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信贷业务探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利率市场化在保证金融机构资源均衡,实现金融机构资源高效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变化的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变革的重要趋势,促使商业银行随之开始转型。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够健全,难以拓展自身业务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银行零售信贷业务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银行零售信贷业务探究论文 篇1:

马蔚华的领导艺术

马蔚华是真正意义上的、极具创新精神的职业银行家。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

5月8日,深圳招商银行总部召开管理层大会,宣布马蔚华离开招商银行的领导岗位。

马蔚华是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他执掌招商银行达14年,在他的领导下,招商银行从“偏居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第六大银行。2012年,招商银行入榜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他也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学习型银行家

1949年,马蔚华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高中毕业后,马蔚华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做了一名知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蔚华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82年,马蔚华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经过几次提拔,先后任辽宁省委办公厅处长等职。1988年,马蔚华进入央行,在人民银行任职期间,他以政府经济官员的身份参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1999年,马蔚华进入招商银行。在他执掌招行的14年中,这家银行所爆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及高成长性,一度令人惊叹。

马蔚华的成功并非偶然。曾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评价马蔚华是一位学习型的银行家,“他很活跃,很积极地参加国际国内的会议,学习怎么带银行,怎么判断宏观经济,怎么判断风险,怎么做好公司治理。”而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看重马蔚华的个人气质,他认为马蔚华并不官僚,且非常注重市场导向和品牌导向,他是为做银行而做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银行家。事实证明,马蔚华一直在潜心学习。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积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马蔚华从一个插队知青到著名的银行家,必定遭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亦可看到马蔚华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劲头。

有杂志评价马蔚华是“爱读书的银行家”。尽管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所占据,马蔚华还是会抽出时间来读书。马蔚华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他在商务旅行时总是带着一本书,同时他也在招行内部网站上定期向员工推荐好书,比如《执行》、《世界是平的》、《黑天鹅》、《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等。在和别人的对话中,他常引用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观点。他曾在向全行管理层推荐《黑天鹅》时,提示大家不要担心人所共知的骇人听闻的风险,而要担心更为险恶的不为人知的隐蔽风险,譬如金融机构的困境对实体经济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马蔚华不仅喜欢读书,他还身体力行自己写书,将自己的见解见诸纸张之上。《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暴之旅》就是其在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亲访各大金融高管、名商政要,用亲身经历诠释经济危机,用权威观点测度经济未来走势之作。书中既有经济危机下金融机构及高管们生存形态的现实记录,也有马蔚华经世治商的理念与哲学。

此外,他还善于向有经验的银行家取经。和中国其他顶级银行家相比,具有央行工作背景的马蔚华可谓独树一帜,因为他愿意在全球范围内结识人,并愿意去探究真实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数年时间里,马蔚华曾多次前往华尔街,向花旗集团的桑迪·威尔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莫里斯·格林伯格等金融业巨子取经。他说:“这些银行、这些银行家在我们心目中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毕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而他们都是百年老店。”马蔚华认为,中国银行业现在所走的路子可能是那些世界大银行曾经走过的路,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前沿的战略眼光

马蔚华被称为极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不是凭空得来的。博览群书与敏捷善思,使马蔚华在把握市场趋势和招行的发展战略时更有底气。业界认为,招商银行就是以领先同业的理念和执行力,探索有别于传统银行规模扩张发展的新模式。他在央行曾经的任职经历,使他在做银行经营时,常能从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说,“在央行时,我管过货币政策,管过金融监管。我现在体会到很多东西,是因为当年这些工作经历。我经常能站在监管的角度考虑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任职招行行长之初,他就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想要在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招商银行有所作为,就需要知道招商银行和优秀银行相比较的差距。起初,招商银行几乎没有什么优势。论规模、网点和资金量,招行无法和国有银行相比;论资历、品牌和管理,招行更不必说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相比。例如,当时国内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在全国拥有上万家网点,而招商银行在全国只有几十个网点。

