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论文

2022-04-21

一、引言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其模式逐步分化为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金融、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问题频发,e租宝等P2P互联网金融公司因非法集资被查引发人们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任危机,问题平台最终出现跑路、提现困难、停业等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1:

征信体系建设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探究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多数国家加快了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飞猛进。信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征信。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征信 征信体系 互联网金融

征信体系建设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目前,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监管措施仍不够健全,征信体系建设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则显得至关重要。

一、征信和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征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其内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目的是帮助经济社会活动主体确认其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为其判断风险提供帮助。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则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等技术加工传递金融信息,办理金融业务、构建渠道、完成资金的融通。但未改变金融的本质。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基于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第二,基于交易信息的小微信用贷款,如阿里小贷;第三,基于第三方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销售和结算,如余额宝、基金第三方销售结算牌照;第四,基于信息平台的融资服务,如“p2p”,众筹。其中,小微信用贷款和“p2p”的实质是典型的信贷业务。征信能力和信用评估能力则决定了“p2p”和众筹等融资平台的成败。

二、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史及现状

根据发达国家征信发展状况可知,征信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征信服务业体系。第二部分:征信立法与监管体系。第三部分:失信惩罚机制。第四部分:征信文化与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近代征信业发展可追溯于1932年,由章乃器、张禹九、资耀华、孙瑞瑛等人发起设立的中国征信所,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征信业的真正开始。之后直至1949年建国,中国征信业在战争中曲折顽强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征信业没能得到长足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又重新开始。建国后,我国的征信体系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9年~1994年)

这一时期,在外经贸部的领导下我国的企业征信业务开始。该时期,我国的信用机构以国有商业银行或部分事业单位为主导,涉及的业务和所面对的客户较为单一。

(二)发展阶段(1995年~1999年)

1995年,美国邓白氏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征信业步入发展阶段。1999年,国内首家地方性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这一时期我国民营征信业得以发展、外资机构得以进入,但该时期市场需求仍以商业银行为主市场需求量没有显著提高。

(三)政府探索和推动阶段(2000年至今)

2001年国务院下发信用管理指导方针。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征信管理局。2012年,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草案)》。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征信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征信业存在着主要问题。第一:信用信息交换和协作机制不成熟。第二:征信立法不健全。第三:私营征信机构竞争力不强。第四: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对此,我国应加快征信业特别是互联网征信建设。

三、征信体系建设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当前,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网络信贷规模逐步扩大,众筹融资的日渐兴起对我国征信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征信数据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

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从而形成征信数据库是征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传统金融业如银行要发放贷款需对贷款人进行信用审核等复杂活动。征信数据库则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对互联网金融消费数据、频率等进行分析研究,可对贷款人信用及资质状况进行迅速准确评估。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互联网信贷发展,同时将不良信贷降到最低水平。

(二)征信体系建设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控制风险

征信体系集合了各种信息数据,对风险的分析更为客观、全面。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依据,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控制风险。

(三)征信体系建设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创新

征信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利用征信体系有利于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办事和利用效率,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四、对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征信业发展不够成熟,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征信业发展极其重要。

(二)组建相关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

目前,将征信体系建设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相结合,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建立征信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将征信数据与金融业及其它行业相关联形成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这不仅可以促进其它行业健康发展也可以促进征信业发展。

五、结束语

征信体系建设中,互联网征信至关重要,其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巨大。中国的征信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处于快速成长期。征信体系建设若要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还需进一步对征信体系建设进行深化研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新峰.关于当前互联网征信发展的思考[J].征信.2014(01).

[2]杜晓峰.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4.

作者:李宗超

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2: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一、引言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其模式逐步分化为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金融、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问题频发,e租宝等P2P互联网金融公司因非法集资被查引发人们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任危机,问题平台最终出现跑路、提现困难、停业等情况。截至2016年9月底,P2P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超过2000家,占到总平台数的近一半。互联网金融违约问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不完善、发展滞后等问题。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特别是问题不断显现的互联网金融P2P借贷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解决失信问题,更好的管控金融风险,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系统的监管,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體系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互联网金融,有源于信息平台上的融资服务,如众筹、P2P等;有源于第三方的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服务,如零钱宝,百度百赚利滚利等;有源于电商大数据金融的产品服务,如小额贷款阿里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影响着传统的金融行业的发展,包括苏宁、余额宝,挖财等网络金融理财等。

