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面临金融创新研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金融业处于体制转轨阶段,金融市场主体不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金融技术相对落后,金融监管效率较低,这些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快金融技术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业面临金融创新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业面临金融创新研究论文 篇1:

辩证地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摘要】: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金融创新始终与金融业的每一步发展相伴,金融业的发展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史书。

【关键词】:金融/创新/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其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它的导火素本身是偶然性的,而金融危机的结果却是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面对金融危机的事实,要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去看待这次金融危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我们切不可把次贷危机完全归咎于金融创新,视金融创新如洪水猛兽。对于金融创新,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因噎废食,要在积极稳妥创新中加强监管,以达到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金融创新具有高风险性

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金融创新始终与金融业的每一步发展相伴,金融业的发展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史书。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可转让大额存单是创新,20世纪70年代卖出的普通期权产品是创新,20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迅猛发展是创新,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用衍生品得到长足进步更是创新。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但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盲目创新。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

首先,每一次金融创新就意味着新的风险的产生,而且或许因为杠杆作用,使得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时积聚的总风险变得更大。

其次,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经过复杂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产品,大概除了设计者本人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真实价值,金融机构因此获取高额利润。

第三,金融创新产品有与其转嫁风险的功能,在转移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由此可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风险。这种双重作用是由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决定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二者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作为一个矛盾关系中的两极力量,是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共同作用,最终促进了金融活动的不断深化发展。

二、金融危机不能否认金融创新的作用

创新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世界的根本。金融创新是使有限的金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必要手段,是推动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提升金融业竞争实力的需要,也是发挥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这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我们不能否认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创新促进了监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首先,金融监管刺激垒融创新。金融监管在促进创新、引导创新,规范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带来的挑战。金融创新带来了新产品、新机构和新的金融业务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过去的一些金融监管项目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成为金融机构开展正常业务的障碍。因此,金融机构为了求得自身的自由发展,总是千方百计绕开金融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就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这些新的金融工具极大地促进了金融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不断变革。没有金融创新的发展就没有金融监管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出现对传统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持续的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发展、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往往会改变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加剧了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金融风险,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但是必须看到,正是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金融监管活动也在不断寻求更为有效的体制和运行方式,从而推动了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变革。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二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博弈的过程中。即表现为“金融创新一金融风险一金融监管一金融再创新”,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 金融创新始终是金融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在我国现阶段,面对新的金融和经济形势,要实现金融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推进金融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首先,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加快金融创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同业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按照《银行家》杂志统计,2007年垒球1000家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为23.4%,而其中的31家中国的银行的盈利能力只有18.3%。要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关键的举措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加快创新,来更新金融理念,丰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技术,完善金融服务,建立完善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样才能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力是客户的需求,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服务于客户,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比,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理念、产品、服务、技术、结构与监管上都很落后,难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加快金融创新,尽快改变金融发展的落后状况,以更好地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最后,要实现中国金融业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业都应该把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从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从宏观上,要推进金融理念、理论、政策、体制、监管、文化等创新,从微观上,要推进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技术、运行机制等创新;从行业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行业都要加快创新。比如,当前银行业应该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开展综合经营,丰富和改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防范创新风险的关键在于加快监管创新

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反之则对经济、金融发展不利。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金融分业监管。这是与当时中国国情相符的,对化解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等,都要求对金融监管理念、方式、

手段、评价标准等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转变监管理念为先行

首先,金融监管理念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即;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由“头尾分割”式监管向法人整体风险监管转变、由“一次性”监管向持续性监管转变、由业务监管向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有效性监管转变、由定性监管为主向定性监管与定量监管相结合转变。

其次。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的原则,跟上国际金融业务和监管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的评级体系和实施综合并表监管,提高以风险为本的持续性审慎监管能力,规范监管工作,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和监管效率。

2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金融业自律内控监管为基础

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大,发展不平衡。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别。金融监管应该借鉴和记取国际经验与教训,但一定不要照搬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东西。有必要深人研究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真正弄请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把握金融监管规律,确立新的监管理念、方式、目标与标准。必须处理好“监”和“管“的关系。“监”是宏观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依法监督、监测等。“管“是微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管理、控制,总的原则应该是要保持金融业、金融市场的灵活性、活力(创新能力)。如果监管的结果是金融业、金融市场失去了创新能力,失去了活力,即使风险被管住了,其代价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降低了,这样的监管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监管,有效的监管应该是使金融业即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同时又使风险可控。

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的自律能力。金融风险能不能控制,关键靠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外部监管只起辅助作用(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监管当局应当鼓励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我国金融业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制度创新为根本

