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2024-05-08

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精选15篇)

篇1: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摘要:山区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充分了解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是合理有序地开发山区小水电工程的关键.作 者:陈鑫 牟长波 作者单位:柳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广西柳州,545006期 刊:广西轻工业 Journal: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年,卷(期):,26(5)分类号:X820.3关键词:小水电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

篇2: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小流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本文主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小流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小流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就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小领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作 者:何琼瑶 HE Qiongyao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环境保护监测站,贵州都匀,558000期 刊:科技传播 Journal: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14)分类号:X3关键词: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 植被复垦工作 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3: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总量非常丰富,但是,受气候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不均,因此,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并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水电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效缓解了水利水电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尽管如此,从当前水利水电发展的现状来看,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在水利水电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各种制约因素阻碍了其发展。其中,生态环境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建设之一,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也不断增多。例如,水利水电中的拦河大坝的建设,不但破坏了原有自然河湖的生态环境,还使河道的水流流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原有水生生物的生存现状也受到了影响。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尽管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加强,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逐渐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小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便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2 影响分析

从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来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2.1 有利影响

2.1.1 能源作用

水利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可以缓解现阶段社会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的燃烧,减少了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2.1.2 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除了能源利用外,水利水电工程还能发挥防洪减灾的作用,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水产养殖、航运、湿地等,新的旅游景观逐渐形成。

2.2 不利影响

2.2.1 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的建设使得原有的水循环速度减慢,进而降低了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和水的进化能力,导致这个区域内的水质受到影响。

2.2.2 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气候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建设水库的过程中,增加了水气的蒸发。这样,在大气环流中也就加大了该地区的降雨量,同时,出现阴霾天气,为该地区增加了极端天气条件。

2.2.3 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结以往的一些大型水库的问题,由于水库的水面宽、水流速缓,形成了特殊的水温结构。这种水温问题改变了部分低温生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4 对农田的影响

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以避免大规模的农田被淹,但是,土壤的热条件和养分的变化会降低土壤肥力和酸碱度,导致土壤盐渍化。而水库水位的波动有可能会引发滑坡、崩塌等灾害,不仅会破坏环境,还会给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2.5 对陆地植被的破坏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所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的自然植被,同时,影响该区域的自然栖息地;再加上污染物的排放速度比较慢,导致该地区的动物迁徙、植物死亡。

3 保护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最大价值,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3.1 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当前,在我国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更需要重视和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采用严重影响环境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要加大对建筑人员的环保培训,加大对生态环保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后,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减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利影响。

3.2 开展生态环境评价

从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来分析,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破环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基于环境科学评价的建设、经济价值的理论价值的构建,在评价过程中,要处理自然生态工程、环境价值、社会生态的关系及其变化,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变化,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利益。

3.3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对项目的选址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例如,不能将项目选址安排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地等区域。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水电建设项目不按照相关规定选址施工。这种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以后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定要不断完善我国水电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加大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减少违规建设的情况。

3.4 根据生态环境评价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对生态环境的风险评价和项目建设区域的经济评价结果,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利水电建设评价体系,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进而制订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设是一项关系国民生计的基础工作,虽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容易对生态环境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为了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全面、准确地分析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从而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价值的最大化。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同样需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简要分析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情况,着重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自然生态环境,水质,气候

参考文献

[1]吴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2(6).

篇4:论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影响 保护措施

0 引言

自从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已从区域走向全球,臭氧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渐消失、全球气候变暖等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新的全球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量高速公路动工兴建,人们开始注意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在加剧,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生态破坏、野生动物灭绝等现象不断发生。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注重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燕尾服战略的关键一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观念的转变,公路设计与施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要确保公路建设稳定、安全、及搞好环境保护,必须加强公路建设的综合研究。

下面就公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分述如下

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1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1 原生植被的破坏:公路路基的开挖打乱了土层,取走表土,使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条件。同时公路建设过程中遗弃的建筑垃圾(如沥青、石灰、水泥等)对生长的植被造成污染,迫使植被死亡。

1.1.2 水土流失严重:夏季多阵雨、暴雨,由于公路路基的黄土失陷性,造成公路塌方、沉陷、毁坏等,致使水土流失严重。

1.2 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指的是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惩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

1.3 公路建设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省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声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

1.4 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到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游泳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设计上要积极推广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2.1.1 设置公路防噪声屏障。

提起防噪声屏障即声屏,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几乎都不陌生,但总会和高成本联系在一起,其实在国外防噪声屏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成本差异也相当大。地质、地形条件合适的条件下,还有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堤来减少噪志的做法。不管是什么样的声屏,基作用都是一样的。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只要设计人员人拘泥于形式,开动脑筋,放开思想,因地制宜,研究出一些适合于本地区既经济又有效果的噪声屏障是很有必要的。

