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為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民政部门主管儿童福利工作,笔者从事民政工作20多年,知晓农村儿童现状。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出发,结合实际,从家庭、学校、社会角度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篇1:

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解决重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途径探索

摘要: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深入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的途径,关系重大。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源上杜绝留守儿童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一切问题的终极途径;多措并举,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过渡途径。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途径;探索

怎样解决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而又繁杂的任务。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因此其思想道德问题的解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终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源上杜绝留守儿童产生

1.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乡镇经济

要使更多的儿童不再留守,就应该想方设法使他们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乡镇经济,给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使他们不再被迫背井离乡,远离子女。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从根源上杜绝留守儿童产生。孩子的家庭教育处于完整正常状态,确保孩子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把发展小城镇同农村工业化相结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商品化。在改革乡镇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基础上,逐步引导乡镇企业走适当集中的发展道路。在今后应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分散在村里的企业逐步搬迁集中到小城镇,引导乡镇企业尤其是增量部分向小城镇集中,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力量来镇办企业。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壁垒

户籍制度是一种居住地登记形式,它具有人口登记、管理、了解人口数量变动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等多项功能。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存在这样的弊端: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相分离的二元管理制度;二是城乡之间不能自由迁徙;三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权利与户籍挂钩,被人为赋予了“附加力。”

中国社会城乡分化的二元结构,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从某种意义说,户籍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系列问题的重要瓶颈。因此,要逐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剥离户籍制度与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的联系,使得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权益。如果这一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农民工就可以在城市定居,家庭成员不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的所有问题包括道德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二、过渡途径:多措并举,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1.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兴办寄宿学校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方面,重庆市要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强化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教育倾斜政策,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更加公平分配公共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把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逐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项经费的财政支持机制,加大监管教育政策的执行与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的力度,各级政府还要保证农村学校教师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完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报酬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寄宿制学校除了承担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外,还承担起了部分家庭功能。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承担了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亲情。住校的留守儿童与老师朝夕相处,注意并解决学生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首先,寄宿制学校要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总体抓留守儿童的安全、生活、道德等问题,形成校长全面负责、班主任具体负责、教师配合落实的三级管理局面;其次,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设立道德与心理健康咨询室,一改以往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的做法,着重加强对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培养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学校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积极沟通,不定期进行家访,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及时了解并解决他们的思想道德问题。

2.转变学校德育观念,开设相关德育课程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和解决其思想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关系重大。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并将其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的范畴,如为留守儿童配备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师,定期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道德品德的实践活动;对道德模范留守儿童进行表彰,对道德败坏留守儿童进行批评教育;在家访中全方位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并给予他们特殊关爱等。

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可以采取如下途径:一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开展专题指导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注重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二是开设思想道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如道德情境设计、道德抉择、讲故事、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心理知识讲座等,使留守儿童掌握思想道德的理论知识并身体力行;三是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道德与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解决他们的思想道德困惑,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3.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道德教育质量

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缺乏,输入地政府应为农民工家长免费开办培训学校,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为他们开设家庭教育系列讲座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外出务工父母应加强对留守子女思想道德的关注力度,尽可能多地关注子女的思想、心理及行为状况。外出务工的父母,要通过电话、书信或网络联系的方式,经常与子女保持联系,全面了解留守子女心理、品行等方面的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更多的爱。父母还要经常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监护人联系,共同探寻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留守儿童监护人缺乏道德教育意识,他们只是在物质上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却做得很少。要提高监护人的道德教育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当地宣传栏内张贴关于道德教育的图片文字,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忽视道德教育的严重危害、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等方面展现宣传;第二,成立组织培训班,专门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免费培训,端正他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教会他们正确的道德教育方法,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第三,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起到模范表率作用。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4.广泛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思想道德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留守儿童的道德素养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每个方面。当地要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以“八荣八耻”为重点,紧密结合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认真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当地可以利用宣传栏和广播,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对留守儿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具有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它能使活动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和提高。以村庄文化室为龙头,以村里各种活动场所为阵地,鼓励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积极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不同兴趣爱好的留守儿童都能各展其长,各取所需,各得其乐,如利用晚上时间组织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开展读报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活动;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搞一些文艺演出、歌咏朗诵会等活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优化农村道德环境,净化道德风气。打牌赌博引起危害留守儿童道德品质下降、道德行为失范等系列道德问题,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应严禁赌博,优化农村道德环境,净化道德风气。当地可以利用宣传栏和广播进行宣传,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并自觉禁赌。当地还要制定详细的禁赌条例,明确规定惩罚的金额,组织专人查处落实。另外,还要积极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当地工商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条例,严禁留守儿童单独进入网吧和游戏机房,并对违反此项规定的老板进行重罚。组织成立专门的农村留守儿童委员会,召集有关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网络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浏览信息及查找资料,及时对他们上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帮助和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不健康网络。

社会各界要积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应实施银幕荧屏净化工程,开办农村“留守儿童”专题栏目,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程度,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成为“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关工委、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应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60-65.

