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花园建设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十分科学、规范、严肃,既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和环境的优美,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建筑的特色和艺术的魅力,非常具有代表性。文章总结了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六大主要特点,并从思想理念、规划、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得出启示,为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自然花园建设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花园建设管理论文 篇1:

花园,自然和城市:一种美学范例的变更

译者评要:在当代西方美学的主流中,实用主义美学悄然登场并已成为深刻影响西方并辐射世界的关学潮流,库迪斯·卡特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他的实用主义美学所关注的对象都是与人类当今生活密不可分的环境,包括花园、自然和城市。他以符号美学理论为立证基础,以审美范例为论证的核心概念,探寻出花目作为联结自然和城市的环境符号,不但具有字面意义指涉,而且具有隐喻意义指涉的双重机制。由此他所倡导的一个美学主张是:审美和实用实质上是不可分割的,进而阐明了人类通过所建造的花园和城市,达到了与自然在审美欣赏上的交流和互动,自然因而也有了隐喻性的生命意义,这是潜伏在卡特关于美学范例变更内的生命哲学。

摘要:有论证表明花园具有认知符号的功能:既能从字面意义上也能从隐喻意义上体现自然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特征。有希望看到的是,关于花园对于自然/城市关系的应用能够获取花园、自然/城市三者之间密切关系的一个新的理解,能在此背景下引起对花园角色的重新认识。类似地,花园欣赏是城市美学的一部分。关于自然/城市环境的审美趣旨,这个分析也支持该观点:既要针对花园审美的内在性和外在性方面,也要针对自然/城市。

关键词:花园;自然;城市;美学范例

一、关于自然,城市美学的当代著述

在当今关于环境美学领域的引领哲学作家中,艾伦·卡尔森颇有信服力地认为就理解环境的审美方面而言,美学和科学是可以兼容的两个领域。卡尔森主张,我们能够从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中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自然之美,这种审美专注的品性实际上已存在于环境之中。

与卡尔森相反,诺埃尔·卡诺尔认为对自然的(审美性)欣赏通常包括因自然而感动或触发情感……并通过参与其中。根据卡诺尔的说法,对自然的美学体验不需依赖由科学范畴提供的认知知识。此外,与卡尔森的以科学为基础的环境美学相反的是,巴德指出这种有秩序、有规律、有协调性的价值会在关于自然的科学理论中被认可,而不会演绎为对环境的审美性欣赏。

借鉴现象学的贡献和另一种非西方的来源,阿诺德·柏林特以审美投入的概念来建立他接近环境美学的基础。他的这种审美投入的理论认定:人类的延续性与其对自然的理解相呼应。

其他一些当前关于自然美学的争论和评判,也出现在马尔科姆·巴德、格伦·帕森斯、艾米丽·布莱迪和其他作家的作品当中。帕森斯和布莱迪先后对自然的环境美学的主题提出了一个批判性的观点,他们把这种观点应用于探究主题的方法之中。

环境美学家所感兴趣的一个争端在于:自然的审美评价是否具有内在性(在欣赏它们本身属性的基础上以自身为目的去评价),或者是有工具性(以功能或用途为基础作评价)。在解释自然美学时,考虑到我们以前环境工程的经验,回顾有关环境美学的论述,我们最好否定任何试图以内在性或者工具性的评价作选择的做法。《美好城市形态》的作者凯文·林奇把问题简要化了:实用和审美功能是分不开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比那个同为感知和认知更为激烈和有意义的形式,这些感知和认知后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进而演化成一种极端的实用目的。在本篇文章中,这将是指导我们调查涉及自然/城市花园的方法。

显然,自然与城市中的环境价值之所以被人重视,是因为其本质特性可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提供经验,也为生态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样,自然与城市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这种审美体验突破美学内在性与工具性的价值边界。它们包括满意度,这种满意度基于对美丽景观或建筑杰作的欣赏,以及由自然生态的良性开发和结构良好的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实际利益。

二、花园、自然和城市

本文中,我的目的是要避免谈论环境美学中过于普遍化的问题,而是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问题:从花园到自然/城市的关系。举例来说,我希望在尼尔森·古德曼的《语言的艺术》中引入一个哲学概念,以此来证明花园是可以作为链接自然与城市的符号。不难理解,花园将架构起自然与城市环境之间一座象征性的桥梁。花园,自然和城市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是关键性术语。在考虑到世界各地城市中各种形式的花园后,我将运用尼尔森·古德曼的例证理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从花园、自然到城市的象征性关系。古德曼象征性系统中的例证是艺术和其他领域中的三种符号指涉的模式之一。