所有的银行都在发展,怎样才能显示出招行独有的特性,让顾客和市场能够记住招行呢?马蔚华的战略眼光就在于,他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做起“网上银行”的买卖。1995年,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建立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兴起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与国际银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遇。马蔚华目光如炬,及时锁定银行业务网络化的战略目标,决定让招行与网上银行联袂。

马蔚华在一份工作报告中描绘了“网上银行计划”,希望通过一年时间,利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跑马圈地,扩大零售业务市场,实现对同业的赶超。1997年,招商银行领先同业第一个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但这一尝鲜行动的战略重要性,直到马蔚华赴任才开始显现。1999年,招商银行在北京宣布网上银行计划,开始用同行们不熟悉的方式拓展新一代銀行个人客户。同时,招行的网上银行建立起来之后,马蔚华把计算机、手机、ATM机都作为终端,各个终端连起来以后就延伸了招行的网络服务。自此,马蔚华确立了以银行业和互联网产业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成了业内对招商银行的评价。

经过五年的累积积淀和思索,2004年,马蔚华提出了发展零售银行的理念,这亦是招商银行的第一次转型。招商银行自走入民众视线以来就与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背道而驰。他说,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但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对于当时的银行来说,其客户几乎都是大企业,即那种对公信贷业务的客户,而针对中小企业的客户很少涉及,对百姓个人的零售业务则是严重滞后。相比之下,个人信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收益较少,且前期客户开拓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较长的市场积累期,因而这一领域被各家银行认为是“鸡肋”业务,市场规模微乎其微。

马蔚华的第一次转型就以彻底颠覆国内传统银行业的营销模式为宗旨。马蔚华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将零售业务定位为招行的核心战略,并成立专门的个人信贷部门,直接服务于新兴的个人客户。在马蔚华的带领下,业务员们化整为零走入街头巷尾、高校社区、中小型企业,以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零售业务。这位招行的掌舵人,从战略到销售亲力亲为,带动招行上下的市场扩张,迅速赢得一批年轻、有实力的客户,为招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奠定了初步的客户基础。招商银行搞一卡通业务,很多人认为马蔚华的做法就像一个疯子,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个被诟病的一卡通业务奠定了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中的口碑和地位。在接下來的几年里,马蔚华陆续扩展招行的个人业务产品线,一卡通、财富账户、信用卡、“金葵花”理财等吸引了大批个人客户。经过多年发展,零售银行成为招行的“光环”。截至2011年9月,招行储蓄存款占自营存款的比重超过36%,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超过38%,这些数字均在中国境内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

此外,招行信用卡自2003年推出后亦迅速普及,并于2006年突破500万,占据中国信用卡市场30%以上份额。目前,招商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3600万张,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并被誉为国际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

无时不在的危机感

管理决定企业命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管理的竞争。网络化、全球化时代,世界是平的,依靠产品和服务取得的优势,其维持的时间愈来愈短,产品和服务的差距也可以很快追平,内地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真正的差距在于管理。马蔚华向他的员工推荐了《基业长青》,此书宣讲了18个历久不衰的企业例子,其成功之道,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先进的管理理念。

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胡斌向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167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直接影响了招行的声誉。作为领导的马蔚华没有推脱责任,而是从这起事件中寻找管理的漏洞。他认为,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且应当作大事来抓,管理层应更加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和福利。这是一次精细化管理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契机,要把负面影响变为正面效应。

深感危机常在,招行做了很多管理理念方面的变革。招行提出了“因思而变,因您而变”的理念。为了让员工、让客户更好地理解这个理念,马蔚华在中央电视台亲自参与了招行的广告设计。招商银行就是金葵花,葵花象征招商银行,客户象征太阳,银行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里,如果没有太阳,葵花就要枯萎,如果没有客户,银行就要亏损。这个广告成为招行的文化象征。“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这一通俗易懂且又寓意深远的广告词传遍大江南北。

