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教学模式投资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章基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从实际教学的微观角度出发,探讨了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方面,基于实践,提出了线下课程思政教学转为线上的七大步骤。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MOOC教学模式投资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MOOC教学模式投资学论文 篇1:

新冠肺炎期间“停课不停学”高校在线教学案例分析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大高校依托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利用线上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课程观看,直播教学等方式,采用定时答疑,论坛交流等手段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武汉科技大学提出了“一学院一方案”“一专业一方案”的教学战略,依此对恒大管理学院“证券投资学”教学班2831的完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对高校在线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实践证明,在疫情背景下此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疫情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在线教育;“停课不停学”;一学院一方案

1 背景

岁末年初,具有长潜伏期和高传染性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国。2020年1月23日武汉迫不得已采取封城策略,各省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学校作为高密度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在保障全国大中小学师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疫情防控期开展春季入学教育,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育者必须思考与回答的问题。早在17年前非典期间,为保证学生放假不停学,国家教育部采取紧急措施,开展远程教育,利用电视、网络和广播等方式来满足百万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需要。受新冠肺炎影响的今天,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通知。紧接着在2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疫情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SARS爆发之时,互联网还十分稚嫩,学生所依托的几乎只是电视和广播教育。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凭借其方便、灵活的学习方式备受人们青睐。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0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线教育在2019年,市场交易总额达4041亿元,平台注册人数达2.61亿。在疫情导致2.7亿学生不得不在家学习的大背景下,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成为唯一方案。而在线教育主要分为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电视空中课堂等几种典型方案。面对此次疫情的突击检验,如何选取合适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在线教学资源,如何保证在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各大高校首先面临的难题。

2 武汉各大高校纷纷出招

身处疫情中心拥有82所高校的武汉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充分利用线上已有的优质课程资源,在各大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上积极进行线上授课与学习。

武汉大学现拥有100余门本校课程和教学资料的在线教育平台—珞珈在线,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平台上已有的教学资源。对已在珞珈在线上建有慕课的课程,采用MOOC+SPOC方式进行授课,通过直播答疑,在线讨论等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为避免武大学子同时在线学习所导致的系统崩溃,武汉大学对其它各类在线课程平台进行对比评测调研,并主动与相关平台建立联系,取得资源支持,并编制相关平台操作说明,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针对延期开学期间普通本科生报到注册问题,提出了先加入课程QQ群、微信群,在虚拟教室查看核对课表,开始线上教学活动,再根据学校通知返校时间报到注册的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鼓励“共享一门课,共上一门课”。1月27日开展线上教育,2300余门本科课程启动,3000余名教师、300余位教学管理人员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生群体在疫情防控期,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研究生院组织授课教师利用学堂在线、雨课堂等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学校还积极扩宽在线教学资源,与超星网、智慧树等各大网络平台开展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优质公共资源,此外,在清华大学的帮助之下,华中科技大学克隆班顺利开课,与清华学子共上一门课。

华中农业大学采用ZOOM、腾讯乐享、超星直播客户端、超星学习通同步课程等多个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优质资源,对接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公共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相关出版社,取得优质的课程和电子版教材资源等的支持。此外,为方便不在校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学校信息化部门提供单点登录的远程云桌面。对接教育网CARSI平台,让师生在疫情期间能够利用国内外学术资源进行学习。

3 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案例分析

武汉科技大学作为省属高校,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应教育部号召,积极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线上的授课和学习。面对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网络教学,武汉科技大学从平台、资源、老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出发,提出了“一学院一方案”“一专业一方案”的教学战略。根据武汉科技大学的课程清单,武科大共有理论课程3238门次,实验(含上机)课程775门次,实习实训课程19门次,且在之后的一周内完成了各课程教学班的计划制定。根据此教学战略,從2月24日正常开课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疫情之下的恒大管理学院《证券投资学》2831教学班完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同时对该教学模式的筹备、授课、讨论、学习效果检验等环节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

3.1 课前准备

作为全国高校精品课堂之一的《证券投资学》在此次疫情期间承担了全校范围内5个教学班的授课任务,学校也按照以往经验直接选定中国大学MOOC作为此次课程的教学平台。主讲教师余学斌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地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做法,采用多个案例教学方式,并展开实验教学、师生论坛互动、小组连线展示等新的教学方法以弥补师生由于空间距离带来的互动不足。从案例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在参考吴晓求编写的《中国证券市场典型案例》后,又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增加了必要的实例,并在教学课件中引入了多段精彩的影视内容和纪录片节选,使得学生在理解证券投资实战风险的同时,感受到更多趣味性。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计了利用证券投资分析软件(同花顺APP)进行实战模拟的环节,从而让学生熟悉相关实务操作方法。

