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2022-04-28

摘要: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以大浏高速为例,介绍了大浏高速施工期、运营期各项环保制度执行情况,并就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社会环境保护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等环境保护技术,及公路线形设计、原有地貌保护、构筑物与环境协调性、地域特色的体现等景观设计方面,对环境友好型大浏高速的建设管理与应用进行全面解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篇1:

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公路交通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山西地质地貌特征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阐述了公路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生态环境从生态学上讲是指生物有机体周围的生存空间的生态条件的总和,从环境科学上讲。生态环境扩展到指影响生态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总和。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

高速公路的建设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资源破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对于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言,道路的廊道与分割效应是对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其次是高填深挖、弃土弃碴对原生物群落生存环境的彻底改变,第三是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高速公路是跨越生物群落乃至若干生物群落的带状工程设施,建成后。随着绿化和生态恢复为主的环保工程的实现,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称为“路域生态系统”,它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自然或人工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和路域生态系统二者之间的新和谐,寻求一种新的动态平衡,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的研发热点和重点。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以及哺育山西儿女的黄河支流汾河谷地,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称为“表里山河”,在这片土地上广泛分布着林区、矿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等生态敏感区域。敏感生态问题繁多、复杂。

山西省人民政府2008年年终表布政务信息,确定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人字形骨架,两纵十一横十二环。规模到2020年实现6160km。我们在看到全省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伴随着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凸现。因此。必须重视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的是临时性的,表现为同期影响,有的是持续性的,表现为长期影响。

1.1持续性影响

1.1.1廊道与分割效应的影响

高速公路一旦建成通车后,即形成一道长约几十千米甚至成百千米的空间廊道,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人为分割,使得原来的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环境遭到割裂破坏,阻扰了区域内生物之间进行遗传上的交流,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在有一种补偿损失的尝试,即环境补偿设计,如设计上跨或下穿式的“动物通道”或“生物走廊”。

1.1.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扰动原土面积大,建设过程要改变原山地丘陵地表植被的固有态势,从而会形成大量裸露的土石体,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及混合侵蚀的作用下,极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影响,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工程和临时工程。

1.1.3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运用一定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和治理改造活动。作为建设用地的大户,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势必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产生深远影响,许多农田可能永久失去农业生产能力,耕地的改变会引起农业人口的变化,进一步会引起劳动力结构和文化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又会改造原有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

1.1.4对环境敏感地区的影响

环境敏感地区包括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地等需特殊保护地区;天然林、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社会关注区。高速公路路线长,不可避免地会穿越一些环境敏感地区,加重了这些区域的保护压力。

1.2同期影响

1.2.1声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间,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设备都会产生施工噪声,碾压设备、拌和设备、钻进设备、爆破设备等都是强噪声源。噪声不但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动物也产生严重影响,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胎落、不产卵,甚至改变栖息习惯。

1.2.2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两个方面。钻渣、泥浆、施工船舶污水、生活污水及废弃物以及建筑材料的流失等是主要的排放源。它们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

1.2.3空气环境的影响

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烟气和动力设备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粉尘来源于路基开挖、填筑、材料运输、拌和及土石方施工,烟气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作业过程中的拌和和摊铺。

1.2.4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施工必然要涉及到征地折迁,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居民搬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影响到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2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树立正确的公路建设生态理念

公路建设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路建设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传统的公路建设强调通达的目的,注重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忽视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公路生态观,不能把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简单地理解为公路绿化、种草、种树,也不能抓住部分环境敏感点,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它动不得,不能动,从而简单地否定公路建设项目。只有科学地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2.2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2.2.1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要求对公路建设项目作深入透彻的评价研究和分析,并通过评价研究和分析寻找合理可行的保护方案。由于公路建设项目的线性性质,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也不应相同,因此,在评价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应建立适合本项目沿线地区的评价体系,通过修正既有的评价模型和模型系数,完善指标体系,才能达到符合实际的全过程、全方面评价的目的。

2.2.2设计应以公路与自然相和谐为核心

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和最大限度恢复,要做到上述要求,必须从勘测设计人手,并且贯穿始末,因此公路设计的任务就应该是:创造一个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工程空间。实践中,必须摒弃“就公路、说公路”的观念,必须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既要创造适宜人的活动空间给人们使用,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不被破坏,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然,以人为本。

2.2.3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制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两项制度。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发端于勘探,设计、重点发生在施工建设期,而在竣工验收时许多影响早已形成。施工建设期的环境管理现在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环保工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施工组织管理者的环保意识、知识和管理能力。因此,加强施工期的环保工作,建立健全施工期环保管理体制,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白 原

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篇2:

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理念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以大浏高速为例,介绍了大浏高速施工期、运营期各项环保制度执行情况,并就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社会环境保护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等环境保护技术,及公路线形设计、原有地貌保护、构筑物与环境协调性、地域特色的体现等景观设计方面,对环境友好型大浏高速的建设管理与应用进行全面解读。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公路;大浏高速;环境保护技术;景观设计