(二)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征信体系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滞后,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是从1993年开始,一共才24年。在200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正式开始投入使用。而目前我国消费的主要形式依然是现金支付,这无益于信用和信托关系的发展;中国的信用卡等业务亟待发展,其普及范围很窄;国内相关信用评级单位,金融机构,担保单位等发展不够完善;配套法律制度的缺失,失信惩罚等制度的不严密,也拖累了对信用体系的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到2015年末,征信系统收录了自然人8.8亿多,收录了企业和其他组织将近2068万户,覆盖范围广泛。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征信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我国的征信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不断凸显,由国家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构成的多层次制度体系逐渐建立;但现阶段我国在征信管理方面法制法规依然不完善。在立法方面,我国可参考的法律仅有《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管理办法》等,且这些法规在实施上存在障碍。

对于监管者来说,如果监管过严,会对征信业务发展形成制约,影响整个行业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征信行业的监管也面临发展与风险的矛盾。征信行业的效监管既包括行政监管又包含自律监管,在行政监管方面,《征信业管理条例》在监管方式、监管内容以及强制措施上,存在许多空白;在自律监管方面,我国尚没有成立行业内的同业协会,征信行业自律机制仍未形成。

(二)社会信用意识缺乏

我国整体社会对信用的认知度较低,不具备广泛的信用环境基础。从企业到个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严重缺乏,对信用的重要作用重视程度不够。经济主体经常为争取经济利益而出现失信的行为,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淡薄,不愿参与征信活动,造成自身信用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失信成本过低,导致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戒。而且随着社会交易的互联网化,交易双方进行交易时仅通过互联网数据信息了解对方征信,为失信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环境。

(三)征信系统相互分割、信息难以共享

按照相关牵头部门和数据库信息来源的不同,我国征信系统可分为三大体系:金融业主管部门主导建设的金融征信体系、政府及其主要职能部门主导建设的行政管理征信体系和行业协会组织及其会员主导建设的商业征信体系。三大征信体系发展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制约因素,尽管其提供的信用报告能准确的反映授信个体在相关领域的信用信息,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但其提供的信用服务还是过于单一,不能实现对授信个体信用评价的多面化。

(四)互联网征信的发展模式不明确,标准化建设滞后

现阶段,我国的征信业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负责管理,由两套运作系统组成,分别是人民银行数据库和市场化征信机构的数据库。不同的时期互联网征信采取哪种发展模式,政府性质的征信机构如何既发挥专业服务的品质,又实现市场中的商化运作都没有明确的方向。当前这种不明确的状况制约着我国互联网征信行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互联网线上交易的发展,各征信机构实现系统对接,通过信息共享对客户的风险进行防范,已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而目前各征信机构的信用数据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其系统设计也较标准化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缺项太多,主要表现在由央行主导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的采集范围较小,标准也相应数量不足,二是现有各征信机构均依托自有系统建立各自的信息标准体系,这些体系之间互相不兼容。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法律法规

体系健全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法律法规是规范互联网征信市场的必要保障。完整的征信法制框架包括:一是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二是政府和企业信息披露的保护立法;三是征信业管理的法规。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必须尽快出台关于互联网金融用户隐私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在法律层面上,为征信活动提供一套完整的行为规则,使得征信活动各参与方的行为都能有法可依。

(二)完善法规和惩戒机制

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主要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让其主动放开管制分享系统数据,纳入电商和P2P网络借贷数据等到社会信用体系中,形成一致的标准,做到在人民银行征信的基础上与新型大数据征信之间的互通互联。健立守信鼓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合理保证失信行为的退出。守信鼓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下信用的经济学价值基础上,其核心当然要围绕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强化针对企业的守信鼓励和失信惩戒举措。并且,避免利用守信鼓励与失信惩戒干预私人生活范围。

(三)明确互联网金融行业间信息共享规则

要打破行业间、地方间以及中央与其他部门间的信息难共享,需尽快对个人、企业及政府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条件、共享程度加以明确,并制定违背上述规定的惩戒机制。统一信息采集标准、打破各互联网征信机构间的信息壁垒才能促使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明晰征信体系模式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需要建设一个明晰征信体系。第一,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对信用信息的共享加以约束,对体系的构建进行协调,进行有效监管。第二,征信体系建设需要坚持市场化为辅,即不断完善市场化征信机构。第三,征信体系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也与其保持一致性。第四,以法律建设、社会、市场的完善为前提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内容。

为实现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协会应该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早日确立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准则,进一步指导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务的开展。在互联网金融征信行业标准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邵曼

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3: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完善的创新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交网络、移动支付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视角也出现了各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其出现不仅给目前我国现有的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使得金融市场产生了很多新课题。本文主要就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在此基础上引出对其完善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创新思考

经过近十年,尤其是最近几年的时间,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起来,已经开始在银行信贷融资、第三方支付、P2P等一些领域开始广泛地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并且开始形成了具有非常显著竞争力的商业网模式。仔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这种发展态势可以发现,其根本是在于因特网的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来,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无论是对于社会大众的支付亦或是其消费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投融资、支付以及消费观念的这种转变,是离不开征信体系的不断建设以及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是对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补充,而征信体系则是现代金融建设的基石。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完善征信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相关定义