花园:实际上,几乎每个城市都把多样性的花园作为城市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层面上,花园是一个公共空间,为草木,鲜花和自然界其他形式的“呈现、栽培和享受”而建立的。花园是由自然物质建造而成的,其中包括土壤、植被、树木、小草、鲜花、岩石。②这里的讨论将限于花园里有特色的植物和其他自然元素,虽然我了解斯蒂芬妮·罗斯和其他人的观念,他们赋予花园这个术语一个更广泛的含义。然而,除了这些自然元素之外,花园通常包括园林建筑结构,也具有娱乐和象征等多种功能。像城市一样,花园是一个构造的环境,为了审美欣赏的目的而运用设计原则,将自然元素进行恰当合理的组构。因此,花园成了一个微环境,为创造者和欣赏者提供了创造性的机会和快感。同时。花园具有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实用功能。例如,在城市的空间组织上,居民和游客被城市环境所吸引,花园被当做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花园不同于公园,公园可能包括一些属于花园的元素,却用于各种目的,比如作为集结而用的纪念碑,或是作为娱乐、游乐场和游泳之用。

自然:在理解了关于自然美学的论述后,你会对自然有一个广泛理解。对某些人来说,自然包括风景如画的视觉景观,有特色的山、森林和湖泊。在大众意识中,自然的价值主要体现为视觉特性,它的审美价值则有时如同是我们对一幅画的欣赏。这种自然的观点因其未能区分自然审美与艺术欣赏,未能解决审美及人类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的生态价值而一直备受批判。如上所述,当前自然美学的研究兴趣点在于以一种更全面的方式探究自然审美,以致获得由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所提供的信息。因为“自然进化”、人类干预以及开发自然资源都会导致自然景观上重大的变化,使得对当代对自然的理解日趋复杂化。

城市:在自然界中,城市是一个专业化的空间。城市是呈现人类价值和利益的建构性环境,这种环境由人类居住的密度和专业化功能所形成,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进程。城市以其视觉元素为基础,为审美提供了丰富的意义空间,对城市的审美欣赏首先需要主体从空间上积极参与,也需要视觉体验参与其中,甚至超出视觉体验之外。参与对建筑、商业、政府、制造、运输和文化生活的审美,这都为审美参与提供可能性。如阿诺德·柏林特所理解的一样,对城市兴趣和影响的专注在历史上已经转变了,而且会继续变化。城市环境中固有的也会发生变化。

三、花园的历史

在目前的情景中,我提议把花园视为一种文化建设,这种文化建设为自然的审美环境和城市的审美环境架构了一座桥梁。简要回顾一下花园的历史就知道,几百年前花园就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④例如:出现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岛,墨西哥,中国,日本,非洲,以及西欧和美洲的城市中。此外,花园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花园的主要类型包括附属于宫殿的皇家园林,神殿和僧院附近的花园,为了哲学冥思的禅宗花园以及像纽约中央公园一样的公共花园。在东方文化中,禅宗花园的修建是为了哲学的冥思。现代城市的花园,例如开罗的花园,既有利于提高贫困者的社会福利,也有利于社会融合,也为居民提供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植物园里面的稀有物种,既提供了美学价值,也提供了科学价值。当今150个国家中,就有1800多个植物园。

东西方世界的花园设计

为了准确地了解花园是审美欣赏的一个资源,比较16世纪到19世纪的西欧花园和中国的花园无疑是有用的。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哲学和文化价值,也展示了不同的园林设计风格。①但是,无论是西欧的还是中国的花园,里面都会有天然的树木、鲜花、草地、溪流、池塘和岩石。此外,里面可能也会有雕塑、建筑物、亭子、桥以及它们的动力工程体系。这些元素都是根据的园林特定的风格而精心设计的。

欧洲的花园,像法国凡尔赛宫这一类的,都是沿着一个中心轴对称分布的。也许是追求从毕达哥拉斯到笛卡尔的理性哲学,欧洲花园里天然以及人工构建的元素都是根据几何原理,依次精心设计。这种风格强调和谐与平衡的美学价值,甚至自然植物的有机展现都是为了凸显花园的整体设计风格。

中国的主要城市,像北京、上海、徐州、南京、扬州都一致把重要花园看成是现代城市装饰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花园的风格已经延续了三千多年。相比起对称的花园设计,传统的中国花园设计偏爱不规则的形式。由此,花园少了许多设计者人工造作的痕迹。尽管不同城市的花园有共同的天然的和构建的元素,但是它们都保留了当地的风格。例如中国花园中的岩石、水这些天然的元素,它们都尽可能地被设计成在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样子,有些中国花园,植物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竹子代表力量和适应力,松树代表长寿和持续力,而荷花就象征着纯洁。

在花园设计中强调自然与道教、佛教的哲学思想的一致性,这也许是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管理上的理念。道教和佛教都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视为一种远离尘世烦恼的避难,一种精神修养。

在日本,10世纪至12世纪的传统花园部分受到了中国花园设计风格的影响。稀疏的植被、多彩的鲜花、落叶的植物,以及一个坐落在池塘中央岛屿上的山字型的高地都是标志性的元素。两座或更多的桥梁把山和海岸连接在一起。同样突出的还有禅宗花园,特别是始于14和15世纪京都为冥思而建的禅宗花园。像京都西园寺那样的禅宗花园都偏爱一种稀疏的、抽象的设计风格,用石头来代表山。

