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课复习整理

2022-08-10

第一篇:公共管理课复习整理

公共管理学(全题整理版)

一、单选题

1.(B)是为完成某一特定计划而规定的一系列步骤。B.程序

2.(B)是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B.公共组织

3.(C)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C.外部性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C)。C.预测原则

5.“如果生产者无法排斥哪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个人消费该事物”时是这种公共产品具有(B)。B.非排他性 6.“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是指公共产品的(C)。C.非竞争性 7.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A.亚当•斯密

8.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D. 亚当•斯密

9.1926年和1927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B) B.怀特和威洛比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的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念是(D)。D.效率

11.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早出版了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B)。B.怀特和威洛比

12.按照(B)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B.责任的性质 13.按照计划的期限不同,公共部门的计划可以划分为 (B)。B.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14.按照责任的承担者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D)和个人责任。D组织责任 15.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B)。B.政府信息的公开 16.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鼻祖的是(C)。C.威尔逊 17.不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有具有的特点的是(B)B.营利性

18.财政部就其所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对各部委和各地区依法实施的监督属于(C)。C.职能监督

19.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A)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20.代理理论认为(C)C.选民与政治家的关系也是委托代理关系

21.当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迫,可考虑把问题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这种协调方法被称为(B)。B.冷处理法 22.德国学者____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A) A.马克斯•韦伯

23.第三部门主要从事的工作是(D)D.非盈利型服务 24.电子化政府的建设理念是(C)。C.以民众为中心 25.电子政务中的关键是(B)。B.政务

26.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C)C.马克斯•韦伯

27.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端于英美等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是(D)D.“新公共管理”运动

28.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A.整体原则

29.非营利组织成为公共管理主体的重要依据是非营利组织(D)D.是为满足公众需要而成立的组织 30.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C)。C.第三部门

31.非营利组织有其内部自主管理的程序,不受任何部门和人员的控制是指非营利组织的(C)。C.自治性

32.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决策的类型可以分为(B)B.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33.公共财政管理的客体是(D)。D. 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34.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C)。C.政府 35.公共管理的客体是(A)A.各类社会公共事务 36.公共管理的客体是(C)C.公共事务 37.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C)C.公共利益

38.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研究途径或三种研究范式,即公共行政途径、公共政策途径和(A)途径。A.公共管理 39.公共管理最基本的手段是(B)。B.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40.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D)。D.系统原则

41.公共决策总是在几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由鉴别才有优选,这是(B)。B.优选原则 42.公共人力资源获取的途径包括招聘和(D)。D.录用 43.公共体育管理中属于社会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国家是(B)。B.美国 44.公共文化管理中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国家是(D)。D.新加坡 45.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A) A.经济人

46.公共选择理论认为(D)。D.政府是理性选择人,通过理性选择实现公共利益

47.公共组织的权力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国家权力,这决定了公共组织具有(D)。D.权威性

48.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C)。C.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的转变

49.公务员回避制度最早建于我国(B)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B.东汉 50.公用事业组织属于(B)B.基本盈利型服务 51.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B.凯恩斯

52.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A),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标志。A.《行政之研究》

53.美国管理大师麦克尔•哈默博士在工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D)。D.政府再造 54.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中提出(D)D.政治行政二分法 55.品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A.以“人”为中心

56.认为政府应该起掌舵而不是划桨作用的是(A)。A.新公共管理理论 57.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D)。D中国 58.审计监督属于(B)类型。B.特种监督 59.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的国家是(B)。B.德国

60.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被称为“重塑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是从(C)开始的。C.20世纪80年代

61.孙中山先生在借鉴国外的“三权分立”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B)思想。B.五权分立 62.我国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时间是(C)。C.1993 63.我国权力保障性组织不包括 (A)。A.社会自治组织

64.我国收费管理改革的方向是(B)。B.取消收费或“费改税”

65.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D)。D.全能的政府

66.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放任时期认为国家充当的是一个(B)角色。B.“守夜人”和“警察”

67.狭义的政府是指(C)。C.行政机关 68.下列选项不属于国外教育管理模式的是(C)。C.独立模式 69.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是(A)。A.卫生政府采购体系 70.下列选项属于财产税的是(C)。C.房产税 71.下列选项属于流转税的是(A)。A.增值税 72.下列选项属于行为税的是(D)。D.契税

73.下面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B)。B.行业协会

7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D)”理论论证基础之上的。D.人力资本

7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借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C),从而产生最大的效益 。C.主观能动性

76.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始于18世纪中叶的(A)。A.英国 77.宪法、法律制度安排属于(B)公共物品。B.管制性公共物品

78.新公共管理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出现了(C) C.“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势

79.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A)。A.外部性

80.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是(B) B.公共组织 8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主张(A)的代表人物之一。A.政府不干预 82.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的情形被称为(A)。A.政府失灵 83.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是(A)。A.全国人大 84.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C)。C.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85.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通的公共管理途径,其中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被称为(B)。B. P途径

86.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能维护国家政权,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政府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的是(A)。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87.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A.整体原则

88.在公共管理执行过程中,在把决策目标具体化时,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做出灵活变通,这是公共管理执行的(D)特点。D.灵活性 89.在司法控制的责任机制当中,(C)和宪政赔偿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C.司法审查 90.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不包括( C )。C.私营企业

91.在协调某些问题时,参加的各方往往各有主见,互不相让,在此情形下,协调者可以以比较正确的一方或几方意见为主,其他方的意见为辅,达成一个共同意见,这种方法被称之为____。(A)A.主体合流法

92.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各机关之间按照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横向交错产生的监督是(D)。 D.一般监督

93.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B)。B.以“事”为中心

94.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职能是(D)。D.有限的社会管理职能

95.最早建立了文官制度的国家是(C)。C.英国

二、多选题

1.按照国家职能划分,公共财政包括(ABCDE)。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国防费 D.行政管理费 E.公债及利息偿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时期主要的特点是(ABCDE)。 A.研究对象局限于政府组织等官僚机构的活动。

B.侧重规范性研究,内部取向,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

C.在政治学基础之上,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 D.政府在管理体制下,通过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E.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时,忽视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多方面的需求研究

3.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是(BC)B.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二分法理论 C.韦伯的理性官僚体制理论 4.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块应包含(ACD)。

A.政府部门办公业务综合管理模块 C.各级政府办公业务管理模块 D.面向社会和公众的综合服务模块 5.福利国家兴起的原因(ABCDE)。

A.社会出现了失业、贫困、环境、卫生等严重问题

B.工人组织起来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工人利益的社会政策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福利经济学等理论的推动 E.国内矛盾迅速激化 6.非营利组织在国外又称为(ABCE)。A.第三部门 B.公民社会 C.非政府公共组织 E.非营利组织 7.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ABCDE)。A.非营利性 B.志愿性 C.公共性 D.合法性 E.非政府性 8.非营利组织区别于政府组织的主要特征是(AB)。A.民间性 B.志愿性 9.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动因包括(ABCDE)。

A.市场失灵 B.契约失效C.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D.政府失灵 E.历史的自然演进

10.公共管理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BCDE)。A.公共性 B.管理性 C.公众性 D.公开性 E.非营利性 1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本质区别体现在(ABCDE)。 A.公共管理必须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企业管理则以利润为导向

B.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与权威性,而企业管理不具备

C.公共管理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而企业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 D.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企业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完成

E.公共管理需要平衡各种社会利益和价值,而企业管理则以效率与利益为导向,只承担有限社会责任 12.公共管理伦理与责任控制机制包括(ABCD)A.行政控制 B.立法控制 C.司法控制 D.社会控制

13.公共管理伦理可以分为(ABDE)层次。

A.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 B.政治管理伦理 D.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伦理 E.社会公共服务伦理 14.公共管理责任表现为(BD)。

