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电子信息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本科电子信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双语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由于生源问题,学生英语素养参差不齐。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民办本科生对双语教学存在较大兴趣,但是前期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不宜过早让学生进入双语教学模式,而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渐增加教材、授课过程中的英语比例。

第一篇:本科电子信息论文

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当从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文献标志码:A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制定的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看,大多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良好,但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因此,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本科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掌握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通过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和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政策和法规、理论前沿、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1 理论教学内容

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宽口径招生,强化公共基础,培养综合素质,拓展专业方向,按社会所需,动态调整学生专业走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可以将课程设置成基础、核心、提高三个模块。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系统的操作使用与维护维修技能,重点开设的课程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等;核心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电路原理图的识读与分析技能以及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重点开设的课程有电工基础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等;提高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应用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进行电子系统的应用开发设计能力,重点开设的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系统应用设计课程等。为突出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与综合性,应加大跨学科课程、也就是所谓的通识课程的比例,以适应专业宽口径的要求。如开放“电路综合设计应用”课程等。

2 实验教学内容

(1)开放性实验

教师应积极改进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采取开放性方法,包括时间、内容、元器件等诸多方面的开放。一是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公布开放时问,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约实验,灵活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二是学生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实践任务以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进一步扩展实践内容,由任课教师提供相关实验课题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学生自行独立设计方案和实验完成时间表。三是元器件的开放是指要把与实验相关的所有元器件发给学生,学生有统一的元器件库,在杜绝浪费的情况下,提交领物单,经培训老师签字确认后可以免费领取元器件。

(2)分层次实验

一是基础操作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技能基础层实验为主,以电工基本技能、模拟电路实验、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学生自行安装并测试电路,以此增强学生应用电子器件的能力,同时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在该环节中,要强化基础实验课所必须掌握的各项训练内容,让学生们用实验验证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是设计实验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教师只需要给出实验的要求,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进行方案的制订,通过应用大中规模的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仿真及虚拟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DSP技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强调各专业实验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强调多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强调关键知识点在不同实验中的灵活应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突破进取,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是研究性实验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电子信息学科的科研课题或者学生自主研究的课题等,要求学生跟踪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既可巩固理论知识基础,又可以获得更多教材以外的学习内容,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1 电子工艺实训

所谓电子工艺实训,主要指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的模拟电子课程和数字电子课程之后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过去的电子工艺实训教学中,由教师统一发放电路图、印制电路板或元器件等,学生只要将各个元器件连接起来既可,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没有挑战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或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对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改革,将基本的电子电路原理图交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标准、要求等,由学生自主选题,在充分了解原理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经过教师认可之后即可进入制作印刷电路板、焊接电子元件和调试电路的环节。若完成了既定的电路设计基本功能实训任务,则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制作说明书。通过这一训练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电路设计的模拟实践水平,将所学的数字电路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并可自主动手进行电路操作,增强了实践技能。

2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应按照工业园区实习公司的要求,修改部分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校内的实习可以和利用各类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节约成本,又可保障学生安全,利于管理;积极建立“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直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岗位,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工程训练。

3 课外教学活动

可以依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和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他们提供实验室,配置仪器设备,推荐指导教师,以竞赛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其竞争、合作意识;引导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以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适当参与科研活动,达到扩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提升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的目标。可聘请著名专家、教授对学生举行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氛围;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如网页制做、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电子科技活动。

四、教学手段改革

1 制作高质量的CAI课件

应当在课堂中努力营造一种教与学的和谐教学环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凭借CAI课件的生动、形象、大容量等优势,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将课本中的内容呈现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充分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电路设计,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方案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各种实验参考数据也能实时进行保存。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Multisim电路仿真平台。还可以在EWB技术基础上,运用专业化的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工作模拟,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既提供了电路的多种仿真分析技术,如交流频率特性、参数扫描分析、直流扫描分析、傅里叶分析、瞬态分析等,又提供了虚拟仪表和仪器,如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功率表、示波器、扫频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和逻辑转换仪等。还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各种仿真电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此发布习题、补充相关资料等,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下载课件。也可以通过网络作为交流的园地,实现在线答疑、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介绍电子工程网站、著名电子技术网站等,通过这些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促进与专业电子工程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拓宽视野,随时了解电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由各企业协办的新技术培训。教师分期分批到电子行业类公司挂职锻炼(半年以上),可以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指导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积累指导及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要引进兼职教师,在电子行业类企业的专家和工程师中招聘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团队中,参与校内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际教学等活动。

