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2022-08-16

第一篇: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2003年由学校督导组对主讲张广民教授进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状态评估为优秀。2004年《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状态检查时,植保学院植物病理系教学委员会的同行教师经过听课检查、检查教学环节后评议综合评分为95。课程组其他3位承担的《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主讲教师课程评估也均为优秀,教学质量整体优秀。

植保学院教学委员会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组的整体评价如下: 首先,在张广民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数稳定、团结协作、热爱该课程教学、自愿为该课程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一支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他们能够结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引入教学,将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在解决生产上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动态及合理的控制措施等资料,并充实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得学生的好评。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进。理论课程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形式,在课件的制作上,力图做到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能够吸引不同层次学生听课的兴趣。同时积极开展课堂和课外讨论。每次课末有5—10分钟的互动讨论和问题解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思想,鼓励兴趣信心,开阔视野。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从更多的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并让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参与实验教学。并增加了自选性和学生设计性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的评价结果: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在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多次考评中,得到一致好评。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都给予“优秀”评分。每年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都要组织学生依据课程量化评估体系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课程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教学纪律、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统计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优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备课认真、精心负责;在授课内容及方法上,学生认为内容丰富具有前沿性;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易于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充分互动和沟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显示,学生对教学上总体是满意的,平均总分为93分以上。

第二篇: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已完成

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改革方法及测评目标的思考

作者:xxx

【摘要】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不仅是教学评价的环节,同时也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对知识的了解、认知、掌握及运用的程度。很大程度上,评价结果的分数成为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很少反馈到教学效果中.显著的教学效果,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乃至今后就业素质和技能.如何对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和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改进教师工作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新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改革方法供为参考,希望能够通过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水平,从而对学生听课效果和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测评目标;激励

大学教师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所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和水平,建立准确、公正、客观、科学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改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有某种程度关系到一名大学生的就业和更深层次的发展,明确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测评目标,建立卓有成效的反馈机制,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作用.

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又称教学质量评价或教师水平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是一种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了解教学的情况的科学有效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之一.【1】通过对现行的大学教师效果评价体系的进一步研究 ,改进和完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潜能,鼓励教师创新,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使教学一线教师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听课效果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更有助于大学管理效果的提升.

二、目前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方式

就目前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而言,主要包括三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是学校相关教学领导以及各个二级院(系)领导听课进行相关教学效果评价;二是学校相关教学督导组专家及各二级院系相关督导专家及各教研室相关督导专家、同事同时进行相关教学效果评价,三是本校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同时还通过举办各种教师教学大赛、风采大赛和网络教学大赛等方式进行教师教学效果展示,并对此进行等级和分数的评价.中国目前的大学教学评价体系与此大同小异

三、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就目前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而言,尽管评价方式多样,但大体上用的是同种的方法,即作出课堂评价量表,由特定的个人群体对某课堂课程进行评价和打分,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法,得出评价结果.【2】这一方式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评价方法统一化

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量表,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首先统一的量化标准的制定及相应等级的划分的科学性缺乏系统的评估,很大程度上不能全面考虑每位教师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其次,这种方法忽视了教师教学个体的差异性,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及其对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有自己的认识和把握,此时面临效果评价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很难与教师均衡,这种对学生了解的不对称,更是使评价效果打折的重要原因.

(二)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化、评价过程简单化

所谓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化是指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体大多数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而目前的评价主体多以相关领导督导专家为评价主体,这忽略了教师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教师作为被评价主体,迫于工作上的压力和同事间提职、晋级、加薪的竞争而一味追逐领导专家的标准,形成模式化的教学。创新性受到严重影响,创新的回报与教师创新的努力成本不成正比,这就会扼制教师教学创新的主动性,使教师的关注点发生变化,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考究,使学生的听课效果受到影响

同时对于督导专家组评价相关教学一线领导效果而言,对于领导授课,由于督导专家组与领导工作间的级层关系,很多时候对于领导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观性因素会更大程度上显现出来,从而使教学效果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大打折扣. 此外,评价过程中,无论是校领导还是督导组专家进行教师教学效果都很难把握评价的全面性。通过一两节课程的授课效果,而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效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恐怕也有待探究;针对学校内各种教师教学效果展示大赛,也只是1~2学时的教师教学效果的展示,当然这能在短时间内够一定程度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但很多时候,这种方式的贡献率是有限的,甚至很多时候“作秀”的成分浓厚,很难保证教师每堂课的授课效果,更有甚教师为相应的教学比赛教学效果的展示而忽略了相应的课程备课,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目标失衡,评价结果缺乏反馈机制和长效机制

