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学

2022-07-27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

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年级、科目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

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

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

一、初

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日记;相关音像资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考评由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评估。

(六)上报评估结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一)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二)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

达标要求:

1.有活动课程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三)对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每学年末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照评价表进行考评,对荣获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了一定的调控加分奖励;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赵大进

副组长:陈文东李文忠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陈文东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王运雄、王作友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2)项目组成员负责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学习所需的理论文章,定期召开教师会议。记录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活动过程,参与对本组教师的项目考评。

(3)收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调查报告必须用word文档。提供学校网站录入。

第二篇: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三类课程之一,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成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自XX年秋季起,我校开设了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亲历和体验中,我校师生做了一些实际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我校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1、注重统筹规划,实施分层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我校在课改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了《南渡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法和步骤,并邀请了杨裕前等有关专家来校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分层管理,即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三层管理模式,各年级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则根据学校和年级计划再制定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另外,我校还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则紧密结合本校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主题的内涵,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来,我校确定了“以认识计算机病毒”、“我们镇上的水泥厂”、“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走进广告天地”、“远离噪声,享受安静生活”、“传递我们的美板画设计”、“趣味拼图”等活动主题。通过研究专题的征集,又确定了小组活动的一系列研究性专题,例如“寻访家乡的名人”、“特色家乡菜”、“家乡的方言”等。

2、重视点面结合,鼓励教师参与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层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综合性实践为主的学科或学科整合活动;二是深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组活动。前者的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三节综合实践课,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弹性课时制,一般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学生全员参与。有时需外出活动,如参观工厂、远足登山、慰问敬老院老人等,则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时间。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组活动的时间主要是以周六上午活动为主,同时还充分利用中午、下午放学后等时间,一般由六到八名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共同确立一个研究专题,并进行具体的分工,在有关学科教师的引领下,开展研究性活动,由于此类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空间较大,经常要走出校门进行参观、采访、调查等,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给予相当大的自由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参与不可忽视。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活动时间的延续性,因此,它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学校不应指定专门的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老师,而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引领和指导。我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方案的设计、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等方面,我校十分重视鼓励教师参与引领指导,要求教师的引领要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例如,我校在开展“我们镇的水泥厂”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上网或进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水泥生产流程,其次,教师还出面与水泥厂联系参观时间等事宜;再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准备分析样品的仪器、药品等。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参观调查、采样分析得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另外,还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和收获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等。

二、主要成效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一年来,我校广大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的定位。许多教师都深深地体会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决不在于灌输和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多来,我校通过“趣味拼图”、“参观水泥厂”、“家乡方言和文化”、“特色家乡菜”、“寻访家乡名人”、“设计校园平面示意图”、“交通标志与安全”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密切关系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

3、建立了新型的师生间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地使用讲台,而是始终处于学生中间,引领着学生走向生活,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实践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在活动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两个多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我校的师生关系正逐渐变为融洽、和睦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给予了学生平等、自主、和谐的权利氛围,我们感到现在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较以往更喜欢动脑子,特别是大多数同学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通过实践中的发现,还激发起向老师、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4、获得的荣誉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多来,我校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竞赛中获奖,如在学生网页设计、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评比、劳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中,我校有多人分获市、学区

一、

二、三等奖。在课改调研活动中,常州市丁伟明副局长亲临我校,对我校课改工作给予较高评价。我校作为溧阳市首批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今年又顺利通过了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验收组验收,并得到验收组领导较高评价,成为溧阳市初中中唯一一所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

三、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我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但与一些兄弟学校相比,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农村初中,我们觉得遇到的困惑也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具体表现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学生要深入社会,走进生活。强调课程的开放性,而现有的大班额制,如要学生全员参与,我们感到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管理上的困难。

2、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与地方文化的结合,这必定会影响学科知识的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必然要承受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压力。

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因校本课程的差异而标准不同,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感到操作较困难。

4、校本课程的开发追求的是差异性和个性化的亮点,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共同、平衡的原则,各校校本课程的质量,我们感到会有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存在。

第三篇: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

1、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处理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因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新课程实践的必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崭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有机构成,其设计和实践实践活动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实践的今天,我们认为从中学开始,开展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非常必要。

(二)理论背景

1、后现代课程观。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后现代课程观深深影响了当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师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强调教师和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课程是开放的社会化的,强调课程、经验、生活的统一;课程具有主体性,重视发挥师生特别是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重组、再造和创新的主体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一理论下提出的。

2、科学的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学习活动,这两种活动,缺一不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获取认识客观世界所必须的直接经验,促使学生

