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选取护理专业学生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分析“雨课堂”在传染病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得出“雨课堂”教学改善了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加强了对教师教学的监督的结论,并针对“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护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护理专业论文 篇1:

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微课是在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之下,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目标和知识的重难点不明确、课后练习缺乏针对性指导等教学现状,制作微课,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易懂、方便快捷的优点,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应用,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微课;基础护理技术;教学

护理学基础是培养具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一门课程。学校强调教学要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过硬的临床护理技能,要拿得了执业资格证,也干得了最普通的临床工作。微课就是按照新时期职业教育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录制和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就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其以视频为载体顺应新媒体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练习的优点,在新课标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现状

(一)课程紧、任务重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要用3年时间(实际上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最后一年是在临床实习)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众多的基础文化课,比如有语文、数学、外语、护理礼仪、计算机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占用了很多的时间,使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远远不够,许多学生表示学习吃力,而教师也抱怨时间紧凑,授课压力大[1]。加上毕业以后到临床工作必须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这一准入门槛,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经常忽略了临床护理技术的练习,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很好地滿足医院对护士临床技术技能的要求,从而不能很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以至于要花费一年半载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胜任临床的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中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学生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利于他们更熟练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巧,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

现阶段在读中专职学生,多数为中考落榜生,其基础文化课功底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专业学科进取心,有些甚至讨厌学习。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单独进行课后练习缺乏针对性,往往出现越练越错、越错越练的情况。

(三)教学手段和模式单一

在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内,临床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底下听,教师在讲台上讲[2];在教学手段上也比较单一,基础技能的教学主要还是依靠老师的语言和主动示教,然而由于实验室的限制和视线角度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实际操作示范时往往看不清、看不准、记不住,而且不同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造成很多学生无法从实时课堂上掌握到知识重难点和操作要点。

(四)教师缺乏临床经验

中职的老师一般都欠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虽然在“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中,护理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去接触临床,学习新的临床病例及护理新技术,但对教学需求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中职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结合临床护理病例授课以便更好地掌握基础护理技能。

二、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随时放、重反馈

时间短:视频录制的微课时间一般都是10分钟内,5~8 分钟最为常见。所占空间小:每节微课所占用的空间一般是几十兆,视频的格式多种多样,方便学生播放,可供老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使用。内容精:微课的授课语言精练简洁,教学主题突出,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功能强悍:微课内容直击教学重难点,用视频的方式呈现操作要点,帮助学生直观准确地学习。播放便捷、可反复播放:由于所占空间较小,格式多样,学生就可以把微课的内容放到手机上,这样学生走到哪里都可以观看和学习,基本不受空间的限制和约束,也可根据自己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反复播放重难点,直到完全了解掌握。反馈及时:微课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学习后遇到问题就能及时地把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就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护理教育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临床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故而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贴近临床,掌握实用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是教学的重点

在临床护理课堂教学中,适时插入一段5~8分钟包含微型临床病例情景教学视频的微课,例如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这一节操作课中,教师通过引入病例,“危重产科,女,31岁,孕35周+4天,因前置胎盘伴植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精神良好,无腹痛,无阴道出血,入院后予产科一级护理,胎心监测bid,开通静脉通道,嘱病人自数胎动tid,完善各种检查,择期行剖宫产术”,由于产妇出现前置胎盘伴植入这一产科的急危重症,虽然目前没有大出血及胎儿窘迫的情况,但出血现象随时可能出现,随时有抢救的需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病人开通静脉通道,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是普通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还是静脉留置针?”针对这样的病人,案例中危重产科的护士在征求这位产妇同意后在产妇的周围血管中选择一条进行静脉穿侧,并留置静脉留置针,由此教师引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优点——有利于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侧血管的痛苦,便于抢救病人及给药。微课中的案例是教师在临床采集拍摄的真实病例,通过拍摄剪辑来制作“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操作课的微课,从而达到在课堂中导入临床真实病例,创设工作情景的目的,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中对病人的作用,引出学习任务,指出教学重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营造出与具体教学环节生动紧密结合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3]

(二)面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技术操作课中动手能力差,面对教师示教,看过一遍就忘,接受能力差的特点

微课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想看就看,针对自身不熟悉的操作要点、操作方法,能够反复看,从而达到反复地练、正确地练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这一节操作课上,教学重点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操作规范,难点是如何在静脉穿刺中做到“一针见血”,教师通过在微课中示范的标准操作,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同时列举临床中不同病人的不同血管类型(青壮年男性、消瘦型女性、肥胖型老年人等),指出不同类型血管进针角度的区别(10~15°、20~25°、25~30°),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学习难点,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针对自己尚未掌握的操作要点(例如穿刺角度的把握、针头落空感的体验),反复观看操作过程,针对难点反复练习,达到掌握学习难点的效果。