B.与特定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的角色相关的、由其职位所带的任务 D.他们未履行的义务所承担的后果 15.公共计划的特征(ABCDE)等。A.准确性 B.强制性 C.连续性 D.整体性 E.目标性 16.公共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以及“如何做”几个方面。 A.为何做 B.做什么 C.谁去做 D.何时做 E.何地做

17.公共计划的作用(ABCE)。

A.公共计划能提供控制和评价的标准 B.公共计划是公共管理执行的纲领 C.公共计划能使公共决策具体化 E.公共计划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 18.公共决策的过程包括(ABDE)。

A.综合评估、优选方案 B.实时反馈、追踪决策 D.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E.科学预测、拟定方案 19.公共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BCDE)。 B.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C.全面建立公共决策支持系统

D.发展适合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环境 E.选定试行公共决策支持系统的单位 20.公共管理执行的特点包括(ABCE)。A.从属性 B.经常性 C.层次性 E.灵活性 21.公共管理协调的类型包括(BCD)。

B.对人的协调和对事的协调 C.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 D.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22.公共问题纵向上可以划分为(ACDE)。 A.社区性公共问题 C.全球性公共问题 D.地区性公共问题 E.全国性公共问题

23.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包括(ACE)等。A.权力机关监督 C.政党监督 E.司法监督 24.公共管理执行的原则包括(ABCDE)等。

A.主体性原则 B.准确性原则 C.组织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E.反馈性原则 25.公共管理执行的手段(BCDE)。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 E.思想教育手段

26.沟通的方式包括(ABCDE)。A.正式沟通 B.平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非正式沟通 E.下行沟通 27.公共管理协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BCD)。 B.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增强公共组织系统的适应力和创新力。 C.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公共管理系统的协作力和整合力。

D.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以增强公共估值的凝聚力和驱动力。 28.公共管理协调的原则(ACDE)。A.整体原则 C.自觉原则 D.动态原则 E.周密原则 29.公共管理执行的作用是(BDE)。 B.公共管理执行是公共管理的中心

D.公共管理执行是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E.公共管理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依据 30.公共管理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包括(ABCDE)等。

A.预算决算与审计制度 B.视察与调查 C.质询询问制度 D.申诉控告制度 E.审批制度 31.公共人力资源的维持包括(ABD)等。A.激励和约束 B.工资 D.福利

32.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BCD)。B.教育与培训 C.选拔与使用 D.配置与管理

33.工作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工作分析的用途、收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以及(BCE)。

B.同承担工作的人共同审查所收集到的工作信息 C.收集工作分析的信息 E.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 3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ACDE)A.复杂性 C.法治性 D.权威性 E.公益性 35.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ABD)。A.总体性目标 B.一般性目标 D.地方目标

36.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性目标包括(ABE)。A.效率目标 B.公平目标 E.稳定目标 37.公共预算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 (BCD)。B.预算编制 C.执行 D.决算 38.公共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静止状态下包括(ABCDE)等。

A.教育政策 B.教师管理 C.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管理 D.学生管理 E.教育经费管理

39.公共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动态下包括(ABCD)等。A.教育组织 B.教育评价 C.教育预测 D.教育决策 40.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包括(ACDE)。A.康复管理 C.预防管理 D.保健管理 E. 医疗管理 41.公共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BDE)。

A.制定相应文化政策和法规 B.进行各项文化基础工作 D.制定文化发展战略 E.实施文化市场管理 42.公共文化管理的作用是(ABCE)。

A.改良社会风气 B.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对外交流 E.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43.公共计划的特征包括(ABCDE)等。A.准确性 B.强制性 C.连续性 D.整体性 E.目标性 44.加快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ABCDE)

A.健全非政府只的有关法律法规 B.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和强化 C.发展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D.理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E.建立竞争机制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45.计划的种类包括(ABCDE)等。A.宗旨 B.目标 C.战略 D.预算 E.规划 46.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构架包括(BCD)。B.知识系统 C.语言系统 D.问题处理系统

47.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了“振兴美国经济”口号,被经济学家成为(AC)。A.第三条道路 C.中间道路 48.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控制主要通过(ACDE)方式进行的。 A.弹劾权 C.不信任表决权 D.质询权 E.调查权

49.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公共管理也可大致界定为三个时期(BDE)。 B.20世纪30年代以前 D.20世纪70年代以后 E.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50.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包括(AC)。A.审判监督 C检察监督

51.市场失灵的主要内容指(ABCDE)

A.市场不能提供或难以提供公共产品 B.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垄断,垄断降低了市场效率

C.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D.市场存在着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E.市场经济不能自动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

52.市场经济国家有(BDE)中模式

B.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 D.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E.德法等混合经济模式 53.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对策(ABCDE)。

A.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 B.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

C.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 D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E.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 54.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分为(ABCD)。 A.公共企事业组织 B.社会中介组织 C.社会团体 D.社会自治组织 55.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

A.管理体制混乱,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B.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差 C.缺乏公共意识和国际意识 D.依附性强,“非政府性”弱。 E.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非政府监管不力 56.我国对公务员的处分包括(ABCE)等。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E.开除 5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ABCD)。A.社会优抚和安置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 58.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ABCDE)等方面,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A.完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B.完善资源产业发展制度 C.完善自然资源核算制度 D.实现资源价值理论创新与观念更新 E.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59.我国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E)等。

A.电子商务 B.网上福利支付 C.电子工商 D.电子公共事业服务 E. 电子公文 60.我国推行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有(ABCDE)。

A.数字鸿沟问题 B.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问题 C.网络管理问题 D.安全与保密问题 E.数据的可信度和信息的实效性问题 61.我国的公共卫生组织系统包括(BCE)。B.卫生行政组织 C.群众卫生组织 E. 卫生事业组织 62.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等。

A.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B.遵循市场规律,培养体育市场 C.加速群众体育社会化管理 D.推进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 E.改革庞大的政府性体育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

63.下面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有(ABDE)。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D.学校 E.行政机关 64.下列哪些选项不是公共管理的原则(AD)。A.保密原则 D.效率至上 65.新自由主义阶段的主要政策是(ABCD)。

A.调整经济职能目标,将重点由“充分就业”转向控制通货膨胀 B.由经济“高速增长”转为稳定、适度增长 C.收缩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增强市场机制 D.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控制 66.下列属于政府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有(CE)。C.应用性研究资金投入 E.对产业活动提供的价格补贴 67.下列公共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BC)。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 68.下列公共支出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有(ACE)。A.国防支出 C.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E.支援农业支出 69.下面哪些属于政府间的电子政务(BCD)。B.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C.电子培训系统 D.业绩评价系统

70.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影响全球未来发展的五大因素是冷战结束后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BCE)。

B.信息技术革命 C.生态环境的保护 E.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71.影响公共决策的因素包括(ABCDE)等。

A.政策对象的特性因素 B.政治和法律因素 C.外部压力因素 D.决策者素质因素 E.信息的质量因素 72.1993年,我国政府启动“三金”工程,即(BDE)。B.金桥工程 D.金关工程 E.金卡工程 7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为(ABCDE)。

A.公共政策失效 B.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C. 政府机构膨胀 D.分配不公 E.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寻租与腐败 74.政府再造的背景是(ABCDE)。

A.政府规模的膨胀导致“政府失灵” B.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C.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革命

D.财政状况恶化 E.公共选择理论的推动 75.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的主要机制有(ABCDE)。

