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论文

2022-04-2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论文 篇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不再适应发展需求,迫使商业银行向中间业务收入创新以追求高收益,达到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间业务收入 技术进步 金融创新

一、引言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及金融资产选择的多样性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迫使原来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不得不进行改革,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创新,开拓新型业务,扩大中间业务占比,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以此增加银行的利润。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本文主要以12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①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数据为基础,对我国目前的中间业务现状进行分析,由于12家商业银行的资产不同,因此主要分析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数据来源于Wind金融咨询终端)。2016年以来,12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都有了较大提高,其中建设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在2016年第1季度达到42.60%,是所有银行中最高的,同一时期招商银行占比达到41.11%,这是首次占比达到40%以上;2016年第三季度,民生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39.09%,是12个银行中占比最大的,有三个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的占比在25%以下,其他银行均在30%以上。经过计算,从2013年到2016年第三季度,各银行的季度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平均值中,民生银行最高(34.63%),第二为中国银行(33.54%),第三是招商银行(33.17%),其他9个银行的平均占比均在30%以下。

从数据来看,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且大多银行的增加幅度也较大,体现出各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及拓展,尤其是2016年以来中间业务的发展。

中间业务收入开始呈现出分化格局及业务转型。从个体银行来看,分化比較显著,大行靠规模,小行靠特色,大型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及业务规模等方面都处于市场的领导地位;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依靠自己独有的特色进行市场定位,开展差异化的中间业务服务,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呈现出稳步增长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产品创新和技术方面的缺乏主动性。与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仍然存在缺乏创新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二是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及专业人才的缺乏。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完成中间任务目标,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不足。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是存在不规范的同业竞争。这一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发展。各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采取了一些不道德的竞争手段,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是对于中间业务风险的认识、计量、防范不够。中间业务在提高银行效率、利润率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各类的风险,比如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声誉风险等。同时,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也需要增强防范意识。

四、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占比有所提高,达到26.87%,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在综合化经营、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制定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时,必须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及发展现状,制定适当可行的实施规划。

(一)强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主体地位,并扩大其来源范围

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品种较为单一、投资技术较为落后、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下,继续开拓手续费与佣金收入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在手续费与佣金收入的来源中,传统的支付结算、信贷承诺业务占比较大,这些传统业务的收益较低,要扩大收益只能依赖于增加数量规模。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向国外银行学习借鉴,将业务重点转向一些收益较高的业务,例如咨询顾问类业务,该类业务的单笔收入较高,而且占用的员工数量较少,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水平,而且能够节约人工成本。

(二)推进金融创新以此推动并创新产品种类、特色产品及多样化的产品,完善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金融创新是中间业务发展的驱动力,依据各银行的特色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客户的需求也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创新,需求决定市场,对不同群体分类,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设计多样化且具有特色的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促进各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及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技术进步是提高中间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武器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愈烈和大数据的背景下,金融产品及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营销,扩大客户群体,培育潜在客户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柜台及网点服务,使服务效率更快,节约人力及资源成本;信息技术已运用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终端及新兴起的微信银行,完善了交易模式,也进一步完善了中间业务平台,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人才竞争也是至关重要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对精英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需要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培训,严格上岗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服务水平,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银行最大限度地方法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五)完善监管方式,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银行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的主动性,完善各种监管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体系,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引导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有序健康发展,以达到规避化解风险的目的。

注释

①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

参考文献

[1]蔡则祥,王艳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陈胡青.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基于2010—2011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2(06):74-77.

