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日渐国际化。来华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来华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使得留学生管理人员将成为培养高层次“知华、友华”人才的骨干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篇1:

如何开展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 在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对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和生活教育双途径,开展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1. 063

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需要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认识新朋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惑,也有可能会制造各种纠纷和意外,甚至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1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对华态度友好、了解中国国情、喜爱中国文化、遵纪守法、诚信有礼、勤奋学习、团结向上、心理健康、学有所长的学生。由此目标决定,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制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

2 开展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开展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直接的思想道德教育或者间接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管理,寓道德教育于课外活动,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全面实现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3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3.1 努力提高 “中国文化概况”的课堂教学效果

中国文化概况是所有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让留学生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充分感受中国与其所在国的各种差异,更快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提升人文修养,提高其作为留学生对文明差异的敏感性和作为当代世界公民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不能只限于课堂和书本的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比较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中了解中国的文化概况和实际国情,帮助学生解决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3.2 开设专门的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课

(1)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必须了解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相关规定和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进行教育。

(2) 组织学生开展世界各国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的对比分析,让每个留学生都参与其中,增加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往,了解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学会尊重他人,促进国际理解,进而避免因此而造成的纠纷。

(3) 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件和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公德讨论,运用跨文化的教育模式加以渗透,激发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和教育留学生崇尚科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授课形式、地点、教学方式都可以灵活多样,但是,一定要通过适当形式的考试来考核学习的效果,这是强化来华留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的必要手段。

3.3 通过留学生的专业课来加强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留学生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留学生所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对留学生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在专业课的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学生要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教师要通过自身言行,感染和教育留学生,将知识的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教学中,教会他们要做一个诚信做学问,有职业操守的文明社会人。

4 在生活中强化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开展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利用课堂这一重要渠道以外,我们应该更注重生活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留学生活的全过程,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其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使之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观,尊重职业道德,并具有正确的社会分析和道德判断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4.1 完善规章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留学生的行为,使思想道德教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依托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际通用惯例,注重实效性,增加透明度,将学校的各项规定制作成手册,发给每个来华留学生,并向其说明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耐心细致地引导留学生要自觉遵守。制度的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对原则性的问题绝对不能姑息,不能让学生养成凡事好商量的坏习惯。对出现的严重违规行为的处理要加大宣传力度,通报违规细节和处理结果,并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课的案例进行讨论,强化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

要制订周密的《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要适时地、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展留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排除心理障碍,健全其人格。对于留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思想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心中的苦闷,教育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留学任务,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提高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能避免许多因心理问题造成的纠纷和摩擦,甚至是严重的突发事件。

4.2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留学生管理队伍,包括招生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留学生辅导员,他们是高等教育战线的外交官,他们的言行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 要有坚定的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细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

(2) 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基础,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3) 要具备过硬的管理技能。留学生的招生管理人员和辅导员,要能够熟练地用外语与学生进行沟通,要具备跨文化的沟通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及时与学生互动,解决实际问题。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对课程设置、教学规律和教学活动安排有系统的认识,熟练掌握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并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

4.3 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与评价教学管理过程,准确地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不断地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将学生的评价及建议与对教师的考察情况相结合,及时与留学生沟通任课教师及教研室的改进措施。让留学生理解学校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客观诚实地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对教师产生信任的心理。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拔培训出一批具备广博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素养,严谨治学,认真执教,能用实际行动起正确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

4.4 成立留学生自治团体

成立留学生自治团体,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采用这种形式能把留学生管理人员从处理留学生个体的琐碎事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实施自治的过程中,自治团体从团体内部成员的角度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增强了合作意识,锻炼了成员的领导能力,也实现了自我认知过程。

4.5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来华留学生的校园生活

在留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灵活多样的小型学术活动、文艺与体育活动,书法及绘画比赛等,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感性经验、气质特征选择活动项目,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推动留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中外学生之间的交往,促进留学生适应性和幸福感的增长以及自信、自知、自尊人格品质的形成。

校园生活不只在校内,走出校门,投入社会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组织留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社区、医院,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为他们提供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的平台。既能让留学生真正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和道德文明,消除对中国文化的排斥心理,增进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习的动力,使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春刚. 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 刘海涛. 浅谈如何开展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 才智, 2012(1).

[3] 李国宏, 裴庆祺, 郭彤, 高新波. 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4] 朱晓婷. 浅谈来华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强化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8).

