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产业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新工科视域下,对地方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通信工程产业对策分析毕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通信工程产业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篇1: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于百色学院通信工程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出了应用型人才“三步走”的改革方案。构建了以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方法到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对实践教学、综合课程设计、企业培训项目和开放性创新项目等环节进行有序有效的安排,采用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年多以来,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和技能的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通信工程 人才培养 实践创新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Training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

——Take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Bais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I T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aise University, Baise, Guangxi 533000)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innovation

0 引言

2015年中央召开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興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②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③尤其在电子通信类行业,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则需要设计出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因此企业对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园丁,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符合企业的需求。然而,目前通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实验教学等往往滞后于行业需要的人才标准。④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方式,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一个热门课题。⑥⑦⑧

1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本途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问题有:一方面,教师过度强调知识传授,使用单调的教学方式,忽略课堂的互动性,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导致了知识碎片化,难以综合起来加以应用,最后学生也只能为了考试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考核机制过于单一。往往以期末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花时间在其他兴趣上,考试的成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考试成绩又与学生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为此学生不得不为了考试而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其结果是得了分数,丢了技能和本领。⑨

1.2 实验实训课之间缺少关联性和创新性

对于通信专业而言,每门专业课几乎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但是实验课之间都是相对独立,先修后上课程的实验缺乏关联性。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孤立的,对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很不利。此外,传统的实验课只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循规蹈矩地做实验,根据既定的方法测试结果,而没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原理做些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也没有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⑩

1.3 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搭建“协同育人”的最好平台,是培养学生更快地适应于社会岗位的有效途径。部分专业也与企业展开合作,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企业工程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所承担的实践课程研究不够,使得学生对每个实验内容理解不深,没有真正掌握实验的本质内容;其次,实践项目的创新性不强,难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岗前技能水平。

2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措施

结合应用型本科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总结几年来教学存在的不足。百色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满足通信行业需求为导向,展开“组合拳”和“阶梯式”的培养模式,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创新环境的形成

两年多以来,通信工程教研室到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多家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详细了解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成效和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经过总结和反复思考,理清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首先,优化课程设置,以工程实践教育为核心,重新整合知识体系结构,形成注重创新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教学按“分级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重点抓好专业基础知识,特别需要掌握数学、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模拟仿真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通过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新概念策划、创新创业竞赛等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积极构建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信技术既是高新科学又是工程技术,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是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逐步摆脱模仿性训练。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模仿性实验终究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就应先从课程设计进行改革,要把课程设计的课题与专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注重设计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真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而言,学习积极性是最高的,要充分利用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驱动,项目选题都是来自真实的产品设计,只要通过包装设计就可以进行市场推广的产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创新与市场的关系。项目驱动要求横跨多门课程,多方面知识相融合。例如,到第五学期开设的通信原理,这门课的综合实训部分就要包含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在这门课的实践环节进行之前,就先拟定一个开放性项目,其内容要涵盖这门课的内容。学院提供实验设计平台,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辅导和监督。让学生自行分析原理、设计电路和电路调试等环节。每次经过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和调试,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部分创新性强的作品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市场化推广和专利申请。

2.3 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除了通过课程项目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工程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等竞赛,通过大赛的经验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大四的学生而言,主要是通过毕业设计和校外实训来提高工程实践水平。充分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创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实践当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分要求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参加校级以上的科技竞赛获二等奖以上,可以获得15分的期末成绩,这个分数可以加到任意一门课的期末分数上,如果获得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奖励,则获得相应的学分。通信工程专业的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2.4 加强与企业项目合作,促进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提升

百色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2013年以来与深圳讯方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每年选派6~7位企业工程师到我校参与授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通信专业还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包括项目共同研发,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联合解决技术难题。教师也参与到企业项目开发当中,积累了电子通信技术研发的实战经验,促进教师工程实践技术的提升。在过去两年间,通信教研室先后派4位教师到讯方公司学习和参与开发实践。通过真实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让学生切实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成效,也给学生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图1 通信工程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2.5 聘请拥有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讲师授课

企业讲师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如何把企业的先进概念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一直是通信教研室非常重视的问题。自2014年以来,陆续邀请到了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传智播客、台湾凌阳科技等企业讲师入校给学生进行至少两个星期的技术培训。培训的内容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展开,涵盖程序设计、电路设计、无线网络等知识,让学生尽快掌握产品开发的技术要领和基本流程。从培训效果看,学生的收获很大,特别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2.6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共享和参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搭建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学习平台是非常重要的。通信工程专业利用网络的优勢,建立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和链接各种优质资源,内容涵盖了专业学习、就业创业、师生互动等内容。比如电路图设计、通信电路设计、UI设计教学视频等,给学生提供第二堂课的学习机会。对于一些实验,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练习。比如,LTE基站数据的配置实验,由于一个基站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只能允许一个客户端进行配置,配置和调试数据大概要花10分钟,在2个学时的实验课里要求每个同学都配置一次是不现实的。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客户端,自己安排时间进行配置和调试,实验教师只负责验收和解答。如此一来,(下转第42页)(上接第20页)既能把LET基站利用起来,还方便教师的教学安排。网络平台使用一年多以来,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 结语

