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阶段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小学基础阶段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和小学生自身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教育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通过探索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实现我国小学基础教育创新教学与中国红色文化教育之间的有机性和融合性,也是当下新教育课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形势下推进小学基础教育创新突破的重要战略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主义阶段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国主义阶段教育论文 篇1:

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作用

摘 要: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教育,小学的教育影响人的一生。中国人对教育的理解有很多种,而对于教育,应该是“教知识,教方法,育情操”。 情操怎样培养,那就是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是音乐,美术,体育教育,蔡元培着力提倡自由主义的教育。他认为中国旧教育束缚儿童个性,违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新教育应该是发展儿童个性,尊重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而我们现在又走上了封建社会教育的老路,束缚人的个性发展,不注重人的修养。关键词:启蒙阶段教育;情操;艺术教育

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教育,小学的教育影响人的一生。中国人对教育的理解有很多种,而对于教育,应该是“教知识,教方法,育情操”。而现在我国教育处在转型期,找不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完全丧失教育的真实目的,只是盲目的在教,而不知教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被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现代教育思想精髓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主义的建设者,教育尊严的多样性,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的批判性。“‘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 ;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目的 ,学生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教育思想的终极关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 ,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少的正是教育的中心——情操。

情操怎样培养,那就是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是音乐,美术,体育教育,蔡元培着力提倡自由主义的教育。他认为中国旧教育束缚儿童个性,违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新教育应该是发展儿童个性,尊重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而我们现在又走了封建社会的老路,束缚人的个性发展,不注重人的修养。而艺术教育能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培训一个积极向上的性格。

儿童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音乐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在这些活动中,儿童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儿童兴奋,也可以使儿童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儿童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儿童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 。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 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

美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情趣,使儿童少年变得越高尚、越积极,从而使其心智和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小学美术课中包括画画,折纸,剪纸,泥塑,写艺术字等等活动对小学生起到了奠定一生的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更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提高审美情趣、释放创造能力以及人格自然发展的条件。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美术在开发小学生智力、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美术课通过它特有的艺术训练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艺术夸张和创造规律等,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美术训练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罗菲得所说的,艺术教育以社会的贡献就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出身心健全的人。而美术教育恰好能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前人都知,艺术是相通的,相互能统一和提升,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而耽误了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学校体育教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教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坚定意志。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而通过体育活动就能培训人的坚定意志,使人终身受益。

现代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对于转出的另类是正常现象,而对于艺术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我们更不能忽视,将艺术教育放在教育的正确位置,不但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为民族,为国家创造一个教育的良性循环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责任,让中国人能承载世界,让世界人承认中国。

参考文献:

[1] 音乐教育-让人沉醉的教育.小学科学:教师,2011(10)

[2] 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

[3] 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名篇》

[4]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 林诗娟.论终身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6] 扈中平.人的全面發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05)

[7] 袁南宁.试论终身体育教育的教育学基础及其发展趋势.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杜巧云

爱国主义阶段教育论文 篇2:

红色故事为载体,学科教学为过程,培育新时代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摘要:小学基础阶段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和小学生自身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教育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通过探索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实现我国小学基础教育创新教学与中国红色文化教育之间的有机性和融合性,也是当下新教育课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形势下推进小学基础教育创新突破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紧密结合围绕利用小学改革创新做好开展党的红色主义教育这一基本工作主题,重点突出阐述和深入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利用小学创新做好开展红色主义教育的基本工作策略,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优秀的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红色教育;创新路径;道德与法治

在我国,小学第一阶段政治教育知识教学前一个知识目标主要属于基础知识性的。而我国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于广大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思想理论政治文化教育,而红色思想理论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实现方式和基本发展途径之一即便是开展党的红色思想教育,讲好红的故事,加强学生的道德法治精神修养。

一、对于当下强化小学阶段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爱国基因的意义与价值探析

不同时代历史发展阶段的各种红色主义教育在必然具有某种历史共性的概念基础上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共同特性,概况而言只要在当下的中小学积极开展新的红色主义教育就具有以下两点面的必要性,这直接决定了教育的紧迫性。我国青少年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普遍出现滑坡、价值观混乱以及对于中华民族红色历史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态度冷漠、法律常识明显不足等重要问题,只有我国人民才会有新的信仰,国家和中华民族才必然会不断有新的希望和强大力量,因此通过这种强化学生红色国家教育的多种途径得以加强对于大中小学生的人民思想理论政治知识和法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百年大计应以教育为本,只有我国青少年和中小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个红色国家历史与传统文化才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上的深刻了解和真诚敬意,民族和谐的国家才会拥有了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和民族精神内生动力。

二、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爱国基因在当下小学阶段创新教学的基本路径分析

实际上,各种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探析僅指的是从自身多年德育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出发,同时广泛考虑结合其他已在具有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上,重新进行的专题阐述和理论探析,主要研究着力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统一指导思想,强化顶层规划设计,为推进红色思想教育在省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落地根深生根尽快构建一套科学而系统的教学制度管理体系。应该可以说在当下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化推进小学各个阶段的学生红色主义教育安全是一个非常具有很强的和紧迫性的教学命题,红色主义教育虽然一直在被大力开展宣传和贯彻落实,但是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也的确有不少,在特定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化小学红色主义教育在推进小学各个阶段高效的深入践行时就需要加强统筹安排,强化顶层规划设计,积极探索构建教育制度安全保障体系。