余学斌教授在创建QQ交流群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决定将以往课堂上“投资还是投机”的现场辩论活动调整为分小组制作PPT并连线展示的方式。就选择哪种网络平台进行小组展示的问题,余学斌教授发起了群内投票,学生可根据已有的使用经验,在学校建议的雨课堂直播平台、腾讯会议、QQ直播、钉钉等几种工具中,选择最优的,尽量防止由于平台不堪重负而频频“崩溃”、视频“卡顿”、网络延迟等情况发生。最终腾讯会议以19票的优势被同学们选为最后进行小组展示的网络平台。

作为有一定教学资源积累的高校,武汉科技大学的课程中心也在不断完善。浏览量已达363376次的资源中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若干学科,当前已有27996份资料,供全校师生疫情期间免费使用,学生可在资源中心自主下载所需上课文件,此次证券投资学配套教材电子档已由余学斌教授上传。且课件每周公布一次,方便学生按时、科学地完成规定任务,每章节课后留有作业,教师会在下一周的答疑区进行讲解,尽力仿照“课后作业”模式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知识。

3.2 课上学习

有以下两种方式:

(1)觀看视频资料,记录疑点。

学生应根据学习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并在观看过程中记录下疑点。以该课件第四章第二节为例,有较多学生在以下习题中犯了错“华谊兄弟每日开盘价665元,前一日收盘价658元,今日涨跌+018元,今日收盘价多少?”部分学生没有发现“应以前一日收盘价为基础”,而是想当然的以当日开盘价为基础,由于线上课堂缺乏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知识点及易错点的强调,因此更需要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的同时,做好记录。

(2)小组制作PPT,连线展示。

以教学班2831为例,30名学生分为5组进行展示。学生提前将PPT发到QQ交流群里,再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连线展示,每组6分钟,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相比于学生独自在家观看视频,显然连线的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不仅如此,30人的视频会议多了些“热闹”和“热情”,少了些抗疫背景下的“孤单”。

3.3 “课间”互动

师生交互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鉴于此次远程教学的种种局限,如课程调整引起的部分学时变动、空间距离导致的师生交流不畅、疑难问题的解决不够及时等,余学斌教授采取了多种方式。上传了同学们较为关注的有关学时问题的文件,且提供了《投资最重要的事》等专业相关书籍的分享。其次,每周定时解答学生在QQ上的留言、回复在讨论区的发言。建立了证券投资论坛,其中不乏炒股多年的行家,适合初入股市的学生观摩和学习。引导学生在同花顺APP上进行模拟实战,并提供专业指导。余学斌教授通过QQ、论坛等媒介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次数,提高了交互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在线弹幕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布置适量有挑战性的作业来创造师生交互的机会。

3.4 “课后”作业

《证券投资学》作为管理学院的一门投资理财类课程,在开课时就已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即学会买卖金融产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培育财商并提升情商。以下是该课程的考核标准:

(1)完成单元测验题,每一章节测试题有三次提交次数、每次有效测试成绩有记录,错题提示明显,方便学生修改,占总分20%。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交流区”中回复3条有效数量的帖子,占总分10%。

(3)完成PPT展示的小组作业,占总分20%。

(4)完成期末测试题,占总分50%。

网络教学的考核标准应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该考核评价的公平合理正成为《证券投资学》在疫情背景下继良好的师生互动、有趣的影视片段、因时制宜的课程调整之后广受学生好评的原因。

4 高校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17年前的教育模式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且各大网络平台可供选择的教学资源种类匮乏、用户数量较少。而17年后的今天,网络课程、直播教学等借助互联网方式的新兴教学途径已逐渐成为主流,更在此次新冠肺炎导致的全国范围内学生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在某种程度上,疫情激发了在线教育的活力,诸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网等在线网络教育已达到发展的黄金阶段。此外,5G技术的突破将使在线教育踏上发展的快车道。在线教育凭借着学习时间可随意调配、学习地点灵活方便、学习速度快,具有即时性、视频可反复观看、个性化学习、丰富的交互性和协作性越来越受众多高校学子的青睐。未来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1)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多样化使得单纯的线上或者线下已无法满足高校学子未来的学习要求。未来的教育模式将会是老师录播线上课程,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老师通过线下开展见面会、交流会、实践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迅速提升。除此次疫情期间的临时培训外,政府部门、各大高校和教育企业平时也会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例如把信息素养纳入考核标准中,鼓励教师录制线上配套课程等,从而避免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技术恐慌和本领恐慌。学生也会渐渐适应在线学习模式,平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客户端APP操作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3)各大高校建立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随着在线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和用户量不断扩大,各个在线网络平台良莠不齐,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客户端频频“崩溃”,视频“卡顿”。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大高校将会自己建立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统一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05_418138.html,2020G02G05.