不仅如此,网上曾报道招商银行有一份名为《那些追赶我们的竞争者》的报告。报告警示招行正面临来自民生、兴业等兄弟银行的追赶。而在2007年初,马蔚华在招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就推出过一份“危机报告”,他当时说:“这个世界想不到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认为稳居前列的时候,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来,发现别人已经超过你了。”

可以说,招商银行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马蔚华的领导。他上任后,始终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快使招商银行摆脱了规模小、效益低的特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招行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作者:刘建茂

银行零售信贷业务探究论文 篇2:

中美两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比较与优化策略

摘 要:利率市场化在保证金融机构资源均衡,实现金融机构资源高效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变化的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变革的重要趋势,促使商业银行随之开始转型。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够健全,难以拓展自身业务等。相较而言,美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做法。由此,文章对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经营成本;利率市场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经验启示

中国利率市场化始终以金融市场为中心进行改革。目前,利率市场化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与贴现利率市场化,及存款利率市场化。现已进入最后阶段,即所谓存款利率化的开放。2009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兴起,我国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多,资本开始缩减,充足率明显降低。相继,商业银行出现的再融资困难问题,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也受到金融监管机构关注。随后,金融资本监管政策逐步推出。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自当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至1.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至4.35%,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从上述引发的现象及下调数据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对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尤其是商业银行利率变化,有着积极影响。

一、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分析

(一)优化资产配置,利用信用评分制度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美国商业银行以证券化形式将缺乏流动性和具有风险的资产,投资于債券市场,成为资产管理业务配置资产的另一个比较显著趋势。这种方式,使得投资者不仅能够获得稳定报酬,还能降低投资的风险,委托资产能够达到预期收益效果。资产证券化的应运而生,拓宽了资管业务的投资渠道,配置资产更加灵活,促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不断成熟。同时,美国商业银行以信用评分制度,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提高了经营效益。例如,花旗银行在发展初期为了控制资本运营风险,借助信息评估技术,建立并完善了信用评分体系。依据该制度,提高了该行运营效益,还可以根据客户信用进行定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截止2015年,花旗银行借助信用评分系统,在四十多个国家近两千个机构开展零售业务,拥有超过2500万账户,零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65%以上。现阶段,该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每年以20%速度发展,成为花旗银行增长最快的一部分。

(二)利用差异化经营策略培养竞争力优势

美国商业银行为提升自身运营能力,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采用客户定位的差异化模式。具体而言,商业银行专注于居民用户与中小型企业,促使商业银行集中资源,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周全的服务,从而为美国商业银行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为主要客户群,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占其总贷款额的一半以上,有的银行甚至能达到80%。同时,美国商业银行利用虚拟网点作为金融创新措施,绕过法律对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以全天候服务方式、低成本优势,为其分支机构带来较大收益。此外,美国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普遍性、可视性与交互性等新特征,大量推出网上银行的新产品和服务,取得了巨大利润。据中商情报网数据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从美国家庭用户各年龄段综合来看,网民使用网上银行的渗透率超过了40%,其中利润在商业银行总利润中占比较高,超过了40%。

(三)利用交叉销售模式节约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效率

美国商业银行为克服传统单一营销模式的弊端,适应日益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挖掘现有客户群体对其它金融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并开展相关服务或者开拓横向市场,形成了现有交叉销售模式。利用该模式,美国商业银行交易成本在逐步降低,取得了较大收益效果。例如,富国银行作为美国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之一,除运行传统业务之外,近年来开展了退休金管理、地产信托、财富管理等在内的八十多项业务,覆盖金融产品近百种。这些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为富国银行开展交叉销售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据测算,富国商业银行开拓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高于维护老客户成本的4倍。但利用交叉销售模式,从商业银行现有客户群体中,挖掘客户其他金融产品的需求,并加以营销,由此极大降低了银行营销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据UN Comtrade Database 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富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每个老客户交叉销售数量为6.05个金融产品,较2006年5.6个增加了将近2倍,缩减成本近2.2倍。可见,通过交叉销售模式,富国银行可以降低营销成本,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以此提升了商业盈利能力。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问题