从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来看,制度起着根本性的核心作用,制度决定了各个金融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其约束条件和选择边界,并由此决定了金融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度的缺失会导致金融生态质量的恶化,要想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对金融业的促进作用,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重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基础性制度,构建效率和稳定性兼顾的金融监管平台,在这个整合良好、健垒、完善的制度平台上,各金融行为主体才能平稳、高效的运行。

作者:王 蔚

金融业面临金融创新研究论文 篇2: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金融业处于体制转轨阶段,金融市场主体不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金融技术相对落后,金融监管效率较低,这些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快金融技术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 次贷危机 金融监管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在提高行业效率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及其严重后果,使得各国央行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体制、金融机构等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金融创新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异军突起,随着央行以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迅速扩散,改变了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使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更加复杂多变,从而加重了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给货币政策效应的判定带来较大困难。

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的支付体系,尤其是在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市场创新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弹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尚未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

1900年,我国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体制改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在20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我国一改过去单一的银行体系,发展成为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种类齐全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但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主要表现为银行业比重较大,而金融业比重太小,保险和租赁业发展十分缓慢,各产业之间难以协同发展,产业结构溢出效应不明显。

我国金融创新环境较差,制约了金融创新的拓展空间。一方面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垄断了国内的金融业,它们无论在银行数量和规模上,还是在从业人员和资产负债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金融业的过度干预,制约了金融创新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对金融体制进行多次调整和改革,大大放松了金融管制,给金融创新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利率、金融业务和资本市场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创新的进程。

(二)金融技术创新相对落后,人才缺乏

技术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来看,金融技术创新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此外,我国金融创新缺乏相应的优秀人才,主要表现为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金融创新领域缺乏优秀人才。金融技术落后和金融人才缺乏成为我国金融创新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监管效率较低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和深化,尤其是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加,监管效率低。分业监管是建立在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在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就会出现制度落后于市场的弊端,导致监管失灵和低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混业经营的趋势下,实施统一的监管及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及功能性监管,也将成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最终的选择。

三、促进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制度是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深化发展阶段,在金融制度方面要以市场金融制度取代计划金融制度。在以往的金融改革过程中,我国的金融制度变迁是政府主导型变迁,这一模式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制度框架。但是这种制度创新模式使我国金融制度处于失衡状态,因此需要通过金融制度创新推动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二)优化金融市场结构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日益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它们中的大部分实现了混业经营,不仅对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内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竞争压力,也对金融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市场具有融通资金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一方面,金融市场通过供给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金融市场通过需求影响产业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货币市场建设,强化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发展。通过改善货币市场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等途径加强货币市场建设。三是完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力求在证券市场的组织形式和市场体系、债券发行方式和交易方式的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加快金融技术创新,优化人力结构

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国应根据金融发展现状,立足自身国情探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模式。第一,加大对金融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第二,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同时,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氛围。

(四)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资金枢纽和神经中枢,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是实行金融创新的制度保障,可以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性。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各国对各类新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监管,对跨国银行、各类金融创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对资本充足性、资本质量及风险集中度的监管。一方面,建立金融风险的监管、预警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央行应针对预警系统识别出的不同状态,如稳定状态、警戒状态和危机状态等,采取不同的措施;另一方面,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为金融监管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于辉.对我国金融创新的理性思考[J].经济纵横,2004(07).

[2]高山.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04).

[3]贾林娟,杨宏哲.美元霸权与国际经济秩序演变[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4]苑书义.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9(08).

[5]秦建文,梁珍.汲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稳健推进中国金融创新[J].国际金融研究,2009(07).

作者简介:林根正,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机构业务部。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林根正

金融业面临金融创新研究论文 篇3:

浅谈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摘要: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要形成竞争能力,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对金融业的综合监管,确保中国金融业能够长远持续健康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的背景,分析了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中国金融;应对;策略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金融发展必须尽快想出相关的应对策略,转变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实现中国金融的国际化发展。本文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的背景,分析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金融全球化分析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当然,如果应对失利也会引发金融发展困局。例如: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毫无疑问的被金融危机影响,外汇储备充足的中国不能幸免,大量出口企业受到冲击,资产巨额缩水、企业纷纷倒闭,经济增长面临大幅放缓的考验。据统计,2013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1.2%,比2012年同期回落4.6%。我国对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地区出口仅增长8.9%,回落了12.7%;对欧盟出口1月~7月累计增速27.1%,8月份增长22%,9月份增长20.8%。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必须要对全球金融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期,通过经济格局的分析,为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格局做出预测,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启动新一轮国际金融乃至全球经济体系的改革进程,表现为全球金融体系朝着更加均衡、公平和综合方向改革的步伐加快。

