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措施论文

2022-04-18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实验教学措施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实验教学措施论文 篇1: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刍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关注,有许多学校甚至还弱化了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对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许多教师开始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就现状而言,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属比较薄弱的环节,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重点仍在于深入理解其设立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未落到实处

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长久以来,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难以真正完善学生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此外,我们发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如下现象:某些学生在实验前已填好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忽略一些细微现象与反常现象,甚至视而不见。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相关能力与正确科学态度的培养,如果再这样下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就只会成为理论上的幻想。

2、教师缺乏热情,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

当前,部分高中仅将化学实验看作是高考的一部分,关注理论知识,忽略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热情,学生实验目的不是很明确。有些教师甚至将实验课作为放松手段,不备课,而且教学中很少针对实验设置问题,更不用谈改进实验教学了。一些学生实验前没有预习习惯,在实验中不严谨、不规范、不动脑,实验完成后不记录实验结果。

3、老师传统理念和新课程理念存在矛盾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验课程学生的科学素质才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化学实验通过亲手操作及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更快更易的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及化学技能,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检验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价值观。然而,当今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高考依然是牵制左右着高中教学的内容安排。由于化学实验在高考中并没有实际操作的考试项目,只是有些笔试实验,因此有些学者觉得做不做实验无所谓,只要多做点实验题目,能在高考中拿到主分就是优秀的学生。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有许多学校往往不是特别注重实验教学,甚至刻意弱化化学实验教学。

4、新课程改革下实验教学内容编写的前瞻性与老师对教材实验理解的滞后性相冲突

我国基本上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此教材完全展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尤其对化学实验改革大动干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比如,对必修教材中实验次序进行了调整,提高化学实验在教学内容的比例和有意开设“实验化学”这门课程。

2、教材没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之分,此变化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依据学校现有条件及实验内容,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实验;另一方面,在教学实验中,减少演示实验,强化学生分组实验及学生探究实验。

3、增强实验的开放性及探究性。与之前教材实验的验证性特点相比,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内容及其展现方式有着突破性改变。新课程实验充分体现了实验的针对性、开放性及探究性特点。其内容具体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能力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际帮助。教师应认真做好必要的演示实验,挖掘素材,有目的性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以激发其兴趣;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可选择部分实验让单人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与独立性;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不再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前人总结的科学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这样才能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2、给予重视,加大投入

高中学校应针对学生数量,开放必要的实验室,并结合新课程教材合理购买实验仪器、药品等必备的实验室用品,在物质上保障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化学教师,应从自我做起,切实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努力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相信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3、教师努力钻研,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须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教师在完善实验技能的同时,必须备好课,全方位掌握该领域的知识,为学生们精心设问,在课上把实验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竭力使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应用并巩固相关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我们务必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4、强化老师对新课程改革实质的领悟

旧教材的分组实验部分编制的非常具体,针对实验的名称、目的意义、器皿、程序、要求观测的现象与数据及记录的表单均有详细的描述。学生只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操作,便能够获得科学结论。然而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所以新教材本着“先动脑,后动手,手脑并用”的准则,让学生务必经过自己的思考及亲自动手才能完成科学探究。新课程主要考验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因此并未规定哪些是分组实验,也没有提及对分组实验的规定。这就要求老师在准备课程时,应该清楚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实验根据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合理分类。比如,能够根据实验的性质将实验分成演示类(比如验证类)实验、探究类实验以及操作技能类实验三大类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由老师演示后再让学生进行演示,主要考验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水平;探究类实验则是按照各种情况安排学生在教室或者到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侧重考验他们的整体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操作技能类的实验偏少,能够让学生到实验室分组操作,侧重考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综合运用各种实验教学方法,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水平

1、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化学实验变得简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作用,使得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与完善,进而实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2、开创第二课堂,使得化学实验变得更加开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开设化学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举行各式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的视野与思路更加开阔,充分利用化学理论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养成学生关心社会与自然的好习惯。

3、拓宽课堂实验,使得化学实验更加“家庭化”。家庭小型实验的实验器具简单常见,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提升他们实践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老师应该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展家庭小型实验,促进他们能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化学技能。

4、组织开展学生实验,使得化学实验更为探究化。组织开展学生实验,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深入领悟科学的涵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水平。此外,利用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明确责任,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价值观。

5、改变实验内容,使得化学实验更加多元化。内容的选择应该由侧重化学理论知识转变为结合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简称STS)思想的方向,充分体现生活化、环保化与小型化等特征。

6、改进实验方法,使得化学实验更加现代化。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校管理层应该多方筹集资金,更新化学实验教学设备和器材,提升化学实验的科技含量,使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也能够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总之,化学教学正在经历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在诸多探究方法中,实验探究的方法是最全面、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融合了许多科学方法和思想,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感悟,进而掌握这些科学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思想。因而化学实验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燕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J].

[2] 蔡子华,吴克勇.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误区分析与对策思考[J].

[3] 汲晓芳.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D].

