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录

2023-05-19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

高伟清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观看了四位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课教学,又聆听了几位领导的经验介绍,可以说让我爱益匪浅。今天我们开展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有三:一是解决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二是有些学校教师更换频繁,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新上岗的教师引引路;三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好的有效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待我们今后着力解决。接下来我就结合这四节课来谈谈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一点看法。我一直觉得有着实践经验的你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源及类型

(一)主题来源

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要有一个主题作以引领的。 主题哪里来,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我觉得以下主题可以作为学校长期实施的主题:

1、根据特别月份确定的主题,如五月开展《劳动最光荣》、八月份开展《大话中秋》活动等。

2、根据学校特定环境确定主题,如上午我们看到的《山野菜到我家》,还有《关于新开河参的研究》、像我们有大量朝鲜族居民生活的乡镇可开展《朝鲜族民俗风情的研究》等活动。

3、根据学校传统文化活动确定主题。如:据我了解像清河、开发区小学

1 每年秋季都会组织一次菊花展,那我们就可以把《菊花的研究》作为我们学校秋季的一个固定主题来实施。还有的中学搞过《小商品交易会》活动等。

我们把这些主题有计划地按年级分配,到三年级时我就上一个《劳动最光荣》、到七年级时我就上《我的校服我计划》、到九年级时我就上《我的毕业典礼》。这些主题我们会越做越精,最后成为我们学校固定的经典主题。然后再配以其它主题,就形成了我们学校的主题框架。

那么其它主题哪来呢?

1、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确定主题,如看到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开发《节约用水》主题活动家,看到踩踏草坪现象我们开发《爱护草坪从我做起》的活动。

2、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定主题,如我看到过一个主题是学生在值日时发现小学生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拖把值日很吃力,想到能不能发明制造适合儿童用的拖把,于是确定了《少儿拖把的研究与制作》这一主题。

3、根据突发事件确定主题,如由地震引发的《为灾区献爱心》、《常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等。

4、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主题,如现在冬天到了,学生对雪充满了兴趣,可确立《玩雪》这一主题,再如《我喜欢的体育游戏》等。

关于主题的确立,在刚开设这门课程的中年级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课程还不了解,还没有掌握确立主题的方法,一般还是以教师给予性主题为主,就是教师在通过大量调查、与学生座谈等方式的基础上预设一些主题内容,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活动中来。

(二)活动类型

2 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其主题的类型也很多。按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条线索分可以分成: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活动、如“保护水资源的系列化活”等;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主题活动,如“交通安全我关注”;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为主题的活动,如“我的课间十分钟”。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四大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大多数时候是按主要的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

1、课题探究活动:从研究性学习领域切入的主题,指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自主探究,开展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这类主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如:《古城墙的研究》。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项目与应用设计):这是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的主题,它不同于课题探究学习的观察、调查、实验与文献组织,它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即:设计某一产品、物品、工具等,并适当进行制作。同时包括公益劳动、家政服务、手工劳动等。如《我的毕业典礼》(设计的是一次活动)、《我的校服我设计》(设计的是一件产品)、《风铃的制作》(手工劳动)。

3、以社会考查、参与为主的体验性、实践性学习活动: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领域切入的主题,其活动方式基本为社会体验、参观及考察活动为主,如:《参观自来水厂》、《走进人参加工厂》属于体验性活动,清扫学校周围垃圾的活动是属于实践性学习活动。

3 不管一个活动是从哪个领域切入的,属于哪个类型,其主要活动方式都是主题活动。那么一个主题活动从头至尾要经历哪些阶段呢?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二、主题活动的基本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专家一般把主题活动家的基本流程定名为“三段论”即: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我觉得更细一点的划分能更清楚地了解一个活动的基本流程。即: 确立主题、制定方案、活动实施、阶段交流、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这六个主要阶段。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今天只看到了其中的四个环节。每个阶段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其指导的细节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点在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否开展得好,重在教师的指导。这个指导可能有在课堂40分钟以外进行的,但大多数还是要在课内进行。根据活动的基本流程总结出一次主题活动课内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主题确立课

主题确立课的目标:形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转化成活动主题、分解主题的能力,发展问题意识。

主题确立课的教学结构:我认为主题确立课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他们是:创设情境生成主题和积极引导分解主题:

4 (1)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创高情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这里介绍几种仅供参考:

情境导入:比如上午戴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式,这种方是通过录像、投影、图片、游戏等手段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戴立萍老师的导入就是以投影为手段、图片为载体,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题研究的最佳状态。花甸小学万延华老师组织过一个《感恩母亲》的活动是以录音导入的。

激趣导入:是通过故事、儿歌、谜语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这是我们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也常用的导入方法,这里不多说了。

实验导入:通过小实验来导入主题,可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大脑持续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实现由“老师让我研究”变成“我要研究”,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座的各位老师如果有尝试过,你一定会发现,一些小实验是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大脑积极思维的方法。以前做班主任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曾做过污水变清水,沙子灭火等一些小实验,效果相当好。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深圳市留仙小学一位老师指导了一个主题叫“小叶不小”的与环境污染有关的一个实践课题就用了这样的导入:在大小烧杯中各倒入少量清水,将两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加热一会儿后,绿叶没有什么变化,取出绿叶倒掉小烧杯里的水,换为酒精,再加热。加热一会儿后,碧绿的叶片变成了白色,而酒精却成了绿色,学生都被这个小实验吸引了,对小小的叶子充满了好奇,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入课题:这小小的叶子还真不小,你们想知道有关小叶的什么问题?我们看到那些物理反应、化学反应就像魔术一样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住了学生稚嫩但却充满探究欲望的心。像刘谦的

5 魔术之于我们成年人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何况是孩子呢!