1.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一些相关的金融机构或者是企业通过云计算、移动支付等一些新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资金的融通以及支付等经济活动。从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式来看,主要有下述四种模式:第一,以人人贷作为主要代表的基于信息平台的网络信贷发展模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P2P,这种模式解决了那些通过非正规融资渠道无法得到融资的个人或者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问题;第二,是通过阿里小贷作为主要代表的基于电商交易的大数据发展模式;第三,是基于点上交易作为基础的以支付宝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第四,是基于第三方平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余额宝来作为主要代表的金融产品发展模式。

2.征信

征信业务指的是对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等相关的组织和个人的相关信用信息来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且向信息使用者来提供的活动。具体进行分析,征信的相关活动大致包括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等信息的相关获得机构向征信机构提供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的活动;第二,是信息使用者使用征信机构所提供的那些相关的信用信息的活动;第三,在没有经过信息主体允许的情况下信息主体信息被泄露之时所进行的维权活动;第四,与之有关的监管部门依照法律对征信机构同其业务来进行监管的活动。

3.互联网金融征信

互联网金融征信指的是为了能够使得互联网金融在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能够得到消除或者是缓解,尽可能地来减少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等相关的组织以及个人的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来进行搜集、整理、保存以及加工,并且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判断使用的活动。

二、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法制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仔细分析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会发现,其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各项立法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相对比较滞后,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使得对其监管的难度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无论是商业银行法还是证券法都没有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边界来进行规定,所以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另外,从目前的现行金融征信体系监管细则来看,大部分都是粗线条的,因此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明显地看出操作性不强。

2.呈现监管过度的苗头

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以及创新的平衡问题的协调是对监管当局进行考验的一个难题。当然,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之中对于分类监管的框架是有明显分类的,也确立了适度监管的原则,然而无论是从目前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还是央行所出台的一些监管细则来看,明显存在监管过度的苗头。出现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继而会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监管面临创新压力

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金融脱媒对于监管当局所制定的监管手段在有效性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来作为交易的平台,所实行的是一种跨区化以及虚拟化的交易,因此自然就会使得监管当局无论是在进行稽核审查还是在现场取证方面都会面临着技术性的困难;其次,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来分析所形成的其实是一种混业经营的模式,而目前针对这种模式的监管所依靠的依然是分业监管体系,这就形成了经营和监管模式的一种错配性,继而增加了监管难度;再次,互联网金融在具体时间的交易中,在程序、产品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通常是具有较高的信息化以及科技化程度的,因此目前的监管体系对其有效监管显然是有困难的。

三、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议

1.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一方面要允许民营资本积极地参与到征信体系的建设中来,另一方面则要使得个人征信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体系在建立健全方面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构建起比较完备的个人征信业监管框架等。首先,要加快制定个人征信法规,在现有基础上来使得征信服务指导得到进一步完善;其次,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引导社会意识以及整个市场的导向;再次,还要加强对于个人隐私权的有效保护,不断地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公开以及使用;最后,还要在整个社会上广泛地来进行征信体系的宣传和普及,营造一种积极良好的氛围。

2.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该尽快地建立并且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体系,加大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力度,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监管能够有法可依,并且进一步明确责任。从法律监管的角度来看,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数据检测以及分析,从而使得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充分性得到有效保障,另外还要通过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使得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制定的速度不断加快,继而能够更好地来对各种风险进行控制。

3.利用大数据加快征信业的发展

毋庸置疑,从征信体系的发展来看,大数据征信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征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目前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因此,征信业的发展肯定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基石作用。首先,要从技术以及理念方面来进行升级;其次是要通过评级应用来对整个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激活;再次,要进一步丰富业务的种类或者是征信机构的类型。此外,为促进市场化征信机构的健康发展,应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大数据”征信的监管。一方面,要明确“大数据”征信的合法性和商业应用规范;另一方面,要明确禁止非必要信用信息的搜集活动,避免对“大数据”的滥用,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害。

4.健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

要想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以及完善内控机制,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建立起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其次是进一步来对新产品的设计进行规范;再次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制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造成巨大影响的形势下,如何迅速有效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意义重大。互联网金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征信体系的建设以及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公信力,减少投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小林,杜若华,刘永锋.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路径思考[J].征信,2015(01).

[2]张紫娟.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5(11).

[3]叶湘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征信体系完善研究[J].华北金融,2015(06).

[4]梁春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征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征信,2015(02).

[5]袁新峰.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的思考[J].征信,2014(01).

作者:郭睿

上一篇:按比例就业工作分析论文下一篇:权益性金融资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