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量爆发式增长,由此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大数据”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课题组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问题,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论文 篇1:

以人为本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困境及突破

摘  要: 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突破困境的关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由于片面重视评价方法使用快速和方便,忽视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科学性不够,导致评价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间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困境,必须实现效果评价方法设计理念的角度转化,对评价方法尽早改革、不断完善,提高评价方法多样性,增强系统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困境; 突破

由于我国大学生和教师人数多、高校重视评价方法使用的快速性、学界提出的很多方法不具备可操作性等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运用理念纷繁复杂,却忽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使评价方法在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原则,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突破瓶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困境

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中,以人为本理念运用情况不容乐观。许多高校注重评价方法运用的简单、快捷,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有效性不足。

(一)忽视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能动性对世界的反作用,发挥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其中发挥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是必然要求。但在评价方法上,高校长期忽视一线体验者(大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学生和教师真实需要考虑不足,导致对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忽略,因此评价方法有效性难以提升。

首先,思想上缺乏对大学生和教师主体地位认可、坚持。大学生和教师在实践中被“架空”的现状,说明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和教师在评价方法制定、实施上不可取代的作用。其次,实践上对大学生、教师的尊重和鼓励落实不到位。无论是评价方法制定还是实施,决策者很少广泛征求大学生及教师的意见、建议,大多依专家经验,大学生及教师只是执行者。如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专家经验确定指标权重将定性评价定量化,导致主观性强的问题。[1]第三,缺乏对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基础(大学生和教师需要)的考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种类丰富,主要有理论考试、社会实践、师生互评等,仅理论考试又包括随堂测试、期末考试、网络测试等。但这些方法的共性是内容安排、方式选择方向均为“自上而下”。对学生而言,知识记忆和理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有没有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营养”;有没有将“营养”内化为意识、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没有学会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这些情况只有学生清楚,“自上而下”设计、选择出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真实需要。对教师来讲,工作环境、竞争环境、物质条件、激励制度等都是直接、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目前“自上而下”制定的评价方法往往忽略了人文关怀因素。

(二)科学性不足

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就是牢牢立足以大学生和教师为本,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和教师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对评价方法不断研究、运用、完善,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全面、系统的评价。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科学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多样性与系统性未实现有机结合。有学者指出当前评价方法困境源于测评渠道与方法单一、狭窄。[2]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种类丰富,但真正被广泛应用的还是理论考试、实践报告、师生互评,除此之外,学界提出的很多方法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可操作性弱。如动态评价法提出对个体跟踪评价,时间跨度几十年,对我国大学生来说很难实现。显然,多样性落实不足导致对大学生和教师个性及发展特点的忽视,影响评价效果。此外,将多样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实现对大学生和教师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性评价未得到有效实施。大多数高校为快速、方便得出评价结果,在学期末考试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评奖评优时采用“考试成绩+教师评价”的方式择优评选,评价方法相互割裂,生硬结合,导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片面评价,以偏概全,违背了以人为本理念。

二是方法改革过于滞后。在大学生评价方面,学界认为,以期末考试、实践报告作为评价方法检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存在不能全面、准确考察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问题,但截至目前,各高校依然主要采用这两种方法,使得评价结果不准确;在教师评价方面,大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是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存在严重漏洞,如微信号、各类校园软件上出现“一键评教”,大学生只需点击一次便可完成评教,结果缺乏真实性。此外,问卷评价真实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运用新技术(如大數据、人工智能)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个性化、差异性评价模式开发不够。总之,评价方法未及时调整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脱离以人为本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中的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理念选择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符合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标准的评估理念;发展性评估理念。[3]笔者认为,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运用对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评价方法很难选择单一理念作指导,但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挖掘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元理念,发现“以人为本”是这些理念形成与发展的共性。显然,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困境突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何谓“以人为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个更高级、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4]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人自由发展就不会迫于压力而长时间只做一种工作,避免片面发展;人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综合素质提升,适应社会能力增强,拥有更多选择的能力和机会,人将更自由。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本质的实现,马克思对人本质的论述集中在三点: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劳动及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需要、实践及社会关系优化三个方面着手。[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丰富、发展人本思想,认为落实以人为本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思想上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实践上尊重人民的首创;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发挥领导干部在积极改革中的作用[6],强调在各领域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始至终都在做人的工作,服务于大学生和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离开这一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现实价值。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及教师个性化差异与追求越来越突出,显然对个性的追求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及教师的现实需要。因此,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一环的评价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及教师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在选择、运用中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准确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导,就会在评价方法设计、选择、运用上做出相应决策,产生对应结果。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在于认识到“人”这个最本质因素,既是出发点,又是终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只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理念,才能使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得“民”心;才能准确分析评价方法现存问题,及时调整;才能突破瓶颈,提升有效性。有学者总结中国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内涵研究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革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社会功能实现;关心学生。”[7]笔者认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体现以人为本同样适用,评价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一环,在其中体现以人为本需要更具体且与时俱进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设计、选择、应用满足大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依靠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力量,优化校内“社会”关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进行积极改革。以这四点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主方法,并用分方法支撑每个主方法。以此演化而来的方法就是在评价方法设计、选择、运用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三、以人为本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新突破

