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研究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企业管理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急需发展出强大的世界性品牌,形成各种大型的世界性企业,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纵观我国各个行业品牌现状,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弱小。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现状的分析,从企业品牌管理的角度,对我国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品牌延伸、品牌传播、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提高企业品牌管理水平的相应对策。

第一篇:企业管理研究论文

对管理的本质以及管理研究的评价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人们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纪之后,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利用合理的方法来对企业以及人员进行安排。并且通过合理的安排让人员之间的撘对可以获得更加强大的动力。让有限的人员可以发挥出无限的实力。因此,管理这一概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就目前我们国家对于管理的研究情况来说,大量的理论知识限制了其发展。藉此,本文立足于管理的基本概念,对管理的本质以及管理研究的评价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管理本质 管理研究评价 管理模型

一、引言

就管理这一词的基本体现来说,首先,其应该具有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虽然有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对其的研究最终是要落实到实践过程当中去的。因此管理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检验。立足于这两点之上,管理还需要了解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管理其实是一个集中了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行为研究,具有高度涵盖性与艺术性的一个研究对象。而管理者更是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认知。因此,对管理的本质以及管理研究的评价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二、管理的本质

对于管理本质的论述,笔者认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论述在很大程度对其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就是你明确的知道希望别人去干什么,同时会让他们使用最为合理的工作方法。当然在学术界对于管理本质的界定是十分多的。管理研究学者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其实是工作制定的计划。而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德鲁克则认为,管理其实就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须了解的使命。并且在实际的运作过程当中,需要利用广大参与人员通过组织与合理的搭配方式最终完成这个既定使命的过程。而其中所涉及到的既定使命内容这是由企业家的所进行规定的。而组织与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则是由管理者自身领导能力所决定的。而我们时常所说到的管理则是以上二者之间的结合。德鲁克认为,管理其实是一种实践过程,管理的最终本质其实并不是被人们挂在嘴边“知”而应该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行”。同时他还指出,管理其实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为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将会涉及管理的基本原理研究,以及对管理者自身领导能力与人员自我认识的研究。而之所以将其冠以“艺术”的头衔,是因为管理最终将会被作用于实践过程当中。明茨伯格认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整人,也不是为了可以机械的控制人,而是将领导人员与实际的工作人员集合到一个层面之上,和平友好的相处。而立足于哲学的角度来说,管理所指的其实是一定的管理主体,也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对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与优化设计等,并通过多目的与多方法的协调,最终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而管理本质所进行揭示的内容,其实是管理活动过程当中比较深刻的特征。

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普林斯顿大学的司托克斯学者提出了针对于管理研究的二维象限模型科学研究方法。而随着二维象限模型的不断应用,以及所需解决问题的日渐复杂。二维象限模型逐渐的发展为了四个基本象限。这个四个基本象限为:波尔象限、巴斯特象限、迪生象限、皮特森象限。其中第一个波尔象限是由众多的科学家作为主导,通过一步一步的研究,最终将推动理论发展,这一部分的研究全部以理论为主,所以不会受到实际应用的约束。而巴斯特象限当中,不仅仅会包含理论知识的研究,以及扩展认知的界限,还将会包括实际的应用的影响。在这个象限当中,极其清晰的表达了二维模型最为主要的两个目标几何。迪生象限当中仅仅包含了管理应用目的的研究,雖然在一个领域当中, 研究者需要将目标放置在这一个狭隘的视域当中,但是其所涉及到的研究过程与研究对象极为复杂。而皮特森象限当中,既没有包含认识目的激发研究,也没有包含应用的研究。内部存在的是研究者一些兴趣性的研究内容。

三、管理研究的特点

管理学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来说,管理研究所需要研究的管理对象其实是管理的实践过程。而在研究过程当中,其无论是经济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甚至是计量方法都是管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从整个角度来说,管理研究完全可以和农学、医学、法学等学科相提并论。但是管理学毕竟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也必将会面临独有的研究问题。但是其在实际的研究与应用过程当中,还是应该学习农学、医学、法学等学科的经验。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的将化管理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管理的思想与观念。第二个方面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第三个方面是管理的应用于实践。而在以应用实践为基础的管理评价研究过程当中,对于管理思想与智慧层次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彰显管理评价研究的理论性和哲学情怀。

