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课程复习

2024-05-23

土地整理课程复习(共6篇)

篇1:土地整理课程复习

土地整理与复垦 复习大纲

考题类型: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名词解释4题12分; 简答题5题25分;

论述题1题16分。计算和应用题2题,分别为15分和12分,总分27分;

需结合课本与ppt复习,祝君好运~ GO!

1.田块(斑块)设计;水田、旱地和望天田的区分;

(1)斑块规划设计:斑块大小、斑块数目、斑块形状、斑块位置、斑块朝向、斑块基质。a.斑块大小:农田长度:平原一般为500-800m;农田宽度:平原 一般为200-400m。适宜的田块长度,应有利于:① 有助于机械作业;② 有利于组织田间生产过程; ③ 有利于灌水工作;④ 有利于平整土地。

适宜的田块宽度,应有利于:①机械作业要求;②灌溉排水要求;③防风要求 b.斑块数目:平原区斑块密度一般3-10个,山区、丘陵地区数量有所增加。c.斑块形状(长方形、方形最佳)要求外形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好,形状选择依次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其他形状,长宽比以不小于4:1为宜。d.斑块位置(物种种群迁移,斑块和其他用地)

e.斑块朝向:有利于采光,机械作业,水土保持,防风,一般南北向为宜。f.斑块基质:斑块基质条件包括土壤、土地平整度、耕作方式等。

(2)区分:有灌溉设施而且种水生作物的叫水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田);

没有灌溉设施且种旱生作物的叫旱地;

没有灌溉设施的但是种水生作物的叫望天田。2.农渠农沟的一般布置形式。(?)(1)平原地区

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布置

a.灌排相邻布置:即灌水农渠与排水农沟相邻布置。b.灌排相间布置 c.灌排合渠

3.渠系建筑物中的交叉建筑物;

(1)渡槽(明槽代替渠道穿越障碍的交叉建筑物)

渠道与道路相交,当渠底高于路面,而且高差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净空; 渠道与河沟相交,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时;

渠道与洼地相交,为避免高填方,或洼地中有大片良田时。√渡槽布置的要求:

 渠道与道路、河流、山谷等障碍物交叉且高差大于等于5m(与河流最高洪水位),地质条件较好,可采用渡槽直接输水。

 渡槽轴线应短而直,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渠道平顺连接。 渡槽槽身横断面宜采用矩形或U形。

 渡槽与公路桥结合时,槽身布置应满足公路交通的要求;渡槽跨越通航河流、公路或铁路时,槽下净空应满足航运和交通要求。

 渡槽可根据地质条件、上部荷载、水流冲刷影响等,选用刚性基础、柔性基础、桩基基础或沉井基础。

△渡槽选型:梁式渡槽、拱式渡槽、桁架式渡槽。

4.作物灌溉制度概念;

作物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条件,为作物高产及节约用水而制定的适时适量的方案。

5.何为岗田、塝田、冲田;

(1)岗田:位于岗顶上的耕地。地势高,两边坡睡,主要怕旱,一般沿岗脊布置斗渠,在斗渠两侧开农渠,排灌结合。

(2)冲田:介于两个山岗之间的低平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易涝易渍,应以排为主,结合灌溉。

(3)塝田:是冲岗之间坡地上的耕地。地面倾斜,坡度较大,多等高修成梯田,塝田怕旱,应以灌为主结合排水,斗农两级,斗渠平行等高线布置,农渠垂直等高线布置,地面坡较平缓,每隔两块田开一条农渠,地面较陡,每隔4-6块田开一条农渠。

6.灌排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细分类型;

(1)灌排系统的组成:取水枢纽、输水配水系统、田间调节系统、排水泄水系统。

(2)田间灌溉系统分类

a.地面取水方式: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抽水引水、水库提水 b.地下取水方式: 管井、筒井

c.灌水方法:①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格田灌溉)、漫灌;②喷灌;③滴灌;④微喷灌

(3)田间排水系统分类:水平排水(又分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垂直排水

7.骨干渠沟规划的分类及要求;

骨干渠沟规划:包括干、支级骨干渠系,是整个排灌系统的骨架。布置方法:山丘型灌区,平原型灌区和圩垸型灌区。骨干渠沟规划的要求:

 “最大自流排水和灌溉面积”、“沟低渠高,但并不一定”;  灌溉与排水统一考虑,避免干扰交叉;  减少工程量和水的流失量,少占耕地。山丘型灌区

一般需要从河流上游引水灌溉,距离较长。山丘区地形复杂,需要根据地形特点安排渠沟,并结合沿途塘坝、水库相连,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系统。