现场生成导入:就是教师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参观、调查的实际环境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相关问题,产生主题。比如要开展《鸭绿江水质污染的调查与分析》的主题活动,第一课时的导入课就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鸭绿江边,让学生亲身体验江水被污染的情况,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提出有关问题,提炼主题。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提出来的,在今后的活动中他才会为寻找答案而努力。

当然主题确立的导入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取决于你想要引导学生生成的主题内容而定。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口要小,活动才能开展得好。创设的情境必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而且这个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对整个活动的长效性。我们看到戴老师的图片的选择不仅仅为确立主题服务,同时也为分解主题奠定基础。等学生经历了一些主题活动,掌握了方法以后,到了高年级,初中学生掌握了选择主题的原则以后,他就可以自己选择活动的主题了。

(2)积极引导,分解主题:

活动主题通常包含较大的研究范围和活动内容,鉴于小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式,通常都不能有效地完成一个大主题,因此合理细化活动主题,根据需要产生合适的子课题就成了关键。

分解主题是指: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归纳、分类、整理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探究问题,也就是小组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像一位老师所说的“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我觉得一个主题也像“一个大馒头”,如何让学生能够“一口一口地吃下去”对于

6 这一问题“主题分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怎么分,分多大?应完全依照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教师引导的作用绝不能放松,引导的方法也很有学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分解,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课题。如提出馒头分解理论的吴慧老师在执教《对岸头实验学校的研究》活动时,在确立了大主题之后,抛出一个大问题:咱们学校的哪些方面的优势使学校这么有名气?围绕这个问题学生进行分级讨论。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总结出七个方面“办学体制”、“文体活动”(课前五分钟,活动课)、“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学校景色很美)、“教师队伍”(教学质量高,归功于教师)、“学生队伍”、“学校食堂”、“宿舍管理”这七个小课题。

因此,在确定主题以后,教师应该紧抓住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言语或道具不断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跟随老师思维的过程中加强对主题内容的了解,进一步细化主题的各方面内容,产生合适的子课题。

在这环节如果学生有漏掉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可以直接指导出来,也可以以自己感兴趣为由提出来。教师一经提出就会有学生跟随研究。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融为一体,体现教师参与者的定位。

2、方案制定课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它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中良好的计划是活动成功的保证。由于主题活动时间、地点较为分散,加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活动计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动根本。

7 方案制定课的目标:是学会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 ;提高规划设计、分工合作能力,形成有目标、有次序地做事的科学态度。

方案制定课的教学结构是: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这是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吴筱泉老师 总结的,我觉得特别准确,所以推荐给大家:

1、学生自主策划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在小组内围绕活动主题,通过讨论,自主地进行活动策划。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导入”: 教师可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例或小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冯老师方案制定课由学生学过的小短文导入。

“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可行,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如用提供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案例作参考的做法,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

“策划”: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策划,初步制定活动计划。

2、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一次性制定出完善、周密的计划。因而开展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此过程的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中与人交往的健康人格。在此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的计划在班上进行汇报,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8 “汇报”: 在此环节中,每组同学要将本组策划的活动计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

“论证”: 在学生小组汇报后,全班师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指出方案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去完善自己小组的计划。

“完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全班讨论、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全班师生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借鉴其他小组好的做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修订、完善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仅提供一种做法和参考,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活动主题的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一般有班级活动计划、小组活动计划、个人活动计划三种计划形式。其中中小学中最常见的是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活动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活动主题、研究的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过程、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或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

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

要力求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最好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要切实可行: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个方面对活动方案进行审视,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的、

9 网络式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学生有可能会设计邀请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其他学科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参与活动。那么,这些人士在时间上、精力上能否保证,对活动的指导能否落到实处,都需要考虑。如《山野菜到我家》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是父母等,不一定就是冯老师。

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合理分工。

在活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随着年级的逐渐增高,对活动计划的详细性和科学性要求就越高。教师在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计划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其中,中年级要逐项指导,重点在任务分工方面,要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能做,难点在活动过程设计的指导,要让学生知道活动一步一步都要做什么;而高年级则要侧重于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原始的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生成问题的处理。

在实践活动中切记方案制定了,一定要监督学生按方案有条不稳的实施方案 ,否则一次两次之后学生会觉得制定的计划也没有什么用呀,看不到做计划的好处,就不会积极、仔细地做计划了。