2.1.2 对路面水进行处理

众所周知,由于磨损、车辆漏油或运输货物中习气的微粒物质,车辆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质,都会积聚在道路表面,当其与降水混合在一起形成径流后,会对沿线的水源、土壤形成污染。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路面水与农业排灌系统分开,并在沿线设置一些集水池,把路面水导入集水池后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受纳系统。

2.2 加强绿化设计中保护环境方面的设计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生物措施分为生物保护措施及生物恢复措施两种。生物保护措施即为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生物进行保护,减少人为破坏因素,特别使对表层土壤的破坏,但公路建设对表层土壤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此方法不利于操作;而生物恢复措施则是在公路建设的同时,通过人工种植的方法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目前,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的便是人工生态环境的恢复。在植树方面,河北省多年来在多条公路边坡上栽种紫穗槐,已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京石高速公路、大秦铁路唐山段、石黄高速公路等,都采用了这种防护措施,并取得了成功,既防护了边坡,又美化绿化了公路。

3 结束语

篇5: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 应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定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方案, 并不断调整和改进, 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同时, 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技术, 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提高地区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4]。

3.2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的生态破坏, 寻求两者间的最大平衡。然而, 因人为修复时间的不确定性, 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往往不能很快得到修复。在建立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明确备用金制度, 明确补偿主体及生态影响范围, 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有效协助补偿系统的运转工作,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 同时, 采取多种方式对补偿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此外, 要明确还原生态系统对周边环境辐射作用的重要性, 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障补偿系统对改善水土资源, 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共同建设良好的循环系统[5]。

4 结语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辅相成, 生态环境恶化必然制约人类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想, 这为日后建立健全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提供了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视,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晖.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工程技术 (文摘版) , (5) .

[2]徐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 , (8) .

[3]杨玲玲.浅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 , (12) .

[4]朱亚东.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 , (10) .

篇6: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铅锌矿采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分析了铅锌矿开采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对铅锌矿开采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作 者:谢东兵 作者单位:尤溪县环境监测站刊 名:海峡科学英文刊名:CHANNEL SCIENCE年,卷(期):“”(6)分类号:X8关键词:铅锌矿 采矿 生态环境影响

篇7: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2.1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要秉承科学合理的理念

在建设中,一定要遵循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合理要求,并且谨遵科学环保的环保理念,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战略,使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建设。在建设中务必贯穿环保的理念措施,从思想上将环保落实于建设中,以求两者间和谐发展。

2.2通过合理的机制、制度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进行规范

在建设中一定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机制制度,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建设,在制度上为环保提供坚实的保障,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系列不利因素对环保产生威胁。

3总结语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对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有极大的作用。然而,在国家发展时,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愈加显著,生态环境的退化将直接影响到国民,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中对环境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我们必须要注重环保的重要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哲学反思[J].黑龙江水利科技,(05).

[2]轩辕晓璐,宾凌燕.对阿勒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认识[J].内蒙古水利,(01).

[3]孙超.浅析开都孔雀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科技资讯,(22).

[4]黄玉莲,李盈,万鹏.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J].科技信息,(21).

[5]温振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03).

篇8: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1 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特点

1.1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通常情况都是在河流上进行的, 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 像是地形, 河流, 气候等等方面, 这些对于我们施工都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 一定要考察好这些方面, 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1.2 对于水利水电的施工地来说, 大部分都处于交通比较不便利的区域, 在材料运输, 采购等环节都非常不方便, 这样我们就会耗费很多的运输成本, 是我们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种非常繁琐的工作, 在这个大的工程中涵盖着很多的小项目, 每个项目又由有很多的工种组成, 其中有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工艺技术, 施工的难度非常大, 也非常复杂, 所以在方案的制定方面要进行仔细的研究。

1.4 在此项工程的过程中, 由于地理地形等特殊原因的影响, 有的时候会运用到爆破、开凿等特殊的手段, 这样一来就会面临着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 施工安全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

1.5 水利水电项目一般情况下工作量大, 作业种类繁多, 工期比较长, 一些强度的标准比较强, 运用的设备也比较多, 施工人员的组成比较复杂并且人员数量巨大。

2 电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 施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 工程本身需要占用一些草地, 再加上施工中堆放的弃碴, 难免要占用一些土地, 如果施工时, 没有合理的安排好临时设施, 也会浪费一定的土地, 开挖取土, 随意处置堆弃废物, 都将使山坡及表土出现搅动,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附近植被的成长, 造成水土流失, 使河道阻塞, 还有施工时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都会造成草地资源的不同程度的损失。

2.2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水质污染问题, 一直是十分被人们关注的, 一旦发生了污染问题地面的水域都将会被污染, 直接的危害到人们的饮用水, 导致河流被污染, 所以, 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产生的污水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 达标后才可以排放。

