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篮球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通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问卷调查及自己学习训练的真实感受,对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自己的工作和高校篮球队学生加强篮球战术意识方面提出有益的参考。关键词篮球战术意识因素培养当今世界篮坛,已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的篮球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的篮球教学论文 篇1:

体育文化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实验研究

【摘要】当前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首先应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应从观念和思想层面上入手,同时在教学环节及教学模式上、多元化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以及学校竞赛活动运行机制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等方面予以配套,才能实现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构建一种能提升高校体育文化认知体系,提高体育教学效益的新课程模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生; 体育文化素养;高校体育文化认知体系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的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健身意识,终身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另外,大学生的身心发育日趋成熟,其思维、认识和判断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接受高层次教育,实现人格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通过对专家学者、教师及学生的调查和访问,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得知,当前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首先应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加强学生体育文化认知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于教学过程的改革,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树立多维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维和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竞争及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单一的课程模式和不合理的课程结构严重影响下,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普遍不够强,体育运动能力普遍偏低。不少专家学者对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行为、体育能力等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较全面系统地对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实践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立足于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转变和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意识认知体系的构建相结合,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的改革、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多维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作一些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体育的哲学理解深度不够及对大的体育教学观理解不深都对教学改革有一定的障碍。随着对学生增加体育文化课的教育,学生对体育为了什么,体育能做什么,体育精神对人成功要素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的理解和认识逐渐的加深,让学生摆脱过去对体育浅陋的认识,从而正视体育对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自己事业的成功,指导自己科学地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体育意识、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目的意义:就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中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在纯“身体教育论”教学状况下难以实现的情况及我校目前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重文轻武”现状,笔者认为解决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较低状况的方法,还需“文武”并举。必须遵循“以文化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根本,以终身体育的实现为最终目的”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环,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因此,对如何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不少专家学者对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行为、体育能力等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较全面系统地对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产生的主体错位、主体功能错位和国民体育意识的错位,都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要对错位的体育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也是改革过程中阻力最多、难度最大的一步。原教育部长周济提出“要把体育改革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的真实含义,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但是很多体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目前还停留在“身体运动论”阶段。能否把具有适应社会竞争、全面发展、能力过硬的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输入社会,就成了高校体育教育的艰巨任务。树立“以文化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根本,以终身体育的实现为最终目的”的体育教育思想,尽快改变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西方体育发展过程中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与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非常重要。否则将制约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竞争及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更要求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问题。

1??3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和内容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社会因素(精神方面)及其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质。简言之,就是人的各种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6个方面。体育文化素养侧重体育对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影响。它是通过体育知识的深浅、体育技能的优劣、体育技术的好坏、体育意识的强弱、体育个性的突出与否来表现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河南工程学院2009年入校新生中随机抽取八个教学班,其中四个教学班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另四个班新生作为实验班进行体育文化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授课教师教授的班级个数、结合方式与相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合的方式进行。前四周进行纯理论课教育,后十一周进行一周理论接一周技术入门教育(结合本校教学大纲和能开设的选项课程。)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对高校体育文化素养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奠定理论知识基础,查阅有关论文、文献和相关专著,,涉及领域有体育教学改革、教育学、管理学、分析学等专业文献资料。充分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借鉴、分析整理。

2??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这些河南工程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335份,有效回收率为93%。并分别采用重测信度法、专家评价法对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经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较高,符合问卷调查要求。

2??2??3访问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列入样本的学生进行部分面访,并走访、信访或电访相关专家和学者,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咨询一些问题。

2??2??4数理统计法

对取得的数据运用excel2003以及SPSS10??0进行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影响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原因分析

3??1??1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育的载体,它是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以及社会需要来确定的。学校体育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与社会脱节,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据调查,河南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形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体质锻炼,追求学生的体育达标率,造成学生“十分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当前的体育课”的现象,主要原因:第一,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断裂,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目标归结于增强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质,不注重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第二,忽视了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理论教学水平依然处于“小儿科”状态,对体育精神的教育严重缺失。第三,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和实效性,运动技术教学的教材体系仍占主导地位。第四,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单调,没有从学生兴趣出发,“官本位”思想依然突出。第五,考试内容和形式单一。体育应把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长远目标,从眼前的现实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习惯等更为重要。第六,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主次任务不明,体育课应以“引导兴趣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应以“锻炼时间保障”为主。所以在当前,尤其要注意从社会与心理的角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树立多维体育观,摒弃单纯的生物体育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能找到成功的感觉。