确定研究方案,下一步就不能“纸上谈兵”,而要“真枪实弹”地去实施课题方案了。

3、方法指导课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用到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如调查、访问、实验、书写各种过程材料如计划、记录、调查报告等。那么这些方法都需要我们教师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才能让学生自主去活动,去实践。

10 方法指导课的目标:掌握常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进一步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单纯的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结构为:情景导入→学习方法→课内尝试→交流提升。

情景导入即通过各种生动的形式,激发学习某种活动方法的欲望,形成动力,引入方法学习。如: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导入可播放名主持人的言谈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一般通过知识传授、范本学习、总结研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所学方法的内涵、功能、操作步骤等到。课内尝试即创设模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度运用所学方法开展活动,教师适时指导。交流提升即课内交流模拟实践情况,展示初步成果,交流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加深对方法的认识,提高能力。

方法指导课是应用较多的主要课型,根据主题的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差异,在各个活动阶段都可以设计方法指导课。如在准备阶段可以设计“如何选题、如何 设计、如何拟定方案等方法指导课;实践活动阶段可以设计“如何开展访问和调查”、 “实验探究”、“制作方法学习”等方法指导课;交流评价阶段可以设计“如何评价”、“评价表格的设计”等方法指导课;成果展示阶段可以设计“如何设计、制作、展示成果”等方法指导课。方法指导课忌为学习方法而指导,它应该是根据学生活动的需要,结合一定的活动进行指导。

有这么一个故事:狮王有一子,年幼好学,王召百兽智者老猿,对其曰:即日起,子从汝学,勿懈怠,早成才。猿领命,先教涉水。猿命百兽做一木池,以水灌其中。猿教子涉水法,于池中练习,连日不辍,至精熟。再教奔跑。猿亲率小猴百余只,砍树、除草、捡石、平整,不一日,百余米跑道即

11 成。猿教子奔跑之术,在跑道上往来驰骋。后教捕猎。猿命狼捉一兔,以绳缚其脚,又让鹰抓一鸡,拔其羽,将兔与鸡放于山下,猿教子捕猎之技,子捕之。数年后,子长成。老狮王退位,百兽齐观狮王争霸。因子涉水惧风、奔跑嫌路艰,捕猎无所获,王位终归他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虽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但不能仅限于此,教给学生方法,要引导学生生活实践中亲历方法的应用,在风雨中磨练自己。否则就会像小狮子一样在残酷的竞争中落败。那我们的方法指导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活动进行。例如:二中周慧莉老师的《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中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指导,就是结合活动内容来进行的。否则我们上的一系列化方法都将像老猿教狮王子一般最后豪无用处。

4、汇报交流课

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活动会有一定的收获,也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和大家分享和探讨。这就要把学生组织起来上一节汇报交流课。

汇报交流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回顾前期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活动共享活动过程的收获、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产生认知结构。

汇报交流课教学结构是:回顾导入→交流共享→建构成果。

回顾导入就是师生共同回顾开题活动、实践活动的活动过程;交流共享是学生以多种方式交流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收获”;建构成果即强化收获明确成果表现形式。

汇报交流课在一个主题活动过程中可能不只一次,可以是收集资料过程

12 的交流、问题的探讨、阶段成果的共享、初期感受的交流等等。

有的老师认为汇报交流课是最好上的,只要让学生一组一组去汇报,教师最后来个总结就行。其实有了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才会有小组汇报的互动精彩。教师也要以一个活动的参与者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去。

5、成果展示课

学生的实践活动最终会有一定的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研究、体验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的成果应该是自己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通过体验而得到的“体验成果”。因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应该具有“研究”的味道、“体验”的味道。

所谓“研究成果”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加工、分析,形成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体验成果”是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成果展示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展示活动成果,展示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成果展示课的课型结构是:回顾导入→分组展示→发展提升。整体回顾是师生对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分组展示即以小组一为单位展示学生的研究的成果;发展提升就是通过对成果的交流,提升认识,对活动的成果进行二次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一般都以课题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我们要鼓励学生,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成果展现形式,让学生的课堂表现异彩纷层,对活动成果有一定提升的作用。如上午张老师的《家乡特色产品的调查与研究》的成果展示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调查小报告、昌仪书、小品、儿歌、现场制作等。在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提醒大家要避免以下两种做法:

1、避免把成果展示异化为原始材料的堆积或“综艺节目表演”。 很多老师为了成果的“丰富”,学生大量展示知识性材料,就会让人感受不到“研究”的味道。比如说很多材料学生从网上直接下载的,也有从书上摘抄来的。学生缺乏对这些资料的加工和消化,只是在展示时把这些资料读给同学们听。从这样的成果中,我们无法感觉到“研究”的味道。学生所做的工作只是相当于资料员的工作,缺乏深层的思维和研究的含量。我们要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但也一定要注重活动体验的原汁原味,也不能为了追求展示形式的多样化而追求花哨的活动装饰,进行华而不实的表演。