2.3 施工噪声的影响。

这施工类施工的共性, 在很多的方面都会有噪音产生, 像是我们隧道开凿过程中的爆破, 运输过程中水泥运输机, 各种运输工具的噪音, 以及各种设备工作情况下所产生的噪音与响动, 这类噪音都会大大的影响到周边的环境, 像是周边的居民生活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4 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施工期过程中, 很多的车辆和施工机械在工作时都会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水泥、沙石土料等在运输过程中, 或者是开挖爆破时都会出现一定量的尘灰;在运输材料时, 因为道路的不平整, 或者是转载的太多等, 会出现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导致道路扬尘的情况;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时, 因为地面干燥松散, 加上风吹的缘故导致风扬灰尘等。这给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的同时, 还使得大气浮尘含量变多了, 有害成分也变多了, 而且还会使周围的农作物不能正常的生长。

2.5 人员是施工方面的一重要的因素, 人员的健康问题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由于我们施工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施工地点都是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 由于人员中的组成复杂, 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 这样对于员工的安全管理就非常不利, 极易出现传染病等现象, 一旦传播, 将造成很大的危害, 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进展程度。

3 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3.1 管理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要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守国家指定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认真研究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 管理好施工的整个过程及施工人员, 不得违背施工合同中相关的环保条款, 由专人负责环保,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 具体保护措施

3.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在未施工时, 就要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制定合理的措施, 尽一切努力保护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还要注意与施工区周围的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施工中将产生较大的噪音, 要提前通知居民, 及时掌握施工的进展程度, 为了保障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可以设投诉电话。

3.2.2 加强水质保护。

在进行砂石料加工时, 会有一些废水产生, 对他们进行处理时, 需要将他们放到沉砂池中沉淀, 去除粗颗粒物后, 再放入反应池及沉淀池, 要想不破坏周围的水质, 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 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废水的回收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会出会损耗水, 我们可以通过从河里抽取水的方法来进行补充。

3.2.3 加强噪声控制。

在设备的选用上, 尽量是要做到噪声较小, 在未开工时就要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 比如看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的噪声是不是符合标准, 如果与国家标准不一致, 及时维修或者是调换, 最终使其符合标准。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使施工过程中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噪声污染降到最小;如果一定要进行露天作业, 要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间, 使施工噪声减到最小。

3.2.4 疾病防治措施。

对于疾病的防治工作一定要从自觉开始, 主要的应对方案是:预防为主, 防治相结合。一旦有疫情出现就要必须的进行彻底的调查, 找到病根在哪里, 避免之后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使员工更加健康的工作。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市场经济的推动下, 我们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不断地进行改革, 用过硬的科学技术来说话。上文我们看到为了能够更好的顺应历史的潮流, 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在沿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与保护[M].青海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编委会.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9, 5:55-65.

[2]高庆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 (5) :137-139.

篇9: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业灌溉、发电、航运等许多行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自我国自建国后,便大力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相关的经济效益,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造成了生态环境失衡、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等问题。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来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影响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概况

水利水电工程是用来控制和调节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造福于建设项目的目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国家投入很多精力与时间,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修建必须全方面、协调考虑着眼于大局;水利水电工程对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销较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多、收益随机,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在修建前必须严格考察,修建过程中严格遵照有关程序及标准进行。

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长远影响;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各方的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及人民的利益。

二、水利水电工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理论上,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能够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缓解旱涝灾害、改善周围绿色植被的生长、减少水污染、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例如:大量水体聚集造成上游土地被淹;地壳结构变化,引起地质灾害;以及河道改变、水质变差、土壤恶化、珍稀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人员迁徙造成传统文化受损、历史古迹遭到破坏等等负面效应,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就是人主动改善自然的同时对自然的破坏人认为改变。

2.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不科学

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对实施的相关技术人员跟周边地形、地貌、植被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规模较大,加上技术人员有限,因此容易造成考察不充分、不全面、不细致的问题出现,导致规划设计的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没有预见性,设计考虑的不不周全影响工程的使用期限和质量,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水利水电工程方面人才匮乏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从设计到建成以及后期的维护,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与管理,因此需要大量的设计、施工及维护人员,但是我国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人员较少,且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有限,导致设计规划与实际不符、施工过程中缺少技术监督,技术支持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对生态环境破坏加深,水利工程在建成使用过程中,由于专业维护人员较少,因此不能定期的检查与维修,致使部件老化,最终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使用不合理,使用时间变短。

三、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1.维护生态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家政策,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要尽量减少土地、植被破坏,采用边施工边治理的方法,保持植被覆盖率、恢复土壤养分、维护动物生存空间;考虑河流季节性流动问题,兼顾河流的河道流向,保证河流沿岸的水文環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坚持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减少对周围环境及水质的污染;施工完成后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的环境从新进行科学的调研,对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地区,要加以保护和还原,保持地区平衡。

