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调查分析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中心,探究学生终生体育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笔者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研究中实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新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创新体育教育论文 篇1:

“永不落地”系列运动,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新理念

摘要:“永不落地”系列运动通过创造开放的运动场地,提供足量的运动器材,为运动提供方便;把严肃的体育竞技比赛变成有趣的对抗合作,让“强对手”变成“好队友”,在比赛中相互成就对方,设法让球“永不落地”,让自信心快乐飞扬,以此吸引无数“体育弱者”勇敢且自然地参与运动,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新教育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体育运动;“永不落地”;乒乓球;规则

国家“阳光体育”旨在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面向“小众”的竞技比赛仍然长期占据学校体育活动的主流,少数学生苦练比赛技能,而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局外人”,远离体育,沉迷手机,体质下降。永嘉学院首创“永不落地”系列运动,改变竞技规则,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运动素养,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锻炼,培养运动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一、“永不落地”系列运动源起

“永不落地”系列运动始于永嘉学院,由王寿斌教授针对中职学生实际情况首创的一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和运动不积极,自信心不足,规则意识不强,缺乏沟通和历练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想学不会玩’。要让这些学生爱上学习和运动,必须引导他们从不敢玩、不会玩到乐在其中?“永不落地”系列运动改变现有体育活动的规则,吸引无数“体育弱者”勇敢且自然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放下手机,走出教室,拿起球拍,在运动中结交朋友,增强体质,提升自信。

二、“永不落地”系列运动内涵

(一)运动器材不落地,为运动提供方便

有效利用运动空间和在空置的地方建设可移动的乒乓球、羽毛球场地等,投入足量的乒乓、羽毛球拍和球,方便随时取用,免去师生携带和保管的环节,提高体育器材的使用率,让运动器材不落地。

(二)“永不落地”VS竞技比赛,让自信心快乐飞扬

传统的乒乓球比赛以相互“比试球技”为规则,以“打败对手”为目标,以致让打球成为少数人的专属,绝大多数同学望尘莫及。“永不落地”让“技不如人”而不敢不愿参加活动的,变成志同道合、关系要好的同学自愿结成小组,在比赛中相互成就对方,设法让球“永不落地”,赢利最多的接球数量,让自信心快乐飞扬。

(三)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以每组同学的单位时间内有效接球的个数多少为规则。把严肃的体育竞技比赛变成有趣的对抗合作,让“强对手”变成“好队友”,让“啦啦队”变成“裁判员”,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四)“段”来提升难度,培养后备人才

通过设“段”来提升难度,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段位”。低段旨在普及打球运动,高段选拨技能高手,为组建专业校队培养后备。

三、“永不落地”分段比赛规则

第一段:全台面自由推挡球

(一)在整个台面范围内进行自由推挡球比赛

(二)全台面范围内,不分左右半台,不分直线、斜线

(三)推挡球队员身体不能触碰球台

(四)以“球不落地”和不触网成死球为原则进行推挡

第二段:半台面自由推挡球

(一)在半台面范围内进行自由推挡球比赛,选择左半台或右半台进行推挡球由球员自行决定,但要求始终用同一个半台进行比赛

(二)推挡球队员在球台左侧站立,右半台推挡,要求两侧队员在同一半台推挡。如果球落在另一半台,则无效,压线球为好球

(三)其他规则同第一段3、4

第三段:斜线打点推挡球

(一)以球台左侧队员站立为例,比赛前先在推挡球队员左侧台面画两个形状相同的圆圈,要求队员推挡球的落点在圆圈范围之内

(二)推挡球的落点必须在圆圈之内,否则无效,压线球为好球

(三)其他规则同第一段3、4

第四段:左右半台依次打点推挡球

(一)以球台左侧队员站立为例,左侧球队第一次推挡使球在对面球台的右侧,左侧队员第二次推挡使球落在对面球台的左侧,如此依次交替进行

(二)推挡球的落点一个在左半台,一个在右半台,再打左半台,如此依次交替打点。如果球的两次落点在同一半台,最后一个球无效,压线球为好球

(三)其他规则同第一段3、4

四、“永不落地”系列运动意义

(一)“永不落地”系列运动更是一种改革的精神

“永不落地”为特色的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彻底改变了一所学校、一类学生、一群教师,改变了课堂,改变了理念,破译了一所中职学校的管理难题。“永不落地”活动已经由最初的乒乓球,拓展到羽毛球和篮球,学生参与率越来越高。“‘永不落地’不仅仅是球,也不仅仅是学生的自信,更是一种改革的精神,只有改革创新“永不落地”,永不懈怠,体育教育才能有更大的希望。”

