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

2022-04-23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最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本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也是如此,培养大批的电子商务专业型人才是现在新环境中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是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层面,对国内外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找到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通过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发现该专业的最佳培养模式,在培养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时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科学的运用校企资源培养更多的综合型电子商务创新性人才,明确地划分人才种类。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解决的措施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方式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主要是把商务活动变得电子化和网络化。我国的电子商务开始于90年代初的EDI,在1993年到1997年所推行的“三金工程”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迅猛,在1998年则开始了全方位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电子商务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很多的行业也融入了电子商务的有关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教育专业的迅猛发展。

1.国内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比较和研究

国内培养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四种:

(1)“2+2”本科人才培养方式。所谓的“2+2”本科人才培养方式是根据两年记一级学科的模式,不断进行人才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课程和相关的通识课程;等两年后再进行专业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专业的课程和专业的技能。学生在进入学校一年后,进行一次专业分流,可以在学科中间或学科内部再次进行专业的选择,排除特殊专业,输入和转出比例要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2+2”人才培养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坚实的基础,范围广,专业强,素质高并且文理相互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更是对教育的深入研究,还是对我国现在的文化素养的进一步诠释和实施。

(2)“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

“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就是在前三年要求学生完成有关学业,等到第四年就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1”人才培养形式的发展,不仅要看学生这三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地运用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并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价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第四学年的实行任务。“3+1”人才培养形式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还在一些高校中逐步实行,但是实施的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也没有实现双方获利的共同目标。“3+1”人才培养形式的主要部分在于“1”,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学业状况之后,通过第四年的实习学习能否更加顺利的获得企业的上岗机会,并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其中比较难完成的部分在于“3”,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1”的效果,我们怎样安排三年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这三年中,不但能够掌握熟练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基础课程知识,还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就是“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重难点任务。

(3)“2+3”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主要内容

“2+3”本科人才培养形式和“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道路基本相同,只是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使得发展的道路也有一些不同。“2+3”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问题,注重对就业方向的仔细划分,使得人才的专业能力更加强大。其中把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大致分为两个素质基点和三个专业方向。两个素质基点主要包含了“技能型和商务型”,这也是电子商务人才所需的基本素养。三个专业方向,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倾向进行判定,主要分为:“物流应用型”、“营销应用型”和“信息服务型”,建立厚实的基础知识,拓宽发展道路。两个素质基点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前三年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实验的相关模拟,三个专业方向的培养过程,则主要表现在第四年的实际运用中。“2+3”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进行的一种完善和改革,更好地把“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中的“3”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把它细致地划分为“物流应用型”、“营销应用型”、“信息服务型”,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向的划分,并且把“3”所包含的“本科前三年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使得专业性更加的强大,也使得”2+3“人才培养在实行的初级阶段,就建立了明确的培养方向和任务,让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4)“2+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

“2 +3 +1” 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基本内容分为:2个专业定位。根据电子商务的实际特征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状况,把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划分成为“管理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并且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且“管理型”主要是培养一些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业务人员,根据商务理论和事务进行相关的电子商务操作。并且在这个模式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的累积和经验的丰富,以便更好更快地提升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尽可能多的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决策和相关的策划。其中的“应用型”主要是培养一些技术服务人员,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的专业技术,把一些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运用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中,并且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三个特色培养道路。电子商务专业不同于会计和一些比较成熟的专业,现在不论是在实际操作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还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探寻。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和该校的实际师资力量,主要建立了三个特色的培养道路,分别是:“电子商务管理和使用”、“网站研发和管理”、“网络销售”。这和“2+3”人才培养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建立一门创业实践课程,是根据电子商务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的,其中课题组的提出和创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2 +3 +1” 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创新体现在,随着全国对电子商务重视程度的逐渐加深,通过建立实践课程,也就是运用电子商务比赛这个模式,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相关的体验实践活动、创新性的创业实践活动以及体验实践性活动,更好地填补“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中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少、资源较短缺的问题,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更多的空间和环境。

2.外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方面,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主要是使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研究生,并且以MBA教育为主要内容。在课程安排的道路方面,整体是趋向于商务管理。并且,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麻省理工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建立了研究项目、带薪实习和课间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互联网和有关产品,哈弗大学并且积极开展相关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并且美国的高校通常都建立了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能够无范畴中的定价方式、法律问题、在线消费等重要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学生则需要对企业提供一些相关的咨询服务。主要是以市场发展为整体方向,产品、学习和研究相互融合的良好发展状态。