四、管理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管理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的一般会以三个层次进行体现,第一个基础层次是数据与信息,第二个基础层次是知识,第三个相关的层次是智慧。虽然数据与信息被成为第一层次而被第一个进行介绍,但是如果将以上三个层次进行排位之后,数据与信息则是位于其它两个形式的最下端。但是这个层次却是整个三个层次的基础所在。也就是说,智慧与知识层次都可以说是数据与信息的衍生形态。其知识是从信息当中所得到的,而如果想要让信息转变为知识则需要人为的参与。在知识的这一个层次当中将会包括比较,交谈等过程。知识其实并不是短时间当中就可以产生的,其往往会经过时间的沉淀而最终形成。在形成的过程当中,是众多管理活动在时间的作用之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我们将管理知识称作是水的话,那这个水也必将会是一条清泉而并非是一潭死水。因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新的观念源源不断的进入到其中。而对于智慧来说,其不仅仅是知识含量的体现,还是应用能力与实际处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1.数据和信息。数据和信息是管理研究成果当中,一个最基本与最底层的概念。数据所包含的意义比较广泛, 可以指客观数据的数量,事物形态,事物所处于的地理位置等。而信息相对于数据来说则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并且会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统计过程。管理研究并不是一点道理不寻的抽象模式,而通过对现有事物的研究与发展,寻求出最为合理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管理研究的成果最终以数据的形式进行表述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公司财务、公司盈利、人员离职、客户,满意程度等。

2.知识。现阶段的管理学者正在通过合适的方法,对管理研究所涉及到的全部知识进行研究与总结。而对于管理研究来说,其发展过程大多是由借鉴其它学术知识研究方法与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等。对于管理知识来说,其主要将会包含人员或是事物编码的数据信息,或是管理知识的基本知识体系等。而我们所谓的知识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流动物体。其将会将会包含具体的实用价值。在的层次的排列过程当中,知识层次之所以在数据与信息之上是因为它与管理的实际行动更加的接近。通过人的进一步参与,让部分存在价值的知识被保留下来,供让人们利用。

3.智慧。对于智慧的认识,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智慧其实是大众人普遍认识的一个观点, 并不是从个别的认知过程当中所得出来的结果。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智慧其实是人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智慧主要指的是对现有数据、信息等的合理应用。以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的内容是,管理智慧与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并不相同。他其实是一个长久管理实践过程的一种哲学思想。在数据、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智慧应该是现阶段存在的,也就是人们所了解到的知识。是分析数据获取数据的基本能力所在。而对于这种能力的合理应用则会将知识所具有的价值挖掘出来,并且就会这一部分知识成为构建知识构架的基本要素。

五、管理研究的评价:一个整合模型

通过对管理本质与管理特点的研究,我们基本确立了一个双整合维度的管理研究评价模型,如图一所示。在这个双整合维度模型当中,其将会分别从理论、应用,智慧、知识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评价。

1.理论与应用维度的整合。

1.1学术共同体评价。现阶段我们国家对于管理研究的评价方法仍然停留与“期刊评价”,期刊评价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之上可以对管理评价的结果进行合理的量化。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且不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立足于管理评价这个软学科来说,郭重庆认为,利用规范性极高的科学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不合理的。而本文认为,就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来说,利用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方法会更加的科学。

1.2使用者的满意度。本文认为,对于应用层面的考虑应该尽可能的采用使用者的满意度评价方法为好。而在这一个环节当中所涉及到的公众评价问题。则应该尽可能的对公众基本吸引能力,公众媒体转载进行研究。

2.知识与智慧维度的整合。

2.1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在现实生活当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和人的思维意识差不多,既有表面意识,存在潜意识。并且存在的潜意识要比普通意识的内容含量更加的多。隐性知识其实是智力的资本。而显性知识不过是智力的果实。而在管理研究当中,需要考虑研究的成果其隐性知识外显化的程度。与范围。

2.2经验知识和学术知识的糅合。经验知识来自现场经验,储存在有经验的实践者的才智之中,在有经验的实践者之间交流;经验知识的特点是,与实务有着直接联系。学术研究来自学校研究,储存在学术理论之中,在学者之间交流;学术知识的特点是,从实务中抽象而来,具有美感。所谓整合,就是用智慧将产自实践经验的知识和产自学术研究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在管理研究评价中,需要关注管理研究成果是否用智慧将经验知识和学术知识糅合在一起。