平原型灌区

大都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开阔,河谷阶地位于河流两侧,呈狭长地带,地面坡度倾向河流。圩垸型灌区

一般分布在沿江、滨湖的低洼地区,地势平坦,河湖港汊弥补,洪水位高于地面,一般没有常年自流排灌的条件。

8.节制闸的作用;节制闸,进水闸和分水闸的区分;

(1)节制闸的作用:一是抬高渠中水位,便于下级渠道引水;二是截断渠道水流,保护下游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三是为了实行轮灌。

(2)区分:进水闸是从灌溉水源引水的控制建筑物,布置在干渠的首端;分水闸是上级渠道向下级渠道配水的控制建筑物,布置在其他各级渠道的引水口处。节制闸布置在:上级渠道水位低于下级渠道引水要求水位的地方;下级渠道引水量大于上级渠道流量的1/3时;重要建筑物、大填方段和险江渠段的上游;轮灌组分界处。

9.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制度(表格的计算原理);

其原理是:认为任一时段内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等于该时段内土壤补给水量与消耗水量的差值,补给水量包括降雨、灌溉、地下水补给,消耗水量包括蒸发、渗漏等。

10.如何选定井位;  考虑地形因素,应把井位确定在地形较高部位,以便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考虑地下水流向,在地形平坦地区,井网多按网络布置。在近河地区,可沿岸成直线状排列。

 在地下水天然水力坡降较大的地区井网应垂直地下水方向排列。

11.梯田的分类;

(1)按断面形式可分为阶台式梯田和波浪式梯田两类

a.阶台式梯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成逐级升高的阶台形的田地。中国、日本、东南亚各国对人多地少地区的梯田一般属于阶台式。阶台式梯田又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四种。

①水平梯田:田面呈水平,面积较大,适宜于种植水稻和其他旱作、果树等。

②坡式梯田:顺坡向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而成的梯田。依靠逐年耕翻、径流冲淤并加高地埂,使田面坡度逐年变缓,终至成水平梯田,所以这也是一种过渡的形式。

③反坡梯田:田面微向内侧倾斜,反坡一般可达2°,能增加田面蓄水量,并使暴雨时过多的径流由梯田内侧安全排走。适于栽植旱作与果树。④隔坡梯田

相邻两水平阶台之间隔一斜坡段的梯田。

(2)按田坎建筑材料分类

按田坎建筑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田坎梯田。

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年降水量少,主要修筑土坎梯田。土石山区,石多土薄,降水量多,主要修筑石坎梯田。陕北黄土丘陵地区,地面广阔平缓,人口稀少,则采用以灌木、牧草为田坎的植物田坎梯。(3)按土地利用方向分类

农田梯田,水稻梯田、果园梯田、林木梯田等。以灌溉与否可分为旱地梯田、灌溉梯田。

(4)按施工方法分类:人工梯田、机修梯田

12.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水率;

灌水定额:指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即单位面积上总的灌水量。

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例如以万亩计)上所需要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13.渠道水量损失的原因;

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蒸发损失;人为因素。

14.渠道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1)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尽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对于任一渠道而言,从水源或上级渠道引入的流量就是它的毛流量,分配给下级各条渠道流量的总和就是它的净流量。

(2)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反映了整个渠系水量损失的情况。

(3)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比值。

(4)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15.续灌、轮灌、不冲不淤流速;

(1)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连续输水的工作方式称为续灌。实行续灌的渠道称为续灌渠道

(2)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 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实行轮灌的渠道称为轮灌渠道。(3)不冲不淤流速

 为了使灌溉渠道不冲不淤,满足渠床稳定性要求在设计中要以临界不冲条件为依据,以临界不淤流速作为校验。

 为保证不冲不淤,流速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即

不淤流速<渠道流速<不冲流速

16.道路编号的原则;(?)

17.梯田土方量的计算、梯田的种类(见ppt和书本P115); 18.项目区选择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2)先易后难原则(3)效益最大化原则

19.定额、机械台班;

(1)定额是一定条件下国家或部门在施工、养护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人力、资源、机械、物资等利用和消耗方面,经过科学的测定、分析、计算,用数据加以合理的规定,作为施工及其他方面所应遵循或达到的标准。(2)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

预算定额中,机械台班消耗指标是以台时为单位计算的,有的按台班计算,一台机械工作8h为一个台班。其中①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人班组所配备的施工机械,以小组产量计算机械台班量或台时量。②机械施工过程应在劳动定额中的台班定额或台时定额的基础上另加机械幅度差。

20.土地整理项目分为四级(预算部分,包括),每一级代表什么意思。(1)一级项目:单项工程。亦称“工程项目”,一般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即建筑产品,是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土地整理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