[2]王渊,贾悦,屈美辰,等.基于“见屏如面”在线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OL].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5[2020-03-18].http://kns.cnki.net.wust.dr2am.cn/kcms/detail/61.1317.G4.20200310.1613.002.html.

[3]马骁飞,马亚鲁,田昀,等.疫情背景下“完全线上”远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OL].大学化学:1-4[2020-03-18].http://kns.cnki.net.wust.dr2am.cn/kcms/detail/11.1815.06.20200311.0933.002.html.

[4]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06-113[2020-03-18].http://kns.cnki.net.wust.dr2am.cn/kcms/detail/11.3792.G4.20200310.1628.030.html.

作者: 汪红信 胡舒婷 徐进

MOOC教学模式投资学论文 篇2:

网络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章基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从实际教学的微观角度出发,探讨了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方面,基于实践,提出了线下课程思政教学转为线上的七大步骤。在教学效果方面,对比分析了课程思政元素在线上线下教学效果中的五点差异,并且提出对于欠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不足的青少年以及学生生源落后的高校,网课教学效果或将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此外,视频内容固化导致课程思政元素的损失,可通过讨论区定期互动得到解决。

关键词:课程思政;网络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主席还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为高校的教学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首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校思想教育不应仅仅反映在思政类课堂上,而应与每一门专业课结合,将思政元素糅合到专业课程中,推动高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其次,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强调了课程思政教学环境的持续性与全面性,构造多层次思政教学环境在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支撑与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线上教学环境促进多维度课程环境建设,与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也将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网课模式下思政教学的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校园局域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自2013年开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牵头的MOOC建设在全国风靡起来,在这短短6年间,社会上涌现出无数线上教学平台,容纳了上万门优质课程。之所以有这样的爆发式增长,是因为这顺应了时代趋势。现代教育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将不可避免地对教育行业产生影响。专业课课程思政也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所以,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也将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与网络教学模式具有相结合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整体偏宏观论述,例如,何麒在教学模式上提出了两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MOOC运行模式,一种是高校联盟机构运行模式,另一种是校内分工模式,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是必要的,并且社会资本也要提供该领域的风险投资资金,支持技术进行技术研发[1]。这正好顺应了2015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意见,我国网络课堂建设应该从高校、政府、社会三个维度推进,“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有利于我国在线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思想道德培养方面,JoBrownleed认为,虽然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室里所培养的道德价值观,但个人认识论也影响着教学和学习,特别是认识论对学生道德教育影响程度很大。[2]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技术是把双刃剑,信息技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特殊领域,不仅仅是作为知识及其传递的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3]悉红认为,应该设置网络思想政治大师,通过网络思政大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更正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认知,将互联网服务与思政教育相结合。[4]张溢木认为,在思政知识传递方面,网络课堂比传统课堂更符合学习规律,学生在网络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佳,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道德情感培养更具有稳定性、社会性、体验性,能够改善思政教育的效果。[5]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窥测到,大量研究主要局限于思政课本身,宏观上探讨网络技术对教学模式及效果的影响。基于当前的课程思政改革,结合网络教学实践的微观角度切入,研究对象从思政课扩展到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网课模式下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投资学专业课程思政内涵概述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如何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环境,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金融人才既包括人才的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不够成熟,其中诚信问题、信息造假、内幕交易、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金融逐步开放的格局下,如何在提高学生金融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金融道德素养,促进金融市场的理性化及成熟化,成为当前高校金融思政教育的主要需求。