六、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学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他内部将会包含经验研究的方法、实践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而对于管理研究的评价过程,首先研究者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让实践过程成为研究的导向。将理论与应用进行联合。其次,研究者应该通过管理学的知识,让管理学成为看世界,看历史的一个媒介。建立一个导向性的知识基础。而随着对于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所存在的理论将会更加的繁杂。而只有将知识与智慧这两个原因考虑在内,中国的管理研究学家才会进入到世界舞台当中。

参考文献:

[1]李德昌,张守凤. 基于信息本质的不确定性机制的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及评价——势科学视角[J]. 管理学报,2012,08:1126-1134+1195.

[2]晋良海,李宬,梁巧秀,韩兰珍,周志馗. 水电厂综合本质安全管理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 水力發电,2015,11:103-105+109.

[3]曹祖毅,伊真真,谭力文. 回顾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基于“中国·实践·管理”论坛的探讨[J]. 管理学报,2015,03:322-331.

[4]吴金刚,于红. 基于4M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J]. 煤矿安全,2010,04:151-154.

[5]刘永立,王海涛,石兴龙,李涛. 基于综合评价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 中国煤炭,2010,11:100-104.

[6]杜春宇,陈东科,杜翠凤,宋存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模型与应用[J]. 重庆大学学报,2008,02:197-201.

[7]王志慧,杜春宇,杜翠凤,宋存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的AHP数学模型及应用[J]. 煤炭科学技术,2008,02:55-58.

[8]陈东科,杜春宇.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90-93.

[9]王志军,宋文婷,马小童.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的GA-SVC模型及应用[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03:123-126.

作者简介:刘溪南(1986.02—)女,江苏南通人。研究方向:管理类。

作者:刘溪南

第二篇:我国企业品牌管理策略研究我国企业品牌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急需发展出强大的世界性品牌,形成各种大型的世界性企业,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纵观我国各个行业品牌现状,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弱小。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现状的分析,从企业品牌管理的角度,对我国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品牌延伸、品牌传播、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提高企业品牌管理水平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品牌管理;市场;消费者;对策

当今世界竞争的主流是经济的竞争,一国经济的发展必须是拥有一定量的世界级企业来作为支撑,而强大的企业是通过世界级的品牌来实现的。

世界品牌实验室评比出的2013年中国最具价值500强品牌中只有34个是世界性的品牌。2013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入围品牌有25个,进入百强的有CCTV、国家电网、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四个品牌,排名靠后。

据Interbrand公司对全球品牌价值统计评比结果,2013年度全球品牌价值前十名如表1所示。

2013年度中国品牌价值前十名如表2所示。

表12013年度全球品牌价值前十名单位:亿美元品牌名称苹果Google可口可乐IBM微软GE麦当劳三星英特尔丰田品牌价值9831693291792137880859546469474199239613725735346

表22013年度中国品牌价值前十名单位:亿美元品牌名称工商银行国家电网中国移动CCTV中国人寿中国石油中国中化中国一汽华为联想品牌价值3903638063368172717325177232472031769317531643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品牌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只占有5%的席位,而且排名普遍靠后,本国企业500强中只有68%是世界性的品牌。中国企业品牌价值前十强价值总和远远低于全球品牌前十强的品牌价值总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我国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急需发展出更多的世界性品牌,形成各种大型的世界性企业,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1品牌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参考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品牌管理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投资行为形成自身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对品牌进行科学的运作,不断地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来提升品牌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11国外品牌管理的思想

(1)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比较盛行的是职能管理制,基本的思想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品牌的决策和计划,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该管理思想后来逐步被品牌经理负责制所取代。

(2)20世纪30年代宝洁公司在企业实践中总结出了品牌管理的经理负责制,品牌经理对该品牌的产品从生产、研发、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相关管理。经营绩效说明通过一个经理负责一个品牌的模式使宝洁公司的各个子品牌管理更具有效率。品牌经理模式到如今被大量的公司借鉴使用,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已经变得相对成熟。

(3)Rosser Reeves(1951)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提出了USP策略,他认为一个品牌若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必须拥有独特的销售主张,比如独特的商品效用是别的商品所不具备的等。David Ogilvy(1965)提出了品牌形象的观念,他认为品牌是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传播等的无形总和,品牌管理应该根据顾客的评价和企业自身的态度来作为依据。