(二)“規则”一变天地宽,相互“成就”迈通途

师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制订并实施规则,学生间只有默守规则,完善规则,丰富规则内容,才能玩得更好。规则制定和实施本身就起到培养规则意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背规则将失去合作信任。

(三)一系列的“永不落地”规则被创新地改写了出来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区别化的训练,在“让球永不落地”的前提下,新的规则在时间限制、落球点限制等方面增设不同的难度,模仿围棋的段制对赛球进行了“分段”设计,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打段升级”中找回自信,学会合作。

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期间,永嘉学院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广播里流淌着轻快的音乐,稚气未脱的学生们围着乒乓球和羽毛球网,开心地为打球的同学呐喊“38,39,40……”这是学生们在进行“永不落地”羽毛球趣味比赛,其实许多教师也会“混杂”在学生中间,忘我地陶醉。

作者:吕方毅

创新体育教育论文 篇2:

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与能力

摘 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调查分析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中心,探究学生终生体育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笔者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研究中实践。

关键词 创新模式 优化教学 终身教育 体育兴趣能力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既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部分,更是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保障和基础,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有着时代意义和高瞻远瞩的社会意义。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师往往会习惯性地去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不必动脑筋去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担任何风险。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必须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建立以传授体育健身文化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等新的教育模式。

一、面对问题,分析原因,探究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新模式

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分析现状,究其原因,大胆改革。据调查分析,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依然是沿袭中学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而忽略了教育主体是大部分属于完整接受学校体育教育最后阶段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教育主体的需求变化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体育已成为人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对体育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强身健体,又要愉悦身心,同时还要体现个体化和多样性,但学校并未对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二)课程模式传统,教育观念滞后

在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下的教学内容职业特征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与体育锻炼有关健康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学生不能自行选择自己喜欢或与自身今后职业相关的运动项目,这较大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新理论,树立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新目标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保持人生各阶段的连续性,使体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旨在帮助人们适应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现代文明对人体的挑战,缓解现代社会对人们身心的压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乐趣,丰富生活,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价值。笔者认为,终身体育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追求的是一个人连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所期望的是一个人在一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体质潜能。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所以要深化中职体育改革,必须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必须在终身体育的总目标下,开拓人们对体育问题的思路,提高人对身体的认识态度,树立以健身为目标的终身体育观念。

三、更新观念,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与能力

(一)树立以健身为目标的终身体育观念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在终身体育理论模式中,学校体育无疑是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阶段不仅要解决学习问题,而且要解决当前和今后运用的问题。体育活动不单纯是青少年在发育期发展身体的手段,而是贯穿于人一生中所必需的生活内容。因此,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各环节必须紧密衔接,保证体育教育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连贯性,造就能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身心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模式

1.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我们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抓住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学校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学校不单要开设一门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还要开展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和指导。聘请体育老师或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社团指导老师。我们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培养人才的整体教育观出发,以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统一于课程范围,将具有一般性课程目标的体育活动内容与具有职业性课程目标的体育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身体健康观、运动锻炼观,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锻炼习惯和能力。

2.设置有中职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模式。根据中职学校学制三年在校二年的特点,安排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第一年基础课实行学生自主选定时间、自由选择教师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第二年实行选项课教学,学生自主选项。一年级的体育教学突出学校的办学特征,内容应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培养体育能力、兴趣为中心转移,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终身学习和锻炼的基础;二年级选项课的设置则应突出时代性、多样性,根据学校师资、场地设施现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打破班级建制,分层次进行。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体育成绩与学分共同实现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教学管理。简化体育考试,要求学生毕业时身体素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术及利用该项运动技术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形成一套比较科学而实用、能持之以恒的个人锻炼健身方案(由1—2项有较大锻炼价值的体育项目或身体练习为主,搭配几个全面发展身体的练习组成),使学生具有锻炼的主动意识,并能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