[3]赵虹.中间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作者简介:郑薛蓉(1991-),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4(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薛阳达(1997-),男,山西运城人,北京化工大学2015(工商管理)本科生。

作者:郑薛蓉 薛阳达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论文 篇2:

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

摘 要: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商业银行更高层次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正视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的现实,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

(一)经营范围和品种的差异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非常广泛,除传统的银行业务外,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及资本市场业务都有涉足,目前欧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1000余种。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相对较少,并且主要是从事一些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较少。

(二)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差异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在西方商业银行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从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银行由20.4%上升到35.9%,美国银行业由30%上升到38.4%,英国从28.5%上升到41%以上,其中一些大银行的比重更高。如1997年美洲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1.56%,大通银行的比重为53.46%,花旗银行的比重更是高达79.76%。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润主要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一些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后起之秀,仍然集中于传统业务的竞争,将中间业务视作银行主营业务的辅助和附属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在4~8%左右(见下表),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非常大。

(三)服务手段差异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在金融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如美洲银行支付网络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帐账户,具有多种账户服务,其设置的超级账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仅1998年存款账户服务费和其他服务费收入就达32亿美元。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落后,科技化程度低,虽然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支付和清算系统,但覆盖面有限,速度有待提高。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功能比较单一,创收能力不足,其深层次的服务项目远未得到有效开发。

二、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

中间业务的拓展需要的基本条件是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如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离岸金融市场等。我国国内的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一,普遍不够成熟,交易数量偏少,操作不规范,同时我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资产的数量相当有限。加之我国尚未推行汇率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客户防范汇率和利率风险的需求较少。这些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把发展中间业务纳入其主要发展战略成因所在。

(二)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开发缺乏主动性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没有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未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风险资产计算方法来衡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出于规避资本充足率限制而拓展中间业务的动力不足,没有像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一样,将中间业务从战略高度上进行重点发展。此外,我国中间业务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直到2001年7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才正式颁布实施,2003年6月,才正式出台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三)同业竞争不规范限制了中间业务尤其是代理业务的拓展空间

据调查,目前中间业务收费项目大部分局限于结算和保管箱业务,其余的没有明确统一的收费标准。为提高竞争力,各银行纷纷提供免费服务或只是象征性地收费。尤其是代理业务,除代理国债发行及兑付业务由财政部支付手续费以外,个别银行只在代理保险和代收罚款业务中收取极少的手续费,而其他代理业务如代理证券结算、代收公用事业费、代理社会统筹、代扣费用、代缴通讯费、代发薪等业务均不收取手续费。

同业间不规范竞争的结果,助长了委托方大肆炒卖中间业务委托权,竞相压低银行收费,给按正常标准收费的银行带来了压力,并由此导致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小,没有起到增加银行收益的作用,造成办理中间业务的巨额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损害了金融业的整体利益。

(四)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在国际上都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经营水平、员工素质、以及社会信誉的重要标准。因此,国外银行往往把人才的投入摆在优先的位置。我国目前各商业银行现有的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虽然近几年来一些银行已着手引进和培养银行中间业务专业人才,但仍因重视程度不够,使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障碍。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建议

(一)改善外部环境

1、建立健全与中间业务发展相关的制度,为商业银行提供更为广阔的政策空间和交易市场。2004年2月1日起,《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新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这三部法律正式施行,对银行服务收费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正式予以保证;2005年2月底公布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正式明确商业银行可以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涉足基金业务。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无疑对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调控和监管

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合理竞争予以协调和管理,督促它们严格执行国家法律与规定,以保障中间业务市场的公平秩序。虽然中间业务是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但其风险并不等于零。中间业务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等,特别是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以及与证券、保险业务等联系密切的中间业务,其风险相对于其他中间业务来说就更大。为了降低中间业务的风险,防止不顾成本、一哄而上以求扩大中间业务规模现象的发生,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的监管。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机制设计

1、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商业银行应在继续巩固和推广现有的代收代付中间业务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大力发展承诺性的或有资产或负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金融期货、期权交易等中间业务。

2、加强市场宣传,注重市场营销。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地位,结合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加强自身的企业形象设计,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外宣传,让客户了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功能和使用方法,扩大社会影响。同时,要按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开发中间业务新品种。