作者:张宗利 王凤丽 王春刚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篇2: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下高校留管队伍建设体系探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日渐国际化。来华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来华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使得留学生管理人员将成为培养高层次“知华、友华”人才的骨干力量。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问题下,建设一支具有特色的高校留管队伍已经成为来华留学工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校;来华留学;留管队伍

近年来,来华留学工作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将教育和文化推向国际的重要途径。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各大高校也先后提出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竞争力,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全国重点高校,以“彰显特色、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打造品牌”为来华留学工作方针,[2]提出了“实施双优战略改革电子信息类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同时,西电作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力求探索行业特色型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新模式,全面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服务质量,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与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支有特色的高质量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已经成为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和完善来华留学管理体系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一、坚定留管人员立场,坚持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留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留学生管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国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方针政策,懂得国家当前的教育外交立场。但由于高校目前的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信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此决定了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特殊性。作为学校留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人员,时刻明确留学生管理人员是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途径,所以坚定的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成为西电留管队伍的基本素质,留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尊重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不断增进学校整体的文化认同,并坚定地开展有别于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留学生特色道德素质教育。在面对性格迥然、生活习性有别的各国留学生,留管人员更是深入了解和观察学生,仔细学习和研究不同国家、不同生源结构的留学生的特点,通过邀请省出入境管理部门和校保卫处等多个校内外职能部门对新生进行涉外法规、中国法律法规和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入学指导教育;适时由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开展防火、防盗、交通、食品等安全防范教育;通过对外汉语交流中心等途径对新生进行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等礼貌道德教育和中国基本礼仪教育等一系列的“先应式”人文教育方式,积极开展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建立完善的留管队伍,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

来华留学生的管理要素多,对管理层、执行层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而我国现阶段来华留学生工作方面,高校部分学院仅有的管理人员承担着所有在校留学生的招生、学籍、教学、管理、后勤等多方面的一条龙式管理工作。但随着来华留学生生源规模的扩大,以现有的管理人员配备,已经不能满足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按照留学生比例配齐有关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层次化管理体系队伍,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指导、有实施,是做好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核心保障。西电改变了以往的留管队伍结构,引入“留学生辅导员”这一岗位,并建立了“学院领导—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留学生辅导员”的层次化配套管理队伍,由学院领导明确指导意见和要求,管理办公室人员与留学生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组织和实施的管理队伍。同时学校还采取矩阵式多维度管理模式,建立班主任制度,实现纵横交错的精细化管理。即聘请留学生管理人员、对外汉语专职教师担任不同年级及不同授课类型留学生的班主任,通过策划组织活动、班级例会、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每一名留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通过完善和配套留管队伍,创新管理模式,从而克服目前留学生管理服务因人少事杂造成的分工不清、工作体系混乱的状况,逐步提升来华留管的工作水平。

三、创新管理队伍培养机制,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改善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等相应条件和设施,但却忽略了提高管理队伍个人素质及整体层次[3]。配合双优战略,西电在开展留管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创新和完善留管队伍的培养机制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外语掌握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的基本保障,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实现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所出现的各类可能问题,更是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理的关键。因此,针对于学校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语言背景的留学生,多数留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汉语也处于初学阶段的时候的这一语言现状,有计划地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外语培训,使留管干部熟练地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使留管人员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跟留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留学生实现无障碍交流。此外,为更好地解决留学生因在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原因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刻板印象”和“文化休克”多方面的心理障碍,通过有计划地选拔对留管队伍进行出国培训、心理咨询培训,使管理者更好地开拓视野、丰富心理知识、了解各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在与学生接触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理解学生,和学生做到相互信任,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合理地进行教育管理,排除学生心理从而充分了解留学生的想法,充分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所在,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强化留管责任意识,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表现出的文化差异、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薄弱以及当今社会现状的复杂多变所造成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外事无小事,留学生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慎,轻则会影响学校和学生们的财产安全稳定,重则涉及到国家政治和外交等国际影响。留学生的突发事件如果不能被正确地、及时地、有效地处理,极有可能使事件不断升级,造成校园秩序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因此西电留管队伍高度重视留学生突发事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为了及时妥善处理来华留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留管人员坚持“以学生为本,高效处理,分级负责”的处理原则,并坚持每学期邀请校内外职能部门对管理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和素质,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是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國际化进程的前提和保障。西电在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上探索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体系,通过立场坚定的留管人员积极开展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完善留学生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创新留管队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强化留管队伍的责任意识及时妥善处理学生事务等一系列具有西电特色的留学生管理,促进学校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教育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2]高新波.行业特色型工科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报告[EB/OL].http://cafsa.ciss.org.cn/pdf/2014/14-3.pdf,2014,(3).

