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环境培养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三全育人”的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民族类院校为例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构建一种既满足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又符合当今学生个体成长规律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把“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民族类院校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科学设置人才成长环境,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对于民族类院校实现培养适应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大量查阅有关“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及实施途径的研究文献、民族类院校关于“三全育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类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民族类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民族类院校在化工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优缺点,指出了民族类院校将“三全育人”融入化工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仍存在一定的空白,明确了构建基于“三全育人”的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三全育人”理念和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意识为主线,提出了构建基于“三全育人”的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贯穿人才成长过程的一体化育人环节,构建全体教职工员工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的育人队伍,建设贯穿融合课堂、校园、社会和网络的育人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以西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案例,通过设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体化育人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师资队伍,进一步阐明了构建基于“三全育人”的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通过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回访调查发现,该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说明本研究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探讨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途径,对推进民族类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化工类人才;人才培养体系;民族类院校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 核心概念

1.7.1 三全育人的涵义

1.7.2 人才培养体系

1.7.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8 理论依据

1.8.1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1.8.2 协同理论

1.8.3 人才成长规律

第2章 民族类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现状和分析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民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1.1 奠基期(1949-1965 年):培养民族干部

2.1.2 探索期(1978-2001年):培养大专、本科人才

2.1.3 变革期(2002-2011年):培养高层次人才

2.1.4 繁荣期(2012年至今):立德树人

2.2 民族类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2.2.1 西北民族大学

2.2.2 广西民族大学

2.2.3 贵州民族大学

2.2.4 青海民族大学

2.2.5 西南民族大学

2.2.6 北方民族大学

2.3 民族类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具有的优点

2.3.1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2.3.2 重视专业建设

2.3.3 注重民族团结教育

2.4 民族类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2.4.1 育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4.2 缺乏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2.4.3 育人环境建设不够完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族类院校基于“三全育人”的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3.2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3.3 设置课程体系

3.3.1 课程教学模块

3.3.2 实践教学模块

3.3.3 建设创新创业环节

3.4 设置一体化育人环节

3.4.1 明确成长阶段,实施阶段性育人

3.4.2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育人

3.5 教育教学条件建设

3.5.1 构建全员育人队伍

3.5.2 建设良好育人环境

3.5.3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3.6 设置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3.6.1 人才评价标准

3.6.2 实施途径和方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4.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4.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4.3 课程体系的构建

4.3.1 知识体系及学分构成

4.3.2 教学计划及课程架构

4.4 实践教学环节

4.5 创新创业环节

4.6 一体化育人体系

4.7 教学模式改革

4.8 师资队伍建设

4.9 人才培养效果

4.9.1 毕业生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

4.9.2 毕业生就业流向

4.9.3 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4.9.4 就业质量相关指标

4.9.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4.9.6 广西民族大学2020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业质量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上一篇:关于公路的工程监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心理学综述性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