舒城、桐城一路扫荡赶往潜山,中野、长谷川两支部队于6月17日联合攻陷潜山。巧合的是,被日军放火烧掉前的吴胜生家房子就出现在画报照片上。

吴胜生说,昔日吹嘘自己當年侵略中国“功绩”的画报,今天成为日本人提供的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成为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的反面教材。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他的家中就是一个私人展览馆,青少年学生可以随时到他家中查阅这些画报。他同意日本摄影师中川亮拍摄他家中的《支那事变画报》和《支那战线写真》画报。

《支那事变画报》和《支那战线写真》画报,都是经过“陆军省许可、支那驻屯军司令部许可”的。而《不容忘却的记忆》这本画册中刊载的由侵华日军随军医生小野正南拍摄的日军侵占宿州等地的照片,则是未经当时日本军方审查的。宿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宿州市城市文化研究会以及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辗转从小野正南的后代手中搜购了这批照片,并聚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摄影师中川亮利用休息时间,拍摄了画册中宿州被日军浩劫的照片。

井上佳子说:“《支那事变画报》《支那战线写真》和《不容忘却的记忆》这本画册中的难得的照片,是日军侵华罪行的自录。让更多的日本人见证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4、井上佳子说:“我们之所以做这个纪实片的节目,是让大家来珍惜和平”。

2月25日上午,在安庆市迎江区任家坡街陈树宝的家中,访问83岁的陈树宝老人。陈树宝痛苦地讲述了尘封70多年的家族往事。他说:“1938年6月12日,安庆沦陷。为了生存,我母亲到安庆发电厂捡煤渣,用捡来的煤渣换几个钱维持生活。有一次捡煤渣时,日本人放狼狗出来咬我母亲,把我母亲的脚咬得破裂。送到医院里,没有钱看,两天后死去。后来,我二个弟弟都饿死了。”陈树宝还首次讲述了他亲眼所见的“南水关事件”。日本兵占领安庆后,用油、用烧柴,将安庆烧成一片废墟。安庆的南水关都被烧光了。日本兵在被烧光的南水关的中间,垒起围墙,办起了火葬场。日本兵生病的认为医治不好的,大活人就在此用木柴烧掉,200米以内不给看。”

井上佳子说:“战争改变了人性,您想把这些讲给日本人听吗?”

陈树宝说,这些都是真实的事。请把这些事讲给日本的群众听,希望日本不再干这些坏事、蠢事了,不能侵害我们中国了!

结束安庆、怀宁、潜山等地的采访后,井山佳子沿着祖父日记的线索,于2月27日上午,在太湖县新仓镇鸣山村前屋组访问受害人的孙子王洪和鲁正羊。

王洪翻开《王氏宗谱》卷8第100页,内有记载王功顺生于1870年4月30日,死于1938年7月21日。鲁正羊翻开《鲁氏宗谱》瀛字第12号,内载鲁传薪生于1905年4月13日,1938年7月21日被日寇杀害。当时,一队日军来到村子里,抓住来不及逃跑的村民,鲁传薪和王功顺均被抓住。日军玩起了杀人游戏。日本兵说:“你不杀他,我就杀你”。后来,日本兵逼迫鲁传薪杀害王功顺,他们再杀害鲁传薪,把鲁传薪的心脏挖出来,做下酒的菜。

王洪说,此事是听他的祖母、即王功顺的妻子说的,他的祖母于2015年还健在。给王功顺办理后事的是王洪的母亲仇满莲,她也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针对王功顺、鲁传薪被日本兵杀害,井上认为:“是侵略战争改变了人性”。

2月28日,井上佳子来到太湖县晋熙镇岔路村。在那里,采访了抗战老兵陈林发。陈林发是原国民党政府军176师的抗战老兵,今年已94岁高龄。面对井上佳子的来访,老人很坦然地接受了采访。

陈林发讲述了自1938年6月参加国军后,进行抗战的历史。

井上佳子还接过陈林发的话题提问:“打仗时,是否见到日军的尸体?”“当你脚踏着日军的尸体前进时,您有何感觉?”

陈林发说:“我们中国人不侵略别人,是日本侵略中国。我们中国人不野蛮,我们不会拿刺刀去戳尸体,他也是个人,不是动物。因为打仗,我们有战斗任务,也不会掩埋日本兵的尸体。日军埋尸体时,我们也不管。”

井上佳子说:“你有没有俘虏过日本军人?”

陈林发说:“我们俘虏过日本军人。一位是排長,一位是个大官。中国人善良,我们仁义待人。他不走路,我们用担架抬。他往担架下滚,我们只好将他绑在担架上。给香烟也不抽,给饭也不吃,想死。”

井上佳子说:“两位日本俘虏兵想死,您怎么看?”