通过大致掌握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之后,中美电子商务培养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针对对象是本科,因为国内教育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广阔道路,必须要有坚实而又广泛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所以把对象集中在了实践比较多的本科阶段,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的针对对象是研究生阶段,因为国外的电子商务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要求,只有在研究生层面,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好。第二、中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和老师的整体力量,建立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以经济管理为主要道路的培养方向。但是从大局考虑,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楚的状况,学生盲目就业、没有自信心,不能及时地顺应市场的转变。但是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是进行商务管理,并且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及时地调整平日方向,使得培养目标更加的具体。第三、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实际操作的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份额比较小,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漏洞。高校在设计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还是缺少对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过的过程不顺畅,使得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很好地顺应社会的需求。而且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市场的导向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而且注重产学研的相互融合,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有很多的机会了解企业、探索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一些实际的企业问题,而且企业也十分关注和学校的结合,为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3.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形式探索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方面,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素养。通过人们对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形式的对比和研究,知道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培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确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道路。再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使用范畴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培养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使用,可以解释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化构架;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使用状况,可以解释为行业内部B2B电子商务形式。第三针对外部的伙伴进行电子商务使用,可以解释成为大范围的B2B电子商务模式。最后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运用,可以解释成为B2C电子商务模式的使用。

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

4.综合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形式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并强化实践教学,进行人才的创新。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范围,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中还有教导学生对电子商务使用。确定培训(培养)的方向,课程的安排要根据特色专业进行相关的安排。融合“2+3+1”人才培养形式,应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实习基地的构建,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道路,通过参加电子商务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SJGLX32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5-GH-053),黄淮学院骨干教师项目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曦.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12-13.

[2]木薇,袁乐乐.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以安徽省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3):45-46.

[3]董坚峰,徐斌,曾明星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6-11.

作者:赵巧

本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 篇2: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营销能力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最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细致管理,中职学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课程机制,让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网络营销的基础技能,并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本文简单分析了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营销能力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的实践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中职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能力

引言:

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网络营销能力不高的问题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际上网络营销能力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由于采用的教学形式相对死板开展的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在网络营销能力方面的成长十分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不断转变教育思路,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推动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营销能力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学活动时,通常只是关注对理论性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将重点放在了教材内容的开发上,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实战方面的成长与锻炼。教师通常只是围绕教材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分析,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网络营销能力方面的培养与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十分被动。在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习惯于被动听从教师的安排,而无法真正围绕电子商务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实践与探索,最终导致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发展受到影响。

(二)实践课程课时量有限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当前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成长需求,理论性的课时安排较多,忽略了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应用,由于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本身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对网络营销方面的实践场地和实践器材开发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的体验较为单一。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的投入不够,无法很好的锻炼和强化网络营销能力。还有许多学生对自身的网络营销能力培养要求不高,面对教师开展的各项活动,只是敷衍了事,而没有真正考虑到自身的个人素质发展,没有有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而是对教师存在过度的依赖性,长此以往,学生在认知态度以及实战能力方面的成长都受到影响。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能力

教师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网络营销能力成长的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关联,为此中职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从人才引入的角度来看,中职学校应当加大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引入力度,既要考虑到应聘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师德师风等各个方面确保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学校同样需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既要做好学校内部的教研,同时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工作,针对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让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得到保障。

(二)结合学生学情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面对教师开展了各项教学活动,学生的配合度不够高,这影响到了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结合学生的這一特点,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情况,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观念上的转变。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政策,为了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的目标,学校应当基于校企合作机制搭建网络营销方面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法是对传统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形式的一次大胆创新,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营销方面的教育内容布置,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积累网络营销的经验,通过这样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学生面前构建出一副真实具体的画面,要求学生从工作的角度着手分析问题,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策略,确保学生能够保持活跃的思维。

总结:

综上所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营销能力,这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状况,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真正掌握网络营销的基础技能。

参考文献:

[1]彭焕文.基于网络营销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J].职业技术,2011(11):32.

[2]黄会玲.论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新媒体营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培养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50.

[3]沈冶.刍议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营销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电子商务,2011(08):58-59.

作者简介:陈慧;1984年3月26日;女;广东汕尾;汉;本科;助理讲师;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作者:陈慧

本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 篇3: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带来了大量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部陆续批准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旨在扩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数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兴事物,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设计也在起步阶段,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仍存在较多问题,包括缺少学科的系统性、院校的特色性、知识的完备性、内容的基础性等。基于此,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应以强关联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依托,重点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核心环节所需的课程,注重多种形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结合。除此之外,还提出了“10+X”专业核心课程设计思路。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目标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剧增,尤其在传统贸易增长疲软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商业模式得到很大关注与重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也将成为新的十万亿级别市场[1]。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尤其是能够胜任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所需的专业性人才。据我国商务部数据,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在未来五年将在100万人以上,尤其中小型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更显著[2]。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2019年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及《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均增补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2020年3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新增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长春财经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武汉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成为全国首批7所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高校。至此,我国已形成从中等职业、高等职业到本科层级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全国有五百五十多所本科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校本科生13.9万余人,全国有一千一百多所高职院校也开设了二千二百多个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点,招生规模达17.8万余人。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我国各类院校对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需求也逐渐剧增。2018年初,教育部发布实施《电子商务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高司函〔2017〕62号),专门将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列入了本专业类建议的相关课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均开设有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单独一门课程已无法满足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要求,目前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已迫在眉睫。已有的研究极少涉及到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建设,较多集中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3-6]。本研究尝试构思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具有很高的研究创新性与实际意义。