六、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有很多课程对实践操作性要求很高,单纯地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为避免此种情况,应当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测试,建议以每次课程的完成情况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同时将课程报告的总结、分析能力作为重要的辅助依据。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引入考核当中,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时至少获得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为本”的新观念,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职业能力,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转变旧有的学生“唯试卷成绩论”评价,而是采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全面评审学生的能力素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四是要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电子科技活动中心,在学校内部定期组织电子类竞赛活动,形成制度并纳入期末考核。

[责任编辑:程佳]

作者:杨双

第二篇:民办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双语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由于生源问题,学生英语素养参差不齐。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民办本科生对双语教学存在较大兴趣,但是前期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不宜过早让学生进入双语教学模式,而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渐增加教材、授课过程中的英语比例。

[关键词]民办本科;电子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得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这种趋势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即需要同时精通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强调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细化了双语教学的要求。

一、电子信息类学科双语教学发展

信息技术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其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就业率、完善产业结构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不仅体现在量的缺口上,更凸显在对质的高要求上。高等教育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合理、高效的培养模式可以加快人才的供给,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国内大学通用教材往往落后于行业的发展,缺乏对一些新知识的系统介绍,且相关翻译也不够准确和全面。[3]因此,在国内高校进行双语教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4]

目前,国内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师资、学生和课程设置等进行探索,其主要目的是寻求适合高校双语教学的具体模式;另一方面是围绕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找最优化对策。[5]

二、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作为公办高等教育重要补充的民办本科教育,在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以及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不足也很明显。相对于目前的公办本科生,民办学生的基础略显薄弱,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也稍显不足。由于入学门槛稍低,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词汇量以及听说能力方面都较难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易对双语教学产生焦虑、抵触和厌烦情绪,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学生的客观需求,结果可以为双语教育模式分析、教材选择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图1所示为笔者团队所在民办高校教学班英语CET4考试成绩,本次调查群体共计123人。如图所示,学生英语成绩主要分布在400-440分区间内,其中400-409分和410-419分区间段人数较多。

三、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双语教学相关内容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教材形式及授课方式的分析

通过问卷,就教材形式获得如图2所示结果。由图2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支持使用自编教材,其中63%的学生认为应该交替使用英文和中文,以便降低双语课程的难度。

对于授课方式,超过50%的被访学生希望使用中英文共同使用的模式,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应该使用全英语的讲课方式,只有16%的学生认为全中文授课方式较好。上述比例与学生CET4英语成绩分布情况基本吻合,统计结果也充分说明,学生对双语教育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希望从最熟悉的方式入手,逐渐增加英语所占比例。

(二)关于双语教学适用课程的分析

如图3所示,对于双语教学适用课程的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5%的学生希望在基础课阶段以双语方式进行,40%的学生赞同在基础课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中尽量使用双语教学,而3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最后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使用双语模式。

对于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数学生希望以考查的方式给予成绩评定,有14%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无关紧要,考试或者考查两者皆可。

上述结果表明,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潜在兴趣,充分认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希望在专业基础课阶段多接触相关英语表达方式,便于为后续的专业课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能力培养

图4为学生希望通过双语教学培养能力的调查结果,口语、写作和听力能力的培养三者比例接近,认为口语能力亟须提高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由此可见,当前民办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口语水平不足。

四、结论

双语教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在较好的语境氛围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的外语表述方式,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自身素质过硬外,还要对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笔者团队经过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中,虽然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兴趣,但是基础薄弱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不宜过早的开设双语课程,而应该在基础课前提下,逐步增加双语教学所占的比例,给学生一个充分的过渡适应阶段。

[ 参 考 文 献 ]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7/200505/7463.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育部,2007.