(一)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明显增加,盈利能力逐步减弱

随着央行逐渐放宽对存、贷款利率的上限,商业银行之间为获取存款资金,价格竞争成为一种重要竞争措施。在此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处于弱势地位,往往会采取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水平来竞争客户资金,其结果是存款付息成本的抬升。以1年定期储蓄存款为例,2015年9月14日,银监会对国内部分区域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进行定时监测发现,城商行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算术平均值为2.41%,分别较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高出20.5%和8.07%。同时,存款是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存款利率的上升,将直接加重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收益率处于低下水平。据中商情报网统计,2015年全年,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仅为5%,较2014年的5.6%的收益率来说,呈现下降趋势;同期,英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均超过了20%,英国商业银行更多,超过26%。虽然,现阶段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独资银行强,即便如此,2015年我国仅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榜中,但平均收益也仅为14%,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准。

(二)货币市场定价基准缺失,商业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下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产品定价方面,缺乏统一合理的货币市场价格基准。基于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各商业银行直接采用抵质押利率、回购利率、采集SHIBOR和法定基准利率加成等定价方法。由此致使各商业银行间价格参数出现异常,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失衡,特别是短期资金利率,对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货币类基金产品为主的低风险理财市场收益率走势产生不利影响。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非保本与保本理财产品、中长期与短期理财产品之间的利差水平与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利率间呈负相关。例如,2015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之间,上述各类理财产品的利差水平、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75、-0.84,均为负数;以及2016年二季度某一时间段内,国有商业银行理财收益率高于中小商业银行理财收益率、中长期限产品收益率低于短期限产品收益率,呈负相关。种种迹象表明,当前资金面紧张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之间利差水平收窄,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其理财产品收益也呈下降趋势。

(三)对传统业务盈利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

存贷款业务利息差收入,是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主要渠道。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拓展业务主要依靠大中型公司客户,导致传统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信贷投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据凤凰财经网站报道,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平均增幅为18.22%,较2010年26.37%下降了8个百分点;同期,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7.84%,较2009年49.38%下降1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很大一部分表内信贷资产转移至表外。以宁波商业银行为例,宁波商业银行2014年、2015年同期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低于35%,同业及投资类资产在总资产中却占53%~54%的份额。由此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结构产生了较大冲击。

同时,存款利率放松管制后,存款定价差异化程度提高,大型商业银行传统优势可能会被中小商业银行价格优势所削弱,其存款市场客户结构受到冲击。利率市场化冲击最大的是商业银行战略客户,对于这类客户,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债券和股票发行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会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地替代传统信贷业务。例如,与传统间接融资相较,直接融资与表外融资的新兴模式,更为大型客户所使用。据央行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15年全国直接融资与表外融资比例较高,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超过了51%的比例,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这两种融资规模规模超过传统贷款,成为重要的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大型客户传统贷款业务会被新兴融资模式分流。

(四)商业银行利率浮动变化较大,不利于利率市场的稳定

随着物价指数攀升、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市场利率化变革下,商业银行存款来源渠道被逐渐分割。尤其是近些年,伴随揽储难度增大,商業银行为获取存、贷款,不断变化存贷利率,严重影响了利率市场的稳定。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显示,2015年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及兴业银行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定期存款利率维持在1.5%、1.75%、2%的水平,与基准利率相比,上浮约36%、34%、33%,而三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超过十个百分点。这些利率的变化,对整体金融机构利率调整及稳定,产生较大的动荡。更为明显的是,部分地区商业银行价格竞争愈发明显,利率变动也有较大变化。例如,2015年长沙银行、重庆银行等银行一年期定存上浮超过40%,更有甚者,如部分湖南、湖北小型商业银行定存利率上浮超过60%。由于存款利率上浮,致使存款资产质量不足,资产稳定性较差,导致商业银行遭受多重危机,不利于利率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变革的优化策略