A.咨询委员会 B.公开听证 C.利益集团 D.提出批评建议 E.民意调查 76.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法律手段的特征有(ABCD)。A.可预测性 B.强制性 C.稳定性 D.规范性 77.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经济手段的特征有(BCDE)。B.有偿性 C.竞争性 D.利益性 E.间接性 78.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行政手段的特征有(ABDE)。A.垂直性 B.强制性 D.层次性 E.权威性 79.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实施阶段应该包括几个环节(ABCD)。A.监控 B.协调 C.指挥 D.沟通 80.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有(BCDE)。B.公开招标 C.竞争性谈判 D.单一来源采购 E.询价 81.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是(ABCD)。A.公开透明 B.公平竞争 C.公正 D.诚实信用 82.政府采购的模式包括(BD)。B.分散采购 D.集中采购 83.自然资源的特点(ABCD)。A.有限性 B.公共性 C.区域性或分布的不平衡性 D.多样性 84.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内容(ABCE) 。

A.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 B.自然资源的勘察与规划 C.利用和保护 E.可持续利用

85.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E)。

A.公共政策失效 B.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C.政府机构膨胀 D.分配不公 E.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寻租与腐败

三、判断题

1.部门间的协调可以通过会议、规程、命令链等方法来实现。错

2.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柔性管理为主要手段,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刚性管理为主要手段。错

3.代理理论主要用于因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分离引发的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完备、不对称,导致委托人难以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了解和监督。代理理论主要就是关注如何确定最优的合同形式,找到谈判、说明和监督合同的最满意的方式,以防止双方特别是代理方寻机违背合同为己牟利。对

4.道德责任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机制,是强制性的。错

5.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是垂直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管理,也是一种精细式管理。错 6.电子政务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组织管理科学化、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和电子政务管理法制化。对 7.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是指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政府职能进行重组,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建立电子化政府的要求,结合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对政府管理程序进行优化和再设计。错

8.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领域包括在线选举、民意调查、在线立法、发展电子民主等。对 9.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庇古。对

10.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兴起的两个根本原因是:一是美国人具有结社的传统,二是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对 11.非政府组织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其成员所缴纳的会费和社会捐助。对

12.非政府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民社会以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对 13.反恐问题属于全国性公共问题。错

14.公共管理的任务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

15.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主张是限制政府的作用和政府机构的职能,出售政府的商业性资产,政府提供的所有服务应尽可能采用竞争机制,政府在提供补贴以及其他一些领域应增加透明度。对

16.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以前的自由经济时期、20世纪的政府干预时期,以及21世纪的新自由主义时期。错 17.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一回事。错

18.公共管理应该遵循大多数人利益至上的原则。错

19.公共管理伦理是包括公共管理理想、态度、纪律、作风、技能、荣誉等范畴的体系。对 20.公共政策伦理是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错

21.公共管理问题的确立是公共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对

22.公共政策总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效益是否以牺牲其他组织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是否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未来人们的利益,这些都是需要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公共政策评估。对

23.公共组织伦理要求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以避免不公正和腐败,其次是强调民主责任,再次是行政组织信任。对 24.公共管理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是公共组织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其基本法则是为人民服务。对 25.公共管理人格一般具体表现为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表里如

一、光明磊落。对

26.公共管理人格的形成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他律时期、自律时期和价值目标形成时期。对

27.改变航道原理是指公共计划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多,计划期限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错 28.规划—计划—预算系统方法适用于目标和计划明确、具体,按项目或课题分工的军事、水利、住宅、科技等领域的公共管理。对

29.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只能够支持解决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错

30.公共管制执行过程中的准备阶段,进行一般的准备活动具体包括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法律准备和技术准备等内容。对

31.公共管理执行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错

32.公共管理执行的依据、行为、程序等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对

33.公共管理执行不一定要根据公共计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错 34.公共管理执行是一次性的,执行之后将等待下一次任务。错

35.公共管理执行的准备阶段要制定执行计划,一般包括情况分析、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方法、步骤与措施等,还应包括目标、人力、财务、物品、机构、程序、时间、地点等要素。对

36.公共管理监督以各监督主体同公共组织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公共组织对自身的监督。错

37.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预见性、静态性特点。错

38.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公共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开发,人力资本和公共生产力的研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提高等。对

39.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是事务性管理模式。错

40.公共问题从横向上来看,可以划分为管制性公共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基础性公共问题、社区性公共问题以及服务性公共问题。错

41.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根据本人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其与国家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行为。错

42.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非市场营利性、强制性、规范性和法制性特点。对 43.公共财政管理的手段是单一化的,只能应用经济手段进行。错 44.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性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子目标:效率目标、公平目标和稳定目标。对 45.公共资源包括公共人力资源、公共财税、公共物品、自然资源、公共信息等。对

46.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以前的自由经济时期、20世纪的政府干预时期,以及21世纪的心自由主义时期。错误

47.公共管理的内容包括:公共问题的确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项目的选择,公共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公共物品的合理利用与监管,以及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对

48.凯恩斯认为市场是富有效率的,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政府不应该以自己的干预来破坏自由市场机制的运行。错

49.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企业型政府”战略,写了《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对

50.权力越大、职位越高的公务人员,道德标准就应该越低,放宽要求。错

51.如果公共组织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虽不受法律追究,却要承担工作责任,必要时可以辞职下台。错 52.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属于全国性公共问题。对

53.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属于社会团体。错

54.18世纪以来,一些非政府组织不断的参与到国家活动中来,在国家法律、人道主义和社会事务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二战以后在人权和裁军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

55.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政治信念是道德评价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公共管理责任伦理评价的主要标准。对 56.司法审查的程序一般是司法机关经政府申请,依法审查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从而追究其违法责任。错

57.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是通过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对

58.我国政府纵向结构可以分为三级: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公署。错 59.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一直是很单调,影响力很小。错

60.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附弱性,“非政府性”强。错 61.我国的预算编制由政府负全责,财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对

62.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附性弱,“非政府性”强。错误

63.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公共机构实行绩效管理,在对放松公共服务部门的规制后,通过控制其预算总额、与之签订绩效合同,使之由过去的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对

64.新公共管理主张顾客导向,把上级的要求视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向顾客作出承诺以及赋予顾客选择“卖主”的权利。错

65.新自由主义的实践是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德国实践的。错

66.限定因素原理跟木桶原理非常相似,木桶所成的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因此,在制定公共计划时,应尽可能地了解影响公共目标的主要限制因素,采取得力措施,公共计划才可能趋于最优。对 67.狭义上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通过绩效评估以及培训等方式开发公职人员的潜能,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对

68.西方各国都要求文官保持政治中立,而我国则不搞政治中立。对

69.西方招考公务员设立专门机构,独立于政府,我国则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组织招考。对 70.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途径,其中B途径是指政策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错 71.预算是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对

72.中国公共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氏族民主制度时期、专制统治时期、行政改革时期、公共管理时期。对 73.在界定公共组织时,主要是看其是否依法存在、是否具有公共利益取向、是否具有公共权力、是否管理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否强调公共伦理道德。对 74.执政党组织属于非政府组织。错

75.政府的横向分工就是指部门化,即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实质上是对行政职能目标的分解,也是一种分权。对

76.中国政府再造战略可以选择从人治型政府转变为预警型政府。错

77.具有现代意义的非政府组织出现在大约20世纪中叶,如红十字会、教友会、道德重整会、妇女团体等。错 78.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社会的多元化是非政府组织兴起的一个重要保障。对 79.制定公共政策是在分配一切资源(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资源),几乎每一项政策会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交换,所以公共政策需要伦理指导,需要考虑价值目标。对

80.在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中,有四种公正形式,即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与规则公正、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前两种是形式性公正,后两种是实质性公正。错

81.制定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分析环境、拟定公共计划方案、确定方案以及公共计划的修正和反馈五个环节。对 82.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大量的决策都是单目标决策。错

