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作为恢复交通运输秩序的必要环节,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在畅通“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本文系统梳理和回顾了疫情防控期间大城市交通管理相关政策发展脉络,审视评析“亮点创新”与“问题不足”措施,并提出逐步恢复正常交通秩序的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城市交通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交通管理论文 篇1:

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研究发展展望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车辆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领域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车联网能够将 司机、乘客、行人、道路、车辆与调度员之间的信息进行联通,并形成城市交通管理大数据网络,实时监控城市道路交通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出行等新型出行方式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原有的交通运行场景及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问题解决新思路以及新兴技术下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的新发展,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研究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服务研究 发展展望

Key words:urban traffic, traffic management, service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spect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当前我国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而人口的急剧上升导致城市交通繁忙,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交通出行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首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出现了多圈层的发展态势,城市化的发展及轻轨等新型交通的出现使人们出行更加频繁,出行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出行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人群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追求更高品质的出行方式,因此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出现了分化,在城市中出现了出行方式多模式化现象;最后,城市交通出现拥堵问题,其本质是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供需双向调控,一方面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出行方式尽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大力发展合成出行以及公共交通,提高交通出行资源的使用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借助车辆网技术,使得相关交通管理者工作者能够实时接收路面信息,并根据相关数据情况作出最为恰当的指挥处理。

1 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1 新技术支持了海量人口出行的全息感知

在过去交通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只能大概预估交通管理情况,并分析造成相关现状造成的原因,由于缺乏精确的数据,在过去分析相关原因式,其分析结果并不精准,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浮动车、手机、IC卡以及遥感影像技术使得交通管理人员能够实时获取路面信息情况,甚至能够获取驾驶人员以及居民出行个性化数据,并建立大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导致城市交通管理及服务出现问题的内在原因。

1.2 新技术催生了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新技术的出现还催生了新型出行方式,在过去城市交通除了私家车出行之外,主要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然而公共交通并不能够精准地照顧到每一位居民的出行,而新技术融合下的共享出行模式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共享出行能够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为居民提供更良好的出行服务和体验。

2 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问题解决新思路

2.1 出行主动引导

在过去交通管理过程中,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交通管制来实现的,然而交通管制具有其明显的弊端,导致部分的出行并不便利,而新技术出现后,则有效地环节了交通出行问题,首先,新技术的出现使居家办公成为了可能,而居家办公方式能够大大减少人们出行的次数;其次,新技术的出现使出行得到了优化,过去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无法获取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信息,导致居民浪费大量的时间等待交通工具,给居民造成了较差的出行体验,而通过为公共交通工具安装定位系统,使居民能够根据相关APP获取公共交通工具定位点以及预估到达时间,从而使居民合理安排其出行时间;最后,通过对地面交通情况的实时监控,并将其监控结果反馈给驾驶人员,能够提示驾驶人员相关拥堵路段,使驾驶人员能够尽量避开拥堵路段行驶。

2.2 合作式交通系统

在过去城市各类交通出行方式,例如:公共交通、轨道以及出租车之间主要存在竞争关系,这造成了城市交通管理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而且这种模式下居民出行也存在较多不便之处,在新技术的背景下,各个交通工具之间的连接性增强,能够实现各交通工具之前的合作,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搭配多种出行方式选择最佳出行方案。

2.3 出行与生活整合服务

目前在交通管理过程中仍然以交通管制为主,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诸多的不便,而如果将新技术手段普遍应用于交通管理过程中,则能够实现智慧交通出行服务模式,改变过去单一的管制模式,形成双向传输创新式交通管理模式,从出行者的角度出发,使其能够在新技术的合理规划下,在使用较低成本出行时,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出行体验。

3 新兴技术下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

3.1 交通大数据

首先,通过交通大数据能够实现对人们的出行进行预测,从而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干预交通管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体验。通过IC卡、GPS、手机等工具能够提前获取人们的出行信息,根据对众多出行信息的汇总能够对交通大数据信息进行提前预测,分析人们的出行需求,例如:根据对网约车信息的分析發现,在商业区等就业密集场所以及机场、游乐场所出现突发性出行需求的概率较大;其次,通过交通大数据能够分析人们日常出行情况,从而对公共交通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例如:在城市人们日常出行主要是在家与公司之间往返,因此通过手机出行信息,相关交通管理部门能够获得居民的住职通勤信息,利用大数据可以同步感知城市交通需求变化,并根据相关变化调整和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最后,通过对人们出行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准确评价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情况,人们出行中单位路程内通勤时间越长或者需要花费的费用较高则说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情况越差,反之则公共交通运输情况较好,在评价公共交通设施后,相关部门需要对公共交通较差的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提升城市整体的交通服务水平。

