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淤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分析以“主客交”理論为基础采取加减三甲散对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与治疗组(常规西医疗法+加减三甲散),每组35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痰淤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痰淤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论文 篇1:

中医辩证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脂肪肝的研究治疗

一、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慌、四肢麻木、面红、烦躁、失眠等,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性疾病。

且动脉血压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血压病可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血管壁改变,高血压是脑卒中(脑更死和脑出血)、冠心病、视网膜病变,肾脏损害(肾小球梗死肾衰)的致病因素,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是高血压的最常见并发症。

在中医文献史料中没有高血压,病名的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多种中医病证相关,高血压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耳鸣、不寐等范畴,心、脑、肾病变者属于心悸、胸痹、中风、水肿等范畴。

(二)病因:高血压病因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有关

①情志失调,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情绪波动较大,过度恼怒及恐惧肝气大疏,日久郁而化火,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或长期忧思劳神过度或期盼太高,所愿不遂,导致心阴暗耗,心神失养气血失调发为本病。

②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多食肥甘厚味,酒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至湿浊内生,湿浊蕴久化热,热灼津液成痰,痰浊阻滞经络,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失常,清窍失养或痰热上扰清窍而发为本病。

③内伤虚损,如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或房事劳欲过度,均可导致肝肾精血亏虚,阴不敛阳,肝阳偏亢。虚风内动而发本病。

(二)病机,病理变化主要为阴阳失调,阴虚阳亢,高血压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脾,其中以肝肾为主。

(三)病理表现为脏腑阴阳失调,心肝阳亢与肝肾阴虚互为因果,病理中心为“阴虚阳亢”初期阳亢居多,久病阴虚为主,后期阴损可及阳。

(四)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淤为主,四者相互联系风火源起于肝、肝阳上亢可化火生风,或者肝肾阴虚火旺、阳亢于上,肝风痰火升腾,冲激气血,可见气升血逆,甚至阻塞窍络突发昏厥卒中,若风痰入络,血淤络痹,可致肢体不遂,偏枯,或因心脉淤阻,而觉胸痹,真心痛。

二、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持久积聚所致的疾病,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正常情况下,肝脏所含脂肪的占肝湿重的2%~4%,当肝细胞内脂肪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含脂滴的肝细胞超过肝总细胞的5%时即为脂肪肝。

目前我国成人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9%,男女之比为2.19:10。非酒精性脂肪肝愈后良好,极少发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若持续饮酒可在数年内出现肝硬化。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属中医“胁痛”“积聚湿浊”,“痰湿”等范畴。

(一)病因:

文献报道大多认为与七情郁结,饮食所伤,酒食不节等导致肝脾受损,感受湿热疫毒是形成肝炎后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①禀赋不足:素体肥胖之人,脾胃之气多虚,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内聚而成痰湿。所谓“肥从多痰”易于罹患本病。

②饮食不节:长期饮酒,过食肥甘炙食,积湿生热,损伤脾胃,肝脾气机阻滞,酿生本病。

③七情所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郁怒伤肝,本横侮土,致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蕴络脉痹阻而生本病。

④体虚邪留,感受湿热疫毒,病久,痰浊湿热留恋,肝脾受损,或久病失治,或年老体虚,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痰湿蕴久化热伤阴,阴虚则虚热内生,热煎津液为痰,布于肌表,或于血脉,每加重病情。

(二)病机

病变主脏在脾脏、肝脏,累及于肾;病理因素为痰、湿(热)淤。饮食不当,痰湿内生威性急易怒,木旺无土,或湿热留恋,脾失健运,或素体脾虚,健运失司,水湿不化,聚力痰湿,痹阻肝络,而为本病。

病程日久,痰浊内盛,浸淫脉道,阻塞经脉,可导致血行淤滞,肝肾阴虚,精血虚衰痰淤滞留,可形成本病。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使体内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本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发病。

按照一九九九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的资料,其病死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二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57亿,而是每年还以千分之一的速度在增长,二00五年为3亿。

