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策略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新高考模式的到来以及高考出题的变化,学科教学当中的种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很多教学策略和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必须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进行反思反省,结合现在的高考出题策略研究,发现教学当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策略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策略论文 篇1: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探讨

[摘 要]随着留学生的增多及铁路行业需求人才国际化,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成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交通强国战略的有益探索,也是响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主干必修课程铁路旅客运输组织为对象,分析了该课程在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新方法,并提出了在疫情等突发情况下的教学模式,为开展交通运输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

我国铁路行业正处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交通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实施的重要阶段,对外开放力度日益加大,国际合作趋势日益加深,这对铁路国际人才质量和规模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铁路行业“走出去”的基础性工程。2018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联合发起的“‘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RTEA)正式揭牌,以整合“一带一路”沿线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铁路人才。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专业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铁路运输组织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课程主要讲授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础内容,包括相关设施设备、客流计划、列车开行方案、运输计划、日常工作组织方法及相关信息系统,目标是培养能够解决旅客运输实际生产问题的高质量人才。目前西南交通大学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课程已经开设,班级主要由国外留学生及有一定英文基础并有意愿进行英文学习的国内学生组成。本文从该课程全英文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正常情况及受疫情影响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探讨,为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需要重新定位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的全英文教学授课对象为国外留学生及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学生,最终目标是培养国际化铁路人才。这门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国内外铁路客运知识,熟练掌握铁路客运工作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减少其出国或跨国工作的困难。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相比,全英文教学模式的课程目标更为多元化,需要在多个目标点间进行平衡和优化,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全英文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

(二)教学对象语言基础不同

对本课程教学对象而言,个人英文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阅读及书写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听说能力较强,教师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合理地安排课堂任务,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另外,对授课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英文知识的储备,而且要有标准的英文发音及将专业名词、抽象概念转化为简单口语的能力。

(三)全英文教学组织难度较大

1.专业名词较多,英文表达的准确性要求高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作为专业主干必修课程,需要学生掌握非常多专业名词及概念。这就给全英文教学造成两个难点。第一,准确的英文翻译。课程中涉及的大部分专业名词在国外教学中都有对应翻译形式,但有的名词的表达很多元,比如列车运行图,有railway operation diagram、railway operating plan、train diagram等几种翻文,在选取准确的表达时要仔细对比这几种翻译的异同点和名词含义,尽量使本课程使用的专业名词达到行业共识。第二,中国铁路旅客运输中的一些特有名词难以翻譯。例如旅客列车种类有十一种,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难以进行区分和理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含义介绍,还要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辅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英文专业教材及参考资料缺乏

各个国家铁路旅客运输发展情况不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一套特有的铁路旅客运输组织体系,国外出版的相关书籍都是基于所在国家的铁路旅客运输情况编写的,无法直接作为我国的英文教材来使用。目前,国内高等学校该课程使用的主要中文教材有杜文主编的《旅客运输组织(第三版)》、贾俊芳主编的《铁路旅客运输》(2016),这两本教材是依据我国现有的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现状编写的;杨浩主编的《运输组织学》是在全面整合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组织共同原理的基础上编写的。这些中文教材仅能作为课外推荐参考教材,不适合直接用于课堂英文授课。总体上,全面介绍国内外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的英文专业教材极为缺乏,给教学带来了困难,而所能选取的国外相关参考资料仅为一些英文论文或者数据,缺乏系统性。

3.全英文教学对学生听课质量要求高

相对于中文授课方式,全英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投入更多精力听讲。但在现实授课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上课听讲效率差,所以如何丰富教学手段、改善课程教学方式、提升课程吸引力,特别是激发学生课堂英文交流的积极性,是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4.全英文考核方式需要重新制订

传统的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表现加期末考核,其中期末考核设填空、判断、简答、计算等题型。本课程采取全英文教学后,若只是将填空、简答等原本考核的题型及其内容简单地翻译成全英文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更注重的内容就会变成翻译专业名词概念并记忆,最后可能使课程演变成为专业英语翻译课程,违背了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初衷。全英文教学更注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参与,而传统的期末考核成绩占比一般为60%,与全英文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设计合理的成绩比例与考核方式也是全英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