我国目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多着眼于人工作表现,而且评价结果与提职、晋级、加薪、奖金等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典型性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它以奖励和惩处作为最终目的,即考核教师的资格和能力,这种评价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责任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以教师是否符合学校要求作为对其给予晋级、加薪、解聘或是降级的标准【3】这种测评目标不明确,往往造成工作目标的转移,将工作积极性转移到如何对评价结果分数提升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和创新性,教师教学对象主体——学生的学习听课效果受到影响. 同时,大多数学校热衷于对教师教学评价中教师的排名的关注而忽略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并以此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素质,并且大多数学校还只是将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放在次要位置且将学生主体局限在在校生,只是在校生对教师的临时性、短暂性评价缺乏长效机制,毕业生的就业、收入及发展情况及其对教师的评价更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针对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改革方法的思考

(一)构建全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评价目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师的教效果评价不应只局限在平时偶尔的教学相关领导和教学专家督导的教学评价以及以学生成绩总结性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应尽量减少其功利性成分,降低奖惩性评价的主导地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目标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从而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便学生对知识精通掌握及学以致用,由于相关教学领导及专家听取各教师的课程的课时量有限,就很难使教师每一节课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尽如人意,为了保证教师充分备课及教学效果,学校教学相关领导应鼓励广大教师教1~2门公开样版课,并在相关校园网络公开,规定30~50学时左右学时;使广大教师的教学效果接受全校师生的共同评价,此时对教师教学结果进行准备、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

同时对于目前相关优秀一线教师由于其自身的高素质,不仅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能力过硬,而且因行政能力强而成为领导,脱离教学一线,这是广大师生的损失,学生失去了直接接受该级别教学领导的直接教学授课的机会,同时广大教师也逐渐是去了直接学习、改进自身教学缺陷、提升教师能力的教学模范,大学教学应在进一步深化教学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安排教学领导类优秀教师上够多一学时量的课程,从而鼓励、促进广大师生全面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体,全面分析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和评价长效机制

在坚持教学领导评价、专家督导评价、教研相关领导及相关教师同行评价体系,因为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同行建议和教学经验交流,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改进,但与此同时还应该突出教师在评价主体中的作用,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拓宽评价信息渠道,通过教师的自我诊断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改变传统教师效果评价后,只给老师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的结论的体系,要更加重视对评价结果进行纵向比较、综合分析,并和老师进行经常性交流沟通帮助老师总结其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及时给老师提出合理性建议,具体指出教师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4】并在这种反馈机制上建立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在通过评价主体同时,通过对毕业生的反馈进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重视毕业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的反馈,由此建立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在校生与毕业生评价综合分析得出,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综合性评价结果。

(三)通过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加强对教师激励体制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运行的中枢和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知识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创新水平。

加强教师激励机制建设,鼓励教师创新,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在满足教师一般性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师聘任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教师作为一个社会元素个体单位来说,同样有着职业稳定的需要,物质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以及退休后保障需求等,高校应在满足教师一般性基础上,在教师聘任之初,除考虑学历之外,还应该重点考察的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制定严格的进人标准,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同时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定位,按需设岗,倡导公平与竞争,高校管理者在处理工作任务分配、总结评比、工资调整、激励和晋级等方面既要保证公平合理、各得其所,又要创造一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从而提高绩效和能力水平。

其次,要丰富高校教师激励内容,制订合理的激励方案。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日益频繁,高校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高校应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进修的机会,从而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加强教师对高校的认同,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发展主体之一,加强高校教师主人翁精神,高校明确教师责任,强化教师的使命感,维护教师利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再次,要不断地创新大学文化环境,创造培养大学的人文精神,给教师提供一个自主的外在激励软环境。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加校园文化凝聚力量和激励功能,营造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此促进教师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慧丽,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简析【J】攀登;2004,32(4):95-97 【2】 沙漠,王倩,大学外语课堂教学要求的实践【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

【3】 梁建,试析教师评价中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9-40. 【4】 韩冰,杨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工作的对策研究【J】科技前沿,2008,33

第三篇: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对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前者主要描述教学的过程性状态,后者则描述教学的结果,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

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加工知识的主体,这需要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投入。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通常是指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即既要考察全体学生的参与情况,是部分参与还是全体参与,还要考察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是表面的、形式的参与还是深层的、实质的参与。只有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主动认知、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也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是参照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对前两方面(认知和技能)还对理科和文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转引自:乌美娜,1994)。

理科的“认知”方面的目标进一步分为知道、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所谓“知道”也称“识记”,即能初步认识并记住那些具体的知识、概念、定理、公式和科学过程;所谓“理解”是对知道了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理解某现象的出现如何随条件而改变,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定律建立的依据并能将所学知识初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所谓“掌握”是指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论证,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理科的“技能”方面的目标进一步分为懂得、学会和熟练三个层次。所谓“懂得”是指能识别观察对象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按例题做练习;所谓“学会”是指能掌握要领,会正确使用仪器,会记录数据和整理资料;所谓“熟练”是指能顺利自如地完成有关的操作程序,并能对操作程序或解题方法作出改进。

