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权力幼儿教师论文

2022-04-27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规范幼儿教师师资培训,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普遍偏低现状具有重大的意义。深刻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各项要求,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执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幼儿园课程权力幼儿教师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课程权力幼儿教师论文 篇1:

基层幼教师资储备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 我国现行师资储备和管理制度是建国以来逐步形成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基层幼教师资储备与管理体制更是因为学前教育一直以来不被重视,而问题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幼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总体短缺且分配不均匀,教师流通渠道不畅,农村幼儿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权利。针对其背后存在的制度性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改变传统的幼师培养体制,完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利用编制管理、政策倾斜等措施,改善幼儿教师的待遇与专业环境,实现幼教师资的合理配置与流动。

[关键词]幼师队伍;管理体制;教师发展

我国现行教师人才储备和管理制度是建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在上世纪50-90年代,我国教育经历了从教育资源紧缺向教育资源相对充裕的过渡。国家针对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确立了“普九”目标,并由此构建了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共存的二元师资结构,较好地缓解了师资短缺这一问题。截至目前,我国的“普九”目标已初步达成,但与此同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和发展的那套旧有的教师人才储备制度所隐藏的矛盾却日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对于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在师资管理和培训方面沿袭中小学教育,因而不仅继承了中小学师资储备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由于其在基础教育中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基层幼儿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着更为特殊的问题和矛盾。

一、当前基层幼师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日趋老化是目前基层幼教师资储备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调查发现,连江县共有在编幼儿教师200名,分散在城关地区和27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严重。连江县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30.5岁,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3%,而31岁以上的教师占到57%,其中31到40岁的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高达50%。99%的幼儿教师第一学历是中专,这些教师平均工作年限已达11-12年。相比之下,乡镇中心校教师情况稍好,但教师平均年龄也达到27.5岁,同样面临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如果幼儿园不能及时补充年轻教师,幼儿园教师队伍将面临新老断层,从而影响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

(二)师资总体短缺且分配不均匀,教师流通渠道不畅

师生比过高是制约目前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们调查到的情况,连江县幼儿园共有148个班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幼儿园每班至少需配备2名教师,但连江县大多数幼儿园根本无法达到此要求,其在编幼儿教师仅有200名,缺编人数多达96名,并且师资结构不合理(见表1)。其中,城关地区师资充沛,平均比例为2.8:1,而乡镇中心园实际比例仅为0.98:1。教师配备不足,迫使不少乡镇中心园实行包班制。教师整天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备课、学习,只能满足保证不出事故等基本的保育要求。而且,在编的200名幼儿教师中,还有17名教师长期在小学任教。这使得幼儿园师资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适龄入学儿童本来就少,加之不断有幼儿流向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学校,使不同乡镇乃至同一乡镇内部出现了教师分布不均的情况,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此外,师资分配不均还显示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园际间教师流通渠道不畅通。连江县幼儿园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关,有些人一辈子在一所幼儿园教书,工作从未调动过。有的园所教师严重超编,有的园所则师资严重短缺,但园际间流动却十分困难。如某中心校有8个班。却只有6个教师,为保证幼儿园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只得自聘了8个非在编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自主参与,如果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积极性,会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极大的阻碍。调查显示,由于连江县农村幼儿园普遍缺少专任教师,加上幼儿园规模较小,班生规模有限,教师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加上农村教师的待遇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得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专业素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7.5%的教师愿意并且参加过教科研课题的研究,24.5%的教师不愿意参加教科研课题的研究,38%的教师选择了“无所谓,看情况再说”。

此外,连江县大部分乡镇幼儿园都附设在中心校。学校内部管理上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上没有自主权和决策机会,学校内部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缺少公正合理的评价(见表2)。