迄今为止,城市的花园主要是作为审美欣赏的对象,这种审美欣赏是一种通过环境所展现的身体与心灵的接触。然而,这些花园提升了城市作为一个文化中心的整体吸引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因而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另一个层面上,花园通过展现植物群、动物群和其他的自然种类,为公民教育提供知识。

现代城市的花园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供了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阿迦·卡恩·特拉斯特建造的阿尔安赞花园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罗达斯艾尔一艾哈迈尔时代的革新。③它使低收入的埃及人恢复正常生活,在健康和教育方面得到保障。另一个扩大了公共服务范围的花园是科亚花园项目,科亚花园项目在世界各地的第三世界国家建造花园,通过发展社区花园来帮助那些穷人和流浪汉。用花园的理念来营造社会融合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两者都用这些项目阐明了一个观念:即花园既有审美提升的实际、外在的维度,也有内在的维度,这些事例说明审美在促进人的健康的完满活动中得以实现。

简要回顾不同文化中城市环境花园,是为了显示花园为城市环境所做的重要贡献,它把天然的和建构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都成为城市居民幸福生活的主要因素。即使它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价值和创造力的体现,但令城市闻名世界的私立花园一定会吸引过路者的注意力,使他们驻足享受花园的美景,同时对那些保护城市环境的创造者产生由衷的敬意。

四、花园作为连接大自然与城市环境的符号

在本文剩下的部分中,我将更多地从哲学的背景来探讨花园与自然/城市的关系。为了完成此重要工作,我将参阅纳尔逊·古德曼的审美符号理论。④古德曼在他的《艺术的语言》以及他另外的著作中,把语言放到艺术作品象征性功能的讨论中来。我将在他丰富而复杂的艺术符号叙述中采用一小部分,试着说明我们该如何理解花园作为一个符号,有助于解释花园与自然/城市之间的关系。能达到我们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范例。范例是三种主要符号形式之一,是用来解释艺术作品是如何作为符号起作用的。范例与表征或表达不同,指的是一个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指是花园与城市/自然之间的关系。符号例示事物具有支配和指涉的双重属性,这些范例符号对它们所例证物进行非引申性支配,主要途径或参考方向是来自被象征的(在这里是自然/城市)和符号(花园)。范例也是古德曼艺术符号叙述审美的一种征兆或指标,这些也许可以支持我的观点,花园可以作为一种审美符号的形式。

范例非引申性地发生在花园和自然之间,因为两者都包括活着的树木,花朵,岩石和水。举例来说,在中国的园林中,有着生动形式与外表的岩石体现了群山和花园池塘所涉及的平静湖泊的自然景观。类似地,范例也发生在花园与城市之间,例如,通过花园和城市中的建筑性亭子和其他建筑物呈现出来。花园也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城市的共享功能(这是三者中相同的特征)。例如,桥梁连接被溪水分开的部分土地。在自然与城市中,桥梁建立起两种天然分割区域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在自然界和城市中的桥梁都表明了人类设计和建设的干预。花园也拥有这些相同的功能。在另一个层面上,花园实际上体现了生长、成熟和腐败的周期,这也同样发生在自然与城市中。

我建议把花园作为符号来理解自然/城市的联系,也涉及到隐喻的使用。据古德曼的观点,表达是隐喻性的例证。继古德曼之后,我将隐喻作为一个概念性的过程来理解,即“一个熟悉的方案是隐含地应用到一个新的境界或用一种新的方式理解旧的境界”与前面举的例子相呼应的是,花园里所体验的成长、成熟、腐烂的隐喻也可以作为可能发生在自然和城市中的隐喻。

由于花园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件艺术品,是隐喻式的而不是字面的意义,似乎是恰当的象征手段,适合专注于花园的审美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花园的字面意义特征转换成具有丰富审美的隐喻,简要地抓住了自然和城市关系方方面面,这些都超出了字面的联系。

花园的隐喻式理解,让花园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如天然或形式的美丽、愉悦以及其他特定的表现特征,如和谐、平衡或优雅,美学家可能渴望联系到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审美特征。同时,隐喻似乎抓住了情绪和感觉的本质,甚至是一个人在经历享受花园空间时带来的想象反映。这些都不是相应环境的字面上或“客观上”的品性。

因此,花园作为符号可以作为字面上的范例,当它着重于自然或城市环境中的某些特征来使它们突出,或者表现两者是怎样连接的。然后,这些特征会直截了当地在自然和城市或者两者中被识别,或者可以隐喻式的应用于自然或城市或两者中。例如,在柏林犹太博物馆,有一个花园,里面囊括了所有大屠杀幸存者定居国家的植物(字面范例)。花园的地面是不平坦的,没有一个地方你可以站稳脚。因此这个花园就是一个难民经历的隐喻,靠从相应的大屠杀幸存者国家的植物来例证。①

