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2022-04-1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曾经被忽视的美育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国教育会议上,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被多次强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课程中渗入美育教育,让他们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感受生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篇1:

初中语文教育中美育教育理念的渗透策略

摘要: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双方产生思维碰撞,不拘于文字,内容的常规学习,更要挖掘出作品的深意与新意,促进学生打开视角,多角度、深层次品味文本,发展他们的情商,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美育教育;渗透

一、同一个“独”,品之不同

笔者在讲解《爱莲说》、《石壕吏》时,对这两篇文章中的“独”进行了讲解。其中,《爱莲说》中有两“独”:“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并为学生设计问题,本段中两个“独”字,意思相同不?意味相同不?作者通过这两个字表达出的情感相同不?

当设计完这两个问题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问题探讨,但大多学生认为,这两个“独”是“只”的意思,有少数同学觉得两个字的意味有些区别,陶渊明的“独爱”可以理解为“只爱”,有偏爱的意味,而作者周敦颐的“独爱”可以理解为“惟独喜爱”,有情有独钟的意味!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同学们联系创作背景去体验,去发现陶渊明的躬耕自给,采菊东篱,领悟到他对菊花的偏爱;去设身处地站在周敦颐的角度,体会当时这位对哲学大师的独到见解与不入世俗之流的人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保障教学效果。

二、延伸之“独”,妙趣无穷

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例,陶渊明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说明他对菊花的偏爱之情,符合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志向。通过这种讲解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菊花的意象,掌握陶渊明的情况。对此,笔者继续提出问题,陶渊明的这个“独”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学生认为既有赞美、敬佩之情,又有对陶渊明时代的惋惜之情。对此,笔者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补充,陶渊明的隐士志向,与儒家的“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思想相一致,体现了他对当时无道时代的否定。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饮酒》中“独”的意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此不懈努力,争做合格社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回到原点,深层悟“独”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悟“独”的含义,笔者要求学生继续探究“独爱莲”的意味和情感。一些学生认为,周敦颐的“独爱莲”,表明他的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表现出他对自己的自信、骄傲之感。虽然能体现出学生独特的思想,但由于学生受年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将问题阐述完全。对此,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补充:“政事精绝,宦业过人”的他犹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确实有仙风道骨。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经在做知南康军时,于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之时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好不惬意!可以看到,作者对莲花确实是情有独钟的,他心中那种对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追求是何等坚定与自豪!一个“独”字可见一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创精神,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完善自身的想法和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保障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效果。

当在讲解《石壕吏》一课时,笔者又设计了一些关于探究“独”的问题:文中“独与老翁别”一句,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经过上述的学习,学生对品“独”有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联想到了前一天傍晚诗人投宿之时,老翁、老妪双双迎接、热情招待的画面。还有的学生联想到几个小时之后,老妇被捉,家中只剩吃奶孤儿、衣不遮体的寡母和一个糟老头子,诗人离开之时,也只有跟这个逃走后又悄悄回来的老头子辞别的悲惨场景。由此可知,仅一个“独”字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见“独”字的精妙之处。接着还有同学举手发言,她说“独”字也可以让人联想到一个刚失去老婆的老头子的孤独痛苦状态,也有同学接着说,还可以联想到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内心的孤独悲苦状态。每个学生对“独”的见解不同,对此,笔者将这些观点进行了整合,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一个“独”字,能把安史之乱带给劳动人民的无限痛苦表现出来,也能把作者当时的孤独悲苦心境表现出来,更能把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表现出来,能充分展现创作者的“独”到之处,有利于学生学习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各个方面去思考,甚至带上自己的想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现实中和孤独的老翁告别,按时老妪已背官吏捉走;再进一步,由此联想到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更近一层,由个人的遭遇上升到整个国家,即安史之乱,更加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品“独”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度挖掘作品中的“独”特情感,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保障美育教育的渗透效果,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进行美育教育,不能浮于表面,更不能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是将这一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于学生是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铺路架桥,与自己何尝不是心灵蕴藉与功德一件?

參考文献:

[1]吴芳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J].科普童话,2018(01):47.

[2]冯运勇.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15(24):189.

(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稻田中学)

作者:何舜宇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篇2: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功能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曾经被忽视的美育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国教育会议上,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被多次强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课程中渗入美育教育,让他们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感受生活。

一、朗读吟诵入境,与美共鸣

用字凝练传神的诗歌,句式优美多样的散文,对话富有个性的小说,都需要士师并茂的诵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美感。朗读吟诵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然于心,它可以使枯燥干巴的视觉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声情并茂的朗读吟诵,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验佳作的内容和意境。教室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随文情的起伏,语调的变化,可以读出名篇佳作的感情基调和韵味之美,读活那些传神的字眼和诗眼,领会到许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韵。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专家吟诵的录音磁带,其和谐的音韵,音美的旋律,铿锵的声调,烘托出浓郁的美的氛围,学生会在这美的氛围的感染下,情不自禁的进入美的意境。

二、引导学生联想美,扩展美域

在初中的语文课上,教师们需要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更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内容美。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电影、动画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柔和生动的形象语言,真正的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从心灵深处感受与领悟美。比如说,“不同的文学大家对春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闻名全国的于漪老师在讲解《春》时,他是这样理解的,春就是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绿色盎然;谈到春,我们都能够想象到万物复苏的情景,是令人心情非常愉悦的。那么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又是怎样讲述春的呢?”通过老师轻声细语的朗读,希望把大家带入优美的画面中,从内心深处体会作者的难绘之景、难摹之声、难描之形、难传之神,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还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引导学生品味美,挖掘美感

欣赏美是指人们在感受美好事物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品鉴。学生如何学会欣赏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引导,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的鉴赏能力。欣赏文学作品就是将文学作品的审美对象进行分析。而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对象,或许是真实的人物,或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或质朴的语言,或精致的结构等等。作为语文老师,要懂得运用审美对象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比如说,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首先要学会欣赏文章的结构美,在开头部分设置悬念,引出文章主题背影;中间部分叙事,刻画背影;结尾部分抒情,深化背影。其次,欣赏特定角度所表现的独特美。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就是父亲对于儿子的爱护之情以及儿子对于父亲的敬爱之情,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作为特定的角度。将父亲对儿子的爱真真切切的表达出来,非常令人感动;最后欣赏文章的内容美。通过朴实的内容的描述,让大家感受到充满爱意的父子之情。文章运用这样简单清晰的文字,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学会了欣赏。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创造美

创造美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用心去感受美以及欣赏美为基础,并且采用不同的修饰方法,自然的将事物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针对学生开展创造美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扩展审美教育范围。那么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培养该如何展开呢?第一,通过语文课程内容去培养。以魏巍《我的老师》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护之情以及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爱之情,这样的情感比较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通过这一节课,学生们从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美好,那么,在他们的习作中将会非常自然的表达美好的事物。第二,通过社会实践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校园课堂,也要注重课外实践,要让学生尝试课外實践,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美好,自然的用语言来表达美好。

美育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发现美好的人事物。因此,我们要发展美育教育,让他们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感受生活,从而使得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作者:耿怀青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社会美 自然美 艺术美 美育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強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教育,其核心是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

因此,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老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自然环境的材料。发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老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以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鼓励学生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组成的文章,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白毛女)选场》、《(龙须沟)选场》等。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以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山东曹县实验中学)

作者:王素芹

上一篇:医院无形资产管理论文下一篇: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