3.2 共享出行

在互联网技术、定位技术等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共享出行服务,例如: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等服务。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共享汽车和共享自行车资源,能够提高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大型城市交通运输过程中,私家车出行中,个人单车驾驶的比例高达60%以上,这无疑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如果能够对这些资源加以利用,则能够大大节约相关资源,并能够为有出行需求的人提供较好的服务。通过共享出行,私家车驾驶人员能够通过分享车辆空余位置获取一定的收益,而乘客也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享受到便捷的出行服务,同时在这一模式下,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也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3.3 网联自动驾驶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当前网联自动驾驶成为了城市交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网联自动驾驶通过使用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物体信息,防止出现碰撞,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实时传输,能够根据网络既定程序路线行走,实现自动驾驶。相对于人工驾驶而言,自动驾驶首先能够节省驾驶人员的时间,使驾驶人员原本用于驾驶的时间能够开展其他工作,其次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也相对更高,通过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到车辆周围所有与驾驶安全相关的信息,并通过监测到的信息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因此自动驾驶下,追尾、碰撞等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4 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研究展望

4.1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传统的交通规划技术进行扩展和延伸

首先,在过去传统的交通规划过程中,只能根据假设确定的交通情况对交通运输加以规划,而如今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交通运输信息的动态追踪和了解,通过大数据支撑多模式、全过程出行链路的成本和服务水平评估,进而对交通管理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4.2 共享出行定价问题研究

共享出行模式下,通过多人共享同一交通运输工具,能够大大提升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然而当前关于如何更好地匹配交通运输工具与乘客仍处于研究过程中,除此之外,在多人共享同一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如何对每一位乘客进行差异化的收费也是一大问题,尽管当前共享模式下,出行费用主要是按照里程分摊费用的,但是共享出行模式中,影响出行成本的不仅有里程数,同时还包括交通拥堵水平、共乘人数的多少等,因此在未来关于合乘共享出行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对相关定价费用的研究。

4.3 网联自动驾驶推动微观交通流理论发展

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过去传统的微观交通研究和相关理论主要是基于单条线路进行研究的,其研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通过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微观交通网络的研究和分析,这无疑能够增强微观交通网络研究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使相关研究结果能够为交通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分析依据,使交通决策的合理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由平,周召敏,周桐等.基于警务位置云平台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34-35.

[2]张庆.智能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3]王振.物联网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2.

[4] 李德仁,李清泉,杨必胜等.3S技术与智能交通[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4):331-336.

[5] 苏跃江,韦清波,吴德馨等.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的对比和思考[J].城市交通,2019,17(2):96-101.

作者:张震

城市交通管理论文 篇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交通管理典型政策评析及思考建议

摘 要: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作为恢复交通运输秩序的必要环节,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在畅通“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本文系统梳理和回顾了疫情防控期间大城市交通管理相关政策发展脉络,审视评析“亮点创新”与“问题不足”措施,并提出逐步恢复正常交通秩序的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城市交通管理;交通管控

Study on typical policies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dur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Pandemic

Yan Xingpei

(Road Traffic Safet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62, China)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城市交通治理体系是一次大考,既有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亮点创新经验,也有脱离实际盲目决策、粗放管理、引起舆论等方面的教训。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城市交通秩序筑牢制度防线,努力探索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1疫情防控期间

城市交管政策情况及发展趋势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道路交通管控,切实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侧重点也从对阻断交通等过度管控措施的及时纠偏,力促交通保通保畅,调整为分类分级分区差异化管控,全力保障有序复工复产。从政策类型看,主要分为强化秩序管控、保障城市配送、便民出行服务等三类措施。

1.1贯彻落实中央指示 加强交通有序管控

1.1.1调整机动车限行措施

疫情爆发后,为尽快控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城市普遍减少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运营量,降低人员交叉感染风险。随着复产复工需求逐步增加,催生了机动车出行需求高增长,当前暂停限行措施和临时采用限行措施的城市并存。