一、大浏高速基本概况

“大浏”高速公路(指大围山至浏阳)是南昌、长沙两省会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一旦该高速公路修通,从长沙到浏阳大围山只需80分钟,将比现在缩短70分钟。

(一)生态地理背景

1、地质地貌。路线所经地带主要为丘岗、丘陵和低山地貌,地势总体中部低,东、西高;山体走向整体多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山体植被较发育,其中红层盆地丘陵区,基岩裸露。

2、水资源。公路沿线水系较发育,属于浏阳河水系,各河流域降雨充沛,雨季多集中于4-7月,河水受到降雨影响明显,一般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

3、气候。研究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湿多雨,夏秋多旱。降雨多集中于3-6月,年均气温17.3摄氏度。

4、植被。公路在湖南省浏阳市境内,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落叶林、常绿松杉针叶林等。

(二)社会经济背景

1、行政区划。大围山镇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湘赣边境,北与平江接壤,东与江西铜鼓相邻,南界张坊镇,西连达浒镇。浏阳市共分为六大区,人口134万,面积5007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413个村(居)。“大浏”高速公路起于浏阳市大围山东麓,顺接拟建的江西南昌至铜鼓高速公路,往西经上洪、张坊、官渡、古港、溪江,从隧道穿越道吾山后经蕉溪,止于砰山,并与在建的长浏高速公路相接。

2、交通概况。大围山镇东距浏阳城63公里,距省会长沙126公里,与外界沟通古以水路运输为主。通过浏阳市的主要高速公路有长永高速公路、长浏高速公路、大浏高速公路、浏醴高速公路。浏阳市二级公路有永盛大道和大浏公路。国道主要有319国道和106国道。

3、经济社会发展。浏阳市隶属湖南省长沙市,面积5007平方公里,总人口133万,综合实力居全省经常强县第二位,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45.0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亿元,外贸出口达28.9亿元,连续18年雄居湖南省县市首位。浏阳经济形成了鞭炮烟花、生物制药、健康食品、机械制造、化工塑料、纺织服装、矿产冶炼、竹林加工、花卉苗木等十大产业。浏阳矿产资源丰富,水电充足,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浏阳河风光带、石柱峰等风景名胜。有谭嗣同故居、浏阳文庙等人文景观,有胡耀邦故居、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是休闲度假、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

二、环境友好型大浏高速建设管理与应用

(一)大浏高速建设管理

1、环境保护总体思想。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区域内生态环境整治为先导,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大系统工程,加速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生态环境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各项环保制度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

3、临时用地复耕率。工程实施了挡墙、护坡、坡面截水、综合排水、植被恢复等一系列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路基边坡基本稳定。工程沿线取土场取土后均进行了复垦或恢复为池塘;临时占地基本上得到了恢复和利用。复耕率为27.7%,工程区复耕率为95%。

4、施工便道利用率。全线统一规划,尽可能利用已有的村道、县道、省道,施工中做好排水维护等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事后结束后修复、交付当地公路管理部门。对于新修并硬化的道路和对于新修未硬化的便道,施工中做好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道路畅通,硬化的道路结束后分恢复和移交两种。未硬化的道路结束后恢复土地原来用途。施工中合理设置纵横向排水,及时进行养护,对上、下边坡适时予以绿化。

(二)大浏高速建设实践应用

1、环境保护技术。

(1)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充分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速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再利用水保林草和土地整治措施涵水保土,保护新生地表,实现水土流失彻底防治。项目建设采取了弃土场水土保持设计、取土场水土保持设计、施工便道水土保持设计、非工程水保措施等生态环境保护设计。

(2)社会环境保护技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建设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环境产生影响。在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湖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二次修正)》、沿线各地市的拆迁补偿标准,根据本合同段的实际情况对拆迁户进行合理的补偿和安置,务必保证拆迁户有屋可居,且居住水平应不低于拆迁之前。例如,施工过程发现新的文物古迹,须马上停止土方挖掘工程,并把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文物部门,待文物部门结束文物鉴定工作及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后,挖掘工程才能继续进行。施工期间加强道路协管,防止施工车辆进出引起现有道路的交通堵塞,并注意道路的保护和维修;对施工车辆车速进行严格控制(尤其在村庄密集和学校附近路段),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3)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沿线施工便道、进出堆场的道路上应及时进行洒水处理,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承包单位每个标段至少自备1台洒水车,定期洒水除尘。施工场地、拌合站等应远离周围环境敏感点主导风向(风)200m以外,并采取全封闭作业。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堆场,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并合理安排堆垛位置,选在附近敏感目标下风向200m外;并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拦。工程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以缩小扬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减小扬尘影响时间;以减少扬尘。