3.构建职教体育一体化的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决不仅仅在于课堂,还有一个课外的广阔天地。课外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让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及社会体育完美结合,使学生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同时留给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创造一个与当今社会完全接轨的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及社会体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2010年10月,我在学校创建“健美娱乐部”,以一定的体育产业化管理模式,紧扣市场,争取靠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4.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快乐体育也好,成功体育也好,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喜爱体育的内驱力,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互换,提高教学艺术性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学习。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编体育游戏、体育舞蹈,适当使用音乐伴奏,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才能慢慢提高兴趣,学生有了体育学习的兴趣,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准备活动,一向都是那几个动作,没新意,学生兴趣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自主想办法解决,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将街舞或健美操的动作引入到准备活动中来。这个任务就交给学生去完成,老师做一些引导性工作,学生把整套动作编排出来,并配上音乐,并由学生自己来教,这样准备活动效果非常好。

(三)优化教学方法,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与能力

1.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某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但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

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一是丰富教材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三是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体育欣赏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按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如在跳远教学中,对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自己选择参加兴趣小组(如街舞、健美操、武术、乒乓球、足球等),各个兴趣小组由学生担任组织和授课,教师只是引导、监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专门设立一定场景、配备音乐,进行情境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大胆地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为导向,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受益为出发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建立能顺应现代教育思潮和体育思想、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新体系。中职体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也可以说是学生在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更是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时期。因而,在中职教育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突出奠基功能,有着长远的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2版)[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

[2] 涂小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2012.5.

[3] 任安良.培养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7(6).

作者:许镇安

创新体育教育论文 篇3:

探究创新初中体育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提倡素质教育,针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引进创新办法,利用不断的探索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下才能够更好的迎接更多的挑战,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展开论述,得出创新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具体应用。

初中学生在校学习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学生的文化课程,针对体育教学一些体育教师本身对于体育课程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相对随意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导致学生没有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体育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1 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学生的成长阶段,体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学生的就学压力,校方和教师没有对于体育教学有着足够的重视,虽然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今社会,体育课程教学往往也是应付了事,甚至一些文化课程教师占据体育教学时间,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此外,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做好示范学生机械模仿,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无法主动进行思考,机械化的模式让学生的实操能力大大减弱,在不创新教学的情况下,初中体育学习变得呆板枯燥,实际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 创新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具体应用

2.1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引进创新教学办法

为了更好的避免传统模式的教学给初中体育带来的弊端,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特别注意,从思想上转变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引进创新教学办法,从根本上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体育课程在动作技巧上,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以后,尽量减少课堂学习,将教学的主战场转到操场,组织学生实际操练,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教材内容,运用生动的教学途径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大胆创新下开拓教学思维,让教学形式不再变的局限性,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理念,开拓初中体育教学新方法。

2.2 提高学生自主學习能力,在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巧

在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学当中,我们常常见到一名老师针对多名学生展开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技巧和方法当中,教师需要运用自身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将示范动作做给学生之后,学生通过模仿来机械性的重复加以练习,从中掌握相应的体育技巧。这种情况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知识往往处于懈怠情绪,提不起精神,从中影响了他们在体育课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面对这种问题,教师需要利用创新教学办法,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时的主导地位,将体育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先做好示范动作,引领学生掌握基本要领,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当学生在动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小组互助模式,在相互学习中将知识共享,让学优生带领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快速熟练的掌握体育技巧。

2.3 有效的结合竞赛,提升学生竞争意识

体育课程需要实际操作的项目,有很多针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处于生长阶段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充分的抓住中学生的身体特征,科学的在体育教学当中融入竞赛的环节,从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在具有良性竞争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大部分的中学生很喜欢体育课程运动,可以使他们处于兴奋的状态,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可以分层展开教学引入竞争机制,在丰富体育训练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为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可以展开合作式教学,共同完成训练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中产生内在竞争力,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体育的动作要领,提升自身体育核心素养。

以学习立定跳远为例,教师需要先教给学生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和步骤,进行热身运动以后徒手进行实操训练时,需要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利用辅助的练习跳台和立定多级跳远,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动作要领,其次可以在立定跳远中增加一定的难度,利用小垫子增加高度,让学生跳跃障碍,这个环节需要有教师的正确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在快速有力的起跳下可以确保跳远的高度,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和身体素质来设定不同的教学难度,以小组形式讨论完成后进行自由练习,最后在学生掌握基本要领,并且熟练运用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跳远障碍小竞赛,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增强教学趣味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保证体育课堂的时效性,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探索和创新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下丰富教学内容,让初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学生保有强烈兴趣的前提下引领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技巧,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创新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初中体育教学的问题,为体育教学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

作者:廖春莉

上一篇:体验营销探析论文下一篇:民资造林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