2.做好规划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费时又耗资巨大的工程,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科学规划、设计和选址,从总体上看,注重细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既保证水利工程质量也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组织专家团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彻底的严格的考察评估,对于施工过程中及水利水电工程建成运行后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预见,最终总结出施工及后期产生的难点,在进行逐步的攻克,完善设计方案,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审查力度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3.加大力度培养水利水电方面的人才

面对现如今我国水利水电人才短缺的现状,国家要积极鼓励高校及民间办学机构,设置水利水电工程相关课程,培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施工能力和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后期后期维护及使用操作人员应对进行专业化的细分,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培训,加强后期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实力和工作能力,水利水电工程的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只有人才素质的提高,才能贯彻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要考虑生态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总之,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从多维护生态平衡、科学规划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综合实力,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民。

四 结束语

伴随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方面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而在水电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发展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在水利水电的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本着生态发展观来设置好每一个施工环节,包括选材和保护措施。而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小其对生态造成的损害,例如河道的清淤、植被种植、大坝所接触的岩体考察等,施工人员的参与也不仅仅限于工程修建中,要充分运用专业技术水平高操的人才,对工程进行预测和检查,避免不必要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玉海,陈亚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8).

[2] 张传新,戴克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05).

[3] 吴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2,(06).

[4] 谷永祥.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11,(04).

篇10: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水电工程的建设和水电资源的利用所引发的相关环境问题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必须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妥善处理好水电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从而形成水电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维护的“双赢”局面。从能源归属的角度来说,水电资源隶属于可再生能源的范畴。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存在“能源危机”问题,因而将希望寄托于开发水电资源上。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上水电资源较为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逐步推动下,水库功能不仅可以防涝防旱,而且还可以减少生态环境污染,节约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然而,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水电资源利用率比世界各国要低,所以提高水电资源利用率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这就需要专业人员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解决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11: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涉及范围较广的施工工地,包括建筑工地施工区、生活办公区、加工场、料场、弃渣场及运输道路等,大多是位于野外,线长面广,往往涉及到土石方施工,工程施工很容易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要特别重视保护环境。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发展让人类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可分割的的关系,对于生态文明的保护,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在工程建设的时候对环境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工程建设与外部环境的矛盾解决需要一个合理、科学的方案,更需要明白环境影响对工程建设的作用,这对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证建设过程的完成,施工与环保之间的协调和谐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涉及范围较广的施工工地,包括建筑工地施工区、生活办公区、加工场、料场、弃渣场及运输道路等,大多是位于野外,线长面广,往往涉及到土石方施工,工程施工很容易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要特别重视保护环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地位和作用

1.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种将水能转化成电能的发电工程,这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这是电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是它的核心要素,只有以先进的施工技术做支撑才可以在庞大的、复杂的工程中完成建设目标,并且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将会对水电站的运行和收益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更是整个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只有运用与社会衔接密切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技术,才能使得建成的水电站安全地、稳定地、可靠地运行,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却缺乏完善的、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则只会让其变成一盘散沙。整个施工组织没有明确的纪律规定和正确的领导指挥,那么施工人员就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懒散、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这样就很难保证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顺利地进行,同时,还将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水利水电工作的施工管理能够加强施工队伍的凝聚力,促进他们积极地工作,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进而能够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我国近几年出台的为提高工程质量的各种法律法规,各级水利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监督、监查力度,可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身的特殊性,要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还是任重而道远。所以,文章通过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以供大家商榷.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机械施工高峰人数可超过万人。

2.1对水质的影响

a.化学试剂的排放

接缝灌浆材料与主体工程的固结,一般以水泥灌浆为主,特殊情况需采用丙凝、甲凝和环氧树脂,并附加部分固化剂和稀释剂,这些化学试剂材料的外溢部分和少量残余,很可能会进入水体。

b.生产废水的排放

大坝、电站、船闸等基础的开挖与骨料冲洗、混凝土保养,以及施工初期大面积的围堰填筑、场地平整、隧洞排水等,尤其是人工沙石料的加工和采掘的浑水排放量极大,可能增加旌工区江河水质的悬浮物质和混浊度。

c.生活污水的排放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粪便,尤其是施工初期的厕所多系简易式的,极易使清、污水造成混流而污染水质。

2.2对大气的影响

飘尘、工区粉尘等污染物主要来自爆破、钻孔、开挖、散装水泥作业和围堰填筑,以及基坑出渣、开挖、大型汽车的运行等。另外,前方各施工企业、工厂车间及生活区各类炉、灶燃煤煤烟排放也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旋工的动力主要为燃油,各类大、中型机械设备中,土石方工程机械设备占多数。

