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法制教育不仅是一项社会性的教学活动,也是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十分重视的教学活动。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但是仍旧存在许多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教学中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教学中法制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本文就中学生上网情况的分析,以在校生上网引发的网络犯罪情况作为分析依据,提出了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学实际出发列举相关的实施策略。阐述了信息技术学科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

关键词:计算机;渗透;法制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上网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面对网络,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该怎么样引导学生,该怎么做呢?下面就中学生上网引发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以下是某县城中学进行的上网情况调查。在三所中学和一所高中发放433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上网的主要目的。玩游戏占48%;聊天占24%;查资料占16%;其他占12%。虽然在上网原因的选项里为了“查阅资料,增长知识”的比例较高,但聊天广交朋友、玩游戏、排除寂寞“打发时间”之和却达74%。

2.每月上网的费用。本次调查问到的上网费用主要是指那些经常在网吧上网的同学每个月的上网花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每个月的上网花费最多为150~200元之间,中学生每个月的上网费用支出集中在50元的比率达71%。每月支出在150元以上的学生比率相对较小。

3.上网的经历。“是否有过旷课上网吧”问答中有1%的学生回答有旷课上网吧的经历,“是否有过在网吧过夜”问答中上有4%的学生回答有过此经历。

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青少年上网活动以娱乐为主,网絡利用水平较低;每月上网费用的支出从哪里来?对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引发犯罪的根源。另外,不加选择地上网,不但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中学生上网引发的犯罪

【案例1】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两年前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小新整天沉迷于网吧,经常偷钱。一次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爸爸月初给奶奶的生活费,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案例2】女生与网友离家出走。

我校二年级学生王××,女,16岁。该生自青春期以来,表现叛逆,与双亲关系紧张。不喜欢学习,为了打发时间,常留恋网吧,在网上寻觅良友。不久,结识了一位男网友,两人相约厮守一生。常在周末隐瞒父母,借口到同学家玩而与男友约会。曾经不辞而别,与网友外出长达数周。问及与网友约会之事,该女生并不否认,称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父母和学校多次劝解无效,最终退学。

以上案例说明,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学生的思想单纯、防范意识淡薄,容易被错误的信息所迷惑,不健康的网站和暴力倾向的游戏,致使许多学生沉迷网络,失去理智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再说目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隐患重重,不良广告充斥信息领域,学生没有安全的信息环境。学生希望通过QQ等在线软件进行心灵交流,对网络的虚拟化感到新鲜,对网络这种开放化感到自由,于是难以控制个人的情绪,过度的自由造成对网络的沉迷和依赖,久而久之,网络使学生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进而导致学生的犯罪。

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14岁未满18周岁在校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如何培养信息化社会的合格人才,使他们在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法制素养,这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都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课堂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效开展法制教育是最好的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法制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法制和计算机软件安全条例等相关内容的教育,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应用、处理、加工和表达时能依法进行,让信息化时代更文明、更自由。

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策略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实施法制教育的目的。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信息法制意识,他们是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社会信息化需要有信息法制意识的人才,未来的社会生活与信息息息相关。没有信息法制意识,便没有信息安全,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信息法制的权利和义务。

1.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习惯养成中,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师就得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如让学生形成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良好习惯。不至于出现:那个学生把鼠标弄坏了、键盘的字母键弄丢了、直接拔电源、乱删别人的东西……养成课后关机和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平时要求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在硬件方面严加控制,尽量少让学生玩无谓的聊天和游戏,通过机房管理软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学生不在网上乱发违法的信息,全面提升法制意识。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很多学生会认为网络是自由的,可以在网上随意发布自己的想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网上仍需要坚持,虚拟并不代表虚假。上课时加强法制教育,提醒学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剽窃他人信息作品的内容;不使用盗版书籍软件光盘;对于作者声明禁止使用的作品,要尊重作者的意见;等等。

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仅仅具有自律能力和法律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网络上的自我保护,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重自己邮箱密码、相关帐号的保密;在网络上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和相关情况,不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等。

总之,学生的人生的教育是教师的终极目标,既然人们赋予我们至高无上的称号,我们就要认清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丰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如何让即将融入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正确地去获取和处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面对。只能正确引导,而不能强迫。要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从我们每一节计算机课中、每一次上机操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当然,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不仅仅靠教材、靠教学内容、靠规则、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它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这样才能有一个和谐、健康、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崔爱善.珲春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R].2007.

[2]农世泼,谭宝善.在校中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N].法制快报,2009.

[3]秦超.试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Z].

