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花园设计施工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绿色建筑行业将会是未来最热门的行业话题之一,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介绍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有关内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屋顶花园设计施工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屋顶花园设计施工管理论文 篇1:

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训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可见,实践育人环节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强化。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花卉方向)的一门岗位核心课程,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行业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在花卉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针对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及典型任务要求进行岗位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结合课程特点,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西生态学院)为例,对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改革

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实践教学应根据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深入企业调研和专家建设委员会访谈认为,花卉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兼具的一个行业,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群体是园林花卉及苗木生产公司、花卉营销企业、绿化设计施工企业、花店行业、农林及园林其他企事业单位绿化与环境管理部门等,对应的岗位群体主要有:插花员、花艺环境设计师、景观设计员、绿化工、园林工程施工员等岗位,毕业生主要从事以盆花、鲜切花和苗木生产为主的花卉生产工作、以插花花艺设计和小环境绿化设计(花坛、花境、立体绿化等)为主的花卉应用工作、以常用花卉组织培养的花卉研发与管理工作、以花卉作品销售为主的花卉营销工作四大典型工作任务。在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中,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适应的职业岗位为景观设计员。景观设计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能理解、消化、记录客户的要求与意图(接待与咨询);能识别平面图中各种图例与符号,按比例绘制现状图(识读现状图);能收集并协助整理设计用的相关资料与文件(资料收集);能识别场地特征,并能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现场勘察);能根据设计师意图参与完成小型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并能根据场地要求正确选择并配置植物(布局设计);参与制定工程实施计划和方案,进行现场放样(现场实施)。通过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植物景观素材收集能力、现状小型绿地植物景观设计、花坛种植设计与施工能力、花境种植设计与施工能力、立体绿化植物配置能力、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能力及园林植物景观评价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绿化设计施工企业、农林及园林其他企事业单位绿化与环境管理部门担任植物景观设计和绿化工程施工工作。

二、教学内容改革

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实践教学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说来,应以中小型植物景观设计项目为载体构建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植物景观设计项目“接待与咨询一识读现状图一资料收集一现场勘察一布局设计一现场实施”的实际工作流程开展实践教学,将“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改变过去逐章节以知识的逻辑线索边学边练形式为用恰当的项目进行能力训练方式,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为7个项目(见表1),在模拟公司的背景下开展工作,学生扮演乙方,教师扮演委托方(甲方)。由表1可知,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更加贴近行业现状,同时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实训项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及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了植物景观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来设计(植物元素的方方面面),以什么方式来设计(植物配置形式及其重复、对比、韵律等布置手法),会做哪些设计及设计结果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会做花坛、花境种植设计,屋顶花园及别墅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设计要满足一定的原则及客户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三、实训结构改革

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实践教学应根据提高职业能力需要调整实训结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该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在原来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延伸,增加综合性及拓展性技能训练(见表2)。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结构的优化,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工作岗位对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及设计能力等综合技能及素质的需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技能训练,从获得基本技能向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过渡。从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方法改革

(一)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成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如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中的庭院植物景观设计项目就是运用此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教师将承接的某私人别墅景观设计项目安排给学生,带领学生参与“接待与咨询一识读现状图一资料收集一现场勘察一布局设计一现场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如在接待与咨询阶段,学生了解到客户(甲方)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式别墅,要充分考虑老人与儿童的使用;二是应该考虑的景观要素主要包括鱼池、秋千、卵石铺路、桂花和米兰等香花树种。在了解甲方的要求后,带领学生识读甲方提供的现状图,进行现场勘察,收集现状资料,在获得相关数据后,每组学生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出一套可行方案,包括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平面图、种植施工图、效果图,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最终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讲评的方式,评价出每组方案的优缺点,选出一个较好的方案进行现场实施。此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在花坛、花境、屋顶花园项目设计中开展。项目教学法不仅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而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训练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利用项目施工现场及实训场所,进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即把生产现场变成课堂,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置于生产活动中,从实践中学习。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现场教学内容直观生动,融教、学、练、做、训于一体,更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利用真实项目施工现场开展现场教学,如带领学生参加真实项目的绿化工程施工,在施工现场直接参与施工放样、场地平整、苗木种植及草坪建植等一系列施工工作,同时帮助解决施工中的一般『生设计配合问题,为学生以后从事绿化种植施工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也可利用现有的实训场所开展现场教学。如选择校内路面两侧绿地进行路缘花境改造设计,让学生进行现场调查与测量,了解现场与周围建筑、道路与过往行人的关系,记录场地内需保留的内容,并绘制现状图,通过分组进行现状调查与测量,使学生对设计现场形成充分的认识,为后期的方案设计做好准备。

(三)结合科研项目,进行探究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此方法更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近年来,广西生态学院利用承担的与植物造景设计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展实践性教学。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其中一些子项目安排给学生小组的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发、自主创新等实际操作。如在“高等院校生态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研究”课题的研究中,由教师事先制定好调查表格、调查问卷等相关调查材料,安排学生参与校园植物配置形式、景观效益、绿地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校园绿地植物景观的调查与评价方法,对使用者对绿地的需求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五、考核方式改革