(4)水污染防治技术。经技术论证、与当地政府及业主协商,该取水口将进行调整,使本项目的建设、营运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在距离跨河路段200m处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和“保护水源、安全驾驶”警示标志,在桥两头设置油水分离池,使桥面径流经过油水分离池后方排入当地排水系统,以避免由于车辆的不安全行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施工营地、建材堆场、拌和站和预制场等施工场地应尽量远离河流、沟渠等地表水体;施工产生的废弃物严禁倾倒或抛入水体,也不得随意堆放在水体旁,应及时清运。所有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尤其是粪便污水)必须经化粪池集中收集处理。施工机械进行不定期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5)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方案一:环保型吸声砌块声屏障。吸声砌块为无机类高效吸声材料,具有吸声性能好、无污染、不腐蚀、易于安装和维护等优点。平均吸声系数NRC≥0.85。在中心频率125HZ-4000HZ范围内声屏障损失值≥7dB-10dB。在路基段声环境敏感点主要采用此类声屏障;方案二:水泥加压板声屏障。具有优良的吸隔声性能,耐侯性能好、重量较轻,外型美观,易于安装和维护。平均吸声系数:0.85,抗折强度:≥12Mpa,防火等级:B1级。在桥梁段声环境敏感点主要采用此类声屏障。

2、景观设计。

(1)公路线形设计。公路平面线形应以曲线为主体,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另外,长直线路段也容易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交通事故,纵面线形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最后确定的立体线形应尽量适应地形,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总体线形应是连续、顺畅、可以预知的。在完成线形设计后,利用CAD系统、地理信息等手段,采用图形叠置法将公路环境景观逐段显示与评价,并进一步修正,以获得最佳的路线设计方案。

(2)原有地貌保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环保优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资料显示工程造价中环保投入占到了10%左右。增加环保工程,虽然可能加大建设成本,但带来的长远利益,是很难用经济指标衡量的。随着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3)构筑物与环境协调性。公路通过森林区时应做好路基断面设计,应尽量避免设置深挖路堑式断面,应力求拓宽双幅公路中央分隔带,并尽可能保留中央分隔带位置原有林木。公路通过平原、水网区时应合理确定路基高度,沿线村庄稀疏、横向干扰少时,宜采用以低路基方案通过所经区域,确定公路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应考虑景观效果,并应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4)地域特色的体现。在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加强人文景观建设,在公路沿线设施、互通区、主线(如边坡)、声屏障等处可通过布置小景点、设置广告牌或雕塑等来表现和推介独特的“湘东文化”。在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制造业基地控制点处,景观绿化风格体现现代、气派的特点,体现不同类开放区绿化种植的风格特色,使路线所经区域展现了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景色。通过对大浏路进行立体化、人文化,特色化、多层次、因地制宜的环保与绿化设计,将达到美化公路、保证交通安全、实现生态恢复的规划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红,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2、海德俊.生态高速公路——环境友好型高速公路建设理念[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12).

3、何兵,陈其兵,曾得刚等.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恢复理论及应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5(8).

4、胡晋茹,杨建英,赵强,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12).

5、林才奎,方建勤.绿色理念指导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实现途径的研究[J].公路,2010(1).

6、朱国强,薛源.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交通环保,2008(3).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林涛

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篇3:

把三江源打造成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3月8日上午,青海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就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回答了人民日報记者的提问。

记者: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第十九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我们想请您谈一谈国家公园建设已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王国生: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是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关心的重大问题,是青海的大事要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成为广泛共识,我们正努力把三江源打造成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习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是推进我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去年以来,我们坚定方向,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着力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了管理新体制。我们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实现了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和执法。对园区所涉及的4个县进行了大部门制改革,将县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0个左右精简为15个。二是建立了生态保护新体制。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保护的原则,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目前,玉树市人民法院已成立了三江源生态法庭,同时正在抓紧制定统一的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为保护环境提供司法、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三是建立了牧民群众充分参与新体制。通过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支持牧民开展多种经营、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等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建立了人才和智力支撑新体制。去年以来,我们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人员外出考察,筹备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专家组,开展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准备工作,全力弥补人力资源开发滞后、科技支撑作用薄弱这块最大的短板。

今年是“两年完成试点”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抓好三件事。一是保护生态。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颁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开工建设标志性建筑、保护站(点)、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设施、信息化能力和乡村公路建设等六大类项目,持续保护好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二是创新机制。由管委会负责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特许经营、社会参与和宣传推介等职责,公园范围内的乡镇增加具体组织管理职责,行政村设立若干生态保护组,力争形成纵横“一张网”的生态保护网络体系。三是实现共赢。全面落实园区“一户一岗”,建立牧民生态保护业绩与收入挂钩的机制,探索将草原承包经营转为园区特许经营,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推动牧民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上一篇:业务招待费下的税收筹划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变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