我国目前约有3000万糖尿病患者,预测将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到二0一0年可能达到6300万,故糖尿病患者总数将居世界各国之首位。

中医学把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有“消瘁”、“肺消”、“隔消”、“消中”“风消”等病名文献记载。金“刘完素”《三消论》将本病分为“消渴”、“消中”、“消’肾”统称为三消。

(一)病困:

本病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

①素体阴虚:五脏虚弱,先天禀赋不足的体质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痒,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若素体肾气虚赢,精无所藏,精不化气,五脏先养复回调摄失宜,肾不固摄,精微不注,发为消渴。

②饮食失调:形体肥胖,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耗津液,发为消渴。

早在《素问•奇病论》即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病。

③精神刺激,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失调刺激,如肝气郁结,疏泄失常,郁而化火,火热炽盛,上灼肺津,中消胃液,下耗肾阴而致消渴病。

如思虑过度,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损耗心脾精血,灼伤胃’肾阴液,亦可致消渴发生,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证大病。

④房事不节,劳欲过度,房劳太过,肾精亏损,虚火内生,上蒸肺胃、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于肾”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外台秘要•消渴》中讲到“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

⑤药石所伤:阴精受损,长期大量服用温燥壮阳药物,或久病误服湿燥之品,致使燥热内生,阴精受损,发为消渴。

⑥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旁有脏腑,耗伤津液,亦可导致消渴病。

(二)病机:

①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继而导致血淤,由于燥热内盛,伤神耗液,或肾阴不足,水亏火旺,消灼’肾阴,形成了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

②病变脏器关系到肺、胃、肾,但以肾为关键,燥热在肺,肺燥津伤则口渴多饮。

上消:热郁于胃,消灼胃液,则多食善饥。

中消:虚火在肾、肾精亏虚,肾失封藏,则尿多而浑。

下消:虽然肺、胃、肾三脏重点不同,但互有影响如肺燥伤津,津夫疏布,则胃炎儒润,肾失滋源,胃热盛者,既可上灼肺津,又能下耗肾阴,而肾阴不足,水亏火旺。亦可上炎肺胃,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同病,多饮、多食、多尿兼见。

③病人可致阴伤气耗,甚则出现阴竭阳亡之变,本病迁证的,阴伤及气,可见气阴两虚,进一步气虚及阳可为阴阳两虚,或肾阳虚衰。

若阴津极度耗损,阴不敛阳,阴虚阳浮可见头痛、目赤。烦躁、唇干舌红,目眶内陷的严重证候,甚至出现昏迷,肢冷、脉微细欲绝等阴竭阳亡的危象。

④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消渴病久,阴伤气耗,每可导致脏腑气血,经络多方面的病变。

如肺失滋润,肺燥伤阴,课虫乘虚侵袭而成肺劳或因消渴病久,肾阴亏损,水不涵木,精血不能上乘耳目,可致白内障、雀目、耳聋等疾,如气营两虚,燥热内结,脉络淤阻,则蕴毒酿成疮疖、痛疽;阴虚阳亢,内风暗动,炼液成痰,风痰阻络,或蒙蔽神机,可见中风、偏瘫、病久阴伤极阳、脾肾衰败,不能化气行水,水液涨留,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心脉痹阻而胸痹,见心悸怔忡,胸痛阴阳两虚,肾络淤阻,则出现水肿、阳屡、癌闻等,若皮肤癌痒,溃疡等多种疾病,若肾阳衰败,水湿泛滥,浊毒内停,上凌心肺,则见心悸气短,喘息不能平卧。少尿,全身水肿等危候。

四、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脂异常代谢紊乱,即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近年来血脂异常升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