建立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实践成绩进行评价时,采取“过程评价+项目评价”的综合考核方式(见表3),即不只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积极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探索研究能力。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六、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第一,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按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实践项目,并以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践教学,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程过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了真实的岗位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采取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探究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项目训练,实现了“教、学、做、训”于一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第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过程评价+项目评价”的综合考核方式,不仅实现了人性化评价,而且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发现和探索知识的过程,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注重过程训练中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C-125):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B253)

[作者简介]肖万娟(197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教学。

(责编 何田田)

作者:肖万娟 周业生 林凤琼

屋顶花园设计施工管理论文 篇2:

探索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摘要:绿色建筑行业将会是未来最热门的行业话题之一,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介绍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关于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是在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应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上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和水的消耗等进行规范。这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1 节地方面

2.1.1 在建筑设计的规划初期,就应把节地放在首位。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大力发展城镇化的同时,要求到规划期末,耕地的面积不得减少。在这个大背景下,设计中可以提高容积率,比如规定新开发的项目容积率不低于2。

2.1.2 多开发总面积大的住宅小区,少开发面积小于20 亩的楼盘。设计小区内功能完善的配套,或城区分成若干配套服务区域而非商业全部集中在一个片区,或者多个楼盘进行相互配套,减少人们的出行次数,缩短出行距离,减轻人们的社会活动对交通造成的压力。

2.1.3 除临街的建筑以外,尽量把底层架空,并设计地下停车场。底层架空可以安排一部分停车位,还可以种植部分荫生植物,将小区的周边绿化向室内延伸,既改造了小区的环境,又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2.2 节能方面

2.2.1 加强外墙与屋顶的保温以及耗电设备的技术改进设计。外墙可以采用加气混凝土等保温性能较好的墙体材料,在外墙结构的外面再设计一层不小25mm 的玻化微珠砂浆保温层(由于聚苯颗粒为易燃材料,所以不支持采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国内出现了多起的火灾事故都是易燃的聚苯颗粒着火引发的)。在满足建筑美观造型及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外墙大面积玻璃幕墙的设计使用。

2.2.2 采用中空玻璃等保温好的窗玻璃,积极开发铝合金窗框的替代品,比如用保温性能更加优良的塑料窗框或热阻断桥铝型材。

2.2.3 在空调系统设计中采用蓄冷槽,夜间用电低潮时制冷,白天用电高峰时供冷。采用热回收设备回收空调制冷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用来带动送风装置。多设计采用节能灯具。

2.2.4 屋顶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屋面板与防水层间的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充分考虑屋顶的综合利用,可以对屋顶进行绿化,还可以设计雨水的收集蓄水系统,改变过去屋顶的单调现状,既美观又实用。

2.2.5 太阳能建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有机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屋顶覆盖层或替代屋顶保温层,既消除了对建筑物形象的影响,又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成本。

2.2.6 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2.3 节水方面

2.3.1 量化设计屋面和地面的雨水收集系统,作为平时路面保洁和养护花草用水。

2.3.2 设置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是将建筑或小区内使用后的生活污水、废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回用于建筑或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如满足冲厕所,冲洗地板,喷水池,绿化等使用要求。

2.4 节材方面

2.4.1 进行限额设计管理,在满足规范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4.2 少采用不可再生材料,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2.4.3 多利用地方性材料,减少运输成本,不追求进口材料。

三、关于绿色建筑施工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要求做到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下面主要就绿色施工管理与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绿色施工管理

3.1.1 组织管理成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落实责任制,项目经理担任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管理,有专责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建立绿色施工验收制度。

3.1.2 规划管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3.1.3 实施管理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加强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并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3.2 绿色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3.2.1 施工扬尘的控制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大门口设置冲洗车槽,运送土方、建筑垃圾时采用封闭处理,施工现场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进行密闭存放。

3.2.2 噪声的控制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4-90)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要求制定降噪隔音措施,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3.2.3 光污染控制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避免施工现场强烈的灯光影响周边居民,电焊作业时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3.2.4 水污染控制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施工现场应设置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排放应达标并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对于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3.2.5 土壤保护保护好施工场地周围的地表环境,防止土壤被侵蚀和流失。施工造成的裸土,要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3.2.6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处理施工废弃物,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等。

4.2.7 建筑垃圾控制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制订可靠的保障措施,建筑垃圾的外运过程不能造成路面污染,建筑垃圾的弃放不应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回填、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但我们要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这条健康环保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阔平坦。

参考文献

[1]Top Energy.绿色建筑评估[M=I.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5)

作者:赵锦 陆海华

屋顶花园设计施工管理论文 篇3: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与对策的探讨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受到设计、施工环境、温度的影响,导致建筑结构产生裂缝,不仅会造成建筑物发生渗漏,还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防止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墙体温度裂缝和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的裂缝两个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 裂缝; 成因; 控制措施