3??1??2兴趣激发

体育教学内容陈旧,仍然是以体育技巧为主。一个足球颠球动作能练一个学期。而对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没时间予以足够的重视,主体错位,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健身性和现实性。这样就造成不少大学生体育课程结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也随之终止。教师心态的“官本位”思想是阻碍教师与学生交流和建立课堂气氛宽松和谐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对体育兴趣的激发。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注意力而且能够促进教与学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纠正动作与课堂纪律时适时地进行人性化管理和进行人文教育,既能够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又能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非常有利。充分利用竞赛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更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观念。使学生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实现体育教学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3??1??3教师队伍的建设

重视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体育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把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条件之一,促进广大体育师加强自身修养,切实摒弃“官本位”思想,以一颗平常心和爱心来对待学生和教学工作,这才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师德标准。

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开展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可靠保证。抓好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体育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渗透到各科体育项目教学之中,挖掘各项目课程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

3??1??4比赛制度的健全与协同合一,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制度是一种理念,同时又是一种保障。建立完善的体育联赛制度既保证了学生运动时间又保证了学生锻炼的效率和强度,同时能使对体育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体育运动本身的从众性特点决定了竞赛是最好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办法,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四位一体、多散点地对学生实行渗透,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还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和社团组织的作用,组建与体育课各专业课程相接轨的单项俱乐部。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组织与社团都是由学校团委或学生处来负责学生的业余体育生活和体育比赛的组织工作,体育教师偶尔负责一下裁判工作,没有让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应该配备到各学院、系社团来指导和监督学校各项体育赛事,建立完善的月赛、季塞、半年赛、年赛等比赛制度,切实解决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把课外体育活动等同于课堂教学来管理。

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其中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决定着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市场,体育经费的投入、体育设施的改善、体育的宣传和引导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都少不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3??1??5重视基础训练、提高基本运动技能、提高体育文化

培养体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投入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在体育运动中练就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强身健体,并形成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身体练习,掌握动作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巧。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品质,掌握精细的运动技能将很难完成。

3??1??6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工作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因此学校要投入一定数额的经费,建立充分的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延长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体育器材的借用时间,充分发挥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的社会效用,提高利用率。

3??2通过体育文化课的学习,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改变情况的分析

3??2??1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通过《大学生锻炼行为调查问卷》统计(表1)发现: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动机有以下几点。

3??2??1??1提高身体素质

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和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分别为95%和93%的选项率,说明两组学生对体育的基本功能都比较了解,在此问题上差别不大。说明两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身体运动论”影响选项率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3??2??1??2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通过《大学生锻炼行为调查问卷》统计(表1)发现: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和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对此项分别为71%和37%的选项率,差异较大,说明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学生对体育的最终目标就是终身体育有了较深的了解,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大部分学生地终身体育的意识尚未建立,开设体育文化课组较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学生更有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3??2??1??3掌握运动技能

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和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以此项分别为83%和69%的选项率,差异较大,说明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学生还有31%的学生对掌握运动技能不是太重视,运动技能形成情况不容乐观。由于他们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身体训练论”的影响,选项率情况还是可以的。

3??2??1??4培养意志品质

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和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对此项分别为85%和23%的选项率,差异较大,说明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是很了解,对体育对人类精神因素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对体育为了什么,体育能做什么,体育精神对人成功要素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的理解和认识浅薄,不利于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大部分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基本了解,但还是有15%的学生未能了解,说明社会主流文化对学生认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3??2??1??5消遣娱乐

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和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分别为85%和91%的选项率,差异不大,但是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学生明显反映出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遣娱乐,而对于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来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了解不深,理解和认识浅薄。说明“实用理性”的思维在我们的学生中还比较根深蒂固。

3??2??1??6增进友谊与交往

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和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对此项分别为63%和18%的选项率,差异明显,说明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学生大部分能够通过在体育锻炼与竞赛中结交朋友,这样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和个人体育文化素养的形成,而82%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学生没有希望或没有感受到通过体育运动这种形式来交朋友。两组差距45%说明开设体育文化课对个人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非常有利,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