在投资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包含着多层次多角度的思政内涵。以《金融学》课程为例,该课程为高校投资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平台课:首先,货币与货币制度章节的讲解,可以介绍我国的货币制度发展历程,以及介绍国际货币体系,从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其次,信用与资金融通章节的讲解,可以结合各类信用正反面案例,说明诚信的可贵与职业操守的底线;再次,金融机构与体系章节的讲解,可以结合亚投行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商业银行章节的讲解,可以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与新的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创新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商业银行在我国早期金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效地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至于金融市场章节的讲解,可以结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反面案例,给学生传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价值观及基本的职业道德;之后货币供求與均衡章节的讲解,可以鼓励学生理论模型结合实际,将书本理论用于分析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在求知求实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金融危机章节的讲解,树立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利益与贪婪面前要保持理性,识别泡沫,做一个理性投资者。

(二)投资学专业课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笔者参与了《金融学》课程在线教学视频的录制,将10章节的课程内容精炼为30-40个15分钟左右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讲完后,附有10道在线练习题。在知识点的教学视频中,教师负责将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予以讲解,其余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在录制前,笔者已经在线下课堂讲授过《金融学》这门课,如上所述,这门课包含了丰富的思政教学要素。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步骤进行网课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如图1所示,在实际的网课录制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坚持先线下后线上的教学过程。在传统课堂熟练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网络课堂运作,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15分钟的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浓缩的精华,讲解内容应环环相扣,如果授课老师对所讲内容不够熟悉,那必然会引致网络教学的效果低下。在线下教学时,做好教学设计,梳理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要素,形成课程思政素材库,在线上视频录制时,按照已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在录制的过程中,检验思政元素是否可以很好地融合进课程录制。由于录制微型知识点视频时间受限,所以,必然会跳过一些非重点难点专业课内容,因此,对应的思政要素可能会丢失。在录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随着讲课进度,将损失的思政元素予以记录,在后期的制作中,可以通过嵌入链接、图片、弹窗、气泡等技术方法进行适当补充。从网课视频制作的角度来看,15分钟微课设计应具有整体化构思,包含小主题、小内容、小活动、小过程,嵌入微课件、微导学、微思考、微练习、微小结、气泡、弹窗等组件,微课是碎片化与完整化的统一体,即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内容组成的相对完整性。同时,课程思政元素的微课设计应融合情景、问题、活动及注释、图片,将思政元素融入情景之中,使学习过程情境化,使重点突破、难点化解顺应过程、容易接受。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这五个环节。对于15分钟的网络教学而言,课程时间大致分配如图2。

(三)投资学专业课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认为,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线上教学与线下传统课堂可以实现无差别设计。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等,都可以结合电脑技术,找到线上教学特有的实现途径。同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实现无差别设计。但是,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反馈上,却较难衡量。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效果评价是通过考试来测评的,但是,对思想道德的教学效果评价却较为困难。一般而言,专业知识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所以,理论上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应当服从正态分布。由于思政的教育效果包括了外显和内隐的两部分情感,学生的外显表现是可观测可评价的,而对于内隐的情感部分,很难进行量化。通过具体的线上与线下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是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网络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限原因而导致的教学思政要素损失。由于微课教学的时间受限,所以部分非重点非难点教学内容的省略,会导致对应的思政元素损失。但是,这些可以通过视频技术进行弥补,所以,这部分思政要素损失是或有的,教学效果将取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程度,气泡、弹窗、链接的嵌入可以弥补由于时限原因而损失的部分元素。

第二,由于视频平面化传播的特点,导致教学思政要素损失。教学从传统课堂上面对面的讲授变为二维的电脑画面,在知识传播中,必然存在一部分教学要素的流失。例如,网络教学无法观测到学生的反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观察课堂,随时调控课堂氛围,根据学生的反馈把握上课节奏,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对着摄像头讲课,无法观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听讲情况,例如,讲到爱国情怀时,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课激情与言行举止皆对学生有着直观的冲击,而在二维的网络视频中,课程思政教学的感染力将被明显削弱,教师也无法得知视频另一端的学生是否认真在听,没有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面对着摄影机,教师在教学感情投入上也会有所减弱,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将被削弱。