(一)拓展商业银行资产交易业务

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负债业务的工具和手段,以此提高存款吸引力,控制存款成本。 推进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创新,例如并购贷款、信贷资产出售、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业务,进而适应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流动的需要,盘活不良资产,实现资本流通。为了拓展盈利空间、减少对存贷利差收入的依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新兴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国际中间金融服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投资基金等业务的创新。同时,在规避商业银行创新中间业务风险的基础上,应不断加大理财产品 、私人银行服务及金融衍生服务等业务的创新力度。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利率市场化变革的转型期,还应开拓较为丰富的银行交易产品种类,推进交易业务的研发,以此主动适应新型市场变化,迎合海内外客户及各类型企业需求,构建新的盈利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二)完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产品定价体系的持续建设。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联合重点企业,利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大、发展迅速的特征,改善客户结构。全方位考量产品价格,更进一步地支持中小企业客户。应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增强资本管理能力,改革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FTP),建立健全内部评价等风险信息系统,改良内部评价等风险信息系统,考察各业务单元的绩效,对各金融产品的盈利水平与价格进行综合考核。利用高效的内部风险评价体系评估贷款风险,计算贷款违约率以及违约损失率,以此支持金融产品定价方案。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依据各部门、客户、产品的进一步细分和成本核算的金融管理机制,对客群进行适当分层,制定针对个人客户与公司客户的更为细化的分类方式。

(三)强化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达到流动性管理精准性和专业性标准,科学管控城商行核心存款,以适应银行间市场和存款的波动性增强趋势。一方面,我国城商行要尽快完善专业化团队和模型量化分析人员团队,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进行资产流动性与资产负债的管理与细分,着力改善流动性管理团队和资产负债管理团队的人员结构。另一方面,应注重金融资本的管理与应用,强化战略性专业决策系统与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断改善资产配置结构,完善资金结构,全方位统筹不同业务线(如:小型和微型企业、公司、金融市场与零售业),兼顾各产品的盈利与资源消耗。

(四)优化业务结构,拓展金融业务服务领域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应更加注重综合性运营,转变业务模式,由之前存贷利差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综合业务均衡发展模式,促进收益渠道多角度延伸,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拓宽电子银行业务渠道,增强跨领域、跨市场的电子银行的各项业务,开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支付等多种业务,注重互联网经济发展新思路与新理念的运用。应遵循网络金融时代的发展规律,不断创立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金融特色的若干金融产品组合,与电商平台既合作又竞争,将线上和线下信息有效融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电子银行品牌”与“电子银行渠道”。同时,完善“电子银行渠道”,优化非利差收入业务。如零售服务、中间服务、同业市场服务、投行服务与金融市场服务等。既要加快业务速度,又要增大业务量,积极开拓利率市场化的衍生服务,加大创新服务收入在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推进新兴业务的发展。

(五)利用利率差鼓励中小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各商业银行应加快战略转型,调整现有盈利模式,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信贷业务,加快发展速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使用利率差方式,发展稳健信贷业务,为中小科技企业争取信贷规模。同时,联合其他商业银行发挥合力作用,通过对接总行资产池等途径,引入各类合理资金,扩大中小科技企业信贷量;或为中小科技企业募集信托资金、私募资金与机构资金提供媒介平台,保障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时间短、次数多、速度快”的特点,开发专门信用评审工具,以简洁评分卡取代复杂的評审报告,可以极大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这样整体将有利于更多企业向科技创新方向发展,实现动力转换。▲

参考文献:

[1]戴媛.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月刊,2012(7):3-5.

[2]张英杰.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基于美国市场数据的动态面板模型研究[J].企业经济,2015(2):53-56.

[3]王勇,刘昶.美国利率市场化时期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变化研究[J].金融纵横,2014(5):51-55.

[4]黄翀,曹权.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J].现代金融,2015(6):9-11.

[5]赵伟,王亚宽.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及应对措施[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1):11-15.

[6]胡昕雯.利率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的危与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4):110-111.

[7]谢四美.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率风险防范——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4(2):11-19.