3??2??2 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3??2??2??1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愿意选择的运动项目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选(项率53%)、篮球(选项率41%)、健美操(选项率37%)、武术(选项率35%)、足球(选项率28%)、网球(选项率18%)、排球(选项率17%)、游泳(选项率12%)。由此发现:除篮球在初高中阶段较为普及、有一定的基础以外,基本上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都在室内,并且大肌肉群活动项目不多且多为单人项目。对足球、排球等大肌肉群活动较多而又在室外的集体运动项目学生选项率较低,说明目前学生中多数人对大肌肉群活动较多而又在室外的、运动量大的、容易出汗的集体运动项目不感兴趣。这进一步说明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不足,拼搏精神和集体配合意识较差,虽然这些项目有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不利于体育拼搏精神的培养。

3??2??2??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

从锻炼方式分析:目前大部分学生参与锻炼主要靠自发小团体,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达11%;依靠学校组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和20%,两组之间差别不大。说明学校没能发挥对体育比赛的组织优势,且频度较低,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2??2??3体育锻炼的频度

周锻炼频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养成体育习惯的3-4次及以上分别为55%和37%,实验组与对照组5次以上分别为18%和8%。说明通过体育文化课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锻炼频度。

锻炼时间:实验组达到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的为57%,而对照组达到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的为28%,说明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使得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出路。

3??3 通过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学生认识态度的变化

3??3??1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有88%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提高非常大的有23%,稍有提高的占12%,没有提高的为零。

3??3??2健康生活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学生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有61%的学生的健康意识有明显的提高,提高非常大的占24%,稍有提高的占15%,没有提高的为零。这对于体育教学目标中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利。

3??3??3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明显提高

对比发现:“体育课是健康教育”选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大,“有助于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有助于增强团体、协作意识”、“有助于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选项差异较大,实验组经过实验后,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两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目的能基本了解,但未开设体育文化课组学生对于体育文化教学的终身体育观念、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锻炼的习惯的认识尚不太了解学生,而开设体育文化课组的学生中85%以上的都能够充分认识,说明通过体育文化课的教育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能够充分理解体育的功能。

4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4??1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文化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根本,以终身体育的实现为最终目的”的体育教育思想。

4??2改革课堂体育教学

增加体育文化知识的教育时数,完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白“体育是什么?”“体育为了什么?”“体育课能干什么?”及体育精神与成功的关系,体育与科学生活的关系。

4??3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等特点,扩大知识的层面,增加理论教学时数。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技术课教学应注重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提高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4??4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将其施于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使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为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兴趣,形成体育习惯,从而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在实中求“活”,动中求“乐”,找到成功的感觉,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4??5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体育的各种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兴趣爱好经过内化变成个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更好地理解运动,更好地去参加运动,更好地发扬体育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符合21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

4??6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应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宣传专栏以及通过体育节、课外活动、日常教育及图片资料展览、组织学生观摩大型比赛或观看体育录像片等,加强学生对体育过程、规律的认识,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参与愿望。学校经常性地、有计划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如班级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赛,教工、学生对抗赛等,并形成制度。办好学校体育报刊和宣传栏。学校要为学生订体育报刊等,并为学生借阅、观看提供方便,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4??7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4??7??1体育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相辅相成的整体

体育知识是基础,但只有体育知识,没有运动技能和技术,也只能是夸夸其谈而已;培养体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投入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身体是体育文化的载体,运动是体育文化的外在形式,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健康是体育文化的终极目的。在体育运动中练就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强身健体,并形成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品质,才能培养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21世纪的人才。

4??7??2普通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列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转变体育对健康、体质作用的绝对化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体育无法解决健康的全部问题。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还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其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即要树立科学生活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7??3提高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者。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他们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评价,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4??7??4利用影视手段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观看影视片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对动作的直观感觉,影视手段作为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技术,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4??7??5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完善大学生体育知识结构。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学生对体育文化素养的认识普遍较差

调查及资料显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知识还较为贫乏,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个性及行为,从而充分说明了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差。

5??1??2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和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相结合

现有的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是“身体的教育”,而未来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定位应该是广义的文化教育课,这是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当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顺应时代要求,重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使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在锻炼中能够获取自我效能,以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行为的养成。