墨西哥瓦哈卡州的民族植物园例证了既从自然景观又从文化指涉该地区的历史。坐落在早先16世纪的圣多明各修道院,该花园形成于此气候带,同时传递该区域在10000年以前开始使用种子这一历史信息。人类学家选择的植物包括了仙人球、风管琴仙人掌以及来自该区域其他植物的丰富采样。这些植物共同唤起了人们所熟知的那些感觉:仙人掌和巨蛇之土,“鲜花装扮而又多刺、干燥而又被飓风湿透”(波布拉·聂鲁达)。有一种红色的染料,从挤压当地的一种白寄生虫中获得,被称为花园喷泉水中的胭脂虫色,从而作为一个激烈的提醒:萨博特克祖先们的血祭仪式和本地殖民征服时期的流血事件。

对花园例证城市/自然的特征的应用并不假定存在一个既定的语言或语言类的符号系统。相反,探讨花园和其运用符号来了解自然/城市问题的指涉是基于经验。在此情况下的经验将包括什么是组成花园、历史上花园的多样性、以及花园与自然/城市共同属性的知识。

对花园作为一种符号形式来指涉,这里也许在有些方面更接近于图像的作用,我们能够理解图片,不是基于语义或句法规则系统上的语言能力。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对花园的体验程度受到视觉和知觉的显著影响。然而,欣赏花园的经验不像绘画或者其他视觉艺术,涉及到除了味觉外的所有感官。用凯瑟琳·埃尔金的话说“我们听到鸟鸣虫叫(在一个城市花园中听到从城市远处传来的沉寂声音)。我们嗅到了鲜花和落叶的味道。我们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可能感觉到我们踏过其他植物)。”

读懂花园来洞察自然或城市环境,要利用连接这些实体的更广泛的经验和知识。花园作为连接自然和城市的符号的最主要的依据是“自然的”关系,它存在于符号(花园)和其所指(自然/城市)之间,以共享特征为方式,例如,生长的植物、岩石、自然界的水、以及建筑、桥梁、雕塑,由凝聚人类思想和行为的设计联结起来。解释花园作为联系自然/城市的符号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观察经验,包括视觉、听觉和每天在自然和城市中遇到的其他感官体验,以及从历史、科学、哲学和美学资源获得的各种系统性知识。

识别、比较和解释花园作为符号的指涉领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系统。相反的,它是遍布世界各地城市中的实体性花园。每一个花园实例都会带来自然和文化元素,它们特别适合于所处的城市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象征关系是一个花园中的自然和城市特性的采样,而不是描述或者描绘。

像古德曼指出的,一个符号的“正确性”或有效性取决于我们想要的符号来完成什么。标准随着符号的类型改变。由于在这里我们的兴趣是了解自然/城市的审美特征,故最能表达主题的审美特征的实例是行之有效的。在任何情况下,衡量一个符号的价值在于启发知觉、以及提高我们理解问题的能力。当我们的经验考虑到各种各样的花园与一系列的自然/城市布局有关时,花园最能启发我们对城市/自然的了解。

然而,简单地介绍符号作为创新是不够的。我们介绍的概念应该引入一些有用的兴趣点。在这种情况下,本次讲座的主题“自然/城市”呼吁我们对怎样更好地理解自然与城市是如何关联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自然与城市环境概念化中有一个问题是:确定图像足具丰富性,以此来考量这些实体的复杂性。花园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符号,它直接涵盖了城市/自然的多方面,而较少是通过人类知觉或是通过口头或图像式的方式来了解自然/城市环境。因此,在目前的情境下,把花园作为一个符号应用似乎是完全值得考虑的。

在结束花园作为符号连接自然/城市的讨论时,我简要总结一下,并要得到一些启示。我已经指出花园具有认知符号的功能:既能从字面上意义也能从隐喻意义上体现了自然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特征。像城市的概念,花园涵盖了一系列文物:从中国乾隆皇帝的御花园(它在北京紫禁城里是为了在皇帝隐退后提供一个生活场所),到整齐或超整齐的凡尔赛花园,甚至可能还包括一个个简朴窗栏花箱中的嫩绿枝叶和伫立在当代纽约市区公寓窗台上的花。我们希望,这个关于花园对于自然/城市关系的应用能够抓住三个实体之间密切关系的一个新的理解,并在此背景下引起对花园角色的重新认识。

在环境美学的更大背景下,此分析可对这一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阐述。其中,花园审美欣赏是否可看作是一种欣赏自然的形式?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应关注自然/城市环境审美趣味自身,主要是内在的(自身目的)或者外在的(有用性的)方面?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这些大问题详细解决。然而,这里的分析似乎支持花园欣赏事实上是自然欣赏的一种形式的观点。类似地,花园欣赏是城市美学的一部分。对于第二个问题,此分析支持这个观点:既要针对花园审美的内在性和外在性方面,也要针对自然/城市。