(三)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对热衷新事物、追求新潮流的中职学生来讲,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新的学习手段,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微课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能优化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学生在课后利用手机观看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部分学生克服了课后利用书本复习的厌倦心理。微课的及时反馈和针對性强的特点,更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操作难点和知识疑难,能够及时地打开微课复习,及时地将自己在临床上碰到的知识疑难反馈给教师。例如教师在每一节微课后面设置评论区及答疑区,学生就能及时地将他们学习微课的感受及收获发表在评论区,同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答疑区与教师互动咨询,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向,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很快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

(四)微课在中职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学校构建合适的微课应用平台

微课平台的创设可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联合临床及护理专业科、电教设备科、实验室等多部门,最大限度地整合多方资源,制作品质精良的微课,实现微课资源的共享,这样的平台不但能满足护理教学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更能利于教师进行研究和管理,利于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和方便后来更多的老师使用和建设。同时学校每学年开展教师微课交流会,利用微课课程开展集体备课,可以持续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及累积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4]。

总之,微课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它并不能做到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护理学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容量大,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种类多,单靠微课的呈现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应注意将传统教学与微课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互补,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实现教学的具体化、全面化发展。综上所述,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应加强对微课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加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实现对中职护理人才科学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苏姗娜.浅谈微课在中职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2]张小敏.浅谈微课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优势[J].现代职业教育,2018(2).

[3]戴艺纯.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4]王涛,张瑞莲,郭洪花.反思日记法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8).

作者:张凰

中职护理专业论文 篇2:

中职护理专业传染病护理课程教学中“雨课堂”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本文选取护理专业学生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分析“雨课堂”在传染病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得出“雨课堂”教学改善了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加强了对教师教学的监督的结论,并针对“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 雨课堂 应用效果

传染病护理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多、理论抽象、涉及面广,教学难度大,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无线网络和大数据的发展,年轻一代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也更容易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学习。因此,在傳染病护理课程中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雨课堂”是在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上推出的混合教学新手段,是可实现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随时在线答疑等多项功能,将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有机融合的在线智慧教学工具。玉林市卫生学校自 2017 年 9 月起在中职护理专业传染病护理课程教学中实施“雨课堂”教学,本文拟以玉林市卫生学校为例,对“雨课堂”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分析对象与方法

(一)分析对象

在 2017—2018 学年,选取玉林市卫生学校 2016 级中职护理专业 6 个班学生共计 366 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3 个班共 182 人,实验组 3 个班共 184 人。所有学生均为女性,两组学生的年龄、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分析方法

对照组 3 个班共 182 人的传染病护理课程采用传统讲授法;实验组 3 个班共 184 人的传染病护理课程采用“雨课堂”教学法。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所用教材均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染病护理》(曾志励主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均相同。

1.对照组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指出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课堂上,按照教学大纲,详细讲授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授约 60 分钟。讲授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约 10 分钟,教师提问约 5 分钟,教师总结讨论和提问情况,总结归纳,补充讲解约 5 分钟。课后,及时批改课后作业。此后,教师评价教学,进行课后反思;安排学生按时完成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最后进行复盘。

2.实验组“雨课堂”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课前,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关注“雨课堂”公众号,教学生使用“雨课堂”,创建班级,指导实验组的学生加入班级,并设置课程、专业、班级及授课内容的名称,将每个班级的专属二维码发送到相应的学生群。授课前 2~3 天,在“雨课堂”发布预习 PPT,包含相应的讲义、视频、习题及病例讨论等资源,根据授课内容加入热点资讯或前沿知识等;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标明重点、难点,并在习题的设置中体现出来。教师发布预习 PPT 及学生未按规定打开预习 PPT,学生均会收到提示,授课老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预习后,对预习内容选择“懂”与“不懂”,并向教师提出问题或留言,把预习情况在线反馈给教师。教师查看留言及预习 PPT 自测题的做题情况,答疑解惑,调整教学设计。

课中,教师使用下载了“雨课堂”程序的电脑,并确保电脑的音频输出功能和硬件能正常使用,登陆“雨课堂”生成有时效的二维码及课堂暗号。学生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课堂暗号,进入课程学习。教师每次授课 2 节,共 80 分钟。其中,理论讲授约 60 分钟,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在教室投影或手机“雨课堂”平台上查看 PPT,对于未掌握的知识点可在手机“雨课堂”平台上标记“不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置限时课堂测验题,进行课堂测验(约 5 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限时作答,并即时生成答题情况分析表。该表包含了答题正确和错误的人数及名单,教师根据该表数据、学生标记“不懂”的知识点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讨论(5~10 分钟)。授课结束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5~10 分钟)。

