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设计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秋思教学设计范文

《秋思》教学设计

《秋

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二、走进“秋思”

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概述:

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绿色也没有了。秋风萧萧,落叶纷纷,使人平添了无数惆怅。身在异乡的游子常常会生出思乡的情思。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作者思什么?

三、初读《秋思》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也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诗)

秋 思 〔宋〕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

2、差不多了吗?(差不多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 (1)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刚才他把诗中的一个多音字读准了,你们听出来是哪一个吗?(重)

(2)为什么这个字读chóng,而不读另一个读音呢,老师把字典上的意思整理在ppt上,现在你能准确判断吗?

(3)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评: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4)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起。

3、读完后,你知道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能用诗中的话来说吗?

(作家书。)(板书:作家书)

4、作家书是什么意思?(写家书。)

四、精读《秋思》

1、这首诗的题目是《秋思》,可整首诗中都没有出现一个“思”字,那么作者把这份思念藏在哪句诗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秋风看得见吗?(看不见)

(2)看的见的是什么?可以看看插图,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

(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此时的张籍已在洛阳城里漂泊了许多年,这时,诗人看见这瑟瑟秋风会想起谁?(父母、妻子、孩子„„) (3)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的是——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晋代张翰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 张翰传》)

师解释:一年秋天,张翰在洛阳感受秋风阵阵,似乎带来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绪。接着,他又回忆起家乡吴地莼菜羹和鲈鱼脍等佳肴美味,更觉得乡情无法排遣。于是,他自然自语地说:人生一世应当纵情适意。既然故乡如此值得留恋,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几千里之外,做这一个受拘束的官儿,去博取什么名位呢?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到齐王那里辞了官,千里驱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4)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写家书。)

(5)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6)意万重是什么意思?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7)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写到信里去,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2、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2)都已经要寄出去了,他却又做了什么动作?“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3)(ppt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抬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猜一猜哪个是行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他是送信的,旁边有一匹马,有包袱)

(4)的确,古代送信的行人大多是骑马的。行人即将要上马送信,可张籍却还在一遍又一遍地打开信封。这时候,行人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我快走了)

行人都快要走了,可是张籍呢?(ppt出示:行人临发又开封。)你来读。 (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还会说什么?想什么? (行人很不耐烦)

行人是如此的不耐烦,而张籍仍旧是—— (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还可能会? (不让张籍拿信)

行人都不想让张籍拿那封家书了,可张籍还是——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五、回读,感悟诗情

1、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2、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作者的心)

3、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啊!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诗: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

4、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笔下诞生。

六、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我们只读诗句,不读朝代和作者。宋代王安石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除了王安石,唐代张九龄这样写道(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代杜甫写道(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板书设计】

秋 思

作家书

又开封——思乡浓

第二篇:秋思教学设计

1.由上首诗引入: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那么,在《秋思》这首诗里,又是什么承载了诗人的乡愁呢?

2.自由朗读故事,交流大意,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

Δ见:

•看到“秋风”一词,你的脑海里想到的是什么?而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3.写话:引导学生把诗的内容概括成四个画面:诗人独居洛阳城,秋叶飘零,思念家乡;俯首案前,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送信人即将出发,却又拿回信件,拆封重读;送信人已离开,诗人呆呆目送。

四、课堂作业1-2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泊船瓜洲》与《秋思》导入《长相思》。

二、简介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三、朗读诗词

四、思考:

1.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你知道作者身在何处?心又在何处?

3. 这词中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赏析字词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跋山涉水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让我们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六、比较阅读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小结: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八、课堂作业

3、4题。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板书设计: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征途

系家园

第三篇:秋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秋思》教学设计

城关小学 赵全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读写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引导学生体会“叙事抒情”,学习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古诗的方法(三步)——读准字音;读出韵律;读出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内心,理解诗意,充分投入自身情感,自由想象诗歌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2)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秋思曲、秋思诗歌新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两幅有关思乡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背诵并说出都是属于哪个类别的古诗。(师说:是啊,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那一轮圆圆的明月,那在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读古诗,知作者(ppt出示)(快速阅读,知诗人。) 师:请快速阅读诗人的简介。说说你对诗人又有了怎样的了解。

2、读古诗(学生自读)

要求:读4遍:前两遍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后两遍要求读出韵味。

3、学生汇报读古诗: 提醒:

A、这一首诗有两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纠正字音:重、行(相机理解词语:意万重、行人) B、投影出示生字“洛”理解洛阳。在河南省,指明诗人张籍写这首诗时正身在洛阳。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指导书写。(左窄右宽,右上折文,横撇穿插)

4、同桌两人读。

5、师生读(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四个字)

6、读出节奏(出示古诗节奏。问学生节奏是什么?)

