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供水企业是城市重要的供水保障机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水利供应也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保障城市安全供水是供水企业重要的发展目标。供水企业的发展和供水企业的党建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供水企业的党建工作机制管理是保障供水企业发挥的重要因素。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城市水利发展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城市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篇1:

“云上北疆”开启广袤内蒙的数字化变革新机遇

自国家大数据试验区获批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取得了一批沉甸甸的发展成果。

为了实现全省政务和社会数据的高效整合利用,理顺数据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开启了“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的规划和建设,而新华三依托在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安全运维等领域的全栈实力,全面服务于平台的建设和部署。

从平台到应用,新华三加速内蒙古数据资源融合治理

“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不仅需要面对体制、机制的重新梳理,數据责权的重新定义等难题,同时还要考虑后期如何有效支撑运营,以最大化释放数据红利。面对挑战,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着力于理顺大数据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通过机制的标准化理清大数据工作定位,以“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打造内蒙古的数据枢纽,汇聚公共数据、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等非政务数据,接入政务数据,开展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为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等大数据应用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

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需要底层平台灵活、高效,同时要求提供丰富、全面的数据服务,并实现自动化的运维和安全保障。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与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一道,为自治区打造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基于底层的云平台等基础设施,为自治区政府内部和社会大众提供两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海量丰富的数据资产服务能力,二是大数据全流程处理服务能力。

其中,数据运营平台以应用、资源商店的形式构造良性生态,能够向社会输出多元化的数据服务,而中层的大数据平台提供了丰富、全面的数据治理、分析、挖掘和共享能力,可根据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完善的安全保障和运维体系确保了平台平稳运行,让“云上北疆”平台长期、稳定地发挥数据价值,底层的云基础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云服务和自动化运营能力,实现了资源的集中调度和自动化部署。

便民立业,“云上北疆”平台助推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

“云上北疆”平台已经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网络对接,同时也在积极与自治区统计局、测绘院等多家单位进行业务对接,后续自治区扶贫办、环保厅、纪检委、卫生厅等相关业务单位也将陆续接入。

在数据融合层面,平台将进一步推进自治区政府的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和创新应用,承载政务、行业、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支撑农牧业、工业、能源、水利、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重塑。在数据服务方面,平台为用户提供按需选择的服务,同时拥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内容创新方面,平台将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枢纽,重塑数据审批流程与角色分工,避免数据的分散化管理,实现数据的可用、好用、敢用。

“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将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开发和利用,实现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治理,充分释放信息资源红利。随着项目的落地和数据资源的进一步沉淀汇聚,平台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利用数据与数字资产,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与模式,提升城市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成就更加智慧的塞外草原!

城市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篇2:

创新供水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研究

摘要:供水企业是城市重要的供水保障机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水利供应也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保障城市安全供水是供水企业重要的发展目标。供水企业的发展和供水企业的党建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供水企业的党建工作机制管理是保障供水企业发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创新;供水企业;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是在企业内部重要的发展元素,对于供水企业的党建工作来说,创新工作途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社会在发展,党建工作的顺利进展也增加了供水企业的内部活力。同样,党建工作的工作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對工作机制进行完善才能为企业提供不断的发展源泉,保证企业的生命活力。目前供水企业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也在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保证组织的工作活力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企业的大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供水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内容

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北京召开了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指导会议。国家领导人对工作内容做出指示。习总书记从大局角度出发,对国有企业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讨论,也指明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创新方向,这对供水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有很深的研究意义。

(一)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六种力量

党建工作力量是供水企业最重要的发展力量之一,严格执行党中央的决策规范制度,对壮大供水企业的发展道路起重要帮助。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升供水企业的文化水平是供水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向,目前采用深化改革道路,提升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体系的企业创新工作模式,而该类发展模式也已经成为加强供水企业力量储备,以及创新力量发展的重要工作目标,为实现供水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提供后勤保障。