高校多次出现优秀外壳包装、思想道德素质欠佳的高学历野蛮人,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缺乏对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视、把握、应用,导致评价方法难以突破发展瓶颈,产生诸多问题。如果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上继续得不到重视,那么评价方法只会越来越脱离“人”这个因素,既会降低大学生和教师对评价方法有效性的认可度,同时也会使评价结果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脱离的情况更严重。立足以人为本,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新突破已经刻不容缓。

(一)实现设计理念的角度转化

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中就是以大学生和教师为本,从源头看,就是转变不利于大学生和教师个性与潜能发挥、从决策者主观愿望出发设计的评价方法,真正将“以大学生和教师为本”这一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设计,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建立在唯物主义之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科学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有效性。正如毛泽东所说,我党一切实际工作的正确领导都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使群众坚持、见之于行动,检验是否正确,再通过集中、坚持,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8]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设计理念上还未真正实现向“以人为本”转轨。加快实现评价方法设计理念转向以人为本,一是在方法设计、选择上尽力征求每一位大学生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获取一线体验者对评价方法存在问题的独到见解及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二是在方法应用中,将研究后认为可行的评价方法应用到评价实践中检验,持续与大学生和教师保持及时沟通,广泛征求大学生和教师的意见,进一步对方法设计、选择进行完善,将“集思广益——评价实践”这一往复循环的过程与以人为本理念紧密结合,实现大学生和教师从“下级服从者”转变为“上级参与者”,转变以往“分工”模式、摆脱以前评价方法实施结构中“活动范围”的限制,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二)尽早改革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上的改革过于滞后,导致以人为本未得到有效践行。尽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9]但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上的执行力度明显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要尽早改革。首先,要确立敢于改革、尽早改革的意识。韩国德育就是通过十次课改,不断与“人”相适应,才取得显著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也应如此,培养以人为本的改革意識。其次,要通过改革增强效果评价方法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将前沿信息技术引入评价方法,根据大学生和教师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实现评价方法由经验主导到科学指导的飞跃,实现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如将大数据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变过去忽视大学生和教师个体差异性及个性化评价为科学动态的个性化评价,更符合人本思想。但由于人思想行为的复杂性,该方式也不能简单依靠技术,必须将传统评价方法与大数据不断有机融合,不断改革,才能不断与大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差异相适应,得出科学、准确的结果,为后续因材施教奠定坚实基础。第三,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改革原则,大胆改革,大胆试,效果好了就坚持,效果不好就纠正。[10]必须要在“发现问题—及时改革”往复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逐渐完善,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三)提高多样性,增强系统性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样性与系统性相统一,就是根据大学生和教师个性及发展特点,进行客观、全面、系统评价,多渠道、全方位获取评价结果,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有效应用及时性评价方法。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大都为结果性评价,包括结课考试和自评、互评式量化考核。[11]很难体现教育过程中评价对象个体差异,因此要落实好及时性评价方法,如灵活利用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理论与热点相结合认识问题及阐述观点的深度、对他人观点质疑与补充、对社会热点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等,及时评价学生思想素质。

其次,丰富结果评价方法。一方面,要将理论考试多样化。由于我国大学生数量多,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离不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内化的基础在于识记。因此,理论考试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为更好实现以人为本,要对理论考试进行丰富和发展。如在试题中多一些开放性题目,利于考察大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的能力,也便于在字里行间观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在考试形式上做文章,让大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感兴趣的点,运用所学理论写文章、做实践,在其中运用理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真正提升综合素质,使评价方法服务于“人”。

第三,研究落实发展性评价方法。由于人思想素质复杂、反复的特点,暂时的评价结果往往缺乏真实性,脱离以人为本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和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法的使用,如利用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和教师言行观察、追踪。此外,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大学生和教师在其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综合表现,才是其思想道德素质的真实体现,要在不同关系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综合起来,有效评价。唯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性评价方法、结果评价方法、发展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性评价方法,才能实现评价方法从“孤立”到“联系”的转轨,避免评价出“优秀的”高学历野蛮人。总之,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大学生和教师身心发展规律,多角度、多层面采用多样化、系统化的评价方法,是避免片面评价,实现以人为本,凸显评价方法内在本质的必经之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主体、目的都是人,因此评价方法问题本质上就是人的问题,这种评价方法不能是异化的方法,不能是评价方法本身成了目的,反过来对付人,评价方法为人而存在,人是方法应用的最高目的,离开人的方法毫无意义。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突破困境,实现“粗放型”评价方法到“集约式”评价方法的科学转变,为实现大学生和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乔永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新方法探析:模糊综合评价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6):55-58.

