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论文

2022-04-20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表明国家对水利投入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论文 篇1:

“十二五”时期中国水利投资预测研究

摘要:基于1952—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水利投资额进行预测。实证结果表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预测效果比仅考虑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对水利投资的影响所建立的传统线性预测模型更为理想;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可预测出中国“十二五”时期的水利投资额。

关键词:水利投资预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利投资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利投资总量大幅增加,水利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带给百姓越来越多的实惠,水利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但必须看到,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水利设施建设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

2009年和2010年,中国水利投资总量分别达到了1 427亿元和2 000亿元,是新中国建设以来投入最多的两年,但与电力、交通等行业相比,水利建设投资并没有显著增长。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为主的特点未得到充分体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仍很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中央财政的投资规模,形成长期稳定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投资机制,是完成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水利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发展的重点任务。2011年1月31日公布的“一号文件”提出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适应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发展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力度,是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十二五”时期的水利投资总量进行预测,不仅有助于制定和完善“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也为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文献调研表明,水利投资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水利投资的需求、风险评估、效益评价、体制改革、影响因素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等方面。国际学术界主要围绕水利投资政策、绩效评价、SWC投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Esther Velazquez(2006)建立了水利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将扩展的里昂剔夫投入产出模型和普鲁普斯的能源消费模型融合。Jin-Li Hu(2007)等将水资源视为投入,劳动和资本看作产出,解释了水利投资的效益。Adrian Cashman等(2008)分析了OECD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水利部门的水利投资需求,认为未来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要远高于预期,并且远高于能源、电信和交通部门的投资。有学者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经济及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Maria Berrittella等,2006)。McCarthy等(2007)运用成本—收益法分析了爱尔兰一个大型水利投资项目的收益,估计了投资的支付意愿,并提出了一种衡量水利投资项目环境效益的系统方法。Kabubo Mariara等(2010)运用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和缩减式模型研究了肯尼亚土地权和其他因素对SWC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权和发展水平对SWC政策有较大影响。John Newman等(2010)基于面板数据对玻利维亚社会投资基金中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国内的学者也一直关注水利投资领域的研究。马林靖(2008)基于2003年大样本调查获得的2 459个行政村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农村灌溉设施投资的效果进行了评估,认为有关部门仍然需要大力关注农村基层的水利投资,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张茜云等(2010)采用ARIMA和BP模型对南水北调在建工程2008年7月至10月的数据进行了预测。方国华等(2010)研究了江苏省2005—2007年水利投资结构,并对优化投资结果、完善水利工程体系等方面提供了思路。闫彦(2008)将国家水利投入和浙江省相关行业投资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了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与GDP的相关性,提出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稳定长效水利投入机制。温鹏等(2009)以投资风险评估理论为基础,从投资风险的定义、度量、评估体系和评估步骤出发,结合中国政府水利投资的新形势和风险特点,研究了基于全项目风险分解结构进行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

综上,虽然国内外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依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现有研究的经验分析框架是不稳定的,表现在对主要变量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在水利投资效益的定量研究中),这有可能是导致这些研究结论难以稳定的重要原因。其次,国内虽然有学者对某个水利工程进行投资预测,但尚缺乏宏观层面水利投资的定量预测。最后,以往研究在采用各种方法对水利投资额进行预测时,往往只考虑了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对水利投资的影响,并未将既往历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方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预测时,必然会因为遗漏重要信息而导致预测结果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三、研究方法、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鉴于水利投资的特殊性,笔者拟将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PDL)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相结合,基于ARIMA模型构建以水利投资额与GDP的当期值和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并将其用于预测“十二五”时期的水利投资额。

(一)研究方法

1. 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是用来测度解释变量每单位变化在多个时期的影响,模型中不仅包含解释变量,并包含了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一般形式如下:

yt=+1xt-1+2xt-2+…+kxt-k+ut,t=1,2,…,T(1)

笔者在PDL模型中引入滞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影响,可得到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LWIt=+准iLWIt+jLGDPt-j+ut-1ut-1-2ut-2-…-qut-q(2)

式(2)中,LWIt代表中国第t年的水利投资水平,用水利基建投资完成额这一指标表示;LGDPt代表第t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表示;其他为相应变量的不同滞后,ut代表随机扰动项,且?j要受到低次多项式约束。为最大程度地消除共线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对i亦施加类似的PDL约束(当n>1时)。