2、避免只关注自我展示而忽视他人。

在这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成果如何展示,在其它课题小组成果汇报陈述时,而无心倾听、关注、思考他人的活动成果。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更要想法设法引导学生倾听、关注、思考他人的活动成果,参与到交流环节中来。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成果展示过程是“展示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是成果的分享过程、是“情感交流、思维交锋”产生新的问题、新想法的过程。在其它课题小组成果汇报陈述后,要进行互动交流:肯定他们小组好的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经验;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参考建议和意见;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问题。有些教师在成果展示活动中通过采用评选“最佳倾听奖”、“最佳建议奖”等方法来引导、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关注、思考他人的活动成果,激起学生参与交流活动的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14 张艳波老师设计的评比过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因为要评比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关注别组的展示情况,以便与自己组进行一个对比。

6、总结评价课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

总结评价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总结评价课的课型结构是;过程总结→全面反思→交流分享→评价→拓展深化。过程总结是引导学生对课题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把收获与体会写下来,可以在成果展示课结束后布置学生完成,也可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写。全面反思即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交流分享是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对自己的、对他人的、对小组的或对全班的,重在成功的体验或经验的积累。评价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是对学生个人的,对小组的评价,可以包括师评、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拓展深化。是在总结本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活动课题或导向学生思考发现新的问题。如学生在《家乡特色产品调查与研究》中,学生提出了环境污染对一些特产的影响,发出的倡议,可以拓展生成关于环保方面的一系列主题。

在这一阶段要强调这样两点;

第一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收获与问题进行全面反思、评价,书写心得体会。心得体

15 会的内容可以是:说过程、说事情、谈经验、说体会、谈不足、说问题等,把活动中的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大的收获,最成功的事,遇到的最大困难,还存在哪些疑惑和新问题等,用心得体会的形式写出来。通过反思写体会让学生写经历,谈感受,总结成败得失,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存在的问题,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

第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结果,对活动结果的认识态度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效益和情感体验形成的高低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果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研究经验或结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失败的体验、受挫的经历也是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宝贵财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这些经历,并鼓励学生从自己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不一定活动结果成功了,综合实践活动才是成功的;反之,活动结果失败了,并不等于综合实践活动也就失败了。评判综合实践活动的成败,关键是看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体验了乐趣。”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把自己最理想、最满意的杰作给大家看,也把自己的困难也在活动中告诉同学们,让大家一起来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写感想、写心得等方式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历程,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综合评价自己的实践活动,“我学会(明白、掌握)了什么”、“有哪些得失”、“我们发现的新问题”、“我们想继续研究的新课题”等,并把它撰写成心得体会。在自我反思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最后让教师、家长也来参与评价。通过这样一个评价过程,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内容、标准及方法,从而学会评价,提高学生的活动评价能力。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能只在活动结束时来一次

16 填表似的终结性评价,其实每个活动阶段都应该有阶段评价,随着活动的开展随时进行评价。

评价不要流于形式,为了评价而评价,如在活动结束时发一张评价表填一填,算是完成了评价任务,那就错了。新课程的一条重要的评价理念就是注重过程性评价,而在我们这门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课上过程性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今天这四节课每一节中都体现了过程性评价。《走进秋天》中的小组间的PK对学生说是有一定刺激作用,它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后续的活动中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参与的热情。《山野菜到我家》、《家乡特产小调查》中各奖项的评价表的设计和使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一些鼓励性的的语言都都体现了过程性评价。

最后对于一个主题活动的每一个过程我提这样几点要求: 主题要明:主题鲜明,明确活动过程 目标要小:具体 方案要详:详细可操作

过程要实:要有具体的实践过程,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像《玩雪》、《电饭锅的维修》这样的主题止于玩、止于修就失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就像刚才讲到的小狮子只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永远学不到真本领,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回归生活中去。我听过一节题为《包饺子》一堂课,(简述:教师播放录像,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让学生了解包饺子的步骤和方法。然后问:看明白了吧?然后让学生洗手每人包几个饺子。学生包时教师烧开了水。然后收集饺子煮。最后分给学生一直品尝。)这位老师也真让

17 学生动手了,可动得不够,如果你只给学生一瓢面、一块肉、一棵白菜,学生能做出美味的饺子,那这次活动才算功德圆满。当然并不是说把活动任务都带到课外去,课内能完成的课内完成,不要把任务都留到学生课后,但该让学生亲历实践的部分绝不能捆住学生的手脚。

指导要细:时刻关注学生活动的每个细节,进行入微的方法指导。 交流要广:交流的内容丰富、学生全面参与交流。

成果要多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采用恰当的成果展现方式。 总结要全:全面总结

评价要有效:评价工具、评价内容的设制要详细有操作性,有效果。下面是一位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他把每一项标准都量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评价标准

1、

每件作品10分。

2、

每个商标10分。

3、

展示方案填写得认真、完整30分。

4、

全员参与汇报30分,少一人扣5分。

5、

小组汇报时,下边同学认真听,有一人不听扣5分。

6、

评价后计算总分,选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

拓展要深远:如《家乡特色产品的调查研究》中,学生要把倡议书印成宣传单,或贴于鸭绿江附近的活动。

在设计活动的每个环节时都要有一个对前期活动的回顾,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像语文、数学课每天都有,也不像其它学科课每个内容的学习跨时短,综合实践活动有的主题活动要经历一个月或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有时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学生连主题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所以在长时的活动过程中,要隔一段时间就把学生拢到课堂上来