[4]李美英.浅谈法制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1,(4).

作者:陈忠梅

计算机教学中法制教育论文 篇2:

谈法制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法制教育不仅是一项社会性的教学活动,也是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十分重视的教学活动。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但是仍旧存在许多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为例,对法制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中职院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法制教育;中职计算机教学;渗透

· 【分类号】TP3-4

法制教育关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法制教育理应渗透在大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针对目前中职院校学生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的状况,中职院校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途径,将法制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和法律素养的强化,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中职院校学生法制意识状况调查

本次中职院校学生法制意识状况调查主要是选取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前中职院校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及获得途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报纸、网络以及电视等获得的;第二,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一些学生对于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区分不当。第三,中职院校的学生自制力有待提升,一些中职院校的学生甚至出现了违法以及犯罪行为。

2.中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中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中职院校法制教育力度不够,法制教育氛围不浓厚,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其次,中职院校学生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基础薄弱,对一些违法行为的界定存在模糊的认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再次,中职院校的学生自制力有待提升,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会出现处理不当的情况,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3.法制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3.1结合相关计算机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在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法制教育必须有案例教学的参与,典型教学案例的讲解有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现实针对性。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时,就可以将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融入其中。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安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要明确对计算机使用者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维护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将计算机的学习和法制教育相融合。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安全问题也不断出现,法律法规的约束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无论是在理论教学阶段,还是在实践性教学阶段,计算机课程教师都可以有意识的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素养,鼓励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3.2在计算机教学中探寻法制教育的新途径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法制意识坚定依赖于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中职院校要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融入计算机教学实际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得学生坚定法制意识,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和学习,为社会主义发展以及我国法制教育的发展献力量。首先,院校要加强法制教育活动的重视力度,加强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监督和控制,提升教学效果,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其次,院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识自由,鼓励思想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首先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定人生理想的导向,坚定法制理想。

3.3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网络时代的到来已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安全不仅关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信息传递的畅通及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力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计算机网络在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安全问题,例如网络信息保密性差、病毒肆虐、黑客侵袭等[1]。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知识点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例如,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系统都随机带有相应的系统管理及维护软件或者由使用者自行下载的软件,这些软件在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会出现被破坏者非法利用的情况。现实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主要由以下两种[2]:第一,NBTSTAT命令。该命令主要用于整合远程节点数据,远程节点的信息涉及网络内部及使用者的多项隐私,破坏者从中进行信息的窃取,这些信息多存在安全隐患。第二,网包嗅探器。网包嗅探器是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用来检测安全问题的软件。在管理员分发网包时,攻击者利用各种非法手段进行网包的拦截,由于网包中含有大量重要信息,因此破坏者能够通过掌握这些信息破坏网络系统。通过以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讲授,教师要向学生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并引导学生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计算机网络安全守则,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途径。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中学生法治意识比较淡薄,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我国法制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良影响。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法制教育,主要可以通过结合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将各种计算机比赛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强化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秀琴.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11,12:187-188.

[2]陈吉平.法制教育在中职种植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5,23:176-177.

作者:陈才凤

计算机教学中法制教育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结构不优、流动性强、教学能力不高、教研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以专业课相融合为导向优化团队结构、以强化入门考评为抓手增强团队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双师”素质提升为抓手强化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五统一”为原则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等团队建设策略,以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团队  “双师”素质  教研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而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团队的建设。优质的课程应有优秀的教学团队来保障。高职院校的课程大体分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等,不同的课程根据其特点要求,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法有所不同。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提出“计算机教学三年不断线”的要求,其目标就是强化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计算机教学團队建设成为各高职院校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原来主要由计算机技术系建设与管理,团队主要成员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这样的团队结构主要凸显人员的专业化,计算机专业老师在教学中能及时融入计算机新技术。但是,随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专业均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仅靠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之中,各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的需求有所不同,更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因此,不同专业的教师担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一种趋势。这些专业教师熟悉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典型案例,在教学中更能突出应用需求导向,也更容易得到各专业学生的接受。

正因为这样的变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逐渐成为一支专兼结合的、流动性大的师资队伍,由每学期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各专业任课教师组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结构不优、流动大、教学能力不高、教学研究能力偏弱等问题,亟待学校认真研究解决。从现实情况分析来看,其他专业转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新入职担任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要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水平,必须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为抓手,更新团队成员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全面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举措

(一)优化队伍结构,推动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随着信息技术变革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各专业应用领域,因此各专业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设置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推进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人员杂、流动较大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调整团队的教师结构,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课程教学为主,转为以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主导、多专业教师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师队伍结构,以便适应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改革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主导的结构保障了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并有利于教师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入课程中。其他专业教师加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可以更好地梳理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构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引入专业教学案例,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