本病属中医的“眩晕”、“胸痹”、“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的病证。

病因:多食肥甘厚味食物,缺少运动,使人体吸收的热量与脂肪远远超过自身需要的标准,多余的脂肪堆积于人体血管之中而发生本病。

一、概述: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抗争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的一门临床医学。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己有心病、头痛、蛊病,等病名记载,周代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科,春秋战国时期之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坚实基础,张中景、李东垣、朱丹溪、叶大士等历代名医臣率的学术造诣使中医学流光溢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时代在发展,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自身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废气、环境污染、寒温相遇,六气变幻,药物出新病毒变异,饮食更换起居无时,竞争日烈,恬淡难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疾病发生了巨大改变,呈现在中医药爱好者面前越来越多的难题;研究者必须以因时、因地、因人治宜的原则去进一步探索研究。

二、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础和核心。辩证的过程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它是对病变本质的揭示而不是简单的症状罗列和归类;它是从观念出发,对病变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辨认和识别,而不是对症状的分析和比较,它是在恒动观的指导下,对不断发展变化中的证候进行具体情况分析,而不是根据当时表现得出一个固定不变的辩证结论。因此,正确辩证是治疗的前提。

三、中医理论认为:人是由筋脉皮肉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内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肺等脏器,它们相互滋生、依赖,共同来完成人体对五谷的消化吸收以及气血、津液的生成与疏布,协调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四、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四种病的病因、病机受病邪侵害的脏腑均相同,经研究应把四种病统一纳人临床进行辩论治疗,在本文中四种病简称为“四证”,诱发“四证”主要有四点(1)饮食环节;(2)食而不净;(3)房劳过甚;(4)缺少锻炼。

五、(1)饮食不节:生活水平太好过食肥甘厚味酒食燥热之品,营养过甚超过了人体需要的标准,使多余部分长期滞留体内而致病。

(2)食而不净:冰川艄融,工业废气污染环境,粮农、菜农、果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长素,养殖商给猪、牛、鸡、鱼大量畏食含有添加剂、激素等化学合成饲料,经销商给熟食加工制品参加一些不规范的添加剂,如果人们长期食用消毒处理不当难免一些残留的有害物质随食品进入人体长期停滞而破坏,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致使诱发“四证”。

(3)房劳过甚:社会开放发展较快,经济腾飞,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逸、萧条、闲暇之余过度贪欢损伤肝肾,致使精亏血虚,肾气衰败“四证”诞生。

(4)缺少锻炼:现己进入现代化时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各种行业都由高科技机械化代劳,人们缺乏体力运动,代谢失常,使人体内多余的油脂及有害物质排不出去,长期堆积体内五脏六腑及血液中,使人体气血流通不畅致使痰、湿生成阻塞三焦,形成气滞血淤的病理现象。

《血证论》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靠气、血来维持的,依据“四证”的临床证状,研究分析应统一归纳为血液疾病,以“血淤血稠”,气滞最为突出。

中医理论推出“主方用药的原则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因此治疗四证蒙以“活血化淤,理气消滞”为主要治法。

要达到活血化淤、理气消滞的治疗目的,必须扶阳。因为阳气是生命之所需,社会之所需,《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说明了“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与自然的天与日一样。《阴阳学说》指出“血为阴,气为阳,阴静而阳动”充分说明人体血液能正常运行于周身完全是依赖气的推动。为了快速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做到活血化淤而不伤血,理气消滞而不伤气,扶阳而不伤阴的技术准则。

处方:红花、桃仁、苏木、三七、菲草、丹参、地龙、水蜂、川牛膝、丹皮、川穹。麻黄、桂枝、干姜、黑附子、五灵脂、香附、生山植、通草。获警、白术、车前子、冬瓜皮、桑皮、草决明。当归、白勺、人参、熟地、生地、炙黄茂、炙甘草。

方中:红花、桃仁、苏木、三七、苗草、丹参、地龙、水泛、川牛膝、丹皮、川穹,活血化淤消栓。麻黄、桂枝、干姜、黑附子、五灵脂、香附、生山植、通草,扶阳理气消食导滞。在芬、白术,车前子,冬瓜皮、桑皮、草决明,利水渗湿,清肝明目。当归、白气、人参、熟地、生地、炙黄芪、炙甘草,养血补气,滋阴。