总之,我们的分析认为,对于展示自然与城市审美之间的关系,花园是一个特别有用的符号。花园象征着自然/城市作为审美欣赏来源的重要方面,也对人类福祉有着重要贡献。自然和城市环境的审美趣味取决于情境探寻。撰写此文我经历了从寻求三种文化中城市审美的实际解决方案的个人调查,到当代文献中主要聚焦自然的环境美学的回顾,到最后用例证概念来对花园所作的哲学分析,以此来探讨自然和城市之间的象征性关联。

责任编辑:万莲姣

作者:李志雄等

自然花园建设管理论文 篇2:

法国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与启示

【摘要】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十分科学、规范、严肃,既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和环境的优美,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建筑的特色和艺术的魅力,非常具有代表性。文章总结了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六大主要特点,并从思想理念、规划、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得出启示,为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法国 城市建设管理 经验 启示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中国幅员广阔、城市众多,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有地级行政区划333个、县级行政区划2860个、乡镇级行政区划41636个。伴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高速推进,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这也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里面。有鉴于此,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促使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无疑走在我们前列,笔者试图以法国为例,分析总结其成功做法与经验,希望给我国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以有益启迪。

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法国地处欧洲西部,领土面积551602平方公里,人口约6320万,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十分科学、规范、严肃,既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和环境的优美,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建筑的特色和艺术的魅力,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起来,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主要有以下六大特点:

突出规划先导,引领城市建设。做好规划指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规划编制问题上,法国城市做到了“五个注重”。一是注重超前编制规划。法国的主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起点很高,超前性很强,基本上都是按照一百年甚至是几百年不落后的要求来编制城市规划。法国大部分城市在18、19世纪就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并且延续至今,少有改动。以巴黎为例,巴黎是在1860年完成城市规划编制的,至今已沿用了150余年。规划超前性还体现在先地下后地上。法国城市规划全部是从地下开始的,政府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一个宽敞的隧道,将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宽的隧道有两三个车道,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聚集于管线,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城市地上蛛网密布,也给今后的管线检修、维修提供方便,在法国永远看不到城市道路维修时被开膛破肚的场面。还是以巴黎为例,巴黎早在1830年就开始规划地下隧道,1850年开始建设,到1950年全部建成,总里程达2400余公里。①

二是注重环境保护。法国的城市在开展规划前都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和发展环境进行充分论证,所有规划项目都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包括保护可耕种的土地、建立湿地及森林保护区等,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是注重资源保护与利用。法国城市将新老城区发展结合起来,将城市新区的发展与资源保护结合起来。巴黎老城中沿河分布区域主要规划为市民居住休闲用地,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建设和改造小区时,将商业服务网点、停车场、交通换乘枢纽等建在地下,既合理利用了地下空间,又方便了居民生活与出行;在改造塞纳河左岸130公顷土地时,又将空间利用延伸到“天上”,在这个区域所有铁路沿线的上部空间建设高架交通设施及建筑,把铁路包裹在里面,使城市铁路与塞纳河相连,融为有机整体。

四是注重控制社会分化。法国城市往往将中高档房和社会性住房(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交错建设,推动社会不同阶层毗邻而居,避免在居住环境上出现“两级分化”,避免弱势群体过分集中居住带来的就业、治安等社会矛盾。

五是注重依法管理规划。法国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主持编制城市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后交由议会审批执行,规划一旦通过评审审批,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法国城市定期对规划进行修订,修订的程序非常严谨,包括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确定规划修编的具体内容,同时必须通过辖区所有行政区划的认可、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方能生效。

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法国每个城市的建设思路和建筑物风格都不一样,独具一格,鲜有雷同。一是城市风格协调而又个性十足。法国的城市建筑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既洋溢着欧洲的人文思想,又带有法兰西民族特有的浪漫情调。如巴黎市中心区的建筑基调是米白、米黄色,层顶一律是青灰色,既有历史底蕴,看上去非常庄重、高雅,又显得统一协调。

二是单体建筑有机融入城市整体。在法国城市,除博物馆、火车站、音乐厅、教堂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外,单体建筑看上去都平淡无奇,但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融合和呼应,营造出统一和谐的整体美。

三是建筑风格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在法国,每个城市的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相互之间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城市魅力。像巴黎,塞纳河两岸都是体现不同时期历史风格、鳞次栉比的古建筑,而拉德芳斯新城区则高楼林立、充满时尚,以“前卫文化”著称的新凯旋门,门前一条笔直道路与巴黎纵轴线上的凯旋门相连,相互呼应、美不胜收。