2.3对噪声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工区噪声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系统为主的固定、连续式的噪声源,另一个是以砂石料系统和混凝土拌。

2.4固体废渣的问题

水利水电施工会产生大量废渣,主要包括开采后不用的石渣、弃土、砂料和淤泥等,如果不能及时清理,这些废渣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3环境保护措施

3.1加强水质的保护

处理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生产废水去除粗颗粒物,在沉淀池后设置抽水泵以及调节池,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安置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生产废水和混凝土拌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被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被送到渣场。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按要求对生产污水设置挡板、水沟塞、沉砂池等净化设备,按要求达标。

施工场地修建给沉沙池、排水沟,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的量。施工前要制定施工措施。

3.2防止污染和扰民

要在工程开工前详细编制生活区和施工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尽可能减少施工方案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主要防止公害的产生。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3.3加强噪声控制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提前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混凝土振捣棒、打桩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噪声监测,使其设备达到要求。

3.4保护空气质量

a.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

在粉煤灰以及水泥运输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从罐车由密封系统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维修和检查。

b.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砂卵石和表层土覆盖层,尽量对岩石层的开挖采用凿裂法施工。减少钻孔和爆破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正确运用预裂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c.混凝土拌和系统的防尘措旌

在混凝土拌和楼中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维护、使用和检修制度及规程,始终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3.5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施工后期对渣场顶面以及坡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覆土绿化以及复耕。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防止渣场弃渣流失和边坡失稳。按照批准的弃渣标准执行剥离,并合理堆存剥离表土。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保证下游居民的安全。保持生活区以及施工区的环境卫生,在旋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防止垃圾流失,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3.6生态环境保护

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动物巢穴或鸟巢及受保护的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给有关的部门。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砍伐树木或生态环境破坏,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完成环境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全体员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认识,注意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3.7水土保持

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参考文献:

[1]黄荣雅,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措施,人民珠江,2007.02期。

篇12: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浅谈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措施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的建设概况,阐述、分析了其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以及采取的`防止或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宣传这一供水枢纽工程的作用和意义,让更多的人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了解和认识这座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进其建设、运行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作 者:钟绍塘  作者单位: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广东,湛江,524000 期 刊: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Journal: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年,卷(期):, 29(3) 分类号:X171 关键词:鉴江供水枢纽    生态环境    影响   

篇13: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表现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根据建设的位置以及工程的施工量来决定的, 同时工程建设时是否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

1.1 产生的水污染问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大多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 而施工周边的环境也大多是自然环境, 并没有污染水排放系统, 很多工程施工时对于污水的排放也过于随意, 甚至一些施工方会将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 这样就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 在污水的长期作用下, 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并也不利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1.2 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工地对于施工材料的装卸、挖土机械对山石的挖掘, 山体的爆破以及车辆的行驶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车辆运输时的道路相对较为泥泞, 在晴天后地面的土壤就会干燥形成大量的扬沙;施工材料如水泥、砂石等在使用时很多产生的粉尘也会随着自然风扩散到周边地区。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周边的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 产生的粉尘等对于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森林河流等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防范, 那么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可以预见的。

1.3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对于水生生态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在水库建成后, 水库水面的热量就会增加, 水中的自然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 水中的生态也会遭到破坏, 水中鱼类的繁殖也会造成破坏。特别是在河流水速减小猴, 污染物的漂移也会变慢, 水质的自我净化功能也会有所降低, 水中的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就会加速沉降, 这样水质污染也难以进行再次修复。

2 抓好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措施

鉴于施工期对环境实施破坏的实践过程, 因此, 抓好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整个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显现的尤其最为关键。必须花大力气, 下足功夫, 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给予保护, 确保环境破坏达到最小程度。

2.1 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举措。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还要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组织, 确定环境保护体系, 同时通过相关制度的确定来最大限度的确保环境保护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管理部门也可以聘请环境保护的监理人员来落实我国针对环境保护设定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施工方也要严格遵守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在施工时由相关人员来组织人员进行科学的生产, 而环境的保护也要设定相应的补偿机制, 可以通过建设资金来提取一部分费用来对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 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2.2 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价。开工前, 项目建设业主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机构要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进行全面调查, 做出科学的预测, 并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制定出防治措施, 加以优化后作为实施的指导纲领。施工开始后, 要及时跟踪方案实施的情况, 监测环境破坏的现实情况, 并根据现场破坏程度, 做出评价, 提交各工序负责人。项目建设环境监理及各施工方要高度重视, 针对出现的问题, 及时整改, 尽一切努力, 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2.3 加强水质污染的治理。对砂石料加工产生的废水, 要先将其放于沉砂池沉淀, 去除粗颗粒物, 再放入反应池;对机修含油废水, 要将其通过油水分离器处理;施工车辆要保证干净, 生活污水等要回收合理利用;对于排水, 先制定行之有效施工措施, 监测排放污水是否达标。当排放污水不符合相关标准时, 或排污给水域功能带来非常严重破坏时, 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纠正处理。