以上配方相需相使为用,共同达到活血化淤而不伤血,理气消滞而不伤气,扶阳而不伤阴的临床要求。

作者:贺云清

痰淤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论文 篇2:

基于“主客交”之理论运用加减三甲散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以“主客交”理論为基础采取加减三甲散对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

7月-2020年3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与治疗组(常规西医疗法+加减三甲散),每组35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1(IL-21)、肝功能分级、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C-Ⅳ)、Fibroscan肝脏硬度值(LSM)、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AST、ALT、TBIL、IL-10、IL-21、LSM、APRI、HA、LN、PCⅢ及C-Ⅳ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肝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主客交”理论为基础采取加减三甲散对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能减轻其肝硬化程度,改善其肝功能、肝纤维化和炎症因子指标,值得采用。

【关键词】 三甲散 “主客交”理论 肝硬化 炎症因子 肝功能

Observation o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Following Modified Sanjiasan Based on “Blood Vessel and Exogenous Disease Linking” Theory/ZHONG Jinliang, YE Huizhen, QIU Guando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8): 0-091

[

[Key words] Sanjiasan “Blood vessel and exogenous disease linking” theory Liver cirrhosis Inflammatory factor Liver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Hey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Heyuan 517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8.021

肝硬化是指多类病因导致的一类慢性、弥漫性和进行性肝部病变,多类终末阶段肝病患者均存在该病理改变,该病出现和感染乙肝病毒有着紧密联系[1]。西医治疗时多采取保肝和对症支持疗法,但因药物价格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佳,使得远期疗效不够理想[2]。近些年来,中医药在肝硬化防治工作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明显提升,在临床上有着广阔应用前景[3]。“主客交”理论最早是在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主客交》中被首次提出,其中“主”指的是机体血脉,“客”指的是机体外感邪疫[4]。肝硬化发展至后期,机体正气不足,无法拖邪外出,伴随时间延长气血瘀滞,引发隧道阻塞和瘀结水留,进而产生肝掌、蜘蛛痣、腹壁经络显露和肌肉消烁等一系列症状[5]。由此可见,肝硬化出现和“主客交”理论存在一定联系,但以该理论为基础的肝硬化治疗研究较少。加减三甲散坚持通补兼施的组方原则,结合肝硬化久病入络、正虚邪结病理特点,通过透邪通络和养血滋阴方法,能祛邪复正,恢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6]。本文就“主客交”理论为基础三甲散加减对肝硬化的療效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文献[7]有关乙肝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文献[8]中有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2)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排除标准:(1)存在肝癌或者其他恶性肿瘤;(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酒精所致肝硬化;(4)伴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病;(5)存在治疗有关禁忌证;(6)依从性不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疗法开展治疗,即指导患者维持卧床,保障休息时间充足,严格限制钠摄入量,同时开展抗病毒、保肝降酶和白蛋白补充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减三甲散治疗,处方组成如下:鳖甲30 g、龟板30 g、白芍20 g、当归12 g、穿山甲9 g、僵蚕12 g、蝉蜕12 g、地鳖虫6 g、桃仁12 g、柴胡12 g,将以上药物加入适量水煎煮后取药汁300 mL,分两次早晚口服,单次150 mL,每日使用1剂。两组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肝功能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抽取两组空腹状态静脉血3 mL,开展离心处理后分离获得血清,选择美国贝克曼DXC-8000生化分析仪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2)炎症因子: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抽取两组空腹状态静脉血3 mL,开展离心处理后分离获得血清,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1(IL-21)。(3)肝功能分级: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两组开展Child-Pugh分级,A级代表肝功能良好,B级代表肝功能一般,C级代表肝功能较差[9]。(4)肝纤维化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抽取两组空腹状态静脉血3 mL,开展离心处理后分离获得血清,选择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C-Ⅳ)。此外,经法国Echosens公司提供Fibroscan肝纤维化检测仪检测两组Fibroscan肝脏硬度值(LSM),测量3次后取平均数值,LSM越高纤维化越严重。(5)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依据AST/UNL×100/PLT(109/L)公式对两组APRI进行计算。(6)疗效:治疗8周后对两组开展疗效判定,黄疸和腹胀等症状或者体征消失,同时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呈现阴性,且肝功能复常为显效;症状和肝功能改善,HBV-DNA转阴归为好转;症状、肝功能无任何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10]。总有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0~74岁,平均(49.25±2.86)岁;病程1~12年,平均(6.12±1.35)年。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0~75岁,平均(49.35±2.70)岁;病程1~11年,平均(6.08±1.4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AST、ALT及TBIL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IL-10、IL-21、LSM及APR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分级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肝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HA、LN、PCⅢ、C-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6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字2=6.437,P=0.011),见表5。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一类常见肝病,患者未及时获得治疗能演变成肝癌,使其丧失大部分肝功能甚至死亡。以往西医多采取保肝、对症支持疗法和抗病毒药物等,但远期复发率依旧处在较高水平,至今仍缺乏特效治疗方案[11-13]。中医由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在减轻肝硬化患者有关症状、改善其预后方面已收获良好效果,和西医治疗相比具有更高潜力和更大优势[14-15]。