二、原因分析

(一)对基层幼教师资队伍更新不足的分析

究其基因,首先是目前幼儿教师编制有限,难以为新教师分配编制,而编制又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稳定的待遇保障。因此,尽管连江县幼儿教师严重不足,但却因为缺乏编制保障而无法获得更多年轻的、优质的师资。如连江县城的两所主要幼儿园就已有11年未引进应届毕业的年轻教师。其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幼儿园师资分配造成了冲击。自2000年起,国家开始逐步取缔各地中师中专院校,原先此类学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中小学就业,并且一般由地方统一分配,自被取缔或合并到大专及本科院校之后,此类学校的毕业生减少,同时各地也不再向农村分配新教师。第三是近年来民办幼儿教育的兴起,无形中扩大了幼师毕业生就业的选择范围,使得大批幼师毕业生不愿意返回生源地从教。

(二)对幼儿园师资分配失调的分析

基层幼儿园教师分配不均,岗位安排结构不合理,根本原因是基层学校管理者对幼儿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由于对基层幼儿园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持,部分中心校领导未能从根本上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给予正确认识,潜意识里将幼儿教育等同为保育,认为幼儿园一个班配一个老师就够了,而把其余的老师安排到小学教书。同时,一些学校管理者还把幼儿园当成创收的工具,为降低管理成本而不配足教师。

另一方面,园际教师流动渠道的不畅,使得教师缺乏竞争意识,造成部分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而年轻教师在就业的早期阶段往往有着强烈的个人抱负,容易对工作产生比较高的期望,但是进入农村基层幼儿园之后,现实与理想的相差甚远,加上难以流动到较好的幼儿园去,造成一些年轻教师不得不转行和流失,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幼儿园教师的分配不均。

(三)对幼儿园教师缺乏自主发展意识以及参与幼儿园管理权利的分析

首先,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欠缺是制约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基层幼儿园教师待遇长期得不到保障,这一方面难以吸引优质的师资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迫使幼儿园去聘请非学前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幼教队伍,这都间接造成了基层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不足,进而使得教师缺乏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较弱也就不足为奇。

其次,目前我国基层幼儿园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依附性比较强,许多农

村幼儿园都是附设在乡镇中心校内,日常教学管理也从属于小学,这在幼儿园管理制度上的表现尤为明显。长期以来,乡镇中心校内部的管理都是集权式的,大事小事都是校长说了算,园长在幼儿园内部管理决策上没有发言权,更不用说普通教师,而小学校长又未必真正的理解幼儿教育。教师在这种工作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必然受到很大压制。

此外,乡镇中心学校并未按幼儿园的特点对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专门的、公正的评价,大多参照小学的相关作法。同时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整体偏低,在诸如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小学教师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在教师聘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权力聘任”“关系聘任”“感情聘任”等现象,更加剧了许多不合理的、人为的教师流失。

三、解决基层幼师队伍储备和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幼师教育体制,充实基层幼教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层次逐渐提高,再加上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高等学校的参与,幼教师资在总量上已经充足。目前在部分地区和基层幼儿教育中出现的教师短缺主要是一种结构性短缺,即师资资源分配不均,内部流动不畅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应改变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体制和过程。自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出台后,各地已经启动了教师资格认证工作,这为充实教师资源的社会储备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资格认证不仅要面向师范类毕业生,而且要面向非师范类毕业生,以此增加教师的社会储备总量。

其次,应改革幼师招生制度。目前福建省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是由大中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如大专层次的院校主要有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和泉州儿童职业学院,本科层次院校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本科院校的幼师毕业生因为就业范围广,毕业后往往不愿意回到本地。这不利于未来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政府一方面可以采取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等举措,积极鼓励毕业生回家乡任教;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职业中专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大中专院校联合招生,在学生入学和就业分配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便培养高素质的本地幼儿教师。

第三,应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如规定新教师进编之前,必须在基层幼儿园相应的岗位上见习6到12个月,经考核组认定后才能考虑进编。进编后,教师仍必须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班,学习相关课程。在青年教师正式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一年内,由园领导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带教老师,通过跟班学习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各个教学环节。以此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合理调配师资,完善当前基层幼儿园教师任用制度