[2] 沈壮海,段立国. 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教育研究,2014(09):25-33.

[3] 吴宁,孙瑞杰,武彦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回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10-14.

[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683.

[5] 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36-37.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85-93.

[7] 吴锦秀.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5):160-161.

[8]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7-02-28(01).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373.

[11] 周杰. 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的现状及其评价模式的建构[J]. 教育与职业,2014(33):59-61.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作者:王越 王海成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论文 篇2: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量爆发式增长,由此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大数据”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课题组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问题,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核心技术、价值挖掘、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困境。并从提升“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效果,提出了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量爆发式增长,由此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目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大数据技术将应用于各行各业。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大数据正在改变着社会,并对大众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

大学生电脑、移动设备已全面普及,并且数字化校园建设日趋完善。因此,数据已紧紧的包围着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形成了思维、生活、学习等网络化的新特征。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如何面对新的形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特征分析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全面分析,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效果认知。才能开展有效的评价。

(一)教育效果的多变性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时代特征的影响,随时代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大数据背景下,一直以来采取的效果评价方式不再适应教育对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具有多变性。

(二)教育效果的差异性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主要是共性教育为主的上课模式,未考虑大学生个体差异。因而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在面对不同个体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差异性。

(三)教育效果的未知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情感教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目前教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育方式,教育效果评价以考试为主,是否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是未知的。因此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让教育效果具有未知性。

二、“大数据”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困境

(一)“大数据”认知困境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正在与社会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大数据思维”正冲击着各领域的传统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亦是如此,教育者陷入“大数据”认知困境

一是传统观念固化。思政课程是较典型的文史类学科,其教师学科背景以人文社科为主,其思维方式并不擅长用数据,并且对传统课堂的认识的固化。

二是“大数据”意识薄弱。因受学科背景的限制,教师无法从技术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字面意识。且受硬件设施限制,让教师们的可用数据很少,加上大数据专业人才缺乏,无法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导致教师对“大数据”的意识淡薄。

(二)“大数据”技术困境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效果评价,涉及到数据的存储、分析、挖掘、结果呈现、评价模型建立等多学科知识,在进行教育效果大数据分析时,技术的壁垒是教师面临的难题。

(三)“大数据”价值挖掘困境

将“大数据”应用与教育效果评价,其价值在于评价的精准性。但大规模数据良莠不齐,给数据价值的挖掘提出难题。

一是数据存在严重的不完整性,在现实的数据挖掘过程中,存在数据壁垒、数据失真、数据缺失等问题。因此,对数据的准确挖掘带来影响。

二是虚假数据严重。目前因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数据已俨然成为财富的象征。因此,在大数据高昂的回报诱惑下,假数据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评价教育效果。但也存在故意制造出的学习数据,例如挂学习视频,而不学习。因此,如何去伪存真,對数据进行降噪,是挖掘有效数据的关键。

(四)“大数据”共享困境

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必须将校内各种数据进行联通,形成共享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目前,高校存在未将大数据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去,为有相关的共享机制。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数据利用中难度较大。

三、“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大数据”的评价手段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大数据”的评价手段将促进教师大数据思维的形成,并弄清大数据思维的内涵。特别是大数据定量化和数据化的研究方法;数据挖掘、数据清洗等处理技术;开放性、量化、“个性化”思维的使用。因此,随着教师开放性思维、量化思维、个性化思维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提升“大数据”挖掘价值

通过大数据来有效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提升大数据的挖掘价值。

1.提高数据处理的时效性

将大数据准确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必须提高数据采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数据的质与量,切实解决数据采集的时效性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很广泛,既有自然数据,又有社交数据,因此,须融合思政课程学习、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学生学习等一系列相关数据。并注重这些数据的时效性。

2.拓展数据采集的广度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多个层面进行反应。因此必须在数据采集的广度上下功夫,并且拓宽数据采集思路,广集数据采集渠道,以能够完整的分析学生的日常思维行为,使之能够准确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创建全方位的评价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方式、态度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以及整体效果等多方面的评价。因教育效果具有形式复杂、隐形、间接、远期等特性,给评价造成困难。就目前来看,通过大数据可以规避传统评价无法量化分析的缺点,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通过教师、学生日常数据的挖掘,并建立相关的关系模型,实现量化研究,并结合传统的评价手段,提升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结语

将大数据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领域,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多样性、客观性、全面性。但也存在诸如教师的接收问题、数据的使用问题等,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更加深入,能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确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云玲.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06):90-91.

[2]谢方园.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D].中北大学,2018.

[3]梁瑶福.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7).