近些年,中医药逐渐被普及到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其中吴氏提出的“主客交”理论多是指存在其他疾病使得身体厄赢,内伤瘀血,正气虚衰,进而表现为肌肉消烁和邪火独存;再加上疫气入侵,使得谷食暴绝,胸膈痞闷、发热、失眠症状加重,补之可导致邪火愈炽,泻之可导致脾胃受损,滋之可导致胶邪愈固,散之可导致经络益虚,疏之可导致精气损耗,守之可导致日削近死[16-17]。肝硬化出现属于一个漫长过程,其中感受外邪是发病前提,病情缠绵不育引发正气亏虚是内在基础[18]。久病入络,治疗时需坚持辛温和辛温通络原则。久病入络中的久字代表络病是一个慢性过程,常伴随器质性病变和缠绵性特征[19]。络脉生成病理产物多为瘀血以及痰浊,疾病进入到络脉中,病理损害严重很难迅速愈合[20]。由此可以看出,“主客交”和肝硬化生成存在一定类似之处,能将“主客交”理论当作基础开展辨证论治。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疗8周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主客交”理论当作基础采取三甲散加减对肝硬化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肝硬化及肝纤维化程度和肝功能指标。三甲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来源于《瘟疫论》中,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减,最终采取的方剂中龟甲、鳖甲、当归和白芍能滋养精血;鳖甲、穿山甲、僵蚕、蝉蜕、地鳖虫能活血通络,祛除窍道积久之痰浊瘀血;蝉蜕和僵蚕配伍能调达阳气、领邪外达;当归和桃仁配伍能发挥其辛润流气活血畅络效果;白芍酸入肝经为使药,和甘草联用能酸甘化阴;柴胡能升阳、散瘀滞,引三甲入肝经,和僵蚕配伍可促使气机通畅,除湿热,祛除邪气;诸药联用能起到养血滋阴和通络透邪效果,祛邪扶正,促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这和疾病的病机相符,因此,能收获理想疗效。IL-10、IL-21属于常见的炎症因子指标,其水平升高代表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会加重肝细胞受损和纤维化程度[21-22]。本次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8周后IL-10、IL-2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疗法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考虑原因是三甲散加减方能提升肝脏内部血流量,加快肝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炎症因子排出,进而降低血清内的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以“主客交”理论为基础采取加减三甲散对肝硬化疗效确切,能减轻肝硬化程度,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和炎症因子指标,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贺晓芳,韩昌,王荣,等.金三甲散对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6):820-822.

