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师资培训总结

2024-04-29

来华留学师资培训总结(共6篇)

篇1:来华留学师资培训总结

来华留学生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外国来华留学生(以下简称“留学生”)经费的管理,规范政府和学校之间的经费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留学生经费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享受我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所设立的专项经费。

第三条 留学生经费实行“包干使用、专款专用、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

第四条 我国政府为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包括生活费、学杂费、住宿费、医疗费、其他费用等。

第五条 留学生的生活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凡享受我国政府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以下简称“奖学金生”),在华学习期间,由所在学校发给每人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于支付留学生伙食费用及日常生活的零星开支。

生活费以人民币支付,具体标准按国家教委、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所需经费由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和不同类别标准核拨。

(二)在华学习时间满一学年的学生第一个月加发___个月的生活费,不满一学年的第一个月加发半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安置和冬装补助费用。

(三)生活费自学生入学之日起发给,当月___日(含___日)之前注册的,发给全月生活费;

___日以后注册的,发给半个月生活费。毕业生发至学校确定的毕业之日以后的半个月。对临时决定休学、退学或结业回国的,如已领取当月生活费,不再收回。在学校规定的假期之内离校休假时,生活费照发;对未经学校批准逾期不归者,不发给超假期间的生活费。

(四)奖学金生在华学习期间,如带配偶、子女,其配偶和子女的一切费用,均由派遣方或学生本人自理。

第六条 留学生的学杂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和不同类别标准核拨给学校相应的学杂费,用于与学生教学相关方面的支出。

(二)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其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参照中国学生外出实习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留学生要求进行超出学校教学计划的专业实习时,所需一切费用由本人自理。

(四)奖学金生来华、结业回国、学习中途出境休假以及退学、休学回国的国际往返旅费均由派遣方或学生本人负担。

另有协议者,按协议办理。

(五)来华和结业的奖学金生应尽可能选择距离所在院校最近的出入境口岸或国际交通工具终、始点入出境。

自出入境口岸至所在学校的城市间旅费,由所在学校按火车硬座(通宵乘坐火车可购买硬卧)、轮船三等舱位开支报销。途中伙食费用及行李超重费用自理。

(六)奖学金生根据教学安排在我国境内转学的城市间旅费,由转学前所在学校按上述规定开支报销。

(七)对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可由学校发给奖品或奖状,所需经费在学杂费中开支。

第七条 留学生的住宿费由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和不同类别标准核拨给学校,由学校集中掌握,用于留学生宿舍的日常运转和管理、服务、设备更新(单台件___万元以下)及维修等项支出。

第八条 留学生的医疗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核拨给学校相应的医疗费,用于学生门诊、住院医疗、必要的体检等支出。

核拨标准按每人每月___元计算,由学校统筹使用。

(二)留学生需住院治疗时,应安排住一般外宾病房。

(三)门诊挂号费、住院伙食费;

留学生镶牙、配眼镜、分娩、人工流产、矫正生理缺陷、购买营养滋补品以及治疗来华前已患有一般性慢性疾病的费用;学生因违反校纪、法律(打架、斗殴等行为)造成伤亡事故,所支付的有关费用;均由学生自理。

(四)学校可参照对本校中国学生的规定,要求留学生自理一定比例的医疗费。

第九条 留学生的其他费用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核拨给学校相应的其他费用,用于学生假期活动、宣传等项开支。

(二)为增进留学生对我国的正确了解,学校可为在华学生一年以上的留学生安排假期活动,经费按每人每年___元掌握。

除免学杂费外的部分奖学金留学生、自费留学生如需参加学校组织的假期活动,其费用由学生本人自理。

(三)各学校用于为留学生阅览室订购报刊、组织留学生文体活动、参观、联欢和其他友好活动的费用,可按每个学生每学年___元的标准掌握。

第十条 留学生的国际旅费按协议由我国政府提供的,由所在学校于学生离校前两个月上报国家教委,由国家教委统一安排购票。

第十一条 享受我国政府部分奖学金的留学生,按协议规定享受免学杂费、教材费、住宿费和医疗费的全部和部分项目,参照以上规定执行。

中、外双方对奖学金的标准和开支办法另有协议的,按协议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自费留学生的经费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___年___月___日起实行。过去颁发的有关外国来华留学生经费开支标准及管理办法,如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篇2:来华留学师资培训总结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 共有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万多人次留学生来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 来华留学生呈快速递增趋势。2009年, 共有来自世界上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184名来华留学生, 在我国的619所高等院校和其他机构中学习, 涉及汉语言、西医、文学、经济、管理、工科、中医等15个专业 (类) 。