2、积极探索挖掘学校红色课堂文化教育资源,以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形式积极进行红色课堂文化展示。作为一个古代具有悠久民族历史深厚文化的民族文明古国,我国在民族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自然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关的我国红色历史资源非常丰富,一系列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光荣颂和英雄事迹等都已经是我们可以深刻研究挖掘并可以作为对中小学进行红色历史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素材。另外由于每个受教育者身心即是中小学生独特的一种身心协同发展心理特征,在对外展示中国红色课外文化教育资源时候还要突着重点特别注意展示方式以及方法,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比如精彩漫画、小故事等形式进行课外展示,提高和有效保障中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积极性。如在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抗战、维和部队、边疆战士站岗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看到这些伟大的人,为了保家卫国而做出的牺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还可以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充当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双方对抗活动中,学生对国家的统一和国土的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等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小学综合红色知识教育,构建一种多维度的小学综合知识教育红色教学模式,以多种教学渠道和有效途径广泛进行小学红色知识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良好效果。当下中国社会正处是一个信息化下的多媒体传播时代,信息化传播技术已经全面而深刻地直接影响着当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因此就需要积极探索构建当下信息化传播时代背景下的对中小学学校红色知识教育传播新模式,即对中小学学校红色教育创新知识教育红色教学的深入开展就需要基于当下的信息新媒体传播时代背景。如在学习《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一单元期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官方公众号、微博、qq群等多种新媒体不定期传送红色故事,借用传播手段联合进行对中小学生的学校红色创新教育,在学校课余时间学校教师和其他学校也应该可以联合组织中小学生一起观看一些合适的小学红色教育影视剧,如红色电影《长征》、《飞夺泸定桥》以及《建国大业》等,让中小学生较为真切地深刻感受和看到革命先烈为了维护国家党和民族复兴前途而不断进行的奋不顾身的努力。

因此,小学红色阶段素质教育素材教学与实施红色阶段教育的高度紧密融合,不仅需要在诸多知识层次之上实现横向转变和深度调整,在素材教学内容上也需要进行精挑细选,在素材教学方式上也需要充分突出教学趣味性,在传播红色教育信息的媒体传播方式载体选择上也需要积极探索抢占红色新媒体传播高地,多管齐下,统筹安排,环环相扣,红色阶段教育教学才能在小学这片红色沃土上继续绽放和开出灿烂的红色花朵。

三、结语

整体而言,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具体如何在我国小学第一阶段深入践行新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着力探索,突破诸多教学方面的实际难题,根据学生道德与法治层面的现实情况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成立一系列的关于解决和不断优化实际问题的细致教学方案,而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各个具体教育者和相关教学主体都需要自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身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要在具体的德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学生道德素质与法治修养的共同修养,以现实实际问题研究为基本教学导向,不断探索促进我国小学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创新教学与践行红色文化教育之间的高度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向玩风,刘兴池,刘晋铭.浅析“红色教育”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2+145.

[2]陈伟娜.重温红色经典 培育时代新人——广州爱国红色文化故事在技工院校立德树人中的实践运用[J].中国培训,2020(02):26-27.

[3]孔春月.俄罗斯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4]涂元玲.美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避虚就实 由近及远[J].中小学管理,2013(08):9-11.

[5]孙宇博.日本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作者:冯莉莎

爱国主义阶段教育论文 篇3:

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德育都是各个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速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尤为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始终将德育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然而,限于教育水平和教育实施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当前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制约着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对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生 教师

一、德育教育概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而在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德育教育相比以往的地位作用也更加重要。

二、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整体定位有偏差

现代德育内容不再仅限于单方面的道德层面宣传教育,而是涵盖了思想、品德、爱国主义、价值观及心理承受力等诸多方面的教育。然而,当下不少教师对德育内容的认识仍停留在自己学生时代的水平,简单地將德育教育归纳为道德认识上的“对与错”,没有真正从思想层面上把握德育教育。

(二)教育体系待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初级中学在德育教育体系建设方面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在具体实施上过分拘泥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主要体现为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实践,德育教育的内容显得空泛乏味,难以从情感上感化学生,进而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缺少热情,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学生社会公德、个人品质和习惯上的种种问题。

(三)家长认识不到位

当前,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普及,但家长对于德育教育这一传统教育的盲区仍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德育教育比起课程学习无关紧要,这一现象在一些新优质初中的家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部分家长会对德育活动提出质疑甚至反对,也对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做好初中德育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抓好顶层设计,发挥学校统筹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在不考虑上级教育部门政令调整的前提下,学校就在德育工作中起着引领方向的作用,学校决策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相关的教育实施计划,对照学生道德水平的“盲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强调以德化人,树立教师品德在德育教育中的模范标杆

教师既是课程知识的讲授者,又是班级工作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其一言一行都在学生们的密切关注之中。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建设阶段,其未来举止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日常接触人群的特点。作为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成年人群之一,教师自身品德修养会被学生视为行为的“标杆”。因此,广大教师应充分运用闲暇时间,努力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厚积文化底蕴,陶冶高尚情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之前,首先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三)倡导创新形式,开发课程内容在德育教育中的载体功能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是德育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仅仅通过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特点,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既能够学到实用知识,又能够得到灵魂上的升华。

(四)打开沟通渠道,突出家校联动在德育教育中的枢纽地位

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成果良好,顺利成长为品德合格的有用之才,是学校、家庭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必须把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沟通放在重要地位,一方面,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相关表现;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教师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与在家表现相结合,综合分析学生德育水平的变化,及时对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处理。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士也一直在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懈努力,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围绕几种类型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构想,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水平必定会迈上新的台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邱凤英.初中德育教育初探[J].知识经济.2013(02)

[2]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2012(39)

作者:薛正海

上一篇:外宣翻译中国文化论文下一篇: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