第三,网课模式下,学生自律程度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网络视频教学的过程中,知识是单向输出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单方面地配送学习资源,包括讲课视频、相关链接、相关图片等等,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效果将取决于学生的自律力、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自我驱动力,对于一般学生而言,这部分驱动力往往需要传统课堂中教师面对面地积极课堂管理来激发。这导致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差异,学生在电脑另一端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视频教学管理而言,是不可控的。美国一项研究调查显示,更富裕的慕课学习者在课程完成情况上也表现出了更好的完成率。在另一项调查中,研究者对参加Coursera 32门课程的34779名学习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83%的学习者已经拥有了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44.2%的人已经有了学士以上学位,特别是在金砖国家,几乎80%的学习者都来自最富裕和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6]这说明学生在自律及自学能力方面,与富裕程度及已有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这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可以给予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网络教育的初衷是通过远程教育缩减一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从而缩减贫富差距。但是,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学生的课程完成率与富裕程度及教育程度成正比。所以,现实中网络教学是否会引发教育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剧贫富两极分化,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二,如果学校试图以网络教学模式为主流教学途径,那么根据以上统计结论,网络教学模式或将更适合一线城市的一本类高等院校推行。对于欠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不足的青少年以及学生生源落后的高校,网课教学效果或将不如传统课堂教学,视频教学的功能定位应当处于辅助位置,作为课外学习的拓展、复习巩固知识的渠道,不可用作通识性教育及专业教学的主流方式。

第四,网课内容固化导致思政元素难以与时俱进,社科类专业课程尤甚。视频制作的过程耗时久、成本高,需要学校与网课制作公司的合作,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视频中,在不断沟通中成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外部环境不断地变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内涵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包括国情、党情等等,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内容需要紧跟政策方针,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在每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部署,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化等。由于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是自然客观规律等亘古不变的真理,而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社会,这些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在课程思政内涵方面,社会科学类专业比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变化更加频繁,尤其是经济、金融、投资等社会科学课程,本身的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所以,教学内容的思政内涵也需要不断更新。但是,网课制作的修改更新不如传统课堂教学灵活,适用于事先定好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场景,它固化了教学的内容和策略。[7]而课件设计时环环相扣的整体构思反而限制了日后的调整与修改空间,一个视频类似一个作品,具有整体构思性,一经成型便是较为封闭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课程思政方面,网络教学可能无法及时调整反映课程思政的实际需要。

第五,网络模式下的个性化教与学,在课程思政方面,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不同。对教师授课而言,网课的个性化会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受影响,对学生而言,个性化课程思政学习更加便捷。首先,从教师讲课的角度来看,每一个视频都是教师教学思想、授课方法以及个人风格的具象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而这也恰恰限制了视频广泛地应用。教师在每次授课前,需要进行教学对象分析,不同的授课对象,所讲解的内容深浅不同,其中也包含了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网络课程传播的覆盖面很广,但是,由于受众差异巨大,教师的个性化讲课设计很难适用于所有视频观看者学习,从而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接受效果。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教学进度,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统一化,而在线上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可以根据个人的掌握程度以及兴趣差异,自主调节上课的进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先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到后面的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加深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的进度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如果学生对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内容感兴趣,例如,我国的货币发展史,那么学生可以根据弹窗的链接或自我搜索,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此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讲授主要在课堂上,地点与时间都相对固定,而在线上教学中,扩展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灵活,令学生更容易沉浸在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环境之中。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微观角度切入,基于投资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际教学情况,探讨了网络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与教学效果。

第一,在教学设计方面,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与线下教学的无差别,具体可以参考七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1. 传统课堂上熟练讲授该门课程;2. 梳理该门课程的思政要素,形成素材库;3. 进行网络视频录制;4. 录制过程中融入传统课堂中所包含的思政要素;5. 对比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思政元素损失;6.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弥补;7. 线上测试与评价后再进一步修改。

第二,在教学效果方面,线上线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却存在明显差别。主要体现在,时间限制导致的线上教学效果缺失,这是或有的,而由于传播的平面化导致的思政教学元素缺失却是刚性的。此外,学生的自律程度也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视频制作的高成本与内容固化使得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上的后期调整不灵活,且个性化教学使得教学视频的适用范围有限,但是,从内容传播角度来看,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呈现出知识传播的灵活性,使得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环境得以实现。

第三,根据学生自律度对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网络教学模式或将更适合一线城市的一本类高等院校推行。對于欠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不足的青少年以及学生生源落后的高校,网课教学效果或将不如传统课堂教学,视频教学的功能定位应当处于辅助位置,作为课外学习的拓展、复习巩固知识的渠道,不可用作通识性教育及专业教学的主流方式。

第四,根据视频制作内容容易固化的情况,重新制作成本高、耗时久,也会打破原本的课程设计构思。为了紧跟

作者:邵运文

MOOC教学模式投资学论文 篇3:

金融学AFP班“1+X”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与金融业改革发展互动互融,培养高质量金融专业人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将高等学历教育与国际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嵌入专业教学中,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报考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构建多方协同培育“1+X”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以金融学AFP班“1+X”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具体实践措施,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将“1+X”型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推广。

