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我国有大量的听障儿童,由于生理条件的原因,与普通儿童相比,家庭教育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产生的作用更加重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利于听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听障儿童的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注意养成教育的持之以恒并且不断提高提升自身的行为素养,促进听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听障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障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篇1:

探究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有效策略

摘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庭长儿童来讲,家庭的教育更是影响其健康成长。因为听力障碍的孩子由于身体上的缺陷问题导致他们比普通的孩子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更需要家庭的额关系和呵护。基于此,本文就探究针对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探寻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听障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听障儿童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跟普通的孩子相比,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更高,这就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在孩子的教育上,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对于庭长儿童的未来发展很重要,在培养他们的性格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上能起到关键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重视对于听障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当前家庭中对于听障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意义是对于孩子的成长进行矫正和引导的一个过程,对父母来讲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进行的活动,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需要进行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因为教育是无时无地不在发生的,进行交通员教育时需要结合多方的因素进行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经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多数的听障儿童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还有存在溺爱的问题,因为听障儿童的生缺陷,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注更加谨慎,但多数的家长会把握不好关爱的度。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渗透缺陷无法接受,在教育上容易产生逃避的状况。但多数的家长因为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理念对于听障儿童的教育往往不得其法。总结起来就是多数的听障儿童的家长教育上方法有问题,掌握不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的策略,自身上对于通胀儿童存在的一定的心理偏差,自身调控不好就容易把情绪带到教育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对于孩子不能持有平常心,或者对于孩子的爱过度都直接影响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影响听障儿童的性格和成长,所以家长要走重视起对于听障二徒弟额教育问题。

二、进行高质量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措施

(1)关注孩子的听力检测项目和意义

对于孩子的听力障碍需要更加的了解,才能有利于进行日常的教育工作,知道了听力障碍的成因和注意事项才能在日常的生活进行规避。但家长一定要清晰的认清障碍,接纳孩子存在的缺陷才能以一个平常心对待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度的关爱和呵护。了解自己孩子听力障碍的具体情况,才能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相关康复的锻炼,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的爱。

(2)摆正心态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要结合孩子的渗透发展规律进行,对于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关注身心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的心理诉求,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在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沟通的畅通和有效性。进行教育比较忌讳专制的形式或者是放任的粗放式教养形式,这两种都属于家庭教育中的极端形式,需要规避,在教育中尽量把自身的位置和孩子放在一个水平,把孩子当朋友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

(3)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让教育渗透在日常的行为中

对于孩子的来讲,童年时期是一个探索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比较的局限,所以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家长需要适时的抓住教育时机进行行为的矫正和引导,这样才能把教育的内容更加的细化和具有针对性,教育比价忌讳说教形式,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在听障儿童的教育中,要有耐心,他们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可能会存在性格的不稳定,这会增加教育的难度吗,但是家长作为孩子接触最多的人,要有更多的耐心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

(4)家长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教育者的素养直接影响教育的施行和效果,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对于成长阶段的听障儿童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有限,是非观念比较模糊,并不能很好的辨认对错,这时候需要家长进行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引导,做好日常的榜样才能带动孩子进行模仿和行为的修正。

(5)优点要大声说出来

对于普通孩子的教育上就倡导鼓励式的教育,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有利于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也是如此的,家长的鼓励会增强他们对于社会的探索欲望以及对自身的认可程度。相较于普通的孩子。听障儿童更加敏感,对于孩子的鼓励可以降低孩子对于自身身体障碍的负面认知,让他们能更好的接纳自己接纳身体的缺陷。每一次的鼓励都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对于困难也能更加的积极的面对。鼓励是给予孩子勇气和信心的行为,孩子在鼓励中能淡化对于失败和苦难的负面情绪,同时能让听障儿童感知到社会的支持,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的愿意接触社会进行探索和成长。

(6)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主的探索世界

因为孩子在身体上存在的缺陷,一些家长害怕孩子受到社会中异样的眼光,他们会选择较少的出入公共场合,这样的行为看似在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实际上是对于孩子的过度保护。一些家长在必须出入的场合会选择性的进行助听器的佩戴,这些行为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在意自己的生理缺陷,长此以往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的脆弱和敏感,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其实社会上的身体障碍的群体也是有一定的比例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身体缺陷的人群反而更加的包容,家长需要先卸下自身的焦虑,放手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这样听障儿童才能感受到他跟普通孩子一样,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才能增强自信心,有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意义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养成和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融入度是很有利的,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家庭良好的引导和教育能让他们更好的接纳自己的缺陷积极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春晖,贺文均. 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述评[J].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03):11-13.

