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人民满意的教师

2023-05-30

第一篇:做一位人民满意的教师

做一位勤奋的教师

论“勤奋出智慧,勤奋出业绩,勤奋出和谐”

关于“勤奋”,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论述: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而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还要懂得勤奋出智慧,勤奋出业绩,勤奋出和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表述对于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师要成为观察者;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将“勤”字化整为零,化大为小,使之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以点滴之勤,拓展更为广阔的教育教学空间。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每一堂课为出点,通过勤于积累,及时整合有关教学的感受和想法,使之成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体现勤奋出智慧。加里宁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听课,都会出现一些零散的关于课堂教学的感受和想法,我们要将这些零散的感受和想法,及时加以整理,将其转化成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所以说只有懂得勤奋,懂得积累,才能最终闪现出教育的智慧,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一个勤于思考的教师会将平常的工作生活当成一块块实验田,认真钻研教材、教参,书中的每一页都留下密密麻麻的圈点勾画,把书中每一页的内容都装入心中;工工整整写好每一课详案,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课,把勤做到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学成绩自然就会提升,这就可以说是勤奋出业绩。

教师还应该是勤于观察的,每天都对班内的学生进行观察,看有没有学生有反常的现象,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你在随时随地的关注着他们,并且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接触交流,从而成为他们的朋友,与学生产生和谐的学习氛围。都说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这就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必须要求教师还勤于学习,想让学生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人生图景中动态的学习,使思想成为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教师从知识点脱身而出,升华教学的境界,熔铸成自身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师生之间有真正的精神上的沟通,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精力和时间,需要勤奋不止的学习。我想这就是勤奋出和谐吧。

以上是我对于“勤奋出智慧,勤奋出业绩,勤奋出和谐”看法。这些“勤”是把握教育教学的细节,自觉积累,自觉学习,自觉思考,自觉运用,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过程。这种自觉,其实就是以勤奋为内核的,只有把勤贯彻应用到工作学习中,才能使之成自觉的行为。可谓点滴之勤,能成教育之大。

第二篇:如何做一位幸福的教师

自这段时间学习了<<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之后,颇有感触.从教育先驱陶行知到现代优秀教师斯霞、霍懋征、杨瑞清、黄静华等的身上我体会到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一、在奉献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我常常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材的,你们的眼里、心里需装着孩子„„”教师的奉献精神,应融入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中。视教育事业如生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学生视做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立足学生的未来,学生的成长,时刻提醒自己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平等的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红烛精神是教师的品格精神,是教师对自己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和无私奉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磊落胸怀,是淡泊名利,只问耕耘的最好总结。当你每天生活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时候,怎么会没有幸福的体验呢?

二、在创造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在创造性工作教师没有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是维持生计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与和奉献之后的满足。他们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为己任,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工作,同时,他本身也在不断的创造中实现着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和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理性、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解决能力的人,

他会时时关注科学发展的动态,处处收集教学信息,总是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研究,教室就是他的实验室,学生是他最好的实验合作者。于是他最早接触并实践新的教育理论,教学和研究是他教学生活中的两条腿,反思和研究成为他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他总是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他们不安于已有的成绩,始终像田径场上的一名起跑者,以生机勃勃的斗志、精益求精的态度、学而不厌的精神超越自己。因为他知道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所以他总是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教学已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是他心甘情愿地投入并不断获得快乐的职业。

三、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教师有被“调皮”学生气急了的时候,都有被家长不理解的时候,都有被成堆的琐事困扰的时候。可是,每当一位有爱心的老师看到学生求知时期待的眼神,他又不顾一切,站在讲台上,依旧神采奕奕,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鲜红的太阳,在学生的成长中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也能体会到世上最珍最纯的友爱。在每次听到学生们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一束鲜花。我们都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让人感到幸福。

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活,虽然物质上我并不富有,但精神上我很充实。每天生活在我的学生中间,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第三篇:做一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学校组织了为期五天的暑期集训活动。这次学习不断地激励着我、培养着我、塑造着我,使我不断成长,更让我确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一定要成为一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 学生发展的高质量源于学校办学水平的高质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取决于学校教干教师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就是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正能量所在。“正能量”原是一个天文学术语,后多被引申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追求、促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与人交流时,如果你言行中传递的信息能给人以希望,激发人动力,这就是“正能量”。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它才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我们学校也要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想干是解决工作态度的问题,与师德水平密切相关;会干是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是对教干教师能力的要求;扎实干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敬业创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让我们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逐步实现学校腾飞的梦想!