部分常态化限行城市暂停限行措施。为确保城市人员、车辆正常通行秩序,中央先后做出指示,要求大城市根据疫情防控实际需要,研究采取暂停尾号限行等办法,可暂时停止实行私家车尾号限行政策或作出特殊安排。北京、天津等部分大城市采用或继续暂停实施尾号限行、外地车限行等措施,如表1所示。

部分疫情严重城市采取限行措施。为减少人员车辆通行,武汉、哈尔滨等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压力较大的城市对城区机动车通行采取临时管制措施,包括尾号限行、道路禁行等方式,但是各地参与疫情防控、医疗救护、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等车辆不受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影响。

1.1.2 优化交通组织措施

加强交通组织是为恢复交通运输秩序,畅通道路交通运输和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手段。为打通交通堵点,各城市根据疫情形势,围绕“点、线、面”优化细化交通组织措施。

调整优化检查站设置。针对检查站通行效率低问题,迅速优化改进检疫程序,科学组织交通,最大限度提高检疫效率,最大程度避免因卫生检疫造成长时间、长距离拥堵排队。杭州、厦门等城市逐步取消了部分入城通道防疫检查站,继续实施网上预登记制度自主申报,贵阳启用警用无人机和悬挂二维码,实现“空中”扫码登记进城。

加大绿色通道路权保障。针对物资运输保障问题,中央要求要建立重要物资供应绿色通道。青岛、哈尔滨等城市多部门联动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连续设置引导提示标志、设置专用通道等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应急运输以及重点生活生产物资运输车辆优先通行、优先检查,持证车辆直通医院和应急物資储备地点,不受道路限行、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限制。

强化运输路线通行保障。天津开通应急运输热线24小时服务电话,全天候为应急物资和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车辆提供服务。石家庄建立部门联动运输协调保障机制,及时掌握运输企业车辆信息,必要时,安排警力、警车带道,确保企业运输物资车辆畅通无阻。

强化重点区域组织。为全力服务复工复产,重庆、西安等城市在大型批发市场、商超、物流场站、发电供热等重点生产企业周边,加强警力安排和引导疏导,根据实际情况在重点单位周边道路设置货车临时专用通道。同时,配合人力社保、公路运输等部门做好务工人员专车包车“点对点”集体返程和运输工作,维护交通运输秩序。

1.1.3 调整执法管理措施

在科学严密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各城市公安交管部门聚焦主责主业,适时调整勤务安排、执法管理等措施,优化道路交通保障。

酌情处置轻微违法。疫情爆发初期为全力保障应急物资运输畅通,福州、济南等城市对应急物资、民生物资运输车辆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发现的以教育纠正为主,非现场发现的及时告知违法事实、提示安全驾驶注意事项,除涉酒、涉毒、涉牌涉证、三超一疲劳等严重违法情形外,原则上“不扣、不罚”,以纠正教育为主。

动态调整勤务安排。西安根据辖区路面实际流量情况,灵活调整夜间无流量路段的点岗勤务时长,采取分时段点岗、汽车巡逻、铁骑巡查、视频巡检等方式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加大常态化拥堵路段节点快速路饱和路段等道路警力部署,加大警用汽车和铁骑摩托车的巡查频次,做好路面交通事故的快速反应,快赔快处工作,防止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和司乘人员聚集。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随着城市复工复产的深入,私家车出行活动的增多以及公共交通线路的逐步恢复,车辆乱停乱放、酒驾醉驾等问题对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明显提高。郑州开展对机动车静态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于占压机动车道、人行道、医院周边等严重影响通行的进行拖移治理,通过多元化管理,对辖区城市主干道的车辆违停车辆进行治理;深圳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夜间交通管理力度,加大酒驾醉驾的打击力度。

调整信号控制措施。重庆、南京等城市结合企业复工复产实际情况,按照保障行人、适应流量、缩减周期、提高效率的原则,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调整优化全市信控路口配时,全力保障城市主次干道、内环高架畅通有序。

推行道路施工网上审批。天津推出了视频服务的方式,对在建的224个占路施工项目,逐一了解复工后的交通管理需求,提前做好服务。对已经申报准备开工的65个项目,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反复沟通,制定了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为全面开工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1.2 放宽限制网上办理 积极保障城市配送