[4]凌小萍,邓伯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作者:胡剑锋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论文 篇3: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 要:近年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潮,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程和实践课程,因而教学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改革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教学评价更是应该在通常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上根据西部地区高校的特点来制定和完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指标;体系研究;教学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在不断提高,而大学生们的内心已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以及理想信念的缺失、思想的迷茫、道德已出现了滑坡等等现象,然而我们的现实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难以给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的教学更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这就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然而怎样去改变呢,这就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效果价值体系去着手。找到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效果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效果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有效,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然而要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评价原则。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思政理论课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原则。当前的高校的教学评价一般都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也不例外。它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科学的、客观的原则,所以科学性原则的另一个要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这个科学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真实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各种指标体系的价值关系。

2.思政理论课指标体系的政治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中的政治性原则。必须是高度的政治教育为目的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是不断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这是最大的政治原则。

3.思政理论课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原则。在思政理论课指标评价体系中包括主题评价系统、评价对象系统、评价指标系统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系统等等。这些评价体系必须客观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要素、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4.思政理论课指标体系的实效性原则或可操作性原则。思政理论课指标体系的实效性要求教学评价体系特别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贵州高校的大学生,使他们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原则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以定性评价和等级评价为重点,同时加大学生为主体的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把学生思政理论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综合起来评价。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西部的高等教育已得到了发展,使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倍加关注,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关注又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种对大学教学活动的价值评价,它在教学方面首先表现为各种宏观的、微观的、整体的、个体的教学评价实践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评价活动已为大学教学评价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许多新的正面的和负面的许多思考,这些思考引发了人们对教学评价的创新探究,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客观的思考,从而让我们去追寻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科学可行的思政教育之路。

在西部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制度更多地演化成一种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政策工具的角色,行政化色彩很重,没有把教学评价与实际结合起来,落到实处,被评价者完全处于一种上下级行政管理的被动的地位,在教学评价中、实践中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其可信度降低。而教学评价的单一,则重点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严重缺失。

三、当前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普遍存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质量的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和评估的重要手段,使之更加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就当前的思政课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缺失和不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完善。

1.当前思政课评价指标不够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较为突出的情况是评价指标体系专业性不够强,实用性、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各高校采用的教学评价指标不同,缺乏创新,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而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与其他专业课程完全一致,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便于操作,但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质。事实上不同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指标评价有较大的影响,实际效果已不同。用同一指标体系对所以课程进行评价显然不够合理。

2.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从当前的指标评价体系来看,学生在评价中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对评价的效果起决定作用。然而学生们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同时还有教师的严厉程度,这些都会使学生对教学评价的真实水平有待商榷。然而,从我国高校的教学评价的发展来看,行政管理现象特别明显,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由教学管理者们制定,主要靠学生们来评价,教师们根本不能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对教学指标评估的参与度非常低,导致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3.学生在教学指标评价中被忽视。西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不是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而是盲目地进行测评,在评价指标的建构上,更多重视管理者的看法,如有的专家在测评中“搞形式”,人情式或关系式评分。或者把指标建构重心过多地移到教育教学上,如教育教学条件、教育教学特点等,又或者在评价上只是重视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平时成绩、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制定教育教学指标体系就是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重要的位置。

4.指标评价缺乏广泛的多样性。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都是依靠其他课程的教学评估方法,这些评价方式,很难实际地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单一性较大。同行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受到限制,如果评价者不能深入课堂教学考核教师授课,考核学生的想法,而要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对当前的评价指标全面否定是不客观的,但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评价本身的准确性,而且还会使评价的真实意义模糊不清,最终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失去意义,失去价值。

四、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要构建好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要有新的思考,并且要有新的思路,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新思想建立新的体系。

1.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综合评定方案。在已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效果的评价方法基础上,创新改革评价的方法,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要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把最终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构成的新型评价方法。

2.在教学中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在教学完成后都必须对思政课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记录,并由教师和教务部门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与总结,并挑选优秀的学生及个别学生进行研究与个别分析总结(当然注意隐私),进行研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

3.建立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重点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参与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对于教育教学条件与计划的调整、师资队伍的配备上都有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同时对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运用我们应该由被动到主动,从被动接受政府、社会、学校关于建立教育教学指标体系的意见到主动去构建一个具有西部高校现状、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体的指标体系,实现以“学”为中心,“教与学”的统一,研究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4.建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监督评价制度。只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考评,才能促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我们通过运用教学督导专家和同行教师听课、评课、学生评教、任课教师自评等评价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要素做出比较具体的科学评价,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5.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目前的实践教学课的课时数较低,应该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只有让学生在教学中亲自参加,亲自体验,才能在当中接受教育,全面成长。

作者:唐昌维

上一篇:比较法运用于英语教学论文下一篇:中职英语教学网络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