[2]代丹,顾成娟,吴浩然,等.丹参、赤芍、醋鳖甲治疗肝硬化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J].吉林中医药,2020,40(9):1137-1139.

[3]黄超原,孙术宁,黄远程,等.刘凤斌辨治肝硬化经验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8):3550-3553.

[4]施月,李萍,李园,等.基于“主客交”理论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0):935-939.

[5]张先,陈海燕.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研究,2021,29(6):114-115.

[6]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1):9-32.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4):277-279.

[8]吴孔.健脾散精汤治疗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5):150-151.

[9]吴立兵,张仁忠,申力军,等.益气散结消臌汤治疗血瘀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19,37(4):109-111.

[10]钟燕斌,邓石雄,温承远.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陕西中医,2017,38(11):1501-1503.

[11]廖宇,陈青竹,胡文艳,等.加味臌消散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性腹胀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11):113-116.

[12]刘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脾阳虚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3):240.

[13]刘俊玲,张娟,张运豪,等.改良温阳利水汤佐治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腔积液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21,30(10):75-77.

[14]朱海洋,高红伟,韩仙芝,等.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其与趋化因子受体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5):405-408.

[15]杨国玲.健脾活血利水汤联合利尿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8):3-5.

[16]陈小明,张双喜,朱妙芬,等.以甘遂合剂穴位贴敷为主导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5):121-123.

[17]韩丽英.扶正化淤方与恩替卡韦片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伴肝硬化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5):62.

[18]闫俊峰.中医康复治疗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188-190.

[19]侯冰.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4):71-74,78.

[20]金哲男.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4):188-190.

[21]穆怀博,张延方,初冬梅,等.养阴散结法联合替考拉宁对肝硬化頑固性腹水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43(6):1471-1475.

[22]刘弼,范畅,陈萍,等.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12):2915-2916.

(收稿日期:2021-07-06) (本文编辑:程旭然)

作者:钟金亮 叶惠珍 丘冠东

痰淤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论文 篇3:

中医肝病临床辨治思路探析

【摘要】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肝病治疗经验,利用中医的辩治思路探析了各种慢性肝病的辩治思路,谨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肝病,辩治思路,探析

中医肝病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中医肝病和现代中医肝病,前者的辩治范围主要有肝气、肝热、肝火、肝阳、肝风以及肝室和肝虚等,后者的辩治对象则包括慢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癌等。两者都可以利用中医肝病的临床辩证思路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是对现代中医肝病进行临床辩治,谨供参考。

1 诊治肝病,初病杜渐,已病防传

对于大多数肝病,如脂肪肝和肝炎患者,在患病初期,体内邪气旺盛,但正气尚未完全衰退,在此阶段,利用合适的方法阻止病情继续发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急性肝炎并有趋势转为重型肝炎的患者,如果及时利用阻断疗法,使用中药灌肠以及口服法,并按照重症肝炎进行治疗,多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慢性肝炎患者在临床上除有肝郁胁痛等症状外,还常伴有腹胀、乏力等脾虚现象,所以中医的治肝实脾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慢肝治疗,把握节度,调和为用

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应该从抗病毒、恢复肝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入手,人体的免疫状态与肝炎病毒的清除息息相关,当免疫耐受表现为肝功能正常时,将不利于清除肝炎病毒,而免疫过激又会对人体肝功能造成损伤,只有当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处在适度的范围,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等活性为正常情况时的2-5倍时,最有利于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当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抗病毒、恢复肝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临床上利用中医药法治疗慢性肝炎时,应该整体把握患者的病情,通过单种或配伍中药的功用和偏性,改变机体的失衡状态,如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补或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具体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慢性肝炎的病机和病因往往十分复杂,常需要祛痰、化瘀、解毒以及扶正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此外,临床上已经广泛利用中医药法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有研究显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的關键是活化肝星状细胞,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也不断深入,发现肝星状细胞过度活化或活化不足都不能缓解患者的病情,只有适度活化才能其作用。这些都告诉我们,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不能单纯地追求祛邪化瘀、松坚散结,必须根据患实际情况掌握尺度,合理进行调和治疗。