我国对不同类别的外国留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 大致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从来华留学生的留学类别来看, 2007年有195503名来华留学生, 其中34.9%是学历生, 非学历生占总数的65.1%;2008年的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占总人数的35.80%, 非学历生占总数的64.2%。从这些统计数字中不难看出, 我国接收的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 而在这些学历教育生中, 本科生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80%左右。

二、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整合的必要性

中国有着广大的就业发展空间, 这也是很多留学生来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很多来华留学的学生有明确的在中国就业的愿望。还有很多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历教育生, 在我国高校就读的专业是本国空白, 在未来, 他们将承担着回国建设新学科新专业的重担。因此, 在培养留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在未来能够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和就业需要。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来华留学生在接受了学历教育之后, 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 也为了彰显各高校培养留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实力, 在学历教育的同时, 充分考虑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能, 并将二者很好的有机的整合起来, 既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从业方向, 又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还能削减企业的用人培养成本, 让我们培养的来华留学生在世界的就业市场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实力, 这势必将对我国对外宣传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扩大招生规模及层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整合, 具有如下可行性:

(一) 环境可行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政策导向, 近几年职业技能培训在各高校得以顺利开展, 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培训范围扩大, 鉴定工种增多,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越来越多, 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两书并重, 学科性教育和职业型教育两教并举, 已成为社会共识。

职业技能培训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作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至少获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个别学校的明文规定, 有的大学在教学计划中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门计学分的必修课;有的学校积极地提供信息, 创造各种条件, 鼓励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有这些形式, 目的都非常明确, 就是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认识在加深, 热情不断高涨, 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大学生所有拥有的技术和技能的凭证, 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高校、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可为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 培养方式可行

来华留学学历生在各高校中的学习方式大多是采用一至两年汉语补习后插班学习。虽然有部分学生HSK成绩6级以上, 但是他们的汉语水平和理解能力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趋同”管理原则, 是世界各国对学历留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适度的“趋同”而不是“等同”, 就是要充分考虑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背景差异和专业基础差异。对待来华留学生采用这种“趋同”管理原则, 已经成为各高校对待来华留学学历生教育的广泛共识。为保证来华留学生的学历教育质量, 高校应按照中国本科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进行培养, 采取与中国学生趋同管理的模式, 可以设置“导师制”、“同学互助制”等多种形式和方式对留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这样的培养方式, 恰恰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可行性。学校可以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弱化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宽和厚, 用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补充学生的理论学习, 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操作可行

根据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2000年颁布的9号令, 即《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教学管理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可适当调整其培养方案, 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修部分课程。

因此, 在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整合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 运用当前多为学生开设侧重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选修课程, 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甚至英语授课的形式。现在, 很多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鼓励双语教学和英语授课, 为来华留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既能提高留学生教学的质量, 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 有更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技巧。在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我国的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对于特殊的专业, 如财经类、计算机类等, 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国家认证、国际通用的资格考试, 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些在操作上也是切实可行的。

由此看出, 在来华留学生的学历教育中, 适当整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 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需要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学历教育留学生的专业特点,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将这种新思路加以实施。

四、结论

在中国教育国际化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完成学历教育, 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环境, 逐步完善的培养方式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 是时候认真考虑如何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应用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了。如果能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有效地整合起来, 必将促进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让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在学成之后成为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更具有竞争实力的从业者。这也将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中国, 实现中国留学生教育的稳定、快速发展。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发展的实际, 结合国内普通高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 提出将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整合的新思路, 并对这个思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为推行来华留学学历教育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分析依据。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必要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2009)

[2]刘建东.普通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与对策.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1) :51-52

[3]王忠.关于来华留学生学历生培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的几点思考.黑龙江史志, 2009 (2) :155-156