作者:周长健

化学实验教学措施论文 篇2: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和体会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一、领会新课标精神,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列出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师应深刻领会新新课标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适当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并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开发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受益非浅。

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设置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设置实验探究情景,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情景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教学中注重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等加以具体指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首要能力素质,被称为智力的窗口和认识的起始点。化学实验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因此,在进行实验观察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并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不但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且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帮助他们学好化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实验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自身体会,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态度,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设计习惯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化学实践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创新再创造应用的最深动典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要體现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优化实验环境,鼓励学生以积极求实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懂得实验设计能力,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作者:刘巧花

化学实验教学措施论文 篇3:

试析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措施

摘 要:在教育改革新时期,化学实验教学愈来愈成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现阶段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采取和构建更加创新和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中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基于此,文章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学科素养;培养

在时代发展新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得到了非常快速的提高,同时对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助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更加新颖的教学思维学科素养理念被广泛地渗透到各年龄班级中。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强烈实验性质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逐渐不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需要创新,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良好学科素养的目标上来。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应该体现在五个层面,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一、 化学学科素养的主要内涵与表现

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例如在化学的起步学习当中,教师通过不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本质的探究,引导学生将探究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对,让学生自主从各个层次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等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包揽着千变万化,学生对其中各类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要保持理性的认知态度,化学教师的教学应当针对其抽象思维与逻辑能力,使学生既能从变化观认识、分析新事物的产生,也能从平衡观理解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因素。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建立证据意识,将自己的观念作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推理出该现象更多的本质与规律。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学生从各种化学名词、科学实践中发掘有价值的切入点,并贴合发现设计各类方案,进行进一步探讨,敢于提出想法、创造“不可能”;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以严谨求实、坚持探究、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去对待,教师通过社会元素与化学知识有效融合,学生树立自身素养推动社会积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是理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化学实验属于它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化学实验因为其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与千奇百怪的反应既可以吸引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高度兴趣,并且,由于化学实验对条件环境等因素的要求较高,所以对学生重视自己的实践态度及方法的总结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某些高中化学知识易混淆、难理解,教师便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既能增强课堂学习氛围,也能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 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对于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来说,除了向学生教授和传递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关键的目标在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是借助于实验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技能、自主探究思维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国对于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力度相对较弱。因此,在学科素养培养日渐深入人心的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师有必要主动担负起教学引导的重任,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利用引导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其实践动手和实验论证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掌握较高的化学水平和学科素养。由于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现象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因此,教师在充分掌握教学知识的前提下,应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开展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

例如,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中的第二个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对铁与硫酸铜产生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取一只洁净的试管,然后再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接着将铁丝伸入溶液中,并将其静置一定时间,当铁丝反应完全后,取出观察现象。此时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铁丝会变红。教师可以就这一现象向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铁与CuSO4溶液反应之后会变色?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生活中所见到的铜是什么颜色的?”一些学生回答:“铁与CuSO4溶液反应会产生铜和FeSO4。”还有一些学生回答:“两者反应之后产生的铜本身呈现红色,其附着于铁丝的表面,使铁丝变成红色,而FeSO4没有颜色。”在这种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掌握铁与酸产生的化学反应和性质掌握到,同时也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地体现,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周密严谨、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和操作精神。化學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精神,教师需要在现有化学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进步,将培养学生学科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塑造。在实际教学时,基于产生的实验现象,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索性试验。

简单来说,探索性实验就是学生在跟随老师完成某实验的操作之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研究,对相关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然后通过对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的掌握和理解,在经过翻阅相关资料之后,另辟观点,制订出一套自身研究的实验方案,同时对所提出实验现象展开相关的探讨和研究,进而提升自身的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具有开放性质的实验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或者有意识地将基于实验内容的一些思考问题传递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思维,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拓宽知识层次。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中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时,设计“铝与盐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变化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无意地将一些实验思考问题传递给学生,如:“首先,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其次,在反应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如果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可以采用哪些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掌握反应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最后,除了铝与强酸可以产生放热反应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放热反应?”这些问题有效地将实验中所遇到的知识要点进行串联,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在實验中创新

教师通常会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课堂里采用“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先做一遍示范,学生在下面有样学样。这是因为大部分高中学校与教师对应试教育的青睐使得化学实验教学成为阻碍。这样的教学中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反感不说,也难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创造、发现等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验的某些环节设计为问题的切入点。在安全的条件下,给学生错误的材料或者分量,实验的不成功,自然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教师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观察分析,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集”中生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他人的建议不断完善或者改进实验,以此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拓展思维以及合作精神、辩论能力的培养。

(四)开展生态环保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推动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化学科学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基于当前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有必要将绿色化学实验理念落实到实践。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进而起到构建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比如在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其产生的化学反应会严重影响实验室的空气质量,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选择无污染反应的物质代替实验,或者在产生实验结果时,立即采取相应的化学处理,以便极大程度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出。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也不符合化学学科素质中对创新意识、责任感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和精力投入,同时注重学生主体性质,尊重学生的思维理念,通过对科学探究与教学设计的有效融合,将化学实验的功能特点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持续提高和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周锦华.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38):193.

[2]朱永成.核心素养观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J].新课程研究,2019(16):51-52.

[3]黄建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153-154.

[4]蔡玉萍,张珍平,闫祥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6):50-51.

作者简介:马娜,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淄博市第十八中学。

作者:马娜

上一篇:语文优化创新教学论文下一篇:航运企业会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