[2]谷艳芳. 家庭教育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 年轻人,2019(10):39+109.

[3]黄蕾. 家庭教育在听障儿童行为习慣养成中的研究及策略[J]. 新课程,2020(35):205.

作者:袁明涛

听障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篇2:

家庭教育在听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研究及策略

摘 要:我国有大量的听障儿童,由于生理条件的原因,与普通儿童相比,家庭教育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产生的作用更加重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利于听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听障儿童的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注意养成教育的持之以恒并且不断提高提升自身的行为素养,促进听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家庭教育;听障儿童;行为习惯

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对兒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社会元素都要早,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先导和准备,它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自然强化效应。听障学生由于其生理局限性,使其相对于普通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更强,依恋情感更深,因此家庭教育对听障学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学龄儿童中,听力残疾占残疾人数85.5%,占比最大,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听力障碍,认知、情绪、习惯及行为都会受到影响,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所以关注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重视听障儿童行为教育无疑是完善特殊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听障学生的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更是特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子女影响的过程。

研究发现,由于听障儿童的生理特异性,他们的家长在面对学业问题和是非问题时往往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然而在面对日常生活问题时,则更多采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更有极少数家长由于不愿意面对子女的缺陷,而采用放任型和粗暴型的教养方式。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听障儿童的家长,他们中有的很关心自己听障的孩子,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养,如何培养良好习惯;有的已接纳孩子听障的现实,但在教养方式上采用了消极方式;有的在教养孩子方面缺乏资源和支持,养育孩子的能力较弱;还有的对孩子知之甚少,也没有更多的资源,而自身的能力也较弱,等等。这些家长或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或对养育自己的孩子有挫败感。部分家长对家中听障孩子的不重视、不沟通交流、疏远、冷淡,对健全子女的偏爱,导致听障儿童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长此以往,会使听障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产生困难,还可能失去对自己行为调节控制的能力,不利于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对听障儿童的重要性

对于听障儿童而言,家庭影响及陪伴具有经常性、长期性,听障儿童一般入学年龄较晚,家庭教育在其成长的关键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家庭环境、家长教养方式等方面,因为听障儿童的生理特点,家长与儿童交流存在障碍,当其言行与家长要求不同时,便会过多地采用非理性、负面的强化方式,这种不良的生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会使听障儿童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对他人冷漠,难以融入社会。

三、对策和建议

1.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

良好的教养方式是能够尊重听障子女的人格,遵循成长的规律,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并提出合理的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比较融洽,对其成长最为有利。因此,听障儿童的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根据子女的个别差异,善于并乐于用独特且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与听障孩子进行和谐并愉快的沟通。家长要注重态度与方式,避免让孩子产生代沟与隔阂,更多地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避免或减少溺爱型、粗暴型和放任型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养成教育,是指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的教育,是一个习惯培养与逐步建立的过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教育过程。这就需要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行为指标,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等“外化”的形式,通过训练活动向受教育者传输信息,受教育者在接收到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再“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听障儿童年龄偏低、性格不够稳定、接受水平等因素的局限,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循序渐进、不断反复并且持之以恒的。

3.不断提升自身的行为素养

对于听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家长自身的行为素养。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听障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其辨别意识差,道德判断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区分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家长与听障孩子朝夕相处,因此家长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习惯等往往就成了孩子的模板,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严格自身行为要求,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言传身教,让听障儿童不断习得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帆.听障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4):39-40.

[2]杨运强.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陈明英.听障儿童家长教养效能感与教育期望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黄蕾(1990—),女,安徽安庆人,二级教师,宁夏大学2014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作者:黄蕾

听障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篇3:

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技巧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得到重视,发展成为融综合性学科。听障儿童通过语言康复训练学会说话。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康复教育观念陈旧,手段落后,流程不规范等。听觉语言康复教育是帮助听障儿童掌握听说形式交际手段,听障儿童听力康复后要回归语言教学正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要根据实际因材施教,采用有效的听障语言康复训练技巧,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研究阐述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现状,分析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机理,探讨总结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方法。

【關键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特殊教育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约2100万,目前有50%左右听障儿童不能及时得到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多数听障儿童存在语言障碍,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得到重视,使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进入普通基础教育学校。听障儿童康复成为综合性新型学科,听障儿童康复工作建立以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龙头的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网络。但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覆盖面相比广大听障儿童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听障儿童科学语言康复训练是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帮助听障儿童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研究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研究