7、齐读古诗。

8、默读古诗,了解大意。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古诗的大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想想古诗的意思。(自主阅读知诗意)

三、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是什么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怀?正如诗中所写(板书见秋风) 师: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 洛阳城里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在晚上可能见到什么?洛阳市一个怎样的城市?那么诗人却只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 (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见到的是秋风后面那不可见的——家。作者的心情如何?孤单、寂寞、悲伤、无奈„„(两位同学汇报并带着感情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那么,就请你把哀伤、思念---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吧。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2、学习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

A、师:是啊,作者身在繁华的洛阳城,可作者身却不见繁华,只见秋风,唯有拿起笔,给家人写一封家书,写下自己心中浓浓的乡愁。(出示第二句)孤单、无奈的张籍思念家乡的什么?(父母、兄弟、妻子、儿子、伙伴)因此有: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B、播放音乐

师:此时,你就是张籍,请提笔写下你心中的那份思念吧?学生写家书,并播放音乐。 C、师生交流 师:谁能倾诉你心中的那份思念呢?谁能用这封信补上你的思念?(板书意万重)

师:这也想说那也想问,想说的话太多太多,这就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一封家书承载了游子几多思念几多牵挂,这实在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再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学习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A、师:你觉得张籍的思念写的完吗?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出示后两句)

B、师:张籍是什么时候把信又拆开?为什么?拆了几次?又是为何呢?(古时候没有邮局,也没有邮递员,老百姓的家书只能托人稍带。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遇到熟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因为不容易。所以读---复恐匆匆说不尽。

C、小采访:诗人把信打开又做了什么?又是为何?谁愿意扮演张籍,来接受我的采访?

师: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学生汇报后,齐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我想问问这位张籍,你为什么又把刚封上的信拆开了呢? 生:因为我觉得还有一些话没有说清楚。

师: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带着感情读) 师:我还想问问这位张籍。张籍呀,你看太阳已经落山了,我还要赶路呢,你怎么又把书信拆开了呢?(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家书就是诗人与家人沟通的唯一渠道啊!这封价值抵千金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

师: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带着感情读) D、总结全诗感情,读古诗。

师:(第一次)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这就是秋思---学生读)

师:(第二次)千言万语说不尽,千头万绪难落笔,这就是-秋思,学生读。

E、师:信终于被捎走了,这带走的仅仅是一封信吗?

生:带走了作者思乡的心„„

四、总结拓展:

1、师小结:这便是张籍千古绝唱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典型的叙事抒情。因此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板书:叙事抒情

2. 师:同学们,诗歌可读、可吟、可诵,还可以唱,想不想唱一唱?先听一遍,然后跟着唱一遍,最后闭上眼睛把它背下来。 (设计意图:巧吟唱、助背诵。在歌曲(春晓)、读唐诗的音乐教科书中,让我看到了教学古诗的另一种途径---吟唱。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一边开心的唱着诗词,所学内容很快就记住了。吟唱让背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3.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 (课件出示:)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师: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在吟诵声中去感受那份游子的情怀。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思乡的诗歌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秋 思

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 教学反思:

第四篇: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 张籍教案

一、 趣味导入,反复诵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秋思》,我们先来看题目,(板书:秋思)先请同学来读一下这个题目(请两位同学读),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觉得它是什么意思呢?(生:秋天的思念)是的,秋天的思念,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念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这首古诗。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大家自由读,点一到两人读:夏陈怡,周雨辰,教师纠正字音)

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范读,看看刚刚自己读得对不对,字词的读音是不是读准了,诗句的停顿节奏是不是读对了,听的时候将你读错的字标上读音。(听范读) 听完了范读,请大家齐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字音和停顿节奏。(学生齐读)

二、 注意重点字词和读音,了解写作背景

重点字词:

张籍(ji) 意万重(chong) 行人(xing) 发(fa)

好,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字,首先是这个字:作者唐·张籍,第二声,书籍的籍。然后再来看这三个字:重,行,发,它们都是什么字?(生:多音字)它们在这首诗里读什么?还有一个读音呢?重复/重要,行人/一行,出发/头发。