18 进行一下回顾和交流,也发现学生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学生予以指导,使学生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深入下去。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到具体实施。相信在家在聆听几位领导的经验一定都有所收获,他们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它学校也一定有自己独特有效的做法,有机会也让大家分享一下。那么一个主题的这些环节不是一程不变的,如果每次的指导活动都过于程式化,每次活动相同环节的分解都采用相同的方式,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参与的热情。只有不断创新指导方法,不同的活动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才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并不是说要把每一个主题活动都分成这样几个重要的指导环节。像有些小一点的主题我可能要三节两节就要完成的,也硬要分成这么多环节,这样一节一节地去指导,那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给自己找麻烦。特别是低年级选题一定要小,选几个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打响第一炮,很重要。要低起点低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唉!综合实践活动真有意思!从此喜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05年秋季开始实施这门课程至今已有5年头。这5年来大家经历了听说课程、按要求落实课程、认识课程、接受课程、主动探索课程的过程,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我逐渐看到希望的过程。作为这门课程的教研员,我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点点长大,很辛苦,也很幸福。我们各个学校及教师能够提出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问题,说明大家在思考这门课程了,接下来大家可能就会思考:每一个活动过程怎么做才是更有效等一些细节问

19 题,这就是希望!有了希望我们还怕综合实践活动这支奇花开不出异果来吗!

最后我把小学课文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在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门新兴课程面前,只有躬身实践才会有通向成功的路!

谢谢大家!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初探

吉林省安图县福兴中心学校 宋桂花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呢?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加以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呢?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思想也在变革与发展。在古代由于时代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综合发展,决定了人类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世界,于是就萌发了综合化学校教育的课程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千字文》和《三字经》就较早地体现了寓自然、社会、历史、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教育课程思想。

21世纪的小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学期的做法已深感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匡式的教师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自从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创造„„

怎样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呢?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如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学生戴上“亻”的卡片就成了部首“亻”,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主”、“尔”、“也”等的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马”,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女”、“虫”、“口”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共同虚构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把这些字串起来,在故事中强调构字规律及字的读音。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又是识字的过程。在游戏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这种方法让学生觉得识字新颖有趣,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加深印象。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使汉字教学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画一画、说一说”。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画一画、说一说”实践活动,它比一般的看图说话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其主要步骤是:第一,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自己动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有理地讲给小朋友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内容和体裁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

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与说”既不是单纯学习绘画,又不是单纯学习语文,它训练的是学生综合素养。当然,让孩子自由地“画与说”并非撒手不管,老师仍然要给予精心的指导。例如绘画,自由绘画不是漫无边际地涂鸦,老师应当告诉学生:图画一定要和你心中构思的故事紧密连为一体,也就是说要用图来表现故事。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构图中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另外,在“画与说”的同时,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名家名作,如童话、寓言、古诗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积累材料、丰富语言的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有了成果,就要给予展示的机会,展示主要应在课堂上进行,要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都能感受的成功的快乐。还有词语接龙游戏;模仿自己喜欢的词句另写词句;把几个字词串联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找错字等。

三是课本剧的表演。中高年级不少课文可以让学生演示,学生也很感兴趣。如教《曼谷的小象》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演示阿玲指挥小象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洗干净的经过,要求学生能表现出小象的聪明和乖巧。他们在演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步形成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一定的经验与成效。只要我们紧密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断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一定会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 《吉林教育》

第三篇: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

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它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重在实践,重在综合,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运用的过程。这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呢?下面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谈谈自己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一、注重情境创设,选好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教师应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选一个合适的问题,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驱力,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情境要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数学学习生活,活泼好玩,还沉浸在故事、谜语和游戏的世界里。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每次上选择综合实践内容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且趣味性较强的手段让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玩中学,学中玩。”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分扣子》时我首先出了个谜语:“兄弟几个人,各走各的门,谁要走错了,出来笑死人。”(打一服饰用品)课件出示谜面让学生猜,然后(板书:扣眼)再创造一个淘气不小心把妈妈的许多扣子弄撒了,帮淘气给妈妈分分类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欲望都被调动起来了,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情境要现实性

新课程倡导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情创设一定要有现实性,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北师大版第五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熟悉食堂午餐菜谱情境图,说说图意,引导学生发现此次活动的任务:“你能找到菜谱中蕴涵的数学问题吗?”然后放手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寻找菜谱中的数学信息,尝试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更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方法指导,开好题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计划,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数学实践能力,积累学习经验,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教授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淘气的校园》一课为例,在选题时学生提出的信息比较多,也很随意,可以通过“议一议”这一环节,讨论要找到淘气校园的数学问题,需要怎么做?使学生意识到需要记录数学信息;然后通过问题“怎样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讨论如何分工,如何进行记录,进一步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方案和步骤,为后续综合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注重实际操作,做好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本质上是 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不仅仅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放手去做,更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好所有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调控,使学生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防止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才会使每个人都有收获。还以《淘气的校园》为例,在“做一做”的环节中先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学习任务,再组织学生分小组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找一找淘气校园操场上的数学信息,引导观察教学楼以及操场周围的建筑物、旗杆都是什么形状的,操场上有什么、有多少,然后进行记录。最后结合学生个性化的记录,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学生在全程全员的参与实际操作中,相互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更好地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目标。