[8]贾蔚,许冬,杨金舟,夏伟鑫.商业银行利率套利交易研究[J].中国货币市场,2016(4):50-56.

[9]陈游.利率衍生产品在美国银行业的应用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4(2):41-45.

[10]曾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与管理探究[J].财会通讯,2014(26):45-47.

[11]李铄,宋琴.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敏感性缺口分析[J].企业管理,2015(4):120-122.

银行零售信贷业务探究论文 篇3: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市场结构体系逐渐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科技、电子商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等的兴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除此之外,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反应在正相关的关系上,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需要通过提高非利息收入等其他手段,因此研究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从此方面着手研究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首先探究了金融脱媒的概念及产生这一现象的成因,它主要从三个角度即投资者角度、资金需求者角度和理财机构角度逐一分析,其次就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在收益、成本和风险三方面的具体讨论,最后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及建议

一、金融脱媒的概念及成因分析

(一)概念

关于金融脱媒的概念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定义,最早提出该概念的是D.D.Hester,他将金融脱媒的概念主要锁定在“脱媒”上。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概念顾名思义主要应用于经济市场中,这个“脱媒”中的“媒”主要指的就是中介,而金融脱媒指的就是企业在经济领域当中,运作资金不再依靠任何包括银行在内的中介机构,而是由投资者和企业直接相联络直接进行资金流通。此概念的定义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相关的研究学者如李亚芬、秦国楼等都对此种说法给予了肯定。更细致化的来说,金融脱媒中的金融中介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是指所有的金融部门,而狭义的即指我国的商业银行。

金融脱媒是一种企业间绕开中间途径而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特别现象,也称金融非中介化。随着经济市场的加速发展,金融脱媒也逐渐发展起来。日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呈现多样化,在证券市场中企业采取拓宽融资渠道的方法直接融资,提高融资效率。当前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模式已经占据了市场大份额的比重,另外随之我国金融体制和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已经不再是我国经济市场的唯一借贷中介,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相继推出和发展,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这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少影响,而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狭义的金融脱媒,研究金融媒体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就是本文探究的主体。

(二)金融脫媒的成因分析

1、从投资者角度

我国的经济市场日趋热络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金积累也达到了一定的财富水平,但通货膨胀率的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需求也在加大呈现多样化趋势,商业银行的储蓄功能、资金融通等间接融资的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已经达不到相互契合,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之间不得不以直接融通的方式进行,也就逐渐形成了金融脱媒。

2、从资金需求者角度

融资成本是资金需求者考虑的最重要一个因素,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中介时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融资成本,且融资渠道也相对复杂,面对这样的形式大多数企业将视线转向了融资更便利、成本更低的直接融资市场,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逐渐被大型的财务企业被替代。除此之外,因为创业板块更容易入门,各中小企业更加青睐于此,因此商业银行失去了大部分客户资源,对资金需求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3、从理财机构角度

理财机构的多样化和全面化已经为经济市场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自从1979年我国的经济和金融进入改革阶段一定的规模已经形成,由保险、证券、信托机构和相关财务企业等组成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40多年,由2013年总资产的415,995亿元到2017年743,389亿在数据上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成了巨大的难题。而近年来,网络金融的崛起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成为了新一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截止到2017年9月,相关性质的支付机构数量已高达520多家。电子支付业务包括三大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而这项业务在支付机构中的优势明显强于同期的电子支付业务,迎合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势头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市场造成了不少压力。

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一)使收益上的银行息差减小

中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相关储户在以往的金融体系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低利率使得储户没有得到一定的收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金融压抑。自从利率化市场开始改革,金融压抑的现象明显有所改善,市场也逐渐打开,资金在商业银行外周转后逐渐形成循环体制,直接减小了银行的信贷。虽然在实质中银行利息在增加,但其占收入总额的比重却在下降,使得商业银行在收益上的息差明显的减小。