要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合理地调配教师资源,还需改革当前的幼儿园教师任用制度,完善教师任免体制,建立合理的岗位竞争机制,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首先,应严格依照我国幼儿教育相关条例和要求,科学合理地配备幼儿教师。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应综合考虑当地教师总体水平和地区地域结构及教育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资源进行分配。除了要保证各乡镇中心幼儿园足额配置幼儿教师外,还应做到专人专用,严禁随意将幼儿园教师调往小学任教。

其次,应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幼儿教师考核淘汰机制,以此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具体而言,一是要对完全能胜任岗位教学的教师,建立起优秀人才资源库,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对基本能适应现行教学,但理念和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三对德、能、绩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如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幼儿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幼儿教师队伍。

第三,应建立岗位交流工作机制,实现幼儿教育园际间的师资均衡。在基层幼儿园中实行园际之间教师的定期互相交流,如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通过3~6。年的努力,基本可以实现幼儿园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并以此杜绝择校现象。同时,应鼓励各园开展结对子、教师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予以规范和保障。

(三)利用编制管理、政策倾斜等措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善基层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和专业环境

首先,针对幼师队伍老龄化及缺编问题,应建立老龄化教师更新机制和交流机制。由教育和人事部门根据教师队伍年龄、专业素质结构和编制设置情况,定期公开招聘新教师,并积极引导新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同时,应强化幼儿教师的编制管理,针对青年教师的不同情况,利用编制引导和吸引幼儿教师到农村任教。

其次,针对薄弱校制定倾斜政策,建立改善基层幼儿教师待遇和专业生存状况的专项资金。I-l如对师资薄弱的乡镇基层幼儿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设置工资补贴、教师交通补贴,提高教师在职培训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改善教育薄弱地区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优秀师资加入当地幼儿教育,同时应加强对已在职教师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基层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此外,政府应拓宽资金来源,积极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如每年重点扶持一至两所乡镇中心园。对偏远乡镇的幼儿教师还应在接送班车、住房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关注与补助。

第三,应建立公平民主的幼儿园管理和保障体制。当地政府可引进多种办园模式,在每个乡镇成立一所独立的中心园,给予幼儿教师自主管理幼儿园的权力,并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合理公正地进行评价,切实保证幼儿园教师在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小学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

作者:杨锦清

幼儿园课程权力幼儿教师论文 篇2: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规范幼儿教师师资培训,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普遍偏低现状具有重大的意义。深刻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各项要求,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执行。对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目前的幼儿教师培养存在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无法相辅相成,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等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一、《专业标准》的意义

为了加强和改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教育部于2011年12月12日,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专业标准》的出台,对未来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的质量把关以及幼儿园整体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文字性的要求,是保障我国未来幼儿教育正确快速发展的关键性文件。关于《专业标准》的指导性意义与重要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我国学者郤江波,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教师专业标准,认为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服务、专业知能、专业自主、专业制度和专业伦理”等特点[1]。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与以上特点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中,学前教育专业或者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仅占全部教职工的55.8%;甚至有一部分在职在聘的幼儿教师,在岗期间都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在幼儿教师的队伍中,约有1/3的教师不具备幼教资格证。而《专业标准》的出台,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

2.规范幼儿教师师资培养。《专业标准》的颁布,对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各级各类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幼教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和把关提供了刚性的评价标准和参考依据。在《专业标准》制定之前,由于缺乏刚性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设置,尤其在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大都不一样,导致了幼儿教师质量的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教师教育机构,投机取巧,举办短期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几周后将这些不合格的幼儿教师输送到各个幼儿园,更是大大了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质量,降低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论是对幼儿本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3.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现状令人担忧,半数左右的幼儿教师没有资格证书,近六成幼儿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专业意识薄弱,甚至自己就将自己定位在“阿姨”或“保姆”的位置,不仅缺乏专业技能,更缺乏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意识。国家政策强调,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就是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标准》的颁布有助于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

二、解析《专业标准》

1.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包括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幼儿为本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做到尊重幼儿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力,尊重幼儿在他们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年龄特征,教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相关的保教特点。师德为先,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德师必须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因素。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师德是所有教师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规范和准则,任何一位教师都要保有“师德为先”的理念。与此同时,“能力为重”也被定位为幼儿教师所必须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