[2]陆清华.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今日教育,2007,(1):17-18.

[3]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索,2007,(7):151-153.

[4]廖鸿冰.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

[5]朱俊芳.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J].前沿,2007,(7).

作者:雷祖军,乐晓勇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篇2:

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摘 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為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民政部门主管儿童福利工作,笔者从事民政工作20多年,知晓农村儿童现状。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出发,结合实际,从家庭、学校、社会角度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使得城市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劳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这些由于种种原因而被父母留守在农村的儿童,虽然依赖祖辈、亲戚、乡邻能够满足基本的外包,但是思想道德观念尚未形成。面临着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学校道德教育缺位,社会不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其思想道德发展必然会陷入多重困境,进而出现学习成绩差、人格发育不健全、人际沟通能力不足、道德感弱化、不良行为增加等,而这些问题不仅是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更是转型时期的严峻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现状

据民政部门数据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年龄主要分布在6-13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祖辈、亲戚、乡邻的监护照顾更多的只能是物质上的支持,而难以从思想、精神层面给予正确、细致、长期的指引,从而影响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有78.2%的儿童处于在读状态,学校是成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校片面侧重学生成绩,忽视孩子的道德培育与心理发展,从而出现了思想道德建设缺位的问题。此外,当前社会大环境对儿童的思想道德培养存在着极大的诱惑,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将信息不加甄别地传递给儿童,再加上农村文化基础薄弱,传统价值观念在城市化的推进下趋近崩溃,这使得许多儿童在社会的“大染缸”偏离成长的方向。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性格缺陷,例如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亲子教育缺失,许多孩子存在自卑、胆怯、自我否定等心理障碍,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日常沟通中,都难以与他人开展顺利的交流;还有一些孩子在宠溺的环境中,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在与人交往中,蛮横霸道、自私冷酷。

亲情淡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孩子的见面机会极少,更多的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交流,沟通不足使得孩子对父母难以建立信任,进而导致焦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

心理障碍,心理发育是儿童成长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从事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与教育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培训,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缺乏充分认识,甚至简单将孩子的心理问题归结为性格不好、人品不佳等,即便是发现儿童心理存在障碍,也无从下手、找不到专业和合理的解决方法,因此为儿童成长留下严重的心理隐患。

行为偏差,留守儿童通常在缺乏约束与规范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在监护人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懒惰、拖延等行为习惯突出,过早接触社会,在不良青年的引诱下沾染上恶习,更有甚者触碰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价值扭曲,由于监护人的文化素养较低,难以为孩子传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孩子在物质追求上呈现出强烈的意愿,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缺乏正确认知。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建议

首先,形成道德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优势,形成协调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长外出务工,虽然能够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生活,但是城市里却没有为这些孩子预留出足够的教育资源。家长对于孩子的留守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充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外出务工,不仅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应尽量与孩子、监护人员、老师保持沟通,通过亲子教育为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与道德观念;学校应强化责任,为留守儿童配备专门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教师,从身心多方面确保孩子的健康安全;社会也应担负起责任,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探索切实有效的培养模式,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立完善的关爱体系。协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推进关爱工作的有序落实。民政部门应履行兜底监护职责,对处于监护不力或受委托监护人无监护能力状态的农村留守儿童,要依法及时给予临时监护,督促落实强制报告义务;教育部门应改善乡村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动态监控辍学情况,加强农村学校建设,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改善就学条件;司法部门应强化法律监督,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司法保护,形成协调、完善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责任全覆盖的社会网络。

(3)整合社会的教育力量。县、乡、村应积极组织学校、社会力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做好及时监督与反馈,推动家长、教师的教育培训机制的构建,提高教育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以确保家庭、学校、社会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合力。

其次,优化资源组合机制。从设施保障、人才支持、活动引导等层面激发思想道德建设活力。资源匮乏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迟缓、效果不佳的关键。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管理部门应推进资源流入,优化资源配置,以活跃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过程。

(1)加强乡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的资源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为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教育部门应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并基于学校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建立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的看护、学习、教育、生活、安全、兴趣等提供良好服务,以规范儿童行为,促进其思想道德、价值理念的形成。