1.2.1放宽货车限行措施

为尽快恢复货运运力,中央做出指示,要求科学放开货运物流限制,力争实现货运“零阻碍”,多地临时调整货车城区通行管理规定,从取消持证车辆限行到放宽大部分配送车辆限行管理。

对持证货车全面取消限行。成都、济南等城市允许持防疫通行证货车允许全天直接进城通行,确保没有通行时间和路段限制。

适当放宽其他货车通行条件。天津对本市号牌轻型微型封闭货车及轻型微型厢式货车,采取外环线及以内区域道路早晚高峰以外时段不限行措施;石家庄允许货车在交通非高峰时段进城,允许城市邮政、快递、外卖等物流车辆24小时通行。

调整大型货车限行管理。成都调整大型汽车号牌(黄色)普通货运汽车城区通行时间和区域、放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通行时间;兰州对核载3吨以下(含)0.75吨以上货运机动车,调整为全天24小时通行,可暂不办理通行证;宁波临时允许四轴以下(含)货车在高价以外的原禁货道路通行。

1.2.2简化材料审批程序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窗口暂时关闭的现实情况,各城市加大了货运通行证办理程序简化和网上办理力度。

简化通行证办理流程。昆明、南京等城市提供免申请、零材料服务,从简审批,缩短办证时间,减免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材料,提供运输合同即可申办。

通行证网上办理。重庆实行主城区货车网上自主申报备案通行管理,备案取得相应通行权限后按规定通行;青岛通过“货物和车辆运输保障服务平台”实现多部门在线联合审批,减少环节,当天受理、当天办结;石家庄实行微信、电话预约货运通行证等。

推出电子化通行证。上海制定并发布了“货通证”,杭州推出“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货车专用通行证”等电子化货运通行证,支持网上申办、核验等功能。

1.2.3提高服务保障措施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卫健委三部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推出物流配送车辆进城、停靠等便民利民措施,最大限度滿足城市物流需求,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各城市多措并举,出台城市物流配送便利通行和保障措施。

建立联合保障机制。天津交管部门与交通局、商务局、卫健委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加大对“天津市供应链城市共同配送服务平台”扶持力度,对在该平台注册车辆给予全天候、全时段通行和停靠便利。

提供停靠便利措施。成都允许货车在保证其他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于路边临时停放车辆装卸货物。

加大事故处置保障。南京对复工复产车辆、运输疫情防控应急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货运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人未伤、车能动且商业保险齐全,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依法适用快速处理程序。对依法必须扣押的事故车辆,快速调查、尽快返还。

1.3 立足公众需求便利 创新措施强化诱导

1.3.1提供便利停车措施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基本停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多地施策增加停车资源供给。上海开展停车点位的排摸增设工作,要求全市老旧小区、车位紧张的办公楼宇周边的道路停车场必须做到“应设尽设”,其中第一批临时道路停车场37处,停车泊位1142个,市民可在新增设停车场设有“临时停车P牌”处按照指示进行停车;深圳在部分非繁忙路段、部分小区及写字楼周边道路设施疫情期间道路临时停车区,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不予违法抓拍;天津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实行部分老旧小区和大超市、菜市场免费停车措施。

1.3.2事故快处快赔措施

为提高事故处置成效,避免人员聚集,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对路网通畅的影响,各城市优化线上事故处置措施、扩大事故快处范围。上海引导事故线上处理,对于“车能动,人未伤”的碰擦交通事故,引导当事人进行线上处理。

1.3.3交通诱导服务措施

复工复产期间道路交通和外围检查点交通情况变化较大,各城市进一步优化了交通诱导信息的发布。深圳进一步强化路况信息发布和更新,通过智能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实时发布交通动态,推送给百度、高德、腾讯等电子地图,为通行检疫点的车辆推送排队时长、报备链接、绕行提示等精准服务信息;郑州上线疫情检疫站交通监测预警系统,可实现公众出行诱导和防疫站勤务安排部署。

2疫情防控期间“亮点创新”政策评析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和人员返岗返程,各城市政府和公安交管部门推出系列针对性举措,虽然部分措施属于特殊时期临时性过渡性措施,但是实践证明,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为创新城市交通管理启发了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并予以固化。