[3] 胡洁,王卫星,俞龙,等.通信工程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

[4] 刘俊霞,张文雪,彭晶.关于深化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3).

[5] 张珍荣.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6] 张素艳.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大学教育,2014(3):135.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罗恒 陈建平 班建民 孙云飞 叶晓燕 傅启明

第三篇:浅谈科研对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 要]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绕不开的话题,也是高等院校的两大主要任务。两者不应处于各自独立状态,应该是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特别是当今信息科学正处于井喷式的发展,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更离不开科研的促进作用。本论文从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大学生综合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科研对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科研;电子信息类;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科研对《电磁场》课程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研究”(2019JGA165);2015年度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基于协同创新环境的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GY2015069)

[作者简介] 赵其祥(1987—),男,四川达州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太赫兹技术和太赫兹辐射源;吕 游(1987—),女,湖南衡阳人,理学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量子物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国家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同时,培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又是高等院校承担的重要职责[1-2]。科研和教学是高等院校的两大主要任务,也是高校教师避不开两个重要话题。部分教师一门心思搞科学研究,不想承担本科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丢失了教师传授知识的神圣职责;还有部分教师不想从事科学研究,只想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这样会导致学生仅仅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缺乏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际上,科研和教学对于高校老师来说两者都不能偏废。应该清晰认识到科研和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学研究就像吸盘,能广泛吸收、接纳学科先进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然后反哺课堂教学,达到对理论教学的有益促进作用。当然,科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视野及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论文探讨科研对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必然性。

一、科研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回归课堂、注重课堂是近几年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方向。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传授好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课本知识只是浩瀚知识海洋里的微小一粒,而且随着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知识或信息的更新速度令人瞠目结舌。那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该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新知识、储备知识,并将科研成果增加和补充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还提高了教师自身授课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把握知识的能力不足,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很多学生考试完就忘完,如果将科研良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穿插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作者从事的微波通信技术的教学为例,教材是本世纪初编撰的,教材里面关于数字微波通信的信道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还处于2G或3G时代,基本不适用即将到来的5G和6G时代。因此,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接收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已经脱节,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所以,只有授课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才能接触到当今微波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方向,并把新知识穿插到课堂的授课过程中,不仅加深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提高了学生上课兴趣。同时在课堂调查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强烈反映老师应加入当今微波通信技术发展的实例,以便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可见,如果没有科研活动,即使对课本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但不可避免与学科发展脱节,很难提高课堂教學质量。所以说,一名优秀的大学授课老师不仅具有良好的授课方法,还应该是一名具有专研精神的科研人员。

二、科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不同,不应该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随着网络课堂的逐渐兴起,学生可以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但是,本科生对知识的鉴别能力还不强,这时候就需要授课老师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去伪存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如果授课老师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很难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难提高,课堂教学成果难以达到预期[3]。科研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知识视野,还可以为老师提有丰富的授课模式,从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变为双向或者学生主动探索,这样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弥补了理论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研究发现、历史趣闻等及时分享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多样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将科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布置合适的科研小课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4-5]。总之,科研是教学的重要帮手,离开了科研,课堂教学是徒具其形。科研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明显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科研能够锻炼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是本科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至高境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自主学习能力不是读几本书,做一些题就可以获得到的,应该通过实际参与科研活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来培养。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能够适当地给学生布置小课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大学老师没有长期科研活动的积累,难以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当的科学问题,并指导学生以一定的科学方法研究课题,也无法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导致教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趋势,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精神[5]。而且科研是严谨的也是创新的,将科研融入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扩宽学生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树立严谨认真的人生态,为今后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在微波通信技术的课堂上,我会适当给出天线、信道编码、信号调制等方面的小课题,然后让学生依据课本知识和相关文献,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科研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科研对教学的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弥补理论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科研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陈飞台.以科研促进材料学本科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42).

[2]姜巨福.科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3]文国兴.浅谈科研融入高校教学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8(40).

[4]刘强.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4(05).

[5]王雪娇,常龙娇,董玉娟,仇方圆.浅谈科研对高校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化,2019(63).

作者:赵其祥 吕游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育论文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