第四篇:做一位让学生感动的教师

单位里有一位初登讲台的年轻班主任老师,风华正茂,绰厉风发,怀揣一腔热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凭借三尺讲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厌恶教师职业,多次找年级主任谈话,要求辞掉班主任的职务。在教育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努力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的严格要求被学生认为是和学生过不去,教师的努力付出被学生庸俗地认为是为自己捞奖金挣荣誉,师生之间出现对立、矛盾甚至闹起冲突。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一些教师虽然没有俊朗的外表,不善言辞,但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走进学生心田,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学生走进他的班里,心悦诚服地认可教师、尊敬教师: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

其实,教师与家长相比,谁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成为孩子心灵的归依,道理非常明显。家长和孩子血脉相通,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急躁甚至苛刻,批评孩子,无论言语多么尖刻,措施多么过激,事后孩子总能够体谅父母并且原谅他们。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相处一般都很短暂,教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脾气禀性、心理状况不甚了解;学生对教师也需要有一个认可的过程,教师如果一厢情愿,单凭自己的美好初衷而出现言语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是厌恶。虽然没有一个教师承认他的教育是坑害学生的,学生的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初衷和教育的效果常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总会受这种心理的限制,找学生谈话的时候总会心有疑虑,话有顾忌,说话的时候总是在寻找恰当的话题或者是恰当的言语,或者干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对于犯错误的同学,教师总会有心情急躁、言语不周的时候,说一些过激的话语,事后,又常会用“我这都是为你好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之类的话来结束自己的教育活动,以期唤起学生心里的理解,情感的共鸣,期望自己的教育能成为促使学生觉省,从而改正,甚至奋发图强的契机。但是实际情况,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一般都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影响到班级荣誉,或者是降低了教师本人在班里的威信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没有表现应有的教育机智,教育活动常会被这些学生误认为是教师故意找自己的茬,这样的教育当然不可能起到预先设想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促使学生变本加厉,向更加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面发展。这种情况不由得不引起人的思考。

其实,学生犯了错误,心里都非常害怕。不害怕的极少。教师却不能抓住这一特点,对于犯错误的同学,总会找来训斥一番,以示自己治班严格。训斥的内容从现在到将来,从微观到宏观,从家长到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说者动情,听者动容,但是学生却会别过脸去,无动于衷,事后,依然故我。教师不禁发出感慨:这些学生真的没有良心,真的是冷血,真是冥顽不化。

教师让学生认可自己也并非一件难事,明白学生是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理

论的动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太自信语言的功力: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语言的阐述,学生便可以立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理,教师一番言语说教之后,学生便可以立即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了。其实,学生必定只是孩子,对于孩子不能有过多的期望,要他像成人那样,明白事理,通情达理,顾全大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当努力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教师的教育成为促使学生心灵自我解剖的契机,让教师的教育能够给学生感激感动,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做一位真正的好教师!那位提出要辞去班主任职务的教师就是在教学犯错误后就训斥学生,以致发展到师生之间互相不信,互相不理解,教师走进教室便觉着全班的学生都和他有敌对情绪,搞得自己很疲惫。而与他在同一个年级的一位教师则采取更细致的方法,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总会等学生平静下来之后,才去找他谈,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真诚的与学生开诚布公的交流,常会说得学生眼含泪水,感动得学生心潮起伏。这样的教育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一个让学生感动的教师,不仅是靠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靠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心灵的影响,靠教师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给学生以感染,靠教师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更是需要教师体察入微,能够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欣赏,实现师生关系的容洽,共同谱写教育的和谐乐章。

教师的道德底线

人要想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灵向上的人,就应该有所坚持,也就是说他至少坚守一条道德底线。尤其是我们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的传承者,辛勤的园丁,那就更需要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何谓道德底线?答案精彩纷呈,众说纷纭。其实道德底线是相对于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而言的,人必须首先满足这一底线,后才能去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道德底线只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然而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大厦。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就没有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经常是妥协再妥协,一直到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心安理得地习惯下去。 口头禅常常是:何必跟他作气!他不学就不学,关我什么事!少交一本作业我还少改一本呢!诸如此类,完全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家中事的姿态。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工厂的工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创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师育人的周期性之长。当然这也反映,教师一两年的漠视是很难得以显现的,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是无法用物质来量化的。于是很多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良心维护的工作,我很赞同。