2.1 适用疫情防控特殊需求需全面研究逐步完善

2.1.1临时取消机动车限行措施

大城市机动车限行措施是各地城市政府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等法律制定的,长期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公众普遍认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由于病毒本身的传播途径和特性,为减少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各地根据中央指示,在此限定条件下,普遍取消了机动车限行措施,为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复工后车流量快速增加,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加重,当前仅取消限行措施,而不结合交通流量、公交运力恢复等因素考虑恢复限行的政策存在漏洞,应尽快开展全面系统的深度研究,研究提出采用和恢复限行措施的各类条件。

2.1.2轻微违法不予处罚

为全力保障防疫物资运输和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畅通,各城市普遍对应急运输、民生物资运输车辆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警告纠正为主,原则上不予处罚的措施,充分考虑到了疫情防控期间应急运输资源紧缺的特殊实际,为保障医疗、生活物资配送取得了成效。此外,部分城市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居家防疫、停车需求上升等实际,对违停等交通违法予以提醒纠正,除影响通行且拒不纠正以外,原则上不予处罚。疫情防疫期间调整执法严格程度是有前提的,目的是为了便民,解决一些基本交通需求,下步应尽快研究提出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具体适用情况,避免违法不处罚的对象和违法类型进一步扩大化。

2.1.3临时增加停车场措施

大城市停车资源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长期存在,部分城市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居家防疫、停车需求上升等实际,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提供临时停车资源,为疫情防控等应急突发事件下缓解机动车出行停放需求提供了借鉴,也为下步研究规范设置临时停车场(位)、逐步取消条件等提供了实践经验。

2.2 为城市交管提供新路径需研究完善固化使用

2.2.1弥补应急突发事件城市交管理论不足

对于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突发情况下,如何科学制定及实施切实有效的城市交通组织管控措施,还存在着较多空白与提升空间。各城市所采用的绿色通道路权保障、重点区域交通组织、重点车辆路线保障、科学调整信号配时、线上开展施工道路审批等措施,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完善应急突发事件下城市交通组织管控体系,以及分类分级采用不同等级措施,提供了实践经验。

2.2.2促进货运通行管理提质升级

城市物流配送既是民生保障大事,又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受制于多部门管理,审批程序繁琐、办证时限长、通行限制多等问题,相关货运管理与服务之间尚未达到平衡。疫情防控期间,各城市涌现的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简化程序缩短审批、通行证网上办理及电子化、提供停靠便利条件等措施获得了政府、运输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深化开展“放管服”改革,也为加大城市物流配送通行管理与服务力度提供了新路径和参考。

2.2.3提升交通安全信息管理与服务

以往,市民出行所获取的出行信息缺乏定制化、针对性,对相关需求调研不足,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对于防疫检查站设置位置及相关信息填报要求的提示信息发布不足。部分城市采用的信息发布系统,帮助市民获得更加精准、全面的管制信息,有效提高了车辆在通过防疫检查站点的通行效率,减少了人车聚集。研究制定诱导信息发布规范,推广相关系統应用,对提高通行效率以及深化车联网、预约出行等新技术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3疫情防控期间“问题不足”政策评析

由于疫情发生突然,对各城市交通治理能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部分城市在决策中也存在一些脱离现实情况、管理不精细、违反相关规范标准等问题。

3.1盲目决策违反规范 引起社会负面舆论

3.1.1机动车限行措施反复调整

有城市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先后三次调整了机动车限行措施,从通告发布到正式实施预留的政策缓冲期不足1天。限行政策的调整未充分结合疫情形势,以及落实分类分区差异化管制的要求,对复工复产造成实质影响,也引发了社会负面舆论。

3.1.2信号灯“全红”交通管制

为加强疫情期间交通管制,个别城市将城区内道路交通信号灯调整为全红灯,禁止车辆通行。该措施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一旦特种车辆或行人在灯控路口发生碰撞事故将无法确定责任,也容易引发公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误解。

3.2粗放管理违反法治 造成交通管理混乱

3.2.1检查站粗放式管理

根据政府关于进京检查站要严防死守的决策部署,环京检查站启动高等级勤务,逢车必查。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部分检查站出现了车辆拥堵严重、等候检查排队时间较长、车辆通行速度缓慢等问题,未与健康码等便捷措施有机配合,精细化管理和通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2.2轻微违法不处罚范围扩大

个别城市将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的范围由复工复产车辆、运输疫情防控应急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货运车辆扩大到全部机动车,出现了对部分超期交通违法行为不处罚,以及调整禁停黄实线管理措施,允许机动车可以在禁停黄实线路段临时停车上下乘客等情况,导致部分公众认为交管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放松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和严管态势。