2.4 加大对空气质量的保护。为减少工程施工期挖掘机开挖岩石层导致的扬尘, 要尽量选择凿裂或钻爆作业方法, 同时给钻机配备上安装上除尘装置, 从而将粉尘的产生降到最低[1];加大对运输装卸车辆的密封处置, 防止水泥、沙石和粉煤灰, 因车辆在不平道路上行驶颠簸产生泄漏, 要加大对工地土泥运输车道的平整治理, 晴朗天气要注意洒水, 保持地面处于湿润状态, 并及时做好除尘工作。并同时做好对遗落物料的清理;加大对工地车辆燃油型号的选择, 要求须使用柴油和无铅汽油等, 不得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对工地上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废物处理, 须将焚烧点, 选择在远离施工区的地面。

2.5 加强噪声的控制。为防止施工中产生的噪音扰民, 引发居民强烈不满。工程项目部一方面要与工地周围居住群众建立良好关系, 遇较大噪音的, 提前通知, 并掌握合理时间段施工, 努力保障不打扰居民正常生活, 防止噪音污染。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措施, 比如:对选用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 对原有施工设备要监测噪声, 符合国家标准与否, 如果不达标, 则需及时对其维修或调换后, 才投入生产运行。对工地上行驶的运输车辆, 特别是夜间, 要保持适宜车速, 汽车鸣笛声尽量要小;远离居民区, 选择砂浆搅拌机等机械位置的摆放, 高噪声的, 最好放在室内或洞内作业, 如在露天作业时, 应采用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间, 防止噪声传播。

2.6 对土地生态的保护。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垃圾, 必须按相关法规制度执行。垃圾要按事先规划方案中的要求, 送入到指定批准的弃渣场, 合理的处置弃渣。渣场地在未堆渣时, 要做好表土剥离[2], 地表给排水处置, 保证弃渣不会造成河道堵塞, 影响到泄洪能力。在施工后期, 要对渣场坡、顶面认真治理, 平整场地, 保障施工后顺利实现复耕或覆土绿化。对工地产生生活的污染, 须按规定进行排泄, 不得再随意处置。同时做好疾病防治, 避免公共疫情的爆发, 保障建设者们的身体健康。

结束语

总之,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 作为工程建设者, 当前一定要引发起高度重视, 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不断借助科技手段, 结合实践的摸索, 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同共促进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 然而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为了缓解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环境进行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破坏,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忠金.水利水电项目的建筑环境保护措[J].中华建设, 2012 (12) .

篇14: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生活质量,甚至对整个人类生存的重要影响,因此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因此,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同样必须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目前的建设情况,接着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同时提出了有效的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旨在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有效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积极作用,造福社会。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提炼而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战略,也是人类对于社会和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重新界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自然界的索取不断的增加,造成了大量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人类向自然界无限制的排放也造成了生态环境失衡、社会环境混乱等现象,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违背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大量兴建,促进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由于人造工程的兴建,对自然界的水体、气候、地质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为此,如何在发挥水利水电工程为人类造福的同时,避免或者减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对自然界气候的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地区性气候受到大气环流的控制以一种平衡的状态存在,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将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者是湿地,这就会造成地区的气候变得较为湿润,对于地区的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地区降雨、气温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 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 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 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 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 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 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 造成海水倒灌;因河流流量减少, 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 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 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 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 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 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三)对水体的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河流中流动的水体在水库中经过停留后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就是对航运的影响,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对上、下游的航运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水库里存储的水体温度可能会升高,这时容易引起水质的变化,进而引发水污染。另外,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水体蒸发量会增加,这会导致水汽、水雾的增加。

(四)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谓有利有弊,一方面,通过水库等工程的建设,对农田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农田避免受到淹没和冲刷等危险,通过对天然径流的拦截以及对地表径流的调节,也使得土壤中的水分结构和养分结构产生了影响,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造成了下游平原地区的淤泥肥源逐渐减少,土壤的肥力大幅度下降,同时,输水渠道的渗漏造成了地下水的抬高,造成了周围地区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化日益严重。

(五)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这里的鱼类是特指的, 生物物种则泛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事实上 , 洄游鱼类由于种类不同, 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如鲟鱼, 相当一部分是在北纬 45 ℃左右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国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海之间洄游。 而且, 并不是每条河流都有洄游鱼类。 世界各国在建坝时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 建鱼梯、鱼道等; 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 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 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就选择了人工繁殖的办法, 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 需要强调的是,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 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 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的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

(1)对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影响:①永久性及直接的影响, 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②间接的影响, 指局部气候, 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指对水生藻类植物的影响。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 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 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 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件。