[3]刘云燕.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作者:黄山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篇3: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探究①

[摘 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民心相通”是一种“软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来华留学生正是达成“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同时沿线国家对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地方农业院校来华留学事业提供了外推力, 因此地方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现行培养体系,提出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势必会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及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领导人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首届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第一次以留学工作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也是首次把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两项重要议题统筹研究的会议。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基于国家发展和当前中国留学的现状,基于社会人才战略、外交人才战略、国家形象战略的战略布局。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度和地域总数为20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目增加明显,相较2012年,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泰国学生数目排名分别上浮了5位、2位和1位。2016年,沿线64国在华留学生共207746人,同比增幅达13.6%,高于列国均匀增速。相比2012年,教育、文科、工科和农学学生数目明显增加,增幅均超过100%。

二、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全国目前共有36所农业类院校(含机构)接收留学生,农科类留学生人数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以奖学金学历生为主,短期生、交换生为辅,自费留学生比例非常低。吉林农业大学自2011年和2013年先后成为接收吉林省政府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主,长短期交流项目为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相结合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体系,同时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学校明确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扩大数量、提升质量和优化结构的思路,做好政府奖学金资助项目,扩大自费留学生数量,扩增留学生来源国,增加接收留学生学科与专业数量,构建与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相适应的留学生培养体系。

(一)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基本情况

吉林农业大学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从2012年到2016年,留学生规模快速发展,总人数增长200%。中国政府奖学金杠杆作用显著,2014年开始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预计各类留学生总数达到200人以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将达到93人,是留学生人数主要增长点,占留学生总数的68%,同比增加50%以上。吉林省政府奖学金生16人,占留学生总数的12%;学校奖学金24人,占留学生总数的17%;自费生4人,占留学生总数的3%。学校共有来自39个国家的留学生,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50%左右。

(二)学校来华留学生层次及学制

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学校提出了以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为主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发展规划,来华留学教育已从最初单一的本科生教育发展到本科生、高级进修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短期生五个层次。特别是接收高层次学历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学制为4~6年,硕士学历教育学制为2~3年,博士学历教育学制为3~6年。

(三)来华留学生专业分布及全英文授课情况

从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分布上看,目前,学校所有学院中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已超过半数,其中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中药材学院、园艺学院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涉及32个专业。其中,动物营养与饲科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植物病理学、预防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6个专业为我校优势特色专业。目前我校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均为汉语授课,硕士和博士的部分优势特色专业开展了英文授课。

(四)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充分依托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及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结合国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制订培养标准,秉持“趋同但不等同”原则,在培养优质留学生上下工夫。在培养环节上实施趋同管理,在课程体系上所有专业均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为主,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及各二级学院密切配合的教育工作体系,同时严格加强课堂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留学生学有所得。学校在留学生教育上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选聘了知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作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导师,要求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来华留学生的业务培养实施全程、全面把握,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奖惩并用、明晰权责,确保留学生学有所成。

三、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和课程体系陈旧,缺乏适合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目前农业院校只有部分优势学科制订了针对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大部分的专业培养方案不完善,在已制订的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反映出培养方案缺乏国际视野,课程体系没有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二)英语课程建设步伐缓慢,规模小,缺乏延续性

對高层次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用英语授课较为普遍。2013年全国批准建设150门全英语精品课程,农学的英语精品课程只有南京农业大学的一门《高级植物营养学》课程。

(三)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低,影响培养质量

虽然英语课程成为热门,但是仍有部分学生选择汉语授课,尤其来自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比如蒙古、越南、老挝等国。这些国家的学生汉语基本是零基础,来华后学习一年就要进行专业学习,区别于本科生系统的预科学习,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汉语学习效果并不好,进入专业学习后,课程学习很困难,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四)缺乏针对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省内高校采取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归口管理。在管理中,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主要负责留学生与研究生院,学院和导师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中间缺乏了监控体系,无法直接了解留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培养模式

(一)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出发点,设计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

地方农业院校应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组织教育专家对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农业高校培养特色进行研究,结合来华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制订出科學可行的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达到我国政治外交的目的,同时又为他国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素质特点均不同,比如蒙古国等周边非英语系国家留学生的语言较弱应注重其语言能力培养。

(二)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部门或高校合作,结合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国际化需求,培养沿线国家所急需的各类人才

2017年,教育部设立“丝绸之路”奖学金,旨在鼓励高校整合国内外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探索多元化办学渠道,开拓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与沿线国家高校或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项目,比如南非作为非洲唯一的“一带一路”国家,需要计算机技术人才,学校可与南非院校合作培养专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三)推进特色品牌课程和全英文课程、专业建设。

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需求调查,根据各学科的留学生培养质量和学科评估,选择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推进品牌建设,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来华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

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留学人数迅速增长。农业院校接收留学生人数也快速增长,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及符合来华留学生需求的培养体系,同时注重优质的培养质量,以个性化的培养和品牌专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真正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参考文献:

[1]钟耿涛,戚宪欢,韩辉.论来华农科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环境及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4):150-152.

[2]程伟华,董维春,刘晓光.农业院校留学生发展教育问题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

[3]王春刚,刘洋.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6):83-87.

作者:林洋

上一篇: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探究论文下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