按照前面提到的教师道德底线,我们可以得出更为细化的底线,那就是工作中不颠倒黑白,不徇私舞弊,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不敷衍工作,不斤斤计较,不尔虞我诈,不勾心斗角等。当然,设定这一底线,也要防止两种极端:一是极端的虚伪;二是极端的无耻与骇人。 比如教师节前夕,有些班级班主任就向学生索要礼品,同时还美其名曰:“科任老师辛苦了,我们买点东西献给他,聊表心意。”乍看上去,此班主任是为学生考虑,是为科任老师考虑,其实也就是为自己考虑,不过他极其虚伪与无耻罢了。你想一想,学生捐钱给科任老师买,能不给老班带吗?至于教学中的恐吓、威逼,那更是习以为常。你不好好学,将

来肯定修地球,肯定找不到工作,肯定活不下去,甚至连肯定找不到老婆也常挂在某些老师的嘴边。学生毕恭毕敬,诚惶诚恐。新课标中很是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平等关系,在这里只是一纸空文,无稽之谈。对他们而言,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底线。人是需要道德底线和坚持不懈精神的。无原则的畏缩、漠视与冷淡,小而言之,是个人生命尊严的不断递减;大而言之,将会造成一个群体的弱化、孤立乃至沦亡。我想,这绝非危言耸听。尽管现在教师地位提高了,但与人们的关系却在一步步恶化。人们甚至有种“谈师摇头”的现象,每一位教师对此都有或多或少的个人独特感受吧

第五篇:做一位新时代有品味的教师

品味,它是生活的品质和内涵,一个有品位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高雅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态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品味指的是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修养等得综合体。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对你言听计从,就叫有品位,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和你交朋友,那就是有品味、有魅力。

陶行知先生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最近从网看到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我并搜来认真看了,阅读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享受,更多的则是生活的引领,智慧的传递和方法的教授掩卷细思,感慨万千。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归纳出100个好习惯,它是一本系统研究教师习惯的著作,必将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可借鉴的范著。

在影响教师100个好习惯之一,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中指出: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当教师就要当一个有口叫位的教师,有品位的教师。犹如醇美的米酒,让人回味,沁人心脾。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注重形象魅力的修养。平时处处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

有品味的教师应该包括本书中习惯之二指出的“做一名阳光的教师”,什么是阳光教师,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地“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在我们的周围,有品味的教师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学校的罗磊老师,她嘴角常带微笑,满满的职业幸福感,她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了她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她不轻易乱说一句话和乱做一件事;时刻谨记职业底线和自我约束;她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早已是优秀优秀和有品味的教师了。当然,这样的教师我们学校都还有…

这几天我们正处于暑期培训时段,为我们上课的专家和讲师有还有好几位。但对我最深刻的有李玉玲老师和郭冬梅老师。 昨天,李玉玲老师给我们讲课,我听了她的课让我久久回味,难以忘怀。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创新意识,还带领我们做游戏。且结构丰满厚实,节奏起伏跌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和大家的互动、李老师还从生物学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帮我们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

今天我们又听了郭冬梅老师的研讨课,她的课清新优雅,细腻严谨且轻松愉快,从概念阐述,逻辑推理到结论得出,老师借助多媒体直观画面引领学生曲径通幽般的走进知识奥妙中,自行解题和感悟。

综上所述,两位老师的课个性鲜明,充满睿智,品位不俗,他们是专家,可他们也是老师,而且他们符合新时代品味教师的标准。这是实力的展示,它折射出她们的高度敬业精神、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开拓创新的良好风范。她们之所以气质不凡、富有魅力,也与她们平时注重习惯养成是分不开的。

在今天的培训会上,专家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他究竟是一颗种子还是一张白纸,就这一话题,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来自湖南的郭冬梅专家做总结,我们应该把他们看成一颗种子。 普徳曼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凡是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命运与前途,那么就让我们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吧。

有品味的老师就是一首诗、一幅画。清新而不失雅致;自然却不显雕琢,真诚却不虚伪 ,学生看不厌读不透,永远好奇。愿我们一起争做新时代的一名有品位,并且学生喜爱的老师吧!

上一篇:重阳节祝福语短信大全下一篇:做一名合格党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