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设计教案

2022-07-12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思教学设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秋思教学设计教案

《秋思》教案

秋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第二篇:秋思.详细教案

涵水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秋思》。

2、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3、积累思乡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读写积累乡情主题的古诗。

2、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

3、通过读写互动、说写结合来领会诗情、想象意境、品味诗句、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诗句。

2、通过朗读、想象、移情体验,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1、思乡主题的古诗3-5首

2、课件(诗句及相关知识链接)、背景音乐 学生准备:

积累思乡古诗、练笔本、积累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会背古诗吗?能背诵一些思乡的古诗吗?

2、过渡谈话: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洁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

1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课件出示)朗读要求:第一遍:读准注意生字、多音字,争取念得字正腔圆。第二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第三遍:读出自己的感情味道。

2、抽读。老师范读。

3、师生合作读诗。

过渡谈话:诗歌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桌一起交流张籍对古诗的理解,即你读懂了什么。

( 学生汇报交流。)

2、品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体会“见秋风”。“秋风”看得见吗?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那他看不见什么?

(2)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张籍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

(3)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写家书)

过渡谈话: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欲作家书意万重。”(课件出示)

(4)“意万重”是什么意思?

(5)(出示家人图片,配乐,师深情旁白。)是啊,十年了,3650多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无时无刻不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子,头发花白、佝偻着身躯的他们常常望着南归的大雁,站在秋风里呼喊:“儿子快回来吧!”温柔贤惠的妻子既要照顾多病的公婆,又要养育儿女,还要春耕秋收。她何尝不想夫君早日回到身边和她一同担当啊!这是他的儿女,在孩子的脑海中,父亲的音容笑貌遭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了;在孩子的记忆中,父爱总是缺席,他们只能在梦中和父亲相见,梦中醒来常常泪眼朦胧。家人的千呼万唤绞碎了张籍的心, 2 他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可以是写给父母的一段话,可以是写给妻子一段话,也可以是写给孩子的几句话。

(6)生朗读自己替张籍写给家人的信。

过渡谈话:把我们所有的话加在一起,张籍觉得够吗?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齐读)“欲作家书意万重”。

3、品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信写好了,张籍就放心地把信捎走了吗?(不放心)那他又做了什么?出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开封”是什么意思?(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呢?

(课件出示图片)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诗人张开手要从捎信人手中拿回家书,捎信人怎么也不明白张籍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我就是行人,你们就是张籍,我来问你们来答,好吗?

1、张籍呀,我就要走了,我还要急着回家,你为什么叫停下?

2、张籍呀,时间不早了,你又拆开信干什么呀?

3、张籍呀,我马上启程赶路了,你还拆开信干什么?

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家书就是诗人与家人沟通的唯一渠道啊!这封饱含万重意的家书,这封沉甸甸的家书,作者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吗?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请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环朗读,深化主题

1、过渡谈话:行人终于把这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此时的心情他的好友孟郊也深深懂得,(出示孟郊的《归信吟》,读诗句“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理解当时张籍的心情。)

2、回读全诗,感情深化。

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的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却在故乡,这是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瑟瑟,思潮澎湃,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 3 再读——《秋思》;这秋思就是一个游子永远也叙不完的——思乡情!

五、拓展延伸,升华思乡情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那时候,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老师出示思乡诗句)希望同学课后积累下来。

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

张九龄

《西江夜行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

《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

王维 《九与九日以山东兄弟》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

袁枚

《随园诗话》

2、过渡谈话:这思乡怀亲从唐到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在余老先生的心中,这乡愁不仅是思亲怀乡,更是一个游子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情怀!(课件出示《乡愁》音乐响起)。

3、师生朗读《乡愁》

六、总结全文,背诵古诗

孩子们,家乡的山山水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朋友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有一天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牵挂。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首传世之作吧!

板书设计:

意万重

思乡情

又开封

4

第三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五首诗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的诗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感悟该词的豪放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准备: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4、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

(二),背景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三),品读《渔家傲》: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个人表现读:(学生品评:发表看法..)

3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四),赏析《渔家傲》:

1、赏析上阕: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听觉上的震撼]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赏析下阕: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3、课文小结:

这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派的形成及特点

九、板书设计

刘玉丰

第四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 秋思》

•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3、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 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 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3. 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两首不同的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 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 秋思》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介绍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三、品读《渔家傲》

(一)读

1.展示读,正字音 两位学生展示,点评、正音。根据刚才同学的朗诵,老师提示大家注意这些字音。 塞下sài

嶂zhàng

浊酒zhuó

燕然未勒yān lè 羌管qiāng 寐mèi 2.听范读,做指导

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 感情 意境 3.自由读,悟感情

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感受到的情感基调,自由地放声朗诵这首词。 4.分组读,解词意

下面我们分为两大组,分别朗诵上下阕。(学生分组齐读上下阕)

(过渡)大家读得很准确,也满有气势。下面我们在两大组内,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分别自主地理解上下阕内容,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

(二)译

1、在理解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课文下注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词内容。

2、再读译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2)、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麽?(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戍边图