课后,PPT、视频、测试题继续存储在“雨课堂”平台,学生可以随时用手机复习。教师发送课后测试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完成后自动生成课后测试成绩。学生可在线给教师留言、提问。教师推送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在线答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分析学生答题数据,进行课后小结,并进行教学反思和复盘。

二、“雨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一)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和课程考试两种方式,评价传染病护理课程中“雨课堂”的应用效果。其中,问卷调查方面,自制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学生均为自主和自愿完成问卷。问卷填写完整后现场全部收回,均为有效问卷。课程考试方面,课程授课结束后,紧扣传染病护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题型均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两组学生使用同一份试卷,同时闭卷考试。考试结束后装订试卷,密封班级、姓名、学号等个人资料,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安排 4 位老师阅卷。对于调查和考试成绩相关数据,用统计学软件 SPSS13.0 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1、表 2。表 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 2 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二)“雨课堂”的具体应用效果分析

1.改善了教学模式。“雨课堂”以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让学习变得更为快捷方便,培养了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习惯。由于各种原因不在校内的学生,只要使用一部有网络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参加“雨课堂”的学习,避免耽误学业。可以说,“雨课堂”将阶段性学习模式变为持续性发展模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

2.促进了师生互动。课上,学生可以使用自己喜爱的弹幕功能,在“雨课堂”平台提问,而教师也能当堂回答问题,大大拓展了课堂互动的深度和广度。课后,学生实名或匿名在“雨课堂”平台答题、讨论、留言,教师及时回应,做出针对性的指导,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难的问题。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雨课堂”教学中,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更容易为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减弱了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参与教学发展到主动参与教学。

4.加強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雨课堂”教学平台的反馈机制较强,能清楚显示每名学生预习完成情况、习题的答题情况,教师通过学生标记“不懂”的知识点、弹幕和评论区的内容,可以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

5.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授课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及时回答学生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答题进行现场分析,并在手机 APP 讨论区与学生互动,从而能更清晰地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

6.加强了对教师教学的监督。“雨课堂”平台对教务科、教学督导室、班主任及相关教师随时开放,他们可以随时查看课程的 PPT、图片、视频、试题等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答题情况、教师的指导意见、学生留言和讨论等内容,对教师教学起到监督作用。

三、“雨课堂”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雨课堂”的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雨课堂”对电脑、智能手机的依赖性非常强,电脑或智能手机出现故障或断电,教学就无法进行。有个别学生反映自己没有智能手机,不能完成“雨课堂”学习。此外,“雨课堂”教学对网络的要求也比较高,部分学生反映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时候,会影响学习,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其次,“雨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工作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工作的时间延长,工作强度加大,要求教师更加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紧跟网络教育前沿。最后,学生面对新的教育方法,也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相对传统教学而言,“雨课堂”教学使课外学习时间延长、学习强度加大、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厌倦的心理。而且,学生自控力较为薄弱,使用手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学生容易出现浏览其他网页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学校要加大对网络和设备的投入,增强网络和设备配置,更新系统,为“雨课堂”教学提高稳定的运行环境。二是多措施提高老师的参与积极性。如加大宣传力度,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雨课堂”教学中。三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监管,不需要手机互动交流时不准使用手机,在开展答题、讨论等互动时限制时间,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参考文献】

[1]王小丁,王雪琴.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多维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平面设计CAD”课程建设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3(2).

[2]汪 辉,陈向东,朱 卫.微信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7(3).

[3]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

[4]李 鹏,易淑明,郑晓妮,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4).

【作者简介】李崇武(1977— ),男,汉族,籍贯广西玉林,讲师,研究生,现就职于玉林市卫生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卫生职业教学研究;韩志雄(1967— ),男,汉族,籍贯广西容县,高级讲师,学士,现就职于玉林市卫生学校,研究方向为预防医学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王悦之)

作者:李崇武 韩志雄

中职护理专业论文 篇3:

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加法和减法

摘 要:内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临床学科,也是连接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学科,因此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是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体会到,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做好加法和减法,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加法;减法

内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临床学科,也是连接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学科,因此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是关键。内科护理学包含内科各系统疾病的知识和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内容两部分,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知识交织在一起,使课程内容在编排上显得繁多杂乱。而目前中职护理专业普遍扩招,学生基础较差,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护理专业学生已提前学习了一年多的专业知识,但学生年龄较小,专业意识不强,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打针、输液、发药,没有整体护理理念,因而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如果课堂教学按部就班,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累,学生也会厌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体会到,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做好加法和减法,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减法