(二)学会独立思考

新课程总目标强调:“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所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例如在上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图形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图形、数,多角度寻找关系,加以对应。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数学灵性的根基。

四、注重交流评价,结好题

数学实践活动注重活动经验的积累,它是一种缄默知识,包括了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数学美的体验,也包含了渗透于活动行为中的数学思考、数学观念、数学精神等,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时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解决问题的路径、质量、效果、自信心等进行反思评价至关重要,它会使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数学地思考,促成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智慧的生成。例如在教学《奥运中的数学》一课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师生互评等。可以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可以说收获,可以说困惑,可以说……学生踊跃发言,互相交流,思维的火花不断地得到碰撞,这样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转化,达到学习的佳境,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借鉴。

总之,我们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一定要依托《数学课程标准》,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创造最优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让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育的沃土上绽放美丽的花朵。

第四篇: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充满生活情趣的课程,它让同学们在做中学、玩中悟。要学好这门课程就要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经历、用心去体验。如果你是一位专职的综合实践老师,想把这课上好,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担任了三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从这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不禁地从心里发出感叹,想上好综合实践课可真不容易啊!想把每一节课都上好那就更不容易了!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条件、环境广而多。我认为想上出高效的综合实践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我们想上一节高效的综合实践课,那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认为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条件。备课,是教师课前的一个准备。在这一准备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前花时间去备课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真正体现出来。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只有扎扎实实备好课,才能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备好一节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备教材。所谓的备教材(就是备这一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所需的资料以及活动的开展)

二、备教参。教参往往被很多老师遗忘在一个角落里,认为教学参考书没啥可看,其实是错的。因为教学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因此,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是我们能上好课的关键。

三、备教案。无论是网上或是书店教案比比皆是。但是并不是这些教案你都能随手拿来就用,我们要反复研读,反复揣摩,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动手精心设计出适合自己上的教案。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观察、测量、参观、访问、调查、制作等活动,学会探究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展现你才艺的有意义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学校,社区,家庭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首先提出有趣的活动主题:能给你幸福而且充满爱的一个地方——家。同学们一齐来交流:你认为什么是家,家里有什么呢?第二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请介绍清家住在哪里?家居面积。周围环境。家庭成员、职业等。)第三步:小组选取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参与课题:

1、幸福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

2、家居环境。

3、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职业是什么?)第四步:收集、整理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资料(如联系电话、访问、调查问卷、照相机等。)第五步:展示并总结。(可以展示家庭生活照片,或抄写关于家的名言警句、成语,或家族关系登记表等。)这样通过让学们看一看、说一说、问一问、写一写,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家的温暖与美丽,去体验亲人的关爱与无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都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自我表达的信心。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多元化的一面。一些课题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找资料,查阅书籍等。如《庆祝教师节》,我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教师节有什么缘由?接着让学生带上采访卡,到一两位退休老师家里采访并填写采访卡。然后请学生来当个小医生: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上课,很辛苦,嗓子发炎经常沙哑了,那怎么办呢?你能帮助老师吗?让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看书、看报纸,请教家人等,写出有效的处方。又如在教学《我和妈妈逛商场》时,关于对商品的类别,生产来源,产品价格的调查纪录,完成统计表。可以说,综合实践课是多元化的,涉及生活面广泛。如学生奶的知识,有关于品牌的了解,营养知识,牛奶制作过程,牛奶作用等许多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先统计一下家里一周产生的垃圾数量、种类、处理方法。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一下垃圾分类标志。并讨论一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后再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最后让同学们一起来写一写自己的小建议,并努力做一个环保宣传小天使。

要上好小学综合实践课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局限于学校,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真切地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可以是班级,或者是小队,因地制宜,因此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中快乐地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五种有效组织方式

(2007-04-06 07:04:17) 转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纳入国家课程计划。然而,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如何安排这3课时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或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结果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有的教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集中与分散灵活使用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假时开展,结果缺乏教师过程的指导;有的教师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有的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种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的几个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部分可通过课堂完成。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成为了一线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本文将课堂组织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即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活动策划阶段的组织形式、总结交流阶段的组织形式,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向大家作一详细介绍。

一、主题确定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在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交流。 需要强调的是:在主题确定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有位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一次“下海活动”,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进行社会观察与调查。随后,教师在主题确定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不规范运用汉字问题、不文明经商问题、街上的流浪狗问题、交通线路不便等问题。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的情境,研究的主题更有针对性。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并非每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的方式,确定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所谓问题归类,即将学生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