篇3: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来华留学工作

一、多措并举

用好用足奖学金名额

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采取各种措施,用好用足奖学金名额,把好事办好,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第一,改进宣传手段,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往的招生宣传材料只有纸质中文版本。针对奖学金生大多来自欠发达国家的现状,近年来,我们改进宣传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奖学金信息,推出纸质、光盘、U盘、易拉宝、小册子、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每年适时寄往我驻外使馆、国外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材料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下一步将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非通用语种材料。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发并上线了“留学中国网站”,用汉语、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进行宣传。网站已成为宣传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信息、省市等各类奖学金信息和高校提供中、英文课程的重要平台,日访问量达4万多人次。

除此之外,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近60场教育展。今年上半年,劉延东副总理访问埃及期间,我们精心组织了中埃大学校长论坛和中国高等教育展,反响热烈。此外,我们借出国访问之机,深入发展中国家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加强改进来华留学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推动学生学校双向选择、“自由恋爱”。自2013年起,配合国际司,要求学生申请奖学金时提供国内院校预录取函,该项措施为提高录取率和报到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积极与国内外招生机构合作。每年我们都要与奖学金利用率偏低的使领馆和国外机构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改进招生工作。2015年,经国际司批准,允许各使领馆增报10%的替补人选。同时,我们坚持随时收到申请材料,随时联系高校、随时安排录取,大大提高了录取效率;及时处理各项目替换补录工作;随时向国际司报告录取进度;调剂使用空余名额;要求自主招生院校提高替补人选比例。

第四,通过支持高校英文授课专业建设,吸引更多学生来华留学。以奖学金生源为基础,积极支持和配合高校成规模成建制地开展全英文授课的研究生国际课程建设。例如,北京大学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的中国外交、华中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等英文授课课程在国内外已颇具影响。目前,奖学金生全英文授课专业比例已达39%。

在国际司领导下,在我们的努力下,2016年来华留学新生录取率首次达到了100%,共录取新生1.65万人。

“十二五”期间,年度资助人数增长了58%,从2011年的25687人增加到2015年的40600人,学生来自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来华新生人数增长了64%,从2011年的7960人增长到2015年的13060人。 2015年,学历生比例高达89%。

二、抓好预科教育,

为建立来华留学准入标准奠定基础

《规划纲要》和《留学中国计划》明确要求对来华留学本科生实施一年的预科教育,并以通过HSK考试作为进入专业院校学习的依据。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和少数预科院校把HSK考试当成“敲门砖”,忽视专业基础教学。学生可月月报考,考试通过后,大部分学生觉得已具备入学资格,放松了自我要求。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借鉴德国、瑞士等国经验,在大量调研、试点,并全面吸收HSK考试精髓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了新的预科教育考试,即必考基础汉语和专业汉语,同时根据学生专业选考数理化。经与HSK并行试点考核两年后,报国际司批准,自今年起,预科生结业均采用预科教育考试,同时学生还可自愿报考HSK。与此同时,我们统一了培养方案,并开发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2017年,我们还将组织调研,追踪培养效果,希望该考核为来华学生建立准入标准奠定基础。

三、强化过程服务与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我们在积极配合完成招生计划的同时,又采取多项举措,配合高校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

第一,新生教育关口前移。目前,76%的奖学金生来自亚非地区,由于中外经济水平和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许多学生刚到中国时不同程度出现学习、生活适应困难,少数学生甚至出现“文化休克”,不得不中断学业、“打道回府”。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们加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高校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合作,通过印发《学生手册》、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入学教育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法律法规。此外,我们还利用出访机会,积极与外方奖学金管理部门沟通,并借助境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资源,做好行前培训。

第二,加强对重点奖学金生的培养与服务。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是长线投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以特殊背景学生为抓手,建立了专门数据库,专人提供特殊服务,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业和生活困难。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和学生本人见面提供帮助,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使领馆和家长,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学业,把功夫做在平时,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实施奖学金年度评审,提升使用效益。通过奖学金年度评审,及时掌握学生学业进展情况,尽早发现和解决苗头性的问题,敦促学生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终止少数极差学生的奖学金支持,提升奖学金使用效益。近年来,年度评审合格率逐年提升,2016年,评审合格率高达99%。