(2)二级项目:单位工程。一般是指在单项工程中具有单独设计文件和独立的施工图,并且单独作为一个施工对象的工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单位工程一般是指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农地平整工程、未利用地平整工程和废弃地平整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排灌工程、喷灌工程、农用井工程、水工建筑物工程等;田间道路工程中的田间道和生产路;其他工程中的农田生态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固沙工程等。

(3)三级项目:分部工程。是指单位工程中按工程结构及所用工种、材料和施工方法的不同而划分为若干部分,其中的每一个部分称为分部工程。如废弃地平整下设田埂平整和田块平整等;

排灌工程下设干、支、斗、农渠(沟)等;

喷灌工程下设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

水工建筑物下设的管涵、渡槽、蓄水池、倒虹吸等;

农田生态防护下设的种树、种草等。

(4)四级项目:分项工程。是指通过较为单纯的施工过程就能生产出来,并且可以用适当计量单位计算的建筑或设备安装工程。它是建筑与安装工程的基本要素,也是计价的基础。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是最末级不可再分的子目,如土石方的开挖和运输和回填、原土夯实、砂砾石铺筑、PVC管、水泵和电动机安装。21.土地平整的方法有哪些(土地整理工程设计ppt的方法),方格网法的计算(见ppt和书本P47);

方格网法、断面法、散点法。

22.低压管道输水工程规划的原则; 灌溉面积形成完整系统,压力接近。首先要确定给水栓的位置。

已确定给水栓位置情况下,力求管道总长度最短。管线平顺,减少起伏和折点。

最末固定管道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移动软管或垄沟垂直作物种植方向;山丘区,干管平行、支管垂直等高线。

 管网布置尽量平行于沟渠路林带,顺田间道路和地边。 利用已有水利工程,如倒虹吸或者涵管。

 利用地形落差重力输水,各级管道尽可能双向供水。

23.田-沟-路-渠-林布置形式的特点;

(1)这种形式便于渠沟维修管理,道路与末级固定沟渠都不相交。但今后拓展困难。机械进入田间必须跨越排水斗沟,需要修建较多的交叉建筑物。

(2)在降水较多的地区,排水斗沟断面较大,如采用这种形式基建投资较大。在降雨量小的北方地区,可以采用此形式。

24.沟洫畦田和台田规划;(P46)

主要出现在低洼旱涝和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都是通过开挖沟洫,将挖出的泥土修筑田埂,垫高田面,形成设计田块。

25.灌溉设计保证率,降雨量频率计算表;(3土地整理工程设计ppt和书本P66)

26.土地平整工程规划的内容(地形特点分三类,教材P45)

田块高程设计的合理与否影响着田间平整工程量的大小以及灌排渠沟的布局,其设计应该本着节约成本、有利灌排的原则。不同地区,田块平整高程设计应该因地制宜。 地形起伏较小,土层深厚的旱涝保收田的田面设计高程应重点依据填挖土方量的要求来确定。

 地形起伏较大,土层浅薄的坡耕地田面高程设计在考虑平整工程量的同时,应根据地形特点,尽量满足灌排设施布置的要求

 地势较低的低洼地,田面设计高程还应考虑到水位要求,平整后的高程应高于常年涝水位0.2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田面设计高程应高于常年地下水位0.8m以上。    

篇2:土地整理课程复习

农村土地整理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当地农民的意愿进行。土地整理的特点主要有技术性、动态性、地域性、综合性

土地整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系统原则;整体性原则

7.土地整理的必要性表现:实现耕地不减少,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的需要 8.我国土地整理总体方案是以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为重点。9.我国土地整理总体方案是以重点项目、示范项目为导向。

10.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做到要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11.土地整理技术体系:土地整理规划技术、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技术、土地整理效果评价技术、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技术

12.我国土地整理基本原则中的“一个确保”:基本农田保护

13.我国土地整理基本原则中的“两个平衡”: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4.我国土地整理基本原则中的“三方面管护”:数量管护、质量管护、生态管护 15.我国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土地整理与复垦

16.平原地区的土地整理主要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理模式。17.丘陵山区的土地整理主要为“山、林、田、水、村”的综合整理模式。18.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内容:制定土地整治目标、划分土地整治区域、明确土地整治重点、落实土地整治项目

19.土地整治分区一般适用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20.为了明确土地整治方向和重点、分类指导土地整治活动、引导投资方向并为安排项目提供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应进行土地整治分区

21.土地整治分区可分为:土地整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土地整治综合区 22.土地复垦区是指以开展土地复垦活动,安排土地复垦项目为主的区域。23.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原则上不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线。

