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设立危险犯之探析

2022-09-12

一、污染环境罪的犯罪类型

( 一) 对《刑法》规定污染环境罪犯罪类型之争议

《刑法修正案 ( 八) 》将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的”, 将环境生态利益作为直接保护对象, 但同时引发了学界对于本罪的犯罪类型的争议。有的学者主张, 可以理解为污染环境罪已由结果犯修改为危险犯[1]; 亦有少数学者主张, 污染环境罪是行为犯, 认为修改后的‘严重污染环境’即为行为程度的要求[2];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 本罪仍是结果犯, “虽然《刑法修正案 ( 八) 》将本罪由双重结果犯改为单一结果犯, 但并未改变本罪的结果犯的属性[3]”。

本文作者认为, 我国刑事立法对于危险犯的规定通常采用“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引起……严重危险的”等表述方式, 而污染环境罪并未采用这些方式, 而是直接规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显然并非危险犯; 若将“严重污染环境”理解为行为犯的实行行为的程度, 则会违背行为犯的本质, 可能导致所有犯罪都是行为犯的后果。因此, 根据修正后的《刑法》的规定, 污染环境罪仍是结果犯。

( 二) 《司法解释》对污染环境罪犯罪类型的界定

2013年6月17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第一条将十四种法定情节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2013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在《司法解释》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污染环境罪从结果犯变成行为犯, 过去认定环境污染犯罪的每一项标准都有个结果, 现在不少标准规定只要有相应的行为, 就可以定罪了。”因此, 根据《司法解释》第一条第 ( 一) 至 ( 五) 款的规定, 只要违法者实施了上述行为之一, 均可构成本罪, 这一变化明确了污染环境罪可以是行为犯; 而 ( 六) 至 ( 十四) 规定了成立本罪要求出现具体危害结果, 仍属于结果犯的范畴。所以经《司法解释》界定的本罪为行为犯和结果犯。然而, 根据上述规定, 仍忽视了对于污染环境罪危险犯的处罚。

二、污染环境罪设立危险犯的必要性

( 一) 是由环境污染行为的特点决定的

污染环境行为的危害后果具有严重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等特征。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且严重的破坏, 从而给人类造成间接的危害, 而且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除此之外, 污染环境的危害结果具有滞后性, 往往在污染发生时不易察觉, 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量变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而且后果一旦出现, 往往很难恢复, 所以要等危害结果出现再通过刑法予以规制, 则介入的时机太晚, 不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 二) 是保护环境生态利益的迫切需求

环境生态利益作为环境刑法法益, 要求对环境要素进行直接的保护。在污染环境罪中增设危险犯, 将刑法介入环境保护提前到出现法益侵害的危险状态时, 既体现对于人类生命、健康、财产利益的保护, 也承认环境的独立价值, 将那些对于环境有潜在威胁、尚未体现出明显危害后果但可能出现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也纳入污染环境罪调整的范畴, 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污染环境罪设立危险犯的建议

( 一) 危险犯应当作为污染环境罪的基础犯罪类型

危险犯是与实害犯相对应的概念, 根据我国《刑法》对危险犯的规定, 均将危险犯作为基础犯罪类型, 并规定相应的实害犯作为加重结果。因此, 本文作者认为, 污染环境罪亦应遵循这一刑法立法模式, 引入危险犯作为本罪的基础犯罪类型, 危险犯继续发展下去必须能够产生刑法上的实害后果, 作为本罪的结果加重犯。

本文作者认为, 《刑法》第338条对于污染环境罪的规定宜设置为: “违反国家规定, 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 使环境处于危险状态的”; 同时, 将环境污染行为造成“严重污染环境”后果作为结果加重犯, 在危险犯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加重处罚。

( 二) 关于“危险”标准的确定

本文作者认为, 对于污染环境罪“危险”标准的确定, 应当在实际审判中, 由法官结合普通人的认知经验, 根据经科学检验、验证后的专家标准综合判断, 如对于特定区域内的空气质量, 可以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 3095 - 2012) 进行测量; 亦可结合医学中的标准进行界定。

摘要:《刑法修正案 (八) 》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环境刑法法治理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但却仍忽视了对污染环境罪危险犯的处罚, 我们环境刑法是否应当将刑法介入的时间提前, 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污染环境罪设立危险犯问题进行论证, 并提出污染环境罪设立危险犯的立法建议, 为污染环境罪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关键词:危险犯,结果犯,环境生态利益

参考文献

[1] 孟庆华, 王法.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若干问题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17.

[2] 王勇.从<刑法>修订看中国环境犯罪立法观转变[J].环境保护, 2011, 07:38-39.

[3] 汪维才.污染环境罪主客观要件问题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 >为视角[J].法学杂志, 2011, 08:74.

上一篇:试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下一篇:五声性歌曲在钢琴即兴演奏中的和声与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