(4)Jack Trout和AL Ries(1979)提出了定位的理论,通过详细地调查顾客的需求,从传播的角度找到产品本身在顾客心目中的特殊位置,从这个位置出发进行有效的品牌管理有利于品牌的建设。

(5)戴维·艾克(1990)提出了品牌资产的概念,他认为品牌资产是品牌所产生的能够增加或者减少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进而影响到顾客价值的资产;他提出了资产构成的五个维度:品牌的知名度、忠诚度、品牌联想、品牌品质感受、品牌上的其他资产。通过这些维度对品牌进行管理能够更好地把握经营效率,品牌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6)20世纪90年代奥美公司提出了“360度管理”思想。其基本的含义是品牌管理要从产品和顾客的任意一个联系点着手;目的是让企业的产品从任何角度都能做到向顾客传达准确的信息,让顾客满意。

12国内品牌管理思想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对于品牌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不多,大多是对西方相关理论的吸收和发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的行列,社会各界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关品牌管理的研究水平也将不断地提升。

(1)梁中国(2001)结合中国市场实际提出了品牌管理的“七力模型”,该模型从七个方面描述了品牌管理的关键流程。综合调查是建立品牌的开端;市场定位是企业品牌实际运作的切入点;品牌规划是企业品牌运作的充分准备;品牌审定是对前期工作的科学分析;品牌推广是建立品牌的实务;品牌监控是对品牌运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监管;品牌提升是在阶段性总结以后对品牌的不断优化。梁中国的品牌管理模型得到了理论界高度认可,是我国理论界在研究品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

(2)陈放(2002)提出了MBC品牌管理模式,借鉴世界上成功的品牌运作经验后他认为企业品牌管理应该是从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着手,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质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传播模式等。李光斗(2004)围绕着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现状提出品牌竞争力是从人力资源、营销、传播、企业资源、技术、企业能力等方面获得的综合能力。

(3)苏晓东(2002)提出了品牌的720度管理思想,他指出两个企业的行为360度,第一是战略—员工—团队—效率,第二是产品—客户—渠道—效益。在品牌与客户接触的任何环节企业都应该控制好沟通因素,也就是有效管理好客户的品牌体验和品牌传播。

(4)陈洪涌(2007)认为应该在吸收西方先进品牌管理理论的同时把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融合进品牌管理当中,有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管理理论,推进本地化的品牌管理实践。

(5)侯为民(2011)认为在中国创建品牌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与政府关系,因为品牌是规范市场提升地区乃至于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政府应该从政策和措施上对企业加大支持;二是企业和市场关系,企业品牌应该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只有构筑和利益相关者合作的良好基础才能很好地建设品牌。

(6)张黎(2012)认为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需要建立相关的指标进行长期的监测,同时我们必须不断审视指标的科学性。

2我国企业品牌管理的主要问题

通过中国品牌价值前十强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在做国外市场的只有华为、联想和中国一汽,其他七家企业主营业务基本在国内,企业产权国有性质突出。到目前为止,我国走出国门的产品很多,但是称得上是品牌的却很少,世界工厂的称号不足以给我国带来经济的强大。

21品牌文化不突出

品牌文化是和品牌忠诚度紧密相关的,大凡国际上优秀的公司产品无一不体现出独特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和品牌定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在经营中赋予品牌的独特的价值观就是一种鲜明的定位,这种定位经过多年的沉积就会在顾客心目里形成一种文化的认同。我国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品牌文化表现都比较弱,一直以来少部分企业也在努力改观但是效果不明显,廉价、质量不稳定等负面的形象一直存在。试想就连婴儿吃的奶粉,国内的消费者都大量地购买国外的品牌,有的甚至通过不法的途径向国外购买;国外的部分奢侈品加工地在东莞,销售却是面向全世界,我国就有一个数量不小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宁愿花费超过产品成本上百倍的价格去购买。

22标准化管理不严谨

无论是亚洲的索尼还是欧洲的奔驰,给消费者的印象都是高品质,耐用的形象。可是,我国的消费者购买观念是“国外原装”要贵,更受欢迎。生产产品不标准,提供的服务因地域等不同而不一致,甚至是企业管理也不标准是我国企业的典型弱点。可以说国外的麦当劳、肯德基比不上我国的十大菜系的口味,可是它确实在全世界流行,关键是质量稳定、服务标准。我国的餐饮菜系质量基本是由大厨师来决定的,当厨师变了,口味、质量也就变了,因此,标准化管理很重要。