面归类。对于回答“是什么”这一层面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对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这一层面的问题,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如“灵芝盆景制作与研究”主题确定阶段,学生们在最初选题时有过“木洞、杨梅栽培技术”、“家电维修”、“速生丰产林研究”等10多个设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分析,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杨梅种植存在周期长、因素复杂的问题,家电维修课题陈旧、技术要求高,速生丰产林研究工程量太大,难以操作等问题”,最终选择了“灵芝菌盆景制作与研究”这一个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然分组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确定活动主题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分组,组成3~8人的小组。在此阶段,教师一般可引导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说明选择本主题的原因,其目的是给全班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下面本文将向大家展示一段该环节的课堂实录。

[1][1]师:请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研究的小主题,并说一说主题生成的原因。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我们了解到最近全国范围内食用蔬菜中毒事件很多,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决定调查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介绍。同时促使更多的农民改种水稻为种无公害蔬菜,让大家都能吃上新鲜无毒的放心菜。

师:听了你们组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家很有社会责任感。

生:我们调查“无公害蔬菜使用的农药”后发现,菜农们把打有化学农药的蔬菜销向市场,而人们吃菜后只要身体暂时没病、无异常现象,就以为没事。其实,有的毒素进入人体后,并不马上发作,但如果沉积在人体的毒素渐渐增多,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我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化学农药,为什么有害;什么是生物农药,它有哪些优点。

师:你们研究的主题很有意义,注意到了人们的健康问题。

„„

二、综合实践活动策划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后,活动进入策划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小组要讨论活动计划、进行活动策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上进行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展开充分的讨论,为每个小组完善他们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在活动策划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这一阶段的活动策划主要是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要进行小组分工,完成活动计划,教师可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起始阶段教师可对小组活动计划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如提供撰写活动计划的表格等。

2.学生将本组方案计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环节中,学生小组要派出学习小组长,将本组活动策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

3.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计划情况展开讨论

在学生分组汇报本组的活动策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能帮助、完善活动的计划。 4.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完善计划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主要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

三、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交流课

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交流,其课堂活动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1.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

在此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汇报活动过程。下面,我们继续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例说明。

师:„„下面就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自己的调查过程。 生:我们实地看到的结果使我们感到很惊奇。当地的王伯伯向我们介绍了无土栽培的方法、益处和一些相关知识,我们还翻阅了书籍、杂志,找到了讨论如何栽培的相关资料。

生(展示两盆蔬菜):这一盆是黄瓜、那一盆是苋菜,都是我们亲自动手种出来的无土蔬菜。

生(展示照片和表格):这是我们制作的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技术比较表。无土栽培分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有机基质包括药渣、谷壳、木屑、棉子壳等。无机基质包括沙、砾、珍珠岩、岩棉等„„无土栽培的温度是20°度左右,有土栽培是常态温度。无土栽培只有51年的历史,是由德国两位科学家发明的新兴的技术,而有土栽培属于传统方式,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植物栽培。就生长速度来看,无土栽培比有土栽培要提早5~10天上市。 „„ 在学生汇报过程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说出来。我们继续看这位教师是怎样引导的。

师:刚才各小组都展示了这次活动的调查过程和实践成果,也提出了合理化和建设性的建议。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的情感体验,如对待困难、挫折和对待团结、协作的观点、看法等,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

生: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了怎样与人交流,也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理解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虽然活动又苦又累,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只要用心去解决,总会越过这道坎,不经过辛勤的劳动怎么会得到

累累硕果呢? 2.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给予指导与支持。如在一次小组汇报过程中有位教师发现有个小组研究的是“中国文化”的课题,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的资料,饮食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有,真可谓五花八门。由于研究主题分散,学生小组合作时不知如何将课题深入下去。于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道:你们收集了这么多有关湖南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想研究湖南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各省饮食文化的区别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究,开展了题为“关于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差别研究”的主题活动。同时,他们还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很多建议,由此还引发了有关环境保护等问题。这样,学生从研究中国文化现象到以饮食文化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向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研究,到不吃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身体力行,再到环境问题的研究,课题不断深化,学生整体、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 3.引导学生发现生成的主题

教师还要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成的主题,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如在一次“中巴出城,关注公交”主题活动阶段交流时,学生谈到:通过访谈,了解到居民超过一万人数的社区可设公交车停靠站,而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四万多居民,由于社区没有公交车停靠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了“未来社区的规划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研究。

四、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形式

活动结束后便进入了总结交流阶段。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交流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分静态交流、动态交流两种。活动主题、方式的不同,使得活动的过程也千差万别,因此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在这里,主要介绍一种答辩式总结交流课堂组织形式。

答辩式总结交流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进行活动交流时,请若干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提出各种问题,请学生进行答辩。其基本环节为:论文作者作论文陈述—教师与学生提问,研究小组当场作答—主持教师作总结性评价。这种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分享情感体验和方法的舞台,指导教师也可借此了解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目标落实情况,发现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活动。