关键词:“1+X”;金融;AFP班;协同育人

一、引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指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更是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12月25日,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处长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合会议上作出了主题为“城校共生,产教融合”的报告。可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然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是知识的传授,专业链不匹配产业链,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的要求,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何贴近金融实践、适应行业变化,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如何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让高校办学与金融业改革发展互动互融、与金融机构需求高度契合,培养高质量金融专业人才,必须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1+X”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领域,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必要性研究。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2019)指出“‘1+X’制度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李政(2019)认为“1+X”制度中的“1”是学历证书,重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重在拓展就业本领与促进生涯发展;两者的协同效应在于“学历证书能够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形成合力,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是齐头并进、相互交融和促进的。”二是难点研究。戴勇等(2019)认为“1+X”试点建设面临初期投入多于直接收益的财务风险、完善和创新相关制度的治理风险、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效果风险等。三是策略研究。李寿冰(2019)提出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新”模式,打造专兼结合“新”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新”路径,拓宽社会服务“新”面向的实施路径。宋立(2018)提出对接行业,优选合作专业;选择企业,实现双主体育人;利益共享,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校行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多方评价质量保证等五条措施。

可見,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将协同育人、“1+X”制度与金融学专业三者联系起来的较少,因此本课题将立足于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探索校行企协同育人背景下“1+X”制度的实施举措,着力培养既有理论储备、又有操作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1+X”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AFP班

作为省内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创新性地将高等学历教育与国际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将上海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举办的AFP(Associate Financial Planner,金融理财师)资格认证培训嵌入金融学专业(AFP资格创新班)(简称“AFP班”)的传统教学中,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报考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构建多方协同培育“1+X”型金融理财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视野国际化、知识系统化、需求导向化、资格认证化的复合应用型人才。AFP班“1+X”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举措具体如下:

(一)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由校、行、企三方从职业定位、学时分配、课程设置、专业特色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塑,落实以“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实行专职教师与行业专家并举的授课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契合,培养出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二)共同开发实务课程

一是适量增加大数据理财、互联网金融理财等新课程及慕课(MOOC)在线课程,打造“沉浸式”银行远程业务培训等创新型实践教学。二是建设基于金融行业需求的特色课程群,邀请学校、企业及金融机构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编写金融理财教材,将银行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形成“理论基础+职业认证+企业实战”的课程体系。

(三)共同打造教学团队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到金融培训机构学习交流;二是深化“双导师”制度,形成学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多边导师”制度,推进三方协作、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及讲座交流;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机制。

(四)共同建设实践基地

一是构建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践、调查实习、论文设计和课外实践四个环节为重点,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二是加强实践资源整合,构建行业导师“引进来”、教师学生“走出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加深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参与金融实务的机会。

(五)共同评价人才质量

一是改革现行考试、考核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查方式,考核内容向综合应用能力转变,综合测评、评优评奖时都要充分考虑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奖促考。二是建立对学生多方评价制度。校行企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能力素质状况。三是建立学生追踪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实践情况等的追踪报告,从合作机构、用人单位得及时到反馈信息,有效解决学生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四、对“1+X”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与反馈

AFP班“1+X”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成效究竟如何,AFP班的学生最有发言权。本部分将对AFP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找出AFP班“1+X”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设置方面

以2018级AFP班的培养方案为例,其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践活动三大类、共计174学分,其中:通识课共69学分,占总学分的39.66%;专业课共85学分,占总学分的48.85%;实习实践活动共20学分,占总学分的11.49%。

1. 通识课的设置基本合理。通识课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两类,详见表1。(1)通识必修课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来设置,具体包含了思政、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指导等八个方面、共20门课程。(2)通识选修课方面,学生根据学校每学期的选课通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该部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旨在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有趣灵魂的优质人才,希望学生将来既能拥有一技之长,又能拥有丰富精彩的美好人生。