二、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整体缺乏竞争力,我国的国有银行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较好,2010年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70.15%。最近三年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64%比33.33%,12.28%比26.67%,11.03%比300.00%,整体上6.16%比96.00%,增长幅度约为四成左右。但是,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整体发展的竞争力却较为缓慢,如资本金实力较低,管理水平不高,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粗放式经营仍是主流。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落后,金融企业规模较小;而国外金融业却十分发达,金融企业管理制度相当完善,效率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企业资产雄厚。差距意味着潜力、投资机会、盈利空间。同时,我国金融业缺乏竞争力的问题也影响金融的国际化进程,对国际收支传导机制有着经常性账户度量变动能力。

(二)金融创新乏陈

当前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建设方面仍然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很难引发相对的社会效应,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惯性,采用旧的管理模式,或者小富既安,不思进取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企业便逐渐被市场淘汰。许多资金流入到地产、投机市场及产能过剩行业,这样的融资结构导致的后果是推动资金脱离实体进入虚拟经济,造成产业空心化,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其发展模式并没有建立在高利差的基础之上。这种原始发展情况必须尽快转变,向着金融创新方向发展。

(三)金融业监管存在问题

风险监管的内容不全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风险监管中存在着重传统的存贷业务、轻表外业务及其他金融创新业务等问题,而一些表外业务和金融创新业务同样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其次,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例如,金融工具、产品、服务的创新步履缓慢;在业务创新中,负债类业务多于资产类业务;在资产类业务中,真正能够保证受益、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寥寥无几。显然,金融创新的不平衡性和行政主导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另外,信贷管理不严、资产质量低下问题已成为我县金融业的一个潜在的金融风险。截止2013年底,某县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接近3亿元,约占全部贷款的23%,其中已成为呆滞和死帐的贷款达到1亿元,这种情况必须尽快转变。

三、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一)形成竞争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金融,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必须尽快加强国际合作。首先,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是负责任的大国表现,它对全球经济尽早摆脱危机和实现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主导型”可以说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实施的旅游发展战略,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对促进我国金融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例如:实行了增值税、进出口税改革方案,对中小型企业开展了许多财政补助措施。但是这些财政税收政策有着很多局限性,为了进一步保证在金融风暴下企业发展更加稳健,可以采取一些更好的促进经济复苏,政府应该采取财政税收政策来带动经济发展,而且,这种方法的成效最明显最直接。

(二)加快金融创新

首先,金融产业的创新要加快发展,针对金融工具的有限性,可利用股票市场的先发优势,适时发展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针对负债类业务多于资产类业务,积极发展票据和国债回购市场,推进金融资产的证券化进程;针对金融效率对交易和清算手段的依赖性,着力进行金融电子信息化建设,使金融运作基于电子化的平台而获得质的飞跃。其次,国内的金融发展也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例如:2014年5月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比重分别达27.1%和29.1%;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2013年末回落1.1个百分点;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2013年末提高2.2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占房地产开发贷款的17.9%,增速较2013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这些都是金融创新手段所带来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对金融业的综合监管

加强对金融业的综合监管首先要控制风险管理,要加强现金流的通货膨胀预警,现金流的反应对货币收益情况有更为直接的能动性反应,尤其是对通货膨胀的金融反应十分重要,预警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预期考虑,金融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情况下必须要考虑到现金流的实际现金量和预期通货膨胀直接的差值,并根据这种差值,考虑现金投资收益的实际情况。其次,要加强信贷管理。银监会、监督部门、社会监督、商业银行管理等全面的监控体系标准化,提前掌控住房信贷信息、通货膨胀的情况、国民经济的复杂变化、相关银行系统的数据等。另外,要加强国际联合监管。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金融形势,面对各国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是势在必行,只有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国际金融监管,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有效的全球金融体系,这无论对西方发达经济体还是对新兴经济体来说都已是一个普遍共识。

综上所述,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要形成竞争能力,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对金融业的综合监管,确保中国融业能够长远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传华,郑艺.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J].金融与经济,2013(12) .

[2]陈璐.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改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2(07) .

[3]李卿燕.转轨国家金融体制转换、金融稳定与金融效率[J].财经问题研究,2013(11).

[4]李德.中国近期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经验[J].济南金融,2013(04) .

[5]殷孟波,翁舟杰.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与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2013(07).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公有资产投资公司、亭湖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作者:戴德群

上一篇:后现代艺术观念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留学生教学实践生物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