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22

摘要: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遗成功之后,平遥古城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繁荣。如何以平遥古城为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阐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摄影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摄影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论文 篇1:

新时期提高群众文化摄影社会时尚引导力的策略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大家更加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就使群众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摄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摄影水平,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日益丰富,在长期的发展中能提升大家的精神文化素养,本文主要对新时期提高群众文化摄影社会时尚引导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摄影;社会时尚引导力;提高策略

引言

群众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摄影是群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其能够刻画出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场景,反映出更加生动、真实的画面,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受。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中,相关部门需要注重提高群众文化摄影社会时尚引导力,为群众文化摄影艺术的持续發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时期群众文化摄影的重要性,介绍了群众文化摄影的艺术特点,分析了群众文化摄影社会时尚引导力提高的策略。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摄影的重要性

摄影艺术活动具有高雅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艺术涵养,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可以记录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美好画面,并以照片形式进行保存,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记忆。通常情况下,摄影记录的画面主要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场景,反映了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写照,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还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反思[1]。人民群众的摄影作品普遍来源于大家的生活,其具有群众性、娱乐性特点,可以呈现出真实、生动的画面,是大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说服力,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强烈的直观感受。除此之外,摄影艺术作品能够有效地传播知识,开阔人民群众的视野,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也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为了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相关部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时尚引导力。

二、摄影的艺术特点

摄影属于一门生活艺术,摄影作品的来源主要是生活,其作用是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服务。例如,在人像摄影过程中,拍摄对象的年龄、性格、职业等内容都会呈现在镜头面前,摄影师需要有效地处理拍摄对象的情感瞬间并予以深化,这样才能够创造出生活美感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摄影师还可以在摄影作品中渗透更多的生活元素,这样更能够吸引摄影对象进入美妙的意境中,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画面会以事态本质的形式反映出来。但是,在摄影师感知力和洞察力薄弱的情况下,无法由事物表面看到事物本质,摄影作品将不能激起人民群众的共鸣,很难表现出深层次的情感,下文主要介绍了摄影的艺术特点。

(一)动人的瞬间

摄影师在拍摄外景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动人的瞬间,如旭日东升、云卷云舒,在拍摄任务的过程中,拍摄对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满足拍摄主题的神态也是很难得的瞬间。摄影师要想拍摄出激发人民群众情感共鸣的摄影作品,需要发现并掌握更多美好的瞬间,这样摄影师才能够通过瞬间动作表达出自身真实的情感,且观众在观赏摄影作品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摄影对象的情感,进而产生心灵感应。

(二)巧妙的光影

在摄影过程中,摄影师需要保证在有限的空间中拍摄,这样光线会对摄影对象产生形状和柔硬差异的视觉感,光在摄影中具有塑造整体作品氛围、传达情感的作用。例如在室内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可以使用“复灯打光法”;在室外拍摄过程中,可以使用直射光、散射光,通过对光影进行控制,合理地调整影像和光影的变化情况,产生与人民群众共鸣的美感。

(三)鲜明的主题

主题是摄影作品的核心内容,主题鲜明是优秀摄影作品的主要特点。摄影师在创作之前,需要明确摄影主题,如“和睦的邻里关系”“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生命的顽强伟大”等。在摄影和选片过程中,摄影师需要保持统一的中心思想,在大主题的基础上利用小题材进行表现,同时摄影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掌握能力和感知力。

三、新时期提高群众文化摄影社会时尚引导力的策略

(一)将摄影艺术和日常生活进行融合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摄影艺术将文化中表现时代的创造性实现情感渗透到了摄影中。在新时期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摄影师需要强化群众情感的表现和体验,提升摄影艺术的文化层次,才能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表现摄影艺术,提高人民群众摄影的敏锐力,不断创新并优化原有的摄影方式,拓展摄影艺术,实现摄影艺术生活的多元化[2]。另外,摄影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融合主要是指将摄影活动在休闲旅游区、田野等地区进行,摄影的主角是人民群众,摄影师需要指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解和学习摄影艺术,这样才能够从摄影生活中走出来,突出摄影艺术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作用,使拍摄出的摄影作品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突出摄影作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摄影社会的时尚引导力。除此之外,摄影师在拍摄摄影作品的过程中,应尽量将拍摄的事物接近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够从中获取更多营养,得到大家的广泛青睐。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需要认真观察事物的发展情况,合理地掌握节奏感和韵律感,呈现出完美的画面景象,营造良好的画面气氛,增强摄影作品的感染力。摄影人的摄影题材主要是身边的人,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既要拍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又要深入挖掘具有趣味性的场景和故事,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摄影的社会时尚引导力。