在答辩式总结交流过程中,答辩时教师的问题设计最为关键,问题的设计指向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一般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选题的由来,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选择这个主题后,你们是怎样策划活动的?(考查学生是否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3)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能举例说明怎样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吗?(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4)你的研究报告分哪几方面?重点是什么?你认为你们的活动有什么意义?(考查学生方法性知识的落实)

(5)在本主题活动中,你们运用了平时学到的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考查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6)请举例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吗?(考查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价值:体验性、生成性特征) 下面,我们看一段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1][2] 答辩展示实录——奶牛养殖的连锁效应 „„

下面,有请肖梦莹等同学对他们小组的论文《奶牛疾病不容忽视》进行陈述。 肖梦莹: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奶牛疾病不容忽视》。 „„

主持人:下面请评委老师提问。

评委老师:请问你们是怎样选择这个主题的?

肖梦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奶牛养殖户最担心的就是养殖的奶牛得病。因为每头奶牛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一旦得病,特别是如果得了“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病,短时间内就可导致奶牛的大批量死亡,不仅会给饲养户的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而且所产的牛奶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优质、健康的牛奶是每个消费者的首选,人们希望喝到优质的牛奶,饲养户更希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而这一切必须以奶牛养殖户拥有健康的牛群为前提。因此,我们这一组意识到“奶牛疾病不容忽视”是一个既有实践研究的价值,又能为我们社区服务的好主题。

„„

五、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讲座的课堂组织基本形式 教师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常常缺乏必要的专题讲座和“过程与方法”的指引,因此也会使“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无法实现。鉴于此,我们探讨了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基本方法,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论指导方面,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如何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法构成一个较宽泛而又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专题讲座仅仅是辅助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方法论讲座或关于活动主题的知识讲座也不应追求学科化的系统性。如要让学生掌握“怎样作采访”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进行指导。 方式一:开设小讲座,介绍作采访的相关知识; 方式二:采访活动后进行总结、归纳;

方式三:开展“我的第一次采访”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作采访(确定采访对象—讨论如何准备采访—实施采访过程——开展交流活动)。

第五篇:浅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推进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这门学科是充满生活情趣的课程,它让同学们在做中学、玩中悟。要学好这门课程就要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经历、用心去体验。如果你是一位专职的综合实践老师,想把这课上好,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现在担任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从这一学年的教学中让我不禁地从心里发出感叹,想上好综合实践课可真不容易啊!想把每一节课都上好那就更不容易了!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条件、环境广而多。我认为想上出高效的综合实践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我们想上一节高效的综合实践课,那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认为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条件。备课,是教师课前的一个准备。在这一准备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前花时间去备课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真正体现出来。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只有扎扎实实备好课,才能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备好一节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备教材。所谓的备教材(就是备这一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所需的资料以及活动的开展)

二、备教参。教参往往被很多老师遗忘在一个角落里,认为教学参考书没啥可看,其实是错的。因为教学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因此,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是我们能上好课的关键。

三、备教案。无论是网上或是书店教案比比皆是。但是并不是这些教案你都能随手拿来就用,我们要反复研读,反复揣摩,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动手精心设计出适合自己上的教案。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观察、测量、参观、访问、调查、制作等活动,学会探究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综合运用知

识,展现你才艺的有意义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学校,社区,家庭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首先提出有趣的活动主题:能给你幸福而且充满爱的一个地方——家。同学们一齐来交流:你认为什么是家,家里有什么呢?第二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请介绍清家住在哪里?家居面积。周围环境。家庭成员、职业等。)第三步:小组选取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参与课题:

1、幸福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

2、家居环境。

3、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职业是什么?)第四步:收集、整理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资料(如联系电话、访问、调查问卷、照相机等。)第五步:展示并总结。(可以展示家庭生活照片,或抄写关于家的名言警句、成语,或家族关系登记表等。)这样通过让学们看一看、说一说、问一问、写一写,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家的温暖与美丽,去体验亲人的关爱与无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都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自我表达的信心。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多元化的一面。一些课题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找资料,查阅书籍等。如《庆祝教师节》,我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教师节有什么缘由?接着让学生带上采访卡,到一两位退休老师家里采访并填写采访卡。然后请学生来当个小医生: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上课,很辛苦,嗓子发炎经常沙哑了,那怎么办呢?你能帮助老师吗?让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看书、看报纸,请教家人等,写出有效的处方。又如在教学《我和妈妈逛商场》时,关于对商品的类别,生产来源,产品价格的调查记录,完成统计表。可以说,综合实践课是多元化的,涉及生活面广泛。如学生奶的知识,有关于品牌的了解,营养知识,牛奶制作过程,牛奶作用等许多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先统计一下家里一周产生的垃圾数量、种类、处理方法。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一下垃圾分类标志。并讨论一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后再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最后让同学们一起来写一写自己的小建议,并努力做一个环保宣传小天使。

要上好小学综合实践课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局限于学校,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真切地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可以是班级,或者是小队,因地制宜,因此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中快乐地成长。

喀什市第十二小学

马晓燕

上一篇:综合应急预案培训计划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