第四,做好奖学金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我们每年处理学生的管理案件也在增加。近几年,每年处理学生转学、延期,酗酒打架,甚至吸毒等恶性案件平均1000余件。

四、强化“人心工程”,

打造“感知中国”品牌

在做好招生工作的同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渠道,希望抓住学生在华学习的宝贵时间窗口,传达中国政府对奖学金生的培养和用心。

从2013年起,我们从年轻的预科生切入,在他们来华一年后,通过组织活动,让他们尽早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現代化发展风貌。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对政府奖学金有荣誉感、认同感。2015年,我们正式打出“感知中国”活动品牌,并在所有奖学金院校中铺开,与各高校精心策划了32场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142所高校的3000余名奖学金生深入中国高科技企业、现代农业水稻基地、矿山、油田、农村、社区等进行实地参观体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对活动报告作出重要批示。今年参与人数将近万人。2016年11月3日,组织百名优秀奖学金生开展“首都行”活动,其中,参观政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五、“发挥作用”,

加强留华毕业生校友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上把“发挥作用”纳入新时期留学工作方针,我们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来华留学。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开发并建立了奖学金留华毕业生数据库和校友录。同时,积极利用出访等机会,召开留华毕业生座谈会,帮助驻外使领馆建立校友会。目前,我们已经收集整理海外校友信息近万条。下一步的工作,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强高端留华毕业生(如卓越奖学金获得者)信息收集整理,充实优秀留华校友人才库,同时整合资源,为校友职业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是盘活校友资源,为领导高访和驻外使馆工作提供支撑。

六、创新工作手段

第一,完善来华留学信息平台。以往每到招生录取高峰期,我们都要临时抽调几十个人集中录入信息,效率很低、准确度也不高。近年来,我们对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进行了顶层设计,实现了学生网上报名、与奖学金院校信息互联互通、招生审核录取、学生在学管理、学籍专业变动、毕业生信息收集等全链条的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信息平台的精准数据还为来华留学年度计划及预算编制提供了依据。平台建设也为学校、驻外使领馆全程参与学生管理服务提供了便利。

第二,强化与驻华使领馆良性互动。每年组织召开驻华使节招待会,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外方奖学金遴选程序与标准等情况。每次出席活动的驻华大使多达20~30名。

第三,强化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我们精心筹备并组织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工作会议(培训班),为奖学金院校、留管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另外,自2015年起,我们设立了师资国外培训项目,以成班派出形式为高校培养英语师资和留管干部。选派教师赴美、加、澳等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业研修,包括医学、经济、管理、法律、国际学生管理。截至目前,共有507人参加培训,受到各高校的普遍欢迎。

第四,加强调研,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比如,2013年,我们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对高校和地方自主招生项目进行了评估调研,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为改进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做好上述中国政府奖学金有关工作外,我们还积极与其他中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设立奖学金项目。目前,与中国商务部、英国文化协会、巴基斯坦高教委等11家国内外政府部门,与国家开发银行、美国IBM公司、马来西亚森那美集团等9家中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由合作方出资设立奖学金,为其定向培养专门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利用合作资金6.5亿元,培养了4000余名对华友好、精通业务的专门人才。

留学事业承载未来,科学发展不辱使命。今年正值国家留学基金委成立20周年。20年来,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实现了长足发展,成绩背后,蕴含着一代又一代来华留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深深体会到,来华留学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承载着国家外交的重任和中国教育的希望。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将继续不为名不为利,为来华留学事业加班加点;我们将继续加强统筹谋划,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与各省市、各高校共同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篇4:自费来华留学学费定价研究

一、现状与特点

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主要分为两类:自费来华生和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本文重点研究自费来华留学高等教育的学费定价问题。