为契合西南交通大学作为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抓住铁路国际人才发展机遇,针对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课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英文教学探索和实践。

(一)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培育优秀人才

相对于传统的中文教学,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要兼顾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两种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使其共同理解与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课程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提出全英文教学的目标为:

1.全面了解国内外旅客运输发展状况、趋势及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掌握国内外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相关基本概念及基础原理;

3.重点掌握我国铁路旅客运输技术设备特点、作业过程方法及组织措施,了解国外旅客运输技术设备特点、作业过程方法及组织措施;

4.重点掌握国内各类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编制与日常工作组织的技能,了解国外各类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编制与日常工作组织的技能;

5.对国内外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最新科技发展状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课程不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还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实际生产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本课程采取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继承中文课程“导学做研”教学理念[1],开展课堂理论学习、实验教学、综合运用“三阶段”递进以及德育贯穿始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另外,为解决“学生可能需要2~3倍的精力以适应课程的全英文教学”[2]的问题,课程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班级人数设置为20~30人,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授课时能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

(三)提升授课对象门槛,优化师资力量

授课对象应限制在留学生以及通过CET4或CET6的中国学生范围内,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在保证授课对象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同时还要优化师资力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师方面,应首先选择国内外从事交通运输专业的、具有海外教学经历或有长时间出国培训交流经验的教师。其次,为保证全英文课程讲授中的标准发音、流利表达等基本要求,可以在课程开设前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正式进行英文授课前,可安排教师先承担本课程的中文授课,以提高教学的熟悉程度。

(四)依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教材

笔者对Wiley电子教材数据库、Itext爱教材、cebookss、JSTOR电子书数据库等进行搜索后,发现并没有完全适用于全英文教学的英文教材,故近期采用英文教材与中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过渡,未来将进行课程的英文教材编写。近期的英文教材选择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s: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选取其中客运部分作为英文教材内容;近期中文教材可选取杜文主编的《旅客运输组织(第三版)》,同时参考国外论文和资料进行知识点的拓展与补充。

(五)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1.结合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由于没有系统的英文教材,应该注重幻灯片、视频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例如在讲述客流设施设备过程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的名词释义讲解,而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生动讲解课程内容。

2.根据不同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在进行基础概念内容講解时,可采用翻转课堂[3]丰富教学方式,通过PPT或视频资源让学生提前预习(特别是课堂即将涉及的英文术语),在课堂中则用少量时间进行讲解,讲解之后设置一个或多个知识的案例问题,让学生分组当场解决并演示,教师主要起引导和答疑作用。以客运营销章节内容为例,可让学生为旅游专列、夕发朝至列车、城际列车等不同产品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内形成报告或进行简单演示。

教师在讲述复杂理论或是涉及计算内容时,可采用对分课堂[4]形式,将与教师授课时长相当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布置课堂练习题,借助QQ群等网络手段公布答案。如列车开行方案设计中列车开行对数的教学,可增加教师讲授时间,教师可布置多道练习题,学生可单独或者分组进行计算,但必须当堂提交作业。

3.充分利用铁路客运的信息化系统,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程时,可充分利用“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以及“客运站作业计划编制系统”“旅客运输运行图管理系统”等系列铁路现场应用的信息化产品,引导全体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提高课程参与度在成绩中的比例

有研究表明,填鸭式教学和固定期末试卷考核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理论知识的价值,这样的知识掌握变成了一种考前的突击活动,学习变得盲目和被动[5]。而全英文教学改革不只是教学语言的变化,还有教学方式及思维方式的改革。为提高学生在全英文课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考核方式应以平时作业及期末综合考评为主,细化平时作业打分,提高平时作业成绩比例,取消期末试卷考核,改成小组报告或论文形式。报告主题由教师拟定,在第十周公布,在第十六、十七周进行报告展示及答疑。具体设计方式如表1所示。