(二)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入门考核机制。针对计算机基础团队人员结构多元、来源复杂的情况,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进行团队的统一建设和管理。在团队建设中,特别强调把好入门关,制订非计算机专业或新教师入门考核机制。各专业教师报名参加计算机基础团队时,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及教研室全体老师组成的考核小组的严格考核,除了按学院统一要求认真审核相关资质外,还要进行试讲考核、技能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组的全面考核,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才能,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除此之外,教研室还对各位老师的教学情况开展同行评和学生考评,根据考核情况确定教师是否可以担任下一学年的课程教师。对于教学考评较差的教师,则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如果下一轮考评仍未过关,则不再安排其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

(三)实施职业导师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统一实行职业导师制,对于加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由课程负责人指定骨干老师,对其进行2年左右的“传帮带”,直到该老师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后才承担教学任务。为了激发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学校还制订考核激励措施,对考评合格的指导老师发放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对于新进入团队的教师,一般先让其与职业导师共同承担实训指导教学任务,在职业导师带领下熟悉课程教学内容,在掌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技巧、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等以后,经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合格,可以独立担任课程的主讲任务。

(四)建立教学研讨交流的常态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内部交流研讨,建立集中备课研讨制度与不定期的教学交流制度。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统一安排,至少每双周安排一次教研室活动,开展教学教改研讨活动。新学期开学伊始,教研室组织专题的说课活动,组织团队教师进行说课,对课程备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每个学期中,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求,针对性进行专题的学习研讨活动、学术讲座及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把学院新的改革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全面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同时,组织专题的听评课活动,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反馈,对于教学评价不好的教师进行专门的指导提升。学校通过常态化的教学教研机制建设,较好地提高了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五)强化教师的“双能力”培养,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要求,强化新入职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原则上新入职教师应经过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积累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及案例才能上岗从事课程教学。现任的专业课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的企业实践,目的是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新技术,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企业实际案例。课程主讲教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或实践指导教学2年以上,或有一年在企业锻炼的经历;具备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通过抓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地增强。

(六)实施“五统一”教学原则,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团队提出了“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统一课程考核”的“五统一”原则,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共同研讨制订了课程教学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共同研究制订课程教案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团队成员共同编写了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版《计算机基础》教材以及《计算机基础上机操作指导》实训指导教材,教材突出項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团队全面推广应用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导向型自主互动教学法。在项目教学前,教师准备好教学的基本材料,包括参考用课件、资源、器材,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学生按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小组成员分别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有时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不同任务时组员的角色要进行变换,从而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适合完成小组任务的角色,教学过程学生全程为主体,老师起到了一个“导”的作用,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

(一)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教研能力明显提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教研活动为平台、教改项目为载体,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改科研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完成了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践”,完成或在研重点项目有“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中高职有效衔接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西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质量分析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研究”等在内的省级教改研究项目8项,校级教改研究项目4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团队成员编写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发展(2004—2012)》专著1部,发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论文1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11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等全区职业技能大赛获奖30多项。青年教师的教改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师先后多次在全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会议上发言,介绍团队建设经验及教学改革经验。

(二)教学团队以改促学的成效明显。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通过实施教改分离改革、学生技能抽测改革、线上线下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不断改革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水平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近年来完成了课程的教考分离改革与技能抽测改革,专门研制网络考试系统,实现了在系统上进行无纸化考试,系统自动抽试题,学生提交后,系统立即评定出成绩,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疲于改卷的压力,确保成绩公平公正。同时,团队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了授课所需的课件、教学案例、视频、作业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依据平台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及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法制教育、大国工匠等思政元素教育内容,思政教育与课程案例相结合,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教学有思政。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年课程的学生教学评价不断提升,近三年的学生评教均为优秀。近3年,学生参加广西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网页设计)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广西职业院校Web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并取得丰硕成果,获奖50多项。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团队建设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水平,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和技术应用的能力。经过3年的建设,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团队建设途径。实践证明,教学团队的专业化结构、“双师”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团队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教改科研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地提升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燕,等.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发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永杰,郭福亮,黄颖,等.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4)

[3]吴金春,阳琼芳.计算机基础课程“五统一”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探索——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2(11)

[4]汤海林,万世明.计算机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4)

(责编 黎 原)

作者:吴金春 阳琼芳

上一篇:医院成本控制高效管理论文下一篇:现行隐性德育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