刚刚我们说标题《秋思》是秋天的思念,那么诗人到底在思念什么我们还不知道,那我 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看看诗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这样我 们或许就可以猜到诗人在思念些什么。

写作背景: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是韩愈的学生,他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离家十年,此时偶遇故人,托他捎信回家,所以我们可以猜测诗人是在思念什么?(生:家乡亲人)

哦,诗人漂泊在外,此时可能是在思念他的亲人,带着这样的感情,请大家再一起读课文,尽量将这种感情读出来。(学生齐读)

三、 从诗人情感和重点字词,理解诗句

我们读了这么多次了,大家一定已经对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情感有所感悟了,那么这 首诗表达的是不是诗人对家乡亲人思念,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是 从那一句或那几句话里感受到的,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稍后请同学来回答(点学生回答, 教师提示和补充)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人铺纸执笔之际,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不,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人因此而迟迟不能下笔。这一生动的情态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这一细节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漏掉一个字。

四、 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我们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读课文,记住要带着感情去读。(学生齐读)学完了这首诗,也读了这么多遍,有没有人能够背诵这首诗,我们现在请同学来试着背一背。(点学生试背,老师适当提示)

好的,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有时间的话:把诗写两遍 课外拓展: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五篇:秋思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能用词语或者语言描述一下这个季节吗?

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张秋季的美景图,看看和你们所描述的秋季一样吗?

欣赏图片

那同学们能再来说说:秋季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它是五谷丰登的季节,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是红叶似火的季节„„

但大诗人张籍今天却告诉我们,秋季是思念的季节,你们看,有诗题为证(点出课题,齐读课题)

理解诗题

简介诗人

自由读诗

指名读

齐读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同学们自由理解。(可以说说你对那个词语的理解,也可以是整句诗的理解,当然也可以说整首诗的意思)

同学们老交流一下自学的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意思很了解了。真不错,我们既然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就得读出这首诗的感觉来。《秋思》起

同学们你们读的很多遍了,吟了很多遍了,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来了。

生:我们读出了诗人悲伤的心情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我想把悲伤改成哀伤、忧伤。

师:哀伤、忧伤、悲伤、思乡,总之表现了诗人这种惆怅、伤感之情。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圈出一些字词,是哪些字词表达了诗人伤感、思乡之情?

师: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把你圈出来的词写一个到黑板上来。

生:我从秋风一词中可以看出,秋风是无形的,表现作者思乡之情

生:我从“说不尽”,一般人写一封信就可以了,而张籍在诗中说说不尽,所以我觉得思乡之情很重。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不错。这首诗是什么勾起了诗人思乡之情。

生:秋风。

师:洛阳城里——

生:见秋风

师:秋风可以看见吗? 生:不可以

师:那作者看到什么了,他说见秋风?

生:作者看到了枯萎的花草,树上的落叶。

生:我认为他看见了秋叶飘零

生:我认为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随意在秋风处处可见。

师:是啊,秋风不可见,但是秋带来的萧瑟之感却处处可见,所以诗人说: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在哪见秋风。洛阳是个什么样的城,有怎样的了解。

生:洛阳曾经是个繁华的地方,唐代共有七个皇帝移都洛阳。

生:应该是一个车水马龙,是一个国家的中心。 师: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是,张籍在洛阳城里不见繁华,只见秋风。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应该是非常思念家乡。

师:张籍就是因为思乡而满目凄凉,所以站在繁华的洛阳城,唯见秋风。吟唱第一句。

师:好一个见秋风啊,这是一个哀伤的季节,那你又怎么能从“意万重”中读出思想的情感的。

生:我觉得他首先字面意思就是思乡情感是意万重,很浓。所以他有很多话想对家人说。

师:那他都有那些话想说,我们来想一想,写一写,怎么样?

播放音乐,让学生练笔!

学生反馈练笔情况!

同学们,在《泊船瓜洲》中,我们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读出了诗人那浓浓的思乡情!《长相思》里一句“故园无此声“将将士们的思乡情袒露无余!那么,在《秋思》中,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诗人那浓郁的思乡之情呢?串讲诗意!

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思乡诗!

欣赏老师准备的思乡诗!

布置作业

上一篇:浅谈中日关系范文下一篇:乔木全冠移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