(二)加强摄影知识以及摄影技术培训

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中,为了提升群众文化摄影社会时尚引导力,相关部门需要强化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培训力度,使人民群众学习更多的摄影知识,掌握更多摄影技巧,为群众文化摄影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在摄影艺术人员摄影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就无法指导人民群众进行学习,在未掌握高超摄影技巧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很难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无法激发人民群众的摄影热情。因此,群众文化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开展摄影知识和摄影技巧培训活动,开设摄影培训相关的课程,邀请更多的摄影艺术家进行讲座,将摄影知识和摄影经验传授给人民群众,还可以邀请学习能力强、摄影兴趣高的骨干人员到专业的摄影学校进行学习。除此之外,群众文化部门还可以开展摄影相关的活动,将道德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融合,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够积极参与摄影艺术活动中,更好地提升群众文化摄影的社会时尚引导力。

作者:邓硕

摄影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论文 篇2:

浅谈新常态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途径

摘要: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遗成功之后,平遥古城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繁荣。如何以平遥古城为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层 群众文化活动 创新

群众文化是一种面向群众的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群众通过主动参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教育,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在我国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如何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大课题。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范例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10月1日,平遥县由县长亲自扮演“县太爷”,领衔主演“古城风韵”迎宾仪式,成为山西2011年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大热点。回顾平遥古城从1997年申遗成功后的群众文化活动,走过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单一到丰富的路程。对此,有必要作一番回顾和反思。

1.开始起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创立于2001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成为国际最大、国内最为知名的摄影节庆活动。通过摄影大展,平遥古城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借助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古城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带动性日益增强。[1]

2.彰显特色:平遥中国年。平遥中国年是平遥古城继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后打造的又一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这一活动于2006年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高度关注。2009年,中央文明办把平遥中国年活动纳入“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之中。

3.拓展延伸:梨花旅游节。平遥县从2011年开始,成功策划、举办了襄垣乡梨花旅游节和采摘节,在发展乡村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4.推陈出新:“晋商神韵”常态化系列文化活动。平遥县于2012年推出了以“晋商神韵”为主题的常态化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通过挖掘、整理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元素,让中外游客感受和体验了穿越历史时空的平遥晋商盛景。[2]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困难问题

尽管以平遥为代表的一些地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少地方的基层文化活动仍存在差距与不足。

1.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备设施陈旧。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不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少基层文化站或者文化馆处于闲置状态,很多文化设施长期得不到维护,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3]

2.基层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缺失。不少地方缺乏专业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很多基层文化部门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导致了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缺失。

3.部分地区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在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投入不足,阻碍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4.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群众文化片面注重活动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忽略了创造性和发展性。

5.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政策引导不够。大多数地方对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激励政策研究得不深,领会得不透,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措施

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活动过程中既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也需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出台鲜明的引导政策,才能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以地域传统文化为特色,着力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保护与发展。开展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根植于地域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才能确保农村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2.以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活动为重点,着力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日常化”。要依托已逐步普及的村级文化场所,投入更大精力把活动经常性地开展起来,这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所在。

3.以农村文艺人才培训为抓手,着力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要鼓励地方文化馆立足农村基层,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培训班为载体,积极培养农村基层业余文艺人才,有效缓解文化人才少的困难,促进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

4.以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为平台,着力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制度化”。要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属于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大餐,让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常态,形成制度化。

做好新常态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全社会要不断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充分发挥出群众文化活动的功能与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非忠.中国平遥摄影大展十年纪事[M].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2010:475-501.