83.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应该让每个下级只对一个上级负责,在从上到下、互相联系和不间断命令链条和报告关系中,通过命令链检查每个人的行动是否违反上级期望。对

84.在公共管理执行的总结阶段对执行情况的检查主要依据的是执行效果。错

85.职位分类就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位依据任务、责任和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归纳分类。对 86.在公共财政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收支一条线原则。错

四、案例选择题

(一)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

A.政企不分 B.人员分流 C.法制欠缺 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

A.实现人员分流 B.建立健全法制 C.转变政府职能 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A)。

A.经济社会职能 B.政治职能 C.文化职能 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 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 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二)据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政府仅设有政府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党委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市委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政府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市委常委就达15人,正副市长9人。

1、该市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为(D)。

A.市场力量的发展壮大 B.利益集团的力量强大 C.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 D.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性

2、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C)。 A.大政府、大社会 B.大政府、小社会 C.小政府、大社会 D.小政府、小社会

3、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D)。

A.行政科学化 B.行政民主化 C.发展生产关系 D.发展生产力

4、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C)。

A.过程和投入 B.过程和结果 C.结果和产出 D.投入和产出

5、行政职能与行政活动的载体为(D)。 A.利益集团 B.管制机构 C.工会 D.行政组织

(三)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了西欧最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开始这种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商业管理技术在英国公共部门的引入始于1979年,并以雷纳(Rayner)评审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出身于私人部门的雷纳在内阁中主持一个项目小组,负责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调查评估;1983年“财政管理创议”启动,建立起一个自动化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财政管理改革。1987年著名的《下一步》报告(全名是《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提倡采用更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该报告指出:长期以来,缺乏真正的压力以迫使政府机构改善绩效,提高工作效率;以往所重视的是标准化的程序而忽视公共服务的提供;注重的是高级文官的政策咨询功能而非管理功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报告建议把整体的部(委)分解成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在主管的部(委)的政策指导下,履行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的职责;以管理主义的技术和程序培训职员,并且所有活动都是在一位高级主管的领导下进行。“下一步”机构的创立一开始是零碎的,但发展迅速。“新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和改善服务的特征,特别明显地体现在1991年梅杰政府的“公民宪章”的白皮书上,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一特征则明显地体现在1979年以来英国公共公司以及公共机构的私有化浪潮之中,也反映在1992年梅杰政府的“为质量而竞争”的政策文件上。这些措施促使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公共部门接受市场检验;各公共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展开竞争,尤其是通过公开投标,赢得竞争并提供优质服务的单位才能生存与发展。

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B)。

A.公共经济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B.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C.公共服务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D.公共责任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主要为(D)。 A.产权理论、演化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B.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演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3、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最明显的动因是(D)。

A.政府和社会的需要 B.政府和财政的需要 C.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D.财政和经济的需要

4、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初期的改革对象主要是(A)。

A.政府内部管理模式和方法 B.公共部门私有化

C.公共服务代理化 D.建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

5、《下一步》报告的核心思想为(C)。

A.政府职能扩大化 B.政府职能减弱化 C.政府职能代理化 D.政府职能合理化

(四)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D)。 A.供应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D)。 A.信息对称和内部性问题 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性问题 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D)。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 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 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D)。 A.政府主体 B.社会主体 C.文化主体 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C)。

A.政府准入问题 B.社会准入问题 C.市场准入问题 D.法律准入问题

(五)某局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单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干了不少实事,政绩不凡,在公众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局长在这个单位呆了近20年,从科员升科长,从科长升处长,从处长升局长。几年前他当了局的第一把手以后,很重视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很能体贴部属的甘苦。他想,我能当上局长全靠老同事们的支持,只有给他们晋升提拔,才能对得起他们,才能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于是,他多方努力,说通上级,打通关节,在局内增设了机构,多设了副职,使许多老同事、新同事得到了晋升。这样一来,这个局原来只有4个处,现在扩展为8个处;原来每个处辖3个科,现在扩展为5—6个科;原来每个处(科)只设2—3个处(科)长、副处(科)长,现在扩展为5—8个处(科)长、副处(科)长。有一个处,正副处长共8人,群众戏称为“八大处”;有一个科有正副科长5人,群众戏称为“五官科”。这个局长原以为这是一种巧安排,即照顾了老同事、老部属,又加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人多好办事,工作一定能更好地开展。而实际上事与愿违: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这位局长吃了苦头,这个局的工作也受到挫折。

1、此案例具体体现了(B)。 A.帕金森定律 B.彼德原理 C.科斯定律 D.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2、案例中局长在局行政组织建设中违背了(A)。

A.精简、统

一、编制立法原则 B.公平、正义、统一原则 C.精简、公平、编制立法原则 D.精简、统

一、正义原则

3、刻画和描述组织结构的维度主要有(D)。

A.单纯性、结构性和分权化 B.单纯性、分权化和正规化 C.复杂性、结构性和集权化 D.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

4、当前公共组织的总体趋势是(D)。

A.扩大规模、增加层次、缩小幅度 B.扩大规模、精简层次、扩大幅度 C.缩减规模、增加层次、缩小幅度 D.缩减规模、精简层次、扩大幅度

5、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变量为(A)。

A.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B.管理幅度和管理结构 C.管理结构和管理程序 D.管理层次和管理程序

(六)“区里的干部一般不敢随便得罪他们,不能说他们有能力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但他们确实有能力在需要由区人大通过投票决定干部任用时,不想让谁上谁就上不成,该区党政领导均对他们礼让三分。”南方某市区一位干部在接受调查时,对两位区人大代表作这样的评论。这两位“大名鼎鼎”的代表分别是其所在居委会的主任及居委会所属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是典型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基于地缘、血缘和共同的经济利益,他们所在的居委会及公司,都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而这两位区人大代表,就是其所在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已经很深。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人事任免上。调查显示,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包括:贿赂,个人关系网络,游说,求助于“精英人物”,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借助媒体呼吁,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施压性集体行动,参与或操纵选举等。这些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而影响的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制订等。

1、据威尔逊的观点,一种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与政府具有紧密联系,并企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或组织联合体,称(A)。 A.利益集团 B.议会 C.官僚制组织 D.公众

2、影响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行为及其结果的最为关键的环境变量为(C)。 A.管制机构和工会 B.政策团体和工会

C.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 D.利益集团和管制机构

3、利益集团最为重要的优势在于(D)。 A.主导政府决策和提供政策反馈信息 B.主导政策决策和提供技术咨询

C.提供政策反馈信息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帮助

D.提供技术咨询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帮助

4、在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活动以及整体社会的良性发展过程中,利益集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A)。

A.为其成员建立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渠道、政府的潜在竞争者 B.为其成员建立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渠道、政策的推动者 C.政府的潜在竞争者、公共管理的实施者 D.政策的推动者、公共管理的实施者

5、利益集团属于政府组织的(A)。 A.外部环境要素 B.内部环境要素 C.动态环境要素 D.静态环境要素

(七)政府雇员制在中国的推行始于2002年6月。当时,随着《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出台,吉林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地区。2003年底,吉林省政府与首批政府雇员签订聘用合同。2004年8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行政府雇员制,此前,上海、无锡、武汉、长沙、珠海等地都推出了这项制度。一时间,“政府雇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那些留心自己有无可能成为政府雇员的普通民众,都不约而同地在探讨、争论这项制度的利弊得失。乐观者认为,政府雇员制是“一种崭新的干部人事制度”;相反的意见认为,政府雇员制并不适合国情,应该缓行。

1、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为(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2、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实行政府雇员制的深层原因为(A)。

A.行政科学化潮流和“建立服务政府”的结果

B.行政科学化潮流和“运用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结果 C.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建立服务政府”的结果