(二)使银行业务的成本提高

融资渠道的全面打开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多项选择,当处于银行的资产业务中时,资金需求者考虑到信贷需求,在融资成本上提高贷款议价的能力,使得银行信贷的空间有所减小;而在负债业务方面金融脱媒的产生探寻出新的资金来源,这些以证券、基金、保险等为主的金融机构拥有相当的实力,资金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利率水平也更加有利,大程度提高银行的融资成本。

(三)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

金融脱媒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所加大。金融市场的的产品越来越多,收益率日益上涨,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趋势发生变化,短期化成了主要特点趋势。利用短期融资方式的货币市场采用了错配的盈利模式,但因此引发出的资金流动问题逐渐严重化,加大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也使得当前商业银行的资金呈现紧张状态。

三、相关建议研究

(一)调整经营策略,创新业务产品

金融脱媒的程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二者之前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经济水平越好反映出的金融脱媒程度也越高。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影响的时候,商业银行在此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为了完善中间业务的完成性,帮助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业务,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商业银行应适当地调整经营策略。除此之外,面对金融脱媒给予商业银行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加强重视积极态度,在业务和产品上不断探究创新,可以开展混业经营融合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加强商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发展“低风险”“高效益”的经营业务,提供更加好的、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扩大客户群体,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多样化经营模式

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在金融市场中它也发挥出了强大的作用力,互联网技术在推动金融市场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促使金融脱媒的程度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受互联网金融的刺激在一定的程度上发展受到了阻碍,所以商业银行应改变策略,结合互联网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效性的服务、开展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商业银行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经营模式的最佳方式,移动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一项重要举措,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来应对金融脱媒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

(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业务影响下的转型策略

1、巩固传统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与新兴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所不同,在商业银行中仍存在一部分以存款、证券账户交易结算为业务的资金在银行中流通,这种流动性促进了传统的信贷业务,因此为了巩固传统信贷业务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并维持对公业务的创新及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2、拓展中间业务及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战略性业务

我国经济市场一直在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个进程使传统的存贷业务陷入两难的境地,商业银行面临这种局面时采取了拓展中间业务的方式,其中中间业务包括基金、咨询顾问、证券、金融衍生品还包括一些代理收费、托管、支付结算等业务。中间业务有很大的优势,它的经济周期依赖性小、风险低的特点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提高业务水平、稳定资金流动。因此商业银行要持续拓展此类的中间业务,还要大力开办咨询顾问、支付结算和电子银行等中间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在资金、客户源、网点销售渠道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其优势与重点拓展企业兼并,利用兼容性和互补性的特点开展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战略性业务,使得商业银行成为大型优质性客户在新的金融环境下最具竞争力的选择。

3、重视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

客户资源无论是对商业银行还是对其他金融机构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金融脱媒的现象一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失去了许多优质客户资源。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渠道、持续增长的要价能力及下降的银行利润增长贡献率都阻碍了商业银行从大型客户中取得利益。相比较之下,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商机。中小企业市场具有大的发展空间,风险程度也控制在商业银行的掌握能力范围之内,这样的优势足以让商业银行减小对大型企业的依赖性,将重视度放在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上,逐渐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客户,使得商业银行减小金融脱媒带给其的影响与压力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4、开拓和增强网上银行业务

互联网金融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部分非金融支付机构带来了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支付的崛起以及各式网上金融产品或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优质客户。开拓和增强网上银行业务、积极发展网络金融、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网上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之力满足客户对网上金融的需求来增強商业银行的快速有效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脱媒作为一种不依靠中介使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现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些影响使商业银行在收益上减小了银行的息差、在成本上提高了银行的业务成本、在风险上加大了风险的流动性,为了减缓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只有商业银行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创新发展业务产品、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多样化经营模式以及实施适当的转型策略,才能做到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修远.浅析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7( 1)135-137.

2、周静.金融脱媒与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2.

3、曾力,朱民武.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南方金融,2015(4)90-94.

【李晓红(1976-),女,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级经济师,现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专业带头人。】

作者:李晓红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的高效课堂论文下一篇:农村家庭教育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