23品牌延伸不科学

我国很多所谓的集团公司,大企业一直以来热衷于多样化经营,无度的品牌延伸,可是成功的少之又少。从三九集团、巨人集团、春都集团的多样化经营,到TCL集团的海外并购大都以失败告终。品牌延伸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正面的连锁反应,但是,当其中有几个产品线出现问题的时候,反过来又影响到所有的产品。

24品牌传播不合理

过去,我国企业的品牌传播方式单一,大多认为“高空轰炸,低空扫射”最有效。企业有钱就选央视轰炸,钱少就选省级以下电视台;甚至,三株口服液低空扫射的宣传单一直做到了厕所里面。众所周知那些曾经的央视标王最后的命运,热衷于广告轰炸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来持续的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往的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宜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

25品牌创新不到位

品牌创新就是从生产质量、功能、品牌文化以及服务模式等的创新。国内的市场经济经验只有30多年,过去长期处在静态环境的人们对于变化的市场缺少敏锐的反应能力。从电子行业的三星兴起反观我国的同行业企业,有几家能够跟得上步伐。北京吉普车在被外资并购之前的三十多年里,一直在生产外观、功能完全一样的吉普车;国内的手机品牌没有一家是世界主导品牌,可是世界领先品牌的主要制造基地却都是在中国。

3我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对策

31分析产品特性,塑造品牌文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处在一个价值观多样化的时代,特别是在国内,由于人们的信仰多样化,文化在各个收入阶层表现不一样。塑造品牌文化就必须要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价值取向,挖掘产品特质。首先,产品层面要结合消费群体的价值观,比如设计时尚、使用简单等。其次,企业应该在制度层面把握好服务的品质,通过正式渠道对内与员工取得持续的沟通,要和产品定位一致化。最后,提升文化传播的品质,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

32加强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

首先,企业应该是结合本企业各个环节实际形成标准化的文件,管理层应该有很好的意识,明确重点有策略地使用ERP。其次,应该重视和员工沟通标准化后逐级分解,提高标准化的执行力。最后是不断地调整总结,让标准化的管理越来越有效率。

33科学地进行品牌延伸

首先,企业应该重视把自己主要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的关键产品,细心打造品牌。在自身资本实力不强的时候,谨慎开展多样化经营,特别注意品牌延伸到不相关产品而产生的风险。其次,品牌延伸要注意形象的一致,防止被延伸的产品对原来品牌的稀释作用。最后,认真评估待延伸产品的行业特质,一般情况下高关联度产品是导致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出现时是可以进行品牌延伸的。

34优化传播策略

首先,企业应该分析提取品牌价值核心,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进行科学定位,整合传播策略。其次,除了常规的广告手段,企业应该重视公共关系的管理,国外成功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是公共关系的专家,我国企业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时,要尽快补上这一课。最后,要注意各种传播方式给消费者传递的信息的一致性,加强消费者对本品牌核心价值的理解认同。

35不断进行品牌创新

企业应该理清思路,从各个方面推进品牌创新的工作。第一要逐步解决好各个品牌管理岗位的人力资源问题,要让专业的品牌管理团队对企业品牌做出长远的科学规划。第二要加大对品牌创新的投入,分环节抓重点进行突破;建立企业品牌价值链,从产品质量、服务、传播到国际化战略各个环节让自身的弱点和突破点更易于把控。第三要始终要把握好消费者导向的创新方向,带着前瞻性的视野合理界定好目标消费群体的范围,让自己的品牌逐步走上国际化的舞台。第四要及时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技术革新、传播方法的革命,甚至是企业合作模式以及企业管理科学的创新,让自己的企业在不断学习吸收中建立起合理的创新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宏亮,田国双基于品牌关联视角的B2B品牌投资决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83-92.

[2]蔡清毅品牌建设理论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178-181

[3]Gil RB,Andres EF,Salinas EMFamily as source of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2007,16(3):191-193

[4]Andrea FPresbitero,Alberto ZazzaroCompetition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Friends or foes?[J].JFinanIntermediation,2011(20):387-413

[5]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hn-brandorg/BP/main_frameasp?mainmode=I1&opinionID=0.