(其中平时作业包括翻转课堂中上课完成的案例分析或展示,课程报告展示情况包括现场展示情况及展示材料的可视性。)

(七)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作为工学类专业课程,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课程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育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特殊事件影响下全英文教学的组织方式

为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要求各地大中小学校推迟春季开学时间,并于1月29日发出倡议:利用网络平台,号召“停课不停学”。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普及及5G的稳定建设,都为线上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基于线上教学现状调查及本课程特点,现拟定线上教学方式如下。

(一)采用多种网络教学平台组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网络教学平台有实现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视频回放等强大的功能,连课后作业及课程报告提交都可选择具有学生互相批改功能的网络平台。

(二)教学组织方式

本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根据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特点采取的课程教学手段如下:

1.增加预习测评环节。教师提前发放本课基础内容讲义、PPT或视频资料并布置预习任务,上课后利用前10分钟针对预习内容中英文专业词汇及概念进行当场测评,题型为选择、判断及匹配等。依据测评结果,教师可以有详有略地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师主导地位。与面对面课堂学习不同,进行全英文线上教学时,师生之间距离感更强,学生讨论环节难以实现,翻转课堂或者对分课堂等教学方式实现难度偏大,学生积极性更难调动,所以全英文线上教学要加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课堂提问及情景模拟形式增加互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3.课后小组作业巩固提升。在全英文教学中,可以将在课堂中进行的案例分析及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小组作业适当转化为课后平时作业,小组提交报告,教師在完成本章教学内容后统一进行在线答疑,同时使用小组间作业互改模式,帮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疫情影响下的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建设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提供基础服务的铁路旅客运输行业。教师在进行全英文教学的同时,应该考虑在疫情影响下旅客运输行业面临的困境,并探索应对这些困境的积极措施,要求学生就学习内容提出疫情影响下的旅客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感受铁路行业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作用,以提升学生对以后从事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课程的全英文教学不仅能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提供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专业全面的知识讲解及国际化的视野,还能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及教学手段,响应高校教育国际化政策。但在未来的全英文课程实践上,还应根据教学环境及学生反馈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从而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国家铁路行业输送高质量、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钉均,周霞,倪少权,等.“导学做研”教学模式在《旅客运输组织》课程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153-154.

[2] 田沛,段廷玉,李春杰,等.草地保护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草业科学,2020(5):1010-1015.

[3] 孙志娜,张飞艳.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全英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92-96.

[4] 张典,吕明伟,姜朋涛,等.对分课堂: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225-226.

[5] 王洪才.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1-15.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陈韬 姚清晨 倪少权 陈钉均

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策略论文 篇2:

现行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摘要】随着新高考模式的到来以及高考出题的变化,学科教学当中的种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很多教学策略和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必须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进行反思反省,结合现在的高考出题策略研究,发现教学当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关键词】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教学当中,力学计算相关知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阶段性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专注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但是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以及计算能力进行系统化的锻炼和教育,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习题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实现。也就是利用所谓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但是这样的教学显然是比较低效的。面对新高考的形式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就要认识到自身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重心,一方面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契合高考出题的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现行高中力学计算题教学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性

(一)可以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

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方式的探究对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高中力学计算题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练习题资源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练习题类型,在考高的时候就可以灵活的应对各种题目,从而在高考中取得突出的成绩。不仅如此,高开力学计算题教学中解决为题也是创新练习题教学方式体现,和以往的练习题教学模式相比解决问题之后的高考力计算题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和基础知识掌握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题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计算题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深入的掌握力学计算题计算规则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策略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二)可以拓展计算题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才能让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的学习,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应对考试做好准备。就像在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中,通过拓展计算题教学的资源,丰富计算题教学的内容等方式来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更多计算题的解题方式和技巧,并且在丰富的题目类型中达到开拓学生视野和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目的。尤其是在高考的背景下,由于高考力学提问方式和内容灵活多变,只有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和丰富的知识才能应对考试,而现象高考力学计算题问题解决和完善教学方案的过程正是拓展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开拓学生视野的过程。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高考力學计算题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行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在物理教学当中,学生仍然是以被动地知识接受为主。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更加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背,对于其中逻辑方面的推理、实验方面的探索以及规律的总结归纳过程教学往往是“一笔带过”。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深度不够,或者在解题的时候不能够灵活运用。尤其是在物理计算题教学当中,学生过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味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进行思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才智的发挥,缺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二)思维方法的教学比较迟滞