[2]平遥县汇博广播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晋商神韵·国画古城大型演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1.

[3]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 OL].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2014.

[4]群众文化论文[EB/OL].学术杂志网,2014.

(作者简介:任云仙,女,本科,平遥县文化馆,初级升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王芳)

作者:任云仙

摄影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论文 篇3:

浅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如何发挥文化馆的作用

文化馆是群众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声筒,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文化馆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馆所起到的作用,从构建服务平台、加强活动指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等角度分析更好地发挥文化馆作用的策略,希望能给群众文化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馆所起到的作用

文化馆是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它主要起着凝聚民心、培养基层骨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等作用,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平臺,又是联结百姓的文化纽带。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群众文化建设、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一)为群众提供合适的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馆会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定期开展歌唱大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将群众聚集起来,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引导他们以更加健康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满足一些基层群众想要学习艺术却苦于没有合适场所的愿望。文化馆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比较宽阔的场地,配置了一定的设施,可以为群众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文化馆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在不断的改革、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价值;同时,为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文化馆联合其他部门及单位获取帮助,支持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随着《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落实,一些地区的文化馆开始推动场馆的免费开放,这样自然会减轻群众的负担,调动其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当然,还有一些文化馆积极推动自助图书馆、综合体育场馆、多功能排练厅的建设与开放,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让群众真正获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

(二)促进群众学习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各地区的民间文化类型多样,独具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不断丰富,信息获取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这些民间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空间,呈现出发展的颓势。我们知道,群众是民间文化传承的主体,群众的参与能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化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化馆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发掘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并打造特色化的文化活动,为群众展现特定区域、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表现,呈现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价值。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调动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三)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馆承担着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职能。文化馆通过组织群众参与各种活动,能够普及文化、科学、经济、农业等方面的文化内容,宣传道德、法律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等,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提高文化素养。此外,文化馆还能够为群众的文化创作提供培训支持,例如组织唱歌、跳舞、书法、摄影等各种艺术培训班,吸引群众前来学习,帮助群众自发组织艺术团队进行创作表演,提高群众文艺创作的能力,推动群众文化的不断繁荣。

(四)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文化馆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毋庸置疑,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开展,文化馆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凝聚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一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人民群众能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不断创新,积极创作出符合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艺作品,从而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新时代文化内涵。

(五)及时给予群众正确的文化指导

当前,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文化多元化发展,为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创造了条件。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持足够的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全面繁荣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化馆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宣传本民族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群众形成文化指导,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的作用

(一)构建服务平台,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文化馆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责任,为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文化馆应基于多层次平衡发展的要求,推动多方主体的协作,针对重点项目进行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平台。

第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相关场馆的免费对外开放工作。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文化馆应立足自身条件,加强场馆的建设与管理,为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当然,在场馆免费开放过程中,文化馆还应加强自身服务能力的建设,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夯实群众文化基础。第二,文化馆应着眼宏观发展、长远发展,在全面分析群众文化的服务面、需求量的基础上明确总体站位、加强长远规划。针对群众文化活动发展需要,文化馆应本着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到活动联办、平台联建、品牌联创、培训联做、场地联用,全面提升本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第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数字化场馆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馆是当今网络时代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课题,文化馆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职能服务线上线下联通互动,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能够打破时空界限,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例如某地区文化馆依托数字化技术,设置了多功能体验室,其中钢琴体验室里的钢琴不仅可以人为弹奏,还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主演奏;戏曲体验室内配有全息影像设备,可以点播评剧、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进行欣赏;舞蹈体验室内的设备为体感设计,可以体验芭蕾、广场舞、街舞等舞蹈,放飞心情;非遗体验室通过室内展品以及可流动的非遗展示墙,介绍本地的非遗文化;歌唱体验室里设有唱吧,海量曲库任挑选;书法体验室里可以用毛笔在触摸屏上体验不同的书写方式,等等。这些数字化场馆的设计极大改善了传统文化场馆的环境,强化了群众的感官体验,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作者:王晓宇

上一篇:茶叶包装图案色彩设计论文下一篇:基于体验营销的汽车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