2.基本内容。《专业标准》分为14个领域,包括62条基本要求。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发现《专业标准》特别强调了幼儿教育知识,幼儿保教知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等。充分反映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专业态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特别强调了幼儿教师要把关心爱护幼儿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忽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关注,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学会如何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角游戏的布置、一日生活的安排、游戏活动教育、保育方法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将对幼儿的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3.基本特点。首先,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将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其次,在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在师德方面提出了特别要求,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第三,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点。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要将保教结合作为基本原则,同时保教结合也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的明确要求,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技能领域进行划分,而且针对此框架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三、基于《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1.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无法相互依存,互相辅助。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出,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其次是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三维目标就可以看出现在教育对方法和能力掌握的重视程度。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不仅应该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具有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本领。而目前在岗在职的部分幼儿教师,有些是“低知低能”,既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能够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进行相应教育的能力;有些是“高知低能”,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幼儿游戏是幼儿学习各项知识、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说,幼儿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游戏的相关知识,了解各种游戏的分类,掌握幼儿游戏的各项特点,如何运用游戏组织幼儿活动与生活,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身体、智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3.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幼儿,每天的工作范围除了教学以外,更多的是如何合理、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保、教综合能力,换句话说,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是一名全科教师。然而,在如今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部分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设置过多的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而没有开设系统的保育课程,至于通过实习的手段学习保育方法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真正的保教综合实践能力,仅仅在学校是无法完全掌握的,这需要通过在学校学习,去幼儿园实践,再返回学习反思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实现,并且要反复的进行这个循环的过程。

由于《专业标准》的出台,让我们看到目前幼儿教师教育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暴露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件好事。只有能看到自己的问题,才能找到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和策略。相信在《专业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郤江波.教师专业化:困境与希望[J].教育导刊,2007,(10).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R].

作者:张轩

幼儿园课程权力幼儿教师论文 篇3:

社会学视野下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教育之本,在于教师”。[1]当今,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尽理想,幼儿教师的流失是一个关键性因素。依据社会学理论分析,国家相关法律与制度的缺失、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社会观念有偏见、农村幼师社会地位低、以及教师的个人价值观等,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键因素。要想改善农村幼师流失状况,国家应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农村幼师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消除社会偏见、尊重幼师工作、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学原因,由此,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农村幼儿教师流失问题,并探寻一些积极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社会学;原因;对策

教育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主要的问题是师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及偏远贫困地区幼儿园师资流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的有效进展。“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幼儿教师流出农村幼教这一行业,不再从事幼教工作;另一方面指流出农村这一地域,不再为农村服务,或者去了当地的县城幼教机构,或者去了其他城市的幼教机构。[2]研究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相关方面的问题,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访谈8位曾经在农村幼儿园工作过的幼儿教师,其中4位是在农村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后,转而去城市幼儿园工作的非编制教师;有1位是考上乡镇在编教师后选择放弃,第二年考去城市幼儿园;还有1位是在乡镇幼儿园工作两年后考上了县城的教师编制;另外2名已经不再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本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调查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二、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国家相关法律与制度的缺失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有关农村教师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定不完善,使得农村幼儿教师无法拥有稳固的社会保障,成为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因素。“我国《宪法》规定,享受社会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3]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权利无法得到良好保障,存在很多不足。城市教师拥有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障,农村幼儿教师没能全面拥有,由此导致教师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信心。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教师的社会保障缺失,自身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无法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更无从谈起对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访谈中了解到,在教师编制方面,现今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编制名额少,相对于城市中教师编制名额并没有特殊的待遇。幼儿教师如果没有编制,各项保险制度就无法享受,例如,生育险、养老险以及医疗保险等。另外,很多农村非编制教师的工资待遇特别低,平均工资水平只有几百块钱,一些幼儿园还常常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甲教师提及:“在农村幼儿园上班各项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有时园里给我们许下的承诺也不能兑现,社会保险都需要我们自己买,这让老师很没有安全感。除此之外,在县里举办的各种大赛活动中,我们由于很少接受培训学习,所以在能力和其他方面都比不上县城老师,评奖基本与我们无关。”除此之外,国家有关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欠缺,无法保证教师的合理流动,造成一部分农村教师流失。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影响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把城市社会作为一元,把农村社会作为另一元的社会结构,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容易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虽然国家近些年提出重视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工作,对农村地区幼儿园发展也提高了重视度,但是面对各项基础都很薄弱的农村幼儿园,政府的财政投入显然不足。第一,农村幼师的薪资水平低。农村教师在我国的最基层工作,工作和生活条件都相对较差,工资待遇比我国城市以及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低。调查发现,很多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维持在几百元左右,并且还出现工资拖欠等问题,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同岗位教师的工资待遇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折射出其在社会各行各业或教师这一职业中社会地位的高低。因此造成很多农村幼师流失,去追求福利待遇更好的行业。第二,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后培训提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比城市幼儿园教师少。教师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对以后工作中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和工资待遇都会有影响。进而使得农村幼师产生不公平感和失落感。访谈中甲老师曾这样感慨:“既然没有编制,那就不如选择去城市幼儿园上班,工资待遇比农村幼儿园好,条件也比农村强很多,跟着城市幼儿园老师还能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我在农村幼儿园上班期间,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六七百块钱,发放还不及时。实在干不下去了!” 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水平在有限的教育经费里很难得到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在乡镇幼儿园工作两年后,考到县城幼儿园教师编制的乙老师在访谈过程中讲道:“看到农村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很想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但是资源设施不充足,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压力,很想逃避现在的环境。”人是社会人,具有不断追求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心理需求。国家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上无法得到满足,势必会流向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