在高中物理力学计算题目当中,思维方法的运用非常重要,尤其是模型思维以及整体和局部分析思维方法是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力学计算题最基础的内容就是力的相互作用以及力的分解合成计算,但是在复杂的受力系统当中,学生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分析系统中各个物体之间的应力关系,在解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找不到解题思路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学生基础概念掌握不牢靠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这从侧面反映了教师思维方法教学迟滞的问题。

(三)忽视学生知识框架体系构建

在物理学科教学当中,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囊括的内容非常多,而且不同的知识内容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家已经总结出了四大基本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而且物理的发展也是在探求事物的本质,找到最终能够统一所有力的途径和方法。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高中力学计算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宏观的摩擦力、离心力、重力等的计算,微观的洛伦兹力、安培了等计算,而且相互之间在计算和研究方面也有着密切的练习。因此非常有必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框架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力的计算相关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对于力学计算的认知和实践运用。

三、现行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增加互动和实践教学内容,确立学生教学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并且强化教学活动中的思维引导互动,让学生主动去进行知识的实践探索以及思考研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进行教学的展开。在教学的时候,不要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学计算自己总结规律。教师最多从三角函数计算或者坐标系中向量分解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参考和提示。并且学生在开展上实践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教师的参与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日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打好基础。就像在本节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开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开展实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操作步骤等等,学生遇到了问题或者是出现了错误教师要及时的纠正,并且耐心的讲解正确的实验步骤和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增强和学生的互动与实践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

(二)利用力学计算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现在的高考试题当中不难看出,对于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要么要求学生利用合适的思维方法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要么利用守恒定律的思维方法进行系统中各部分的做功计算。因此这些思维方法的教学就显得比较重要,教师可以总结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试题,以思维方法的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教学进度定期进行专题训练。利用试题的解析和解答过程,细化思维过程的展现,教学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需要结合练习题的资源开展拓展练习,比如利用互联网上的练习题资源、又或者是引入生活中的实例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练习题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在多样化的练习题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加上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练习题资源,并且这些练习题资源都是经过优秀教师的总结和实践后发布到网上的,因此利用这些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可以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学生也可以对力学的解题步骤和技巧有一个全面的掌握,Wie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

(三)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高效的思维工具,能够有效帮助梳理物理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比较完善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在思维导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某一种力作为中心点,然后从力的性质、相关计算、应用场景等等角度进行导图的网状扩散,然候囊括相关的物理知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各种力的计算以及不同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思维导图的应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就像在开展力学相关练习题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力学相关的题目内容进行总结,比如教师可以以力学的概念为中心,然后围绕力学的概念引入力学在生活中的引用和练习题的解题方式以及实验证实过程等等,通过这样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产生联系,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明确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和深入的学习力学知识点。

(四)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直观展示计算过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互联网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在开展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的展示计算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计算过程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以在视觉、听觉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网络上有丰富的高考力学计算题资源,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以往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中教学资源缺少的现象。比如教师可以将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课件,然后将课件发送给学生或者是上传到校园网上,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展预习和复习,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这些课件进行解题教学。进而达到提高高中力学计算题教学的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结束语

在现行高考力学计算题教学当中,教师很容易走入“灌输式”“題海式”教学模式困境当中,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往往出现“会做一道题,但是不会类题;教师一点就通,自己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究型的学习,并结合一些专题训练以及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常见的思维方法,综合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尚振玉,李济林.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2):127-128.

[2]蔡婷莉.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方法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08):114-115.