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掌握的技术起点高,难度大。百色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实行“多级式和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了初步成效,但要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时代,要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端技术型人才,还要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包括师资力量的提升、硬件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校企的多方面合作。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225)

注释

① 曲宁,娄雯,虞冬青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5:28-35.

② 王喜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共享经济[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1:12-15.

③ 宋燕辉,蒋青泉.新通信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探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0(9):194-196.

④ 李哲英.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型设计实验[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60-61.

⑤ 刘冬,石焕玉,张福金.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5):72-73.

⑥ 杨智勇,李新,杨娟,刘通.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信息通信,2013(7):169-171.

⑦ 胡永祥,杨伟丰,蒋鸿,刘丰年.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03):105-108.

⑧ 章曙光,孙巧云,汪敏,张玉.应用型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225-228.

⑨ 张学良,段哲民.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35-36,40.

⑩ 刘光灿,张刚林,黄飞江,陈威兵.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203,206.

陳新民.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3.7:18-20.

崔愿玲.当前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4:30-32.

作者:韦涛

通信工程产业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篇2:

基于新工科的专业型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在新工科视域下,对地方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课题组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通过重构“基础-实践-创新-社会”能力培养体系,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搭建开放性、多元性实践活动载体,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办〔2018〕14 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该文件指出:为更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1]。因此,应以实际应用为引领,职业需求为目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为抓手,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于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改革和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提升和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且可满足新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急需一大批专门服务于产业升级需求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卓越人才的要求,这对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了满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对具有较突出的专业及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建立的学位类型[2]。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更強调其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达成度成为衡量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高校典型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主要有3种[3]:(1)多元式合作模式。该模式旨在充分发挥高校、企业、政府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2)阶段式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夯实理论为前提条件,将培养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高校和实践单位完成。(3)螺旋式提升培养模式。该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由初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培养。这三种模式虽然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上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一)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雷同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由来已久,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逐渐形成与学术型研究生平分秋色的局面[4]。尽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明确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也就此颁布了相关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对工程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要求做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成熟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高校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往往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而导致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与学术型研究生趋同,进而造成培养的区分度不明显,影响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专业实践环节在执行和落实上不到位

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主要聚焦于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然而,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环节相对弱化。实践制度的不完善,评价标准的缺失,企业导师的缺位,科研项目、竞赛培训、实践基地、师资力量等碎片化特点明显,使得实践教育形式化突出,专业型研究生通常在这个环节处于游离状态,进而导致专业型研究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难以满足其未来职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国家倡导产学研的今天,这个现象尤为突出。

(三)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度不高

专业型研究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于多种考虑,如评定奖学金、获取既定的学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被动地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而不是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为目的,没有好好打造自己的硬实力,故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形同虚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融合,处于各自搭台唱戏的状态。

因此,重新打造适合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促进其未来职业潜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新工科视域下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2016年,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及适应国际竞争形势新变化,新工科应运而生。新工科的提出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方向引领,对人才的培养从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转变为注重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工程领导力以及家国情怀[5]。因此,依据这种变化,我们探索和实践了适合地方院校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为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坚实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打造模块化、协同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工程教育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重构“基础-实践-创新-社会”能力培养体系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办〔2018〕14 号文件的指示精神,为了落实专业与创业相互渗透、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我校面向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要求,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晰了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重构能力培养体系。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校“气电结合”(气象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同时,为适应新时代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围绕气象装备研发和保障、机器人、微电子、通信等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重构了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遵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的内在逻辑和相关特性,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角度设置了“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家讲座和工程实践”5个类型的课程体系。在公共学位课体系除开设英语和政治理论课程之外,还增设了工程伦理课程。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在面临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根据工程伦理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做出合理的、符合伦理道德的判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大化。基础理论课体系旨在进一步夯实和强化学生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所必需的数理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如随机过程及应用、矩阵理论、数值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进而构建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所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专业技术课体系则是依据专业型研究生的不同兴趣需求和研究方向而开设的个性化课程,如机器人学、气象探测技术、综合设计(硬件)、综合设计(软件)等20余门课程。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关课程,进一步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些课程在讲授时均要求设置该领域前沿的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商业模式等内容,将创新创业的思想融入课程中,其教学方式也采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专家讲座体系中,每年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学科前沿或者工程项目讲座,研究生可了解当前社会具体的技术需求和发展,以拓宽视野。工程实践体系是提升专业型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共设置了6个学分,专业型研究生或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或参与指导教师的工程项目应不少于1年的实践时间。在这个环节中也会进一步融合市场营销、财务预算管理、机会识别等进行商务能力的培养。