(三)社会观念有偏见,教师地位低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际访谈得知,在选择就业时,极少的师范毕业生有去农村幼儿园执教的意向。这一现象不难看出,面临职业选择时,农村幼儿教师由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所以被选择的倾向度也很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工资待遇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今社会很多人还是会依据经济收入来衡量一份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农村地区幼儿园老师的低收入不仅会让教师自身缺乏自信,其次会让学生家长产生错误看法,认识不到教师的重要价值。第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拥有的社会权利有限。教师的工作范围一般限制在幼儿园这个狭小的封闭空间里,很少与外界接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也很小。第三,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入职门槛设置太低。“尽管《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教师的任职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并未‘依法’执行。”[4]一些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学生去幼儿园执教,不管是学历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与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有很大差距,这样会降低家长和社会对教师职业方面的相关评价。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了解不足,特别是近些年媒体曝光的一些“幼师虐童”案例等负面新闻,导致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教师有了不良评价和看法,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也随之降低。已经不再担任幼师这一行业的丙老师说:“做幼儿园老师让我太没有成就感了,农村家长对于幼儿园老师缺乏了解,就认为我们是‘看孩子’的,只要把他们家孩子看好就行,又不是什么技术活和累活,所以对我们根本不尊重,特别让老师们寒心!”公众对农村幼儿教師职业的不理解和不尊重,是农村幼儿教师产生挫败感和职业倦怠感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农村幼师流失的重要因素。

(四)农村幼儿教师的个人因素

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流失与幼师本人也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第一方面,教师年龄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流失的教师中大部分为年轻的女教师。她们有着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并且对幼儿园的依附性小,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去寻找更满意的工作岗位。第二方面,教师的文化价值观。社会流动观、社会职业观和社会竞争观都对农村地区幼儿园老师的流失起到关键性影响。新时代的教师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传统观念认为选择了一份工作就要永远坚持做下去的思想已经在慢慢消逝。“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教师既是“理性人”,同时也是“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流动。”[5]农村幼儿教师有着更务实的文化价值观,敢于放弃不喜欢的现在,通过自己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位放弃了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编制考去城市的丁老师说:“在县城上班比较方便,工作和生活条件上都比农村要优越。 县城的幼儿园可以更好的接触一些新鲜的教育思想,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说实话, 在县城上班可能会比较有压力,但是年轻就是资本,趁着自己现在年轻,可以拼一拼吧。”丁老师虽然对于城市的生活压力感到担忧,但是比较之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农村幼儿园。由此可见,新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起着关键性影响。