思乡图)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三)、品

品析上阕景物描写

1、上篇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异”在何处?(课件逐句打出并分析) (1)、雁为何无无留意?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异寒) (2)、边塞之声和号角声混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异声) (3)、千嶂、长烟、落日构成了一副诗情画意,而“孤城闭”有暗示我什么,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异势)

3、总结:通过上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势?此景会令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师板书:荒凉萧瑟)

过渡:下片主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思乡图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体会下阕思想感情

1、出示思考题: (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怎样情绪?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何谈归家之事,又是何等胸怀? (3)、“羌管悠悠霜满地’指的是什么时间?听到 幽怨的羌笛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什么感受? (4)、人为何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及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

2、学生归纳下片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一种心情?(师板书:思乡愁苦)

3、找出词中总束全词的一句,这句表达了戍边将士及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忧国)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四、课文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整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六、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一、导入诗歌:

听《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

二、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看学案关于范仲淹的简介,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三、自主学习,领会诗歌: 要求:

1、读准字音;

2、弄清文意;

3、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朗读诗歌,赏景品情: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 图

(落日归雁,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图)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 异声 异势

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 萧瑟 肃杀

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 寂寞 孤独 思乡

5、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 思乡 思亲 ) (燕然未勒 使命 责任 爱国 忧国) (悠悠羌曲 无奈 凄凉 别愁 ) (人不寐 焦虑 苦闷 悲愤 担忧 ) (白发夫泪 悲怆 苍凉 壮志难酬 痛心 ) 教师小结:.

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6、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五、赏析诗句,拓展诗词:

小小诗歌却包蕴意象万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哈姆雷特”,同一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请根据刚才的理解来赏析你喜欢的诗句,希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赏析本首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景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老师只举一个例子即可) (2)景再美,情再真,我们现在也难以跨上骏马驰骋到边塞,就让我们的笔生出万般情怀,抒写出范仲淹的情怀

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

(1)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2)一队人马在边塞的戈壁滩上缓缓前行,满身铠甲的将军猛地勒住枣红色的坐骑,马仰头长啸,嘶鸣声在狭长的山谷中激荡回响众人抬头,疲惫的眼神中顿时闪过熠熠的光彩将军古铜色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震颤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满面黄沙“就地休息!”将军一扬手中的长鞭,雄浑的声音震荡着两面山上的碎石黄黄的斜阳,染黄了将军灰白的胡须,也给整个队伍洒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突降在这荒漠边缘的一队天兵天将站在秋天包裹着的西北边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边塞的苍穹似分外开阔空旷,寂寥深邃,没有浮云的嫌碍,只有荒凉而不透明的成熟南飞的大

(3)学生习作展示:

六、课堂小结:

一曲《渔家傲》唱出了范仲淹的思乡爱国,唱出了他的无奈与悲伤,也写出了他的壮志难酬更让我知道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不完的情怀,写不尽的思乡,希望范仲淹那伟大的人格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七、课外积累推荐: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附学案:

《渔家傲秋思》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一、自学诗歌: 要求:

1、读准字音;

2、弄清文意;

3、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二、品读诗歌: 赏景: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我看见了一幅 图(用生动简洁的词语概括你看到的景)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品情:

一起踏着文字,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 中感受到

(诗词内容) (体会到的情感)

三、拓展诗歌:

(1)根据刚才的理解,个性化地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 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要求:

用生动的文笔,自己对诗歌地把握,细腻地表现出边塞之景或诗人之情

四、课外积累

(一)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五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 秋思》 均川中心学校 彭玉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 秋思》来进一步体味。板书课题:《渔家傲 秋思》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背景介绍: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三、品读《渔家傲》

(一)读

1.展示读,正字音

塞下sài 嶂zhàng 浊酒zhuó 燕然未勒yān lè 羌管qiāng 寐mèi 2.听范读,做指导

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3.自由读,悟感情

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感受到的情感基调,自由地放声朗诵这首词。 4.分组读,解词意

下面我们分为两大组,分别朗诵上下阕。(学生分组齐读上下阕)

要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分别自主地理解上下阕内容,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

(二)译

1、在理解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课文下注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词内容。

2、再读译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2)、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麽?(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戍边图、思乡图)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三)、品

品析上阕景物描写

1、上篇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异”在何处?(课件逐句打出并分析) (1)、雁为何无无留意?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异寒) (2)、边塞之声和号角声混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异声) (3)、千嶂、长烟、落日构成了一副诗情画意,而“孤城闭”有暗示我什么,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异势)

3、总结:通过上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势?此景会令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师板书:荒凉萧瑟) 体会下阕思想感情

1、出示思考题: (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怎样情绪?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何谈归家之事,又是何等胸怀? (3)、“羌管悠悠霜满地’指的是什么时间?听到 幽怨的羌笛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什么感受? (4)、人为何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及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

2、学生归纳下片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一种心情?(师板书:思乡愁苦)

3、找出词中总束全词的一句,这句表达了戍边将士及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忧国)

四、课文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整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上一篇:情人节怎样给女友下一篇:七年级语文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