我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政府拿出部分经费作为奖学金吸引来华留学生。在这阶段,几乎所有来华留学生均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第二阶段,1978年~80年代末,自费来华留学生出现,各高校允许自主招收留学生。1989年我国出台了《自费来华留学生学费标准》;第三阶段,1990~至今,自费来华留学生快速上涨,占留学生总数的92.08%。因此我国在1998年调整并颁布了《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表1)。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自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的学费定价仍以此为标准。由表1可以分析得出我国自费来华留学生学费定价的基本特点:1、依据学历层次、专业、学习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差异,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标准不同;2、相较于理工科、医学、艺术等专业,文科类专业学费标准最低;3、自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标准高于国内高等教育学费标准;4、各高校可根据收费标准自主定价。

二、国外留学教育学费定价方法与特点

世界各国对于留学生教育学费存在着不同的定价方式和标准,但总体而言呈现出以下特点:1、各国均以其政府立法作为留学生学费定价的基础,各高校在法律范围内对留学生学费可以自主定价;2、采用差异化定价法;3、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4、发展中国家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的标准;5、各发达国家之间对于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定价亦存在着“高收费制”与“免费制”或“低收费制”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留学生学费定价也远远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定价标准。发展中国家因其教育资源、水平等的限制,往往对于留学生学费定价都采取较低的定价或“高奖学金”等方式。

其次,各发达国家之间对于留学生学费定价也存在“高收费制”和“免费制”的差别。以美、英等国为代表的“高收费制”发达国家一直视国际教育收入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收益原则下,这些发达国家对于留学生普通高等教育坚持高水平定价,并且逐年增加。即使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再高,大多数留学生都会选择一次性支付全年学费。而学校方面,对于这些一次性支付学费的学生也会给予一定的学费折扣。如美国2008–2009年大学学费大幅提升,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幅达6%以上。而在英国2010–2011年大学授课型课程与实验型课程学费分别增长了4.3%和6.4%。以德国、法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行“免费制”。留学生在这些国家不需要交纳学费,只需承担留学的生活费用。但随着德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德国正在从原来的不收费逐步向收取象征性的少量费用过渡。

三、自费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本国公民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其学费定价主要以成本分担理论为基础,由政府、企业和学生、家庭共同承担。而自费来华留学教育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首先,产品属性差异。自费来华留学教育具有更强的私人产品属性。理论上无需由我国政府分担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成本。因此,同等条件下自费来华留学教育学费标准应高于本国公民高等教育学费标准。

其次,自费来华留学教育学费定价受国际因素影响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汇率因素。随着汇率的上下波动,留学生支付的学费兑换成其生源国货币的数量有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因此,当国际教育供需相对稳定时,外汇汇率下降,相当于学费缩水,那么教育供给方势必会通过提高学费标准来弥补外汇汇率下降所造成学费缩水的部分,由此学费必然上涨。

第二,国内通货膨胀因素。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出现,导致了各国经济下滑,通货膨胀成为最明显的标志。通货膨胀的出现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即留学生为了获得通胀前相等的高等教育服务,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我们在进行学费定价时必须考虑因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的部分。

第三,国际教育市场需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因素。国际教育市场需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结构是影响自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国际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际劳动力市场对某个专业(或特定的国家、地域、学校)需求越多,受教育者对于该专业(或特定的国家、地域、学校)的国际高等教育需求量越大,那么价格(即学费)就会上涨;反之,价格(即学费)就会下降。

第四,国家之间政治外交关系因素。为加强同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常国家(地区)之间签订了友好合作与交流条约。而教育则是文化交流合作条约内的重要部分。通常来自条约缔结国(地区)的留学生将会获得较大的优惠,如获得更多的奖学金或更高的学费折扣等。

四、建议

经过几十年的留学生教育和收费改革,我国留学生收费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健全。但随着我国留学生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的学费定价制度和方法仍有待改革。

1. 建立市场主导的自费来华留学生的学费定价机制。

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额政府定价管制模式,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有效监督,学校自主定价的自费来华留学学费定价模式。以影响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因素为基础,修订现行《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1998)。

2. 实行学费的差异定价方法。

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国别(地区)、不同成绩、不同学习方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学生实行差异定价。欧美等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国家,留学生的学费逐年增加,且语言培训费用较高。如在美国,语言学习费用相当于学历教育学费;在德国,虽然对学历教育只收取部分费用或不收学费,但是语言学习的费用是较高的。在我国,汉语言专业和短期语言培训学费定价均相对偏低。据教育部统计显示,近年来华留学生来文科人数约占70%,远远高于同学校其他专业。因此,完善差异化定价方法,在确保自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的同时,可以适当提高汉语言专业及汉语语言学费定价标准。