听障儿童接受科学的康复服务关键是树立正确康复理念,随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总结,很多专家运用多种康复手段开展听障儿童康复服务。听力障碍是双耳永久性听力障碍[1]。听力障碍以0.5Hz-4Hz频率听阈级划分级别。一级重度>91dB,四级轻度41-60dB。听力语言康复是采取医学教育等康复手段,发挥人工耳蜗作用开展康复训练,达到与人正常语言交往的目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7岁以前如及时发现耳聋佩戴助听器,可以使聋儿发展接近正常儿童[2]。

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初部分专家进行系列个案研究,集中于听觉诊治与康复[2]。90年代特殊教育界探讨听障儿童语言学习问题,华师大等高校儿童心理学家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出发,系统分析汉语为母语儿童语言学习规律。90年代后少数语言学家关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问题,通过跟踪记录等方法产生有价值的成果。语言康复机构缺少借鉴成果的主动性,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缺少多学科联合攻关。经过多年探索,学界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形成很多共识,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起到积极作用。

二、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理论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关键是把握语言康复规律,3-6岁听障儿童生理发育具有独特特点,由于听力缺损处于无声世界,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育要强调与正常儿童的相似点,但不能套用正常儿童语言教育模式。要考虑差异性与共性,充分发挥有利因素。把握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本质要理解人类语言行为,人类语言交际是说话人将表达内容变为特定语言形式,听话人理解说话人语言形式意义[3]。言语行为是信息编码传递解码过程。

语言康复教育本质是帮助听障儿童掌握听-说形式的交际手段,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经历手语法-综合沟通法发展过程。儿童获得母语能力从具体语言开始,言语语言学实质是联系过程到结果动态语言学,明确儿童言语特点可以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4]。听障儿童必须通过听觉语言康复获得有声语言能力,语言康复要明确听障儿童有声语言性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是有计划地学习第一语言过程,语言获得途径与正常儿童相近。听障儿童语言要素获得与正常儿童顺序一致。

根据听障儿童语言获得规律,康复训练教育中要合理安排语言要素顺序。听障儿童汉语母语习得顺序与正常儿童一致,在语言康复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语言材料,提高康复教育效果。正常儿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语言,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接收外界语言刺激。听障儿童失去语言获得听力渠道,导致掌握有声语言认知能力失去作用,儿童语言获得关键期及早恢复听力,可以使儿童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听障儿童语言习得接近第二语言学习,如教学条件下形成语言等,听障儿童语言习得必须进行系统学习训练,有赖于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认识。

三、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研究现状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需要通过科学训练,要有成熟的理论研究支持,目前关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理论包括HSL理论,全面康复理论等。HSL理论充分反映综合现代听力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成果,主要由听觉康复、言语教育等组成,听觉康复侧重点是听力补偿重建,通过科学训练促进听力发展[5]。语言教育是通过聋儿语言学习提高说话能力。语言康复阶段理论是针对语言康复训练理论,具有很强实践性,包括前语言能力训练,词组短语与短文理解表达能力训练。

目前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训练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听障儿童康复需求,相关研究存在偏重医学模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是集听力学等于一体的应用性学科,旨在帮助听障儿童获得有声语言能力,我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以医学背景支持下建立,相关研究成果集中于医学领域。统计显示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80%以上围绕听觉病理等领域。根据语言学研究中应用语言学期刊统计表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缺乏语言学界参与。总结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经验,探讨加强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对策,是康复医学领域的迫切重大课题。

全国现有1700多个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机构,每年在训听障儿童超过10000名,但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质量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教育目标错位,语言教学内容偏向,教学方法机械等。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中未形成正确儿童教育观,忽视听障儿童学习主体主动性的激发,使得听障儿童失去对有声语言学习的兴趣。主观割裂听觉语言能力与身心发展的关系,忽视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缺少对听觉语言能力构成系统科学认识,听障儿童语言能力未得到提高。教师教育行为不统一,缺乏统一管理指导;语训教师专业知识陈旧,语言素养不足,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驾驭。