农村幼儿教师由于经济待遇、职业期望和权力地位的不平等,引发了流失现象。从社会学方面的“社会分层理论”分析,农村幼儿教师期望通过“社会流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层次或找到比原先岗位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社会位置。

三、有效改善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状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

第一,制订完善法律制度,落实到位并严格执行。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教师入职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村幼师每月准时、准数拿到应得薪酬。在工资制度方面,国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教师的生存状况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可以对农村及贫困地区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当地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使教师们的薪资收入得到有效的保证。第二,国家应合理调整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布局,建立教师流动法规,使优秀的教师资源得到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性。第三,落实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障等问题。即使无法像城市的教师一样一次性实现享有五项保险和公积金,但也应从最基本的保险制度逐步落实,以确保在农村地区任教的幼儿教师生存权力得到保障。政府要重视这项问题,并且真正落实去解决,才能避免农村师资的流失。第四,合理分配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数额。可根据各地区幼儿园实际情况给予正式编制名额,例如,可以根据办园的规模、在校教师人数、教师的教龄等合理分配编制名额。这一系列举措要纳入专有的法律条文,使农村幼儿教师权益真正落实到位。

(二)提高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薪资水平

学前教育行业的工资待遇一直以来是个热门话题,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及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条件贫困地区任职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和福利待遇,提高农村及贫困地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国家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使农村幼师可以实现与城市教师同等的“同工同酬”,教师的辛苦付出在工资待遇上有所体现。丙老师说:“虽然在农村幼儿园上班条件是艰苦了些,但是如果付出能够有所收获, 在工资待遇上能够有所体现的话,即使吃点苦受点累也都能过去。”因此,要想拥有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解决工资待遇低的问题是关键,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同时也留住现有的优秀教师资源,确保农村幼儿园拥有一支团结稳定、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

(三)消除社会偏见,尊重幼师工作

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不仅负责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和学习,還要处理好与幼儿家长、园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并且担任着多重的社会角色:保教者、家长的合作者、同事等。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要消除社会偏见,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重视度:第一,社会应大力宣传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对学前儿童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突出一些有关农村及偏远地区幼儿园教师辛勤付出的正面形象。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引起公众的关注,增加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政府和社会应该树立正确的导向,严厉处罚不合格幼师的同时,应该使大众认识到,这种只是极个别的案例,幼儿教师这个大的职业团体还是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和正能量的。幼儿园方面应该与幼儿家庭做好合作工作,向学生家长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第二,幼儿园领导应当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准。要为农村幼师提供更多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组织学前教育专家到农村幼儿园对教师进行培训,与城市幼师享受同等待遇。第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准入门槛,重视幼儿教师的文化价值观。多方面共同提升,有效缓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失问题。

(四)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地区差异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教育方面的相关发展也出现了不均衡现象。“教育投入差异未必能完全归因于经济实力差异,但一般来说,经济实力差异常常是导致教育投入差异的最直接原因。[6]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相对优越,并且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更能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而农村地区则相差很大,无论是经济发展状况还是农村自身发展背景都比城市差。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受制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及发达地区有充足的财力保障教育的发展,所以教师的薪资水平和待遇方面比农村地区要高也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工资待遇方面的差距会流向其他岗位或者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因此,仅仅依靠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的拨款去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问题并不是长远之计。我国应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真正得到改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流失的问题。

促进农村及偏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社会、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共同的努力。使得农村地区留住优秀师资,不断引进新鲜的教师力量,共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正斌.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教师流动[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12.

[2]肖晓凌.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6.

[3]梁春娟.社会学视野下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民办幼儿园为例[D].西南大学,2010.4.15.

[4]高莉杰,卢 清.幼儿教师流失严重及其原因分析[J].科教导刊,2011,(4).

[5]谢文鸿.关于教师流动原因及其应对模式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6).

[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胡娜

上一篇: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论文下一篇:太阳能光伏模块数学建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