2.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单一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特别适合于复杂时间序列的预测分析,其在用于短期预测时精度较高。设wt为平稳序列,对其建立ARIMA(p,q)模型如下:

wt=c+1wt-1+…+pwt-p+t+1t-1+…+qt-q(3)

基于ARIMA模型,博克斯—詹金斯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建模思想,步骤为:第一,对原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序列不满足平稳性条件,可以通过差分变换(单整阶数为d,则进行d阶差分)或者其他变换,如对数差分变换使序列满足平稳性条件;第二,通过计算能够描述序列特征的一些统计量,来确定ARIMA模型的阶数p和q,并在初始估计中选择尽可能少的参数;第三,估计模型的位置参数,并检验参数的显著性,以及模型本身的合理性;第四,进行诊断分析,以正式所得模型确实与所观察到的数据特征相符。

(二)变量选取

为了预测“十二五”时期的水利投资量,在PDL模型中,笔者选择历年水利基建投资完成额作为因变量,代表中国每年在水利方面的投入。根据王浩、秦大庸(2008)等人的研究,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强大的增进效应和保障作用,包括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后向拉动作用和前向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水利建设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密切关系。因此,笔者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和水利基建投资及各自的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水利年鉴》和《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等公开发表数据,采集了1952—2009年的58组数据,主要研究变量为水利基建投资完成额(W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研究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消除异方差等,以便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模型检验。具体步骤包括:(1)价格调整。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均为年度数据,需要选取合适的价格指数来消除通货膨胀因素。GDP采取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基年为1952年)来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而水利基建投资完成额(WI)通常采用生产价格指数或者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但由于这些指数在1978年之前都不存在,因此选择与水利基建投资完成额(WI)变动趋势相近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基年为1952年)对水利基建投资完成额进行价格调整。(2)取自然对数。对两个指标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的变换处理,既不影响原序列的协整关系,又可以减缓可能出现的异方差现象及极端值的影响,消除量纲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在进行水利投资预测时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笔者将分别研究仅考虑当期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模型和考虑滞后项的PDL模型。

(一)仅考虑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下的预测效果

为了对比仅考虑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模型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优劣,首先给出仅考虑即期因素,不考虑各变量的分布滞后因素影响下的建模结果(见表1)。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统计分析的现实指导意义等因素,以WIt代表中国第t年的水利投资水平,用水利基建投资完成额这一指标表示;GDPt代表第t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及对数化处理后的变量分别用LWIt、LGDPt表示。通过Eviews5.1软件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曲线拟合,由此得到中国水利投资额与GDP存在如式(4)所示的线性关系,即模型1的估计结果:

LWIt=-9.43+1.78LGDPt(4)

从表1中看出,模型调整后的R2为0.77,拟合优良度较高,常数项和LGDPt的t值分别为-10.26和13.79,P值为0,显著性较强,F统计量也较为显著,但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却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一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为回归方程的D.W值仅为0.40,说明回归方程存在严重的一阶序列相关,线性模型并不能真正揭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需要引入其他计量模型来完成这一工作。图1所示的对于残差的相关图分析亦表明,残差并非白噪声过程,预测模型并不能从数据中提取所有的系统信息。图2所示的拟合结果及残差分布亦显示,预测的拟合效果并不理想。

(二)基于PDL模型所建立的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运用Eviews5.1对添加滞后项后各种可能通过验证的模型一一检验并甄别,表2列出了其在各项重要评价指标上同线性模型之间的对比。结果表明,按式(lwi,3,lgdp,1)形式选择分布滞后结构所得到的拟合效果最为良好,因此,模型2可表示如下:

LWIt=-3.44+0.88LWI(-1)-0.03LWI(-2)-0.18LWI(-3)-2.93LGDP+3.58LGDP(-1)(5)

式(5)中,LWIt代表中国第t年的城市化水平,LWI(-1)、LWI(-2)、LWI(-3)、LGDP、LGDP(-1)分别代表对水利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各自施加PDL约束后所实际得到的PDL项。由表3可知,考虑既往经济发展水平及滞后因变量的条件下所建立起来的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其各项评价指标都远优于仅考虑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建立起来的模型。修正的R2接近于1,优于模型1所得的0.77,赤池统计量和施瓦茨统计量亦远小于由模型1所得到相应数值,且D.W.值接近于2。如图3所示,残差是一个白噪声过程,线性模型1所存在的严重一阶序列相关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图4对模型2的拟合效果进行了直观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要远优于仅考虑即期因素,不考虑各变量的分布滞后因素影响下所得到的线性模型。