24.土地整治规划成果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有规划文本、规划图件

25.项目运作程序按先后排列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安装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评价阶段

26.我国正在编制的土地整治规划将国家级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同步编制。27.在新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中,最先通过评审的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市为江苏省扬州市

28.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试点中,率先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县为云南省嵩明县

29.按照性质不同,国家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可分为:重点项目、示范项目、补助项目 30.按照土地类型的不同,土地整治项目可以分农地整治项目和市地整治项目 31.将某土地开发项目申请国家重点项目时,其新增耕地面积应达到该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60% 32.若要将某土地复垦项目申请国家重点项目,其新增耕地率应达到40% 33.土地整理项目预申请国家重点项目,则其新增耕地率应不小于10% 34.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中项目分析的内容主要有:项目合法性和合规性、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35.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

36.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最主要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37.在低洼易涝、盐碱化严重地区适宜采用沟洫畦田和台田方式。

38.梯田田间道路的布局应结合具体地形进行布设,其原则主要为通梁连峁、沿沟走边

39.路基的宽度为路面、路肩的宽度之和。40.沿道路走向绘制的断面图称为纵断面图 41.垂直于道路走向绘制的断面图称为横断面图 42.断面图亦可称为剖面图 43.田间道路面的宽度约3-4m 44.生产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1m左右

45.田间灌排系统主要包括输水配水系统、田间调节系统、取水枢纽、排水系统等部分 46.常见的农田灌水方法有:滴灌、地面灌溉、喷灌、微喷灌 47.灌水定额是指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48.灌溉定额是指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即单位面积上总的灌水量。

49.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

50.假设某灌区的面积为A,种植结构为1、2、3三种作物,种植比例ai(i=1,2,3),三种作物各次灌水定额分别为mi,各次灌水在Ti天内(假设抽水灌溉,每天灌溉22h)完成,则三种作物所要求的灌水率为

51.除涝设计标准一般包括暴雨重现期、暴雨历时、除涝时间等方面内容。52.排渍设计标准包括耐渍深度、排渍深度、排渍时间等内容。53.渠系建筑物的有:渡槽、涵洞、陡坡、跌水等

54.排水沟收集的雨水在进入蓄水池之前,应该经过沉沙池 55.坡地蓄水工程主要包括:截流沟、蓄水池、沉沙池、水窖 56.截水沟截取的坡面水流最好先经过沉沙池再排入蓄水池。

57.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灌溉渠道可以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固定渠道。

58.在实施坡地梯田工程时,一般的梯田田坎形式有土坎、石坎

59.农田防护林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林带方向的确定、林带结构的确定、林带间距和宽度的确定、树种的选择与搭配

60.绘制出的各个单位工程纵横断面、平面图等的图件统称为单体图 61.农田防护一般包括生物防护、工程防护

62.一个完整的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绘制的图件应包括: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单体图 63.某国家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则其已编制的文本应该有: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说明书 64.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在最前部分应单列一个项目特性表 65.新增耕地的来源:荒草地开发、耕地田坎归并

66.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利用因素分析时,最主要应该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67.从事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前需亲临项目区,该步骤的专业术语为项目踏勘 68.规划排水沟时,必须考虑其水流去向即承泄区

69.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时不便设计出所有田块,因而往往选取典型田块进行设计。70.县级土地整理项目可直接编写项目实施方案

71.国家级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必须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才能编制规划设计报告。72.在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对项目投资的计算可称为项目估算 73.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计算可称为项目预算 74.在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项目实际耗资的计算可称为项目决算 75.在项目预算时,按照级别的高低,项目可依次划分为4个级别。76.项目预算费用由组成: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 77.工程施工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78.其他费用: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等

79.应该计入设备费的有: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采购及保管费

80.不可预见费=计费基数×费率,计费基数应为: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 8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构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 82.国家参与投资的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必须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进行编

制。

83.土地平整工程包括的分项工程有: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土石方运输、平整土地 84.田间道路工程包括田间道、生产路等单位工程。85.预算编制基本思路为: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确定采用定额、确定工程量计算项目及计算方法、计算工程量、套用相应定额子目计算分项工程直接费、其他费税的计算、预算汇总 86.关于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是实现项目任务所需要的人、财、物的经济方案;项目预算可由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预算可通过预算软件编制完成 87.工程施工费是项目预算中其余费用计算的基础。

88.土地复垦基本原则:“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因地制宜、优先复垦为农用地

89.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的发布将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90.土壤重构可分为和:工程重构、生物重构