3. 完善留学生奖学金制度。

奖学金制度是学费制度的必要补充,欧美国家在较高留学生学费的同时,也建立比较完备的奖助学金制度,我国目前针对来华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种类偏少,影响来华留学教育市场。

参考文献

[1]金贞淑.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改革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6(3)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ol.cn/20040319/3101605.shtml

[3]北京经济信息网http://www.beinet.net.cn/policy/wbj/jy-wyh/200508/t22738.htm

[4]伍海云,张祥永,李孙巧.美国公立高校学费定价与收取制度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8)

[5]天道留学网http://uk.tiandaoedu.com/application/27932.html

[6]卢晓东.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7]刘泽云,萧今.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基于多层模型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胡茂波,沈红.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争论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8(13-14)

[9]卢晓东,孙燕君.实用性:全球化中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4(2)

[10]伍海泉.学费定价研究:理论、方法与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1]教育部网站http://www.gov.cn/gzdt/2007-05/28/content_628175.htm

篇5:浅谈来华留学生管理

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 进一步探索科学、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 使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符合国际竞争的需要, 是目前摆在我国高等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一、加强与市公安局外管处的联系与沟通。每年新生入学时, 邀请外管处的警官来校宣讲中国的政策法规, 教育留学生遵纪守法并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第二、健全有关留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定《留学生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留学生学生手册》、《留学生网络管理规定》、《留学生校外住宿申请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详细的规章制度, 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建立严格的学习、考试制度、请假制度, 对那些学习不努力、经常旷课的学生, 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理;建立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和会客登记制度, 最大限度地保障留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制度重在落实, 新生入学的时候, 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宣讲学校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 并将这些制度的英文册子发给每一位留学生, 便于他们日常的学习。

二、促进师生交流, 优化学生管理

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 除了通过相应管理办法对留学生进行约束, 更主要的是引导留学生自身发挥作用, 使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的学习环境, 全心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留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异国求学,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文化差异的冲击, 文化冲击会影响到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平衡, 甚至会使其无所适从, 经历心理“动荡”时期。留学生往往在这个时期感到急躁、焦虑、思乡、抑郁、厌学, 有的学生很难克服这种“无家可归”之感, 甚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 努力解决学生们诸多跨文化的社会心理问题, 使他们找回正确的留学目的, 积极自信地完成学业。

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多到学生中去, 多与留学生交流, 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使学生自觉地对管理人员产生认同感、尊重感。学生如果能把管理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 也就能够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能够自觉地“不管自严”, 减轻我们的管理难度。在我们和学生互相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 使留学生接受并适应中国文化。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的传统节日, 送上节日祝福或者适当参加学生们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这些都可以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 适当组织师生共同参加课外活动, 可以潜移默化地使留学生接受中国文化甚至热爱中国文化, 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摆脱文化冲击困扰, 培养平衡稳定的心态。同时这种交流可以增进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 尽快解决学生们的语言障碍问题。

三、加强中外学生交流

在留学生生活管理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一直采用的是有别于中国学生的办法而给予留学生适当的照顾。有的高校还专门成立了留学生教育基地, 为了照顾留学生的饮食习惯, 设了专门的留学生食堂;为了照顾留学生的起居习惯和保护其人身安全, 建立了专门的留学生公寓, 实行酒店式管理;为了照顾留学生的学习习惯, 留学生在专门的留学生公寓住宿, 在留学生食堂吃饭, 在留学生教室上课。但是, 这种特殊的照顾使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中国的大学生隔绝开来, 减少了与中国学生日常交往的机会。

意识到日益壮大的留学生群体社会交往的需要, 要多组织一些活动促进中外学生间的交流, 使他们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如组织中外学生“一帮一活动”、组织留学生到中国家庭度中秋、过春节等活动, 组织留学生参加一些有特色的活动, 如迎新晚会、新生足球赛、新生篮球赛、外出踏青活动等。