教师必须分析教材内容,进行提炼、裁剪,减少信息量,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觉得有实现学习目标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点的提炼并不是简单的舍弃,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像部分专业老师那样,轻理论,重护理操作,讲授疾病知识时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把握常见病、多发病

专業教师要充分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注意知识更新,熟悉人群疾病谱及其变化,把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促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而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可以作简单介绍,或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把握知识点的范围和难易程度

很多中职卫校因条件限制,或因招生形势变化,一般是临床医生教护生,或者是临床专业老师转行教护生,往往是重理论、轻护理实践,对疾病知识即护理评估环节内容的讲授过深过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头头是道,但大部分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中职护理专业学历层次和专业要求特点,在保证实用、够用的基础上提炼知识点,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

(三)知识点的比较、概括和总结

内科护理学在同一疾病的不同环节之间、同一系统不同疾病之间以及不同系统疾病之间皆存在着某种联系。把握这种联系,能够有助于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因此任课老师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寻找这种联系。例如,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都是水肿,就有相似的临床特征、护理程序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把握其不同的发病机制等不同点,这样学生就能把三种水肿的知识点清晰、完整地理解并记忆。通过这样的比较、概括和总结方法,使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简单化,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去作必要的比较、概括,看似负担加重了,实际上把几个相关知识点变成了一个知识点,大大减轻了学生负担,有效避免了学生记忆时的混沌、模糊现象。老师可在课前进行这个工作,然后课堂上用课件演示出来,还可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总结。

(四)疾病单元学习

部分内科疾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它们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也相似,可以把这些疾病作为一个疾病单元来学习。例如,COPD、上呼吸道感染、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就可组成一个疾病单元。COPD是肺心病和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发作和加剧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感染的防治,防寒保暖、增强免疫力也就成了这个疾病单元共同的健康指导内容。可以作为疾病单元学习的还有:泌尿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衰,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通过单元学习,按照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层层递进进行教学,减少了教学环节,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学生也容易理清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握每种疾病特征,也对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更深刻了,因此教学效果能显著增强。

二、加法

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上述适当的减法,赢得了丰富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做些适当加法,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一)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在内科疾病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识和掌握各项与内科相关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教学关键。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不能照本宣科,纯理论地说教,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因中职卫校条件限制,临床见习和实习也只能集中进行,专业课的临床教学中不易实现。弥补上述不足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课堂实践时间。常采用的办法是情境教学法,即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家属和护士,护士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目标,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提出护理措施,最后根据病人情况由护士对病人及其家属作出健康指导,或让扮演病人或家属的学生主动提问,病后要知道哪些自我治疗护理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压力,促进学生自动、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督促学生做好预习

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丰富,但涉及到的很多知识点学生在基础课中已学习过,只不过在内科护理学中按照疾病进行了新的排列组合。老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复习相关知识点。例如,学习肝硬化的内容时,学生预先已大致掌握了正常肝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门脉系统的结构特点,因此,课堂上学习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两大表现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并记忆。

(三)案例教学

此法在临床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很普遍。教学中既可用案例导入内容,也可在疾病理论讲授完之后,通过典型案例复习相关知识点。具体案例分析时,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从而找到答案。案例分析,增加了疾病信息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了课堂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并促使学生去思考,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迁移。

(四)课堂延伸到社区

学生学习疾病知识时,往往觉得抽象、枯燥、乏味。因此,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作一个社区调查,了解在其家庭、亲戚或邻居中有无相关疾病,让学生用预先设置的调查表了解该病人的有關信息,存在哪些需解决的护理问题。然后把调查情况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讨论。还可督促学生对该病人进行后续回访和健康指导。通过这样的社区调查和健康指导实践,学生能够获得学以致用的快乐,更能体会到护理职业的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

(五)人文渗透

现代护理专业虽已开设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等人文课程,但是,仍需把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例如,学习肺结核内容时,在课件上展示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等描写林黛玉的诗句及相关图片,学生在欣赏古典名篇佳句和电影剧照时,就会提出疑问,林黛玉患了什么病,为什么称她为病态美等?从而导入肺结核新课。将枯燥的医学理论与美诗佳文结合起来,学生就能容易把握知识点,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升华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通过加强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教学以及上述情境教学、社区调查等,增加了学生各种实践锻炼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结束语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特点,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适当地做些加法和减法,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关键知识点能条理、系统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加强医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各种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了学校学习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距离,也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左婷婷,胡小琴.本科护生循证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北方药学,2011,(10).

[2]陈光倩,林丽雅,邓玉兰.P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3).

作者:刘建荣

上一篇:德育方法探究论文下一篇:红外通信技术论文