91.土地复垦工程重建技术:非充填复垦技术、充填复垦技术

92.非充填复垦技术:积水区直接利用法、未稳定沉陷区的直接利用法、挖深垫浅法、疏排法

93.凡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修建公路和铁路以及兴修水利设施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破坏的单位或个人简称为土地复垦义务人 94.土地复垦方案分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95.我国土地整治资金不足,因此在考虑经济效益时应:纯经济效益最大化、纯投资效益最大化

96.土地整理与复垦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应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评价。

97.土地整理与复垦对农户的经济效益之一是土地整理与复垦后产量的增加,其原因主要为:土地整理与复垦后有效耕地数量增加;土地整理与复垦后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土地整理与复垦后农户对土地的投入与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可能性增加 98.土地整理可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这些成本的节约主要包括:田块集中节约的劳动成本;田块规整机械化耕作节约的成本;完善灌溉设施,降低的灌溉成本;完善田间道路系统,节约的运输时间

99.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包括:静态经济评价指标、动态经济评价指标、单位投资水平指标、项目运营效果指标

100.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项目区总面积

101.静态投资收益率=项目年新增净产值÷项目总投资×100%。102.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项目年新增净产值

103.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生态资源利用程度指标、环境质量影响指标、旱涝灾率、定性分析指标

104.社会效益定量分析指标: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土地垦殖率、人均年纯收入增加量等

105.土地整理与复垦项目施工管理: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生产要素管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06.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进度控制中一般应编制施工、季度、月实施计划。

107.施工项目的资源管理主要包括资金、人力、机械、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108.在我国,土地整理与复垦工程可能涉及以下哪些权利主体: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新增耕地使用权

109.根据土地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竣工验收可分为验收和竣工验收

110.目前在评价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时,往往偏重经济效益的评价而忽视其他效益。1.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1.按照土地类型的不同,土地整治项目可以分为农地整治项目和市地整治项目

2.重点项目是指国家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耕地开发的土地整治项目。

3.示范项目是指国家在耕地开发整理中,为完成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改革、创新任务,具有示范作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4.补助项目是指国家对特定地区耕地开发整理给予适当资金。

5.路肩是道路两边没有铺筑路面的部分,用作路面的侧向支承和行车停歇的地带。6.土地整治工程中常见的地下取水建筑物主要有管井和筒井。7.作物需水量又称为腾发量,是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量之和。

8.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的净流量,是根据灌区作物的灌溉制度制定的,其单位为m/s·万亩。

9.土地整理项目预算是指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根据技术设计和预算标准及有关基础定额反映实现项目任务所需要的人、财、物的经济方案。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计价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标准。

11.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工程技术,它通常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过程。

12.生物复垦是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肥力与生物生产能力的活动,它是实现废弃土地农业复垦的关键环节。

13.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时,需要计算“有项目”与“无项目”的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

14.土地整理与复垦项目施工管理是指项目进行建设阶段后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控制。

15.土地整理与复垦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工程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进度、进行施工布置、指导工程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

16.土地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程序,是全面检验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质量,核算工程投资的重要环节。

17.土地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分为竣工自查、竣工初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1.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在区域土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为统筹安排市域内耕地等各类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结构,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长远目标,所划定的区域。

2.土地整理模式:有特定的土地整理构成要素和自然地域单元耦而形成的表现形式。3.土地整治潜力: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时期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使待整治的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权关系的潜在能力。

4.土地整治分区:是为落实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统筹土地整治活动而划分的土地整治方向相对统一的区域。

5.土地整理区:指以开展土地整理活动,安排土地整理项目为主的区域。

6.土壤重构:即重构土壤,是以恢复或重建工矿区破坏土地的生态环境为目标,采用合适的采矿和重构技术工艺,应用工程技术手段,重新构造一个适宜的土壤剖面与土壤肥力条件以及稳定的地貌景观,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和提高重建土壤的生产力,并提高和改善重构土壤的环境。

1.我国土地整治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答:

1、现状:

(1)定义: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

(2)发展历史

3① 发育阶段(1987-1997年)② 发展壮大阶段(1998-2007年)③综合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3)产业政策:2012年三月2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提出了规划期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②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③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④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对于土地整治在政策上是很支持的。

(4)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② 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

②国家政策将继续支持土地整治:城镇化、新农村、土地政策

2、发展趋势

(1)土地整治的内涵逐步丰富,目标多元化,七月综合性特点,区域综合性特点越来越鲜明。(2)未来土地综合整治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整体推进,不仅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还要统筹农田整、村庄整治、市地整治,统筹农民生产、生活、生态问题。

土地整治从农地整治拓展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来地质环境灾害治理问题也要纳入土地整治中,土地整治已经具有国土整治的意义。

2、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答:

1、现状:

(1)我国土地整理的提出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是基于解决是安全问题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的土地整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2)我国土地整理内容及特点

内容:随着我国土地整理的开展,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从初期简单的地块合并土地平整逐步扩展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特点:一是结合现实国情,突出强调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的目标和作用;二是我国土地整理主要集中在农村;三是我国比较重视废弃土地、沙化地和盐碱地等的开发治理。(3)我国土地整理技术模式与运作方式

① 主要技术模式:综合土地整理技术模式、专项土地整理技术模式。② 运作方式:一是政府运作方式、二产业化运作方式。(4)我国土地整理成效

① 土地整理管理制度建设 ② 土地整理理论技术研究 ③ 土地整理实践

2、存在问题:由于我国土地整理起步较晚,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① 土地整理重耕地数量增加,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② 土地整理中有效公共参与少。

篇3:土地整理课程复习

1 国外土地整理发展情况及特点

土地整理自16世纪中叶起源于德国, 至今欧洲的荷兰、俄罗斯等国通过多年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观国外土地整理历史, 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表1) 。

在德国, 土地整理的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整, 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条件与劳动条件, 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和自然平衡的保护。俄罗斯土地整理具有明显的技术延续性, 其主要任务是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荷兰的土地整理始终坚持使农场和当地居民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 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美化土地景观, 以及建设户外娱乐设施等农村土地多重利用方面加以规划。从国外土地整理的实践, 可以总结出国外土地整理的主要特点:

1.1 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政策

联邦德国于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整理法》, 1976年修改和颁布了《土地整理法》。1990年原苏联颁布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基本法》, 1993年颁布了《俄罗斯土地基本法》。荷兰早在1924年就出台了第一部有关法案, 1985年, 颁布实施《荷兰土地整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土地整理的目的、要求、任务和方法, 并为各国土地整理管理部门确定指导思想和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保障。

1.2 注重土地的权属调整

在德国, 《土地整理法》中许多章节都提及到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权属问题。土地整理立项决定中的权属管理包括明确地产所有者的权益和责任, 确定土地整理范围以及其中地产的临时Á限制, 确定土地整理区的土地权利人, 拟定土地整理计划中的权属规定。而在土地整理期间权属调整包括地产交易、地产的重新规整、地产评估、土地重新分配到等。

1.3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不以牺牲森林的土地面积来增加农地的面积, 十分注重对河流沿岸的土地进行用途调整或征为国有, 并在河流沿岸的土地上种植树木, 形成沿河生态保护系统。土地整理部门还要与当地的自然保护主管机关、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合作, 提出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兼顾自然保护、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需求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明确要求在土地整理规划中, 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土地景观。土地整理委员会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 也必须征求国家科学委员会关于自然和景观保护的建议。

1.4 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

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是土地整理目标能够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荷兰土地整理项目的提出, 需要拥有项目区内25%以上土地面积的居民同意才被中央土地整理委员会受理;项目区内的居民有权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初步规划进行审查, 并提出自己的各种需要, 这些意见必须由规划人员加以解释, 并反映在以后的土地整理详细规划之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需要通过项目区内所有居民的投票决定, 只有拥有项目区内50%以上土地面积的人们投了赞成票, 项目才能开始实施。这种做法使土地整理项目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避免了项目准备和实施的阻力, 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自觉性。

1.5 重视融资研究

在融资机制方面, 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土地所有者和其他团结共同承担;在融资模式方面, 有常规性土地整理融资、简化的土地整理融资、项目土地整理融资、快速土地合并融资、自愿调换土地融资等多种模式。在城市, 土地整理 (包括征购、储备) 的费用, 其资金来源有以各城市为股东的股份合作制城市银行的贷款、中央政府的贷款、商业机构的贷款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农村, 发展农民合作金融制度。

1.6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土地整理后的资料更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并在硬件、软件、技术标准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电子速测仪、高精度GPS等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基层测量局, 作为土地整理过程中信息采集的手段, 实现了重要资料数字化。在软件建设方面, 建立了土地整理信息系统 (LE-GIS) , 对各种图形、属性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同时实现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 并通过专线网络传输各种数据, 实现了土地整理完成后各种数据的及时更新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2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内涵和原则

2.1 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

一是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 促进经济发展和耕地减少矛盾的解决。二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进程。

2.2 土地整理的含义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进行充分利用, 将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率。目前, 人们对土地整理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狭义的土地整理是指对已利用的土地的整治和改造, 广义的土地整理还包括土地复垦, 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

2.2.1 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得前提下,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将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

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2.2.2土地复垦。土地复垦的含义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使其恢复到可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规划按其废弃地的类型可分为矿山开发废弃地复垦规划, 煤矿塌陷地复垦规划, 交通、水利等工程压挖地复垦规划, 废弃宅基地复垦规划等。