5??2建议

5??2??1开设体育文化课程,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时数和内容,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树立“以文化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根本,以终身体育的实现为最终目的”的体育教育思想,尽快改变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西方体育发展过程中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与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非常重要。尽快改变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否则将制约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5??2??2课堂教学应从兴趣出发,使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

“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并将其施于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使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形成体育习惯,从而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的。

5??2??3建立完善的体育联赛制度,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制度是一种理念,同时又是一种保障。建立完善的体育联赛制度既能保证学生运动时间又能保证学生锻炼的效率和强度,同时其体育兴趣又进一步得到提高。只有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四位一体、实行多散点地渗透,才能实现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5??2??4不能忽视基础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质

身体是体育文化的载体,运动是体育文化的外在形式,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健康是体育文化的终极目的。在体育运动中练就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强身健体,并形成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品质,才能培养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21世纪的人才。

(责任编辑:李宏斌)

作者:李国立

学生的篮球教学论文 篇2:

影响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篮球战术意识培养因素的研究

摘 要 通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问卷调查及自己学习训练的真实感受,对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自己的工作和高校篮球队学生加强篮球战术意识方面提出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篮球 战术意识因素 培养

当今世界篮坛,已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篮球比赛速度越来越快,攻守的直接对抗,地面和高空的争夺越来凶猛、激烈。篮球比赛的特点是素质、技战术、智慧、心理、意志的全面对抗,在消耗之中拼搏求勝,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双方相互对抗、攻守相互转化。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变化往往在瞬间,具有突然性。运动员不但要有全面的技术、战术,而且要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实战经验,在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判断,通过敏捷的思维活动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合理运用身体、技术和战术配合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己长、制约对手,然而这种应变能力,是由意识和技术、战术组合而成的。因此,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战术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就成了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一个核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共18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本人查阅了大量有关篮球战术意识培养方面的资料。

2.问卷调查法:向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数据处理:对回收问卷的各项结果采用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基本情况

1.从事篮球专项训练时间情况:6人训练1—2年;9人训练3—4年;3人训练5年以上;

2.曾经参加过的最高级别比赛情况:国际级比赛人数0人;国家级人数0人;省级比赛人数4人;市县级比赛人数14人;

(二)影响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篮战术意识培养因素的分析

1.对影响篮球战术意识培养主观因素的分析

(1)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水平的分析

在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参加过最高级别的比赛是省级,而且只有4人参加过省级比赛,14人参加过市县级比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竞技水平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从事篮球专项训练时间比较少,在问卷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5年以上训练年龄的学生只有3人,3—4年训练年龄的学生9人,1—2人训练年龄的学生6人。

(2)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分析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在训练后有3位学生是经常做总结,有12位学生是很少做总结,有3位学生是没有做。也就是说有83%的学生是训练后对总结不重视,这势必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训练成果吸收不足。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在比赛后有2位学生是经常做总结,有7位学生是很少做总结,有9位学生是没有做。如同训练后的总结情况一样,有89%的同学不重视比赛后总结,同样忽视了主动总结所能对战术意识提高的作用。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在训练时清楚教练训练的意图有7位同学,模糊的8人,不清楚的3人,很明显在训练时对教练的训练意图模糊或不清楚的就占了总人数的61%。而且这些学生很少主动跟教练沟通,已经习惯了一味被动的去接受,能学会多少就学多少,不明白的不问,没有学会的下次再说,有这种思想存在,只能学得一知半解。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二者不可分割。

(3)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对理论学习态度和效果的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的理论课是一个月一次的,可见学习理论的机会是很少的。课余时间学生对篮球理论知识是书籍也很少看,所以造成学生篮球理论知识这个环节非常薄弱。只有通过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在训练中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2.对影响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的客观因素

(1)训练时间

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的训练时间每周只有三次,每堂课只有1.5小时的训练时间,去掉准备活动和结束放松的时间后训练的时间就所剩无几。

(2)理论学习时间

一个不熟悉篮球专业理论、规则、打法和各种战术配合的人,在场上是没有办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合理有效的行动,因此很难形成战术意识。

三、结论与建议

(一)影响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的主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主动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是最为主要的,其次是对篮球理论学习不够重视。