3 脂肪肝病,分证而治,适情用药

早期脂肪肝患者的病机和病因多为淤血阻络以及痰湿阻滞,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此外还伴随有脾虚等;而后期脂肪肝的病机和病因则除了以上表现外,还会出现肝肾不足以及湿郁化热等。当前已有研究显示,活血通络以及化痰祛湿对于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在临床脂肪肝疾病的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适时改变治疗思想,具体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疏肝健脾以及解毒滋阴等疗法。脂肪肝患者常会伴随有肝功能异常,中医辨证则为肝肾不足、湿郁化热等,治疗时需要配伍使用滋肝补肾、清热化湿的药物。脂肪肝的临床论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病因适度用药。最后由于脂肪肝能够对人体的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故在施药进行滋肝补肾时应该尽量选择含糖分少的中药,如枸杞含糖多,如换成女贞子则会具有较好的疗效。

4 肝硬化腹水,健脾利湿,益气通阳

肝硬化腹水属“臌胀”,是中医四大疑难杂症之一,其病机可概括为血瘀、水停以及气滞。在脏腑之中主要责于脾、肾、肺,其中脾脏最为关键。在中医中认为脾脏是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之源,此外脾位于居中焦,处于全身水液代谢的重要位置,如脾不健康则会水湿停聚,因此中医上治疗“臌胀”大都采用健脾利湿疗法,如利用白术、泽泻以及茯苓等中药可起到健脾利湿的功效。脾健康了,将会利水湿的通利和运化,帮助肺脏通调水道和宣化,充分发挥肾脏的主水功效。水为阴邪之物,易使脾阳受困,长久则将伤及肾阳。中医中有云“益火之源以消翳”以及“通阳不于在温,而在于利小便”,这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阳气与水湿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治疗临床肝硬化腹水患者时应该在用健脾利湿类中药的前提下,再辅以通阳化气类中药如桂枝等,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5 肝癌之治,祛邪扶正,兼而施之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肝癌患者的病理病机是由于身体整体衰虚,而局部邪盛。中医中治疗肝癌患者常选用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再配合半枝莲以及白花蛇舌草等用于解毒抗癌。对于不同的肝癌患者,其身体正气衰虚的性质和程度又各不相同,有阴阳气血亏损以及五脏虚损的差异。至于局部邪盛,往往也表现在不同的部位,同时性质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如在中医临床上肝癌患者多表现为瘀血阻滞以及肝肾亏虚,邪实和正虚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患者即可由淤致虚,也可由虚致淤,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因此在利用中医治疗肝癌患者时宜采用祛邪扶正,兼而施之,截断恶性循环,延缓或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肝癌患者的疼痛在中医中可分为虚实两端,虚则是由于气血不足,肝缺其荣养而痛,实则是邪实产生阻滞不通而痛。中医治疗肝癌疼痛有句话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治疗肝癌疼痛必先通法,而通法在中医上又分在腑在脏、为血为气、属热属寒以及或经或络等,在临床上治疗肝癌疼痛多用化瘀通络之法。至于属于不荣而痛的,可利用大剂量的芍药和生地等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本孝,叶泉,张晓燕. 李治戎老中医辨治慢性肝炎七法[J]. 四川中医,2006,04:5-6.

[2] 盛国光. 中医肝病临床辨治思路探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02:65-67.

[3] 陈洋,徐列明. 《伤寒论》肝病辨治与脾胃之气的相关性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7,01:19-21.

[4] 吴洁. 《金匮要略》肝病辨治特点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3:147-149.

[5] 温丽芬. 周信有教授论肝病辨治[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03:3-4.

[6] 郭军. 基于数据挖掘的周仲瑛教授辨治慢性肝病经验要素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作者:金李慧

上一篇: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分析论文下一篇: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