2.2.3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 土地整理一般为农地整理, 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广义的土地整理的基本特征具有综合性, 土地整理是包含开发和复垦的综合概念, 因为土地整理的核心是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一般意义上的田块归并, 路、沟、渠配套的土地整理是使土地利用更加充分,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措施。土地开发是挖掘土地的最大潜力, 土地复垦是对土地利用条件的恢复和改良, 也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 广义的土地整理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将不合理的用途变为合理用途, 通过不同用途的合理组合, 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2.3 土地开发整理的原则

2.3.1 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区域的地形地貌、水热条件、土壤土质、耕作制度等的不同, 土地整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

2.3.2 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基础, 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的保障, 社会效益是土地整理的支撑。土地整理后, 就要是实现耕地整体生产能力增强, 农业产量产值增加, 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整理资金投资回报率有保证。同时, 也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的容纳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 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虽然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长期来说是一致的, 但短期内却有可能发生冲突, 因此, 土地整理应该立足长远, 做到经济上盈利、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可接受, 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和最优化。

2.3.3 系统原则。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相互联系的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土地整理的系统特点决定了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本着系统原则, 着眼全局, 充分发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使土地整理系统工作效益达到最优。

2.3.4 整体性原则。

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土地整理的覆盖面广, 所需资金、人力、物力巨大, 仅凭个人、单位、地方政府的力量很难顺利完成, 而且它还关系着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土地整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的顺利与否, 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因此, 各地方要协调配合, 各环节要综合考虑, 并将土地整理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如何保持土地的持续发展与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 为指导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理,意义,原则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培训讲义, 2009年11月.

[2]姜勇, 程千等, 从农业补充新思路看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前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11期.

[3]李娜, 程千等, 土地产权理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与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应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11期.

篇4:土地整理问题浅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1.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概念

1.1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是以土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合,也可以说是土地财产的总称。土地产权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各种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赠与权、地役权等等(樊志全,2003)。土地产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意义,即产权的各种权利有法律给予规定,如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准买卖,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和转让等;二是经济意义,即产权关系,也就是经济利益关系,如利用土地应该享有的利益,产权主体利益充分实现等。土地产权和其他权利一样,完整的产权应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等内容。

1.2土地权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土地权属等同于土地产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5)。土地权属就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归属。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权属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陈利根,2002)。

1.3权属调整和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权属调整是指产权客体在各产权主体之间变更流动的过程。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规划设计以及地块归并、集中的需要,而造成的对产权客体的调整即地块权属的调整。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上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理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根据各权利人整理前在项目区土地上所拥有的权利,通过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权属调整转换机制,按照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合法地换回整理后土地上的相应权利的过程。目前从理论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实践表明,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一般是建立在土地产权理论、土地资源配置与规模经营理论、土地资源价值理论、区位理论、农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的。

2.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概述

2.1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界定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实质是对土地增值利益的调整。土地增值可以区分为自力增值和外力增值。其中自力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自行对土地进行投资投劳,改善土地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性状,改善或增加土地附属物,从而使土地增值;土地的外力投资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以外的社会投资(国家或公私单位等的投资)对该地产生的辐射使其增值。目前我国土地整理所带来的增值实质是由国家投资或地方政府投资,从而对投资的土地带来增值,这种增值调整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和项目区农户的根本利益。因此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牵涉到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和谐生态的建设,尤其涉及到项目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调整。在这增值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土地权属调整推动着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变化,权属调整必将涉及驱动因素。因而对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研究,可以弄清土地权属调整的实质,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好的理顺产权关系,保障土地合法权利人的根本利益。

所谓驱动因素 (Driving Factors)就是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土地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是指引起土地权属变化的根本因素。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一般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另一类是人文影响因素(丁光伟和李世顺,1998)。土地权属调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在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土地权属改变起到作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在短时期内变化很小,对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自然因素常常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会给土地整理的结果带来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王金亮等,2000)。人文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在各种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

2.2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对象选择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主要表现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实质是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质量和面积在空间分布的变化,最终表现为地与地、人与人之间调整。为较好地把握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的影响,弄清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及其权属调整的评价与反映;其二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变化时农户会做出的行为和原因;在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选择兼顾平原和丘陵地区,使调整对象安排更加合理、全面和科学。

2.3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方法确定

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农户主体和制度等。对驱动因素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由于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各因素因子对土地权属调整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不同,因此在分析驱动因素时,应先确定其主要因素和因素中的主要因子。