[作者简介]宁科杰(1972—),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市场营销。

作者:宁科杰

第三篇: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摘 要: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经济大国,许多企业都是以家族为基础建立的家族企业,换句话而言,家族企业目前在我国较为普遍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并且,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埋没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家族企业也渐渐的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矛盾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解析家族企业的深入解析来解决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最终推动家族企业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家族企业;弊端;对策

一、引言

家族企业是根源于传统社会以家族为基础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是存在于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企业组织形态。依据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际知名的企业也是由家族企业发展形成的,据2014年福布斯统计,国内民营企业的上市家族企业占比为50.3%,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在学术界便出现了关于对于家族企业管理研究的火热话题。如今,我国处于非常特殊的经济环境中--国内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国际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与此同时,带有一定局限性的家族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于家族企业管理的研究是拯救家族企业于水深火热中的根本途径。

二、家族企业管理概述

1.家族企业涵义及特征

通常情况下,家族企业是指在两个及其两个以上的家族成员组成企业的核心,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并且他们对企业具有实际的控制权,例如拥有对资本或是股票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家族企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纯粹的家族式企业、传统的家族式企业和现代的家族式企业。纯粹的家族式企业大多数是规模非常小,从老板到员工全是一家人,通常是一些小作坊。传统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掌握实际的大全并担任主要的职务,外来人员只能处于担任非重要的职务。现代化的家族企业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新型的企业模式,这种企业模式所有权归于家族所有,经营权则交于有能力的家族成员或是非家族成员,换句话来说,就是指家族一定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股权,但是不一定拥有企业经营权,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必须剥离的。

辨别家族企业主要根据其特征。第一,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组成家族企业的决策中心。家族成员出任企业中主要的重要职务,权利高度集中于家族族长的手中。第二,家族与企业的目标和利益是相互一致的。企业的股权完全集中于家族成员的手中,因此家庭与企业的关系密不可分,风险共同承担,利益相互分享。第三,家文化是家族企业文化的根基。在中国,家族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中国传统的“家文化”为基础,例如“父慈子爱”“长幼有序”“和气生财”等传统思想对于中国的家族企业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2.家族企业管理的特点及优势

在家族企业的管理过程中,70%-80%的家族企业多采用大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这种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固定的独特的特点。第一,家族企业的创始人拥有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对于企业的决策拥有最大决定权。第二,典型的人治管理模式,受感情、心理等人内在的因素影响较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管理的独特优势在企业经营中不断显现出来。第一,极高的效率。尤其在家族企业的成立初期,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主要集中在家族族长手中,其对于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准确地把握市场的绝佳机遇,灵活地改变经营策略,有效的减少了经营风险,推动家族企业的快速成长。第二,组织内部存在较高的凝聚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经营成员中建立起全面的且难以崩塌的强烈信任关系,并且同时有益于迅速建立新的集体认同。第三,成本优势明显。家族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引导家族成员降低心理契约成本和监控成本,在很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快速的增长原始资本的积累。

3.中国家族企业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家族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部队,尤其在沿海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里,例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家族企业所占比例更大,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集中表现为一下几点。

(1)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家族企业在我国存在的历史悠久,发展自今,家族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越来越庞大。根据相关部门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除去集体所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以外,家族企业占比高达90%以上。这些家族企业既有“父子兵”,也有“夫妻档”,更有“好汉帮”。

(2)建设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据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国内的家族企业虽然出现了不少的大中型的企业,但是相比于国际上大型知名企业,总体上相比,就会相形见绌,规模远远比不上国际水平。另外,国内的家族企业多半为民间的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这些作坊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先进的设备,劳动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低下,最终直接导致家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收益没有明显的提高。

(3)企业生命周期短。家族企业在企业存活寿命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发展的生命周期较短,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容易遭遇巨大的发展困境,最终致使企业面临破产或是倒闭的危机。这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家族企业里多为家族内部成员担任重要职位,然而家族伦理约束简化了企业内部高层的监督机制,这样很难抑制家庭成员的违规贪污等行为。次要原因则是,企业集中于家庭内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家族企业管理弊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家族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如果家族企业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行业范围内发展,那么原有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据相关统计,家族企业中能够生存发展到第二代的约占30%,能够发展到第三代的家族企业仅仅只有10%发展到第三代。