(二)党建工作机制改革的创新理念

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保证供水企业生产增值,建立清晰的企业增值发展目标,保障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保障城市供水企业“一以贯之”的工作指导思想,建立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有效发挥工作机制的核心教育作用,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不出现工作方向偏离轨迹的嫌疑,结合供水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城市供水的实际需求,实践供水企业的党建工作机制创新途径。保证城市供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是四个坚持,坚持听从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工作理念;坚持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中心领导思想;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企业实际的工作发展体系;总结党组织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案例,保证供水企业的生产生命力。

(三)符合城市发展特色的供水党建工作指导思想

在日常工作中,对城市供水企业发展数据进行深入调查,将工作内容合理的嵌入到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中,了解企业党建工作的日常工作结构,按照供水企業的改革计划创新优化企业的工作发展管理水平。明确分析党组织的工作创新计划,调节日常党建工作结构之中的不足之处。

党支部书记制定清晰的机制创新工作计划,将党组织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融入到企业的组织构架中去,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文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思想文化渗透,总结党建工作实际的工作方向,把握党建工作的工作内容,强化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水平,采取“三重一大“的企业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建筑管理工作力量进行统一,提升企业工作的监督力量,优化监督水平,增强企业的日常管理能力。

(四)民主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

保障党建工作的创新工作模式顺利进行下去,就需要供水企业保障正确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思想,普通工作群众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对象,因此对工作机制进行创新过程中需要采用民主的监督管理制度,保证员工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树立坚定的工作思想理念,牢固思想政治意识,建立工作大局观。实现爱党敬业的工作精神,将党的工作管理理念彻底贯彻好,迎难而上,打开新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局面。

二、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实践

(一)机制创新

改变固有的工作机制,优化企业党建工作的中心思想,建立固定的供水企业党建工作方式,保障企业党建工作达成工作目标,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建立有效的创新体系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困难点,保证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将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体现出企业内部党建工作的管理优势,发挥出企业党建工作的行政作用,满足供水企业的发展需求,深化党建工作的工作主旨。

(二)创新党组织的建设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的实际工作效果

党建机制的领导班子决定了党建工作的实际工作水平,这需要领导班子具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可以经受住工作困难的考验,保证清廉的积极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工作活动精神,发挥出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效用,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创新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工作全局的掌控能力,实现供水为本,造福社会的企业工作发展目标。

三、结束语

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供水企业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重要作用,供水企业工作人员在进行党建工作时需要建立核心的工作目标,保障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姚娟

城市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篇3:

推进浙江省智慧城管建设研究

摘 要: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城市化需要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从单一的城管执法向城市综合治理转型,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浙江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自2006年运行以来一直处在全国前列。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推进,目前城市发展对于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单单是“自动化”,更要求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该文通过分析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现状,提出浙江省智慧城管建设框架内容。

关键词:数字城管 智慧城市 智慧城管 建设框架

1 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的成效

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模式是在传统城市管理基础上,通过万米单元网格的管理方法,整合数字城市技术,创立监督和指挥职能分离的“两个轴心”,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体制创新和流程再造;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及时传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应用“3S”空间信息技术,实现图文一体化的新型办公模式。有效实现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主动发现,强化城市管理监督职责,建立城市管理量化考核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为“大城管”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数字城管”是“数字城市”建设在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2005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数字城管’是‘数字浙江’的重要举措”。该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数字城管部门牢记习书记的嘱托,牢固树立“为人民管城市”的理念,强化宗旨意识,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扁平管理层级,再造管理流程,注重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责任网格化、管理流程闭环化、考核评价长效化、管理手段智能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使政府相关部门在城市管理中从被动的“要我做”变为主动的“我要做”,城市管理效率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应急能力不断加强,在应对防汛防台、抗雪防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数字城管第一时间从正常的城市管理切换到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解决道路积水、树木倒伏和道路积雪等问题,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市民群众安全出行。

2 数字城管与智慧城管

“数字城管”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从单一的城管执法向城市综合管理转型,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数字城管最大的特點在于“自动化”。它的出现有力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难管理”问题。但是,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民群众对城市人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数字城管”已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效率需求,不能仅解决“管理”,更要提供“服务”,实现城市“善治”。目前城市发展对于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单单是“自动化”,更要求是“智能化、智慧化”。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媒体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健全多元化的智能感知体系,构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中心,建成智慧化的业务应用平台,完成城市管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提升,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