以大量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学好间接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人的多种才能目前都被忽视了,拥有这些才能的人往往是单一教学的受害者,教育应该是全面开发每个人脑子里的智能,因此必须采用开放性多元化学习方式,才能充分认识人类智能的多元性和展示智能方式的多样性。而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最优智能必须依托教师的多元智能和有效指导,并寻求教师之间的最佳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综合实践活动为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和智能的最优发展提供了最好的途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国内外的不同领域自古有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最先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后来法国、德国等在中学普遍开设了训练创造能力的课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的教育改革方案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尤其是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这一新型的课程更是备受教育界关注,众多的实验区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研究。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的郭元祥就著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但是相对而言,不管是在全国,还是在我们的周围就中学数学学科的领域开展的综合实际活动的研究相对少。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完全以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开发。因此,这个课题有其研究实际价值。

三、课题的界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有得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职能,以大教育的观念去重新认识学校的教育资源、途径和方式,扩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

会,增加实践的机会,密切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课程之间的统合与吸纳,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习课程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

传统中学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单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资源单一的缺点。学校、社会、网络、教师、学生都可成为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得以开发,如何为教学所用,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1)开发过程的研究

从课程内容研究入手经历:内容→方法→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动态开发过程。针对一个具体内容我们的做是从课程目标出发:①年级组讨论定内容;②收集资料和学生交流,集体备课;③上研究课;④讨论修改定稿。

(2)开发内容的研究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总量,配合所学教材进程,从身边出发,挖掘素材,选择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适合学生体验的内容。如身边现象或事物(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史等。

2、中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

作为一门课程,要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我们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将围绕这样的内容展开。

(1)关于教学目标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其总目标和其小学阶段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目标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准度考虑,由课题指导老师和学生根据学生的实践经验、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环境特点等进行研制。

(2)关于课堂教学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促进其个性充分发展。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帮助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3)关于评价的研究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的更要就关注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操行摸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

2、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每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体现。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形成一批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原则

本课题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文献法、调查法等。根据课题实施过程的需要灵活选择一或几种方法配合运用。以期使课题研究更接近于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取得好的效果。在研究过程,还将坚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综合性。从《标准》对各学段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2、实践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可以说,观察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打破传统数学的封闭性,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成果形式

(一)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7.10~2007.12)成立课题组,拟定方案,确定研究对象;文献研究,编制工作计划;开展调查,对、教学现状等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2、实施阶段(2008.1~2008.7):专家论证;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开展各类研究工作;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3、总结阶段(2008.7~2008.10):全面评估研究结果,汇编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二)成果形式

1、汇编形成教师、学生研究论文集。

2、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实验报告及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及成员分工

(一)条件分析

1、课题组中有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以及区教学新秀多名,他们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论文在市区乃至全省全国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2、课题组顾问经验丰富,理论和科研水平高。课题组成员都是优秀的数学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善于学习、肯于钻研、敢于实验,勇于创新。

3、有一个重视教学科研并积极支持教学科研,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学校领导作后盾,学校搞科研的浓烈的教科研氛围。

4、物质条件优越。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较全,层次较高。学校为每个研究者,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二)成员分工

顾问:

组长:谢洁红

组员:初一年级组:王立衡、张组方、沈梅娟

初二年级组:邵江、吴建华、杨彩凤、沈瑜

初三年级组:杨梅芳、孙鹃、高军

第四篇:中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课程目标

1. 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 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 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 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

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通过网上或其他学习方式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

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

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四)、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第五篇: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我校地处唐山市丰南区最南端,这里是渤海湾一座以渔业为主的小镇,学校占地15亩,共有11个教学班,教师32名,学生416名,XX、XX年、XX连续三年在区教育局综合评估中获得“十星级学校”的荣誉。

XX年以来,在唐山市和丰南区教研室的关怀指导下,在这个渤海之滨的小渔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活泼地开展。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与梦想的探索之路,摸索出一些适合本校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法,现向各位领导进行汇报。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区教研室制定的《丰南区教育局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试行)》为指南,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体现课程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之初,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理论,明确了这门课在我校开设的目标,每个学年都依据以下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

1、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的国家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构建符合《纲要》精神并具有地方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它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

3、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组织、指导对教师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教研的深化,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课程管理。

1、组织与领导。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刘校长小组任组长,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负责课程的组织与开展。由学校教科研室、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共同协调组织,基本上,学生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历时一至二个月,一学期三至四个课题。选择好课题后,由专职教师和相关整合科目的教师共同承担具体落实的责任。

2、课题管理及课时安排。

我校在课时与课程的计划中采取了多样化实施的方式。根据“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他人,我与自我”几大系列,从选题超市中进行课题的选择。实行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

3、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过程可表示为如下流程图:

教师:选题开题(参与、指导)→方向性引导→归纳、升华知识

学生:小组分工→准备过程→实践活动→交流调整→成果交流→形成性评价

(1)、选题开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由我们的“选题超市”里筛选而来的。在每个学期之初,向学生全面征集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把握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提炼焦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科教学的目标,选择每个年级的课题。