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要求

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中约1/3为未成年人,由于听力受损,儿童存在语言障碍影响其接受教育水平。我国自80年代开展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但目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听障儿童进入专业康复机构仅有1.9万人,大部分听障儿童无法正常上学。分析影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原因包括家长关注度不高,听障儿童助听器使用时间晚等,主要原因是康复机构教育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要遵循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教育方法,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材料设计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被动句主语为严格受事,约2.5岁后开始表示内容等语义词语用作被动句主语,被动句主语向非原型受事扩散。儿童语言的发展具有句法同化特点,早期儿童对语义成分认识受制于词语客观所指。儿童习得语言中语义角色掌握向非原型扩散,在听障儿童原因康复材料设计中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儿童语言获得是语法系统逐渐完成过程,要建立科学的听障儿童语法教学模式。

听障儿童康复包括听觉和语言康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内容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要素。教学方法包括多感官教学,保护动机等。家长参与度决定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成功,3-13岁儿童具备自然习得语言能力,家长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教学会影响康复效果。父母要明确在康复教育中的责任,为学校提供准确的信息,不断加强儿童语言学习兴趣,使其成为自主学习者。家长参与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提供良好语言环境,提高听障儿童语言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要素与交际能力,语言要素教学重点是词汇语法教学,选择词语语法教学要联系语言表达功能,语言要素教学是形式与意义统一教学,语言能力发展与认知能力紧密联系,要求具备处理语言所需认知能力,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损制约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其掌握有声语言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涉及语音语法知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必须与认知能力同步协调进行。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学内容在情境中展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中,要调查中国语言文化背景下儿童交际生活确定情境任务。

五、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是针对有残余听力障碍儿童,通过语训帮助学习语言,培养自主学习语言意识,使其掌握说话能力,为今后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式有多种,我国听障儿童数量巨大,听障儿童康复研究者致力于探求科学系统康复训练方法,听觉康复与言语矫治于一体的语言康复训练可以使听障儿童清晰表达日常生活要求,充分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听障儿童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因材施教需要了解其听力语言水平等情况。要为听力障碍儿童测试听力,让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检测听觉能力。了解听障儿童智力水平,让听障儿童认读卡片等。与听障儿童进行简单对话,如询问听障姓名年龄等,了解听障儿童语言水平。根据听障儿童听力等级分层进行训练,对听力较好的听障儿童培养其听说能力,如听录音、听人说话等。有的听障儿童可能听不清说不准,教师要及时纠正让听障儿童反复聆听。对听力较差的听障儿童要进行读唇形训练,模仿是充分利用残余听力习得语言,如教听障儿童读拼音a,要求张大嘴巴放慢语速。听障儿童发音不准时,让听障儿童用手感受振动体会正确发音,掌握正确发音方法。

听障儿童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要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如发音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等。训练手段可以通过教材、幻灯片等多种手段进行。对接受语言能力一般的听障儿童要求加强语言交往训练,要求看图完整表达语句。对接受语言能力较差的听障儿童选择浅显的教材,使其掌握简单词汇编导自己的愿望。对接受语言能力较强的听障儿童要求加大训练量,借助汉语拼音注音读物,唱儿歌等方式进行训练。通过模拟表演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听障儿童有自身特点优势,日常教学中要认真观察,听障儿童群体世界丰富多彩,有的喜欢跳舞,有的爱劳动,语言训练教学中要根据听障儿童性格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听障儿童的健康语言。

家庭教育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中,要让家长配合学校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发展。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长体验康复教育课等方式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大部分听障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教育认识不足,学校要向家长传授听力障碍医学知识,教育理论等,使其增强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信心。提高家长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能力,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可以促进听障儿童学说话的积极性,使听障儿童语言水平得到提高。

结语

听与说是人的基本权利,国家促进残疾人与其他公民相互理解交流。國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要为公民学习使用通用文字提供条件。有声语言是人类交流理解的重要途径,面对有迫切听说愿望的听障儿童,能否保障其听说权利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者的现实考验。听障儿童语言获得具有特有规律,本文介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的相关理论,综述现有关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研究,总结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要求,提出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雅丽.听力障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效果评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3):382-384.

[2]崔方方.听力障碍合并孤独症倾向儿童听觉语言康复训练个案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1,19(01):75-78.

[3]苏丹,潘晓倩.探讨影响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相关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54-57.

[4]潘齐敏,张哲璇,林少菁,张哲妮.2~8岁孤独症儿童与学前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融合教育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7):168-170.

[5]刘梅华,张兰.33例听力损失儿童随访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2):2247-2249.

作者简介:王庆芳(1971.01),女,汉族,安徽省安庆市,1998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聋儿早期康复教育专业,专科,现供职于安徽省安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康复教育。

(安徽省安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246001)

作者:王庆芳

上一篇:创意思维设计教学论文下一篇:本科院校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