篇5:土地整理课程复习

土地收购储备: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通过征收、收购、置换、到期回收等方式,将土地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集中起来,由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统一进行土地整理后纳入土地储备库,在根据规划和计划,投入市场。

制度:指在特定条件下选择的、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并借以影响人们相互关系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总称。

土地征收: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更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法律规定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土地的权利。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

土地登记原则:依法原则、申请原则、属地管理原则

权属管理内容:依法确定土地权属、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农村土地使用权取得:依法承包所得、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依法用于非农建设、依法用作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其他方式取得。

农地征收、转用审批:

(一)征收土地的审批权限1.国务院批准权限(1)基本农田。(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3)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上。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征收上述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审批。

(二)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1.国务院批准权限(1)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的。(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及大型基础建设项目。(3)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其他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扩张用地。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上述规定之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前:1949-1953:“耕者有其田”土地产权制度的建立1953-1957 :土地合作化1958-1961:土地的人民公社化1962-1978:“三级所有,对为基础”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后:以“共有产权”(集体产权)为中心过渡到有限制的“私有产权”(土地承包权)。有效解决了“搭便车”行为和监督问题,降低了制度运行的成本,增强了制度的有效性。1.所有权主题明确化2.明确与规范所有权相关权能3.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4.完善使用权的权能结构5.土地承包期的长期化6.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运作

7.土地产权的法制化管理

城市地价管理:是指政府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行为,保持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保护土地交易者和国家等各方面的合法利益而采取的以土地价格为核心的各种调控、引导和管理措施。

土地出让: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讲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建议用地预审制度内容:(1)土地征收目的的合法性审查;(2)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是否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4)是否符合建设用地供应政策(5)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是否达到要求

篇6:土地整理 土地清查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54.53公顷。批准预算总投资2560万元。

2009年12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通知》(苏财建[2009]280号、苏国土资发[2009]300号)批复仪征市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资金为2560万元,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计划新增耕地48.02公顷,新增耕地率5.03%。

二、土地清查工作

1、土地权属确定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地处东经119º6′36″~119º10′30″、北纬30º28′10″~30º30′22″,项目区边界:北靠青年村、东临蔬菜村、南濒南井水库,西与安徽省接壤。涉及XX镇XX、XX、XX三个村55个村民小组。本次土地清查工作重点是确定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查范围为全部项目区。清查参加人员由

国土、水利、农业相关部门人员及项目区所在村抽调办事公道,熟悉界限的村民组成。经过现场调查,核对图纸,确定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均为集体所有,均有人民政府颁发的《集体土地所有证》,权属界线清楚,无任何争议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归三个行政村承包土地的村民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晰、界线清楚,面积准确,不存在权属有争议地块。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142.2公顷(其中汪云村825.36公顷、沙集村278.04公顷、开建村40.81公顷),建设规模954.53公顷,其中耕地722.8公顷、农村道路33.56公顷、坑塘水面113.43、农田水利用地33.96公顷、田坎26.26公顷、农村居民点7.5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3.31公顷,特殊用地4.0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37公顷、荒草地2.23公顷。项目区实施前耕地722.8公顷,其中XX村707.73公顷、XX村210.26公顷、XX村36.54公顷,涉及农业人口4224人,人均耕地0.1711公顷。

2、单体建筑物

该项目规划农桥12座,灌溉泵站6座,U型衬砌斗渠9.04km,灌溉管道2.305km,泥结砂石路面14.913km,混凝土路面4.23km

根据规划图和现场地形地貌确定,该项目设计建筑物布局基本合理。12座农桥有11位于塘田渠道上,一座位于大塘排水沟上,农桥尺寸符合现场交通及过水要求。6座泵站,芦坝南站、芦坝东站从卢坝水库取水,朱庄泵站、桥头泵站从桥头水库取水,吴庄泵站为朱庄站的二级泵站,余庄站为芦坝南站的二级泵站,设计流量及扬程满足灌溉需要。渠道走向能够保证农田灌溉需要,但在项目实施后,部分地块高程会有改变,需要根据项目施工后地块高程作适当调整。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为林场路、荷花路、兴太路,连接了现有铁沙钱、陈香线主干道路,其他14.913管理砂石路面,连接了主要村庄和主干道路,形成了循环、方便的交通体系,设计相对合理。

XX镇土地整理项目指挥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土地整理课程复习】相关文章:

土地整理土地复垦07-17

土地整理政策05-08

土地整理报告05-28

土地整理规划06-05

土地整理施工资料05-22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05-26

土地复垦整理范文06-01

土地整理项目报告07-17

土地整理项目监理07-17

土地整理项目汇报07-17

上一篇:关于旅游活动策划的感想及总结下一篇: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