3、增加科技投入,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各行应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发展三个层次:一是多功能服务网站;二是业务管理信息网络;三是信息共享网络,争取以低廉的信息投入带动相关的中间业务发展。

4、加快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商业银行要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发人力资源,造就一批理论水平高、业务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改革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稳定优秀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石汉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投资研究》.2004年第8期;

[2]张云桥著.《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邹江.张维然.徐迎红.“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2期。

(责任编辑 王若平)

作者:戴纪星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论文 篇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比较分析

摘 要:目前,在国家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压缩信贷规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和政府提出扩大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例的背景条件下,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关键词:中间业务;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混业经营

1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1.1 中间业务创新品种比较分析

(1)从时间上观察,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创新时间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则是在1979年之后,两者相隔时间近20年。当然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金融比较脆弱,不具备大规模金融创新的实力,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首先提出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步伐。

(2)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这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有关,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尝试过金融衍生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决策部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才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均水平达不到10% 。

1.2 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外的原因

(1)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起步时间晚,整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0年,在经营策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在提供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2)我国中间业务创新品种匮乏,尤其是金融衍生业务方面。而我国银行衍生中间业务量极少,从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量统计数据中显示,2006年全年该行交易类业务金额才5627亿元,主要是因为在最近几年,我国才陆续推出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1.3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在美国前20家大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要素中,托管业务收入,传统的银行手续费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保险收入,信用卡业务收入等所占比重较大,构成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在1996-1998三年中间业务收入中,传统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5.55%,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4.69%,保险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67%,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75%,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资本市场收入,年均占比达到22.39%,其中投资银行收入,证券交易收入所占资本市场收益的70%以上。三年间各类中间业务基本呈稳定发展态势,但衍生交易量收入1997年、1998年下降明显,1996年占资本市场收入的比例为54.34%,1997年下降到49.76%,1998年则下降到31.62%,当然这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而在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排在前面的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外汇中间业务收入和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的占比极少。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结算业务收入,而美国则为资本市场收入。这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导至国际结算业务成为银行的一大亮点。而美国银行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巨额收益,主要是因为美国对银行实行的是一种混业经营的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行业,同时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育相对完善,金融产品丰富,因此为银行发展衍生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这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有重要联系。但是我国发行的银行卡多为借记卡,约占95%以上,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中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 而国外银行卡交易主要是刷卡消费,逐步实现货币电子化。因此两者的收入来源性质是不同的。

2 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些建议

(1)逐渐松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适当放宽银行的业务范围,顺应金融自由化的趋势。虽然分业经营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保护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但是同时也影响了商业银行提供综合性,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根本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拓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实现金融衍生产品把银行、证券、保险市场有机联系起来,相互包容。从国外的数据得到证实,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在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开发出大量的创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给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最近几年,监管层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政策上给予逐步放松,允许银行参股证券和保险机构,扩大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范围,尤其是在代理业务方面进展加快,证券和保险机构可以利用银行的网点帮助销售产品,银行则可从中收取手续费,获得一笔不菲的营业收入。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其实就像一个金融大超市,里面包含各类金融产品,因此逐步放松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是很有必要的。

(2)转变经营策略,逐渐淡忘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中间业务为辅的经营理念,建立一种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并驾齐驱的思想。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过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让银行失去发展中间业务的动力,缺乏激励机制,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从国际上看,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其比重和地位甚至超过资产负债业务,人们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一家银行服务功能,经营水平,员工素质,社会信誉的重要指标。监管层在银行转变经营观念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行利率自由化,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迫使银行改变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只有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商业银行才能在发展中间业务发面有所突破,实现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3)加快中间业务人员的培养和加大科技投入。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历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初级阶段,以投资银行、银行卡、信用担保、衍生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要中间业务收入的成长阶段,进入到适应世界银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我国中间业务创新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希望各商业银行能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王兆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作者:巫锡铖

上一篇:跨国公司经济战略分析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