一、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一)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调查7所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高校官方网站,收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资料,同时从互联网渠道查询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资料。限于资料获取,如表1所示,仅以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分析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情况,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专科专业课程设计情况。表1 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选例

学校专业层次核心课程浙江万里学院本科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网络应用技術、国际市场营销、视觉营销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运营管理、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知识产权法、国际金融等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概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UI交互设计、跨境电商视觉营销与美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B2C多平台运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设计、电商平台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商务数据分析基础、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国际商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跨文化管理与交流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专科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视觉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平台管理、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外贸制单、跨境商务专业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网上创业、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外贸实战英语口语、图形图像处理、经济学基础、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网店运营综合实训等湄洲湾职业

技术学院专科跨境电子商务营销管理、跨境电商客服与沟通、跨境电子商务项目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电商数据收集与分析、跨境电商英语文案写作、产品拍摄与图像处理等威海职业学院专科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网站运营与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报关报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实务等江苏城市

职业学院专科跨境电商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络营销、B2B网站运营与管理、B2C网站运营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国际商务沟通技能、产品摄影与网络美工、跨境电商英语等注: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又分为工程方向与经管方向,其中,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概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UI交互设计为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其他核心课程根据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特点

1.课程体现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

从表1可见,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其所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都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与内容,体现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从一级学科看,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等学科知识;从专业课程看,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知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设情况与跨境电子商务运行模式所需知识的综合性、交叉性具有很大关联。跨境电子商务既与电子商务及国际贸易存在交集,也与互联网技术有很大关联性。这也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计对多学科交叉性的需求,从而使得核心课程体系涵盖了多个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不仅如此,不同院校还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专业定位进行多学科的内容扩展,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开设了跨文化管理与交流核心课程及其他与外语类学科优势相关的选修课程。

2.课程涵盖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几个核心点

从所整理的院校课程设计看,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多涉及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要素,包括平台、物流、支付等,也有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涉及到法律知识,抑或对核心要素所需知识进行扩展或细化,如商务沟通、产品拍摄、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平台开发等方面。虽然本科及专科的学科定位不同,不同院校的课程设计思路也不同,但从现有的跨境电子商务核心专业课程看,都至少涉及到平台、物流方面的专业课程,这也是跨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中最主要的两个核心要素。可见,在设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时,关注核心要素所需的授课知识是已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的共识,只是存在不同院校对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要素的构成理解不同,抑或存在院校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及各学院的优势资源所有差异。

3.课程凸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层次差异性

从所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看,课程体系凸显了跨境电子商务本科及专科培养的层次差异性,不同专业定位其核心课程差异显著,也吻合不同专业层次对学生所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偏重与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培养标准界定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7]。从培养目标看,专科教育强调技能性,使学生进入社会谋生有一技之长;本科教育强调基础性,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层次学习打基础,培养的人才要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8]。从表1可见,本科教育及专科教育在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设计方面与其培养目标是比较吻合的,也体现出显著的层次差异性。

4.课程显示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时间尚短,在国家批准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之前,除少数高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及相关课程外,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极少,且不成系统,也未形成相似的标准。即便国家批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目前,7所新获批的本科院校还未有一届毕业生,尚未有成熟的课程建设体系。这些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经验匮乏,且缺少成熟经验的借鉴与参考,多数处于各自摸索的状态。从整体上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从表1可知,其课程内容、课程名称、课程知识等千差万别,这也契合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的特点。

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现存问题

(一)核心课程开设缺乏学科的系统性

缺乏学科的系统性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前文所述,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尚属于新设专业,在进行核心课程系统建设时缺少成熟经验的借鉴,加之当下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缺少系统的理解,进而反映在其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这一问题不仅显现在本科院校,也突出显现在各职业院校。通过分析已开设的核心课程,发现在跨境电子商务所需的专业基础课程方面缺少系统性,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方面也比较混乱,且不同院校的课程设计差异较大。