突出文化保护,保留城市记忆。法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文化艺术的繁荣对法国城市建设及建筑风格带来深刻的影响。按照保留城市记忆、凸显文化底蕴的思路,法国城市全面加强了文化保护。一是注重保护具有本地特色的古代建筑。法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十分尊重和保护体现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并将古建筑、旧城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及丰富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传承。法国将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与推进城市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许多城市建造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完善了立体交通网络,在古典和浪漫气息中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三是依法保护城市文物。法国在19世纪末就以保护工业革命前的重要文物古迹为目标,制定了《文物保护法》,在20世纪40年代,又制定了保护文物周边环境的法律,此后,还制定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街区保护法》,从而形成一整套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通过政策扶持、制度约束等手段,增强了民众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②

突出环境保护,增进人与自然和谐。法国城市建设贯穿着环保理念,城市自然生态保护完好。一是法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十分强烈。法国城市的自行车普及率之高,令中国这个自行车王国自叹不如,为鼓励和引导自行车出行,法国的城市道路建有自行车道,路旁设有自行车存放点,在一些公共场所还建有大型自行车存放库,钟爱自行车代步在法国蔚然成风。

二是城市建设崇尚自然。坚持显山露水原则,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依附在原有的地形地貌上,既摒弃了豪华奢侈,也鲜有都市大广场和宽马路,每座城市就像是一幅大图画贴附自然山水上,一派自然和谐的山水风光,十分恬静宜人。

三是城市绿化清新自然。在法国,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每座城市树木繁多,大部分是容易养护、净化空气能力强的乔木。城市绿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无论是屋顶、墙头,还是窗台,到处见缝插绿,种植花草。城市公园众多,绿地和草坪随处可见,不出200米范围总能找到一块绿地。

四是环境质量很高。法国城市在垃圾与污水处理、噪音控制方面力度很大。每座城市都建有大型现代化垃圾焚烧厂,高温焚烧无法二次利用的垃圾,将其所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供热,实在无法利用的废弃物深埋处理。高水平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处理后或达标排放,或用于灌溉,残渣经过处理后转化为肥料,污水的气味也经密封處理后排放,有效避免污染空气。既注意控制噪声污染,又通过技术手段吸收噪声,使人们在城市里感受不到喧嚣与嘈杂。

突出规范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管理规范有序是法国城市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使得法国城市很有品位、适宜人居。一是市容市貌管理规范有序。在法国城市,绝对没有违章搭建、违规占道的现象。咖啡馆经过审批可在街边露天摆放,政府还为达到一定税收的咖啡店专门搭建固定棚屋,拓展经营空间。经过审批的临时摊点可以在指定的地点分时经营,在规范管理基础上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广告设置十分规范,并与周边建筑相融,市容市貌统一协调。

二是卫生管理措施有力。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已形成完整体系,且回收机制十分健全,所有垃圾必须送到指定的回收点,分类放进不同的回收箱,废旧物品回收中心遍布法国所有城市和乡镇,负责对废旧物品进行分类处理。法国所有交通道路几乎全部干干净净,看不到随意乱扔的垃圾。

三是交通管理井井有条。法国建设了四通八达的路网,交通极其高速便捷。城市道路宽度适中、密度较高,红绿灯、斑马线健全,红绿灯设置在人视线平行的位置上,斑马线有凸纹,方便盲人行走,管理设计十分人性化。法国城市道路实行单向行驶,道路两侧和中间隔离带都用来做停车位,较好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同时,法国的公共交通体系完备,尤其是地铁交通十分先进,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突出城乡界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法国,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虽然在经济上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界线十分明显,这与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差别。城市普遍人流、车流、物流密集,建筑林立,道路四通八达,十分繁华和喧闹;乡村则十分松散、宁静,绿地花园遍布,精致的别墅散落其间,空气清新宜人,是放松休闲的好处所,城市和乡村绝不雷同、相得益彰、不可替代。

法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带给我们的启示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城市发展观念。一是转变规划设计理念。城市规划建设不能追求高大洋,而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传统来进行规划设计,将自然形态风貌、传统文化传承与城市的开发建设融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不能千城一面,而要彰显城市个性与特色,尊重与保护城市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区域特色、风俗习惯,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和精神,体现出民族的、区域的特点。二是转变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的理念。城市建设不能追求摊大饼式发展,而要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发展支柱产业,完善城市功能,避免城市空心化。三是转变片面追求速度的理念。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有科学规划、严谨论证、法定程序和质量保证。这方面我们要向法国学习,超前规划,周密论证,严格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先论证后实施的要求来推进城市建设,避免违反科学规律、出现重复建设现象。