4恢复正常交通秩序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好转,加快恢复正常交通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各地要加强研判分析,积极做好政策研究和储备,做好交通秩序向平时状态的衔接过渡。一方面,应强化研究,借鉴吸取各地亮点创新经验。另一方面,要找准问题,审视与整改不足措施,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为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城市交通管理各项工作,以及疫情结束后服务保障城市交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1疫情恢复期

4.1.1坚持依法依规有序管控

持续开展秩序整治行动。针对近期各地出现的酒驾醉驾、违停等交通违法现象快速反弹问题,要及时做好研判部署,制定酒驾查处、静态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有序实施。

宽严并济实施执法管理措施。对于保障疫情防控的各类持证应急车辆继续保持轻微交通违法原则上不予处罚的措施,对其他社会车辆违停等交通违法行为应尽快恢复正常执法管理,可设置政策缓冲期并配合有效宣传,即该保障的继续保障,不该保障的要稳步取消并保持严管。

坚持依法实施交通管制。坚决避免出现信号灯“全红”等违反法规标准开展交通管制问题,迅速开展排查整改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交通管制的法律性、政策性、规范性和专业性较强,科学合法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优化检查站设置。适当增加检查站通道,安排充足警力,充分发挥健康码等信息化手段措施,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

4.1.2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

科学评估城市限行措施。结合公共交通运输恢复情况、交通流量、道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情况,研判恢复限行措施的成熟条件和时间,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避免复工复产受到城市大范围拥堵影响。

动态评价城市配送解限措施。重点关注城市货运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情况,特别是大型货车等原有城区禁行车辆,要充分结合货运能力恢复等综合因素,在确保复工复产、防疫物资运输保障的情况下,进一步精细化实施分区货运限行措施。

逐步取消路内临时停车场措施。要根据具体交通流量、道路情况进一步细化明确临时停车点位设置标准,对符合设置条件的道路确保设置到位,同时协调相关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组织专人进行秩序管理,指导车辆规范停放。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群眾居家办公等停车矛盾缓解,要逐步取消,并积极协调交通、住建等部门以加强路外停车设施供给为主导,进一步加大停车泊位资源供给。

4.2疫情结束期

要加强对亮点措施的提炼总结,进一步丰富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体系。

研究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突发事件下城市交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分区分级差异化交通管控方案,包括调整执法重心、优化交通组织管控、动态评估实施禁限行措施等内容。

推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对货车通行证网上办理与电子化管理、货车城区通行与停靠管理措施、施工道路及交通组织方案网上审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扩大应用试点。

加强对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与应用。对成都提出的预约通勤措施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预研究,系统开展该措施在大城市交通治理中的效果评估和政策研究。

作者:闫星培

城市交通管理论文 篇3:

GIS在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中起到相对应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 系统构架 共用信息平台 GIS

一、来源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二、共用信息平台中GIS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历史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应用进行管理。

三、系统的技术框架

(一)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发布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二)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各个子系统由于功能的不同,获得的交通数据也不同,但大多具有信息量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将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大量信息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具有更多特征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最终在系统的管理决策核心中得到应用,是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GIS共用平台作为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1)信息采集功能。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3)信息提供与发布功能。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

四、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以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数据量过大两个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要求共用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刷新数据用于交通管理(如决策、指挥和调度等)和信息发布,从而对GIS平台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允许将高精度的GIS数据刻入光盘,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下载方式获得,导致各子系统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量庞大,影响GIS平台的有效工作。

针对上面的两大问题可将地理信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道路位置信息、单行道信息等)和交通属性信息(停车场位置、建筑物位置等),将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通过GIS共用信息平台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方式下载至车载装置的内置内存介质,少量的属性信息从智能交通系统实时发布,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送至车载设备。

对于数据量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以分担数据存储的空间,降低网络堵塞的可能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网络在GIS平台和各子系统中传送,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数据定时传送到平台的数据库中。

五、结论

本文论述了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架问题,主要讨论系统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肖为周、王炜、李修刚、杨新苗,“基于GIS的城市公交规划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论文集,1999.

[2]宋小冬、叶嘉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0.

[3]修文群、池天河,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杨淑芬,女,湖北天门,初级职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教师(助教)。

作者:杨淑芬

上一篇:文艺美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建筑园林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