2. 专业课的前后衔接有待加强。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验课程、AFP资格认证培训五类,详见表2。(1)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较为合理,能帮助学生打好经济学基础。(2)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金融领域中的银行、保险、证券等子行业,让学生对金融行业与金融学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但是,《证券投资学》与《经济法》是“AFP资格认证培训”的先导课程,前者目前开设在第6学期、后者并未开设,故与安排在第6学期的“AFP资格认证培训”间的衔接有問题。(3)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原则上由学生从学校相应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列表中进行选课,然而目前由学校指定学习该9门课程,即“选修”变“必修”,学生在这块并不拥有选课权,失去“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初衷。(4)实验课程共5门课程,但是金融专业实验课只有3门(《金融业务技能》《金融企业ERP沙盘模拟实验》《金融数据分析与软件运用》),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实验课程的数量相对偏少,未开设保险、证券等重要子行业业务的实验实操课程。(5)AFP资格认证培训的课程严格按照AFP资格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设置,并由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相关机构遴选聘请的专门培训讲师授课,安排在第6学期的第1-8周进行集中面授,并配有考前冲刺面授、真题演练、答疑解惑等环节;目前关于这块学生反馈较多的问题主要在于课程内容偏多、难度偏大、时间紧张等,这主要与部分学生未理解AFP班的培养目标、未认识到AFP资格认证考试的重要性、未熟练掌握前期基础知识等因素有关。

3. 实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有所欠缺。实习实践活动分为毕业实习、中期论文、毕业论文、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四类,详见表3。(1)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在第7学期的第10周启动、第8学期的第10周结束,严格按照分配导师、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撰写正文、论文修改、查重、答辩、归档的流程进行,并运用格子达在线管理毕业论文,实现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运用。(2)社会实践主要以“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形式开展,需要学生自拟主题、主动报名,对考核合格的同学给予综测加分等奖励,截止到目前,金创班在“寒暑假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度达到60%;但也表明,此举能激励大多数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但对于内驱力不足的学生来说,依然是效果欠佳,到大三下学期时有的同学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未参与。(3)毕业实习目前学院并未有所实际安排,但根据学生需要,急需提上日程,因为第一届金创班的学生目前正处于大三下学期,是“准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择业的问题,因此需要将工作做在前面,考虑为51名2018级金创班同学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以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4)中期论文这块并未落到实处,往往在毕业论文开展的过程中被忽视,并未实质考核学生的“中期论文”,也导致整个毕业论文工作前松后紧,很多学生的论文是在答辩前夕的1-2周定稿,时间紧张、情绪浮躁,论文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二)师资力量方面

按照多方协同培育“1+X”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AFP班专业课的教学师资主要来源于校内专业教师、校外行业导师、合作机构讲师三个部分,具体负责的内容如表4所示:

1. 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目前AFP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验课由校内专业教师授课,校内老师的优点在于对理论知识理解深刻,教学方法娴熟,但不足之处在于大多数老师没有行业内的从业经历,因为缺乏实践能力,其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而教材的改版与更新跟不上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所以导致授课内容与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校外行业导师的辅导效果欠佳。目前给AFP班的学生安排了光大银行理财师与金创班学员“1对2”结对子活动,即每1位AFP持证人对应2名学生,担任其行业导师,负责对其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各方面的答疑解惑。但就目前反馈的数据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54.78%的学生表示近3个月内从未与行业导师联系过、21.74%的学生表示对与行业导师的沟通不满意,其关键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行业导师”的定位不明确,未能理解“行业导师”其实是其大学生活的陪伴者、职业生涯的启蒙者、问题困惑的指明灯。

3. 合作机构讲师的指导时间较短。AFP资格认证培训由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相关机构遴选聘请的专门培训讲师授课,根据“AFP资格认证培训”课程的7个模块,共安排了7位授课讲师,在第6学期的第1-8周进行集中面授,并配有考前冲刺面授、真题演练、答疑解惑等环节,全面助力学生备考第11周的AFP资格认证考试。目前学生反馈的主要问题是培训节奏太快、知识量太大、消化吸收困难。但笔者认为这8周的培训本就是一个考前集训,是建立在学生已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饱满的精神状态、必胜的信心决心等前提下的,因此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三)班级管理方面

学院为2018级金创班配备了兼职班主任,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但没有安排专职辅导员,因此相当于“班主任=辅导员+行业导师”。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优点在于其专业知识过硬,能在专业课学习、学业督促、科研项目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据表明配备了班主任老师的AFP班在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的参与度更高,调研报告、论文发表等科研成果也更丰富,其查询文献、撰写论文、设计问卷、实地调研等科研能力更能得到提升。但是,专业课老师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对学生综合测评、发展党员、谈心谈话等日常工作不熟练,遇到问题时均需要向辅导员老师请教,再加上自身授课任务繁重,所以处理学生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下。且专业课教师非思政或者心理学专业出身,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与“问题学生”的沟通缺乏有效的方法,在学生遇到人际关系、情感交往等问题时会束手无策。总之,专业课教师兼任班主任一职的难度极大,班级管理效果不理想。