(二)核心课程开设缺乏院校的特色性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显著不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现狀并未显现出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差异,其课程体系存在较大的重复性,在具体课程设置时,也未充分考虑到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的显著性差异。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在我国职业院校体现出较高的实践性与业务性,而我国本科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也较多强调实践课程的开设,但忽略了专业理论课程或知识的体现。在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及职业院校中,不同院校也存在显著的特色差异,如已开设该专业的7所本科院校中,既有财经类学院、科技类学院,也有师范类学院或外语类学院,但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并未与这些院校的优势、特色进行关联,这也导致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千篇一律,缺少差异性与特色性。

(三)核心课程开设缺乏知识的完备性

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存在理论缺失的不足,这也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单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理论或视角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缺少与之相关的内容,如跨境电商支付、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法律等。目前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也多停留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阶段,亦或是对跨境电子商务某个环节的聚焦,如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对跨境电商平台知识的多个课程设计。如此的核心课程体系设计会导致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缺少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完备性,对跨境电子商务所需的知识缺少全面性、系统性的学习。

(四)核心课程开设缺乏实训的互动性

跨境电子商务属于商务活动范畴,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目前,多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或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训的问题。一些院校即便有实训安排,也多是安装一些实训软件,但软件又出现了实践的滞后性,抑或一些院校通过假期或小学期的实习来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飞快,且新模式、新需求不断涌现,这势必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带来巨大挑战。然后,目前的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缺失有效的实训工具或手段,这严重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适用性要求。

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建议

(一)以强关联的基础知识作为专业课程设计的学科系统

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需要以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关联的知识做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学习以这些强关联的学科知识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其他核心课程。所以,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的学科系统脉络,应以这类强关联的基础知识作为前置专业基础课,以此来强化学生后续学习跨境电子商务核心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储备与积累。

(二)以“10+X”课程设计凸显不同院校的学科优势

参考教育部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10+X”核心课程体系。综合考虑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所需的强关联学科的基础知识课程及跨境电子商务核心环节所需的课程,以此构建管理学、信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家贸易学、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支付、跨境电子商务法律、跨文化交流、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互联网技术为10门专业核心课程。不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与专业培养方向,确定X门核心课,依托“X”来突出各自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优势与特色。

(三)以跨境电商关键环节知识完善课程的核心知识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应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核心环节,诸如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支付、跨文化交流等。这些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环节所需知识应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通过学习这些核心专业课程知识,学生才能构建对跨境电子商务主要知识体系的学习脉络,也才能够把握跨境电子商务所需的关键知识。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以此设计出相关的专业课程,并将其设计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开设这些核心课程,能够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所需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积累。

(四)辅助实践训练与理论知识形成互构效应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除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应突出实践课程的设计。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存在实践超前于理论发展的现状,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应用于实践活动,或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快,时常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就要求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须设计相应的实验课程或实训课程,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院校基于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更应加强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本科院校也可通过教材内容、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实践训练。

四、结语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同层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我国近年来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再到本科院校,批准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了覆盖不同层级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局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尚属新兴事物,在本科及专科层次的课程设计方面仍在探索中,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建设经验与方案。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缺少学科的系统性、院校的特色性、知识的完备性、内容的基础性等,这些问题困扰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此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应以强关联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依托,重点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核心环节所需的课程,注重多种形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结合;同时,还提出了“10+X”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意见,通过10门核心专业课程的开设,既能够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需要,也能够突出跨境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所需的知识,而“X”门课程则应体现各院校的专业培养定位及院校优势与特色。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中,还存在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及师资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这些不足都会严重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所以,在构思跨境电子商务核心专业课程时,还应结合自身师资情况及跨境电子商务所需的专业教材情况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张夏恒,陈怡欣. 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瓶颈及其破解[J].理论探索,2020(1):124-128.

[2]  李政,胡中锋.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8(8):92-96.

[3]  向红梅.基于“互联网+双创”跨境电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7(11):128-133.

[4]  罗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24):107-111.

[5]  王冬.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7(6):81-83.

[6]  张金萍,高子清.以高校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协同培养模式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0):117-119.

[7]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2020-05-20)[2019-01-07].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9df07167324c4a34bf6c44700 fafa753.shtml.

[8]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4(6):4-17.

[责任编辑:王妍]

(上接第80页)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 解书,赵冬臣,等.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4):73-78.

[2] 宋彩琴,杜元宏.对“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4):30-32.

[3] 关文信.实践取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3-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EB/OL].(2017-10-26)[2021-3-12].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

[5] 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 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2003(8):1-5.

[6] 林添胜.论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122-124.

[7] 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5):68-71.

[8] 马云鹏.从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50-154.

[9] 苑海燕,卢丽华.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07-111.

[10] 周颖,吴长法.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昌吉学院学报,2019(4):104-108.

[11] 秦金亮,步社民.全实践进行时[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 67.

[12] 王智秋.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构想与举措[J].中国教育学刊,2010(5):68-71.

[责任编辑:王妍]

作者:张夏恒

上一篇: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精细化工领域工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