(二)影响哈尔滨体育学院葫芦岛教学基地男子篮球院队学生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的客观因素同样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时间及理论学习时间不够。

参考文献:

[1] 杨桦.论现代篮球战术意识[M].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

[2] 李芬作,陆久海.对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

作者:陈峰

学生的篮球教学论文 篇3:

浅析中职篮球教学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

摘要:篮球具有的空间对抗,内容多元,集约多变,健身、强心,启示、教育等特点,造就了篮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中,篮球教学也是其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篮球意识在篮球运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围绕篮球意识展开探讨,以期通过篮球意识的培养使中职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真正魅力。

关键词:篮球教学 篮球意识 中职学校 中职学生

一、篮球意识的概念

1891年冬,篮球运动横空出世,它的创始者是詹姆斯-奈史密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篮球运动已经有了无数顶级职业联赛,球迷数量更是数以亿计,更有无数球星闪耀登场,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篮球爱好者。篮球巨星们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的时候,他们也把高超的篮球意识展现给了我们。

篮球意识,是指在篮球赛场上复杂、困难、多变的情境中拥有正确采取行动和策略的一种即兴发挥的能力;是在比赛中保证正确运用各种技术动作,灵活运用技战术并正常发挥生理机能的心理活动。因此,“篮球意识”是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场上客观的具体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采取实效合理行动的过程的总和,篮球意识越强的运动员应变能力越强。

要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篮球意识,单凭几场比赛和训练、上几次理论课或者集中时间专项训练篮球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在学生们参与的整个篮球活动中,在训练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同时,从始至终贯穿篮球意识,从而使学生具有在比赛中能自由、正确地驾驭技战术的能力。实践证明,篮球意识修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队伍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培养篮球意识的意义

篮球比赛常伴有高强度的对抗,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这就造成了球员在比赛中比拼的不仅是体力、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斗智。篮球意识作为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球员稳定心态,抓住战机,保持甚至提高队员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使本队整体水平达到最佳状态,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从而赢得比赛。

三、中职学生篮球意识的不足之處

1.基本功不扎实,篮球技战术的执行更无从谈起

基本功不扎实是我国青少年篮球爱好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中职学生也不例外。比如:有些学生运球不稳,一运就掉,如此这般,换来的只能是对手的屡次抢断和快攻;还有些学生喜欢投篮,却又屡投不中,最后浪费的不仅仅是分数而已,而且极伤士气。

基本功无论是在篮球领域或是其他领域都十分重要,常言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篮球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而直接讲授技战术,这无异于揠苗助长,而且事倍功半,比赛起来更是技战术执行不下去,最终南辕北辙。

2.团队意识匮乏,好打“英雄球”

中职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他们喜欢模仿身边成年人的一言一行,又好表现。同样,在篮球领域,他们会崇拜那些NBA的明星球员,学球星的超级绝杀,学他们在对方禁区内翻云覆雨,学他们在三分线外百步穿杨,但结果却不甚理想,最后不是失误就是“浪投”,队友也被动跟着折返跑。此种情况,若是输了几分,想想办法还可以追回来,但是伤了士气再补回来可就难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在NBA球场上呼风唤雨的明星在场下做了多少投篮训练、力量训练、传球训练和团队配合训练。即便是明星球员的高光表现,也是教练员的合理安排和场上队友的无球掩护、吸引防守等运作换来的。所以,即便个人能力超强,若不懂团队配合,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篮球运动员或爱好者的。

3.控制节奏能力差,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中职学生因赛场经验不足,阅读比赛能力弱,对于节奏的控制毫无概念。有时候该投篮的时候却选择了突破,结果发现禁区里面防守队员张开了手等着他。当该快攻的时候却选择了阵地战,该传球时选择了投篮,可以上篮得分的时候却选择了突破分球,最后的结果就是该得的分没有得到,而且极有可能造成失误,最终被对手带着跑,输球便成了理所应当。

4.中职学生篮板球意识模糊,常在原地等球落下

在NBA有这样一群球员,他们没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得分能力,却凭着出色的篮板球能力在联盟站稳了脚跟,比如丹尼斯-罗德曼一个把抢篮板球当成职业的人,同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一道开创了公牛王朝。常说:“得篮板球得天下!”因为篮板球是由守转攻、一次进攻转二次进攻的纽带。