(三)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要将模型实际用于预测,首先需获知预测期内的GDP数据方可进行,本研究拟以ARIMA模型来达成这一目的。选择1952—2009年中国实际GDP作为样本期数据,如表4所示。显然,由其形成的时间序列可看作一个随机时间序列,可运用博克斯-詹金斯方法(Box-Jenkins Methods)对其加以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和分析诊断。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规律常常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出现非平稳时间序列,就会产生“伪回归”现象,高斯-马尔科夫(Gauss-Markov)定理不再成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参数是非一致的。因此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模型之前要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笔者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如变量非平稳,一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则可构建ARIMA模型进行处理。对样本期实际GDP时序数据和GDP一阶差分序列?驻GDP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GDP在任何显著性水平上均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而?驻GDP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可见,GDP为I(1)单位根过程,即一阶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已经平稳,模型的适用性已经满足。

由图5所示的自相关图及偏相关图可看出,其自相关系数AC、偏相关系数PAC与临界值相比,均无明显的截尾性,而序列AC、PAC是逐渐衰减的,即具备拖尾性。由此可见,中国GDP时间序列数据适用于ARIMA(p,1,q)模型。综合考虑FPE准则、AIC和SC准则,建立ARIMA(1,1,3)模型,拟合结果如表6。将其用于实际预测,经模型测算得到预测结果,2011—2015年中国实际GDP分别为3 941.30亿元、4 030.55亿元、4 117.87亿元、4 203.23亿元、4 286.59亿元。

为测算预测期内水利投资额的变动情况,首先运用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出未来五年内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结合预测期内的名义GDP,最后利用模型2“十二五”时期的水利投资额。

五、结论与建议

笔者在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对水利投资影响的基础上,将PDL模型与ARIMA模型组合应用构建了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为基础的混合有限PDL模型。其在中国水利投资预测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将该模型与传统线性模型对比分析后发现,混合有限PDL模型的预测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线性模型。因此,该模型或可为水利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一种有效的拟合手段。同时,在应用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对水利投资进行预测时,综合考虑既往各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自身的历史发展数据等因素的影响是极为必要的。

按照以上的测算结果,“十二五”时期水利投资需求总规模将达到8 621.98亿元,年均1 724.39亿元。虽然“九五”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大幅度增加,2005—2009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 240.5亿元,特别是2009年水利总投资达到前所未有的1 427亿元。但由于水利投资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如果按照现行水利投资政策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水利投资的缺口为3 381.48亿元,年均缺口676.30亿元。未来五年水利投资的缺口较大。因此,为完成艰巨的水利建设任务,缩小未来投资缺口,特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公共财政投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应是财政支出的重点之一。故应充分发挥政府对水利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用于水利投资的比例不能低于现有比例,投资量随着财政预算内投资规模增长而稳定增长。根据当前形势,中央要加大水利基建投资和财政专项投资。其中,财政专项投资的增长空间较大。目前已有财政专项资金渠道的项目包括小型病险水库、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中型灌区等,2009年资金规模达到153.4亿元。未来应争取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区投资规模,继续安排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同时,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向,结合合理建设需求,提出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投资项目。此外,针对具体的建设和管理任务,探索建立新的财政贴息、财政补助、财政补偿机制,以中央财政为支撑,拓宽其他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加大中央财政对水利支持力度。

2. 完善地方水利投入机制。完成艰巨的水利建设任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中央投入,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地方投入。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在稳步扩大财政投入规模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不同特点,广泛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创新适应本地情况的水利投入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要更多地依靠自身力量,开拓创新,高效利用各级财政水利资金,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引入市场机制,想方设法吸引包括外来资金在内的各类投资,实现水利的跨越式发展。

3. 充分利用市场融资。水利建设利用市场融资,关键是要在制度、政策上有创新,鼓励通过市场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尽量发挥企业或其他非政府投资主体的作用。同时,通过水利资产有效运营,对水利企业拥有的存量资本通过出售、重组等,增值、活化资本,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利用市场融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政府继续扩展财政担保和财政贴息政策,提高水利项目的自身融资能力,促使信贷资金能够向水利行业倾斜;第二,水利建设要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各国政府的优惠贷款;第三,对公益性水利项目,在政府财政性资金难以满足建设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必需更多地依靠以财政信用为基础的市场融资。

参考文献:

[1]Esther Velazquez. An input-output model of water consumption: Analysing intersectoral water relationships in Andalusia[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2):322-329.