“智慧城管”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深化“数字城管”应用,以城市整体效益为导向,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为公众提供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管理和运营,以智慧化的服务手段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2.1 数字城管强调管理程序扁平化,智慧城管解决管理内容智慧化

数字城管通过建立7个环节(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的流程,与3个管理阶段(发现问题、任务派遣、处理问题)相对应,实现了信息传递由滞后变为实时。通过建立城市问题处理的整体案卷,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一刀切、横向一网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数字城管的主要目的在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城管则是数字城管的智能升级,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城管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以人为本,立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协作共享,实现对城市管理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

2.2 数字城管依靠人力主动发现问题,智慧城管借助物联网“以机器管事”

数字城管主要依靠人员目测和感性判断发现问题,人员工作作风、品德、素质等因素对采集质量和水平有较大影响。数字城管只是被动发现,不能主动预警、分析和判断。智慧城管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视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感知,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

2.3 数字城管依靠城管平台有限资源,智慧城管借助智慧城市共享政府资源

数字城管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省市县之间存在协调不畅、信息不通、配合主动性不强等现象。智慧城管坚持智慧城市“整合”的理念,强化部门间的协同作用,促进更充分的共享。一是更有效的交换共享;二是更协作的关联应用。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高效、智能,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服务手段和创新应用模式。

2.4 数字城管强调城市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智慧城管强化“民生”追求“善治”

数字城管市民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管理的社会合力,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智慧城管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广大市民。智慧城管在城市网格管理、公共服务、交通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等不同领域开创在线服务,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交互平台,畅通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深化服务互动。通过向智慧管理的服务交互平台引入涉及城市管理相关的各类民生信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信息查询效率,降低市民生活成本,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3 推进浙江省智慧城管建设的建议

智慧城管建设,要深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数字浙江2.0规划》工作要求精神,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以智慧城管建设促进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探索“以机器管事”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1 推进数字城管平台智能化改造

在“数字城管”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立体的城市市容市貌感知体系、优化现有的数字城管业务流程,提高对城市多发问题的预警能力,构建实时感知、智能协同、预警预判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城管系统,以适应“智慧城管”对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要求,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提升市容市貌智能感知能力。综合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高空瞭望系统、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着力突出环境面貌、市容秩序及建筑工地、建筑物等要素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形成“智能采集为主、人工采集为辅”的城市容貌感知体系,确保市容市貌感知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可能事件進行提前预判和前期介入,降低城市问题发生的概率和治理难度。

在“数字城管”原有的信息采集(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催办、督办)、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抽取城管业务数据特征,通过流程自动化、并联化等手段,着力推进立案、派遣、结案等环节的智能化改造,从而减少“数字城管”人工干预程度,降低差错率,提升管理效能。

运用大数据技术,就城市市容秩序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从而自动分析市容秩序的多发问题、多发时段、多发区域、重点问题、重复问题等,实现对市容秩序问题的預判、预警预告,有助于城市管理者有的放矢,实现城市管理力量的优化配置

3.2 提升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监管智能化水平

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重造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智能协同能力。以城市公用设施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市政、环卫、园林、内河、地下管廊、路灯、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智慧运行监管。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逐步完成对市政、环卫、公园绿地、绿道、桥梁、河道、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智慧化监管,充分发挥“智慧城管”信息平台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海绵城市打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重点行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在条块行业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破除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管理不相适应的、部门分割和信息孤岛等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与相关领域部门系统的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协同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城市市容市貌监管的基础上,以城市公用设施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市政、环卫、园林、内河、地下管廊、路灯、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智慧运行监管。在条块行业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破除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管理不相适应的、部门分割和信息孤岛等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与相关领域部门系统的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协同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依托物联传感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RFID射频技术,以“市政公用设施+物联设备”的形式,构建市政公用设施物联网,实现对市政公用设施的数量、分布、运行状态的智能化感知,搭建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分析平台,结合人口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实现对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率、破损率、维修率的综合智能动态分析,在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监管和维护的同时,实现源头治理。