必须做精城市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在规划问题上,重点是抓好“三个”落实。一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学发展、科学规划作为今后城市发展的“基本法”,切实做到规划工作与城市发展高度一致。按照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高度一致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城市发展与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矛盾;按照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高度一致的要求,将现有宝贵资源看好、管好、利用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城市。二是真正落实规划的龙头地位。这方面必须体现两个字,一个是“先”字,就是说规划是工作的起点,一切空间要素的安排均发轫于规划,任何项目都先由规划来统筹;另一个是“关”字,就是指规划是工作的终点,是最后的闸口,任何项目能否实施,都取决于规划,裁定于规划,通过不了规划这一关,就不能立项。三是真正落实规划的工作责任。落实好规划的领导责任,督促城市领导带头应用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办事,不搞长官意志,随意更改和调整规划。落实好规划的执行责任,加大对违反规划、违规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证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必须做美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重点是抓好城市功能、生态文明和城市文化软实力“三大”建设。“功能化建设”,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与城市的规模、容量全面配套。在打造便捷通畅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上苦下功夫,推动城市港口、铁路、公路、地下通道等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市各功能区“内畅外联”。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把旧城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旧城区居住、生活环境。强化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按照城市的空间布局、人口规模,建设适度超前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确保所有公共设施和场所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促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生态是硬任务的理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加快美丽城市建设,构建蓝天、碧水、青山、绿地的城市生态体系。“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坚持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规划建设生态山水风景区,塑造依山亲水、靓丽宜人的城市风貌。坚持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建筑风格相结合,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彰显城市个性。坚持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提升居民文明素养相结合,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努力建设至善、至美、至上城市。

必须做细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建出形,管出神,只有建管并重,一个城市才能形神具备。在城市管理上,应坚持以“四化”管理为重点,在城市品位、城市形象、生态发展、民生需求等方面不断提高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一是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完善层级分明的城市管理构架,构建以社区自治管理为基础、专业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完善“日检查、周通报、月排名”城市管理检查考评奖惩机制,努力实现城市管理责任“全覆盖”。二是凸显信息化发展方向。坚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整合和共享各类信息资源,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科技管理全覆盖。三是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原则,突出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细化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职责、内容、标准和要求,实现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全面建立“覆盖全市、上下联动、及时高效、监督有力”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四是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市民群众和社会单位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加大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强化社会联动,让更多公众了解城管、关注城管、参与城管。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的新路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更多城市管理服务主体。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光彩学院)

【注释】

①卓健,刘玉民:“法国城市规划的地方分权—1919~2000年法国城市规划体系发展演变综述”,《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5期。

②邵甬,阮仪三:“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展的启示”,《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3期

责编 /张晓

作者:王丽薇

自然花园建设管理论文 篇3:

还我们一片绿——论加强城市园林的绿化

【摘 要】美观、愉悦、舒适成为现代人对生活、工作及休息环境的重要要求之一。伴随人们对亲近自然生存环境的渴求,城市园林绿化也日趋繁荣。在城市园林绿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其中也凸显了不少问题,对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 绿化;景观

随着经济的越加发展,人们更容易忽视大自然,更容易忽视城市的绿化问题,过去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是“现在栽树,现在乘凉”,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以及其重要性,支持以及配合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

1 提高绿化管理,要有精品意识。

园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要满足人们生理健康的需要,又要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的高层次追求。

首先,配合花园现有主要景点,合理配置植物,并且从专业的角度,考虑植物配置情况符合花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为增添花园的景观色相,在花园种植刺桐。其花色鲜红,花形如辣椒,花序硕长,远远望去,每一只花序就好似一串熟透了的火红的辣椒。在花园内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刺桐易生病虫害,不但增加了管养难度且影响花园的整体景观效果。经过考察研究,在植树节期间逐步移植刺桐种植澳洲火焰木,提高了园内的观赏效果。

其次,花园内有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层对花园内的绿化进行管理。有专业严谨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并且其执行有利于推动花园良性发展,具有控制性和实际操作性兼备的特点。如花园内推行的绿化量化考核制度,将绿化工作细化、量化。形成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跟踪”的管理模式,使各项绿化工作及时有效按要求完成。突出了生态化、自然化、特色化,形成花园特色。

2 提高绿化管理,要有良性发展意识。

2.1 尊重自然规律,改变园林绿化设计理念

建立“大园林”思想,以规划设计做先导,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科学合理选择材料、植物品种,提倡优先选用本地树种,推广各项节能技术,提高养护水平,科学决策。通过设计手段达到植物的合理配置,减少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浪费。在绿化设计阶段,注重增加乔木面积,减少草坪和需要常年修剪的色块面积,特别在城市中用地紧张,有限的用地种植乔木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生态效益的作用远远大于草坪。城市的行道树和隔离带更应尽可能地以乔木为主,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改善道路环境。

2.2 实施项目带动,加快建设公园绿地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城市具备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为上档次公园的条件。景观带应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公园的定位和定性,要在进一步对现状的文物古迹、文化、水文、植被、土壤、城市景观视廊及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同时应尽量与现有公园相衔接,宜在公园现状基础上适当完善和提高,避免重复建设。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上档次标志的植物园,要精心组织实施好一期工程建设并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3 提高绿化管理,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根据国家要求,城市园林绿化维护建设费用应不低于城市维护费的15%,各级财政要保障市、区两级绿地管养及整治经费及时到位。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经费仍然主要靠财政拨付,如果长期靠财政这单一支出,财政压力是比较大的。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新体制,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格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在保证政府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把投资园林绿化建设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对于高标准、高档次、具有较高观赏性和较强娱乐性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思路,建立起有偿提供园林服务的新型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和创新,为城市园林建设注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4 提高绿化管理,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明确现阶段符合花园发展的绿化管理方向。