陈林发说:“那两个俘虏兵,一开始是宁死不投降,最后还是被送到医院,接受了治疗。最后交换俘虏了。”

井上佳子说:“对当代的日本,您怎么看?”

陈林发说:“中日是近邻,历史上有过交往。日本侵略中国,是日本的天皇有野心,日本人民没有野心。我们中国人喜欢和日本人民友好。我们国家对日本的来员来客都是很欢迎的,我们是和平国家,我们赞成和平。我自己有幸活过了枪林弹雨,所以深知和平的珍贵。”

采访结束时,陈林发竟然给井上佳子、中川亮送上鲜肉汤包。对此,井上佳子说:“我就想着日本人和中国人面对面的交流,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之后,发现是可以成为朋友的。我们做这个纪实片的节目,在日本全国播放,把历史事实告诉更多的日本人,是让大家来珍惜和平”。

井上佳子第二次访问安徽回到日本以后,纪实片的播放范围有了很大变化。即原计划在熊本县电视台播放,现改为在日本国家电视台播放,播放的时间是2017年2月11日晚黄金时间段,片长为1小时。为把纪录片做得更好,2016年10月7日到18日,井上佳子、中川亮、甲斐雄贵(录音师,新增加的),第三次访问安徽。中方陪同人员,除翻译为曲政树以外,其他人员和上次大体相同。第三次访问,收获颇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游击战”有了新的认识。

井上佳子在日本访问了不少日本老兵,那些日本老兵十分害怕中国的游击战。游击战是什么?井上佳子要亲自聆听中国老兵的解释。10月8日、9日和15日,我和乐宁同志陪同井上佳子在芜湖市访问了抗战老兵耿如安、杨炜、丁传志、余敦富、沈汝年、方继来等人,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游击战的战例。在采访的途中,我给井上佳子讲述了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含义,以及毛泽东将游击战提升到战略地位的贡献。通过访问,井上佳子对游击战、游击队、武工队、民兵等概念以及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内涵,有了满意的答案。

2、井上佳子对其祖父日记有了新的解读。

井上佳子沿着“祖父日记”的线索,在专家学者的陪同下,到实地考察,纠正了日记中一些地名、人名的错误,读懂了一些地名、人名。例如:7月5日(星期二)日记:“睡到自然醒,神清气爽。枪炮声不绝于耳。从早上开始,兄弟部队的飞机对大古一带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此处的“大古”当为“太湖”的同音借用。日语中“大”与“太”、“古”与“湖”同音。

更为重要的是,井上佳子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针对她祖父日记中的所谓“正义之战”,井上反复声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能认为是正义之战,日本是侵略中国,中国是被侵略的,中国是反侵略的战争。”

3、按图索骥,寻找战争遗址。

井上佳子回到日本后,又在日本相关图书馆找到了《支那事变画报》《支那战线写真》以及当年日军侵占安庆市、怀宁县、潜山县、太湖县时相关照片和文献资料。一方面,井上佳子要将这些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运用到自己的纪录片中;另一方面,根据相关照片和文献资料,“按图索骥”,再次实地拍摄,还原照片上和资料中的画面。将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与现在的照片、画面放在一起,起到了对照、呼应的作用,双重证据,更有说服力。运用这种方法,在当地地方史研究专家的帮助下,拍摄了日军当年侵占安庆的登陆地点、日军在怀宁县上下石牌抢掠中国粮食的遗址,以及日军设在潜山县城的野战医院的遗址等。

4、加强学术交流,坚持讲述战争的真相。

井上佳子访问时,给我带来了她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收集的相关日文版的文献资料。我也将我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并复印的馆藏档案的复印件赠送给她。中文版、日文版的文献资料,可以还原1938年日军侵占安庆、怀宁、潜山、太湖的历史事实。

10月9日,井上佳子在安徽师范大学新传媒学院作“坚持讲述战争真相”的学术报告。她说:“在日本,很多人把8月15日作为战争终结日,把8月6日作为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的日子,把8月9日作为原子弹在长崎爆炸的日子,在战争中,日本死亡300万人。有些日本人站在自己是受害者的角度,反思这场战争。这样的反思,永远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其实,中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日本是加害者,加害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改变了人性。”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房列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雪国日本语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雪国日语论文范文05-12

雪国翻译范文05-17

雪国分析范文05-17

雪国原版范文05-17

雪国色彩范文05-17

雪国艺术范文05-17

读雪国有感范文05-19

雪国日语论文提纲11-15

读雪国读书笔记范文06-09

雪国读后感日范文06-02

上一篇:浅谈写字教学论文下一篇:绿色低碳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