根据重构的能力培养体系,课题组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学习,强化了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科研训练等与双创教育的交叉与渗透,突出了在实践中促进知识的增长,在创新创业中增强研究实践能力,在研究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水准。

(二)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提升研究生实践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培养目标,针对本领域气象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特殊性,以“教研融合、资源集成、联合培养、探索创新”为指导思想,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

在“平台”层,完成主要基础理论课体系中增设的相关課程实验,如数值计算、最优化方法等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强化专业型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的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支撑。在“模块”层,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构建不同的模块实践平台,如嵌入式技术模块、通信技术模块、机器人模块、气象探测模块等。这些模块都包含相应的课程实验,如嵌入式技术模块包含DSP技术及应用、高级嵌入式系统、FPGA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实验。在气象探测模块中,利用学科优势资源,搭建模拟、仿真、虚拟等实践教学环境,如雷达故障模拟实验系统、自动站运行保障模拟实验系统、气象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等自主开发的虚拟教学软件。这套软件也应用于中国气象局气象雷达机务保障人员在职培训。所有模块的实践教学均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通过该方式使专业型研究生进一步掌握和领悟完成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联点。在“专业实践”平台中,构建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基地和校内的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吸纳研究生进驻,完成专业实践乃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以致用,真正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各类具体工程问题,确保研究生在专业实践中学有所成。例如,我校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为专业型研究生提供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校内,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整合与优化了资源,建成了一系列教学科研和工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而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初显成效。例如,2016 年毕业的一名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型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在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完成。该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该公司一款通信设备的研发工作,申请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该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成都佳明航电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专业所学和在实践中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公司解决了嵌入式Linux 平台下导航设备底层驱动的核心问题,为公司导航产品的上市奠定了基础。

因此,通过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不仅突出了学科方向与产业的协同、优质资源的聚合共享,而且进一步减少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科研培训,相关竞赛训练等在实践空间以及导师等资源上的零敲碎打的状态,进而改变了“放羊式”践行专业实践的状况。

(三)搭建开放性、多元性实践活动载体

在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进一步搭建开放性、多元性实践活动载体,这对于丰富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提升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学校搭建“竞赛”这一实践活动主体[6]。竞赛是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书撰写能力、深化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理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例如,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我校还相继出台了各种支持研究生参加竞赛的相关制度与规定,如在评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中提高对科技竞赛成果的认定占比。同时,学校为研究生参赛成果的制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以及技术支持。近3年来,学校一共组织了36 支队伍共108名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其中“人影高炮作业信息自动采集系统设计”在现场作品展示和专家答辩环节以小组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全国十强。

另一方面,学校和成都双流区政府共建成创空间。该空间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初创企业孵化为一体,建有工作室、路演室、洽谈室等硬件设施,引导研究生在该空间进行注册。同时,成创空间还聘请专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对入驻的研究生或团队就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辅导。学校与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长虹创新创业俱乐部,建立长虹双创基金。对于优秀的个人或团队该基金为其提供8000元的基金支持。

通过搭建开放性、多元性实践活动载体,将用人单位转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不仅解决了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用人单位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达到了合作双赢,推动了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结束语

在新工科的视域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加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通过探索和实践适合地方院校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实践平台,全社会协同育人,以促进专业型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创新创业精神的深化。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EB/OL].[2018-05-04].http://www.moe.gov.cn/s78/A22-ggg/A22/sjhj/201805-t20180511-335692.html.

[2] 韩建秋,周玉梅.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139-140.

[3] 龚玉霞,腾秀仪,塞尔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104-107.

[4] 杨骁,黄炜炜,余亚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专业实践环节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258-259.