D.行政民主化潮流和“运用企业精神改造政府”的结果

3、在我国,实行政府雇员制目前应定位于引入(C)。 A.工勤人员

B.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层人员

C.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急需的高端人才 D.政府高层领导人员

4、政府雇员的工资采用(D)。

A.职务工资制 B.职级工资制 C.结构工资制 D.协议工资制

5、我国各地纷纷推行政府雇员的核心原因在于(C)。

A.进一步扩大公务员队伍 B.弥补当前公务员制度的缺陷

C.引入一种新的竞争机制 D.缩减国家财政开支

(八)上海市金山区委、区政府日前出台《金山区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从2004年起,对本区国家公务员考核进行重大改革。按照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原则,不断树立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诚信意识。考核内容上,将原来单一的述职考核改为履职考核、绩效考核和诚信考核三个部分。履职考核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公务员一年来履行职务的情况,通过对处、科、员三个不同职级人员、不同标准的量化测评,从而建立公务员量化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公务员在履行职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奖励,建立公务员褒奖激励体系;诚信考核主要是考核公务员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明服务、遵纪守法等方面诚实守信的情况,逐步建立公务员信用服务体系。考核方法上,实行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强化平时考核。履职考核以考核为主,年中考核为辅,通过民主测评和综合测评,确定考核分值,绩效考核采用加分制,对完成重大目标任务的、有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的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加分;诚信考核实行扣分制,对政令不通、作风不正、工作不力、形象不佳、纪律不严的行为给予扣分。绩效考核和诚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建立个人电子档案,随时记载,季度汇总,年终定分。考核结果运用上,一是与目标管理奖挂钩。采用动态系数法,对不同职务(职级)的人员确定不同系数。当年获得优秀的考核奖上升30%;连续2年或3年取得优秀等次,分别上升一个或两个系数档次;连续2年基本称职的降低一个系数档次;不称职人员不发奖金,并降低一个系数档次。二是与集体荣誉挂钩,多人或集体获得荣誉的,按不同作用给予加分或奖励;反之,则集体扣分或扣奖金。

1、员工绩效管理的技术基础为(C)。 A.工作分析 B.招募甄选 C.薪酬激励 D.考核反馈

2、案例中,金山区公务员的考核方式为(A)。 A.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B.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级相结合

C.平时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D.定期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3、上海金山区公务员的诚信考核属于(A)。

A.德 B.能 C.勤 D.绩

4、我国规定公务员考核的核心内容为(D)。 A.德 B.能 C.勤 D.绩

5、我国对领导成员以外的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C)。

A.月度考核 B.季度考核 C.考核 D.三年期考核

(九)如今在香港,市民安坐家中便能获得24小时的政府服务已不是梦想。目前,香港有六成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其中有七成使用过“电子政府”服务。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到职位空缺、报名参加公开考试、换领驾驶执照及车辆牌照、申领长者卡以及购买统计数据和政府刊物等。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署署长黄志光对香港“电子政府”的发展目标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24(小时)x7(天)x365(天),这个数字意味着“电子政府”将超越传统政府部门服务上的时空限制,为市民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2003年,香港被评为全球“电子政府”发展地区最快的前10名。香港特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方式,由于“电子政府”的发展而显得更加方便、透明。香港特区政府所有的决策局和部门均已设有中英文网站,而政府资讯中心网站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政府网站。政府经常就重要的政策建议或社会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咨询公众意见。市民可透过各决策局和部门的网站与政府接触,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政府表达意见。在“香港政府新闻网”上,开辟了“读者来函”等专栏。据透露,为使香港发展成为“领先的电子商务社会和数码城市”,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署今年7月1日将与其他相关部门成立“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肩负包括为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制订资讯政策和计划等多项职责。

1、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信息源为(A)。

A.政府 B.社会 C.市场 D.公民

2、建立电子化政府的前提为(A)。

A.信息收集 B.信息分析 C.信息流动 D.信息公开

3、电子化政府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收信和处理的(B)。 A.全面性、公正性和效益性 B.全面性、时效性和可靠性 C.公正性、时效性和效益性 D.时效性、可靠性和效益性

4、政府信息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D)。

A.利益集团 B.政策集团 C.工会 D.公民

5、电子化政府最基本的功能是(D)。

A.推动机构改革的功能 B.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功能

C.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功能 D.利用网络的信息传媒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十)实行政务公开,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和基本趋势。1988年,河北省藁城市在全国首创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河北省海兴县在学习藁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趋向规范化。中央纪委专门就藁城市、海兴县的经验发了通报,进行推广,一些省区市纷纷在本地加以推广。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推行政务公开提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中央纪委明确提出,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1997年中央纪委再次提出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此后,政务公开逐步进入推广阶段。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推行政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五大报告指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要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中央纪委先后多次在全会上对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并在2000年7月召开的全国乡镇政务公开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对乡镇政务公开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在乡(镇)推行政务公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对县(市)政务公开提出要求。

目前,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乡镇政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各地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公开形式。有的地方还推行了“点题公开”“一站式办公”等公开形式,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市(地)、县(市)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全面推行。绝大多数市(地)、县(市)制定了推行政务公开的规范性文件,把公开的重点放在与事权、财权、人事权有关的事项上,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省(部)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逐步展开。截至2004年底,31个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已经推行政务公开,绝大多数建立了领导机构,制发了规范性文件,对本级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全国大中小学校普遍实行了校务公开,很多地方的医院积极推行院务公开,水、气、电、公交等部门和行业普遍推行了办事公开制度。

1、我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为(A)。

A.政府或受行政机关委托的有关组织 B.社会群体 C.利益集团 D.人民群众

2、我国政务公开的目标为(D)。

A.成为政府施政的基本制度 B.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 C.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D.实现公平和效率

3、我国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C)。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

C.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利益 D.以人为本

4、实行政务公开是为了使人民享有(D)。 A.生存权、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 B.生存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C.知情权、监督权和言论自由权 D.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我国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方法不包括(A)。

A.电子购物 B.电子公民投票 C.电子选举 D.电子民意调查

第二篇:整理精品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 。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

第一节 绩效的内涵

一、 绩效的基本概念

二、 对绩效的多角度理解

三、 绩效观念的发展 第二节 绩效管理

一、 绩效管理的内涵

二、 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三、 绩效管理方法的转变

四、 绩效管理的工具

五、 绩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历史背景

一、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原因

二、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容---政府改革的目标及策略

三、 政府改革的核心—绩效管理 第四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

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

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

第二章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变迁国家的治理理论

一、 市场式 政府的治理模式

二、 参与式政府的治理模式

三、 解制式政府的治理模式

四、 弹性化政府的治理模式

五、 结论:贯彻绩效管理

第二节 行政改革先驱—英国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

一、 改革措施

二、 综合评价

第三节 美国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

一、 改革背景

二、 美国政府的绩效管理的实践

三、 综合评价

第四节 政府绩效管理在其它国家的实践

一、 日本的民营化改革

二、 新西兰的“大革新”

三、 澳大利亚的“绩效改革”

第三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及实施 第一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主体

一、 政府

二、 第三部门

三、 社会公众

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第二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

一、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体系

二、 公共部门目标制度的基本流程 第三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施

一、 公共部门绩效信息的收集

二、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施

三、 建立和完善绩效沟通的协调机制 第四章 公共部门绩效指标 第一节 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

一、 绩效指标及绩效标准

二、 公共部门绩效指标的特点

三、 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内容 第二节 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 设计原则

二、 设计步骤

第三节 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模式

一、 美国公务员的“考绩”模式

二、 日本公务员的“勤务评定”模式

三、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五章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 第一节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

一、 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二、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

三、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

四、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运作难度

第二节 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平衡计分卡(BSC)

一、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的战略思考

二、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

三、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

四、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程序

五、 企业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一个具体案例

六、 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前提和障碍

七、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案例)