作者:皮文光

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策略论文 篇3:

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热点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技术分析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确定符合标准的文献526篇,利用Bicomb软件统计关键词,提取频次阈值≥6的高频关键词41个并生成词篇矩阵,建构相似矩阵,然后利用软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了目前我国近15年来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的4大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将互动的作用和影响运用到某一具体课程或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育领域当中,创造出互动式教学的新方法,随着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学范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个主题而形成具有稳定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教学范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互动”、“建构”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推动了不对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转变;促使静态的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接受向创新、创造转变;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动式教学理念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遇到了瓶颈[3]。目前,我国关于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以往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分析,往往是在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主观总结和解释,受个体主观经验影响较大,难免产生错误或者不当归类和总结[4]。本文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为基础,绘制了目前我国近15年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技术为文献综述的科学计量提供了可能[5],不仅便于研究者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互动式教学的发展现状,还为今后互动式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镜像版进入中国知网,手动检索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互动式教学、【年限】2001年—2016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精确检索后并手工导出检索的相关参考文献。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确定纳入分析的数据资料。

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删除会议、广告、无摘要和关键词等无关性文献共22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526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

2.统计关键词,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

利用Bicomb软件[6]的提取、统计等功能对符合分析标准的52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共计1458个。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2006年被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据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抽取频次阈值≥6的关键词41个并将其作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41个高频关键词的呈现频次合计587次,占总频次的25.63%。

表1 互动式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采用Bicomb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是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的是高频关键词在纳入分析的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SPSS20.0将文本形式的词篇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似矩阵表(部分)

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利用軟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在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纵坐标数字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横坐标数字表示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横坐标数字越小,表明关键词彼此更易相聚,关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进行归类及展示其整体研究的热点内容[7]。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分为七类。分类一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学生、教师、英语教学等6个关键词;分类二是关于互动教学的策略及互动能力研究,包括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分类三是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及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法3个关键词;分类四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互动、学习活动……教学质量等8个关键词;分类五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关键词;分类六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包括策略、问题等6个关键词;分类七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及实验教学当中的研究,包括实践、课堂互动……实验教学等8个关键词。

4.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软件SPSS20.0导入相似矩阵(表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生成以互动式教学为结点的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2001-2016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显示: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领域一对应分类四和分类六;领域二对应分类一和分类二;领域三对应分类三和分类五;领域四对应分类七,主要涉及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

三、讨论

本文以526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近15年来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其研究特点。

领域一: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及互动类型(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为研究载体或对象,如桑彦彪、罗志远等人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其研究论述的结果一致,都指出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8],教学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9]。此外,还有学者将互动式教学结合理科(如大学物理)、工科、医学、体育、声乐等各类学科的研究。孟永东在探讨关于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学大纲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视、未发挥其作用等现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离西方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他针对工科类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思路[10]。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从理工到文艺体,不同研究者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互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努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领域二:关于互动教学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及互动主体(学生、教师)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应用在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当中,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相关硕博士论文研究,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乃至于大学英语、从英语写作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与对策到行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黄婷婷、吕洁在对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硕士论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创设语言的互动情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致的建议措施。

领域三:关于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质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多通过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开展有关研究。

领域四: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在化学生物等有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如陈素琴、陈迪妹通过探索和实践设计性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法有效提高师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MOOC、微课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被提出,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教育时代下的优势和契合性也开始被研究者发现和应用。如有研究者将QQ群的社交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互动教学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检验平台、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从而不断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2]。有关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手段,其中领域一、领域二的研究面较广、研究者关注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领域四,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当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未来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55-63.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3]龍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10):119-121.

[4]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S/OL].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

[8]罗志远.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9]桑彦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孟永东.关于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03):34-35.

[11]陈素琴,陈迪妹.化学专业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64-67.

[12]陈连军.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150-152.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 2015382)“基于化学创新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化学教学法实验课程为例”前期成果。

作者:罗姣 陈迪妹

上一篇:工程施工技术下的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