3.3 推进小城镇智慧城管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市、县(市、区)智慧城管平台向小城镇延伸,深化智慧城管在小城镇的应用,建立小城镇城市管理问题全面发现、快速协调处置、定期研究推进和强化分析评价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乡容镇貌整洁、管理有序、生态宜居。

着力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向乡镇延伸:各县(市)、区建立“一级监督、二级指挥”的工作机制,以智慧城管平台为基础,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将智慧城管管理理念、智能化工作流程和一体化信息平台向乡镇延伸,成立由城镇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镇智慧城管实施机构,因地制宜,强化部门协作,实行统一受理、督查派遣、镇乡自查等管理模式。

3.4 建成科学高效的大数据平台

结合城市管理的特征、重点,实现对业务管理部门间城市运行数据的交换、存储、整合,构建科学、高效的数据模型,实现对已采集的城市运行数据和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管理分析,为城市管理与决策提供定性、定量的数据依据。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智慧城管”中智能化感知设备所获取的海量数据和各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以数值、图形、报表等形式综合分析城市管理形势和精细分析城市管理内容,并全面展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直观反映城市问题发生的高发时段、高发类别、高法区域,并对城市运行状态作出预判、预测、预警,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前移,为各级领导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共设施养护、城市运营决策以及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明确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办法,构建科学、动态的评估模型,形成定性、定量、定责的全方位城市管理运行效率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用数字说话、用数字决策、用数字管理、用数据创新。

3.5 创新智慧城管公共服务

以“便民、惠民”为导向,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拓宽沟通互动渠道,搭建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与公众参与平台,形成倾听民意、服务民生的城管社会化智能服务体系,从而加强政府与民众的双向实时互动,积极推动民众参与城市治理,满足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

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度满足民众综合性、便捷性的需求,整合“智慧城管”各大系统的信息资源,通过手机APP、网頁、便民电话、服务网点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为市民提供智能、精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城市生活服务,如找公厕、寻车位、等公交等。开通便民服务反馈渠道,积极听取建议,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实现民众满意度的稳步提升。

充分融合移动APP、微信、电子邮箱、微博等渠道,实现政府与企业及民众的实时双向互动。建立政民沟通机制,对市民上报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从而提高民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增强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强化信息公开,利用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网页等公开渠道,及时发布与城市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热点新闻、通知公告、科普教育等内容,让民众对城市管理的范围、过程、效果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民众对城管工作的认同感,并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的规划、执行、改进等环节中来。

3.6 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体系

构建基于GIS地图展现的集约化、预案化的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体系,实现城市管理运行信息的全面整合和共享,以及日常管理和应急状态下的联动指挥。日常时,能够为领导提供集约化的城市管理仪表盘;应急时,能够为指挥人员调集资源、决策指挥提供有效的支撑。

建立城市管理全要素监测机制,灵活运用卫星定位技术、高清视频技术、物联感知技术等,实现城市市容市貌、公用设施、管理力量的全方位监测,并基于电子地图和可视化图表对监测结果进行实时、动态的展示,实現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

构建智慧城管应急响应体系,整合应急响应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气象、水利、交通等预警监测系统,集约展现应急物资情况、应急救援动态情况、气象预警和动态监测情况、水利水文动态监测情况、市政排涝动态监测和监控情况、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应急指挥系统预判和指挥应急救援活动,实现应急指挥可视可控,提升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能力,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正常开展。

4 结语

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保障设施的建立是智慧城管建设的基础。机制的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的开展、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以及政府财政支持、人才的重视是智慧城管建设的保障措施。

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城市管理当中,与人民共同管理城市,形成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熊璋.智慧城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9.

[2] 杨宏山,齐建宗.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

[3] 李贤毅,邓晓宇.智慧城市开启未来生活:科学规划与建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3,162-166,168-169.

[4] 仇保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2—2013年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16.

[5] 郭九龙.舟山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

作者:鲍薇

上一篇:水利流域建设管理论文下一篇:学刊科学评比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