第三节 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二--标杆超越法(Benchmarking)

一、 实行标杆管理的理由

二、 标杆管理的涵义及作用

三、 标杆管理的成功范例

四、 标杆管理的类型及实施步骤

五、 以标杆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

六、 标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七、 标杆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案例) 第六章 我国税务绩效管理的探索 第一节、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困境

一、 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基点

二、 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困境 第二节 税务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

一、 流程再造理论对税务绩效管理的指导意义

二、 税务流程再造

三、 税务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 第一节 税务绩效管理的考核方法

一、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务绩效考核

二、 基于标杆超越的税务绩效考核

主要参考书目:

1、 付亚和、许玉林主编:《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卓越主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MPA系列教材)。

4、 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 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 帕特里夏.基利等著,张定淮译校:《公共部门标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诺曼.弗林著,曾锡环等译:《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8、 海尔.G.瑞尼著,王孙愚、达飞译:《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三篇:公共预算管理复习

试题类型:

判断题20(10×2)

名词解释24(4×6)

简答题36(3×12)

论述题20(1×20)

一、名词解释

1.中期支出框架84

2.绩效导向218

3.效率评估171

4.产出预算273

5.预算拨款48

6.绩效预算

7.财政风险279

8.投入控制101

9.成本效益比P236

10.财政透明度P12

11.管理灵活性102

12.绩效标尺216

13.准财政活动P37

14.内部控制P176

15.绩效计量P216

16.绩效评估P219

二、简答题

1. 确保评估的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67

2.预算管理的关键目标有哪些?P8

3.建立绩效基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好的预算分类?58

5.在何种意义上讲,允许支出机构在投入项目间自由配置资源是适当的? 117

6.加强地方财政风险的监控一般应采取哪些措施?293

7.承诺阶段应实施哪些方面的合规性控制措施?P108

8.在公共部门中计量和提供成本信息,其作用何在?188

9.什么是绩效的相对性?218

三、论述题

1.什么是预算意义上的承诺?对承诺进行记录和监督的原因是什么?

3.产出控制与外部/内部控制模式的主要差异在哪里?为什么说转向内部控制或产出控制以后,预算评估更加重要?P165

3.为什么说放松投入控制对于提高营运效率是十分重要的?266

第四篇:组织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组织的构成要素;(重点,掌握,能举出5个以上组织的例子)

答:组织的构成要素::

1、共同的目的和成员共识,一般以一个或一组来表示;共同目标形成了区分组织内部成员与外人意识。

2、 有特定的人所组成。这些人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目标。

3、 具有一种系统性的结构,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4、拥有一定的物质资源(资金、技术、工具、信息等)。资源的类型、数量极其可获得性规定了组织的边界。

5、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着分工协作的关系。例子:国家、黑社会、政党、虚拟组织、神秘化组织等。

★组织的功能;(重点,掌握) 答:组织的积极功能,使组织更具持续性、可靠性、可控性答。具体表现在:组合资源以达到预期的 目标和结果;有效地生产商品、提供服务;促进创新;适应并影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所有者、顾客和组织成员创造价值,满足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要求。组织的消极功能:

1、对于个人的组织牢笼。

2、对社会的控制与破坏。

3、组织内部的寡头政治铁律。

★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理解)

答: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组织来说,它都要经过一个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过程。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过程就是组织的生命周期(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s)。组织生命周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包括创业、集体化、规范化、精细化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组织的结构形态、领导体制及管理制度是不同的。

★请述古典时期组织管理理论的流派和主要思想。

答:

1、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运动的直接产物,代表人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费雷德里克·泰勒。主要思想包括:对人性的观察;提出新的组织管理哲学的基础;管理和劳动分离,建立只能组织,实行职能化管理;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2、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思想包括:权力分类理论;理想的组织形态的理论。特征:1)劳动分工、2)等级制、3)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正式选拔制度、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5)非人格化、6)职业定向。

3、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即一般管理理论:将管理与组织的领导等其他职能区分出来;首次提出组织管理的五种职能或要素(计划、组织、只会、协调和控制);提出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切斯特.巴纳德的组织管理理论;(重点,掌握)

答: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在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贡献有:

1、对组织本质的看法。他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是建立在人群互动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协作系统。

2、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交流)。

3、“授权接受论”(权威不能依靠命令来取得,而依赖于下级是否接受。

4、组织平衡理论。

5、对非正式组织的理论研究,

★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重点,掌握) 答: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以交易成本、理性选择、产权等为基本分析工具的整合性社会科学思潮和运动,旨在考察制度作用的机理以及制度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主要流派有:经济学新制度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其中包括新制度经济史学、交易费用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如社会资本理论等)、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研究等。

新制度主义的产生是社会科学研究进入到一种新的高度的表现,其标志是交易费用概念的一般化。主要范畴包括:交易费用、产权与产权制度、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请结合个人工作实际,简述一项组织目标是如何实施的?

答:组织目标的实施是将已经能够制定的组织目标转化为实现此目标的具体行为的过程。目标实施要求:首先,在组织整体目标确定以后,通过手段——目的链进行分解。有两种分解方法:一是按组织层级进行分解,总目标被转变成越来越具体的作业目标,并在目标逐渐分解的同时,分层制定出行动计划和保证措施;二是按时间跨度进行分解,即总目标被划分为近期目标、 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分阶段目标又称为实现总目标的手段。其次,根据组织目标的性质和组织的具体状况,采用合理的实施管理方法。一般来说,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任务管理法、行为管理法与目标管理法。再次,做好目标实施的实际准备,特别使资源与人力的配备,处理好首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不要让次要目标影响主要目标的执行。

★ 组织目标的病理现象;(理解、掌握) 答:

1、目标乌托邦:组织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般发生在大型组织或公共组织部门的最高决策层中。原因:

2、目标置换,在组织正式的或规定的目标未改变的情况下,组织实际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于规定的目标,组织资源被用于非正式目标的实现。

3、目标曲解,曲解由于不同的原因发生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组织层次:a过分强调组织目标的某些方面,导致这种现象;b信息沟通不畅和信息遗漏;c次级单位目标的内化;d组织的较低层次对总目标的模糊认识。

4、目标冲突,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之间的冲突。原因:首先,人们有许多需要和愿望不是纯粹的经济方式所能满足的;其次,组织本身也有一套多重、复杂的目标;第

三、职能的不同常常导致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

★请用文字描述比较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网络制四种组织结构。

答: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能分工明确;权力高度集中,便于管理;适用于相对简单的环境。缺点是不以目标为导向,缺乏创新;横向联系较差,协调困难;对规模较大的组织缺乏管理灵活性。

事业部制的优点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内部协作、流水线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经营和行政事务,但又与基层保持联系;信息优势;内部竞争促进总体发展。缺点是总部与分部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横向联系,导致本位主义;内部竞争,内部人员交流困难,相互支援较差;权力结构复杂化,管理人员膨胀和管理费用增加。

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势在于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协作程度高,促进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共享、集中调动资源,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所具有的经济性;适用于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复杂的决策和经常性变革的组织;适用于拥有多种产品的中等组织中。缺点是当权力出现冲突时,员工会无所适从,造成混乱,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隐藏着权力斗争的可能;耗费时间;对成员的要求高。

网络制组织的优势在于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迅速生产新产品;启动成本低,开发新成品快而投入少;使组织集中精力做它们最擅长的事,将管理和技术和精华集中起来。缺点是缺乏传统组织所具有的紧密的控制力,因为经营动作不在一起;质量、价格不易控制;员工的忠诚度低,流动率高;创新容易被窃取。

★(组织有效性的提高;(运用,理解)答:从组织发展与变革的观点看管理过程,要提高组织有效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时调整组织战略;