四、加强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留学生大多数是第一次远离祖国、父母和亲人, 气候变化、饮食、住宿条件的变化往往使年轻的留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 郁闷情绪无处发泄, 导致精神抑郁或暴躁易怒, 对别人缺乏宽容和理解, 甚至酗酒闹事。对于留学生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 要深入学生中及时引导和疏通, 将问题由大化小, 由小化了。另外, 留学生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联系, 对于留学生中出现的比较棘手的心理问题, 及时向资深老师请教, 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留学生加以关注和引导。

五、狠抓教学质量, 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

1.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留学生教师队伍, 一方面想方设法吸引高水平人才, 选调和聘用一批专业水平较高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兼职教师, 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原有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请专家学者来给教师讲课或积极选送教师去重点大学进修。

2. 狠抓教学改革。

来华留学生年龄差异很大、阅历参差不齐, 而且目的不尽相同。对此, 接收留学生的各大高校要狠抓教学改革,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尽可能满足各层次留学生的不同要求, 提供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其达到预期目的。例如,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教学针对性。非学历教育学生的课程设置听说领先、兼顾读写, 以尽快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学历教育的学生课程设置则以素质教育为目的, 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拓宽语言、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面, 以提高整体素质。在教学方法上, 采取功能与结构相结合、各种课型相配合的原则, 把精讲多练的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在整个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讲清知识, 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 让他们在主动、自觉的学习中迅速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留学生教育的广泛开展对留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些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方案和方法, 如促进师生交流、加强中外学生交流、抓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等。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留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英杰, 高益民.高等教育国际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2:13-16.

[2]邓福庆.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7:6-7.

[3]黄大卫.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新举措[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5, 27 (3) :74-76.

[4]孙群.留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几点思考[J].江苏航空.2007, 3:36-37.

篇6:来华留学教育社会化办学浅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就业, 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大、有工作、语言差、往往带家属。这一部分人群虽然不是以来华留学作为直接目的, 但对其进行汉语言培训和文化的教育是有利于其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的;他们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国社会也乐意掌握基本的汉语运用能力, 这方面的需求也是广泛的。如何满足这类“社会化”的外籍人员的语言需求, 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办学, 这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包括办学主体分析、办学特点和风险等。

一、社会化办学的内涵和宗旨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社会化办学旨在通过调动社会相关的资源、力量, 对既有的以大学为主体的办学模式进行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根据目前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趋势来看, 按照学习目的划分, 学历生、专业研修生和语言研修生是主要的学生类别;按照学生身份来划分, 有自费来华求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和家属这三类。大学的教育主要满足有目的的来华进行学位或研修的外国学生。对于来华进行工作、来华工作人员的家属这类的外国人员, 由于大学相对固定的教学安排, 无法照顾到这类人群的日常生活特点, 因此社会化办学的主要目标人群即是来华就业人员 (及家属) 和部分来华留学人员。

二、社会化办学的参与者

社会化办学的参与者即办学主体决定了办学的质量和目的。首先, 盈利是办学的目的之一, 这是办学的前提与基础;其次, 质量保证是办学的关键;最后, 积极的社会责任是体现社会化办学的价值。因此, 热爱来华留学教育事业, 有高水平的办学经营和管理能力, 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来华留学教育社会办学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具备师资资源, 但经营管理是其软肋;企业公司没有师资渠道, 但经营管理、满足市场需求是其强项。这样来看, 校企的合作是社会化办学的思路之一。但实际上, 如果由学校和企业合作, 作为社会化办学的主要参与者, 以组建实体的形式开展教学还是有许多的问题:首先是资质的问题, 即学校审批的问题, 可能大学的管理者不会在此投入过多的精力;其次办学思路的问题, 一旦成为盈利性的学校, 合作双方想必会在经营的理念、利润分成、办学思路等问题上出现分歧, 由于体制上的差异, 双方不太可能会在重大决策上有一致的意见, 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综上校企合作成立学校的模式具有较大的政策和经营风险。学校的建立和经营, 师资是核心资源, 这也是大学的优势;如果大学的管理者能够借鉴企业在市场运作上的办法, 养成发现市场需求并利用资源满足这一需求的能力, 那么取代企业独立成为社会化办学的主体则是理想的情况。因此,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社会化办学主体一定是以高校作为办学主体的实体机构, 校企合作具有执行风险, 企业更适合在业务层与高校进行基于项目的长短期合作, 在实体的所有层面上, 一定是以一个主体为宜。