(2)注重人才队伍的构建。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人才队伍的构建,拓宽德育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儿童教育中来。可以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的余热,用亲身实践为儿童做好思想道德引导;提高德育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责任心,并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结成教育小组,以落实教育管理责任;加强对德育工作人员的监督与评估,谨防思想道德有失的人进入儿童教育队伍,保持工作队伍的专业性与纯洁性。

(3)组织多元的教育活动。紧贴农村发展现实,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组织、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开展留守儿童“童心向党”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五星红旗”美术课、“红旗飘扬”手工课、“红色少年”舞蹈课、“红星闪闪”音乐课和“歌颂母亲河”普通话课等;还可以组织开展“有梦想,共成长,慈善助学爱起航”夏令营活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红色教育,密切农村儿童与党的联系,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最后,建立道德长效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真正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現状,相关部门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完善。

(1)加强目标管理。加强目标规划,完善目标管理制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制定系统管理目标,并根据当地特殊环境,细化目标、推进目标落实。

(2)完善资金管理。拓展经费来源,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保证经费充足,吸引社会各界资源进入到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来,增加经费规模;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对留守儿童教育经费,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经费进行预算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并规划资金使用细节,建立财务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3)拓宽网络宣传。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利用多媒体渠道,加大网络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吸引社会舆论关注,同时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依法开展。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的牵引下持续推进,从而避免工作中“热一阵”、“冷一阵”的现象,以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着眼长远,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它根植于社会大环境,因此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力解决。从教育实践层面,家庭、学校、社会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协调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从资源配置层面,相关部门应推动设施、人才、活动的有效整合,激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从制度构建层面,需推动教育经费、制度规范、社会舆论的不断推进,从而形成全方位教育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发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指引。

参考文献:

[1]曹凤英.农村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反思[J].成才之路,2019(16):13.

[2]李宁,傅凯.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济宁市农村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52):288-291.

[3]史永涛,郭宇鹏,郭智慧,韩志红,邢麟.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03):12-13.

作者:周瑞芝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篇3:

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呈现出了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增大的现状。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工业部门,西部地区的劳动人口向东部转移,在这一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问题,其中关于西部地区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这将成为一个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对我国未来阶段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这些成因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对策研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严重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大量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这种状况下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处在种特殊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中缺少父母的细心照料和关怀,难免会出现一些思想道德或心理上的问题。但是,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未发展至关重要,这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关乎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需要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以重视。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出现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由于家庭环境因素,家长都外出打工,不能够陪伴照顾孩子,不能够及时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教育,难免会出现一些“读书无用论”、溺爱孩子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孩子出现相应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西部不发达地区学校存在重视课本教育轻视德育教育的状况,不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及时点拨,学校的德育工作还不能落实到位等,这就出现了相应的德育问题,让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缺失道德管束,呈现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另外,从社会因素层面来讲,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怀与陪伴,造成了孤独、自闭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会让学生在学校受歧视、被排挤和孤僻等,这也是产生思想道德问题的一个因素。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相关应对策略

(一)变革户籍关系为入学条件,保障平等受教育权利

留守儿童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解决当前这一问题来说是一种有效途径,但现阶段由于把户籍关系作为学生入学的前提条件,就导致一部分农村儿童出现了教育问题。所以,应该打破原有的教育制度壁垒,改变以往的将户籍关系作为入学条件的前提条件,争取让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学生流动性大的学校也可以专门设置班级,火灾流动性集中地区专门开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变。在此过程中,政府相应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等各方面,让打工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够在城市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加强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在孩子心中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身份無法替代的。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教育,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在西部地区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家长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因此,家长应做好榜样力量,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不能缺席,尽量将该子带在身边照管,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有机会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始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好教育主角的地位,引导孩子积极、阳光地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由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现状,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解决的社会焦点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这部分儿童的教育问题,更要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问题,这将关乎到他们的成长,也关乎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关乎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和和谐发展。因此,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共同探讨,寻找到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争取为社会、为儿童缔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姜淑凤,王凤娟,王云鹏.研究生学工教育与偏远地区小学留守儿童精神扶贫共建模式研究[J].才智,2019(1):109

[2]杨定平.《习水县马临街道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J].中外交流,2019(1):98-100

[3]田占峰,任运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促进留守儿童寄宿教育——基于教学行动研究案例述评的报告[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1):118-121.DOI:10.3969/j.issn.1008-6390.2018.01.024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8】GH220。)

作者:王志敏

上一篇: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论文下一篇:企业改进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