(2)、分工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研究,选择相同研究角度的学生为一组,组内所有成员讨论,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确定每一位成员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

(3)、实践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依计划进行活动,搜集原始资料。教师了解小组的研究进程,并适时进行指导。

(4)、交流调整。小组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周)进行研究进展情况的讨论,交流搜集的资料及活动经验,提出疑难问题,调整或修正活动计划后,继续完善研究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全组成员依自己所整理归纳的资料写出研究报告,或以其他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5)、成果交流与展示。利用一至二节课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总结自己在这一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收获和困惑,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在这一阶段中将信息条理化、知识系统化。

(6)、形成性评价。本人、同伴、组长、老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客观评价的全方位的评价。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四、课程实施策略。

1、选题中的“五个结合”。

根据教育局指导的“趣、小、低”的选题原则在“选题超市”中进行选题。(“趣”就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小”就是抓住学生身边的小事来确定研究课题“低”就是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为上限来研究课题)。在课题选择过程中,我们除注意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导浴⒖判浴灾餍浴生成性等特点外,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五个结合”。即:

a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课题的选择上注重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我们所选择的课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在各个学科知识与技能所掌握的程度,依此来确定知识整合时的难度。

b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引导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这样既理解小事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习惯。如我们所开展的“我校学生一周零花钱统计调查”就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课题,但认真研究却能发现大道理――有的学生算了一下,那些爱花钱的同学如果攒下来,一年的零化钱够买一个大彩电啦! c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的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如五月份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我们就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们都是汶川人”的综合实践活动,网上查阅新闻、19日全校举行悼念活动、为灾区捐款、为灾区学生写信、写出活动的随感作文等。一个活动融合了多个学科,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几大领域,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d与传统节日人文节日相结合。(回归人本)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年味儿变淡了吗?》《中秋与月亮文化》。今年是把传统节日作为假期的第一年,我们在清明和端午节开展了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体验、发掘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学生在亲历亲为之后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学知识文学史的教育。

e与学校特色及德育相结合。

我们学校的特色工作是“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学生都长在渤海岸边,所以我们围绕大海做了不少文章。如“海鲜品品质的鉴定”“海洋生物的趣味研究”“渔文化”等,学生都做得津津有味,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之情也在不断地研究中逐渐渗透到心灵里。综合实践活动也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每年都会组织全校规模了如“理想”“集体”“法制”“礼仪”等主题的班队会、知识竞赛及其他活动。

选题中的“五个结合”,推进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相融合。

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三个维度,注重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四大领域整合有机整合,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取得最明显的成效。因为我校所处渤海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锻炼自己社会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如很多男孩到了假期会和父母一起出海,节假日帮父母打理海鲜销售的生意、到养殖厂冷冻厂去帮忙等,有的还是小能手。有许多女生也跟母亲学会了织鱼网补鱼网、晾晒鱼干、海鲜分类等。社区服务方面,学校对面的敬老院是我校学生长期服务的场所,受到老人们的欢迎。根据实际,我们目前将重点放在研究性学习及信息技术教育上。

3、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

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们突然发现,有些时候做的重复的工作。有许多的问题是多个学科重复进行研究的。尤其是同时体现乡土特色的样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这真是一种巨大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啊!于是,我们谋划如何优化教学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应。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生物特色建设及综合实践活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这也是广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手拉手”的响亮提法由此诞生了。校本课程《大海故乡》的开发和实施,更多地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探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通过构建“大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实施海洋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感知大海、理解大海、欣赏大海、保护大海,实现人与海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校本课堂。一些学生乐于参与、效果明显的活动作为新的教学资源,被编进了修订版的校本课程教材。此举使各学科老师加强了沟通与合作,改变了课程盲目开发的做法。

4、综合实践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在过去的几年,我校各学科的课题研究有“各自为政”的特点,都是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角度来制定课题。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走了不少的弯路。去年开始,学校的教科研室决定从宏观上对课题研究进行科学的管理,确定了本校的一个总课题“以大海文化为主题,开发校本课题与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各学科也围绕这个总课题,确定本学科的子课题。此举也让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加明晰。

5、教育资源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资源作后盾。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时,我们千方百计地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如将教师资源、图书馆资源、网络多媒体资源及校外专业人士、学校附近的水产研究生产服务机构,等合理的利用,以期发挥最大的效果。

五、探索中的收获

近几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了以下课题:本地特色年俗的调研、唱响渔歌、中学生一周零花钱的调查、春节个人消费、年味变淡了吗、本镇居民通讯工具的变化的调查、渤海船舶二十年变化的调研、我镇环境污染的调查、三代家庭人口构成的调查、寻找绿色食品、生活中的广告、奥运知识万花筒、中秋与月亮文化、吸烟危害的调查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上一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下一篇:支部意识形态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