2、使组织中的工作气氛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及工作的个人需求;

3、改变组织中那些不适应要求的工作风格与方法;

4、 修正组织管理结构的缺陷;

5、创造一种团结的气氛;

6、使沟通信息灵活而有效;

7、提倡目标管理;

8、及时地解决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9、要使激励工作力量的动机系统有重要的变化;

10、领导要适应新的组织功能。

★非正式组织作用的发挥;(掌握、运用) 答:

1、认知非正式组织的性质和功能特点,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非正式组织部等同于宗派主义或小山头主义、个人主义或个人野心。应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功能。

2、影响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防止其消极影响。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判断其在特定条件下和问题上的功能倾向,通过改变其生存条件,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要注意协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内部关系和交互作用的特点。

3、科学分析非正式组织的内部关系和交互作用的特点。将组织中的人与人,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表示出来,把握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实际状况,为再管理上正确运用法政是组织做好准备。

★帕金森定律;(了解,运用)(组织结构与体制病理现象)

答:解释组织机构膨胀、人员臃肿、组织绩效低下的原因的一种观点,认为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

★请述组织中的行为激励(内容型激励、过程性激励、行为改造)。

答:内容型激励是从静态的角度,试图解释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指引某种行为,目的在于了解需要、确定需要的程序或结构、满足何种需要会导致最大限度的激励。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过程性激励是从行为过程的动态分析入手,试图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分析其相互关系,目的在于预测或控制人的行为。代表性理论有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认为前两种理论重视研究行为的动因和行为的过程,而改造理论侧重于研究行为后的行为激励作用。代表性理论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理解)

答: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有:斯多基尔和沙特尔的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图模式;科特赖特和詹德的PM型领导模式;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彼得原理;(理解、掌握)(组织行为与组织运行的病理现象)

答:劳伦斯·彼得提出: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认为这一原理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这一原理虽然有缺陷,但有助于说明组织行为的某些真是侧面。

★请述组织机制。(行为导向机制、内部协调机制和环境适应发展机制)

答:组织机制是在组织与组织制度基础形成的,并对组织和制度的运行发挥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一种力量,是促使组织各构成因素或组织各活动环节按照其内在规律彼此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形成特定功能并达到既定目标的保障,用以解决组织内的动机和动力、方式与手段以及目标的确立等问题。

1、行为导向机制:①工作机制,主要表现为工作设计的机制和方法上;激励机制(包括:工作生活质量、利益分享计划、灵活福利计划、聚攒休息时间和按绩付酬等;②协调机制:a明茨伯格论组织的协调机制(协调旨在促进组织的协作,组织及其结构的实质就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B自我协调机制c集中指挥机制d规范化机制);权力关系机制;权威关系机制;地位关系机制;信任关系机制。③环境适应与发展机制(主要有:适应机制、创新机制、稳定机制)

★例题:根据您单位组织文化情况,谈谈该如何更好的进行组织文化建设?

答:

1、要建设组织文化,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

2、要建立和发展新的组织文化,需处理好组织文化与名族传统文化、组织文化与组织中个体行为文化、组织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发挥管理者、领导者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组织文化建设是组织的长期任务。

★组织如何成功变革;(重点、难点、掌握、理解)

【组织变革的阻力:个人(职业认同;担心失败与保守心理;人际关系的担心;地位和经济的考虑);组织(对权力和影响力的威胁;组织结构;有限的资金或资源限制;留滞成本;组织间的协议)。成功变革的条件:强化应对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由组织管理部门制定系统的变革规划和模型;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从组织外部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等。组织变革的趋势:变革的速度更快、周期更短;变革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变革的内容更丰富、深刻、彻底;组织结构的变革更突出。】(老师答案)

答:变革是一种有计划的组织行为,要求组织不仅要研究组织的问题所在、研究注意的焦点和改进的战略,而且要研究变革的条件和应遵循的原则,克服变革过程中的阻力。

一般说来,成功实施变革、克服阻力的条件和方法是:

1、组织所面临的情景压力已将组织推到非改不可的境地,除非变革,组织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应强化对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

2、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系统的变革规划和模型,规划和模型既要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要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且要同时考虑到目标、结构、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及其综合效应,还要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作最佳的配合。

3、负责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他们必须了解职工的需要并把需要最终反映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来。组织应当通过让职工参与变革计划的制定过程,来吸收职工关于变革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变革变成全组织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为,变“领导的”为“大家的”变革。

4、为避免重大失误破坏变革的进程和打击人们对变革的信心,应当首先在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待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在向大范围推广。但必须注重实验的条件性和局限性,不可将实验典范绝对化。对包括国家行政组织在内的超大型组织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5、必须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帮助组织内的人们开阔视野、活跃观念、启发创新思维,从而找到改善组织状况和提高组织效益的新途径。在这方面,很好地了解其它组织成功变革的思想和方法,是促发本组织有益联想的有效途径。

6、组织各级领导层和变革的主持者应当经常收集他人关于变革的新想法,并将自己关于变革的新想法介绍给他人,以实现互相促进;同时,组织的管理阶层要始终如

一、坚定不移的肯定人们的变革热情,支持人们为提高组织效益而做出的任何努力。

7、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变革的阻力,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各种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阻力的性质和主要表现形式正确地选择克服阻力的方法,以有效而巧妙地克服阻力,推动变革的不断发展。(书本答案)

第五篇: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 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社会在外部压力之下,更加团结的社会扰动性事件。 3.应急行政权p30 应急行政权是指在应对各类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依法享有、行使的各类职权和职责。 二.简析突发事件管理的比例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公共应急管理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应当全面权衡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采取对公民权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最小的行政行为,并且使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付出的成本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

比例原则包括: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

具体要求:

(1)应急管理措施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应当与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发展阶段相适应,以有效控制危机为必要;

(2)如果有多种手段可以同等地实现某一应急管理目的,应当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影响最小的一种;

(3)采取应急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不得与突发事件本身所可能造成的损害丧失均衡。

三.如何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22 1.全社会共同参与,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够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一个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形成自救互救与公就并存的局面。

2.全风险,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风险,而是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公务机关要建立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网络,将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3.全阶段,无论应对哪种风险,政府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重建等阶段,完成公共危机的应对与管理。

第二次作业(第3章—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应急社会动员”p55 应急社会动员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危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等方式,调动企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形成预防与应对危机的合力。 2.应急规划p97

1 应急规划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主要指对应急预案的制订、演练、修改活动。 二.如何增强灾区对未来灾害的控制力和承受力,降低灾区的脆弱性。p93 1.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减少引发危机的致灾因子。 2.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推行与自然合作、而非征服自然的理念。在灾害易发区,避免开展重建工程,从源头上杜绝危机的发生。

3.对于不能规避、不得不建在灾害易发区的建筑或基础设施,要实行更加严格的设计与建筑安全标准,严把建筑施工的质量关,增强其抗毁损的能力,并采取严密的防护性措施。 4.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在危机发生后有效应对,尽可能减轻灾害的影响。 5.建立良好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灾后重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裕。 三.企业、非政府组织与志愿者、社区与公民个人应对危机各有什么优势?p60- 企业:企业有经济实力,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企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可以使公共危机管理更加灵活。 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

(1)贴近社会公众,可以反映社会公众在紧急状态下的利益诉求,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

(2)汇集着大量掌握应急救援相关技术的人才。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某一方面的思想共识,志趣偏好或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往往可以在危机处置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反应灵活而迅速。非政府组织具有分散独立决策,且可灵活调动组合各种力量的优势,组织成员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对危机进行有效全面的监控,可及时发现问题的征兆并加以解决 社区与公民个人:

(1)社区是因地缘关系而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危机来临时,社区中的公众是最直接的承灾主体。由于危机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区公众一旦被动员起来,便具有很高的防灾抗灾意识与热情。

(2)社区中蕴藏着大量可调配的的人力、物力、财力。

(3)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社区为我们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公共危机管理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熟人社区”的基础土崩瓦解。因此我们需要推动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以此来增强社区责任意识,培育自主的公民精神,塑造现代意义上的新型,相互守望制度,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的滋生

(5)社区参与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上防止危机,比如社区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化功能,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习得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四.“预案综合症”有什么表现?如何解决?p105-107 表现:一方面,应急响应需要精明的组织和计划;另一方面,应急响应又是自发的,公共危机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临机决断能力。

2 解决:建立高可靠性组织

1. 关注故障。认为每一次微小的差错都是系统问题的征兆,鼓励人们呢报告失误,从最近的危机中学习永不自满。

2. 拒绝解释的简单化。鼓励个人看得更远,对人们所公认的智慧提出质疑。

3. 运行的敏感性。鼓励持续性的调整以防止错误的累计扩大,鼓励人们说出自己的隐忧。 4. 重视弹性。不仅形成检测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在故障发生的时候继续工作。

5. 尊重专家。决策权授予处于一线并且在相关领域具备最权威专业的知识者。

第三次作业(第6章—第7章) 一.名词解释 预测预警系统p116 预测预警的是在危机发生前对致灾因子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的系统。

二.如何理解预测预警的人本理念?p129-131 1.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横跨全过程、整合式的预警系统。 2.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还要体现受众导向的特点,需要开展对预警技术的绩效评估,并对公众安全意识和预警服务满意度实施测评。

3.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需要有相应的预警制度保证其正常运作。 三.如何理解危机响应的目标?p134 1.应急响应者的保护。公共危机管理者必须注意保护应急救援队员的安全,还包括对应急救援队员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公共危机管理者应注意救援队员的轮换和劳逸结合,尽快建立应急救援队员的资格考评与分类体系。

2.次生灾害的防范。危机的危害具有很强的连带性和扩散性,在处置过程中,必须以动态发展和普遍联系的眼光来观察危机。我们不仅要具备系统性前瞻性的思维,也必须注重在寻求安全过程中的风险。 3.减轻原生灾害的损失。

四.危机发生后救人响应活动包括哪些内容?p137 1.搜索与救援。寻找被困者,将其转移到远离危险的地带。 2.医疗急救。对伤者进行检伤分类,分轻重缓急予以救治。

3.进行疏散。要求人们预先指定集合地点,沿着安全的疏散路线进行,到达安全的避难场所。 4.开展灾害评估。包括灾情评估和需求评估。公共危机管理者要进行损失评估,以便协调装备和物资,还需要对恢复阶段进行前瞻,根据损失评估确定恢复阶段的资金、政策需求。 5.处置危险源影响。 6.提供水、食品及避难场所。

7.进行卫生管理。对人与动物尸体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8.维持治安。维持社会秩序,避免趁火打劫等刑事犯罪的发生。 9.提供社会心理咨询服务。

3 10.恢复关键性基础设施。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服务应尽快恢复。 11.对捐赠进行管理。

12.协调。公共危机管理者需要与专业人员、志愿者进行良好的合作,形成应急响应的合力。 第四次作业(第8章—第9章) 一.名词解释 1.总体灾害恢复p163 总体灾害恢复是指人们在灾害恢复与重建活动中,要改善生活质量,维护公共安全,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 2.应急沟通p190 应急沟通,就是指应急管理者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交流信息、互动反馈的双向过程。 二.结合我国的国情,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方面?p171-172 1.做好灾民的安置。灾区恢复重建已原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还必须对由此可能引发的群体认同性冲突系米高度的重视,做好协调工作,灾区政府应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应鼓励灾区人民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鼓励合作自救,启动和完善社会化的补偿机制,分散和转移未来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补偿与安置的公开化与透明化。

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不仅要防止社会公众因灾致病因灾致贫,还要防范心理问题带来的公众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因此而引发的反社会行为。

3.加强未来的风险防范灾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4.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的发展。灾区要因势利导,不仅要努力消除灾区的负面影响,更要除旧布新吐故纳新,在新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如何实现危机合作与协调?p207-209 1.在应急合作与协调中沟通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沟通是合作与协调基础,为了增进应急沟通,应建立一个应急管理的网络体系,建立全社会动员机制,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目的的合力。

2.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部门分割,各自为战是大忌,它不利于我们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处置。

3.条块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属地政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主动联系属地内的中央直属部门,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

4.地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相邻省市应建立地域联动机制,在处置突发事件方面相互支持。 5.军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武装力量与人民之间要相互配合合作。

第五次作业(第10章—第11章) 一.名词解释 1.舆情监控p222 舆情监控就是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对舆情信息主动地进行监测、汇集、分析、控制与引导,

4 反映社情民意,调动民智和民力,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2.宗教恐怖主义p247 以宗教为驱动力的恐怖主义 3.双应一体化p248 双应一体化,从本质上看是指一国政府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既考虑战时紧急状态的需求,也考虑非战时紧急状态的需求,实现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 4.国防动员 p257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在由平时进入战争状态的过程中,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确保国家赢得战争的一系列行动。 二.媒体与政府、公众三者之间是何种关系?p215 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两组重要的互动关系。

1.媒体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从事媒体具有一定的议程设置功能,可能对政府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媒体既满足公众需求要引导公众,但是媒体不是一般的商业实体,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就要满足公众的需求,要引导公众。

第六次作业(第12章) 一.名词解释 1.灾害外交 p272 灾害外交指国家行为体或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对其他国家提供灾害援助而增进国家间的关系,是外交行为在危机应对里的一种特殊延伸。 2.海外承包工程危机p280 指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识别并化解各种风险因素而造成的企业人员伤亡、工程无法完工、发包方以各种理由拒付、延付工程款、企业效益亏损等不利局面。

二.危机管理国际合作可以采取哪些形式?p271-272 1.从层次和范围上看,危机应对的国际合作可分为三种形式,全球合作、区域合作、双边合作。

2.从合作伙伴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非政府组织合作、救援企业合作、政府间合作。

(1)非政府组织合作。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一方面它具有国际组织的特征,可以与地方政府结成危机管理伙伴,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草根组织的特点,组织结构分散化反应灵活,处置效率高。

(2)救援企业合作。它是政府救援的有益与必要补充。

(3)政府间合作,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危机应对的国际合作离不开民族国家,其形式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国家参与地区或国际合作等。军事合作是政府合作的特殊表现形式。

5 三.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危机存在哪些风险以及如何应对。p280-281 风险:

1.政治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一个基本稳定的政治和政策环境,即所在国政治稳定,政策具有连续性。

2.社会风险。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安全形势,对业务开展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也会导致企业组织管理不能顺利进行。

3.自然风险。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极端气候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导致工期延误,其它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海外承包工程工期延误。

4.合同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在所在国经济社会环境中经营。所在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稳定与否,直接对企业运营收益产生影响。

5.组织管理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工作,较国内企业可能更为复杂。不仅要遵守我国法律,还要严格遵守当地法律,组织管理工作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6.恐怖主义。在海外,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这也影响了海外承包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 应对:

1.我国在海外的公民企业应积极寻求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援助。

2.在发生可能危及企业人员安全的危机事件时,应首先保障企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必要时可撤回部分甚至全部工作人员。

3.除积极主动寻求援助外,还应积极主动向相关国际机构寻求帮助。 4.与总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 5.不参与和本企业无关的纷争。 6.积极与客观公正的新闻媒体进行沟通。 7.依据我国和所在国法律维护权益。

上一篇:工会活动总结及计划下一篇:广告协会成立策划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