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治理方向

2022-09-10

1 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多年来, 固原市原州区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一期、茹河二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马什好项目区、开城项目区、张易河坝系、西川坝系、西川沟小流域、庙台小流域等坡面综合治理工程与沟道坝系工程的实施, 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截目2007年底,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达到9 4 9.2 0 k m 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 9.40%, 其中:建设旱作基本农田44530hm2, 沟坝地1 3 3 h m 2, 乔木林2 8 8.6 h m2, 灌木林30435.8hm2, 经济林1405hm2, 果园195hm2, 种草11130hm2, 封禁治理1800hm2, 建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37座, 中淤坝30座, 小型淤地坝58座, 水窖6600眼, 谷坊、涝池等各类小型水保工程7840座。

经过治理, 许多过去破烂不堪的小山沟, 已变得山青水秀, 环境优美, 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榜样。原州区小流域治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一些好的经验已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近期2008年到2012年,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8.4km2, 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28万hm2, 营造经果林0.14万hm2、其它林木0.48万hm2, 人工种草0.64万hm2, 封育保护0.64万hm2;建设骨干坝40座、中小型淤地坝120座, 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40万座 (处、眼) , 治理投入1.30亿元。

远期2013年到2020年,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6km2, 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92万hm2, 营造经果林0.22万hm2、其它林木0.72万hm2, 人工种草0.68万hm2, 封育保护0.68万hm2, 建设骨干坝68座、中小型淤地坝176座, 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160万座 (处、眼) , 治理投入1.76亿元。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流域内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 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局

3.1 六盘山外围阴湿区的治理

主要包括境内的清水河上游、葫芦河流域。土壤以黑垆土为主, 肥力较好, 降雨多, 气候湿润, 粮食亩产高, 土地开发潜力大, 但人均耕地面积少。本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改造坡耕地为中心, 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同时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 控制水土流失, 保护天然林资源, 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实施人工种草, 努力在以坡耕地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主的水资源利用及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取得成效。

3.2 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及清水河东西两岸一级支流的治理

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包括境内的清水河较大一级支沟双井子沟、大红沟、杨达子沟、直接汇入清水河的二十多条面积在5km2~100km2的较小支沟和茹河流域。区内梁峁起伏, 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植被覆盖差,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劣。本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杨达子沟等6条大流域为基本单位, 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道淤地坝为突玻口, 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农业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实行乔灌草与封禁治理相结合恢复和重建植被;大力发展集雨节水灌溉, 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变粗放耕作为精细耕作,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加速农村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建设一批集水土保持、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生态农业、农村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精口、示范工程。

3.3 河谷川塬区治理

该区以设施农业和设施经果林建设为重点, 做大以枸杞为主导产品的经果林和以瓜果、蔬菜为主导产品的设施农业, 同时加大保土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建设一批集水土保持、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工程。

4 完成目标任务的主要措施

4.1 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林业、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 按照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 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各显其能, 形成合力, 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 并将其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 层层签定责任状, 做到任务明确, 责任到人, 一级抓一级, 抓出成效。

4.2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围绕水土保持成效、水土保持作用, 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重点宣传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及危害, 宣传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所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通过宣传,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保护生态环境。

4.3 完善政策, 加强项目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 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农民投劳及补偿机制等, 利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要按照“谁治理, 谁经营, 谁受益”的原则, 因地制宜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坚持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一起上, 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耕地、草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新机制、新办法。

4.4 加大执法力度, 遏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 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因此在监督执法上, 要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为切入点, 将监督、检查、收费“三权”及“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并加强对已有成果的管护。

4.5 抓重点, 创精品, 树典型

一是抓好典型示范, 坚持科学选点、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各项治理措施。示范小流域要以坡耕地改造利用为重点, 加强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经果林建设, 努力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典型。二是提高治理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治理成果的综合效益。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 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三是加强技术指导, 严把工程质量关,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要坚决返工, 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要通过精品小流域及典型示范工程建设, 进一步推动全区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向高质高效方向迈进。

4.6 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要求, 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 对水土流失较轻、人口密度较小、降水较为充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实行大面积的封育保护, 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封禁治理要做到范围、措施、投入、人员落实, 并妥善解决好封禁治理区群众的生活、收入和经济发展问题, 确保封得住, 有效果, 不反弹。

摘要:原州区计划将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区, 积极争取杨达子沟、大红沟、双井沟、冬至河、清水河上游、清水河下游等6条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工程立项建设, 规划从2008~2020年,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6km2。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流域内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关键词: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治理目标,总体布局,主要措施

上一篇:浅谈提高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的随堂巩固下一篇: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现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