(3)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 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 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 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 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 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如, 长江葛洲坝, 下泄流量为 41 300~ 77 500 m3/ s, 氧饱和度为112 %~127 %, 氮饱和度为 125%~ 135%, 致使幼鱼死亡率达 32.24%。

二、保护生态环境的解决建议

(一)建立全面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实践证明,每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都必然会对生态环境的产生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应重视如何趋利避害。相关单位,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践情况,科学地评价工程建设的最大价值。注意在评价时,应关注工程的环境价值、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生态等的两种具体的有形、无形变化情况,立足现状,展望未来,不忘长远利益的维护。

(二)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强对环境的管理,从大气、噪声、水体等多个方面同时开展有效的监测活动,对于施工期间当地的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的了解。同时,实行环境监理制度,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留下潜在的污染源。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要及时的处理,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景观恢复和绿化工作,减少甚至是避免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三)强化工程运行管理

科学制订调度运行方案,统筹兼顾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在制定调度运行方案时,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重点考虑生态用水.兼顾其他用水。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以生态效益为目标开展生态调度。为河道留下适当的生态水量,兼顾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以及调度运行的需要,科学制订环境监测计划,并按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规定的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调度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

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 我国水库移民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 国家还出台了库区后期扶持政策。 为了解决好移民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有专家建议研究“ 投资型” 移民政策。 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 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 参与水电开发建设, 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 建设期安置移民的费用通过预支若干年应得的收益来解决。 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 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

三、结语

在水电开发建设中, 一定要正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积极寻求并落实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 , 探索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法。只有坚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 坚持科学的施工方案 ,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 明确科学的发展计划, 才能推动水利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2(06).

[2]陈丽妍,陈丽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才智,2012(36):219.

[3]邓生雪.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北方环境,2011(08).

作者简介:

曹媛媛(1985.02.27~),女,汉族,辽宁经纬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助工。

篇15: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一、理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青藏高原东南缘, 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 为阿坝州的小江南, 全县幅员面积为4 313km2, 有农耕地面积4.7万亩, 辖13个乡 (镇) 81个村, 202个村民小组, 共有农村人口3.5万人, 是以藏、羌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1987年始建成为成都市的秋淡三线蔬菜基地3.5万亩, 大白菜、莴笋、韩国白萝卜、番茄、辣椒、马铃薯、花椰菜等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1年建成以甜樱桃为主的特色小水果基地5 000亩, 并注册了“米亚罗”、“桃坪羌寨”牌鲜活农产品商标和理县大白菜地理证明商标;2002年古尔沟镇成为我州第一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2004年理县被列为国家级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并先后顺利通过了省、国家质监局的验收, 制定了大白菜、番茄、芹菜、辣椒、甜樱桃、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10余个。理县地貌为典型的高山峡谷, 海拔高度1 422~5 922m, 农业资源呈立体分布, 具有多层次结构特征。年平均气温11.3℃, 年有效积温3700℃以上, 年均降雨量460mm, 年日照时数1 680小时, 无霜期211天以上, 全县农作物产量62 344t, 农民人均纯收入4 270元。全县自然环境优越、空气清新、无工业三废, 水质纯净, 土壤无重金属污染, 有机质含量高, 且交通便利, 目前到成都仅1.5小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 为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二、当前理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

(1) 不合理的施肥

理县为成都市的三线蔬菜基地, 农田用肥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的“三重三轻”的倾向, 加之长期以来, 农民撒施、表施化肥现象普遍, 肥料没有施入根部土壤, 既造成肥料大量挥发和淋溶损失, 肥料利用率低, 又易导致面源污染。

(2) 不合理的用药

生产实践中群众对化学农药的科学认知有限, 贪求治疗速度, 用药量大, 有些农户将3~4种农药复配使用, 间隔3~4天喷1次药, 加之营销、使用中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又非常薄弱, 致使化学农药各种负面影响得不到有效控制。另外, 使用空间和使用接触者, 并非是在安全操作和严格防范下进行, 致使水体污染等。

(3) 不合理的用膜

我县种植作物大都采用地膜覆盖, 每亩每季的投入量平均6kg左右, 作物收获后大都没有及时回收和处理, 致使废旧农膜无处不在, 部份还残留在土壤中。

(4) 不合理的种植方式

理县自1987年建成成都市秋淡蔬菜的三线基地至今已有20余年, 基地地蔬菜1年可种植2~3季, 20多年年来一直进行连作, 大都没有进行合理的间套及轮作换茬。

2. 自然条件较差

理县属典型的干旱与半干旱高山峡谷地区, 山势陡峻, 山谷纵横, 夏秋雨季明显, 伏旱频繁, 冬季寒冷, 干燥晴朗, 降水稀少, 日照强烈, 农耕地坡度大, 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 水土流失严重。