[2]Adrian Cashman and Richard Ashley. Costing the long-term demand for water sector infrastructure[J].Forsight,2008,(3):9-26.

[3]Jin-Li Hu,Shih-Chuan Wang,Fang-Yu Yeh.Total-factor water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Resources Policy,2006,(4):217-230.

[4]Maria Berrittella,Katrin Rehdanz and Richard S.J.Tol.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south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China: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D]. FEEM Working Paper NO.154.06. 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m/abstract=952938,2006,(12).

[5]McCarthy Colm,Lawlor John, Scott. Investment in water infrastructure : findings from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a national programme[D]. Paper provided by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in its series Open Access publications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with number urn:hdl:10197/570,2007.

[6]John Newman, Menno Pradhan,Laura B. Rawlings.An Impact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Health, and Water Supply Investments by the Bolivian Social Investment Fund[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2,(16):247-271.

[7]Kabubo Mariara, Jane Linderhof, Vincent Kruseman. Does land tenure security matter for investment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vidence from Kenya[J]. Journal of Cooperatives,2010,(4).

[8]张茜云,万定生,殷谊辉.基于ARIMA和BP的水利工程投资预测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18):4128-4130.

[9]高弋娟,黄涛珍,袁汝华,毛春梅.我国水利“十五”投资效益预测[J].水利经济,2002,(6):32-47.

[10]方国华,耿建强,毛桂.江苏省2005年—2007年水利投资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4):119-121.

[11]闫彦.我国水利投资机制现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8,(24):71-74.

[12]温鹏,匡尚富,贾仰文.基于目标约束的政府水利投资风险评估体系[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12):240-245.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吴丽萍 陈宝峰 张旺

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论文 篇2:

水利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摘 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表明国家对水利投入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水利投入 农业经济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农村水利设施薄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设备陈旧老化严重,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农户参与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的利益驱动小,农民对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需求表达机制严重缺乏。对广东而言,广东是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的省份,防洪减灾始终是现代水利的重点。

许多学者对水利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陆菊春、王才君等(2002)分别采用乘数理论 、弹性模型等定量地验证了水利投入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顾强生(1999)根据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建立了水利投入与社会经济联动和互动关系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工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收入同群众投劳和水利投资均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依赖关系,水利投入对区域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产出具有重要影响。李远华(2006)等重点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及新农村建设时期水利投入,特别是农村水利投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等 。杨振、牛叔文(2007)等应用弹性与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水利投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后续投入对这种拉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研究为水利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宏观发展作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本文选取南方丰水地区广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二、实证分析和检验

广东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 1 125 万 kW,可开发利用量为666万 kW,地处珠江流域下游,洪水峰高量大,洪灾损失的高风险区集中在北江、东江下游、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从表1可知,1990年~2005年广东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一直呈现出增长态势,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长态势基本保持一致。

广东省农村主要分布在山区,经常受到水涝和干旱的双重影响,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农业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水利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政府为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同向增长趋势,为揭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运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行分析。

1.数据和变量选取

首先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变量进行选择。根据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及数据连续性,本文选用的数据取自《广东农村统计年鉴》1990年~2005 年的“广东水利基建投资”(用变量SI表示),农业经济增长变量 AGDP 的数据取自上述年鉴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同时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和数据的剧烈波动现象 ,对各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AGDP 、LNSI表示。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是从统计上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其基本思想是如果X是 Y 变化的原因,则 X 的变化应该发生在 Y 变化之前;如果 X 是引起 Y 变化的原因,则 X 应该有助于预测 Y ,即在 Y 关于 Y 滞后变量的回归中添加 X 的滞后变量后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应该能显著地增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此时称 X 为 Y 的 Granger 原因。如果添加 X的滞后变量后没有显著增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则称 X 不是 Y 的 Granger 原因。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时间序列具有平稳性,或非平稳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因此,首先本文应用 Eviews5.0 软件分别对LNSI 和LNAGDP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由表 2 可知,序列LNSI和LNAGDP在95%的显著水平均能拒绝单位根假设 ,说明它们都是平稳的。进一步通过协整检验可得,LNSI和LNAGDP之间分别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有效灌溉面积都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运用 Eviews5.0 计量经济软件对它们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在 90%显著水平上,序列 LNGS和LNAGDP存在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表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长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增长效应,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增长提高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新需求和提供资金来源,促进水利投入的增加。

