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问题初探

2022-10-02

1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只有百分之百投入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才会有社会对教育的百分百满意。但是长期以来, 教师总是被人为地赋予太多的社会意义, 几乎成了某种特定的社会符号, 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健康的心态。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益重视, 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加重, 个别教师心态失衡甚至扭曲:有的教师强迫学生吃苍蝇、打耳光、喝尿;有的教师强迫学生下跪;有的教师长期猥抵女学生等。这些现象的发生, 反映出教师中存在着心理问题, 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下面请看一位教师的自白:

“我一向不服输, 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 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 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 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 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 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 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 考不完的试, 做不完的活, 操不完的心, 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整日惶恐不安, 心绪不宁, 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了!”这段自白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 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2 什么是教师的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 几乎人人都会遇到, 有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 0%左右。然而, 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 却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 0%。

不久前,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 C L-9 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 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 6 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 另外, 嫉妒情绪明显, 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这样的消极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 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有些教师遇到学生不守纪律, 便往往成为引发他们宣泄消极心情的导火索, 个别教师甚至会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迁怒于学生, 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 课堂上的一点动静也会引起他们大发雷霆、训斥以至辱骂学生。

3 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3.1 工作压力过大是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 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 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 每位老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但也应该承认, 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下岗和分流的教师, 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 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半辈子, 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 导致各种各样施暴行为的发生, 甚至会挺而走险, 走上犯罪的道路。

3.2 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心理常常超负荷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师肩负着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 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时,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而教师本来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而不是纯粹的机器, 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 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没有则必然影响到心理的生理节律。的确, 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 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 不少老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 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疏导, 长此以往, 势必使心理不堪重负。据报载, 青岛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 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 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然而, 有一天, 却因一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 不能自己, 对该学生连拉带扯, 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往墙上蹭。据专家分析,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惫素”并发所致!从教师工作的特性来看, 有专家认为,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 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 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 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4 收入较低也是教师心理障碍形成的一个原因

自古以来, 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 重义轻利, 安贫乐道, 耐得住清苦。解放以后, “真诚党的教育事业”、“甘愿吃苦, 无私奉献”, 长期以来成为教师们理想信念和所奉行的职业道德的真实写照。但改革开放以来, 这一情况出现了新的变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 9 9 5年教师平均工资5435元, 在16个行业里仍列第13位, 显而易见, 我国教师属于低收入阶层。特别是拖欠教师工资尤其是拖欠农村教师的工资现象还比较严重。近来, 一些城市学校也开始出现了“拖欠问题”, 教师情绪因此受到了影响。

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 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5 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5.1 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当前, 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 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而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 全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应重视与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 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 及时做好教师消极心理的辅导。

5.2 作为教师应该从我做起, 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要充分认识到,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 只有正视现实, 不断进取, 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与时俱进, 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 才能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压力越来越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 本文着重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超负荷,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王云鹃.教师心理问题到底有多重[J].中国教育报, 2002, 6.

[3] 刘启珍.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上一篇:糖尿病、失眠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中医的认识下一篇:体验、充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