一、墙体温度裂缝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

1.1墙体温度裂缝形成原因

(1)从设计角度分析温度裂缝,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加上某些设计人员的考虑不周,在隔热层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大,顶层砌块强度及砂浆标号也均要求较低,同时未针对温度裂缝的产生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就给墙体温度裂缝的形成创造了先天的条件。

(2)从施工角度分析温度裂缝,砌体施工组砌不合理,砌体通缝、竖缝不饱满、顶层使用大量断砖、碎砖、砂浆强度低、不按规范要求留槎等等,架空隔热层直接与女儿墙顶死,未按设计要求留设与空气对流的通风口,造成隔热层不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因此施工中的人员、材料、施工工艺、现场管理等要素也是造成温度裂缝产生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3)从定性分析温度裂缝,夏天阳光照射下屋顶表面温度高,混凝土屋盖受到阳光辐射面积比砖砌体要大得多,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其他任何部位都长,而混凝土屋盖的阻热能力比砖砌体阻热能力差得多。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由于线膨胀系数不同,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而这位移受到限制,则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就在门窗洞口四角产生竖向及斜向裂缝。

1.2墙体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1)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除应严格依据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外,还应尽可能缩短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设置间距;顶层端部两开间的外纵墙与内横墙相接处、山墙与内纵墙相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顶层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也不得低于M7.5;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与墙体交接处均应加钉宽200mm的通长钢丝网(网眼为10×10)以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重视屋面保温隔热设计,严格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广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在设计上,可考虑采用双层屋面,或将屋面绿化成屋顶花园,既有利于防止温度裂缝,又可改善住宅的保温、隔热条件,也达到美化绿化的效果。

(2)施工阶段的预防措施。建设单位在前期就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建筑工程的时间,尽量避开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施工温度敏感部位。屋面板浇筑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保温隔热层的施工,保温隔热层应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所用隔热材料要通过严格检测,确保能达到设计隔热效果。提高砌体施工质量,要求强度达标、组砌合理、砂浆饱满、横竖缝顺直,禁止干砖上墙,确保砌体的抗剪强度。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1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1)建筑结构设计原因引起裂缝。结构体型、刚度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处,由于该处的应力最集中,因此当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裂缝便沿此位置发生、发展。从现浇板最初出现裂缝的位置来看,干缩裂缝首先在核心筒的四角,之后出现在板的中部,这是现浇板内部应力最集中、最复杂和最薄弱的部位,由于墙肢和核心筒刚度的强烈约束作用,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裂缝便沿此位置出现、发展。

(2)混凝土材料本身原因引起裂缝。水泥用量也有所增加,易使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离散程度增大,造成混凝土由于抗拉强度和抗变形(极限拉伸)能力不足而出现裂缝。在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民用建筑中,低配筋率的楼、屋面板、墙板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自身收缩加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作用,很难避免裂缝的出现。

(3)施工工艺及气候环境原因引起裂缝.施工作业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或混凝土温度变化使收缩过大,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工程实践表明: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之

一。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2.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

(1)结构图设计时应考虑对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做抗裂设计。设计者在施工图设计时,应对构件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配筋给予适当加强,使得构件的钢筋除起着抵抗外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外,还起着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应力作用,使得构件既满足强度要求,还满足混凝土的特性和温度变化等多种原因对构件影响。实践证明,经过抗裂设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均不产生裂缝,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浇筑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结构和构件的抗裂性、安全性、耐久性,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骨料、水按一定的配合比搅拌合成的。根据结构的要求,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可在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

(2)温差控制。温度变化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混凝土早期硬化脱水干缩时强度较低,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表面游离的水分蒸发很快,水泥水化又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外部的水化热量散失较快,内部的水化热量不易散失,使得内部混凝土产生较大膨胀,外部混凝土却随温度下降而收缩,由于内涨外缩互相制约,对外部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或采取降温保温措施,混凝土由于有这种温度应力的作用,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力时,就会产生裂缝,特别是冬、夏两季,昼夜温差大,养护或降温保温措施不力,极易产生温度裂缝。

(3)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混凝土是否出现裂缝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方法以及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强度等级,根据所用的骨料及其含水率配制施工配合比,最好做到每盘过磅,严格控制水泥、骨料、水的用量,并在監理工程师的监督下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浇筑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和浇筑方法,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清理干净和浇水湿透模板,浇捣时,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全面,又避免过度,在混凝土振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并随时注意模板及其支架,防止漏浆,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当的温度和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普通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掺用延缓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个昼夜。养护用水与搅拌用水相同,为减少混凝土凝固时表面水份蒸发过快,最好用稻草、麻袋、砂等覆盖,以防止混凝土干缩时产生干缩裂缝。厚大体积的混凝土水化热较高,在炎热气候条件下,应采取降温措施。

三、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裂缝的产生对工程质量有很大的损害,结构设计人员应该认真负责,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吸取以往的经验,对裂缝的产生原因深入分析,并把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刘立娜,韩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和产业,2009, (09)

[2]李钢,赵永成,孟夫良.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10)

作者:杨巧贞

上一篇: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论文下一篇:医院信息系统医疗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