然而,中职学生却存在着篮板球意识不足的问题。相对于练习篮板球技术,他们更乐意练习得分技术,有些学生甚至排斥篮板球技术,认为那是“蓝领”的工作;即便有些学生乐意积极拼抢篮板球,却很少抢到篮板球。总而言之,中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篮板球的重要性,即使意识到了,也缺乏卡位、冲抢等篮板球技术意识。

四、中职学生篮球意识培养模式

1.夯实篮球基本功

所有篮球意识的发挥都是以基本功为前提,为了避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失误的情况,教师应当在篮球课上利用相当的时间去讲解、训练基本功。

篮球基本功可分为运球、传接球、步法移动和投篮。以投篮为例,投篮是所有技术动作中属于终局性质的一门技术,一套战术成功与否都要看最后投篮是否成功。投篮可分为定点投篮、行进间投篮、跳投等。初期可训练定点投篮,中后期可视情况传授跳投、抛投等技术。

2.加强攻、防技战术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篮球是五人运动,单凭个人能力能赢球的概率几乎为零,正是因为篮球运动具有团队运动属性,也就要求场上球员需要互相配合,以此达到攻、防效果的最大化。

以二三联防为例,二三联防是最典型的团队防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造成区域内以多防少,这就要求队员之间有一定的默契和团队意识。若某个队员总是定位不清,跟人不守区域,其队友就必须替他补位,这就给对手成功得分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会导致整体防守陷于混乱状态。

团队意识又可细分为进攻意识和防守意识,教练需在课堂中有目的地穿插团队进攻战术、联防等训练,以期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队员之间自然而然的一系列的步法移动,并内化成为团队意识。

3.重视篮球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篮球的理解能力

对于篮球的理解能力是教练员经常提及的词汇,它指的是篮球各单项技术意识的总和,并在场上正确运用该意识的能力,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球商”。提升“球商”不仅需要实战教学,也需要理论教学作为前提。

在进攻战术演练中,战术可以千变万化,可以针对对手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特色,制定出不同的战术,而中职学生并没有活学活用的能力,即便战术能打出来,也是死用、蛮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课上通过板书推演、视频解说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在实战训练中去试错,如此往复,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比赛、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

4.强化篮板球意识,争取赛场更多主动

抢篮板球分为抢进攻篮板球和抢防守篮板球,其主要技术由抢占位置、起跳动作、抢球动作和抢球后动作组成,其中抢占位置是抢下篮板球的关键。所以卡位意识是篮板球意识中的核心意识。

在篮球比赛中,当球员投篮后,应根据对手和投篮队员所处的位置正确判断篮板球的方向和距离,运用快速的脚步动作,配合身体动作抢占有利位置,并做好相应的动作阻止对方球员挤占该位置,以此获得篮板球。在篮球训练中,教师应做好讲解示范,并分为两人一组,互相转换训练。

5.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篮球意识的窗口,也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在赛场上,球员对技战术的正确运用,都取决于能否周密地、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观察和判断。为此,我们需要在训练中加强球员的视野训练。

在技战术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强调球员打开视野,不仅要观察本队球员的落位情况、跑位情况,也要观察对手的防守情况。例如当球员在持球进攻时,球员必须要用余光看人,当上篮遭遇阻拦时,可将球传至位置最佳的队友并得分。

6.提升学生的判斷能力

判断能力是球员通过观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能力,是正确运用技战术的前提。现代篮球的特点要求球员必须具备在篮球场上感知、分析、判断和思维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对方,避其锋芒、攻其虚弱,有针对性地采取进攻和防守策略。在分析判断对手的进攻意图时,要保持沉着冷静,密切注意球的变化、进攻队员的活动及对方防守位置的变化。一时疏忽、懒散都有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球员要通过观察并预测出对手的进攻意图,并先发制人,阻挠对手进攻,才能打出攻击型防守。

五、小结

中职院校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要求教师认真对待,结合球员的自身特点、队伍的自身特色进行科学训练。需要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以此促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提高篮球意识,最终提升技战术水平。

作者:黄玮 田晨曦

上一篇:企业资金房地产论文下一篇:消费利率市场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