三、社会化办学的特点

1. 灵活、弹性的授课方式

所谓弹性是指出勤预约制、教学地点多样式、自行组班制等。研究国际知名的培训机构, 如华尔街英语、樱花国际日语等, 根据在职学员量身定制的弹性授课制是十分受在职学员欢迎的培训方式之一, 同样也是普通的大学教育无法做到的教育方式。出勤预约制特别适用于单独授课制度, 即“一对一”授课。学员通过与教师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预约下次的教学时间, 教师每次记录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的时间计算学费。表面看预约授课制的给予学员较大的自由, 似乎缺乏约束力而无法保证授课质量。针对此情况, 还需要教学进度管理, 即每次预约前必须完成前次课程达到的目的, 并测试通过, 否则不予进行预约。樱花国际日语采取网络预约与网络测评相结合的模式, 学员通过注册其在线学习平台, 每次完成课程后必须通过在线复习和预约测试模块, 只有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次预约。通过IT工具的使用, 可以将预约制扩展到班级授课项目和小班授课项目。如果无法一时采取完善的在线学习和管理平台, 我们也可以采取简化的方式, 如教师可以将复习和测试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学员、学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答案反馈给教师等能产生同样效果的约束机制。考虑到学员的要求, 在单独授课的项目中, 可以采取教师派遣的制度, 即学生与教师预约培训地点。这样做旨在减少学员交通时间, 利用学员零碎时间进行培训。这种模式对于工作较为繁忙、在公司处于管理层的外籍人士较为适用。他们时间十分宝贵, 往往抽出午休时间进行学习, 对于学费接受能力较强。

2. 突出实用的教学目标

不同于大学的教育目的, 社会化办学主要体现在培训这一环节上, 突出其培训效果。由于学员自身的特点, 其学习汉语的目的只是停留在解决日常生活交流这一层面, 并未深入到专业层面、文化层面。因此, 如何让外籍工作人员和外籍家属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汉语应用能力是社会化办学的最大特色之一, 也是其得以生存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用性的确保以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作为保证。选择适用的教材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 以基础型和应用型作为组合, 在理论和应用上并行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背景, 针对性的编写一些教学材料作为补充。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是互为影响的, 只有以教学目标为指引的教学方法才具有针对性;而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证。实际上符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和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社会化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得以应用和施展的空间。

3. 差别化的学费制度

教师、学习项目、授课方式、周期是构成学费的四大要素, 也就是根据学员对上述四项要素的选择, 形成不同的学费构成。一方面, 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 由于需求的差异化造成办学成本的提升, 这部分成本以差异化的学费进行消化。如学生选择晚上的授课方式, 则相比较白天授课学费需要有所提高。

四、社会化办学的风险

1. 政策风险

由于生源的特点, 社会化办学面对着同其他办学形式不一样的政策风险。学生所在国的状况、与中国的关系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政策风险包括外国人来华政策、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学校的留学生管理政策。

2. 学生管理风险

虽然社会化办学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及其家属, 其隶属关系不属于学校, 但依然会存在管理上的必要。首先是出勤管理。学员的出勤体现了其花费在学校教育上的时间, 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保证, 同样也能看出其日常的作息情况。根据目前的管理情况, 出入境管理部门还是十分看重外籍学员的出勤情况, 在学生申请签证的时候, 会参考学校提供的出勤记录和在校表现;此外, 作为一所培训学校, 其培训效果是学校声誉的重要体现, 要求学生按时出勤也是确保办学质量、扩大学校声誉的十分重要手段。因此, 对学生出勤的记录、管理、控制是校方了解学生动态、降低学生校外发生意外事件、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具体到风险的类型, 主要包括校外治安事件, 学生从事与身份不符活动, 学生的安全等。

3. 教师流动风险

上一篇:猫捕鱼作文下一篇:人生有味是清欢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