五、对“1+X”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与完善

本部分将总结AFP班实施“1+X”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期形成完整的、有借鉴性的、可落地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找准自身定位,激发内在动力

从第一届金创班学生的反馈来看,只有37.39%的学生是出于自身对AFP有全面了解后而选择的这个班,大多是在家长的安排或者哥哥姐姐的建议下做的选择,所以他们对金创班“1+X”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了解,进而认同感也不强,也就导致在整个学业安排中,前期专业课学习时浑浑噩噩、基础知识不牢固,后期集训时似懂非懂、跟不上节奏,最后AFP资格认证考试结果可能不理想(第一届金创班学生将于2021年5月15日参加资格认证考试,故此处为基于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推测)。因此,今后需在学生入班前,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方式,加强学生对AFP证的认识、对“1+X”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只有这样,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内心深处对AFP证及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的渴望才会更强烈,进而转化为专业课学习更为认真刻苦、各类实践活动更加积极参与,也才能给“AFP资格认证培训”打下扎实基础,提高AFP考试通过率,将来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

(二)加强课程建设,调整课程设置

通识课方面,对学生行业认知、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建议在第1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处在懵懂、迷茫阶段的大一新生迅速调整心态、思考方向、建立目标、步入正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方面,《证券投资学》与《经济法》是“AFP资格认证培训”的先导课程,被视同为“已培训”,然而目前前者开设在第6学期、后者并未开设,故《证券投资学》的开设时间适合提前至第5学期,并在第5學期增开《经济法》课程,此时学生既已拥有一定金融储备知识,又能在“培训”开始之前学完这门课,让“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培训”间的衔接更加合理。专业选修课方面,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适当扩大选课的范围,让学生能根据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进行选课,改善现在“选修=必修”的矛盾局面。

(三)增加学科实践,落实专业实习

目前金创班的专业实践活动仅为在其第2学期时前往商业银行参观进行的认知教育,这远远是不够的,当然这与第4学期爆发了新冠疫情有一定关系,今后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在大一、大二的暑假各安排一次游学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发达城市的金融机构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培养专业认同度与行业兴趣,并帮助其树立职业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另外,2018级金创班的学生是“准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择业的问题,因此需要在第7学期为其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如校企合作单位中的签约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以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明年的就业积蓄能量。

(四)弥补实践短板,建设“双师型”队伍

校内专业课教师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补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一是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6个月以上,充分了解当前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发展现状,学习相关业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弥补现有教材更新速度赶不上金融行业发展速度的不足之处;二是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报考“AFP资格认证考试”,全程与学生一起听课、做题、考试,并通过考试、拿到该证,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具备指导AFP班学生的能力。总之,建设一支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1+X”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需求。

(五)“班主任+辅导员”,各司其职,精准辅导

专业课教师兼任班主任一职的举措,确实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有着很好地积极引导,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仅仅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相互配合完成,班主任抓学习、抓专业、抓实践,类似“学业导师”的角色;辅导员老师抓日常管理,负责晚讲评、班会团会、谈心谈话、综合测评、党员发展等日常工作,二者各司其职并互相配合,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2021年5月2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8.htm.

[2] 李兵兵.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推进“1+X证书制度”的研究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启示[D].长沙:兰州大学,2020.

[3] 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4] 王扬南.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新行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迈入新阶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5-8.

[5] 李政.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30-35.

[6] 戴勇.“1+X”——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制度新构架[J].机械职业教育,2018,(11):1-4.

[7] 宋立,梁师俊.建设类高职院校“1+1+X”现代学徒制共同体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62-65.

[8] Parker S, Hare C. Gannonleary P.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fications(NVQs):one route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women in libraries?[J].Females,2003:1-8.

[9] Bill Blakey, TEC/CCTE Activities to Promote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fications[M].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2000.

[10] Tuckwood D A. QCF Qualifications as a Catalyst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ink between Vocational Qulifications and kills[J].University of Leicester,2012,(6).

[11] Stasz C. The Purposes and Validity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J].Skope, 2011,16(3):191-19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协同育人理念下‘1+X’型金融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AFP班為例”(20G135)

作者简介:曾梦玲(1987- ),女,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曾梦玲

上一篇:市场营销模式下公共关系论文下一篇:习作指导扎根于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