[5]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6] 沈艳,章洁.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及思考 [J].高教学刊,2017(3):1-2.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沈艳 章洁

通信工程产业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篇3:

产教融合模式在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

摘要:产教融合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实现该模式的有效平台,有力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例,给出了产教融合模式下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构建措施及建设方案。

关键词:产教融合;通信工程;人才培养

一、绪论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制造业正处于提升转型的关键点,迫使企业由“制造” 向“智造”转型。同时,物联网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各国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中,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及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1]工业制造4.0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具有智能化与价值创造的信息技术,因而迫切需要通过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培养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类人才。高校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来引领,坚持“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25]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不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应使学生具备较强实践、实训、职业技能,促进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持续提升。

同时,通信方向研究生就业时,很多毕业生走去向企业、研究所,导致了地方高校教师的数量不足,更谈不上质的保障。当前,地方高校更加关注招聘教师的学术成果,是否有科研储备申报国家级项目,缺乏工程实践背景。从企业、研究所转岗而来的教师有工程经验、但受到体制限制,为了进一步适应高校考聘机制,不能很好的提供长期优质的教学服务。而校企合作办学,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是培养具有良好动手能力、较高职业技能、较强创新思维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68]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推进专业的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科研体制改革。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措施

筹建校企合作新模式“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建设具有保障教学运转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完善专业教学管理,規范相应规章制度。完成校企协同机制调研,探讨校企合作框架与合作模式。明确和落实学院、行业、企业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坚持“校企互通,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建设功能满足、利益驱动的互利双驱,互促共赢的长效性机制,形成培养标准共订、课程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育、实践基地共建、教育教学共管、就业服务共担的紧密合作,实现全程共育共管,多方位合作共赢。将企业的优质技术资源引入学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性服务型改造。

依托行业、企业资源,开展技术调研及人力资源结构状况分析、需求职业岗位特征描述、需求职业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描述。基于调研,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及实训实施计划、顶岗实习计划,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在资源建设及学生培养中全面采取大学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结合的“一课双师“组织形式。大学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工程师负责实践教学;以高校教师为主承担课堂教学,企业工程师为主承担实验室教学。在设备融合、资源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大学讲师和工程师讲师的人的融合。企业选派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组成混合师资团队承担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学生企业认证、技术服务等工作。

按照专业类建设思路,构建了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环节组成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举办实验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实施“实验室开放”、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途径,鼓励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成立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等专业教学指导工作重视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工作。出台教学督导有关文件,继续实施院领导系主任听课、学生信息员制度,网上评教、评学制度,定期召开指导委员会办公会,研究和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重视教学信息整理与反馈工作,掌握课堂教学第一手信息,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管理提供保障。

三、建设方案

作为地方高校,我校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合区域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并具有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在现代通信的相关领域的科研部门、行业企业及事业单位,从事电子、通信、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工程项目实施的岗位工作,具备现代移动通信设备设计研发、检测调试、组装部署及维护以及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的专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发展潜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着打造一流ICT创新基地的目标,学校拟规划总面积不少于650 m2的实训场地用于创新基地建设。包括:①1个信息技术训练中心(500 m2),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设34个实训室;②用于校、企业工程师科研、办公场所和会议交流场所,面积约150 m2。依靠企业技术力量,整合校内实训资源、拓展场所功能,使大部分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性实训和研发一体化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9]

本科通信工程实验室需要满足“宽口径、厚基础”及“应用型”的教学培养要求,具有系统化、模块化特点。按照实践能力的培养层次,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体系构成包括三个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开发应用实践平台、专业实践

实训平台,见图1所示。专业基础实验平台是基于通信与信息基础、经典原理和协议的专业基础平台;开发应用实践平台是基于针对通信技术与网络领域常规开发工具与技术的开发技术应用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实训平台是基于各种通信方式、技术、系统、工程应用直至全程全网的专业平台。例如光传输实训平台主要包括“GPON光接入系统”和“PTN光传输系统”两部分。GPON光接入系统配有局端设备以及教学区的终端设备。通过光纤分配箱连接局端和终端设备,学生对局端和终端设备正确配置后,完成光接入业务,并进行现场验证。PTN光传输系统配有三台PTN光传输设备,该设备采用的是分组传输技术,与传统的SDH技术相比较,组网更灵活,带宽利用率更高。[10]通过三台PTN设备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光传输网络,也可以为光接入业务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

四、结语

本文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例,坚持“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给出了产教融合模式下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构建措施及建设方案。不断提高我校工程教育质量,重视呼应国家产业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吴青松.面向2030年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挑战、问题及改革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7(11):511.

[2]韩冰.推进中国技术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8(05):8992.

[3]朱正伟,李茂国.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3):4450.

[4]吴昌东,陈永强,江桦.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02):169173.

[5]耿俊浩,田锡天,马炳和.工业界视角下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136141.

[6]李建平,张云,刘军,等.面向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实验室 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271273.

[7]吕晓娟,张晓文.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范式的转向[J].高等理科教育,2016(2):3237.

[8]张利格,汤鹏翔,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发展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6(5):3337.

[9]卢惠林.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带头人的角色定位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254.

[10]褚丽莉.通信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5):175177.

(下转第13页)

作者:李清波 陈贵宾 武超 于海春

上一篇:科研院所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