文科在“认知”方面的目标强调理解,并将理解进一步分为叙述和说明两个层次。所谓“叙述”是指能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时代背景等作出清楚的叙述;“说明”则是指能运用有关的背景知识阐明课文的主题思想。

文科在“能力”方面的目标进一步分为观察能力、资料活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三个层次。所谓“观察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所谓“活用资料能力”是指能将零乱繁杂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分析、综合并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思维能力”则是指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能透过表面现象推断出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的目标对文科、理科的要求是一致的,都分为接受、反应和追求等三个层次。所谓“接受”是指能从众多背景事物中关注到某一对象,即有选择地注意当前的教学内容;所谓“反应”是指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以某种方式作出反应;所谓“追求”则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目标,并能为此采取自觉行动争取其实现。

随着建构主义评价观、多元智力评价观等多种评价观念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内涵也更为丰富,除了上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之外,自我概念能力、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信息能力等也受到教学设计的广泛关注。

第四篇:新课标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初探

唐红才

四川省大英中学

摘要:

目前信息技术虽然在中小学已经逐渐普及,但是对于客观的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式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和总结出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评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能力 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进入学校的历史还不是很长,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节数、以及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都各有不同,加上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也各有不同。在信息技术新课标下,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信息课堂教学中,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目标的达成。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要有读、写、算之后所必须具备的第四项基本能力。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个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始终有阶段学习目标和总体学习目标,将被动应考变为主动测评,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总体学习目标。为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就不能太单一,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要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与实践,谈谈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和方式方法。

一、评价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过程和作品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以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2、实时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设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中留3-5分钟,组织学生对本堂课自己的表现和完成作品的效果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评价结果,不要把评价放到课后,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诚信互助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评或互评时遵循诚信互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学生不能有意或无意地互相攻击,不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给自己打满分。对于那些操作不熟练的或未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就有可能不自信,不能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中,并对以后学习这门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像这种情况,我们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给一定的分数,以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个体差异性原则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同时,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化也很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创新的欲望也更为强烈,在评价时我们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创造性,进行客观分类评价。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5、全面性原则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对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还要求对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当堂课教学过程、效果和得与失进行评价,写好教学后记,对下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进行及时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评价的方式

1、作品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学生要完成的操作任务、操作要求和限定时间,由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自主完成作品,然后上交最终作品,由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品完成情况和作品的技术以及创新的成份进行评价。

2、理论平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和其它学科一样,把所要考试的内容设计成为试卷形式,或设计成为WEB网上答题方式,指定时间进行测试。然后,由教师批阅,再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打出分数或等级,以达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目的。

3、过程评价方式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多了解学生的操作和学生的思想过程,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提出其不足的地方,以达到及时督促学生进行整改,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和问题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4、电子档案袋方式

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就是将学生的作品收集、归类、分析以及评价结果整理在一起,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成长的过程。首先,使用电子档案袋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使学生更方便地查看自己的成长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关心自己的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他们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回顾,看到自身的进步及不足。其次,电子档案袋是教师责任心的有力证明,大量的学生作品和完整的成长记录也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电子档案袋的分析,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三、评价的方法

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学生评价中可以采用:

1、小组评价法

即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采用先小组自评,然后再进行他评的方式。例如,在学习WORD后,我们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编辑排版一篇文档,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改进,由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发挥了团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发展。

2、观察法

这种方法通过日常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情感等各方面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容易形成对学生综合的、动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在信息技术课中这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的不断增长和丰富,有些学生就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太简单了,或者根本没有兴趣,而只对游戏或上网感兴趣,这样就导至学生偏离了自学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让学生知道评价的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3、自我评价法

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的上机操作中,学生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例如,学生对上机操作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作好自自评结果的记录,以作为期末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的参考。

4、教师评价

即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综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情况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是灵活的、多元化的,要把评价机制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教学过程和评价改革》 [4]任长松:《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期

第五篇:教学效果评价

《秦兵马俑》教学评价

唐园镇西科小学语文组 张立浩

有幸听了汪清湖老师主讲的《秦兵马俑》,受益匪浅,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本节课的教学,汪老师重视学生语文积累,教学方式循循善诱,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主线方面,即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教学中,汪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揭示了过渡段的作用,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生习作打下了基础。

在实践活动的主线方面,即以读为主,围绕读——思——悟——读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思,思后说,说中悟,悟后再读,加深理解。整个课堂教学主线明确,流程清晰,思路明确。

在教学思想上,汪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注重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大语文观、人文观。

总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们学有所得,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其宏伟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方法。

上一篇:加热炉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九上第二章热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