3.水利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基于上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下面进一步分析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og(AGDP) =β0 +β1log(SI) +μ (1)

在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 AGDP代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解释变量 SI代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μ是随机误差项,β0 、β1 是待估参数。β1 作为弹性系数,反映了水利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估计结果如下:

LNAGDP = 5.787 + 0.4744*LNSI (2)

32.3*** 8.35***

R2 = 0.8327 D.W = 1.125 F =69.70 ***表示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

回归方程式(2)测算了水利基础设施对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方程总体显著性好,拟合优度较好,说明水利基础设施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有整体上的解释意义。SI的回归系数分别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 ,表明两个水利基础设施指标存量对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计量分析上来说是显著的。另外,根据回归系数我们发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每增加 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增长 0.47 %;这一分析结论表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广东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及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计量对数模型回归分析对广东水利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稳定关系。

2.广东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增加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效益,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3.广东水利基础设施对广东农业经济增长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影响 ,计量结果表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每增加 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长将达到 0.47 %。因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广东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的研究对当前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水利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具体机制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艳.加强小水电管理推动广东水利经济发展[J].广东水利水电,2002年第4期

[2]刘欣.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供给与需求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 年第 7 期

[3]施国庆,庞进武,王友贞.水利工程建设与农民收入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4]杜威漩.中国农业水利基建投资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 年第 3 期

[5]李粤安.论广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水利水电

[6]杨振,牛叔文,王志锋,刘会敏.水利投入对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J].农业科学研究,2007年3月

作者:王浩 赵振增

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论文 篇3: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田水利设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仍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积极的应对,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对策;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措施;农田水利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拉高,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大幅度建设。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要,而且为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对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農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洪水和干旱一直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两大难题。我国许多地区还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这就加重了干旱缺水的严重性,再加之人们对河道防御洪水的功能缺乏必要的意识,河道占用淤积现象严重,面临洪水的时候河道的防御功能无法体现,使原本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更是雪上加霜。自然因素确实是我国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水田水利设施面临的问题。第二,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效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极端气候频繁发生,进一步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降雨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防洪抗旱始终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两大艰巨任务。同时,我国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量不足,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依托水利设施扩大人工灌溉面积。第四,我国绝大部分水田水利的灌溉还停留在水平上,这不仅达不到有效的灌溉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农村要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在农村建立起节水灌溉的服务系统,不断提高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五,我国是农业大国,有限的耕地面积要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现在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归功于国家对农业结构的适当调整。要想保证农业的产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要有稳定的农田水利设施,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现在我国农村的水利设备还很滞后,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出更为先进、功能更完备的水利设施,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3、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作者多年的经验,下面简要分析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第二,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第三,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四,资金投入不足且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田 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沿袭“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策略和思想,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国家只注重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工作,而忽略了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因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而缺乏基本维护,农田水利大多靠吃老本,长期带病超负荷运行,已有的中小型灌区近70%的设施老化失修。第五,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设计中长期存在一个顽症,即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有限而宝贵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第六,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 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对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应采取如上几种应对措施:第一,加强农田水利科研工作,在加强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和优良传统经验的发扬的同时,加强新的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这要求国家对农田水利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倾斜,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吸引和稳定农田水利科研人员队伍的良好政策。第二,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巨大的经济保障和环境保护功能,因此其也同时属于全民和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可以类似全民植树造林一样,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国民、社团、企业出钱出力,共同办好农田水利网络体系,造福国家,造福人民。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生产就不能稳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也不可能稳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在纵观新时期全局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第三,健要建立完善的水法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加在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第四,我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彼此间的匹配性较差,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协同效应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上级政府层面上,在继续追加投资积极推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强化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各类水利设施的协调与整合,重点搞好不同规模水利设施间衔接工作。地方政府层面上,则应一如既往重视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第五,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稳步提高的要求,积极协调中央有关部委的工作,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基建投资和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等向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倾斜的力度,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大以省级财政投入为重点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构筑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了确保各级政府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之外,有序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的投资格局,最大限度拓展融资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应适度安排中长期、低息的政策性贷款,降低担保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扩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补贴的规模和范围,调动投资积极性。

5、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必须正视其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建设与相关法律》李乡状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农田水利学》郭元裕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3]《农田水利》王庆河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苏生

上一篇:文化资源与数字电视论文下一篇:惩罚思想的学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