首先,花园的绿化管理要与游客的观赏品位建立一致性,游客的意见代表了整个花园绿化管理发展的大方向。设定正确有效的绿化管养工作目标,有效地保障既定目标的实施。管理人员要尊重不同的想法,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如组织全体职工到省外风景区、市内风景区和园林单位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其次,了解现代园林的存在意义及观赏价值,及早的建立适合花园的绿化管养模式和方法。现代园林是满足人对自然环境需求的生态、文化、景观、文化内涵、游览休息的综合要求,是园林设计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综合体现。现代园林建设要适应当今人民的需求和社会生活需要,它不应是新的物质技术去模仿旧的形式,迎合旧的审美习惯,而应适应现代社会审美要求,充分发挥新物质新技术条件作用下的新形式和新风格,完成自然与艺术的谐调,传统与创新的谐调。绿化管理模式相对固定,植物品种相对固定。这样就造成了园内绿化品种的老化现象。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养护过程中要确保绿地植物的正常供水;减少绿地植物病虫害的危害,专人负责,定期防治,并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治效果;对树木,色块、草坪等进行定期修剪及追肥,保持整齐美观或特殊造型的景观效果;及时拔除绿化带内的杂草,使其恢复原有的面貌;及时处理植物倒伏,补植,更新等情况,保持花园的最佳状态。同时,进一步深入推行“精细化养护管理模式”。如对花园内绿化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根据各绿地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养护新措施,经过去年一年的观察发现花园主干道两侧的黄连翘绿篱长势差。分析原因主要为:1)、灌木种植年份较多,生长势减弱,抗性降低;2)、经多年修剪养护,导致绿篱出现“老化”现象。为有效促进绿篱生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春季生长旺期来临前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重剪,降低灌木整体高度,從而促进侧枝增粗及改善内部透光性;2)、积极做好灌木地表面枯叶层清理和早春施肥工作。

花园内台湾草生长不良且虫害发生频繁,分析原因:1)、草皮建植时间较长,生长势减弱,抗性降低;2)、草皮经多年生长,地下根系网已十分密集,从而使得土壤透气、透水性降低,影响草皮生长;3)、草皮经多年生长,地表已形成较厚的枯草层,这为虫害提供的较好的隐蔽场所。为了促进台湾草的良好生长以促进草皮新根萌发,增加土壤透气、透水性能;1)、适当清理草皮枯草层,减少虫害躲藏场所;2)、积极做好春季草皮施肥工作,以保证草皮生长养分需要;3)、改变以前的大水量漫灌浇水方式,积极采用喷洒浇水方式,以提高浇水效率和降低水耗。

最后,崇尚游客导向、旅游市场导向等多种导向共同作用。如根据近年来的旅游发展最新动态,成功在花园举办了城市立体花坛展览,非洲菊、向日葵、水生植物、醉蝶花等多次主题花卉展览。不但吸引了众多游客,而且提升花园的良好形象。

5 提高绿化管理,要有人才意识

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升花园品位,提高花园的整体观赏效果及环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从有形转变为无形竞争,花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管理人员素质高低。针对花园内管理人员的结构特点,要加大对现有管理工作人员的不定期培训,灌输最新最快最适合花园绿化管理的知识,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同时,要充分发挥老职工的技术特长,让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深入开展“传、帮、带”工作方式。对于有行业学术价值的讲座和培训,积极组织各管理层人员参加,以提升职工的专业素养;并且要将所学充分应用到日常的管养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总结适合花园发展的各项管理方法。

6 提高绿化管理,要培育全民参与。

城市绿化必需讲究“三分建七分养”,同时发动广大市民参与绿化管护。单位或个人可采取定期参加养护管理劳动、资助养护资金等方式,“认养”绿色广场、公园以及景观路等绿地和行道树。为鼓励“认养”,园林部门除了向绿地“认养”人(单位)颁发证书外,还可在其“认养”的绿地上立牌或予以冠名。

任何成绩都只能代表既往。即使景区不断取得进步,我们也只是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征程中刚刚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因此,我们决不能把解放思想大讨论仅仅理解成报告、文件中的措词,它更意味着触动广大干部思想深处的具体、实在的行动。全体职工干部共同参与,一起打造精品花园,绿色生态花园,为迈向低碳旅游景区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简介

蒋婷(1984-),女,汉,湖北钟祥人,市政公用二级建造师,景观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作者:蒋婷

上一篇:数学整体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库存企业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