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课程资源融入中学体育课堂的探究——以渝东南地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2022-09-10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 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 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由此看来,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应该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县地处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民间体育项目多姿多彩, 底蕴十分丰厚, 它是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的载体。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对于本土模式的传统体育文化却知之甚少, 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也不多。2011年4月, 我们分别对本县的部分高、初中进行了土家族苗族传统体育知识问卷调查, 并抽取了其中的400份问卷进行分析, 部分数据见表1、表2。

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本地区传统民间体育项目的认知程度:67%的学生选择喜欢, 45%的人选择会一些项目, 49%的学生选择曾经学习过, 78%的学生愿意学习, 91.5%的学生选择愿意进一步了解。通过反馈的数据, 反映了学生有积极对待本土民间体育文化的态度, 在体育课中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是可行的, 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优于其他途径。鉴于此, 有必要加大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力度, 拓展传统体育课程的价值空间,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让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得以继续传承。

一、渝东南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简介

渝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彩独特, 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土家族苗族民俗活动:舍巴日、板凳龙、鸭子龙、拖干龙船、泼水龙、穿花跳牌等, 这些活动充分彰显了民族特色与个性, 融观赏性、娱乐性与健身性于一体。

民间体育活动:民间武术、爬竿、踩戏、赛龙舟、荡秋千、抢花炮、跳房、踢毽子、踩高跷、跳竹马、玩龙灯、舞狮子、鼓舞等。它们都是趣味性、竞技性和民族性的集中体现。

二、民间体育课程资源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究

(一) 融入内容的选择

本地区的民间体育种类繁多, 是体育教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富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民间体育资源, 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它们学习和运用的能力。这些资源进入体育课程有一个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对这些内容必须经过挖掘整理、分类整合, 重新进行选择, 琢玉求珠、去粗取精, 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至于选什么, 怎样合理利用, 怎样找到突破口, 以及这些内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怎样融入, 融入的比例多少, 在融入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保持和得到一种什么样的观念、身心得到什么样的锻炼, 这都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校已经开展过的活动, 学生多少都知道一些, 如摆手舞知识的掌握, 在我们抽样调查的学生中知道的就超过一大半。学校没有专门讲授过, 又缺少渠道了解的民间体育知识, 学生们知道的就很少了。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的知识相当欠缺, 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上这一课。在对民间体育项目这一内容的问卷调查中, 学生谈到希望了解的内容有:

根据问卷的结果, 我选择了摆手操、抢花炮、民间武术和板凳龙等学生相对更感兴趣的课程资源作为融入的内容。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好突破口,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利用这些资源, 把握好教学内容, 处理好教材内容和融入内容的连贯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和延伸。

(二) 融入的本土体育资源在教材 (教学) 中的安排

我校在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 这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但都是根据体育的门类在划分, 而本地区民间体育成就主要体现在舞蹈、体操、球类与武术上。因此, 在教学上对民间体育资源的融入也主要是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本土体育资源有机地与各个类别结合起来, 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根据体育课标的“教学建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计划、分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其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分布如下:

在上述各板块的教学中, 以上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可以视具体情况有机地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部分中进行。

(三) 融入的形式

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分组比赛等形式来进行。

(1) 让融入的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缩短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教材内容更加亲切和具体, 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让融入的本土体育课程资源形成独立的课时, 在不同的模块之后直接加入新的课题, 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 (见上表) 。使学生在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同时, 既得到了身体锻炼, 又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3) 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活动, 拓展和延伸了体育课堂的教学。

三、实践与利用

(一)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教师对本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 然后将选出的内容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或活动方案,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组织活动。并参照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教学内容的育人元素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 使这些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最大化。

(二)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实践

充分利用民族体育文化的广阔空间, 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有机地把它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1) 加大民族体育文化的开发力度, 编写校本教材, 使其有效融入体育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去, 从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在过去把简化摆手舞作为课间操的基础上, 继续对摆手舞进行深入挖掘, 编创出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又充分彰显摆手舞精髓的校园摆手操, 在学校进行推广,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 将本地区的特色民间体育项目引入校园,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改编和优化, 增强它们的竞技性、趣味性和激烈性, 使之更适合中学校园活动的需要。

(4) 选择时机组织学生到摆手堂、桃花源广场观看表演, 或让学生亲自参加群众性的民间体育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特色体育比赛等。

(5) 构建校园民族文化走廊, 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摘要:渝东南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异彩纷呈、底蕴深厚,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可优化课程结构,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族体育文化,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季浏主编.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 许世岩.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报告2000

上一篇:巧记单词,学出乐趣——关于牛津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技巧下一篇:讲座制的历史演进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