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篮球运球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篮球运球训练对手机成瘾者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 ——以初一学生为例

摘要: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且在认知、人际交往和学业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成瘾。自我控制(Self control)是人们克服先天性欲望、习惯或固有行为反应的倾向,以及持之以恒地维持适应性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可化分为认知自我控制和行为自我控制。其中,认知自我控制是指个体为了完成与目标相关的任务而集中注意力思考的能力,而行为自我控制指的是个体克服潜在冲动和持续完成行为任务的能力。青少年是手机依赖的易发群体,也是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先前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个体自我控制缺陷存有关联,但青少年手机成瘾与自我控制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究。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运动干预效益理念不断深入至各个健康领域。篮球项目作为一项广受喜爱的运动,可否作为一种潜在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成为防治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有效方式尚待检验。本研究首先采用Stroop任务和握手柄任务来综合考察手机成瘾者的认知自我控制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持续9周的篮球运球训练干预方案,来探讨运动干预对手机成瘾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改善作用,进而缓解手机依赖程度。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通过《青少年手机依赖量表》,从随机选取的初一年级4个班中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被试34人(手机成瘾者17人、非手机成瘾者17人),采用手机使用情况问卷、Stroop任务和握手柄任务来比较手机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手机使用特征、认知自我控制和行为自我控制上的差异。结果如下:1.手机使用特征结果:在手机使用状态(坐着、移动)上,无论是手机成瘾组还是非成瘾组,有超过80%学生以坐着姿势玩手机;在手机使用目的(学习、娱乐、其他)上,非手机成瘾组用于学习的时间显著高于手机成瘾组(t=3.72,p<0.001);手机使用时长方面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校日,还是节假日,手机成瘾组使用时间显著高于非手机成瘾组(t在校日=3.23,p<0.001;t节假日=4.51,p<0.001);在自我控制得分上,非手机成瘾组分数明显高于手机成瘾组分数(t=7.38,p<0.001)。2.Stroop任务结果显示:(1)反应时指标。在Stroop任务不一致条件下,非手机成瘾组比成瘾组完成时间更短(t=-2.13,p<0.05);在一致条件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1.67,p>0.05);两组的干扰效应(不一致条件减去一致条件)存在显著性差异(t=-2.79,p<0.05)。(2)在正确率指标上。非手机成瘾组的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的正确率均高于成瘾组(t一致条件=2.70,p<0.05;t不一致条件=2.13,p<0.05)。两组的干扰效应(不一致条件减去一致条件)存在显著性差异(t=2.22,p<0.05)。3.握手柄任务结果显示:非手机成瘾组握手柄的持续时间要比手机成瘾组的长(t=-2.15,p<0.05)。研究一的结论:与非手机成瘾组相比,手机成瘾组在认知自我控制和行为自我控制两个指标上均低于非成瘾组,表明手机成瘾与自我控制功能密切相关。研究二选取另外初一年级3个班的学生,通过《青少年手机依赖量表》筛选出16名手机成瘾者作为非干预组(正常体育课活动),此外将研究一已经筛选出的手机成瘾者17人作为干预组共33名被试引入9周篮球运球训练,来探讨篮球运球训练改善手机成瘾者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进而缓解手机成瘾程度的作用。结果如下:1.手机使用特征结果:干预组实验后手机用于学习的时间相较于干预前由32%提高到了51%,具有显著性差异(t=-2.20,p<0.05);在手机依赖程度上干预组在进行运动干预后手机依赖的分数由41分下降到33分,实验后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降低(t=2.13,p<0.05);自我控制方面:干预组从实验前的53分提高到了实验后的65分,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在前后测的自我控制存在显著性差异(t=-3.12,p<0.05),实验后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自我控制能力显著高于非干预组(t=-2.52,p<0.05)。最后在体力活动上得出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验期间两组被试的体力活动量是均衡的。2.Stroop任务结果显示:(1)正确率的干扰效应:测量次序与运动干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篮球运球训练未能改善初一学生抑制控制能力,这可能与设置的正确率指标不敏感有关。(2)反应时的干扰效应:组别与测量次序交互作用显著,F(1,31)=11.35,偏η2=0.16,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05,非干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前后测干扰效应的降低说明篮球运球训练干预改善初一学生手机成瘾者自我控制能力。3.握手柄任务结果显示:组内时间效应显著F(1,31)=20.90,p<0.05;组间组别效应显著,F(1,31)=0.87,p<0.05;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效应显著,F(1,31)=10.26,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05,非干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篮球运球训练能改善手机成瘾者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二的结论:整体上9周篮球运球训练能有效改善初一学生手机成瘾者的认知自我控制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词:手机成瘾;篮球运球训练;自我控制

学科专业:体育教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手机成瘾的相关研究

2.1.1 手机成瘾的概念界定

2.1.2 手机成瘾的危害

2.1.3 手机成瘾的运动干预研究

2.2 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

2.2.1 自我控制的概念界定

2.2.2 手机成瘾与自我控制

2.2.3 运动干预与自我控制

2.2.4 篮球运动与自我控制功能

2.3 小结

3 研究一手机成瘾初一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设计

3.2.3 实验材料

3.2.4 实验方案

3.2.5 实验流程

3.2.6 统计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手机使用情况

3.3.2 Stroop任务分析

3.3.3 握手柄任务分析

3.4 讨论

4 研究二运动干预对手机成瘾初一学生的自我控制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设计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方案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相关变量监控

4.3.2 Stroop任务分析

4.3.3 握手柄任务分析

4.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局限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1 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

附录2 青少年手机依赖量表

附录3 自我控制量表

附录4 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量表

附录5 主观疲劳量表(RPE)

附录6 国际身体活动量表

附录7

上一篇:城市形象民间艺术论文提纲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