1.所有权和经营权过度统一

家族企业的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家族所有和家族控制,简而言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二权合一,并且集中于家族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国际上知名的相关研究的弗朗西斯教授曾经讲过:“中国的企业倾向于家族所有和管理,因此规模很小。因为对于家族以外的人信任度很低,因此他们不愿意引进职业管理人来管理家族企业。”目前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不仅仅拥有企业的股权,同时掌握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尤其是对于重大事件拥有一票否决权。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这种二权合一的管理模式,有益于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卓越成就。然而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后期,企业的交易和运作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如果一如既往的坚持这种管理模式,那么这种模式无疑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最终导致家族企业走向失败的深渊。

2.人力资源管理漏洞

家族企业中奉行的任人唯亲的人员录用信条,这个便制约了企业的对于人才的吸收纳入。由于中国拥有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家族企业逐渐建立起拥有自我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是依据血缘上的亲疏关系,为家族成员安排职位,主要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亲人”,这个群体的人与企业领导者具有亲密的血缘关系,且主要任职于企业中重要的职位;第二个群体是“外人”,这个群体的人跟企业主没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一群体的人主要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和员工阶级的职位;第三个群体是“有缘人”,这类人群对于企业管理方面起着行之有效的作用,即是这类人群是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最为有益的人群。

3.管理人员权责不明

如今,在国内的家族企业中,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这样会致使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职责更加容易混淆,例如家族成员跨岗位管理失当、影响有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权威等更多的企业内部高层的管理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会在企业内部引发极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对于凝聚企业凝聚力方面会产生瓦解作用,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决策、执行等方面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反面作用,最终企业会逐渐衰败。

4.企业经营决策随意性

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成功与否,决策的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独裁和集权的特征,通俗而言,在家族企业中,家族大家长具有一票否决权,缺乏来自于内部与外部的共同监管与制约,这样最终致使决策的有效性极为低下。在论文数据调查过程中,相关数据表明:在家族企业中,面对重大决策时,50%的决策是由企业主决定,40%的决策是由企业主和主要管理人员共同决定,仅有10%的决策由企业董事会开会共同决定的。从这些数据能够完全反映出家族企业在决策方面的独断性与随意性。

四、家族企业管理提升策略

1.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建立现代化企业产权制度,将家族企业的优势和现代化企业中的有点结合起来,推动家族企业的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国内存在的家族企业多数是“人治”,在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产权制度,首先要做到三个开放,即职位开放、股权开放和财务开放;接下来也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促使家族企业从“人治”向“法制”的转化。

2.走职业经理人道路

在国外许多的大型家族企业在面临经营危机时,选择雇请职业经济人,建立高效精干的专业管理团队,为家族企业谋寻新的出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市场壁垒逐渐消除,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对接,这种新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也是国内家族企业应该学习引进的。聘请职业化的经纪人团队,改变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质上分离,一步一步的完成从投资管理模式向职业经济人管理模式的转变。职业经济人拥有专业的管理经营、先进的技术保障、丰富的人力资源、独特的市场营销方案等一系列的方案来进行企业管理。

3.建立科学的公开公平的决策机制

家族企业在决策方面的局限性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决策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有着重大作用。第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体制,集思广益,听取多方意见,减少决策失误率;第二,建议奖励机制,鼓舞底层员工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三,对于决策权的授予给予有效的肯定,一定程度上的放手权利,鼓励其独立完成任务,为企业谋取高效益。

4.重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对于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贡献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企业上下,高至家族企业的领导阶级,低至家族企业底层的打工阶级。文化对于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为员工创造温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在消费者面前创造值得被人信赖的企业形象,更加有利于调动企业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积极性。传统的家族企业深受传统家庭伦理中不科学因素的影响,例如“自己人”与“外人”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样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爆发,阻碍企业发展。

五、结论

在国际上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都是靠着家族式的企业管理的模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沃尔玛、惠普、松下等国际大牌企业,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断摒弃了传统家族企业管理体制的中不顺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生存下来。对于国内的家族企业,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张伟斌.中小家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和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1(4).

[2]朱晓琴.中小家族铸造企业管理成本降低途径探讨[J].企业战略,2013(4).

[3]王巍.对中小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研究[J].企业导报,2012(9).

作者:席琦

上一篇:高级畜牧兽医论文下一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