3. 产业化程度低、农户的科学意识差

主要表现为加工和营销队伍发展缓慢, 规模小、层次低, 缺乏管理, 名牌产品少, 缺乏创新, 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还需提高。

4. 农村清洁能源的比例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县部分高半山的农村能源还是以薪柴为主要燃料, 占全年生活用能的60%以上, 每户年均消耗薪柴2 000~3 000kg, 长期以来造成薪柴量的减少及资源的减少, 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做法

1. 狠抓农业安全

农业安全主要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即杜绝任何影响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劣质农产品, 包括致病的微生物、过多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等超标。造成农产品质量变劣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人为是我县的主因, 其改进措施如下:

(1) 广泛宣传培训, 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

一是要重视舆论宣传, 充分发挥多种大众媒体的作用, 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生态农业知识, 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二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 普及农业生产安全知识, 使农民掌握安全生产的技能, 并组织农村乡土人才、专业大户、经纪人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 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 切实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

首先, 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 包括深入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沃土工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重要环节, 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堆、沤、积、造等措施大积、大造有机肥料, 大力推广有机肥, 推广绿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 施用配方肥。其次,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培训农户切实有效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包括积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 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加快普及推广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药物的防病治虫先进实用技术。

(3) 加强农膜等农业、工业废弃物处理

动员农户做好田园清洁工作, 收集废旧膜、废旧垃圾、植物枯枝落叶等废弃物, 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处理。并积极鼓励多渠道、多途径回收农膜, 切实提高塑料农膜的回收率。同时加强对乡村企业、民办企业、私营企业的环境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发展绿色工业。

(4) 加强领导, 强化监管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建设, 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好本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县政府应把生态农业建设的指标细化, 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同时, 要加快理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土壤肥料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 提升监测检测能力。切实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和化学投入品监督监测工作力度, 且县级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 加大市场的执法, 共同推进全县农村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

2. 积极推广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选择适宜的生态模式

按各乡 (镇) 村的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及适宜的生态模式。

(1) 农田生态建设工程

全县实施以沟、渠、田、林、路合理配置、水、土资源的科学利用, 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农田建设为主的生态农业工程。一般包括:改造中低产田生态农业工程;高产稳产农田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生态农业工程;配套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导的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同时大力推广绿肥种植, 大积大造有机肥, 推广间套种、轮作、换茬等技术。

(2) 农林复合系统生态建设工程

全县推广以提高林木覆盖率为主的生态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

(3) 农牧复合循环利用型生态工程

以牧业建设为突破口, 建立巩固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根据资源条件, 当地养殖习惯, 建立适度规模的养殖基地。推广秸秆过腹还田, 建立一个合理的生物链, 形成良性的农牧生态系统, 如“猪-沼-果 (粮、菜) ”等模式。

(4) 庭院 (园) 生态经济工程

发展巩固小康型庭院 (园) 经济, 主要有:立体种植型、种养结合型, 住宅生态化等。生态住宅:上有太阳能, 中有电气化, 下有沼气净化池。

(5) 观光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是在具备旅游资源的前提下, 开发观光农业, 如通化乡的卡子村, 佳山村等。

3. 强化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生态农业的产业化以构建产业基地为基础, 加工转化为龙头, 商品市场为载体, 龙头企业为核心, 生态效益为目标, 坚持“基地化建设, 专业化生产, 区域化布局, 商品化经营”的原则, 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打基础, 产业化链条来延伸, 市场化经营来牵动, 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 抓基地、优布局, 实现结构的生态化

立足于秋淡季蔬菜基地和特色小水果基地等建设, 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及区位优势, 以村或一个气候区域为单元, 因地制宜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 , 使其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多层性, 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良性循环: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实行一业为主, 多业结合, 农、林、牧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不断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二是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使各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模拟生态系统的链网现象,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充分利用时间, 合理配制农业生物, 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和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2) 积极推动各类龙头企业的的组织建设

在产业 (包括阿坝州) 做大做强的基础上, 采取一些优惠措施,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建立一些有特色并带有方向性的食品生产基地:推进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 培育专业村, 以户、场为单位, 养鸡 (蛋鸡、肉鸡、) 、肉兔……等。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运作, 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向着有利于建立比较优势产业的方向配置, 以科技逐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发展订单销售、连锁经营、农超对接、配送服务、网上营销等现代市场营销模式。加快“请进来”进程, 让外来的“高僧”到理县念活市场经。

4. 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适应公众的绿色安全消费需求, 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的标准化运行机制, 普及推广实用实效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指导和控制, 建立从“田间”到“餐桌”有案可查的“产品档案”。完善质量安全问题责任追溯、媒体曝光等制度。

5. 加快绿色清洁能源推广步伐

上一篇: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下一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小结201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